最新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汇总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6:14:43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通过经历和思考而得出的对某一事物、某一经历或某一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在总结时,要注重自我观察和思考,提炼关键点,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其中包括了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有学习心得、工作心得、生活心得等等,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相信会有不少收获和启发。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这个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下面,我就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题,做以下发言。与大家共勉!古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然而,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在中学生犯罪人员中职生学校学生又占有相当的比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教育,预防和制止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应该长身体、学知识的“盛开的花朵”过早的凋零?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一)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分辨是非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凡事喜欢攀比,具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旦自己的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步入歧途。(二)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制讲座”;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科吕振华开展了“安全讲座”等。通过一系列的法制讲座,使我校学生提高了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从外界看,青年学生是最调皮的,当然,青年学生也是最难管理的。为此,团委特别重视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然而,这个主题也时常困扰着我们工作者。比如:我县有青少年3万人,就在这样的管理下,总会有社会闲杂青年乘虚而入。在学校发生打架事件。我们职校人经常在思考,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中发挥技能,创造社会价值,奉献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有我们不懈的努力,将这个在社会上很容易被忽视的学生团体,通过我们的教育和正确引导,才会被扭转、改变,变成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请爱护你法制意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相信,在我团市委、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会不断完善,抓好中卫的职业教育,成为我们中卫人骄傲的职业教育。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幸福安康!谢谢大家的聆听!篇2:青少年犯罪演讲稿没钱上网就持刀抢劫三名未成年少年被判徒刑三个未成年少年,没钱去上网时竟然持刀和电警棍去抢劫,在他们实施的三次抢劫中,捅伤了两个人,只抢到了100多块零钱和一部手机。2011年2月28日无锡市北塘法院不公开审理了这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三名被告都被判处有期徒刑。张广辉还不满16岁,已经游手好闲了好几年了。自从小学毕业后,他就没进过学校,当然也找不来像样的工作,只能在社会上游荡,天天上网、溜冰、打架。他的父母都在无锡打工,忙着赚钱,也没空管他,就任由他胡作非为。一天,张广辉一个人在旱冰场滑冰,旁边一个年纪差不多的男生跟他说话,问他是不是某某小学的,两人交谈之后发现,他们两个是小学同学,只不过不是一个班的,所以以前不熟悉,只是面熟而已。张光辉就这样和普军成了朋友,普军又把和自己一起滑冰的陈胜利介绍给他认识,三个人就经常一起出去玩了。普军和陈胜利比张光辉还小一岁,父母也在无锡打工,目前既不上学也不工作,刚好和张光辉厮混在一起。一天,三个人又一起去上网,打游戏直到深夜才出来,他们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却再也找不到一块钱来买东西吃,情急之下,张广辉提议可以学别人持刀抢劫,抢到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普军和陈胜利积极响应,三个人各自回家,找借口问父母要了一些零钱,凑了几十块到小摊上买了三把水果刀。这天晚上,三个人持刀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拦住了两个男子,对他们实施抢劫。没想到抢劫并不顺利,他们百般威胁,两名男子死活不肯交出钱来。一怒之下,张广辉就朝一个男子腹部刺了一刀,普军见状,也刺伤了另一名男子的背部,伤势虽不严重,两名男子也早已吓破了胆,连忙交出了身上的80多块钱。张广辉三人拿了钱就跑掉了,到一家网吧上了通宵。看到来钱如此容易,第二天晚上,三个人再次行动,在一个公厕旁边拦住了一个男子,抢得了一部手机。随后,张广辉就把手机卖了240块钱。手里有了钱,几个人商量着又把作案工具来了个更新换代,到南禅寺买了一根电警棍。两天后,三个人拿着刀和电警棍再次实施抢劫,抢到了30几块硬币。不过这次,被害人报案并提供线索后,民警很快在一家网吧把张广辉、普军和陈胜利抓获。三人对自己的抢劫行为供认不讳,并且主动供述了前两起抢劫事实。
北塘法院少年庭的法官经过审理,认为张广辉、普军和陈胜利犯抢劫罪,应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由于三被告认罪态度较好,且均未年满16周岁,酌情从轻处罚,依法判处张广辉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普军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陈胜利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我觉得这三人的犯罪家长要负责很大责任,是他们没有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楷模,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尽到对孩子教育的义务。还有就是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平时的交友上要谨慎,不和社会上杂七杂八的人交往,也不能去未成年不应该去的场所。篇3:青少年犯罪讲稿首先要讲明,什么是青少年犯罪。1、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六沟派出所王志庆。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受学校委托,今天由我就“杜绝青少年犯罪与校园暴力”,给同学们做一个报告。时间大约10分钟,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给哪些个别行为出现问题的同学敲响警钟。同学们,如何杜绝“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暴力”: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拒绝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影视小说中所描述的武打、枪战情节是特定时代的传说故事加上现代艺术加工所形成的供人们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违法的,如果现实生活中象影视上那样一个人被砍一刀或打一枪,扔一颗炸弹,就是一个伤害案件或一个故意杀人案件、一个爆炸案,就要出动公检法机关,经过立案、破案、拘留、逮捕、起诉、判决、执行等多种程序,当事人可能被判处严厉的刑罚,绝不象影视作品、电子游戏上可以乱砍乱杀乱开枪乱扔炸弹都没事。同学们,我们必须要拒绝观看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以及电子游戏,有过上诉经历的同学要学会迅速地从幻想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现在还有不健康报刊书籍的同学要立即销毁或交给老师处理,切不可害人害己。同学们,有一句成语叫:防微杜渐。就是说,我们要防止现在的错误,就必须从小的毛病改起,还有一句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必须从未成年人的不良习惯抓起。
经过对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发生违法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主要恶习有:1、厌恶学习,考试作弊。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带小抄、传纸条、换试卷,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他们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迷乱于异性,沉湎于“三厅二室”。3、不讲公德,为所欲为。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公德、违反道德准则、热衷于当众起哄、漫骂行凶,同学间不能互相忍让,发生碰撞、摩擦,不会互相道歉,而是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4、以大欺小,勒索钱财。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勒索钱财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5、称兄道弟、哥们义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形成“团伙”,彼此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以人多势众,互相壮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来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的问题。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的违法犯罪现象是呈上升趋势。因为法律知识的缺乏,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不幸的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所以青少年犯罪问题关乎大家的切身利益,应该也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这个青少年犯罪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就有人将它列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可见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影响性是很大的,因而学校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问题也是相当的重视,所以在这里我将结合收集的一些典型案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其预防三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就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这有些孩子不好好的在学校上学,他为什么要去犯罪呢?吃饱了撑的还是闲的没事干?其实啊,青少年从一个天天向上充满朝气的学生到走上犯罪道路,其触发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来说客观原因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如社会不良事物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主观自身原因如心理素质差,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明社会环境原因造成的影响。如今同学们在休息日可能在家里、网吧会经常上网,上网可以开阔你们的视野,促进你们对外交流和学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网千万别上瘾。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有很多:这有的同学上网忘了回家吃饭,有的忘了完成作业,有的影响成绩,可以说沉迷网络给其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老师和家长担忧。有的同学为了玩游戏,花光家长给的零用钱,有还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或瞒着家长从家里拿,或者借口学校收某某费用、变相索要,更为恶劣的就是北京那个十七岁的少年小新,已经踏上了这条违法犯罪的这条船了。
