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06:13:35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有助于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所谓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和核心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体系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法治作为社会的一道坚实防线,不仅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如今这个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总结自身的体会,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建立起一种拥有法治意识的社会风气。本文将主要从法律素养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法治理念的传承,司法改革的完善等方面来总结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提高法律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更好地发挥法治的作用,我们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现在,很多人对于法律仅仅知道一些皮毛,对于某些刑法和民法的规定只是听说过一些,而不能做到深究细节,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学会法律知识,积累法律常识,这是我们要重要的任务之一。除此之外,了解行动规范也是一步到位的方法,我们需要了解国家和社会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法规,不只是一些民间传统制度和惯例。

二、人民群众的权益需要得到妥善保障。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人民群众的权益也是需要得到妥善保障的。这种保障需要多个方面的参与,比如我们需要更加透明化和公正化的司法机构,需要更加完善的立法机构,还需要更加周密的监督机制。同时,我们还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权益和利益所在,并有一种积极的合法维权的思想和行动。这个同时意味着,法治需要在权利上立足,切实做到公平,做到透明。

要想让法治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法治理念的传承和教育。这不仅是需要通过公立与民营的方式,还有需要通过社会各个群体来进行传播。法治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应该在社会中得到被广泛的理解承认,并在生活中得到不断的维护。

四、司法改革和体制的完善。

近年来,司法改革和体制的完善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各界人士都对此保持着关注的高度。司法的公正性、独立性以及可信度,是周全建设法治的标志性制度之一,应该一直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必须加强司法机构的自律和透明度,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提高司法公正性,让大家更加信任司法机构。

五、建设法律意识的社会风气。

除了上述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外,建设法治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一种拥有法治意识的社会风气。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体系,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实践和行为的规范。只有在我们每个人平时的行为当中,才能进一步深刻地表现出法治的本质,推动法治措施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总之,“法治方面总结心得体会”的主题是一个十分长远的话题。法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一个社会的保障,只有付诸实践,逐步完善,才能为人民群众切实维护好自己的权益,让我们的国家康健的发展。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一份积极的作用。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近年来,法治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并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规意识,各地纷纷开设了法治讲堂。在经过数次参与法治讲堂的经历后,我深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法律,提高法律素养。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法治讲堂中所得到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出一些重要的观点。

第二段:了解法律知识。

法治讲堂首先帮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基本知识。通过专业法律工作者的讲解,我们学习到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依据和法律的适用范围等。这些知识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治讲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三段:塑造合法的思维方式。

参与法治讲堂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一系列实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社会中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形式和表现。同时,也了解到相关法律对这些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这些案例教会了我们如何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遵守法律,规避风险。通过塑造合法的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陷入法律纠纷。同时,也提高了我们作为公民的法律素质,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第四段:增强公民意识和参与力。

法治讲堂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法律的权威和效力,还激发了我们的公民意识和参与力。法治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我们作为公民的职责感和参与精神。通过法治讲堂,我们了解到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了解到只有我们积极投身其中,才能共同建设法治社会。这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性,从而唤醒了我们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和动力。

第五段:总结。

总之,法治讲堂是一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课程,通过学习和参与,我们能够了解到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合法的思考方式,增强公民意识和参与力。法治讲堂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更是为了培养我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法治讲堂,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以及我们每个人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法治建设中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法治、公正、和谐的社会。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不断深入,法律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通群众,亲身经历和实践了法治的种种,我深感法治对于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获得了一些群众法治心得体会。

首先,法治是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法律的刚性规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和依据。在执行合同、维护劳动权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法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曾遭遇过一次购物时遇到商品质量问题的经历,当我凭借合同和相关法律向商家维权时,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正是法律赋予了我权益保护的权力,让我有了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的底气。

其次,群众应当了解法律,自觉维护法治秩序。作为关系着自己利益的公民,了解法律不仅是为了维权,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义务。法律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每当我看到有人违法乱纪时,我会积极参与,向违法行为提出质疑。同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为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再次,法治需要广泛参与,形成群策群力的合力。法律的执行需要社会各界群众的齐心协力,才能形成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参与过一次社区治理活动后,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活动中,社区居民共同商议并制定了一系列解决社区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大家形成了一种平等、民主、协商一致的决策模式。这种参与的精神和行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法治意识,也使得社区的治理更加高效、透明。我相信,只有广泛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的目标。

再者,宣传教育是提高群众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群众的我们,应当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增加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法治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宣传片、讲座、培训等,使广大群众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内容。此外,媒体也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对法治宣传报道的力度,提升法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只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才能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素养和意识。

最后,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法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一种众志成城的合力。在社会治理中,要注重各方的合作与共享,形成既有效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不只是政府和法律机构的责任,而是全社会协同作战的结果。作为群众,我们应该主动参与,为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普通群众,我深感法治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作用。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了法治的意义和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知识,自觉维护法治秩序。同时,法治不是某一部门或某一个群体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和实现的过程。只有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的目标。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法治建设,让法治之花在我们的社会中绽放。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引言:

