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7:52:48 |
- ZTFB |
- 10页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内心感受和观察的文字化表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的语言应该真实直面问题,表达充满感情色彩但又不失冷静客观。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是对一段时间内学习和工作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示。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审计抽样是通过抽取总体中的样本来推断总体特征的审计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应用得好,就能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我国审计机关虽然颁布和施行了《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抽样应用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术界对审计抽样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表现在对审计抽样的相关问题没有搞清楚;二是审计抽样的实施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剖析审计抽样的相关问题,提出完善实施条件的建议。
一、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风险。
审计抽样风险是检查风险和内部控制可靠程度的具体体现,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风险是制定审计抽样风险的依据;在符合性测试中,内部控制健全性程度是确定审计抽样可靠性的依据。
(一)审计风险与检查风险。
确定审计风险的作用在于控制审计结论风险,审计结论风险程度与其可靠程度互为补数(风险程度+可靠程度=1)。确定审计风险,既要考虑审计成本支出的制约,又需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审计风险由错报和检查两个层次的不同层面的风险组成。错报风险分为固有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环境风险或经营风险,它们是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编制、业务处理及控制、账务处理及控制过程中形成的,审计人员对其只可评估不能控制,审计人员评估错报风险的作用在于提供审计风险分解的依据。检查风险分为分析性复核风险、测试风险和其它检查风险,它们是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分析、业务处理环节测试、账务处理环节测试过程中形成的。确定检查风险的作用在于分解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结论达到既定的可靠程度。所以,错报风险评估结果是分解审计风险的基础;审计风险是控制检查风险的依据;检查风险根据审计风险和错报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体现审计风险、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错报风险。
(二)检查风险、内部控制可靠程度与审计抽样风险的确定。
确定审计抽样风险程度的依据因其作用不同而不同:在实质性测试中,确定审计抽样风险程度的作用在于分解检查风险;在符合性测试中,确定审计抽样可靠程度的作用在于评价内部控制执行及效果,以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因为检查风险包括分析复核风险和审计抽样风险,审计抽样风险与审计抽样可靠程度互为补数。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风险程度根据检查风险和分析复核风险确定;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可靠程度依据内部控制设置调查结果确定。
在实质性测试中,体现审计抽样风险与检查风险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审计抽样风险=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
在符合性测试中,体现审计抽样风险与内部控制设置调查结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是可容忍误差的组成部分,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重要性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而在符合性测试中,内部控制设置健全性程度是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主要依据。
(一)审计重要性、内部控制可靠程度与可容忍误差。
确定审计重要性的作用在于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了其使用者需求信息的准确程度,若经审计未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弊而造成其使用者决策失误,审计人员因此将面临着被财务报表使用者诉讼的风险。所以,审计重要性标准值体现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和相关法律允许存在的最大差错额,即财务报表最大容许差错额。
审计重要性标准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因作用不同而不同,其中:在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时,审计重要性标准的作用在于衡量业务及账务处理错弊程度,以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其标准值是财务报表重要性标准值的分解值或比例值,体现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业务及账户允许存在的最大误差金额。而可容忍误差是测试总体推断结论的预计值。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体现为财务报表公允表达时业务及账务处理的预计错弊程度,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及账务处理的抽样允许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体现为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下其执行的预计错弊程度,确定可容忍误差的作用在于确定业务及账务处理控制的抽样允许误差。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重要性标准值覆盖可容忍误差值,可容忍误差值与业务及账户的重要性标准值吻合,并不能超过重要性标准值;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值根据内部控制设置的调查结果确定。
(二)可容忍误差与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确定。