一切为时已晚。
可以说是社会的环境影响,网吧的荼毒,但也有自身的原因,如此的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低下,不辨是非,心理扭曲,实在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但这样不可思议的犯罪行为它就发生了。十七岁已经到了该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等待他的自是法律的严惩。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上网杀人伤人的或许只是典型,但为上网而盗窃抢劫犯罪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在各地都有。一时难以自控,不计后果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所以在此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
徐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是食品公司职。
工。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他从小到大基本上是母亲照料的。母亲工资不高,但也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然而,孩子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期望值的压力。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母亲便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杀母的导火线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母亲提出的要求,对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学习、成绩感到压力很大,“觉得很烦”。还有啊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徐力的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徐力说:妈妈在生活上很疼他。可是他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母亲过多的限制使孩子产生了不良心理积淀,甚至导致心理极度扭曲。终于有一天,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徐力冲动之下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结果大家都能够想到,依据我国刑法第232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还有依据未成年人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最终法院是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徐力有期徒刑15年。
这个案子曾经震惊全国,在这里讲主要是想说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引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这方面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有的家长采用粗暴的方法,动辄就打,孩子犯错后只会拳脚相加,这有些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怕挨打便不回家,流浪社会,被坏人引诱导致犯罪。再比如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纵容,孩子有求必应,给孩子养成不正常的心态,一旦欲望无法满足或遇到“吃亏”的事,便进行报复,走向犯罪。还有就是缺乏管教型,父母忙啊,做生意顾不着孩子,扔点钱就行了,这样若是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很容易误入歧途。最后就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缺乏温暖,心理容易不平衡。据有关调查,我国多起重大恶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相似点就是被告系单亲家庭。当然家庭因素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自身因素。心智不健康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自控力的薄弱再加上外部环境的诱因才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以上两个案例虽然仅从社会家庭两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其中主观自身原因的重要性,也正是这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造成了拥有锦绣前程的大好青年沦为罪犯。我们为之叹息的同时也要反思。这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这一点呢,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第二个问题说一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突发性和随意性。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上、生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很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理性意志薄弱。逞强好胜心切,易偏激、任性,为所欲为,稍有诱因,一触即发。
一辈子活得就是这一颗人心!
但是善良,要有个度,因为总有人利用你的善良伤害你。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好,心好,有好报。
为人行善,你把善良给对了人,别人就会对你感恩;
为人行善,你把善良给错了人,那么别人就会让你寒心。
真心待人,你把心软给对了人,别人会感谢你情深意重;
真心待人,你把心软给错了人,那就会让你痛心疾首。
心软做人,你把宽容给对了人,别人会对你热忱款待;
心软做人,你把宽容给错了人,别人就会让你窝心难受。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好,心好,有好报。
你做人谦让可以,但要看情况,如果遇到善解人意的人,那么就会各退一步;
如果遇到得寸进尺的人,那么就会更近一步。
你待人善良可以,但要看什么样的人,如果遇到有良心的人,他就会知恩图报;
如果遇到没良心的人,他就会卸磨杀驴。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好,心好,有好报。
现实这么的残酷,别想拿什么装无辜。
改变不了的事就别太在意,太在意只会让自己更伤心,留不住的人就试着学会放弃,强行留下,也是留下人,却留不住心,受了伤的心就尽力自愈,没有人会替你治疗,活在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别为难自己。
04、淑女就是未进化的比卡丘。绅士就是披着羊毛的狼。
想在朋友圈文雅地爆粗,这些句子最适合不过了。
05、世界上的脑残这么多,可是你却成了其中的佼佼者。
06、谢你抢了我对象,让我知道他是人模狗样。
07、生下来的人没有怕死的,怕死的都没生下来,所以谁都别装横!
08、我的心就算是驴肝肺,也足以喂饱一条狗的胃了。
想在朋友圈文雅地爆粗,这些句子最适合不过了。
09、勃起不是万能的,但不能勃起却是万万都不能的!
10、过去一直喜欢她的胸怀宽广,其实那也无非是一片飞机场!
11、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
12、大哥,把你脸上的分辨率调低点好吗?
想在朋友圈文雅地爆粗,这些句子最适合不过了。
13、谁骂我傻b我跟谁好,我就喜欢和2b交朋友。
14、你若废我现在,我必废你将来。
15、承诺,就像放屁,当时惊天动地,过后苍白无力。
排在第一的是工作群,缓存1.1g。
这个群刚组建的时候,大家聊得很热乎。办公室里压抑的焦虑,都在这里得到了释放。可是自从有领导进群后,大家就开始有点忌惮,真正扯闲篇的越来越少。群里的内容,要么是组织活动时,大家言不由衷的狂欢;要么是领导发话的时候,大家无精打采的应付。其余时间,冷清僻静。
群里真正占空间的都是同事们传的一些共享模板,集体活动照片和公司精神文件。虽然都是一些空而无用的东西,但在需要它们的时候,找起来很头疼。
思考良久,觉得还是算了,有点危险,这个不能删。
排在第二的是女朋友,缓存825m。
我是在一次聚会时要到她微信的。刚开始聊天的时候,我们都很谨慎,每一句话都是小心翼翼。由段子和查户口式的问答组成的聊天内容,记录了我们从开始到熟悉的全过程。从某一句话开始,我们聊得越来越投机,也悄然地走进了彼此的内心。一个深夜,我向她表白。过了许久,她答应了我。我现在还能想起那个激动得睡不着的夜晚。
谈恋爱以来,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聊天。刚开始是从早聊到晚,彼此都充满了新鲜感。我们聊生活,聊工作,谈梦想,谈人生,忆童年,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后来我们住到了一起,每天都可以见面了,聊的内容精简到“回不回来吃饭”和“你死哪去了”.虽然我们现在聊天的话题越来越少,但是它像一本字典,记录着我们第一次聊天、第一次约会、第一次表白、第一次见父母、第一次吵架等的时间。哪一天她质问我某一个重要的日子,我还有这样一数据库来备查,不至于会死得太难看。
显然,这个是救命法宝,千万不能删。
再往后的都是好朋友,缓存200~300m不等。
有的是同学,有的是生活中认识的。我们无话不谈,都是借钱时说一声,马上支付宝就能弹出收款信息的朋友。平常相互喊一声,就可以出来吃肉喝酒。有话我们一般都在夜宵桌上讲,很少会在微信上腻歪。
所以,这些都是百宝箱,最好也不删。
排在第十的老妈,缓存82m。
我完全想不到老妈竟然给我发过这么多消息,明明我教会她玩微信还不到半年。平常我们基本都不用微信聊天,有事情都是打电话。现在想想,我们连电话都打得很少,一个月也就那么两次吧。
可这82m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它就像一个黑匣子,记着一段故事。而我就像一个失忆者,印象里没有半点头绪。
我突然想起三个月前,老妈给我发过养生文章。一天三四条,内容都是《上班族千万不要吃它,太可怕了!》或者《绿豆才是治脊椎的灵丹妙药》之类。我觉得这些太幼稚太无聊了,当时果断给她的消息设置了防干扰,换来了几个月的清静。所以,如今让我去想老妈究竟发过什么,大脑里是一片空白。
不用想,这82m无非都是一些朋友圈谣言。这个可以删!