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群众法治观念日益增强。个人认为,群众法治心得体会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深化法治理念,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并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

深化法治理念是实现群众法治的前提。我国的法治含义跨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多个层面,不仅涉及国家治理,还涵盖了个人、家庭和社会各领域。然而,长期以来,许多群众对法治宣传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对法治内涵的深入理解。为此,我们应当深化对法治的理念认知,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理解法治的内涵,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违法劝解、合法维权。

第二段:增强法制观念。

增强法制观念是实现群众法治的基础。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在观念层面上承认法律权威,接受法律约束,自觉尊重法律规范。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首先需要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明确法律是公平公正的,无论权势大小,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约。最后,要自觉遵守法律,不犯法、不违法。只有真正增强了法制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

第三段:强化法律意识。

强化法律意识是实现群众法治的关键。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和群体在观念上感知、尊重和接受法律的意识。群众要强化法律意识,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并且知晓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在遇到违法行为时,要敢于站出来,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为社会法治贡献一份力量。只有强化了法律意识,才能逐步形成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

第四段:提高法律素养。

提高法律素养是实现群众法治的保障。法律素养是指个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群众要提高法律素养,应当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办理程序。同时,要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法律应用技巧,以应对各种法律纠纷和问题。通过提高法律素养,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身的法律应对能力,同时也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段: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

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是实现群众法治的体现。法治建设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而不仅仅依赖于政府和相关机构。群众要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可以通过关注法治新闻,了解法律法规的动态,通过参与法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度,以及在社会维权、法律援助等方面积极行动。只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群众法治,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保障。

结语:

在实现群众法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化法治理念,增强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并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只有通过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法治化,并建设出更加和谐、稳定、公正的社会。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其中。作为普通群众,我们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和参与者,有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法治对社会的秩序和公平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保护的力量。以下是我对群众法治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守法意识的增强是法治基础。

守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守法意识,法律法规就只是一纸空文。我认识到,只有大家都自觉守法,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未成年人的不守法行为常常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

第二段:维权意识的觉醒是法治保障。

在过去,我们常常对某些不公平的事情只能默默忍受,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有权维护权益。在我的身边,有很多成功的维权案例,他们通过法律手段,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这让我明白,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积极维护时,法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段:参与法治建设的责任是法治发展。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虽然我们没有决策权,但我们同样有责任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学法律知识、参与社区法律咨询,提供反馈意见等方式,为法治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我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法律的被害者。

第四段: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是法治目标。

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享受平等的权益。在我看来,法治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权益,而且都能依靠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时,社会才能真正达到公平和正义。

第五段:坚持法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国有着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们更应该坚持法治,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精神的传承。只有通过法治,我们才能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凝聚人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群众法治的心得体会是一篇短文的序言,再如何刻意延展,也许已赘述。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和参与者,我们认识到守法意识的重要性,觉醒维权的力量,参与建设的责任,追求公平正义的目标以及坚持法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通过这些体会,我们希望能够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是建设一个公正、公平、有序、稳定、民主的社会的重要保障。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不仅需要有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的力度,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打造一个条件更为完备,程序更为规范,人民更为安全,公民更为自由的法治社会,为此我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汲取了许多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公民参与,共建法治。

法治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参与建设法治。正义需要有人来维护,公民需要有法治来保障自身权益。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尊重法律、守信经商、公正执法、公正审判,起到支撑法律运行的角色。另外,作为公民,我们也应该关注身边的不正常情况,认真对待偏见和不公,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他人的权利。

第三段:加强法律意识,强化自我保护能力。

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但是,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会让我们在风险面前不知所措。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法律知识的普及化,不仅可以加强公众对法律的认识,而且可以提升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帮助公众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诉讼意识和诉讼能力来提高自身的权益保护能力,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段:推动社会法治化,提高人民幸福感。

推动社会法治化,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法治社会的设立,在某种意义上让人们的幸福感得以提升,人民也从法律中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共同维护法律权威,加强公共文化的法治教育,以崇尚法治为内涵,推进正义、平等、公正、透明和营商环境的建设,使社会公正、安定、和谐,让人民群众满怀幸福感。

第五段:结语。

法治社会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和行政机关的努力,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建设和维护。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行动,遵守法律、尊重别人、参与社会建设,让自己成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推手和受益者。坚持法治,努力为法治的建设贡献微薄之力,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倡导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为进一步推动这项深化改革,提升公务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参与了一次“服务群众专题心得体会总结”交流会,深切领悟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提升空间。

第一段:认识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公务员,在服务群众时必须清楚认识到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服务群众不仅体现在以谦虚、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群众,更体现在对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进行反馈和响应。为了加强服务群众意识,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推行“一站式”服务窗口,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服务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践行一心为民的理念,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真正实现为民服务、依法行政。