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依据因可容忍误差确定依据和抽样允许误差作用不同而不同。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由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总体预计误差和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组成,而可容忍误差与业务及账户重要性标准值吻合,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作用在于分解业务及账户处理测试的可容忍误差;在符合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由业务及账务处理控制有效性测试总体预计误差和抽样允许误差组成,而可容忍误差根据内部控制设置的调查结果确定,确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作用在于分解业务及账务控制有效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所以,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根据重要性标准值与业务及账务处理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确定;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根据内部控制设置调查总体的可容忍误差率与其执行有效性测试总体的预计误差率确定。
在实质性测试中,审计抽样允许误差与测试总体可容忍误差关系、审计重要性限定审计抽样允许误差的数学公式分别表达为:
可容忍误差=测试总体预期误差+计划精确限度。
计划精确限度=可容忍误差-测试总体预期误差。
=重要性标准-测试总体预期误差。
在符合性测试中,体现审计抽样允许误差与测试总体可容忍误差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分别为:
可容忍误差率=审计抽样容许误差率+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率。
抽样允许误差率=测试总体可容忍误差率-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率=调查总体可容忍误差率-测试总体预期误差率。
审计署为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抽样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于制定和颁布了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并于2月1日开始施行。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人员一般仍停留在根据审计重要性进行审计抽样的阶段,未能根据内部控制测评、审计风险因素,实施审计抽样。为了推进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的实施,除了加强对审计人员有关审计抽样技能的培训和指导,还应进一步改善审计抽样准则实施的有关条件。
(一)加强其他相关审计准则的实施。
审计重要性判断、审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评是确定审计抽样因素的基础,而审计抽样准则的实施以其他相关准则的实施为基础。我国审计机关虽然颁布了与审计抽样相关的准则和办法,如: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分析性复核准则、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对审计抽样准则与相关准则内在关系认识不足,相关准则实施不到位,影响了审计抽样准则的实施效果,具体体现为:样本规模确定只考虑重要性因素,不考虑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因素;缺少审计证据量的考核。因此,必须加强其他相关准则的实施。
(二)确定并公布审计机关有关的审计抽样参数。
审计抽样参数不仅是审计抽样方法运用的基础,而且是审计经验与统计学原理结合的产物。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许多国家的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形成了大体相同的审计抽样参数体系,但因国家经济结构、法律结构、行业性质、审计主体社会作用不同,在参数确定因素、审计风险定性标准值方面又有所不同。我国审计机关处于审计抽样实践的探索阶段,因审计抽样经验不足,虽然形成了一些经验数据,但未能形成体系,影响了审计统计抽样方法及其软件的运用。所以,我国审计机关应参考、比较主要国家审计机关抽样参数确定的做法,总结我国审计机关抽样参数确定的经验,确定自己的审计抽样参数体系,并公布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参数。
(三)深化审计抽样技术的研究和软件开发。
审计抽样技术是统计学与审计实践的结晶,而审计实践随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法律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审计技术则适应审计实践发展而革新。国际上,风险管理审计方法的出现,意味着测试规模确定因素、重点发生变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在检查风险中排除审计人员误认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风险的因素,说明抽样风险不再包括信赖不足风险和误拒风险;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强调公共部门内部控制的社会政治、经济效应,表明内部控制风险测评范围扩大,这些变化将影响着审计抽样因素及参数标准的确定,而我国由于处在审计抽样起步阶段,虽然出版了相关著作,但在一些基本概念上看法不一,虽然开发了简便易行的审计抽样操作软件,但却因相关技术不配套而使用率不高。因而,审计抽样技术和软件需要深化研究和继续开发。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二
(一)失业口径的界定。
第一,提高“工作时间”的定额。用“一小时”的工作时间来确定就业和失业界限,这个定额太低了,因此,建议按照正常工作时间的1/3来定额,我国实行的是8小时5天工作制,因此可以把在调查周内工作13或者14小时以内作为失业的标准之一。
第二,放宽年龄上限。我国的失业统计年龄上限应该和国际一样,即65岁及以上者。随着我国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很多到了退休年龄的人有继续工作的愿望,同时也具备这个能力。因此,对于其他符合失业定义的人应该统计在内。
(二)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在城镇和农村实行两套失业统计制度,同时兼顾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需要,并注意官方与民间结合。在城镇全面实行失业抽样统计制度,而在农村的乡镇企业中实行失业抽样统计制度,对完全依附在土地上的农业失业人口则采取推测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对城镇采取住户抽样制,加大抽样比率。我国的城镇人口数量大,同时经济条件有限,因此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实行1/1600的抽样比率。但是,1/18238的比率也显得太低,因此,可以考虑实行1/5000的抽样比率,同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而且要兼顾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资料的要求,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各地区在完成国家调查任务的同时,在国家样本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样本以达到在本地区也有代表性,这样能以最少的经济投入取得最满意的统计结果。