当我刚准备去点的时候,手机用完最后1%的电,关机了。
充了电重新开机后,微信可以直接打开。反正没事干,我点开老妈的窗口,往上翻,从第一条消息看起。
半年前,老妈给我发了第一条微信,只有两个字,叫的是我小名。那是在过年的时候,我教她玩微信,教她打字,她在窗口折腾了七八分钟,才打出我的名字。还是我帮她点的发送。
第二条消息是在今年三月份。那时候我已经离开家,出来上班了。内容依然是我的小名。距离我教她发第一条消息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她竟然没有打错,实在难得!当时我给她回了一个笑脸。
第三条和第四条发的都是语音。显示的状态竟然都是红色的未听消息,一看时间都是上午的上班时间。怪不得那一阵,老妈打电话问我是不是上班很忙,我说没有啊。他们不信。原来她是根据这个推断的。
后来发的消息又变成简短的文字消息了。比如“吃饭没”,“睡了?”“下班没?”之类的。文字简单,是她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而且又不会吵到我。
但是,我都没有回复她!
持续了好多天后,她开始转发朋友圈的养生文章给我。各种针对上班族调养的“神奇秘方”,都是她特地为我搜集的。我也是从那之后,开始设置她的消息免打扰了。她满心热忱地把一些好东西发给我,而我一条都没有点开过。
记得那段时间她还打电话问我,她的手机是不是坏了?
我吧啦吧啦地把常见的几个问题又向她重申了一遍,却不知道她这次可能想问我的是:为什么她给我发消息,总得不到回应。
老妈连续给我发了两个月的链接后,开始给我发照片了。最开始拍的是家里的现状,窗外的街景,后来拍我小时候的相册,我以前的玩具。我仿佛看到她忙完家务,无聊拿着手机拍来拍去的情景。她满心欢喜地把照片发给我,可是都像发进了一个黑洞,得不到我的一点反馈。
老妈以前不会发信息,只会跟我打电话,可我每回都跟她讲不了几句。后来她听说年轻人喜欢聊微信,就叫我教她。我虽然教了她微信,但却设置了免打扰,活生生地把微信变成了一个留言箱。
当微信存储空间不足的时候,我第一个想要清除的,就是这个我几个月未曾打开过的留言箱。如果不是因为手机没电关机,我可能永远都看不到这些内容。翻完这半年的聊天记录后,我已经泪流满面。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地震幸存者写的一段话:
我人生的第一个手机还在,诺基亚1208,里面的倒数第二条是她发给我的。接收时间是2008年5月12日12点46分22秒:真希望快点考完,累死了。我回的,“我也是。这边比北川还要累。”
最后一条是妈妈发给我的。接收时间2008年5月12日18点52分07秒:强娃子,你要听话哈,妈挺不住了。这两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从此再也没见到过。
我已经买了20个全新的诺基亚1208,作为我第一个手机配件的供应。我能把这个手机拆卸成零件再组装上去。我要在有生之年都要这个手机能开机看到这两条短信。
当时我看了后很感动。灾难让他与母亲永远地告别了,一条短信是他们间唯一的联系。他苦苦守护着今生最贵重的东西。而我,却差点随手删掉了。我曾有很多和老妈聊天的机会,却一点都不知道珍惜。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和社会都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违法犯罪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对于儿童来说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如何让孩子远离违法犯罪,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呢?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首先,家长要增强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从小教育孩子要坚守法律底线,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例如,不要随意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后果,如果违法了会受到惩罚,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还会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段: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其次,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小学生活动范围较小,家长要引导孩子尽量在安全的场所、时间和人员中进行各种活动。同时鼓励孩子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和礼物,并及时向周围人求助。此外,也需要教育孩子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危险的活动,如攀爬高楼、游泳等。
第三段:注重家庭教育的纽带作用。
第三,注重家庭教育的纽带作用。家庭是儿童心灵成长的最好场所,父母不但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还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安全、有爱的家庭环境。亲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处理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增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同时,家长还应该示范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让孩子在家庭交往中能够受到正面的影响。
第四段:让孩子了解社会的真相。
第四,让孩子了解社会的真相。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复杂系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一些不公、不正和不道德的现象。家长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而应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的真相,加深对法律的认知和重视。同时,家长还要帮助孩子提高分辨大众传媒信息的能力,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信息和消息。
第五段:多方面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成长。
第五,多方面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家长面临着诸多压力,需要在照顾孩子的前提下参加工作和社交活动,很难和孩子在一起。这时候,家长需要寻找其他支持和帮助,例如把孩子送到游泳、音乐或者绘画等课外班,参加便民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等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和对生活的热爱。法治教育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看法律类节目和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增强孩子的法治素养和民主意识。
总之,让孩子远离违法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儿童本身共同努力。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家庭教育的纽带作用,让孩子了解社会的真相,多方面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只有通过多方位的努力,我们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祖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纪录片《青少年犯罪》应运而生。该片展现了一系列真实的案例和背后的原因,使观众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观看这部纪录片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复杂性以及应对之道。
首先,纪录片中许多案例都表明青少年犯罪并非来自天空而降,而是受到种种不良环境的影响。生活在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往往感到无望和失落,最终走向犯罪道路。纪录片中的一个案例是马克,他的父亲是个吸毒者,母亲早早去世。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马克逐渐被街头的不良朋友所吸引,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员。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反思,社会应该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关爱,以避免这些弱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纪录片中展示了一位年轻人张飞的案例。张飞在高中时成绩优秀,但他内心深处却有着一种不满和孤独感。他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没有意义,父母也常年忽视他。在这种情况下,张飞开始逃离现实,沉迷于网络游戏,并逐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我们不仅应该关注青少年在学习和就业上的问题,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和家庭关系的良好沟通,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
纪录片还提到了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在某个案例中,一个中学生因卷入恶势力团体而走上犯罪道路。纪录片表明,一些社会环境问题如社会忽视和就业难等,成为这些青少年投身犯罪的主要诱因。对此,社会应该加大力度,创造更好的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摆脱犯罪的诱惑。
此外,纪录片还介绍了一些为预防青少年犯罪而采取的措施。其中一种是创设更多的课外活动和培训班,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和学习机会。此外,对于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应提前介入,提供心理辅导和法律指导。这些措施展示了一种积极的防范和改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途径,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纪录片通过展示真实的案例和个体经历,让观众对青少年犯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在观看过程中深感震撼和警示,意识到我们不能简单地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置之不理。我们需要关注这一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积极的家庭教育,以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纪录片《青少年犯罪》给了我很多启示。它让我深切体会到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唯有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如何让他们在成长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律意识,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是每一个家长和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让儿童远离违法犯罪的心得和体会。
一、家庭氛围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个和谐、团结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家长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谎或是做出违法行为,孩子很容易模仿这种行为,养成不好的习惯。因此,家长不仅要自己做出模范行为,还要与孩子一起讨论社会现象和道德法律问题,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评判力。
二、学校教育是全面的。
学校是孩子在成长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环境,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地方。学校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教育知识,也包括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在许多学校里,会有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深刻的认识到法律、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不良行为的厌恶与反感,产生守法意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