第二段:要注重群众的用户体验。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群众的用户体验。通过不断地改进服务,完善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可以给每一位来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妥当解决并妥善处理他们的各种问题和要求。我们要明确群众服务的核心,积极主动获取群众的反馈,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提高群众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三段:服务群众的策略方法。

服务群众还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以融入群众、贴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为标准,更好地提高群众服务水平和效果。另外,通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技术手段来充实服务信息库、开展服务群众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要和诉求。同时,应积极探索与各界人士的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从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四段:打造全员参与的理念。

服务群众的工作离不开全员参与,要实现全员参与,应该建立以群众意见为基础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通过走访群众、开展座谈会、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意见征集和处理。同时,还应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全面的服务。

第五段:落实服务群众的目标任务。

要想让服务群众的理念得到贯彻和落实,需要实现服务群众的目标任务。我们应该从市民和企业角度去思考服务,延长服务时间、建设服务网点、开通服务热线等等,让服务更便捷和规范化。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实现居民居家服务、全员服务、全渠道服务和全天侯服务等等,让服务群众的重任落到实处。

总之,服务群众是公务员的职责所在,贯彻和落实服务群众的理念事关政务机构的公信力,关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服务群众,提高用户体验,适时采取策略方法,秉承全员参与的理念,不断实现服务群众的目标任务,才能让公务员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经济建设计划,使社会公共服务更加现代化、可持续化。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各级政府和法律部门都加大了法治教育的力度。我所在的单位近期组织了一次法治培训,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也收获了不少启发和体会。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的权威和效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公民,我们必须对法律有正确和深入的了解,以引领我们的行动。法治培训的目标就是通过系统的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同时也学习了一些实用的法律技巧和途径,如维权、申诉等。通过这些培训,我被提醒了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作用,也确立了加强法治意识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段:法治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法治是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首先,法治能够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利益。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人们才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竞争环境。其次,法治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变革。当社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时,法治能够提供公正的解决途径,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最后,法治还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只有依法经营,才能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通过法治培训,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法治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了我对法治的认同感。

第三段:法治对于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法治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法治能够保障个人的权益和利益。在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益,包括生命权、财产权、劳动权等。法治的存在,保障了个人自由和安全。其次,法治能够提供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在法治框架下,个人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法治还能够提供公正的解决途径。当个人遇到问题和冲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获得公正的待遇。通过法治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和价值,明白了依法行事的重要意义。

第四段:扩大法治教育的力度和途径。

法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以推广。首先,学校法治教育是培养下一代法治观念的主要途径。学校应当加大法治课程的设置,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深度。其次,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平台。政府可以组织制作一些法治宣传片和微电影,通过各种渠道播放,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再次,法治培训可以通过企事业单位进行。企事业单位可以引进法学专家,开展法治讲座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通过这些途径的合理组合,可以实现法治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

第五段:个人应注重法治素养的提升。

作为公民,每个人都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首先,要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规范和操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其次,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无论是遇到问题还是面对选择,都要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最后,要合理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当遇到纠纷和冲突时,应当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避免采取非理性和违法行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综上所述,本次法治培训对我个人而言收获颇丰。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明白了提升法治素养的必要性。作为一个公民,我将继续学习法律,注重提升法治意识,努力成为一个遵纪守法、有责任心的公民。同时,我也将积极宣传法治观念,推动法治教育的普及。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公正、有序,人民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法治讲堂是我们深入了解法治的重要渠道,对我们来说,参加法治讲堂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思考的机会。在这次法治讲堂上,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和魅力,并对法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在法治讲堂上的一些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参加法治讲堂,我了解到法治是指以宪法为核心,通过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来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安排。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在法治的保护下,人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人们才能享有平等、自由、公正的权益,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共同进步。

其次,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在法治讲堂上,讲座嘉宾向我们介绍了法治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工具,能够在实践中调整社会不公平现象,确保每个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通过法治,我们可以实现对权力的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在法治的基础上,社会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人们才能享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再次,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参加法治讲堂后,我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现代社会,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运用法治的原则和方法,国家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法治可以提供稳定的司法环境和可靠的法律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我们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现代化。

最后,法治需要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在法治讲堂上,讲座嘉宾向我们强调了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法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同时,政府和司法机关也需要承担起责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司法公正度和廉政建设水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法治讲堂,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时,法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共同目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将积极践行法治精神,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法治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我所在的单位开展了一次法治培训,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我将从培训的内容、效果、意义、不足和展望等方面,对这次法治培训进行总结。

首先,这次法治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培训涵盖了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内容涉及广泛,既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案例的分析,还包括法律法规的宣讲等。特别是在实践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分析,使我对法律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将法律原则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这次培训的效果显著。通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对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增强了法律逻辑和法律思维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这种实践性的学习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法律的实际应用。同时,培训老师们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第三,这次法治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对于构建和谐、公正、稳定的社会至关重要。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还可以将所学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只有每一个公民都具备法治素养,才能实现全民法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这次法治培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培训时间较短,课程安排紧凑,难以对每个法律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其次,培训针对性不够,没有根据不同参训人员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此外,培训缺乏分层次的教学,没有根据参训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学习需求进行分类指导。

