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研讨心得体会报告 历史研修心得体会(2篇)

  • 上传日期:2022-12-25 15:08:48 |
  • ZTFB |
  • 14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历史复习研讨心得体会报告一

3、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教师都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的导入上能够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明朝君权的加强》一课,有的教师播放《凤阳花鼓》,然后借歌词中“朱皇帝”,引导学生思考“朱皇帝”是谁?建立怎样的王朝?又是如何统治的?等问题导入本课;同样这节课,有的教师用泰安利民小区的清代布政使施天裔牌坊导入,充分发挥地方史和历史c教学的结合。《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两课,教师大多都采用改革前和改革后枣庄变化的图片导入,这样使遥远的历史知识和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也有教师采用播放一段视频进行导入,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处理,知识的巩固上,多数教师都有所创新,别具一格。

新教材的内容相比过去精简了很多,给我们呈现的多数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总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层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合作、探究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5、在学以致用方面,多数教师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在讲《美国经济发展》和《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两课时,教师在分析完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后都普遍联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问我们国家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改革开放》一课教师多次与枣庄当地进行联系,提出问题“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改革开放后,你身边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建设方面枣庄有哪些优势,你作为枣庄的小主人该如何去做”等。

参加本次省优质课观摩会,可谓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限于时间和篇幅不能一一道来,还有许多“欲说还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功之处,不过心中倒是“蠢蠢”涌动起一种上好课的“欲动”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它山之石”达到攻己之玉的目的,如此也算不枉此行了。

2022历史复习研讨心得体会报告二

所任教的高三(3)、(4)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本届学生是从高二时候带起,又经高三第一个学期的磨合,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等,还是比较熟悉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能够适应,主动配合。但从大部分学生第一轮的复习检测成绩看,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第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训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第二轮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和任务。

1.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再次强化基础知识,巩固考纲要求的每一个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加强记忆。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1)严格依照考试大纲,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本着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

(2)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在第二轮复习中有突破、提高。开创“导学—发现”教学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通过对考点精析精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采取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1)在本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

(2)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

(3)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考纲内容,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

(4)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高考题,特别是注意近年来广东高考试题的分析,探索高考发展的趋势,指导后阶段的备考方向。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认真记录每次模拟考的分析会,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