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5:39:49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培养我们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接下来是一些专业人士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在某个领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2021年5月23日13时7分,袁隆平爷爷“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做了一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自己和助手在穗下乘凉。他曾说过一句话:“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同样能使一个国家进步。”袁爷爷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就是超越研制杂交水稻无果的美国和日本,果不其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天天想着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袁隆平爷爷小时候游泳特别厉害,但在比赛选拔时,他却因为个子太矮没能入选,别人只是坐在家里空遗憾,袁隆平爷爷不服输,他跟着教练偷偷地进了场,教练发现了,说:“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吧。”比赛的结果,是袁隆平拿下了一等奖。看吧,有心者自赢。

袁隆平爷爷也是个自强不息,乐观的人,在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有人将他的700株稻子尽数拔走,最后只在下水道里发现了残留的5株稻子。袁隆平爷爷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是因为有袁隆平爷爷不懈的努力,才有现在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袁隆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17年9月,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纪录;2018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同年12月18日,获“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奖;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梦想!致敬袁老!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大国粮仓》是一部揭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历程的纪录片,通过深入探讨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中国农业发展的压力与挑战。最近,我在知乎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观看《大国粮仓》的讨论和分享,而我也在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到了很多启示和感悟,便想着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粮食安全对国家的重要性。

粮食是民生之本,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影响和重要性。通过观看《大国粮仓》,我更加感受到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因为粮食安全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人们的饮食问题,而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国家的政治安全,尤其在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背景下,保障国内的粮食安全,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段:农业现代化的意义与挑战。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充满着挑战和机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遍地开花的迅猛发展。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粮食遭受污染和生产效率的不高等。通过观看《大国粮仓》,我了解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意义与难题,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四段:科技创新的助力。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面对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需要,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观看《大国粮仓》中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我了解到了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发现,科技诞生的力量在不断地对农业进行着巨大的创新,并不断提高着农业效能与效益,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第五段:结语。

粮食安全是我国乃至全球及每个人的共同问题,通过观看《大国粮仓》,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达到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充满了信心。科技创新的力量将持续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让我们期待着未来更加繁荣的中国农业事业。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2021年5月22日,是共和国历史上,举国悲痛的一日。下午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初次听到袁爷爷逝世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觉得胸口下坠,似是被剜去了心一样,好像世间所有的文字,都冲不破我内心的冰凉。

放学回家后,我急切地打开电脑查看,网上铺天盖地全是致敬袁爷爷的信息,我也好想插上翅膀飞到长沙湘雅医院去悼念袁爷爷!泪眼婆娑,那个让我们吃饱饭的人,就这样永远地走了!袁爷爷再也没法像过去那样,笑眯眯地出现在满眼金黄的稻田里,用地道的湖南话说出幽默机智的段子,自嘲自己是有“有偶像包袱的90后”梗王。他朴素执拗得如同故乡的父老,真诚幽默得就像身边的亲人。

子之梦,即是中华之梦。袁爷爷虽然已逝,可他的这些话,如同稻米一般滋养着我们。我想,对袁爷爷最好的致敬,不仅是把碗里的饭吃光光,还要传承他的梦想,练就一身本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反思自己,生于蜜罐,成长于独生家庭,尽享了两辈人的偏爱,却很少懂得感恩和付出。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上,粗心大意一知半解;思想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扪心自问,这样的自己又该如何传承袁爷爷的梦想!

100多年前,詹天佑12岁就赴美留学,立志为早日富强祖国而学习科学;60多年前,革命青年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无数年轻人走向长沙街头,加入到送别悼念袁爷爷的人山人海中。我想,他们的心中,必然像袁爷爷一样存有坚定的.信仰;他们的身上,必然像袁爷爷一样存有拼搏的光芒!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袁爷爷,请您放心,虽然您带着禾下乘凉梦去了远方,但您已经将奋斗的“种子”留给了我们年轻一代。我们会传承您的梦想,勇于奋进,继续前行!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2021年10月10日,接受采访的袁隆平望着远处的稻田,若有所思地说道,“禾下乘凉梦”会由年轻人继续。今天,这位老人永远停下了手头的研究,将攻关的重担交给了后继者。老人家虽然再也不能出现在他心爱的田间地头,但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心为民谋温饱,深藏自身功与名”精神却会永远照耀人间,永驻我们心头。