对于未来的法治培训,我希望能有更好的改进和发展。首先,可以增加培训时间,扩大培训内容,使参训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法律体系。其次,培训可以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参训人员的需求。再者,可以增加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促进互动学习。

综上所述,本次法治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培训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不仅增强了我对法治的理解,还提高了我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法治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希望未来的法治培训能够更加完善和实用,不断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服务群众是我们身为公务员的首要职责,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成为了我们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尽责任、解民忧,更要注重情感交流、体贴细心,这样才能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到位、更加具有针对性。在我的工作中,我深刻体悟到了服务群众的二十个字:勤勉、耐心、细心、贴心、服务群众!下面我将就我个人的工作体验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服务群众专题心得体会总结”的文章。

服务群众不仅是公务员的使命,也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本前提。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走进他们的实际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精确把握他们的期望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和需求。稳定的国家和社会,需要服务群众的公务员,始终保持敬业、爱岗、守纪律、勤务实、善服务的精神,不断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为实现社会综合治理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三、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从人性化、精细化的角度出发,确保公务员在与群众接触时,始终保持微笑、微笑、微笑!要善于敬业、责任、快乐,坚持群众利益至上,勇于承担责任,高效、高质地承接各类服务任务。公务员应该掌握一定的服务技能,如心理治疗、口头表达技能、引导技能等,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让服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和高效。

四、服务群众的关键词-巧妙的沟通。

好的沟通技巧是服务群众的关键所在。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方式,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关切,关注群众的实际生活、工作环境,通过一系列积极、组织合理、有效、流畅的沟通机制与群众交流和反馈信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我们要建立清晰的服务体系,使得服务信息传递更加清晰、高效。此外,我们还需要利用网络、地图等高科技工具,依靠新媒体等渠道让服务信息更加全面、高质、可靠。

五、总结。

服务群众是公务员工作的核心和重心。只有始终紧紧把握服务群众的重心和中心,始终保持敬业、奉献、乐于助人、诚信守法、立足群众、服务群众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方能是一名优秀的公务员,赢得广泛的群众信任和支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脚踏实地,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切实赢得群众的点赞和赞誉!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x”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根据县局“大走访”的民访计划安排,我随纪委书记、督察长刘继田深入铜山县最偏远的乡村--单集镇吴桥村等村镇走访。铜山县地处江苏省北部,环抱徐州市,外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萧县及山东省微山县接壤,是省际结合、城乡结合区域,是全省社会治安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加“破”地区,“新”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就坐落在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农民住宅;“破”是指还有一部分没有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仍居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临行前,我带了300余份《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情况调查表》,精心设想了可能遇到的尴尬局面和难题。经过十天的走访,使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宽容和纯朴,意识到公安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尤其是我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此推动了农村警务室工作机制和驻村民警政策待遇的重大调整。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我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大走访活动的决定非常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今年11月12日,公安部警务督察局部署在全国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开展万名督察民警“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专项活动时,我起初还认为这是“做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通过实地走访,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大走访”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的这次走访第一阶段十天,共走访6个乡镇,19个行政村、16个社区、23家企事业单位,走访群众125家(户),向居民群众发放调查表265份,掌握的情况也是浅表层次的,但我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苏北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纯朴的苏北农民对党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念随口可言,如数家珍,尽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依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专项活动,既是警务督察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次重大举措,也是督察民警改进作风、体察民情、促进工作的实际步骤。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社会治安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平安农村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服务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强化警务督察队伍建设,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走访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进入校门及至参加公安工作后一直在县城上班,很少深入农村,更少接触农民。刚开始走访时有为难情绪,不好意思,不知该怎么开口,向群众发调查表时,有个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表还给我了,说:“都是搞搞形式,你们自己随便填就是了”,说完就走了。我感觉很难堪,也很灰心,怎么这样我们是真心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不是搞形式。刘督察长及时开导启发我,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说真心话,首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让群众相信我们,必须加强沟通。第二天,我见一位老大爷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主动上前与老大爷聊起了家常,老大爷看我不是本村的人,问我有什么事,我就表明我们身份,说明来意,我们是督察民警,想做一个调查,了解一下这儿的治安情况,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后,老大爷打开了话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几个邻居也围拢过来,一块聊,从村里的警务室建设到党的农村政策,从公安机关亲民便民举措到110报警服务态度等。一个村民听说我们是督察,就主动反映问题,原来,前两天他儿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了起来,派出所只来做了调查笔录就走了,一直没给处理。随后我们主动与该派出所联系,找来社区民警,在周围邻居的配合下,当场为两家进行调解处理,两家人均表示满意,还主动互相承认了错误,化解了矛盾,村民们也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处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纠纷,也让他们看到了公安机关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有几个群众主动找我们反映家中自行车被盗、警务室有时关门、找不到民警等问题。临走时还跟我们互留了电话号码,说以后再有什么事,就直接联系我们。通过大走访,我深深懂得:只要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之所以有上访等问题的发生,可能原因大多在于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与群众没有及时沟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所致。

