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担当落实心得体会(九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9:10:44 |
  • ZTFB |
  • 8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一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要时刻胸怀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打牢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突出精神内核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关系,中华文化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源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铸就了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坚持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正确方向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而坚定地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历经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鲜活而极具生命力的具体实践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标识和现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二

40年风雨兼程,春风化雨,人民生活日新月异;40载砥砺前行,披荆斩棘,中国社会天翻地覆。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深刻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宣言书。

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觉醒到伟大创造,从伟大革命到伟大飞跃,深刻昭示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脉络、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践。

这个伟大觉醒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这个伟大觉醒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实现了由“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冲破了“左”的、僵化的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摆脱了苏联模式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桎梏与壁垒,开启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闸门。

这个伟大觉醒既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正是因为这个伟大觉醒,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春潮,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人不为任何干扰所惧,不为任何风险所惑,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形成和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这个伟大觉醒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生息繁衍的精神家园。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期盼和心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为全国人民描绘的宏伟蓝图。40年前的这场伟大觉醒,让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星之火,在今天的中国形成燎原之势。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航船,正在接近理想的彼岸。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三

大国是国际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大国外交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党的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取得理论突破、推进实践创新。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谱写新篇章,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日益彰显。着眼未来,我们应认真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积极承担中国肩负的国际责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续写新的篇章。

深刻变化的新形势

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外交取向,中国外交也不例外。首先应看到,中国作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外交服从和服务于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但中国作为蒸蒸日上的新兴大国,又必须在外交上更加奋发有为。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的内外政策具有越来越大的溢出效应。

中国所处的亚欧大陆已成为当代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在亚欧大陆的西部,俄罗斯和美欧在乌克兰对抗对峙、在叙利亚危机中各有打算、在能源问题上相互出招。在亚欧大陆的东部,美国继续推进针对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联合日本、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并在地区安全机制问题上试图限制中国。

中国在发展问题上同世界休戚与共。在经济方面,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主要动力。但在世界经济复苏困难和自身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形势下,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进入与发达经济体力量对比互有进退的盘整阶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南南合作和调整南北关系的有力促进者。但是,面对庞大而艰巨的全球发展任务,中国需要平衡目标和能力的关系,并根据轻重缓急决定战略优先顺序。

中国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责任更加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在新形势下又有新发展。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世界面临的新挑战,欧洲难民潮是旷日持久、不断深化的西亚北非危机的又一表现,埃博拉疫情凸显了防疫治病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网络、外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公域挑战更具广泛性和复杂性。中国在全球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但还需要在方向、原则、机制、规章、实践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运筹帷幄的新思路

党的以来,同志就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奋斗目标、理论建设和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逐步形成了新思路。

既高远又具体的奋斗目标。当前,中国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中国外交迫切需要能够连接内外的共同目标,这就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超越狭隘民族国家利益、国家间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和世界眼光,是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作为国际社会应为之共同奋斗的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抽象的、虚无缥缈的理念。同志将其不断深化、细化,使之成为能够分步渐进实现的具体目标。

既前瞻又务实的理论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丰富的实践中形成新的理念,并逐步整合成为系统的大国外交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际优秀外交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架构。但是,外交事关国家利益,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应用性。因此,中国在外交理论建设方面特别重视近远兼顾和中外衔接,提出了“正确义利观”“结伴但不结盟”“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安全观”等,这些务实可行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既全面又有重点的战略布局。首先,中国外交是全方位的外交。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以来,中国以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优化为重点,扩大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推进了同发达国家的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开展了元首外交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视野和胸怀。

其次,中国外交的战略布局体现了三个重点:一是大国关系。大国包括霸权大国、传统大国、新兴大国和地区大国。中国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看待和处理各类大国关系。二是周边关系。同志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政府在处理邻国关系中强调加强合作和管控分歧的重要性,努力做到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保持地区稳定的平衡。三是地缘理念。中国根据内外形势的发展,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在地缘经济上建立了互利共赢的新平台,在地缘文化上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新渠道,在地缘战略上找到了扶正祛邪的新途径。 与时俱进的新实践

