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 崇德修身心得体会(8篇)

  • 上传日期:2022-12-27 01:34:15 |
  • ZTFB |
  • 13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一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做品德高尚的中学生》!古人云:“国无德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崇德向善是一种文化信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我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尤其是崇德向善的优良品质;‘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我认为:优良的道德的形成从文明礼仪开始,文明和礼仪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份关爱,都是文明的表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然见一位老汉从路边经过,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口气跑了十多里,仍然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他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便掉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还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礼貌。“人而无礼,不知其可”,可见,礼仪对于培养文明高尚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学生,同学之间也要讲礼仪。大家同在一所学校,同在一个班级,大家就像亲兄弟姊妹一样,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共同战胜。在校园:不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不在楼梯间打闹,高声喧哗,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校园中不讲脏话等等。我们要争做文明使者的种子,做一个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好学生。

崇德向善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和责任,我们应时刻遵守“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规范,才能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学习上,刻苦勤奋,不耻下问;生活中,遵守校规校纪,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做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的中学生!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明天我们即将挑起富强祖国的使命。同学们,加油吧!从现在起,只要我们秉承民族崇德向善的高贵品德,每时每刻都保持着一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将来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就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风帆,吹响号角,奏响乐章,向前进,去改写自己的命运,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明五礼、知五耻对个人是品德修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和良好风气的丰厚滋养;上升到国家是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幼时聪明好学,人称神童,可他一生潜心攻读,因在一个问题上与学友的看法不一致,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找著名的程颐老师请教。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候着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进屋。后来,杨时成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一同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与关羽、张飞冒着大风大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

不在家,就催着要赶快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到那里后,见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等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来谈话。 “三顾茅庐”成了恭敬的典范。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在他四岁时的一天,适逢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他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把大的分给别人,唯独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少,尊敬老人敬重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便成为了尊长的典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位英勇

善战的大将军廉颇。因渑池相会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廉颇很不服气,就对他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让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秦国不敢攻打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所以,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

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负荆请罪就成了谦让团结的象征。

我们学校,同学们对尊师、尊长、恭敬、谦让团结的践行,已经

成了一道明礼的独特风景线。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作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之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

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结束了!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这个主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扣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文字表述简洁通俗,内涵丰富,具有很强实践特色。

诚信:为人之本兴国之基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邓小平爷爷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

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人是通过“社会化”完成从生命体的自然人到具有社会角色的社会人转化的。人的社会化,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

诚信的实践要求:

诚实劳动。诚信绝不只是单纯的守约与履约问题,更是劳动创造的态度和品德问题。如果说劳动创造世界,那么,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增强人们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真诚待人对己。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求实不骗人、对己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因此,诚信是忠于本心、真实无妄、信守承诺的态度和品行。按照真实要求为人做事,即为人实在、实诚,才会有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人们唯有信守约定、践行承诺,才会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恪守诺言和约定。诚信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诺言和约定,既包括由人们自己承诺而引发的特定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制度等规定的普遍权利与义务。

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要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

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说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础是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珍惜资源、关爱自然。人类不仅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们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仅要和他人、社会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爱人”与“爱物”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们共有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人他国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类自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行为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惩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崇德向善氛围,是有效培育、涵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必备土壤。

以上是我对“诚信、友善”四字主题的理解,我也将此作为工作的标杆,时刻将四字主题铭记在心,无论是作为媒体人还是志愿者,这都是指引我们走正确道路的明灯。只有积极号召和团结周围的人都遵循四字主题去开展工作,我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为之不远。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四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成长发展历史,从执政兴国的具体步骤、从战略发展的宏观角度,系统学习了我们党成立年以来所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瞩目成就、探索的宝贵经验,也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下面,我围绕“学史崇德”专题,从立德立言立行树立新时代党员形象这个角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学史崇德,就是通过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坚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历史之问,要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回顾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党员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百年党史中,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夏明翰、刘志丹、左权、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这种前仆后继的精神铸就了共产党人高贵的人格品德。从党史中体会这种精神,有助于更好地锤炼个人私德、培塑为民公德和铸牢党性大德,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高标准和行为准则。