三、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次走访,我们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省际村组,先后深入三堡、棠张和安徽交界的部分治安复杂村组。每次都是先和群众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均尽心详细记录,能够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答问,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合理范围的给予肯定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无法做到的给予耐心解释,需要在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的,认真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这几个村的劳动力都出去打工,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大家对民警的依赖心较强,普遍希望社区民警能够再多一些时间在警务室,能常见到民警的身影。通过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一位村民说:“平时见到警察,不是在马路上拦车罚款,就是来调查取证的,感觉都没有什么好事,通过这次与警察聊天,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真的感到民警马天明又回来了。”

四、大走访活动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农村警务室规范化运作。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农村警务室建设。大多数群众对警务室持褒扬的态度。普遍反映社会治安形势较以前有明显好转,农村的盗抢及其他侵财类案件明显下降,寻衅滋事、流氓滋扰事件也很少发生,见警率明显提高,每天能见到公安人员巡逻,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群众工作更加贴近民生,各项惠民措施更加具体了,但是,也有部分群众反映警务室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民警在警务室的时间太短,办理户籍时手续繁琐,办理周期较长,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户口慢,影响工期;二是个别群众反映一些因纠纷引起的伤害性案件处理拖拉,矛盾化解不及时,影响生产生活。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近日参加了一次法治讲堂,通过这次讲堂的学习和交流,使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现将我在法治讲堂上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在法治讲堂上,我了解到法治是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方式。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公民、政府和法律都必须遵守和尊重法律。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是保障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治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公正、公平和公开。在现代社会中,法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国家法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其次,通过法治讲堂的学习,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法律是社会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有力工具。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约束力和强制性,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有效手段。在法治社会中,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建立起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通过法治讲堂,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它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宪法、刑法、民法等。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权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素养和文化水平。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律素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

第四,通过法治讲堂,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公正和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公正是法治的核心价值,在法治社会中,法律要公正透明地执行,司法要公正公平地审判。司法公正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正义的重要保障,是法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独立、公正、廉洁的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

最后,通过法治讲堂,我深刻认识到要建立法治社会,就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法治社会,需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注重法治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要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要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监督,建立和健全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构建起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

通过参加法治讲堂,我对法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宣传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也将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为推进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法治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更加提高。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和社会建设的基石,为了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和履行公民责任,我参加了一次法治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法治的概念、原则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也加深了对法治的理解和认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培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并展望在未来如何运用所学,为社会的法治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段:学习法治的重要性(约200字)。

在培训中,我意识到学习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一种社会秩序,它可以确保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并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了解法治的原则和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能更好地履行公民责任。同时,学习法治还能加深个人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和尊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段:培训所获得的收获(约300字)。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和概念,例如平等、公正、合法性等。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我深入了解了法律的适用和司法实践,并对如何应对法律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还通过与其他培训参与者的交流,了解了不同专业领域对法治建设的贡献和需求。这些学习改变了我对法治的认识,使我更加重视法治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为法治进步努力的动力。

第四段:如何运用所学(约300字)。

为了更好地运用所学,我计划通过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努力识别和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我将积极关注社会法治建设的动态,参与相关讨论和活动,为法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还将鼓励周围的人增强法治意识,向他们普及法治知识,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我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为社会的法治进步做出贡献。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约200字)。

通过这次法治培训,我深入了解了法治的概念、原则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培训使我更加重视法治,也为我提供了运用所学的机会。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自己的法治素养,成为法治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同时,我也期待看到社会在法治建设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才能实现法治建设的目标。让我们共同为法治的进步而努力!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六

法律意识是我们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更可以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公民。我认为,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需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浩如烟海,平时可以参加一些法律知识讲座或者阅读相关书籍,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途径,如宣传海报、漫画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法治,从而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段:思考公正司法的实现。

公正司法是法治的核心,它是公民权利、社会正义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被告还是原告,每个人都需要在司法程序中享受公正待遇,并获得正当裁决。在公正司法的实现上,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同时,巩固司法独立,加强对法官的审判职务、法律知识和道德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司法公正度。

第四段:思考法治文化的传播。

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法治文化的传播中,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力量,积极营造文明守法、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带好示范,引导孩子自觉接受法律法规,让家庭成员都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倡导法治文化,推广宣传和实践,营造全社会讲法治、懂法治、守法治的公共精神。