经过长期不懈的奋斗与实践,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正在形成。

主动营造和平发展内外环境的鲜明特色。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强调和谐共处。同志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一贯的,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特色。中国过去以利用和平环境发展自己为主,现在更加强调和践行主动塑造和平发展的内外环境。同西方大国强调强权政治和军事结盟相比,中国更加强调安全和发展的互动关系,调动已积累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这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平等待人与平衡周全的良好风范。中国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以强凌弱。当前,在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新形势下,中国依然坚持且创造性地展示平等待人的外交风范,在更广泛的地域和领域推进公平、正义、平等外交。同志在多边主场外交中注意中小国家的合理诉求,在多边客场外交中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协同合作,实实在在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中国的思想理念和政治体制又使我们在外交上强调政治解决和照顾各方利益。同各方面都讲得上话,使中国在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的劝和促谈中独树一帜,同西方大国的急功近利和单方施压形成鲜明对比。

充满自信与敢于担当的恢宏气派。中国通过积极参与重大全球和地区事务,向世界展示了建设性作用。中国在促进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际社会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对埃博拉疫情等全球性问题上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倡导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获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好评。此外,中国还通过大型外事活动向世界展示国家实力和能力,展现了中国外交的自信和担当。

应对挑战的新努力

展望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面临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挑战。我们要在成绩中看到问题、在机遇中看到挑战,努力做到化危为机。

解决现实难点和重点问题。外交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应着力把握大局、破解问题。在全球治理方面,应尽快进入全球主要大国角色并发挥新兴大国作用。在地区经济合作和安全架构方面,应全面落实“亲诚惠容”理念,有效管控分歧和危机。在双、多边关系方面,应继续提升各类伙伴关系和推进务实合作。中国外交要在解决现实难点和重点问题上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突破,从而获得更多的国内和国际认同。

加大理论建设力度。从国内来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外交理论建设长期滞后于外交实践,外交学术研究落后于时代要求,外交理论教学还受西方体系的影响,外交人才紧缺。从国际上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是在西方外交理论包围下进行的,需要努力增强国际影响、提高国际话语权、培养国际一流学者。

改革外交体制机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既需要先进的思想理念、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需要科学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战略家和政治家办外交,有效加强内外统筹,继续增强问题意识,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尊重和善用舆论媒体,加快复合型外交人才培养,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要时刻胸怀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打牢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突出精神内核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关系,中华文化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源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铸就了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坚持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正确方向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而坚定地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历经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鲜活而极具生命力的具体实践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标识和现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五

20xx年9月6日,组织安排我到省委党校第 29期中青班学习。我深感组织的关心和厚爱,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妥善处理好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严格按照省委党校的培训计划,集中精力、潜心苦读,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我的学习、思想总结如下:

一、潜心理论学习,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有提高

四个半月的党校学习,共学习了5个单元、58个专题课。学习中,我自觉按照教学计划,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领会;自学时间刻苦读书,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努力做到:在学习思考中“想明白”、在集体研讨中“讲明白”、在笔记和论文中“写明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坚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一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等基本原理,特别是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认真学习了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新知识,使我更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共在,在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并为我所用。此外,对反映时代特点的领导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题辅导,都使我受益匪浅。 三是在老师的启迪下,对《中部崛起与湖南人才发展》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学员论坛上进行了交流,撰写了《科技创新与娄底人才发展战略》毕业论文,能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对《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运用及其理论意义》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同时,还利用党校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了政治、经济、文化类书籍。通过学习,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知识更新,提高了驾驭实现工作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加强党性锻炼,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有增强

学习期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党性锻炼:

1.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关键是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我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加牢固地确立了一个*党员所必须确立的科学信仰,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2.通过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加强党性修养

学习期间,学员部和班支两委组织我们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这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教育,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党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

3.通过严格的党组织生活加强党性修养

我作为第四党小组的组长,不仅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党员组织生活会,同时每次组织生活会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党性分析都给予我很大启示,使我深受教育,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通过严守各项纪律加强党性修养

从进党校的第一天起,我就认真学习了《学员手册》,并以此作为一种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论

和行动,在班上我尊重老师、维护集体、关心团结同学。 学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组织、廉政纪律,无论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出外考察、调研,都十分注意个人形象和修养,严格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以一个优秀员的标准衡量自己、陶冶自己。

为了集中精力学习,我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习期间,除回单位处理几项重要工作请假以外,从未因私事请过假。在多次教学活动和学员论坛中,我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积极参加班内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登山、打乒乓球、散步、健身。这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而且学习精力更加充沛,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了。