脚踏实地研究,毫不张扬探索,袁隆平先生孜孜以求,改变了所有中国人“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况,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虽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继续向更高目标努力着。就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乘飞机却从来只坐普通舱,依旧穿着35元的衣服,昼夜躬耕于稻田。他曾深情说“我研究杂交水稻不是为了当院士,而是为了老百姓有饭吃。”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导演安排宋应星和袁隆平两位先生在水田中握手的那一幕,实为传神一笔。因为“为了老百姓有饭吃”的共同追求,这两位科学家身上都体现出了一种为民谋福,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

为了实现“禾下乘凉梦”,在第四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袁老带领着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第五期的攻关。40多年杂交水稻科研生涯,对于袁老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漫长过程。如果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禾下乘凉梦”是梦想更是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停步于所得,这不仅是科学研究持续进步的动力,也是各项事业能够向前发展的条件。

袁老曾笑言自己愿意做一只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贡献人类,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是什么支撑着一位耄耋老者不顾年事已高,仍然奔赴南繁基地一待就是3个多月,除了“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素为民情怀之外,还有就是他身上那种无私忘我的爱国情怀。这位经历过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岁月的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自身的发展和追求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这是许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所共有的特质。忘却小我的私求,追求大我的价值,只有心系天下苍生,才能真正做到感天动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洞庭泛波亦哽咽,天下苍生俱失声,那位伫立在田间的瘦弱身躯虽然已经消失,但那股蕴藏在内的精神和力量,将永驻人间;身虽远去志永存,高风亮节照后人,这种精神将会永驻青史,也将激励着后来人在各自的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再创新高。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被誉为“电影大国”。同时,中国农业也一直充当着国家的“粮仓”,保障着国内的粮食安全。然而,电影大国和粮仓之间的关联并不明显。通过一场意外的机缘,我有幸进入电影拍摄现场,深切体会到电影大国和粮仓之间无形的联系。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电影和农业都是国家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支柱。

首先,在电影拍摄现场,我亲眼目睹了电影产业的巨大规模和复杂流程。整个拍摄过程组织严密,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无误地完成。从选址、筹备、制片、摄制到后期制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这让我深感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魅力和无限潜力。正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巨头庞大,才产生了源源不断的需求,为电影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利润空间。而这需要大量的电影从业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这一点上,中国电影的发展可以与粮食的生产相提并论。

其次,在这次拍摄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农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农业是经济的基础,也是人民的命脉。没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国家的经济将无法稳定运行,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资源的减少、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只有农业稳定发展,粮食供应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此外,电影与农业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创新的重要性。一个好的电影作品,需要良好的创意、剧本和制作团队的合力。同样地,一个成功的农业项目,也需要农民的创新意识和科技的支持。无论是电影还是农业,创新都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保持创新意识,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我发现,电影和农业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从这次拍摄的经历中,我也意识到电影和农业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电影需要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场景,而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壮丽的景色。同时,电影也为农业提供了展示自然田园风光的机会,促进了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电影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可以帮助农业产品建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影大国和粮仓之间有许多值得思考的联系。电影市场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都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影的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和就业机会。而农业则保障了国内大量粮食的供应,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电影和农业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支持国产电影,同时关注并支持农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电影大国和粮仓之间隐藏的深刻联系,共同推动国家繁荣与发展。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很多人推荐观看《大国粮仓》这部电视剧,于是我也跟风开始看了。无论是史诗般的场景,还是充满血性的战斗,这部电视剧确实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但是,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不仅仅是看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曲折而深重的历史进程。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观影体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讲述历史观影的感受。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并不是专业历史学者,但在观看《大国粮仓》中,我感觉到了这部电视剧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力度十分的真实。在这部电视剧中,不仅有着设定的年代背景,也有着那时社会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精神面貌等各种因素的呈现。观众能够感到历史事件的操作性跟真实性,观影过程中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得到了加深。