社会环境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社会上不良行为时有发生,这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避免孩子接触不良信息,消除孩子受到不良信息侵扰的可能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孩子遭到不良信息的侵扰时,家长也要及时提醒和讲解,帮助孩子树立引导孩子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
四、漫画电子游戏等消费要有度。
如今,漫画、电子游戏等已经成为很多儿童消遣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长时间沉迷于此往往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家长应严格控制孩子的娱乐时间,避免孩子沉迷其中,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五、儿童教育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着培养儿童的责任。只有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家长应该常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状态,协助学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重视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孩子成长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儿童的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消费习惯、家庭氛围都对孩子的心理和物质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共同肩负起培养儿童的责任,让孩子远离违法犯罪,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在全社会努力下,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让孩子面临的危险和风险更少,树立真正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青少年打架犯罪,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个新鲜话题了。一些社会问题导致了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下降,一些青少年容易受到影响而误入歧途,从而犯下打架犯罪行为。作为青少年的一员,我也曾经在这个问题上犯过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的心得和体会。
青少年的打架犯罪之所以这么严重,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一些社会性的问题。近年来,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心理上感到空虚和失落。同时,社交媒体和网络的普及,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孤立感和无助感。
三、打架犯罪对青少年以及社会的危害。
青少年的打架犯罪行为给个人及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伤害。个人方面,打架可能会导致自身的损失和伤害,造成丧失机会和时间浪费。社会方面,打架犯罪还会导致治安问题、损害公共利益,从而对社会构成更大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打架犯罪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和稳定,危害了公众安全。
为了避免打架犯罪,青少年应该增强自我认识,增强自我意识,时刻注意自身行为的健康和合理;家庭应该亲子关系良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和支持氛围,让孩子从家庭中获取必要的温暖和正能量,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同时,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应该进行教育宣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培育良好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向他们灌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五、总结。
总的来说,青少年打架犯罪不仅给个人带来伤害,也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通过增加思想教育的力度,引导青少年远离打架犯罪,同时也为青少年在今后的成长生活中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希望能够将自身的经历和综合感悟与大家共同分享,帮助更多的青少年远离犯罪。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和发展。但是在一些青少年中,会出现打架、犯罪等不良行为,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对此,我深有感触,今天我想谈一谈关于青少年打架犯罪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系统的思考。
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个社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他们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规范。其次,教育同样很重要,我们的学校应该教育孩子应该怎样与人相处,安排课程来教育孩子热情、合作、责任感和爱心。
然而,如果青少年已经犯下了错误,各级政府也应尽快帮助他们。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回到正轨。一些我们日常看不到的社会机构,例如社工、心理医生、青少年法庭以及其他矫正机构都能够帮助青少年改正错误,重回正确的道路。
第三段:个人经验分享。
我身边有一位同学曾经在学校打架受伤,学校对他进行了谈话,并将他送至当地社区至矫正机构进行矫治。陪伴直至于他走出了那段黑暗的岁月。现在他是一个有耐心、乐于助人、尊重别人的同学。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青少年犯罪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各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帮助,青少年可以摆脱不良行为。
第四段:变革与应对。
在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我们不能只建立新的制度,而要让这些制度与市场结合起来。这确保了社区支持并发挥其作用,同时满足市场平衡需求的需求。同时,也应该加大社区力度,推广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帮助,尝试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以及更好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五段:总结。
青少年打架、犯罪等不良行为对于其发展的影响极度严重,因此,家庭、学校、社会等几方面应该全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青少年犯罪出现时,早期干预对于控制犯罪的发生是关键性的。此外,我们还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促进更多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树立更好的帮助青少年的机制,开展更多的社区教育和矫治,使青少年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帮助,摆脱不良行为,成为更好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实现。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近年来,毒品犯罪案件在我国屡见不鲜,许多年轻人因陷入毒品的泥沼而前途尽毁。我曾经有过一段险些颓废的经历,幸好及时从这个死路中走出,回到了正轨。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关于“远离毒品犯罪”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毒品的危害。
在学校时,我们常有这样的教育活动:警察叔叔来和我们讲解毒品的危害。但是当时的我们脑子里只有“警察”和“毒品”,根本不知道它有什么伤害。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毒品对身体、家庭、社会的危害,这样才能深刻地认识到它的可怕之处。
第二段:勇敢说“不”
我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毒品诱惑,敢于拒绝。当出现朋友们要尝试、吸食毒品的情况时,一定要勇敢地说出“不”。虽然在一开始会面临被嘲笑和孤立的压力,但是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健康、生命和未来着想,说不定还会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改变错误的想法。
第三段:寻求帮助。
很多人走上毒品不归路的原因是因为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和迷茫,想通过物质的方式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因此,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陷入了毒品犯罪的泥沼,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搞,也不要听信其他人的谗言。家人、朋友和警方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四段:建设正确的价值观。
成功地远离毒品犯罪需要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必须要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知道做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什么是对自己有害的。同时,要不断磨砺自己的追求,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样,当毒品对我们产生诱惑时,我们就会更容易拒绝。
第五段: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
远离毒品犯罪,需要我们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这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正常地发泄情绪,以及在自己业余时间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和社交。只有将这一切养成习惯,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远离毒品犯罪。
总结:
“毒品犯罪”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价值创伤和坎,我们不仅要树立反毒品犯罪观念,关注、理解、关爱身边的那些人,更需要懂得防范毒品犯罪。所有人都应该形成正确远离毒品犯罪的观念,提高自己对毒品犯罪的认识和对政策的支持,为树立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犯罪也随之而来。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及财产安全,我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网络犯罪,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以下将会就这个主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首先,我意识到网络犯罪是一个不可轻视且隐蔽的威胁。网络犯罪形式多样,从电信诈骗、网络盗窃到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有人为了网络攻击和勒索而利用互联网。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个人带来巨大损失,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妥善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用户名、密码、银行账号等隐私信息,避免随意透露给他人。此外,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或点击可疑链接,以免造成恶意程序感染或个人信息泄露。同时,保持软件和电脑的及时更新也是防范病毒和黑客攻击的有效途径。