三、提高了能力,开阔了视野,见识有了长进

一是提高了能力。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观察分析问题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自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更加完善。我党“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工作方法,对我启发很大。坚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面对复杂问题,一定能有更理性的思考,更准确的判断,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使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实例到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水平得以提高,使我克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盲目性,从而增加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掌握工作主动性的能力得以增强,使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准确性有了保障。通过学习领导科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更进一步增强了科学领导的意识和艺术,进一步提高了执行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开阔了视野。党校组织开放式异地教学,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期间,党校组织我们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 通过异地教学,我进一步加强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增强了对推进我省三个文明建设和“三化”进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紧迫感。江苏的昆山、上海的浦东开发、浙江奉化腾头村等地真抓实干图发展的崭新理念和生动实践给我触动和启发,促使我用一种更加求真务实、更加理性系统、更加宏观超前的眼光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湖南科学和谐,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年华。党校组织的x+1的互动式教学以及一些专题研讨活动,使我对一些理论的实践问题有了更广、更多角度、更深刻的认识,老师们的扎实功底,同学们的各抒己见,开阔了我的思路和视野,帮助和启发我更加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积极参与了这种互动式教学,增长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党校集体生活,也更培养了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校期间,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帮助,促进了共同进步,使我倍感集体的温暖,我也因此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吸收到了很多长处,这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将会终身受益。

四、恪尽职守,竭诚服务,力求当个“好组长”

由于班主任老师和班支两委的信任,我担任了第四党小组的组长。我从接受这个任务的第一天起,就始终与班主任老师、班支两委保持一致,认真履行职责,有序管理小组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为全组同学服好务。

在班上,我们组第一个交纳党费;我不仅组织全组同学积极参加班内各项活动,而且,充分发扬,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如:去省少年劳教所接受警示教育、组织开展保龄球等体育比赛。并严格按要求组织好每一次党小组活动和组织生活会,每次活动有主题,而且气氛活跃,确保了党小组活动的质量。 作为组长,主动协调,为同学服务,是我应尽的职责。凡组里同学有身体不适、生活上有不便,我总是问寒问暖,同学之间有困难,我总是主动协调解难,千方百计为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这次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理论学习永无止境,党性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党校中青班的学习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回到单位后,我一定努力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把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能力,把党性要求转化为率先垂范的优良品德的作风,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道廉洁、扎实有效地干好本职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事工作全局,并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报答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六

20xx年9月6日,组织安排我到省委党校第 29期中青班学习。我深感组织的关心和厚爱,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妥善处理好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严格按照省委党校的培训计划,集中精力、潜心苦读,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将我的学习、思想总结如下:

一、潜心理论学习,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有提高

四个半月的党校学习,共学习了5个单元、58个专题课。学习中,我自觉按照教学计划,课堂上认真听讲,仔细领会;自学时间刻苦读书,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努力做到:在学习思考中“想明白”、在集体研讨中“讲明白”、在笔记和论文中“写明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坚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一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等基本原理,特别是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认真学习了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新知识,使我更进一步明确了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共在,在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成果,并为我所用。此外,对反映时代特点的领导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题辅导,都使我受益匪浅。 三是在老师的启迪下,对《中部崛起与湖南人才发展》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学员论坛上进行了交流,撰写了《科技创新与娄底人才发展战略》毕业论文,能结合人事工作实际对《有效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运用及其理论意义》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同时,还利用党校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了政治、经济、文化类书籍。通过学习,拓宽了知识面,促进了知识更新,提高了驾驭实现工作和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加强党性锻炼,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有增强

学习期间,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加强党性锻炼:

1.通过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关键是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我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加牢固地确立了一个*党员所必须确立的科学信仰,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

2.通过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加强党性修养

学习期间,学员部和班支两委组织我们参观了“警示教育基地”,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这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教育,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了党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

3.通过严格的党组织生活加强党性修养

我作为第四党小组的组长,不仅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党员组织生活会,同时每次组织生活会上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党性分析都给予我很大启示,使我深受教育,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4.通过严守各项纪律加强党性修养

从进党校的第一天起,我就认真学习了《学员手册》,并以此作为一种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论

和行动,在班上我尊重老师、维护集体、关心团结同学。 学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组织、廉政纪律,无论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出外考察、调研,都十分注意个人形象和修养,严格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以一个优秀员的标准衡量自己、陶冶自己。

为了集中精力学习,我妥善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学习期间,除回单位处理几项重要工作请假以外,从未因私事请过假。在多次教学活动和学员论坛中,我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积极参加班内的各项文娱体育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登山、打乒乓球、散步、健身。这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而且学习精力更加充沛,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了。