第三段:体验历史人物的刻画。

除了历史事件的还原,电视剧中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的出色。从崇尚民主理念的胡适先生,到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周恩来,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形象不仅是意识形态的体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得以更生动的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命运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第四段:感受电视剧主题思想。

电视剧除了还原历史事件和刻画人物形象,也传达了很多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题思想。从“以人民为中心”、“抗日救国”、“实现民族独立”等,这些主题思想让我觉得历史不只是单纯的事实,更是一种指引人类前进的思想形态。这些主题思想不仅仅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也似乎一直指导着的今天’s社会。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大国粮仓》这部电视剧让我感受到了历史事件的还原真实、人物形象的精致刻画,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主题思想在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对人类的前进、时代进步的启示。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观众深入感受和体会的历史片段,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优秀电视剧。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大国粮仓》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近,我在知乎上阅读了一些关于观看该纪录片的用户体验,此次观片给了我很多启示,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

《大国粮仓》讲述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了解中国农业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它未来的发展趋势非常有帮助。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农业历史和发展背景,可以增强对于国家粮食生产和发展规划的理解和认知。

第三段:认识中国的农业成就。

观看《大国粮仓》让我对中国农业的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经历了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多种不利因素之后,中国确立了自己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并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政策保障,获得巨大的农业生产成就。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不仅间接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第四段:思考未来发展趋势。

观看《大国粮仓》让我深刻理解到中国当前面临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问题,也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农业依然面临着产能不足、土地流转、生态保护等问题,而如何让农村成为现代化的动力源头,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业壮大的步伐和考验,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发展农业的根本性质,在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五段:结语。

总之,观看《大国粮仓》这个纪录片,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农业的历史、了解中国农业的成就、思考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都有不少启示。通过认识和学习中国的农业发展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更好地关注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农业,更好地持续助力推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作为电影大国的中国,不仅在国际艺术电影圈有着卓越成就,也在商业电影产业上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大国的成就不能只看重电影产业的繁荣,还需关注国家的粮食安全。电影大国粮仓的论题旨在提醒人们关注粮食的重要性,以及挖掘电影在传播粮食文化上的潜力。

电影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媒介形式,通过影像和音乐将粮食文化展现在观众面前。《红高粱》、《大鱼》等作品,以视觉和情感传递出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电影不仅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对粮食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在电影中,我们常常看到农田、农民和粮食。电影通过展现农业的艰辛、粮仓的珍贵,唤起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绿皮书》中的故事引发了对农产品销售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引导观众关注农民的劳动和农村的发展。

第四段:电影大国推动电影与农业产业的融合。

在电影大国的背景下,电影产业和农业产业应该相辅相成。通过电影宣传,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同时提高品牌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电影也可以拍摄关于小农经济、农业科技和农民故事的纪录片,强化农业的形象,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电影大国需要关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而粮仓需要借助电影传播粮食文化和扩大市场。这种合作将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电影大国和粮仓的联结不仅是文化上的交流,更是国家振兴的一部分。

电影大国粮仓的论题旨在唤起人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同时展现电影在传播粮食文化上的潜力。电影大国传递粮食文化,用影像呼唤粮仓的重视,推动电影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振兴。电影大国应该关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而粮仓则需要借助电影传播粮食文化和扩大市场。电影大国与粮仓的联结将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我是稻田里的一株水稻。

一天,一位年迈的老人来到我的身前,他那半旧不新的沾满泥土的裤腿出现在我的眼前。他蹲在我跟前,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小心翼翼地扶着我。

他满是皱纹的手上同样有着一道道被划伤的痕迹,黑黝黝的皮肤暴露在猛烈的阳光下,仿佛抹了一层金色的光。可他并没有停下,仍旧一丝不苟地观察着我们。他的汗水像一注雨水一样,一行行、一滴滴地从稻叶上滑落进地里。

这让我想起了那一个阴沉沉的黄昏,浓雾弥漫大地,昏暗的日光给黑暗让了位。夜色中,一个人悄悄来到了我们这儿,把我们肆意毁坏!