再次,了解并学习如何防范网络诈骗是至关重要的。网络诈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网络犯罪,防范意识和知识的提升对于预防网络诈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该学会辨别真伪网站,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当收到可疑的电话、短信或邮件时,要保持警惕,并及时核实是否为诈骗行为。此外,学会使用常见的防骗技巧,比如检查网站的安全证书、密码的合理设置等等。只有不断提升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水平,我们才能在网络世界中远离骗局。
第四,建立良好的网络文明意识对于预防犯罪十分重要。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网上赌博、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也要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不随意传播和捏造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要保持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避免恶意中伤和人肉搜索行为。只有共同维护网络文明,我们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网络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网络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网络犯罪打击力度,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网络犯罪的发生。同时,个人也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了解和认知,不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网络空间。
综上所述,预防犯罪远离网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要提高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学习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建立网络文明意识,并且加大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应对网络犯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网络时代安享安全和便利。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打架犯罪成为其中的一大部分。作为一个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有所认识,并意识到其严重性。本文将从个人经历、社会因素、家庭教育等角度分析青少年打架犯罪,并提出相应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个人经历。
作为一个曾经犯下打架犯罪的人,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在之前的生活中,我经常因为一些琐事与人发生冲突,难以控制情绪,最终沉腰而落入法网。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自己的行为就像是一个被莫名其妙刺激到的动物,不知所措,为所欲为。因此,我想告诫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消极情绪支配。
第三段:社会因素。
社会的环境对青少年打架犯罪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些看似微小的因素,例如贫富差距、不公平待遇等等,都会让青少年对社会产生不满和不信任感。有些人还可能会因为觉得被排挤或加入不到某个群体而心生怨恨,从而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应当关注这些社会因素,为青少年提供更合适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第四段:家庭教育。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初阶段,如果家庭教育不好,那么这个人将来的行为也会受到影响。一些家长可能会采取暴力来纠正自己孩子的错误,但这样做并不会有什么好处。相反,它可能导致青少年反感家庭和社会,进而形成一种对打架犯罪的认可。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开放式、理智式、引导式等更加合适的方法。
第五段:结语。
总之,青少年打架犯罪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一个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并从个人、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入手,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自己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或加害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纪录片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观看了一部名为《青春犯罪》的纪录片,该片讲述了不同背景的青少年是如何陷入犯罪的,并探讨了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脱离犯罪圈难度之大。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意识到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之道。
首先,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案例向观众展示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个名叫杰克的男孩的故事。杰克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他的家庭环境使他迷失在社会的边缘。除此之外,杰克还经历了欺凌和压力,这进一步推动了他走向犯罪的道路。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青少年犯罪往往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经历息息相关。
其次,该纪录片还探讨了青少年犯罪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犯罪行为可能使他们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对自身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还会给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同时,青少年犯罪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家庭成员常常感到绝望和无助,社会对于青少年犯罪也充满担忧和不安。这些影响使我更加认识到了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第三,纪录片还呼吁社会采取措施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供更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帮助这些年轻人走出犯罪的阴影。家庭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环境,所以家长的责任不容忽视。他们应该提供稳定和爱的环境,给予孩子关注和指导。此外,社会应该加强教育和帮助机构的建设,为那些陷入犯罪的青少年提供机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社区项目、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等方式,这些机构可以帮助这些年轻人重建自信并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四,我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和改变对于脱离犯罪圈同样至关重要。这部纪录片中,有一些青少年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勇气成功脱离了犯罪的困境。他们通过学习、自我反思和接受帮助来走出犯罪的阴影,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积极的未来。这些个人努力鼓舞了我,并使我相信,只要青少年有足够的决心和支持,他们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最后,我认为,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同情,也更加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我相信,唯有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关怀,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青少年犯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同时,我们作为个人也应该关注并支持那些希望重新开始的年轻人。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安全的社会。
总之,《青春犯罪》这部纪录片让我对青少年犯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案例展示和探讨,我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影响以及解决之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部纪录片呼吁社会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努力和改变的重要性。我相信,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有希望的未来。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这个话题,我感到非常荣幸。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性问题。下面,我就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题,做以下发言。与大家共勉!古人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然而,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在中学生犯罪人员中职生学校学生又占有相当的比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教育,预防和制止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应该长身体、学知识的“盛开的花朵”过早的凋零?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一)主观原因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分辨是非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凡事喜欢攀比,具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旦自己的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步入歧途。(二)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制讲座”;公安局交警支队法制科吕振华开展了“安全讲座”等。通过一系列的法制讲座,使我校学生提高了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从外界看,青年学生是最调皮的,当然,青年学生也是最难管理的。为此,团委特别重视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然而,这个主题也时常困扰着我们工作者。比如:我县有青少年3万人,就在这样的管理下,总会有社会闲杂青年乘虚而入。在学校发生打架事件。我们职校人经常在思考,如何管理好学生。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中发挥技能,创造社会价值,奉献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有我们不懈的努力,将这个在社会上很容易被忽视的学生团体,通过我们的教育和正确引导,才会被扭转、改变,变成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请爱护你法制意识,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相信,在我团市委、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一定会不断完善,抓好中卫的职业教育,成为我们中卫人骄傲的职业教育。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幸福安康!谢谢大家的聆听!篇2:青少年犯罪演讲稿没钱上网就持刀抢劫三名未成年少年被判徒刑三个未成年少年,没钱去上网时竟然持刀和电警棍去抢劫,在他们实施的三次抢劫中,捅伤了两个人,只抢到了100多块零钱和一部手机。2011年2月28日无锡市北塘法院不公开审理了这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三名被告都被判处有期徒刑。张广辉还不满16岁,已经游手好闲了好几年了。自从小学毕业后,他就没进过学校,当然也找不来像样的工作,只能在社会上游荡,天天上网、溜冰、打架。他的父母都在无锡打工,忙着赚钱,也没空管他,就任由他胡作非为。一天,张广辉一个人在旱冰场滑冰,旁边一个年纪差不多的男生跟他说话,问他是不是某某小学的,两人交谈之后发现,他们两个是小学同学,只不过不是一个班的,所以以前不熟悉,只是面熟而已。张光辉就这样和普军成了朋友,普军又把和自己一起滑冰的陈胜利介绍给他认识,三个人就经常一起出去玩了。普军和陈胜利比张光辉还小一岁,父母也在无锡打工,目前既不上学也不工作,刚好和张光辉厮混在一起。一天,三个人又一起去上网,打游戏直到深夜才出来,他们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却再也找不到一块钱来买东西吃,情急之下,张广辉提议可以学别人持刀抢劫,抢到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普军和陈胜利积极响应,三个人各自回家,找借口问父母要了一些零钱,凑了几十块到小摊上买了三把水果刀。这天晚上,三个人持刀在一条僻静的街道上拦住了两个男子,对他们实施抢劫。没想到抢劫并不顺利,他们百般威胁,两名男子死活不肯交出钱来。一怒之下,张广辉就朝一个男子腹部刺了一刀,普军见状,也刺伤了另一名男子的背部,伤势虽不严重,两名男子也早已吓破了胆,连忙交出了身上的80多块钱。张广辉三人拿了钱就跑掉了,到一家网吧上了通宵。看到来钱如此容易,第二天晚上,三个人再次行动,在一个公厕旁边拦住了一个男子,抢得了一部手机。随后,张广辉就把手机卖了240块钱。手里有了钱,几个人商量着又把作案工具来了个更新换代,到南禅寺买了一根电警棍。两天后,三个人拿着刀和电警棍再次实施抢劫,抢到了30几块硬币。不过这次,被害人报案并提供线索后,民警很快在一家网吧把张广辉、普军和陈胜利抓获。三人对自己的抢劫行为供认不讳,并且主动供述了前两起抢劫事实。
