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 四个彻底清除老师心得体会(六篇)

  • 上传日期:2022-12-26 15:37:46 |
  • ZTFB |
  • 14页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一

(1)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关于地理复习,教师要制订具体、详实的教学计划,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人体分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内容的全面复习:第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

(2)明确目的、激发能动性

有了明确的复习目的和记忆的信心,学生便会进入“我要记住它”,便于将来应用它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就会对知识记忆得更多更持久。

(3)复习形式多样化

多感官、多途径、多形式的刺激,更能有效地激活记忆中枢的神经联系,有利于信息的持久贮存。教学中我们不能将复习作次简单的重复,必须运用变式,以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情境、新的要求、新的表述方式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以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理解水平。

(4)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协调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遗忘速度先快后慢,遗忘数量先多后少。因此要及时复习,提高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复习时间过长会带来疲倦,受到前摄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而复习应以多次的分散复习为主,集中复习为辅。合理安排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的时间和时段。对分散复习来说,一般在最初复习时,名次的时间间隔应一些,以后间隔时间逐渐延长。

(5)优化记忆方法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若是有意义,学懂以后就不会遗忘,活化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知识的保持和记忆。引导学生理解性的记忆是有效的记忆方法。经过整理和加工后,储存于大脑中的知识不是零散而孤立的,而是以网络化和结构化的形式存在。借助结构化,通过联想和推理,可忆起埋于记忆深处的地理信息,促使信息的再认和再现。联想和推理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好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当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6)发挥地图的信息承载功能,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求他们结合地图去记忆、去巩固,尽量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形成“表象地图”。

推荐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二

经过激烈、和谐、有序的角逐,我县20xx年小学英语教师素养大赛已圆满地落下帷幕.在历时一天半的竞技表演中,从九位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的看到我县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正在接近,同时也看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们心目中已扎下了根.在九节课上,教师们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学生语言知识得到有效训练,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学效果都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上

1. 对目标的定位准确、清晰,教学目标的制订全面、具体、适宜.如姚男、何玲、曾晶老师的教学目标能从知识、能力、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来确定目标;张利红、龙彩和、杨燕飞老师的设计在指语言知识目标方面有量化要求,在语言技能目标方面有明确要求;胡丽、张利红、曾晶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方面能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 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扶小何玲老师在在处理单词教学时能将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巧妙地融入句子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策略;方小姚男老师将小学甚至初中阶段的需掌握的表示方位的介词与单词词组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并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分散难点、突破难点;中小曾晶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将长篇的阅读材料中出现单词,利用实物、图片、肢体语言等方式导入课文中,在教单词的同时也对课文材料进行了疏导,既分散了难点又突破了重点.

3. 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如:曾晶、潘仙姣、何玲、杨燕飞、姚男、张利红老师.

4. 课堂上能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如吴彩云、潘仙姣、杨燕飞、曾晶老师.

二、教学内容上

1. 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语言输入量充足,语言内容容量丰富,语言积累扎实,保持了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如龙彩和、姚男、胡丽、张利红、何玲老师.

2. 课堂中文本关注充分,基础的语言知识操练扎实.如胡丽、张利红、龙彩和、姚男、何玲老师.

3. 课堂上活动的设计有明确的语言训练目的,突出语言技能的训练,保证基本的语言技能训练时间,对学生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扎实.

4.注意了语言的复现率,关注了词句的融合、新旧知识的融合教学.如曾晶、张利红、龙彩和、杨燕飞、胡丽在presentation 和practice 环节中能将新旧知识融合教学;姚男老师把单词复现环节放在magic eye 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演的愉快情境中掌握了知识;而何玲、吴彩云、杨燕飞、张利红老师在practice 环节中用chant 形式对语言知识进行了复现、巩固.

5.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尝试进行语言描述、说连贯的句子.如龙彩和、何玲老师.

6.课堂上注重了创设语境,给学生创设了在语境下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如潘仙姣老师设计的模仿动物的叫声、姚男老师设计的找物品的游戏、杨燕飞老师设计的让学生做运动、张利红、胡丽老师设计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的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上(侧重从学生的学习角度)

1. 几位老师都能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九节课的课堂活动中,教师们能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如简笔画、肢体语言、实物、游戏、自编chant、sing english songs and make actions、多媒体等.

2. 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目的要求明确,指导、帮助切实有效.在practice,pair work 和 group work的训练中,教师们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训练,且走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如:龙彩和、张利红老师.

3. 教师关注了学生语言习惯的养成.从九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了学习策略:何玲、龙彩和、胡丽、吴彩云、曾晶老师的课堂上在听力策略方面的渗透.

5. 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学会了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上(侧重学生的有效学习)

1.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学习内容得到了巩固与持续,教学效果落实到了实处,打造了高效课堂.