不知过了多久,老人来了,他迈着蹒跚的步伐来了。他走到了我们的跟前,俯下身子,看见此番惨状,蹲在地上痛哭流涕,嘴里念道:“完了,完了,彻底完了……”

这时我们都停止了挣扎,眼前的这位再数字不过的老人,从来都是满脸笑容,从来没有像这样,落下止不住的泪水。这是我看见老人哭得最严重的样子,我仿佛觉得,在他哭泣的瞬间,天地也失去了光彩。

夜更深了,阴水沟里不合时宜地响起了几声蛙鸣。老人的哭声止住了,他用手背一抹脸上的泪水,坚定将我和我的朋友们从阴水沟、湿泥土里救了出来,小心翼翼地查看着我们的受伤情况。

幸好!我和我的朋友们都还活着!老人捧着我和其他水稻终于开心地笑了,可他脸颊上,再一次滑过了一滴又一滴的泪水……他像母亲一样,用他那粗糙但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们,是这片稻田唯一留下的独苗了。

从那以后,老人不管是黎明还是黄昏,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都时刻守护在我们的身边,精心照顾着我们。

又过了好久,听说老人的实验成功了。但是老人依然每天都来看望我们,和我们说悄悄话:“你们一定要好好长大,要长得和高粱一样高,谷粒要和花生米一样大啊!这样我就可以在你们底下乘凉了呀!”老人的话被我牢牢地记在了心中,我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长大。

从此,我就没见过老人了。我总在心里疑惑着:老人去哪了呢?他好久没来看我们了……。

从人们的口中,我才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原来叫袁隆平啊。他就是我的父亲,它对我们有着殷殷期望,而我们,更是他一生追逐的科研事业!

我最可亲可敬的父亲啊,我一定要完成您的“禾下乘凉梦”,让您在天堂也能闻到弥漫的稻香!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影产业逐渐崛起,成为全球的电影大国。在这个过程中,大量优秀电影作品涌现,其中有一种类型的电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粮仓电影”。这种电影以温情、真实和朴实的剧情为主要特点,在塑造角色形象、描述生活细节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魅力。近期观看了若干粮仓电影,我在观影中体会到了许多感悟。

首先,粮仓电影所呈现的温情和真实是让人动容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真实描绘,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复杂。例如,电影《父亲》以一个农村老人的坚强和奉献精神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情节展现了父子情深的感人故事。影片不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还展示了农村人物的真实生活状态,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些温情和真实,让我在观影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受到触动,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其次,粮仓电影在剧情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朴素的美感。这种美感并非通过豪华的场景和特效,而是通过平实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人物刻画来表达。比如电影《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平凡的青春爱情故事,没有繁杂的情节和大量的特效,却通过真挚的情感和故事的细致呈现出了一种朴素的美感。这种朴素美感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一面,让人心生感慨。

另外,粮仓电影常常在情感表达上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角色的情绪变化和细小举动,影片能更加真实地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波动。例如电影《活着》中,主人公的举止和表情往往能准确地表达出他内心的痛苦和坚持。这种注重细节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更加容易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此外,粮仓电影还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影片的叙事展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应。比如电影《老井》描绘了地下井灌溉对村庄的改变,以及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抉择。通过展现行业发展对农村社会的影响,电影向观众传达了对于现实问题的呼吁,表达了对于社会正义的探索和思考。

综上所述,粮仓电影以温情、真实和朴实的特点赢得了观众的喜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这些电影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美好。同时,它们也关注着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影片来传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回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这类型的电影,希望能够继续从中获得更多的触动和思考。

观看大国粮仓电影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那么,电影《老师好》观后感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电影《老师好》观后感素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个军绿色的书包,一个贴着“奖”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卖的老冰棍儿,一台昂贵的录音机,一墙工整的。

黑板报。

一件花格子衬衫一条大喇叭裤一副蛤蟆镜橘子味的汽水无花果丝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于谦主演的《老师好》这部电影,体现了三代老师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

片中苗老师一出场就展示了一个严师的形象。痛斥化妆、烫发的学生,与问题学生正面刚,一言不合就没收……这怕是每个学生都似曾相识的场景。影片以这样一个说一不二的形象为矛盾的起点,讲述了一个毕业班的学生三年来与这位班主任间发生的往事。