打开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穿透时空,依然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崇德”的要求,站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在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苦难辉煌的历史中,追寻初心使命,赓续精神伟力,凝聚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强大力量。“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学史崇德”就是要学习对党忠诚的大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看人大节,识官大德,关键看忠诚。只有做到了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始终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才是对党忠诚之人。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学习党史,就要学习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学习党史,就要学习立志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通过学习,把对党忠诚刻在灵魂深处,以对党忠诚之心做对党忠诚之事,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学史崇德”就是要学习为民造福的公德。德,乃立人立业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学史崇德”,就要学习革命先辈救国救民的初心,始终牢记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本和血脉在人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承诺;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学史崇德”就是要学习严于律己的私德。“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史崇德就是要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学习道德风范,在红色精神谱系中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学习在严私德上下功夫,明是非、识良莠、辨美丑、分善恶、晓荣辱、知行止,慎独慎微、严于律己,以俭养德、廉洁齐家。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坚持人民立场,发扬和践行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学史崇德,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落实到工作全过程。以忠明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勤守公德,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廉严私德,树牢清廉底线,做到心中有戒严私德,让流淌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转化成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这个主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扣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文字表述简洁通俗,丰富,具有很强实践特色。

诚信:为人之本兴国之基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邓小平爷爷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

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人是通过“社会化”完成从生命体的自然人到具有社会角色的社会人转化的。人的社会化,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

诚信的实践要求:

诚实劳动。诚信绝不只是单纯的守约与履约问题,更是劳动创造的态度和品德问题。如果说劳动创造世界,那么,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创造出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和增强人们幸福感的美好世界。

真诚待人对己。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求实不骗人、对己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因此,诚信是忠于本心、真实无妄、信守承诺的态度和品行。按照真实要求为人做事,即为人实在、实诚,才会有好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人们唯有信守约定、践行承诺,才会心里踏实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有幸福感。

恪守诺言和约定。诚信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诺言和约定,既包括由人们自己承诺而引发的特定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制度等规定的普遍权利与义务。

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要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

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说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础是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珍惜资源、关爱自然。人类不仅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们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仅要和他人、社会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爱人”与“爱物”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们共有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人他国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类自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行为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惩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崇德向善氛围,是有效培育、涵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必备土壤。

以上是我对“诚信、友善”四字主题的理解,我也将此作为工作的标杆,时刻将四字主题铭记在心,无论是作为媒体人还是志愿者,这都是指引我们走正确道路的明灯。只有积极号召和团结周围的人都遵循四字主题去开展工作,我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为之不远。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这个主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紧扣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文字表述简洁通俗,内涵丰富,具有很强实践特色。

爱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

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各民族、各阶层团结一致的强大动力,支撑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伟大实践。

爱国就要热爱人民。我们要尊敬我们的先辈,是他们创造了中国的今天;爱同自己一样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父老乡亲、师长朋友,他们与我们血肉相连,共同支撑和发展着今天的社会。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为人民服务,努力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美好。爱国爱民应从孝老爱亲做起,尤其要关心爱护鳏寡孤独等特殊社会群体,热心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之中的人。我作为州志愿者协会负责人,我个人热心于这份工作,也期望集合跟我一样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为社会献爱心、做贡献。作为一名志愿者,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帮助社会上的老弱病残群众,当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换来对方的微笑和感谢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志愿者最大的欣慰。结合众人之力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这就是爱国爱人民的体现。

爱国就要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既有文史哲学,又有科技艺术,尤其值得珍视的是蕴含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精神,“崇德向善、团结友爱”精神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深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做到时时学习和活用中国民族文化,另外我也要求公司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和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将国之瑰宝通过媒体的形式展现给更多的受众,不仅能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操的重要途径。