第五段:总结结论。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法治的重要性,应当时刻保持法制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同时,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推行法治文化教育,营造和谐和法治的社会环境。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未来必将建设出一个更加法治、公正、和谐的社会。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七

“服务群众”这个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服务群众的工作落后于人们的期望,导致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为此,让我们共同思考“服务群众”这个话题,分享一下在服务群众中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第二段:认真倾听用户需求。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要对待每一位用户都要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服务群众的工作要始终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自己融入用户的视角进行服务。只有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才能够针对性的制定服务计划,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标准。

服务质量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因素。对于服务群众来说,若能够做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心,尽己所能做好工作,那么服务质量和标准就可得到提升。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应制定一系列服务标准和流程,以规范服务流程,保证服务的稳定性,降低出错率。同时,在服务过程中,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性和服务意识。

第四段:建设文明服务平台。

服务群众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建设文明服务平台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建设文明服务平台,可以加强服务质量监督,在服务的品质方面达到一个高水平。建设文明服务平台需要的是专业的技术支持,合理的运营模式,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同时也需要负责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应该尽早承认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段:结语。

服务群众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倾听用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建设文明服务平台等方面,服务群众质量将得到提高,群众满意度将得到提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于服务群众奉行真挚的心,从自己做起,小到每个细节,做好服务工作,将会共同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八

20xx年经过这次的党员走访群众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均尽心详细记录,能够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答问,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合理范围的给予肯定答复,在此分享。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可以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来的入户走访,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二、走访磨练意志,密切群干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记忆犹新,走访的第一户就让我们遇到了难堪,当把调查问卷和一些资料拿给姓程的农户时,旁边的一位家人就把问卷还给我,说:“都是搞搞形式,党的政策那么好,但是也落实不到老百姓名下”,问他们现如今有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和希望,说:“反正讲了也是白讲”。其实我们走访是真心想为群众办实事,可是这样一时让我们很是灰心,很是难堪。

在到下一户走访的途中,我们就细心的开导启发大家,走访过程中不仅要知道被走访对象类型、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还要考虑被走访对象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每个村民对政策、对干部的认知程度都有差异,而村民之间因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又存在不同,要让群众信任我们,要时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想,让他们愿意和我们沟通。总结之后我们改变了工作方式,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和他们亲切交流,时不时的拉拉家常,那种对立现象的小插曲再也没出现过。

看到我们是真心办事,有几个群众还主动找到我们问了一些关于新农保、合作医疗和就业的问题,留下了电话号码,说有事好联系。这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的为他们解决问题,与群众及时沟通,群众是特别通情达理的,之前存在的问题可能在于工作做的不细致,沟通方式不恰当。

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切的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多。

三、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却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对走访情况整理分析,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民最关心的是村级公路问题。虽然村级主干道已部分硬化完毕,但是组组通目前尚未硬化,平时路面就是坑坑洼洼,一遇到下雨便变得泥泞不堪,行路艰难。

2、普遍反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在我们组所走访的农家中,很少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家务农,导致请不到人做事,请到人做事也工价太高。年轻人大多在黄石周边地务工。若干年后,年老的没有劳动能力了,年轻的都在外打拼,耕地面积会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也日趋下降。

3、现在物价上涨过快,目前农民生产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年年生产投资太大,但是病虫害及旱涝等自然灾害威胁日益严重,一年下来除去投资的部分,余下只能过个生活。希望国家今后要大力监管物价,调节物价。

4、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很多家庭都希望子女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大学,但是昂贵的学费往往让他们无力承担。

5、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通过本次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实惠,帮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积极搞好服务,为联系村办实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广大人民群众定能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贴心解难"大走访,是xx区委、区政府经过详细论证、精心部署,于今年4月开始的一项旨在"与百姓贴心、为百姓解难"的广泛的干群互动活动。按照"六零"、"四化"要求,全区千余名干部要走访8.2万个住户、300余家企业及27所学校。本人通过走访、座谈和查阅资料,了解了一些情况,形成了粗浅的思考。

基本情况:

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已经走访企业和群众36045户,收集各类问题2459个,妥善处理1568个,深得群众称赞;但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重点项目的积极推进,使辖区百姓的情绪积聚较多,亟待化解;所收集的问题量大而杂,容易使被走访对象误认为流于形式;有些干部的走访还在流于形式,还没有贴心去走。

思考:

一,走访要目的明确,要着眼于"民生、发展"问题。如果走访只是收集情况,那往往就会迷失方向,最后既不能有效地了解民情,化解情绪,有时还会激化矛盾.所以在走访过程中一定要有目的,目前的走访应该民生、发展问题为主.区政协领导在月塘街道石塘冲社区走访时了解到该社区204户居民的一个40多年的心结。由于历史原因,该社区华湘区域只有一个总水表,水管多处锈坏,居民只能在一个总水龙头提水生活.走访领导据此与市自来水公司联系并取得了支持.终于每家每户都装上了水表,接上了新的水管,他们再也不用为每天喝"锈水"发愁了,无不称好.一个投资15亿元的商业综合开发项目,由于与所在地一个破产工厂的职工始终不能达成协议,从20xx年开始,两次开工,又两次被迫停工。今年"大走访"开始后,所在的茨菇塘街道办事处决心解决这个老问题,他们逐户走访,开了50多次沟通会,又帮助一些困难职工解决租房、就学、就业和就医等生活难题。心与心的交流,终于较快化解了之前的心结,使上万平方米的旧房拆迁工作终于在8月底开始,项目开工典礼也在和谐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走访要建立机制,要着眼于"便捷、长期"联系。要想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呼声,走访群众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不能上级布置集中走访时就走访,不布置时就不走访,临时抱佛脚是不管用的。要善于把集中走访与日常走访结合起来,把定期走访与不定期走访结合起来,把走访群众与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问题结合起来。要搞好常态化"大走访"活动,关键是要做到"三贵三忌":即一贵真情实意,切忌虚情假意。要切实以公仆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对待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二贵深入扎实,切忌形式主义。开展"大走访"活动应当突出实践特色,避免形式主义。要按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组织广大干部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进社区村寨,走进千家万户,切实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努力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三贵持之以恒,切忌短期行为。开展"大走访"活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

三,走访要强化意识,要着眼于"服务、形象"提升。每个干部的个人形象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要以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机关服务理念,促进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将被动"坐堂"办事转变为主动"上门"办事,由"干与不干一个样"转变为"干与不干不一样",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干部作风。同时,要处理好8小时内外和大走访的关系,8小时之内的正常上班期间,接待群众时要始终做到笑脸相迎、热情待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办事机构是"群众之家";8小时之外的走访期间,要明确走访目的,严肃走访纪律,做到"三多"(即尊重群众,多倾听;俯下身子,多交心;掌握情况,多记录),"三不"(即做到不随便表态、不带厌烦情绪、不扰民)。

尤为重要的是,走访干部深入群众,要学会说"群众话",练就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特别是遇到一些历史问题、疑难问题时,要主动思考"怎么访"、"怎么讲",力求通过得体的话语,消解群众怨气,得到群众理解,甚至化干戈为玉帛,融洽干群关系。

根据县局“大走访”的民访计划安排,我随纪委书记、督察长刘继田深入铜山县最偏远的乡村--单集镇吴桥村等村镇走访。铜山县地处江苏省北部,环抱徐州市,外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萧县及山东省微山县接壤,是省际结合、城乡结合区域,是全省社会治安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加“破”地区,“新”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就坐落在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农民住宅;“破”是指还有一部分没有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仍居住在破旧的茅草房里。临行前,我带了300余份《农村地区社会治安情况调查表》,精心设想了可能遇到的尴尬局面和难题。经过十天的走访,使我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宽容和纯朴,意识到公安工作的差距和不足,尤其是我的。

调查报告。

引起了局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此推动了农村警务室工作机制和驻村民警政策待遇的重大调整。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我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大走访活动的决定非常及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今年11月12日,公安部警务督察局部署在全国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开展万名督察民警“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专项活动时,我起初还认为这是“做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通过实地走访,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决策的必要性,深刻理解了“大走访”活动的重大意义。我们的这次走访第一阶段十天,共走访6个乡镇,19个行政村、16个社区、23家企事业单位,走访群众125家(户),向居民群众发放调查表265份,掌握的情况也是浅表层次的,但我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苏北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纯朴的苏北农民对党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念随口可言,如数家珍,尽管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依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问计求策促平安”专项活动,既是警务督察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执法为民理念的一次重大举措,也是督察民警改进作风、体察民情、促进工作的实际步骤。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社会治安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平安农村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服务保障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强化警务督察队伍建设,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任务的完成作出应有贡献。

二、大走访活动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进入校门及至参加公安工作后一直在县城上班,很少深入农村,更少接触农民。刚开始走访时有为难情绪,不好意思,不知该怎么开口,向群众发调查表时,有个小伙子,看了一眼,就把表还给我了,说:“都是搞搞形式,你们自己随便填就是了”,说完就走了。我感觉很难堪,也很灰心,怎么这样我们是真心想听听大家的心声,不是搞形式。刘督察长及时开导启发我,要让群众信任我们,愿意和我们说真心话,首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让群众相信我们,必须加强沟通。第二天,我见一位老大爷在村委会门口晒太阳,主动上前与老大爷聊起了家常,老大爷看我不是本村的人,问我有什么事,我就表明我们身份,说明来意,我们是督察民警,想做一个调查,了解一下这儿的治安情况,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在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后,老大爷打开了话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几个邻居也围拢过来,一块聊,从村里的警务室建设到党的农村政策,从公安机关亲民便民举措到110报警服务态度等。一个村民听说我们是督察,就主动反映问题,原来,前两天他儿子因为宅基地纠纷与邻居打了起来,派出所只来做了调查笔录就走了,一直没给处理。随后我们主动与该派出所联系,找来社区民警,在周围邻居的配合下,当场为两家进行调解处理,两家人均表示满意,还主动互相承认了错误,化解了矛盾,村民们也都很高兴,认为这是处理得最快最好的一次纠纷,也让他们看到了公安机关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有几个群众主动找我们反映家中自行车被盗、警务室有时关门、找不到民警等问题。临走时还跟我们互留了电话号码,说以后再有什么事,就直接联系我们。通过大走访,我深深懂得:只要真心对待群众,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之所以有上访等问题的发生,可能原因大多在于公安机关或办案民警与群众没有及时沟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工作不细致,执法为民的思想没有牢固树立所致。