影片的进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却是哭。这不是我的故事,但这却是每一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故事。为困难的同学捐款、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参加艺术节、争分夺秒的读书、偷偷摸摸的参加补习……每一个点都能戳出一堆泪流满面的往事。原来,无论哪个时代的学生都有着同样被幸福包裹着的回忆。

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让所有的观者于岁月的不同时点产生共情,于别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过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忆了苗老师身为学生时的场景,师生情是一代传于一代的,时代会变、故事会变,但那份无以为报的情分却生生世世不曾有变。

霹雳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冬天里的一把火》,那个年代独有的画风,这一个个潸然泪下的场景,诉说着每个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每日回荡在我们每一堂课上的“老师好”,那些稚嫩而响亮的声音,便是人世间最美的天籁。

《老师好》这部电影由于谦、汤梦佳等主演,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但是对于每个老师来说,自己的学生在能今后的道路上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足够了。

首先,先感谢一下“教师”这个群体。在刘慈欣笔下的小说中,外星人不理解居然人类会有一大批放弃劳动生产,专业从事“知识的代际传递”的群体。(《乡村教师》)然而,在我们这个弱小的种群发明新的知识学习方法之前,这样的“牺牲”仍无法避免。于谦在本片中饰演一名八十年代面对“问题班级”的模范高中教师,希望孩子们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聊聊这部片子吧。总的来说,作为青春片,在剧情上算是基本合格。脸谱化的学生形象,刺头、学霸、班花……八十年代的兄弟情和闺蜜情都有较好的展现。“自行车”作为全片的线索,“癌症”、“早恋”、“车祸”等桥段虽俗套,但讲述完整可信。本片结尾,没有对“高考”和众人结局描写,仅突出苗老师的“不告而别”(难道人民教师就不该对妻儿负起责任吗?)觉得有些突兀。没有惊喜,7.5分可。

于谦老师“相声皇后”在影视剧上的演技还是远胜郭老师的。俊男美女的新生代演员演技在线,期待他们今后的发展。吴京、艾伦、张国立、乔杉、孙越等一大批“德云一家人”的友情客串给本剧平添不少喜剧成分,冲这些,本片还是值得进影院一看的。

艺术基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我觉得不必斤斤计较影片中所有细节的可行性。每一个人物,我们身边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通过“脸谱化”、“戏剧化”的加深,最终在“理想”和“真实”间拿捏尺度,这是戏剧。

老师是平凡人,他们也会追求学校分的福利房,会在意一年又一年评比的“优秀”荣誉,也会在妻儿的落魄中动课外辅导挣钱的心思。我们显然不能苛求他们,要求他们全知全能。他们在我们之前出生,拥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给青春的我们以指引,已经足够让人尊敬了。感谢在最美好的时光,有他们作伴。

愿天下所有教师身体康健,能有幸看到自己的桃李满天下。

《老师·好》这部影片,让我开始明白了一个普通得使人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那就是讲台上那位严厉的老师曾经年少张扬的青春。

或许,在年少轻狂时,若听到老师讲述他的青春,我大概就是一笑而过,过几天就忘记了吧。而在青春的刻刀在脸上留下岁月痕迹的当下,听到苗老师讲述他的年少,给我的内心带来很多的触动,感慨连连。

我开始意识到,有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开心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虽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件事。

影片中,关婷婷因嫉妒生恨,故意说谎,不仅伤害了安静的心,而且还破坏了小乙的入团一事。一时赌气,一味顾着做自己想做的事,从不考虑事情的正确与否,纵使自己获得了快乐,但却是短暂的,也为后来自己那段看似情深的友情为此断裂而埋下伏笔。

电影是美好的,它给了你一个试错的机会,又给了你一个补错的机会。当关婷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在班上作自我检讨时,苗老师感到欣慰,看着同学之间的包容与团结,我也不禁为此动容。

只是,电影会给演员机会,但人生呢?机会会有,但不是一直都有。

说回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苗老师讲述他的青春年少时的那个片段。

悦耳动听的旋律,从苗老师手里的口琴轻轻传出,打碎了那个年代里的沉闷,再绕过泛黄的课桌,声声入耳;一张未曾褪色的录取。

通知书。

却抵挡不住那个年代的硝烟化作书柜里的藏品藏在无声岁月中。当影片响起属于那个年代里的歌声我渐迷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有信仰的年代里,做事总有一股满腔热血。但在一个信仰多元的年代里,总是伴随着很多诱惑,一不小心就会很容易偏离航向,到不了梦想彼岸的危险。内心如何做到坚定梦想的信念,有所信仰,就显得如此重要。