北塘法院少年庭的法官经过审理,认为张广辉、普军和陈胜利犯抢劫罪,应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但由于三被告认罪态度较好,且均未年满16周岁,酌情从轻处罚,依法判处张广辉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普军有期徒刑四年三个月,陈胜利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我觉得这三人的犯罪家长要负责很大责任,是他们没有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楷模,也没有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并尽到对孩子教育的义务。还有就是同辈交往中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平时的交友上要谨慎,不和社会上杂七杂八的人交往,也不能去未成年不应该去的场所。篇3:青少年犯罪讲稿首先要讲明,什么是青少年犯罪。1、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六沟派出所王志庆。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受学校委托,今天由我就“杜绝青少年犯罪与校园暴力”,给同学们做一个报告。时间大约10分钟,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给哪些个别行为出现问题的同学敲响警钟。同学们,如何杜绝“青少年犯罪和校园暴力”: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拒绝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影视小说中所描述的武打、枪战情节是特定时代的传说故事加上现代艺术加工所形成的供人们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违法的,如果现实生活中象影视上那样一个人被砍一刀或打一枪,扔一颗炸弹,就是一个伤害案件或一个故意杀人案件、一个爆炸案,就要出动公检法机关,经过立案、破案、拘留、逮捕、起诉、判决、执行等多种程序,当事人可能被判处严厉的刑罚,绝不象影视作品、电子游戏上可以乱砍乱杀乱开枪乱扔炸弹都没事。同学们,我们必须要拒绝观看不健康的书刊杂志、暴力影视作品以及电子游戏,有过上诉经历的同学要学会迅速地从幻想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现在还有不健康报刊书籍的同学要立即销毁或交给老师处理,切不可害人害己。同学们,有一句成语叫:防微杜渐。就是说,我们要防止现在的错误,就必须从小的毛病改起,还有一句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的也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必须从未成年人的不良习惯抓起。
经过对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发生违法犯罪前,就已沾染上了许多恶习。主要恶习有:1、厌恶学习,考试作弊。平时学习松懈,纪律观念淡薄,为了应付考试,只好临场作弊、带小抄、传纸条、换试卷,败坏了学习风气,从小养成了弄虚作假、欺诈投机的恶习。2、厌恶劳动,追求享受。他们表现为崇尚吃喝玩乐,盲目同别人攀比,想吃好的,穿名牌的,用新潮的,玩刺激的。整天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迷乱于异性,沉湎于“三厅二室”。3、不讲公德,为所欲为。他们往往缺乏社会公德、违反道德准则、热衷于当众起哄、漫骂行凶,同学间不能互相忍让,发生碰撞、摩擦,不会互相道歉,而是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4、以大欺小,勒索钱财。特别是在校学生中,以强凌弱,以大压小,勒索钱财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向年纪小的同学要钱、要物,稍有不从,即大打出手,成为校园里的害群之马。5、称兄道弟、哥们义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形成“团伙”,彼此拉帮结伙,打架斗殴,常常以人多势众,互相壮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来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青少年犯罪及其预防的问题。近年来,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的违法犯罪现象是呈上升趋势。因为法律知识的缺乏,许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不幸的成为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所以青少年犯罪问题关乎大家的切身利益,应该也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这个青少年犯罪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难题,就有人将它列为继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可见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影响性是很大的,因而学校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问题也是相当的重视,所以在这里我将结合收集的一些典型案例,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其预防三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就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这有些孩子不好好的在学校上学,他为什么要去犯罪呢?吃饱了撑的还是闲的没事干?其实啊,青少年从一个天天向上充满朝气的学生到走上犯罪道路,其触发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来说客观原因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如社会不良事物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主观自身原因如心理素质差,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明社会环境原因造成的影响。如今同学们在休息日可能在家里、网吧会经常上网,上网可以开阔你们的视野,促进你们对外交流和学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网千万别上瘾。发生在身边的例子有很多:这有的同学上网忘了回家吃饭,有的忘了完成作业,有的影响成绩,可以说沉迷网络给其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老师和家长担忧。有的同学为了玩游戏,花光家长给的零用钱,有还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或瞒着家长从家里拿,或者借口学校收某某费用、变相索要,更为恶劣的就是北京那个十七岁的少年小新,已经踏上了这条违法犯罪的这条船了。
一切为时已晚。
可以说是社会的环境影响,网吧的荼毒,但也有自身的原因,如此的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低下,不辨是非,心理扭曲,实在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但这样不可思议的犯罪行为它就发生了。十七岁已经到了该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等待他的自是法律的严惩。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上网杀人伤人的或许只是典型,但为上网而盗窃抢劫犯罪而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在各地都有。一时难以自控,不计后果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所以在此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
徐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是食品公司职。
工。由于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他从小到大基本上是母亲照料的。母亲工资不高,但也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然而,孩子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期望值的压力。母亲要求儿子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有一次排在第18名,母亲便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杀母的导火线是他认为自己不能达到母亲提出的要求,对母亲喋喋不休地唠叨学习、成绩感到压力很大,“觉得很烦”。还有啊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说“以后你再去踢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徐力的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徐力说:妈妈在生活上很疼他。可是他打开电视机,母亲指责他“还看电视,还不用功点!”母亲过多的限制使孩子产生了不良心理积淀,甚至导致心理极度扭曲。终于有一天,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徐力冲动之下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结果大家都能够想到,依据我国刑法第232条之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还有依据未成年人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最终法院是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徐力有期徒刑15年。