三、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次走访,我们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省际村组,先后深入三堡、棠张和安徽交界的部分治安复杂村组。每次都是先和群众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均尽心详细记录,能够当场解答的,现场释疑答问,对群众提出的要求,合理范围的给予肯定答复,不属于职责范围无法做到的给予耐心解释,需要在工作中加强和改进的,认真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这几个村的劳动力都出去打工,只有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大家对民警的依赖心较强,普遍希望社区民警能够再多一些时间在警务室,能常见到民警的身影。通过走访,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真正听到了群众的呼声。一位村民说:“平时见到警察,不是在马路上拦车罚款,就是来调查取证的,感觉都没有什么好事,通过这次与警察聊天,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真的感到民警马天明又回来了。”

四、大走访活动为局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农村警务室规范化运作。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农村警务室建设。大多数群众对警务室持褒扬的态度。普遍反映社会治安形势较以前有明显好转,农村的盗抢及其他侵财类案件明显下降,寻衅滋事、流氓滋扰事件也很少发生,见警率明显提高,每天能见到公安人员巡逻,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群众工作更加贴近民生,各项惠民措施更加具体了,但是,也有部分群众反映警务室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民警在警务室的时间太短,办理户籍时手续繁琐,办理周期较长,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户口慢,影响工期;二是个别群众反映一些因纠纷引起的伤害性案件处理拖拉,矛盾化解不及时,影响生产生活。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九

我局始终把坚持法治建设、依法行政作为开展民政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民政工作制度体系,为民政事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加强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十分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按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法定程序、法定权限,务求广大干部职工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依规,按程序,不越权,严格掌握执法步骤、执法顺序、执法时限、执法形式等程序性要素,以保障履行好法律义务。同时,认真执行罚缴分离制度,行政处罚与缴纳处罚金分别有相关股室负责,做到罚缴分离。依据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建立“两法衔接”制度并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执法文书、案卷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省行政许可案卷标准》要求进行制作、装订,目前未出现处罚案件。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行政执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需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个别执法人员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执法、用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是依法行政的各项配套制度需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三是在日常监管中,还存在监管不能做到全覆盖问题。

三、下步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继续整顿和规范行政执法队伍。

二是认真分析研究在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再培训力度,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四是建立完善依法行政各项配套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群众法治心得体会总结篇二十

只有面对面,才能手拉手,只有手拉手,才能心贴心。今年,我州新一届领导班子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在全州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举全州之力,全面推动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一直好评,本人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

一、执政为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执政为民的是我们党的生命之基。历史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只能归于人民并造福于人民。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就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配合我们。近年来,我州实行的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低保面的扩大等一系列农村优惠政策的实现,给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决心和力度。赢得了广大干群的一种好评。

二、真挚的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条件。“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工作就是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动员群众、团结带领群众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的过程。我们要拜人民为师,要常怀敬畏之心问政于民,常怀关爱之心问需于民,常怀谦逊之心问计于民。要紧紧依靠群、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心系群众、情暖群众,这样才能真正让群众的心在田间地块边涌动,让和顺氛围在党群干群中长存。

三、过硬的工作本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是不行的。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要求,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群众工作本领,总结运用以往好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办法和手段,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群众工作本领扎实、过硬的干部队伍。全体干部要切实提高群众工作本领,特别是基层干部、一线干部把身子沉到底,把脚板踏实,切实为民办事,面对困难大、矛盾多、协调难的群众性工作,要不缩、不推、不避,一门心思扑上去,提高自身宣传、发动、服务、引导群众的本领,增强调解、沟通能力,把群众工作做好。

四、群众满意的标准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目标。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衡量我们党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如果一件工作做得很漂亮、很完美,却没有给群众带来任何好处和实惠,没有让群众满意,那么可以说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工作。因此,无论做任务事,都要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都要考虑群众会不会拥护、会不会赞成、会不会满意,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群众满意,就要求我们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路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观念,凡对人民群众有利的,克服困难也要干成、干好、干出成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舍小家,顾大家,为构筑干群一家亲、民族大团结尽我所能,为构建和谐甘孜、平安甘孜,幸福甘孜尽一份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