三、提高了能力,开阔了视野,见识有了长进

一是提高了能力。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我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观察分析问题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自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更加完善。我党“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等工作方法,对我启发很大。坚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面对复杂问题,一定能有更理性的思考,更准确的判断,更合理的解决办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使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个别实例到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水平得以提高,使我克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盲目性,从而增加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掌握工作主动性的能力得以增强,使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准确性有了保障。通过学习领导科学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我更进一步增强了科学领导的意识和艺术,进一步提高了执行集中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开阔了视野。党校组织开放式异地教学,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期间,党校组织我们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 通过异地教学,我进一步加强了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增强了对推进我省三个文明建设和“三化”进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紧迫感。江苏的昆山、上海的浦东开发、浙江奉化腾头村等地真抓实干图发展的崭新理念和生动实践给我触动和启发,促使我用一种更加求真务实、更加理性系统、更加宏观超前的眼光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湖南科学和谐,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年华。党校组织的x+1的互动式教学以及一些专题研讨活动,使我对一些理论的实践问题有了更广、更多角度、更深刻的认识,老师们的扎实功底,同学们的各抒己见,开阔了我的思路和视野,帮助和启发我更加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积极参与了这种互动式教学,增长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在党校集体生活,也更培养了我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校期间,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帮助,促进了共同进步,使我倍感集体的温暖,我也因此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吸收到了很多长处,这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将会终身受益。

四、恪尽职守,竭诚服务,力求当个“好组长”

由于班主任老师和班支两委的信任,我担任了第四党小组的组长。我从接受这个任务的第一天起,就始终与班主任老师、班支两委保持一致,认真履行职责,有序管理小组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为全组同学服好务。

在班上,我们组第一个交纳党费;我不仅组织全组同学积极参加班内各项活动,而且,充分发扬,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如:去省少年劳教所接受警示教育、组织开展保龄球等体育比赛。并严格按要求组织好每一次党小组活动和组织生活会,每次活动有主题,而且气氛活跃,确保了党小组活动的质量。 作为组长,主动协调,为同学服务,是我应尽的职责。凡组里同学有身体不适、生活上有不便,我总是问寒问暖,同学之间有困难,我总是主动协调解难,千方百计为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之,这次学习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理论学习永无止境,党性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党校中青班的学习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回到单位后,我一定努力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把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能力,把党性要求转化为率先垂范的优良品德的作风,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公道廉洁、扎实有效地干好本职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事工作全局,并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报答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七

自本月开展学党章、强党性主题教育以来,我按照办事处组织宣传办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章》《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等一系列书籍,认真抄写笔记及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和思想动态,加以深入思考和分析。

一、 坚持工作讲原则

我是一名财政工作战线上的战士更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基层工作多年了,提起工作中讲原则有颇多感受,一个单位制定各项制度是要大家坚持执行的特别是跟经济有关的事情,例如:杜绝假发票,有些人不理解就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人听了哭笑不得,工作中经常出现套票国税地税都有,只要审验出来不合格票据全部当场销毁。能够坚持原则是我的本职,杜绝不合理票据是我的职责。前段吃喝风比较严重,上级规定烟酒餐费一律不能报销,但是有些人还是我行我素,依然不拿制度当回事,照样吃喝拿餐费来报销我们都一一回绝了,同事们都说钱又不是你们家的何必这么认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算了,死心眼这样容易得罪人,会影响彼此的感情和自己的前途,我的思想曾动摇过,但总想领导派我来是管理和监督的,领导信任咱支持咱不能让他们失望。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最起码的标准。杨善洲同志曾经说过:“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总得有个标准,有个原则。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们不但要这样做还要弘扬这种精神。

二、 坚持工作讲吃苦

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党员干部要深入到基层切实服下身去为百姓踏踏实实干点实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虽然压力大一点,但很充实,经常和群众接触,不断的深入到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中问寒问暖,为其所包的村组排忧解难,为一帮一活动搞服务,为惠民政策搞落实,为一事一议工程做后盾,帮助低保户、贫困户等无劳动能力的人及低收入人群,及时掌握他们生产上和生活上的情况。毛主席说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干群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们一样离不开群众。就拿辖区的拆迁工作来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项目有城中村改造、有国家、省、市、区的重点工程项目,都面临着拆迁,工作量大,压力又大,要求时间上又短,资金又到不了位,还要先拆迁后补偿。一系列的困难摆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党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勇于前进要有打硬仗,打胜仗的精神,要像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点一点的攻克。拆迁工作党员干部要带头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大家不分白天昼夜的找人联系做工作,工作开展起来像动乱时期地下党工作者一样跟踪追击。我们还利用亲朋好友关系给拆迁户见面谈话,耐心给他们讲解拆迁政策,使其能够在思想上得到理解,行动上能够尽快签定合同完善手续,最终达到拆迁目的。工作再苦从没有人说过苦,也没有人埋怨过和提过不合理要求,都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咱总想:干工作是自己的本职从没有私心杂念。基层工作虽然繁琐复杂但很锻炼人的身心,从而也提高了应变能力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三、 坚持工作讲心态