敬业: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应该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的工作践行敬业这一朴素而崇高的美德。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尤其需要大力倡导敬业精神,引导人们恪尽职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敬业需要有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敬业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献身精神,将自己的一生与其联系起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会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明确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特定职责,任劳任怨付出。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每一项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做,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尽职尽责,都会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敬业还需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爱而不敬,非真爱也;敬而不爱,非真敬也。”事实证明,真正的敬业者必然有爱业情怀。对职业的热爱是敬业的深层动力,会燃起人们巨大的工作热情,激发人们奋进的强大动力。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只要在岗一天,就应当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地干好分内工作,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敬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实现的,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作为在座各位学生朋友的前辈,想告诉年轻人们的是:

1、学生的本职是好好学习,在学习中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谦虚认真、努力创新、实事求是,完成好学业,就是敬业;

2、各位同学在以后的工作中都需要树立正确的岗位意识,认识到每个岗位都可以施展理想抱负、奉献聪明才智、展示人生价值;

3、时时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岗言岗、在岗爱岗、在岗为岗,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积极奋进;

4、争创一流业绩,刻苦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努力成为本行业、本岗位的行家里手、业务骨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非凡的人生篇章。

诚信:为人之本 兴国之基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的要义是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邓小平爷爷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 “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

诚信是立身处世之道。诚信是人之为人的道德规定。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人是通过“社会化”完成从生命体的自然人到具有社会角色的社会人转化的。人的社会化,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

友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要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

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说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础是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珍惜资源、关爱自然。人类不仅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们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仅要和他人、社会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爱人”与“爱物”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们共有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人他国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类自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行为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惩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崇德向善氛围,是有效培育、涵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必备土壤。

以上是我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主题的理解,我也将此作为工作的标杆,时刻将八字主题铭记在心,无论是作为媒体人还是志愿者,这都是指引我们走正确道路的明灯。只有积极号召和团结周围的人都遵循八字主题去开展工作,我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为之不远。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七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成长发展历史,从执政兴国的具体步骤、从战略发展的宏观角度,系统学习了我们党成立年以来所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瞩目成就、探索的宝贵经验,也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下面,我围绕“学史崇德”专题,从立德立言立行树立新时代党员形象这个角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学史崇德,就是通过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坚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历史之问,要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回顾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百年党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广大党员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百年党史中,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夏明翰、刘志丹、左权、杨靖宇、赵一曼等无数优秀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这种前仆后继的精神铸就了共产党人高贵的人格品德。从党史中体会这种精神,有助于更好地锤炼个人私德、培塑为民公德和铸牢党性大德,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最高标准和行为准则。

打开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穿透时空,依然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崇德”的要求,站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在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筚路蓝缕、苦难辉煌的历史中,追寻初心使命,赓续精神伟力,凝聚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强大力量。“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学史崇德”就是要学习对党忠诚的大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看人大节,识官大德,关键看忠诚。只有做到了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始终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才是对党忠诚之人。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学习党史,就要学习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学习党史,就要学习立志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通过学习,把对党忠诚刻在灵魂深处,以对党忠诚之心做对党忠诚之事,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学史崇德”就是要学习为民造福的公德。德,乃立人立业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学史崇德”,就要学习革命先辈救国救民的初心,始终牢记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本和血脉在人民,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承诺;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学史崇德”就是要学习严于律己的私德。“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史崇德就是要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学习道德风范,在红色精神谱系中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学习在严私德上下功夫,明是非、识良莠、辨美丑、分善恶、晓荣辱、知行止,慎独慎微、严于律己,以俭养德、廉洁齐家。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坚持人民立场,发扬和践行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学史崇德,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落实到工作全过程。以忠明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勤守公德,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廉严私德,树牢清廉底线,做到心中有戒严私德,让流淌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转化成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2崇德向善敬业奉献心得体会实用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同时,总书记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九个字高度概括了“学史崇德”的实质。我们要从内心深处体悟这“九个字”的真正内涵,把它当作检验“学史崇德”的标尺,传承“崇德”基因,弘扬“崇德”品格,践行“崇德”精神,在本职岗位当中坚持学史崇德,赓续红色血脉,做到崇德不败德,践德不失德。下面,我从“坚持‘三德’,做‘三种人’”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坚持明大德,做“忠诚人”