这个案子曾经震惊全国,在这里讲主要是想说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引发的青少年犯罪行为。这方面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有的家长采用粗暴的方法,动辄就打,孩子犯错后只会拳脚相加,这有些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怕挨打便不回家,流浪社会,被坏人引诱导致犯罪。再比如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纵容,孩子有求必应,给孩子养成不正常的心态,一旦欲望无法满足或遇到“吃亏”的事,便进行报复,走向犯罪。还有就是缺乏管教型,父母忙啊,做生意顾不着孩子,扔点钱就行了,这样若是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很容易误入歧途。最后就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缺乏温暖,心理容易不平衡。据有关调查,我国多起重大恶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相似点就是被告系单亲家庭。当然家庭因素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自身因素。心智不健康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自控力的薄弱再加上外部环境的诱因才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以上两个案例虽然仅从社会家庭两方面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其中主观自身原因的重要性,也正是这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造成了拥有锦绣前程的大好青年沦为罪犯。我们为之叹息的同时也要反思。这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这一点呢,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第二个问题说一下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突发性和随意性。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心理上、生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很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理性意志薄弱。逞强好胜心切,易偏激、任性,为所欲为,稍有诱因,一触即发。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现象,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家庭和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来谈谈我在观看青少年犯罪纪录片时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会因素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纪录片中,记者采访了一位涉足犯罪的青少年,他表示自己曾经长期生活在一个社会底层的环境中。他从小就接触到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家暴、毒品滥用等。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终导致了他的逃避和犯罪行为。这让我意识到,社会环境的恶化和安全问题的增加可能会引导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安全的建设,关注社会底层的青少年群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走上正轨。
其次,家庭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纪录片中展示了一个家庭暴力案例,父亲对母亲进行了持续的家暴。这样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他们可能会模仿家庭暴力的行为,并将其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经济条件的恶化和家庭变故也可能导致一些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而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推动家庭和谐、健康的发展,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最后,教育因素在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纪录片中,一位学校教育工作者谈到了青少年犯罪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她指出,学校教育可以启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此外,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辅导,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成长环境和资源支持。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家庭和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社会应该创造公平、稳定的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家庭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学校和教育部门则要加大力度,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心理辅导,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青少年远离犯罪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摘要:青少年犯罪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研究清楚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从而找到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微观因素包括个体、学校、家庭等影响因素。本文重点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从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最后,根据这些因素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二是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进行教育引导的先决条件,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三是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预防措施。
(一)概念。
青少年犯罪是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也未对青少年作出明确的年龄划分,而是作出了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十四到十六周岁,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强奸、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八类犯罪负刑事责任;十六周岁以上,承担完全刑事责任,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我们所使用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社会学、犯罪学的角度提出的。在犯罪学中,青少年这个词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这个概念包括了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阶段的人。在学术界,关于青少年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4-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14周岁为起点。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10-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违法行为,并不仅仅是违反刑法的行为,还包括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理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在我国的司法统计上,青少年犯罪包括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和18-25周岁的青年人犯罪。本文采用这样的观点,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包括了少年和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诸多,可分为两种类型: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1、政治法律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针政策的巩固、国际政治思潮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影响。2、经济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贫富不均,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落差驱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状况,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压力驱动。3、文化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异质文化的冲突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文化因素。我国文化冲突在时间和空间上主要分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异质文化的冲突容易导致价值观念的不确定化,进而产生家庭功能的失调、学校教育偏颇,青少年亚文化的贫困以及社会主体文化的内在分裂等方面的问题。4、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引起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使得不同价值观常处于对立的冲撞中,流动青少年脱离了原有非主流文化(相对于当前生活场所文化)的成长背景和生活轨迹,原有的价值观念失去规范,新的生活秩序和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加之城市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外在刺激与诱惑容易造成流动青少年心理失衡(流动青少年在就学、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客观的限制),同时青少年从“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社会”,相应犯罪行为的社会监督力量削弱,犯罪机会增加。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微观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首属环境,也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家庭的作用表现在对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强化或削弱作用上。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氛围、父母的示范作用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方面。
(一)家庭结构与功能。
我国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作为一种经济单位,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生产工作中,家庭以父权制度下的主干家庭作为基本结构,家庭关系相对简单和稳定。随着现代家庭的发展变迁,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冲击,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家庭日益取代大家族、城市双职工家庭普遍、夫妻分居两地增多、部分家庭因历史原因(文革等)受到创伤等现象在客观上造成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弱化现代家庭中,情感要素变为家庭追求的第一需要,家庭成为了和社会相对隔离的个人和生活场所,家庭出现了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最终导致家庭结构瓦解、家庭功能弱化等问题,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现了危机。
家庭结构自然解组(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和人为解组(父母离异)导致的家庭结构残缺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针对青少年犯罪的实证调查大都显示犯罪青少年中来自残缺家庭的比例较大。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而在两种家庭结构残缺的类别中,人为解组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更大、更深远,相应的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的作用也更大。对于家庭变迁的另外一种形式——家庭重组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当中的重要因素,因为重组家庭中缺少家庭教育必备的人际关系,因而容易产生畸形的教育而使青少年偏废。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生产功能、家庭消费功能、家庭娱乐功能、家庭生育功能、家庭情感功能、家庭宗教功能、家庭教育功能的异化和失范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较大,家庭成员间松散甚至敌对的关系是家庭缺乏内聚力和控制力的表现,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氛围多表现为家庭困难、结构不全、缺乏沟通、亲情隔闻、教育缺损、情感矛盾、亲密度低等,父母教育则体现出教育内容偏差,教育方法不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父母过度保护、过度偏爱、消极表率、拒绝否定、严厉惩罚等方面。