幸运会格外照顾努力、认真的人。关婷婷、安静以及小乙等人凭借着努力与汗水获得了冠军,一行在苗老师家中欢乐聚餐时,小小的屋子,白炽灯光虽然微弱,但却清晰了每一个人的笑声与追求。

揉了揉眼角的手,像是发出来某种信号,内心开始独白。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虽然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我渐渐明了,再次望向荧幕。只见安静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手里拿着的"藏品",我似乎看到她眼里的抉择,开始理解片头所言,"苗老师所看到的希望".

是的,安静的抉择,正是苗老师所看到的希望。

然而,青春的选择,有时候是任性的。安静骑着苗老师那辆自行车转方向的时候,我知道,她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为人为己创造价值的事,虽然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当安静安安静静倒在血泊中,苗老师看着手里,一只曾在课桌下偷偷编织,如今却被青春的热血染红的蝴蝶时,一时难以言表,时间亦是无言。染血的蝴蝶,慢慢张开翅膀,翩翩起舞,它偷偷告诉了时光,自己见证了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三十年后的某个日子,蝴蝶挂在枝头,如同夏日阳光,沐浴着渐渐远去的身影,也照耀着安静微笑的脸颊。

当青春把最后一个身影拉进毕业相片中,影片为此落幕,但人生依然继续。

或许,我们总觉得自己距离美好的事物很远很远,很难触碰的缘故吧,一方的成就往往需要另一方的牺牲。

起初看到小乙的斧头,被扔在课桌里,又扔在关婷婷家里的餐桌上,我以为那会是一场怎样的腥风或血雨。然而,轰轰烈烈抵不过老师的细雨轻风,一切的一切,被春风感化,归于平凡而伟大的学习中,或许,这正是一些人的青春吧,年少竟如此安好,安好。

后记:在此,特别感谢我的朋友c君,亲自挑选了这一部影片,让我有机会观看了这么好的一部电影。不然,要是让我挑选的话,估计就是在某部科幻片里假装热血青年。因此,谢谢c君!同时,这也让我坚定了以后多与朋友面对面交流的决心,朋友往往会带给人一些惊喜,以独特的眼光发现的美,分享后,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谢谢你们!

此外,有时候,一部电影,就像一首歌,好听与否,在于它是否唱进了心里,拨动你此刻的心弦。青春,或是许多人心里的必有的一根琴弦。也许,当你步入影院,走进《老师·好》,安静坐下时,琴弦早已动了心。

最近闲来无事,就与好友相约某达影院,看这一部似乎又一“俗套”的电影。

“八十年代”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并不鲜见,电影《老师·好》同样将背景聚焦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无论是小卖部的无花果、汽水和冰棍儿,还是珍贵的录音机、自行车,全片的布景和道具陈列无不烘托出一个切实属于八十年代的氛围。与以往的青春片不同,电影极其难得地将视角放在“老师”这个身份下,讲的是以教师苗宛秋为核心的三班一干人等的八十年代中国青春。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高中老师诸如“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等上了大学就幸福了”、“现在还有老师管你们,等上了大学,就算想要被老师管,老师也不来管你们了”的共同训诫。回想看看,恐怕其他任何国家的教师都不会比中国的高中教师操心更多。

电影中的“苗宛秋”正是这样一名典型的人民教师。

苗老师并不完美,他有种种缺点。譬如说他有些古板,不够“民主”,也不擅长学生们打成一片。他多少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些偏见,在乎荣誉,相当看重学习成绩,偏爱传统意义上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安静。