明大德,就是要保持政治定力,锤炼坚定党性。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中寻找理论滋养、精神支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忠诚,是党员一生的行为标准和行为准则,坚贞不渝,牢不可破。在我们入党宣誓的时候,“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八个字就作为一生的誓言深深地厚植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要自觉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

一是保持政治忠诚。党史就是一部无数革命志士用政治忠诚凝聚的历史,他们政治立场坚如磐石,政治定力坚不可摧。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具备政治忠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坚持政治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把忠诚体现在爱党、爱国、爱人民上。

二是保持信仰忠诚。心中有信仰,才行得稳,走的远;心中有信念,才行得正,走的实。党的百年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坚持信心,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为了信念舍生忘死,为了信仰不懈奋斗。我们要传承他们的信仰,续写他们的信仰,发扬他们的信仰,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信仰之路上踏步前行。

三是保持行动忠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共产党人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他们为民族的复兴浴血奋战,为共产主义事业流血牺牲,为中华振兴富强忘我工作。我们要用奉献来体现忠诚,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用工作实绩来表达忠诚,不做虚功,不求虚名,脚踏实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放在心上,用行动落实忠诚。

守公德,就是要涵养道德品行,提升思想品质。学习党史要从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身上体悟道德风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孔繁森、焦裕禄、沈浩等,他们是道德风范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新时代,我们要做一个有德、有能的人,用担当守公德,用担当铸品行,用担当悟思想。

一是坚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遵纪守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守好小规矩成就大方圆,做好小事情方成大气候,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二是坚守职业道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职业”,革命先辈恪守职业道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英勇奋斗,用尽职尽责谱写了职业道德的光辉篇章。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具备职业道德,珍惜岗位,珍惜工作,珍惜职业,在岗位上担当作为,发光发热。不做慵懒之人,不做无为之人,不因平凡而懈怠,不因非凡而胆怯,努力做工作的强者,做事业的强者。

三是坚守为民品德。学党史就是要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道历史大考题,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永葆赤子之心。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应有的为民品德。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我们要时刻牢记根本宗旨,强化宗旨观念,强化服务观念,真心实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负人民的期盼,不愧人民的信任。

严私德,就是要营造良好家风,公事不掺私情。私德包含家庭、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在党的光辉历史当中,那些革命领袖和革命志士,无一不是私德的典范,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树立了“干净”的清廉形象。

一是严家风。“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家风即作风、党风、政风,也是社风、民风,只有家风正,国风才兴。党风、政风与家风密切相关,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党风、政风的“沃土”和“基石”。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条件、家庭风气、家庭环境直接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建设家风,美化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管住“身边人”,做好“身边事”。不让“身边人”对自己的工作造成“梗阻”,对自己的仕途带来“连带责任”。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以优良家风推进优良党风政风。

二是严清廉。清正廉洁,是衡量私德的“度量衡”。党员干部廉不廉,私德严不严,群众眼里有杆“天平秤”。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对《纪律处分条例》心存敬畏,是我们保持清廉本色的基本要求。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毫不松懈整治“四风”,是我们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做一名“干净”的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廉政“高线”、守住廉政“底线”、把握廉政“红线”,做到不“放线”、不“越线”。

三是严规矩。我们的党是一个讲规矩的政党,是一个守纪律的政党。规矩意识,不仅是自身修养的基本意识,也是党性修养的必备意识。我们既是一名党员干部,也是一名社会公民,遵纪守法,规矩做事,才能称得上是一位有道德的公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称得上是一位有党性的干部。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是做合格党员的基本原则,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是做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两个基本点”,守纪律,讲规矩,用规矩意识,践行党的宗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