2. 大多数学生在语言技能方面(听说读写)取得了进步.

3. 大多数老师按照目标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知识,在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基础的学生均有所得.如吴彩云、张利红、胡丽老师的课堂上,给同学引导的:“留心生活中的标志、爱护保护动物、学会道歉、做一个谦虚的人.”

推荐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三

“学案”教学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现在我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使用学案以及使用过程中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思索。

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始推行学案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教学认识不多。感觉是个新鲜事物。有很多教师也出现抵触情绪。首先,在编写上的困难。因为没有范本,我们无从下手。怎样编写学案呢?其次是在使用上。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困惑着我们。

经过两年的教学积累。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有关学案教学的教研活动。也让我们慢慢地认识学案教学的模式。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这种学习模式是让学生学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而学案就是为学生而设。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它又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它不单单是学前预习。它还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刚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按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用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就行了。但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课文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浅到深。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并且把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做到教前先预习。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差不多,有不明白的问题就留到课堂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教师就可以节省了很多时间,真正可以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了。使用学案后,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案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施学案教学以来,小组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有时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想继续讨论,那其它的知识就讲不完了。有时收的太紧,只有个别的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言堂。另外一个就是学案发给学生回家预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地完成学案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就能积极回答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学案发给他们后,有的把学案弄丢了,有的更是偷懒不做。上课时进行讨论,他们是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了。

总之,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推荐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四

前段时间,读了一下《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现在谈谈我的点滴感想: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常常感到事情很多,感觉都那么累了,可效果却一般。反思我的工作:为什么我感觉那么累,效果却一般呢?是学校的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的工作方法有问题?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应该改变一下我的思维方式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教育者。

王晓春老师对聪明人的界定太经典了: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教师太重要了。所以看了这本书我也思考了,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提炼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教学观:

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

看了这本书后,当我碰到违纪学生时,我都会动一番脑筋再作处理。在平时,学生犯了一些错误,我一定会把他们课后留下来批评一顿。可现在我想到王老师在书中说到的一种思维误区便是迷信师严,我提醒自己要变得聪明些,于是我采取让学生做好事来弥补,使他们在做好事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受到教育。后来只要遇到犯事的学生,我就采取这样的方法,效果要好一些。

王晓春老师也反复强调,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与责任是当代教师之灵魂,师爱是师德之必备。但是,王老师同时指出,不能因此迷信师爱。他说,迷信师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是对学生的管、卡、压。王老师指出,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高唱廉价的爱的颂歌,现实中也的确有老师只求爱岗敬业,而在实践中大碰钉子。我们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心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所以说,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书中,王老师在分析管理与教育的关系时谈到了安全问题。他说,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时下,安全问题似乎成了一所学校的核心问题,大部分学校一些做法:在校园内不准丝毫地跑跳打闹,不准投掷轻物,有时也会对部分学生狠狠的训斥一番,说不定还会移交给班主任处理,可是孩子活泼爱玩的天性却被压抑了。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安全问题也成了捆绑学校德育活动开展、削弱德育教育职能、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德育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核心与载体。

推荐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五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此刻再次走进校园,走进那个无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动难以按捺,只是唯一不一样的是身份的转化,从坐在教室理解知识变成了站在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骄傲的。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特地将我们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三个月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资料丰富,包括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概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透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此刻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透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本次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因此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我从事的飞行教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教授学员飞行实践技术,让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这也就是传道、授业。

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那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因此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务必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一样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忙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也就是解惑。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军事化得管理,使得我们和学生能够说是朝夕相处,在飞行上又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因此随时与学生持续者联系,只要学生有事,都就应及时在他们的身边。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负责。这是一名成功的飞行教员就应具备的。

其次,本次培训让我明白今后的教学除了技能以外,还就应讲究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说了一些当好高校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应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透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并且高校教师就应与时俱进,自身就就应走在学术的前沿,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本次的培训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职责、新的主角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联环境。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主角,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要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

三个月的培训,课程多、时刻紧,研讨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但是透过培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但是师培中心为我们安排了微格训练和试讲课程,我觉得很不错,能让我们在真正站上讲台之前就有机会透过视频的回放看到自己讲课的全过程,让富有经验的老师为我们点评,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而试讲课程更让我们有了提升的空间,加强了大家的交流,正因参加师培的学员中也有许多已经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因此与他们的交流对我们这样刚走出大学的年轻教师有很大的帮忙。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就应在选材、备课、板书;等各方面做到精益求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贯穿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更多的知识。

总之,经过本次岗前培训使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多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策略。最重要的是本次培训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增添了许多信心。岗前培训是我教师生涯的起点,为我打开了人生新舞台的大门,我会继续提高自身素质,堂堂正正的站上人生的大舞台-----讲台。

推荐教师四心整顿心得体会实用六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老师们!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