可也正是这样的苗老师,拮据的他为学生捐出自己的工资;他坚守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不愿腆着脸为分房子与校长争论;彼此不熟悉时,他看见洛小乙给孩子买冰棍会惊恐大呼“丢掉!”,但他也会战战兢兢将桀骜不驯的少年从街头混混的酒局喊回家;他斥责安静浪费时间为老同学补习,又主动利用晚上的私人时间给不认识的学生免费补课。这样的苗老师平凡、普通又正派,看似只会将“成绩”当作评判标尺,实际又发自内心疼爱学生,希望他们走上正途。想必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都碰到过这样的老师吧。

1965年,苗宛秋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家庭关系,他没能如愿进入心中的神圣殿堂。1966年,高考被废除。从此这张录取通知书成为苗宛秋的心病,倘若他当年念了北大,如今还会在某个小镇某所学校为某套房子摧眉折腰吗?十年过去,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考上大学几乎等于改变命运。苗宛秋对于安静的器重,实际是自身不得志的投射,他将未竞的理想放在安静身上,也深知高考对于这些年轻人的重要性。

直到很多年、很多年以后,他们摔过人生的跟头,这才慢慢理解老师当年的严格、苦口婆心,明白他的唠叨究竟饱含多少殷切的期望。电影通过安静的失利完成“苗宛秋”这个人物的成长,他最好的光辉岁月不在过去,而是和那群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时光。

于谦老师饰演的苗宛秋,对学生的种种关怀和爱护,在我身上都能找到影子,老师对学生那份永不放弃的执念,才是师生情谊之中最深沉的爱。责之深,爱之切。原来的不能理解,知道现在自己需要独当一面的时候,才能懂得那份恨铁不成钢的爱意。如果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我想一辈子都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校园,我的似水流年。洛小乙对安静的那份纯洁的爱,安静的手足无措,心里却是在悸动。青涩,懵懂,恰到好处。只有在那个时代,才能找到柏拉图式的爱情,真挚,纯洁,令人向往,心旷神怡。对患病同学的倾心相助也是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符号。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苗宛秋老师在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无法进入读书的遗憾,也造就了他对同学们的严格要求,希望同学们一心专注于高考,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困扰,这也正是如今千千万万的高中老师的一个最终诉求。原来对教育体制的不理解,甚至有些愤怒。直到身处大学的我才能明白这个世界的一切。也是从那时起,我才能真正的俯下身去填充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爱的事物和所需要的一切。电影中的青涩懵懂的爱慕,对老师暗地里的反抗,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对同学之间那份难以割舍的友情,全部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高中时代的那份感同身受的情感。一部好的电影,在我的心里永远不是人物演技在线,剧情冲突剧烈,情节安排严密,逻辑合理,而是真正的能触动人心,碰到我内心最柔弱的地方。让已过许久的我有了次洒脱的释放,让我的那一刻的青葱岁月全部留在那似水流年的时代吧。

昨日下班无事,一个人去看了《老师,好》。想去看电影很久了,总因各种事耽搁拖着没去成,可能心里对独自进影院是有些畏惧的。昨天终于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没成想,第一次独自观影是和一帮未成年的孩子一起,真是万万没想到。

和学生一起看《老师,好》说起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年纪小难免闹腾,而且旁边的小女生一句“什么叫成分高?”便把剧组辛苦营造的年代感给吹散了,入不了戏,只能以一个客观的身份在戏外游荡。

写影评也是临时决定的,不是因为想写,也不是因为文笔好,写起文章信手拈来,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久没有写过文章而不知道怎么写了,突然意识到这点让我心中一惊,寒窗苦读二十载才学会的一点本领就这样轻易的被遗忘是可惜的,所以,即便无从下笔,即便心中无物,即便绞尽脑汁,也要记录点什么,写下点什么。

如果要给这部影片打个分,我会给出85分。理由如下:

第一,影片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于谦饰演的老师是地区优秀教师,年年获得优秀标准表彰,骑的自行车、用的水杯都是教书育人获得的奖励,毫无疑问,这是一名中国优秀教师的代表。除了这些标签化的名头与标志性的奖品,这位老师在行动上也是一个标准化的好老师。课堂上,严肃教学,对于学生的外貌衣着、课堂纪律、行为作风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学生做出格之事。在生活上,学生患脑瘤,他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学生自甘堕落混社会,他硬是冲二愣子把失足学生从酒桌上拉回来;学生高考前花时间给其他同学补习,他为了给学生节省时间,自己不辞辛苦办起了免费补习班,为此还被停职处分。这样一位教师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了学生,一心扑在了事业上。而这帮学生呢,有调皮捣蛋混沌度日的,有不学无术爱耍小聪明的,有思想早熟不遵守校规校纪的,也有年轻气盛撒泼耍横的,但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没有出现兄弟撕破脸、打架误终生、为情爱堕胎这种萎靡消极版青春事件,体现的还是孺子可教的思想。所以,从学生到老师都是正面人物,是国产青春片里少有的正面教育片。

第二,故事结构紧凑。以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先是学生为报复老师没收他们的违规物品而破坏自行车,要给老师一个下马威;紧接着便因为被老师误解怀恨在心而对自行车进行二次破坏;然后为感谢老师又主动修复自行车;最后因为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而主动帮助寻回丢失的自行车。由自行车串联起学生生病、入团、迷途知返,老师办补习班、学校举办艺术节等一系列校园事件,将师生矛盾由激化、高潮,到互相理解,逐渐和解,情感转折融入事件发展当中,自然流畅。虽然都是些平淡无奇的青春故事,也没什么新奇事件,但正因如此,反而显得真实,平淡中自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这大概就叫平凡的事件最能打动人心吧。

第三,喜剧效果增分添彩。影片开头,老师与学生第一次课堂相见便弄得剑拔弩张,甚是紧张,随后老师说道当地派出所所长是自己亲小舅子,课堂上说不了的理自有地方说去,前面还是教书育人的严谨话风,这里突然就有了讲相声的流气婉转,教师的形象也由古板严肃变得有些生动可爱,让人不禁浣而一笑。之后班里的混世魔王为了入团去老师家拍马屁,却被误以为是报复家人,老师慌乱中一边不忘口中圣贤育人:祸不及妻儿,一边手抓扫帚当武器,边说边退让,最后闭着眼睛卵舞扫帚,一本正经的先生形象尽毁,原来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害怕和慌乱。不禁生出这样的感慨,又笑又感动。至于学生,喜欢武侠小说的戴眼镜男生的一篇充满武林风味的。

入团申请书。

就足以让人捧腹了。这些笑点及时化解了片中的紧张氛围,让人轻松观影,又不忘受教,值得称赞。

电影虽整体流畅完整,但也不是完美无缺,其中有两处就让人觉得差强人意。第一处是学生生病。一个平时搞点小生意,在同学间卖些口红、蛤蟆镜、丝袜之类的小东西的学生在因为一起校园外的“生意抢夺战”狼狈负伤,被抓进派出所,当老师深夜将其领回并在路边摊请以吃食时,突然就爆出患有脑瘤需要手术这种生死大事,令观众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有点蒙圈,迅速到来的情感暴击也让人来不及接招。如果说这个事件只是许多校园小事件中的一个,用不着泼墨铺陈,采用简短处理的方式不算突兀的话,接下来的事件应该算是天降利刃,快且准,名副其实的“飞来横祸”。帮老师去县委伸冤成功的学霸还来不及欢喜便被一辆货车撞伤住院,生死未卜,这个老师抱有最大希望的学生,背负着不仅是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老师的梦想的学生就这样错过了高考,并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情节的突转急下让人摸不着头脑,难免影响故事整体效果。有人说这样的处理,包括后来老师的离开,是为了表达对教育的批判。一个勤奋上进的女生苦苦求学十多载,思想端正,品学兼优,为了自己的也是老师的理想勇于拼搏,并且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达成所愿,这有什么不妥吗?一个荣获各种教育教学奖项的老教师,倾其所有教书育人,这又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呢?让人想不透。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了一部上学时看过的法国的同类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也是让人笑中含泪、多有感触的优秀影片。相较于这部影片,《老师,好》的情节转换多,事件多,头绪多,思想立意更多重、更隐晦。而《放牛班的春天》就显得简单直白得多,但更能触动人心,这可能与影片中的音乐情节有关,毕竟“声入人心”。

《老师,好》是目前国产师生片中的翘楚,能否以此打开中国教育电影的新天地,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