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心境似湖,抱怨全无。我们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首先要像故事中的师傅一样能做到心境似湖,心态要平和,不能有一丝贪念。财政工作主要是跟钱打交道,每天转入传出的资金量很大,队伍中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曾出现过杂音,就像小和尚一样抱怨和害红眼病,经常开会学习强调和开导他们要摆正思想,端正态度,杜绝红眼病的发生。通过这次学习《党的的重要精神》、《党章》和《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我们在思想觉悟上有了更好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只业务强、素质高的队伍。是我更有信心的干好财务工作。曾有一位系统上资深的老领导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干好财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句话听起来虽然平常但对我触动很大,记忆犹新深深的扎进了我的心底里。我时常回想起来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使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社会中和生活中都能看到有多少人因为经济问题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有的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却比待遇、比报酬心态失衡,进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发生扭曲,思想上堕落,行动上腐朽,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要警醒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各种诱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得失,要淡然处置。面对权力,要用之于民。面对困难,要愈挫愈勇。

通过学习《党章》共产党员要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服务。 作为财政人员在工作中要满腔热情的投入,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知识,大胆的创新,努力探索,勇于坚持原则,杜绝一切不合理的要求,执行好财经法律法规,要始终保持一种敢于攻坚的勇气,保持一种勤奋工作的干劲,树立自重慎微的良好形象,做到做人有底气,干事有锐气的一名共产党员。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既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石和底线。

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

“五个认同”中,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居于首位,热爱祖国、心系山河,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担当,更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对祖国的认同表现为对国家的信任和忠诚。国家是祖国的现实表现形式,人们借由国家这一政权形式才能真真切切感知到祖国,并借此抒发对祖国的情感。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要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基本国情,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都要有主人翁意识,都要强化自身的国民意识,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祖国,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退让,坚决同企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敌对势力做斗争。对祖国高度认同其最核心的要求是爱国。祖国不仅指自己所属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个人对自身国家归属的情感,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统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与主流政治观念。

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的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统称,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它是一个由多民族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各民族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进入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变成了一个自觉、自强、自新的民族,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强大的民族,拥有了全新的意义,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根本归属。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对中华民族本身的理解和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对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共同体这一基本史实的认同。各民族政治上平等相处,经济上互助共生,文化上彼此尊重和学习,地域分布上交错杂居,血缘上相互吸纳,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紧密关系。要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利益的共同体、命运的共同体、理想的共同体,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认同自己的民族归属,认同自己和自己所属的族群都属于中华民族这个更大的共同体。各民族都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自身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准确理解中华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兴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要而关键。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华文化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首先,是对各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具体民族所构成的,每个民族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这就决定了每个民族成员对自己的文化都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认同中华文化与认同56个民族各自的文化并非矛盾,而是一致的。承认各自民族文化认同的合理性,实际上就是承认了文化的多样性特点。只有具备了这种多姿多彩的文化,才能促进各民族互鉴互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其次,是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这也是文化认同的应有之义,我们既要自我认同,也要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包容。再次,是对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既要尊重56个民族各自的文化认同,更要强调中华文化共性层面的认同,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最大的优势也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最广大群众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合理价值体系和有目共睹的历史执政业绩,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坚强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取得重大胜利的坚强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通过顶层设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南,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须让各族人民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首先必须锻造信仰认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只有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为信仰,才能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其次,要增强理论认同。我们要提高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性的认识,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再次,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切切实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精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得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只有让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感同身受地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才能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指引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现实关照的实践指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面向世界的全球趋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向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丰富内涵,进而增强政治认同,树立拥护核心的政治自觉;第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认同我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共同条件,是强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共同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共同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历史,也是强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人民的选择。因此,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

对于不断磨砺担当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九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源泉。只有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才能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要时刻胸怀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打牢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突出精神内核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认同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关系,中华文化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源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铸就了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要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坚持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就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正确方向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而坚定地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历经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反复检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鲜活而极具生命力的具体实践形态,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标识和现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识。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内外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