(二)家庭氛围。
家庭气氛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营造的一种家庭氛围。家庭气氛紧张是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直接原因。美国学者abrahamsen于1944年提出了家庭紧张(familytension)对犯罪行为的作用,他发现犯罪少年家庭比非犯罪少年家庭存在着更普遍的不健康的情绪气氛,即家庭紧张。青少年罪犯的双亲感情失和、争斗不断以及他们与父母间关系紧张的比重远高于父母离婚的概率。这类家庭紧张对儿童来说是非常有害的,儿童得不到关注和照料,情感需要和欲望得不到满足,从而抑制了儿童的成熟。儿童情绪的不成熟和被忽视构成了反社会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基础。敌对、仇视、争吵会使青少年感到不安全和不满。长期的家庭紧张会削弱家庭的凝聚力并影响家长营造教育青少年的氛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唐正芬引入系统家庭动力学概念研究其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该自评量表包括四个纬度,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研究结果表明,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为个体提供了良好的人际条件,使家庭成员在遇到困难时有良好的求助环境和支持系统,有助于个体较多采用求助、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的应付方式,家庭动力学特征直接或间接通过应付方式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
(三)父母的示范作用。
父母仅重“言教”,口头上遵循正确的准则,但自己行为倾向上所示范的都与社会公认的准则不协调,行为不端,生活不检点,结果“言教”败于“身教”,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教师”。家长及家庭成员的各种违反道德、违法乱纪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使他们对社会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产生怀疑,使正常的规则内化过程遭遇障碍而出现偏离。西方学者对于父母行为不良与子女犯罪关系的专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的父母自身都有犯罪行为。英国教育家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大卫法林顿在经过对365名青少年犯罪进行调查研究后指出:“父亲没犯过罪的孩子有犯罪史的仅占8.4%,而父亲犯过罪的孩子犯罪的比例高达37%。同时,母亲犯了罪,小孩犯罪的比例则更高„„”。1992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8个省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按照社会学抽样方法进行,样本取自监狱、少年犯管教所、劳动教养所、工读学校,共2000多人。调查的结果显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占20.5%,其中正服刑的占10.7%。在家庭成员有违法犯罪记录的青少年中,约有50%的人认为,犯罪家庭成员对他们有意识地传授犯罪,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亲属犯罪后的处境又会使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和无所谓的心理。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与子女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四)家庭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及其方式方法等方面。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教育态度。家庭教育能力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投资、可用于教育的时间、父母的文化素质。父母的文化素质低,认识社会事物的能力也就低,难以给予子女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父母也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言传身教,使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够被其子女内化。家庭素质高低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这里所指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往往使家庭教育的效果违背家长的初衷,从而使家庭子女社会道德感的形成一开始就存在缺陷,以致影响青少年日后的违法犯罪。
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是造成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方面:1娇惯溺爱。娇惯溺爱对家庭子女无原则地、过分地迁就溺爱,使子女养成娇横、任性、自我中心等不良个性品质,造成这些子女社会适应困难。2简单粗暴,这种教育方法使子女缺乏得到科学教育的机会,经常会受到莫名的责骂甚至体罚,它也最能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低下和无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体罚的唯一功效在于只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使其成为在家长或其他权威人物面前老实而背后放任的表里不一的人;同时一味地体罚,只会疏远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增加孩子的孤独感和判离性。在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中生长的孩子,心灵会遭受创伤,倍感家庭的冷漠,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被迫到家庭以外寻求同情与温暖,有时因此被坏人引诱而违法犯罪。另外,父母的简单粗暴还会使子女从中学习、模仿暴力,容易使他们变成一个冷酷的、残忍的、好打斗的人。一些暴力犯罪案件中的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就是在父母的暴力性管教下离家出走,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情绪不稳、残暴、缺少同情心,具有反社会倾向。
三、
(一)开展家庭教育咨询。
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应当组织家庭教育,而作为国家教育代表者的学校,应该是这种组织的基础。因此学校应与家庭配合起来。聘请一些专家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家长进行指导,给家长提供咨询,使父母充分认识正确科学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教育子女,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理论上、方法上提供帮助和指导。政府也应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设立家庭教育辅导或咨询机构,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增强对子女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思想上转变对子女教育的旧观念。观念上的引导十分重要,要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时,要给孩子适当的发展自由和空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自己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干;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自己看;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自己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是进行教育引导的先决条件,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民主、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是促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了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与子女就能平等相待,家长就能经常与子女谈心,能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和行为变化,以进行正面地教育引导,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正在成长发育时期,思想上的迷惘,心理上的苦闷,乃至生理发展上的困惑,经常需要有人来指点和帮助。通过交谈,父母可以了解孩子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心态,了解他们内心的欲望和要求,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的可能性,以排解其不良的情绪,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其实,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行为方式的培养,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营造家庭和谐氛围并不意味着对子女娇纵放任,更不意味着对子女过错行为的一味迁就和袒护。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强化管理是父母履行法律责任的具体表现。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必须进行管制约束,使子女的任何越轨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真正做到不姑息迁就,不包庇护短,从而使孩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本能,不是任何人的行为他们都会模仿,对他们来讲,与他们最亲近的,他们最尊崇的人的行为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在家里,这种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靠说教和训斥,而是靠直接引导和行为影响,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其道德观念的形成、行为模式的获得、生活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从父母那里模仿而习得的。在言谈举止中,父母切不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使“言教”败于“身教”。父母的社会角色、家庭主要成员的日常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生活态度、价值目标和思想道德修养,夫妻对爱情的忠诚与责任,家庭内部的凝聚力等,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家庭道德文化环境的优化十分重要。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责任感等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风尚,增强家庭的亲合力,为子女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儿童早期阅读的心得体会范本(模板16篇)
- 最新校园除草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3篇)
- 校园除草心得体会范文(模板20篇)
- 增强连队荣誉意识心得体会和方法 我们优秀的连队心得(7篇)
- 2023年护士铺床后的心得体会精选(通用11篇)
- 2023年英语课听课心得体会怎么写(大全14篇)
- 感谢师恩心得体会简短(大全16篇)
- 小学教师思想工作个人总结(优质9篇)
- 2023年初中数学磨课心得体会(通用18篇)
- 学校值岗感悟心得体会(大全15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