在农村,对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失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以此推算其中的失业人数和失业率,这时也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而对依附在土地上的`农业失业人口,由于其隐蔽性较强,因此可以考虑按照推算隐性失业的办法来进行推算或者估计。具体方法见本小节第3点。
另外,虽然我国的失业统计数据是由官方发布,但这并不排斥官方与民间各种机构的合作。譬如,对失业统计理论的研究、对失业调查项目的展开等等,都可以由政府采取招标的形式进行,这样能保证专业人士的参与,而且具有一定的效率和效果。
第二,以常住失业人口统计为主,同时监测流动人口失业情况。在我国户籍改革并没有实现“城乡实行统一的户籍制度”的目标前,失业统计最好以常住人口抽样调查为主,同时监测流动人口的失业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失业统计更完整,同时能从宏观上指导和调控流动人口的就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盲流现象和社会问题。区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标准是在调查小区居住时间半年以上(或者居住不满半年,但是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而我国进行常住人口登记的调查小区范围是:设区的市所辖的区、不设区的市所辖的街道以及不设区的市所辖镇的居民委员会和县辖镇的居民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地区。以时间期限和地理范围为标准,可以抽取那些管理得比较完善的地区进行流动人口的失业统计,以此来推算全部流动人口的失业情况。在计算出常住人口失业率和流动人口失业率后,通过观察二者的高低(具体数字的高低各地区会有所不同),能对本地区的就业进行一定的指导。
随着我国户籍改革的到位和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信息联网(注:公安部治安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底,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实施,全国约有250个城市建成“百城联网工程”,约有6.5亿常住人口信息实现了网上查询。),我国的失业统计抽样调查体系将会更准确和完整。到那时,如果能实现不重复登记,那么各个城镇地区的失业率的加权平均数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失业率,其权数为该地区的全部失业调查人口占全国失业调查人口的比重。
第三,对“隐性失业”做出补充统计。我国城镇和农村都存在“隐性失业”,但是他们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城镇主要是低效劳动,农村则是边际产出为零或者负数的劳动,因此,对他们的推算或者估计方法有所不同。
在估算城镇隐性失业人口时,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采用实际有效工时推算。例如,城镇从业人员为21274万人,如果有效工时是制度工时的80%~85%,那么隐性失业人数大约为对3191.1~4254.8万人。而有效工时占制度工时的比重,需要通过模型或者函数测算出来。
对于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估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国际对比法,即在农业产值比重相当的国家或者历史时期下,找出一般农业劳动力比重标准,然后将中国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与此标准对照,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农业隐性失业。二是抽样调查估算法,即通过对部分农村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特征来推断整个农村的隐性失业率。作为这项调查的单位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权威部门。国家统计局曾用这一方法测算出1994年我国的农村隐性失业人数为1.1亿,隐性失业率为25%。三是各种模型推算法。笔者倾向于使用抽样调查估算法,因为这可以作为以后农村失业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为下一步的失业统计改革打好基础。
第四,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失业统计应该有所不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完善发达地区的失业统计系统,譬如在调查频率、调查范围上首先与国际接轨;对于不同的行业,可以规定不同的就业和失业标准,可以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而且在对失业结构作进一步分析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指标,从而对该行业失业问题的解决起到一种宏观指导的作用。
第五,加大调查频率。我国对外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以年计的,这对现实的就业情况没有很大的实际用途。另外,我国的流动人口失业情况调查的对象是在调查区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更是要求时间上的及时性。但是我国疆土大、人口多,不可能实现一个月对外报告一次的频率。因此建议每季度报告一次,这样能对现实的就业进行比较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袁志刚.失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杨宜勇.失业冲击波—中国就业发展报告[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3杨缅昆,章飚.失业统计:一个尚待开发的核算领域[j].统计研究,1997,(5)。
4成健梅.我国失业统计的国际比较与改进[j].中国统计,,(2).
5叶世芳.我国失业统计的改革[j].统计研究,,(3).
6宋长青,熊自力.失业统计改革的10个问题[j].中国统计,2001,(8).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三
抽样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用于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从而推断总体的特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一项关于消费者满意度的抽样调查工作,深刻体会到了抽样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以下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对抽样心得进行总结和体会,以供参考。
首先,合理的样本规模是保证抽样结果准确性的基础。在我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我们选取了1000名消费者作为调查样本。通过与统计学家的沟通和学习,我了解到样本规模的选择要根据总体的大小、变异程度和置信水平来决定。当总体较大、变异较小或者置信水平要求较低时,样本规模可以适当减小。但是,如果总体较小、变异较大或者置信水平要求较高,样本规模就需要增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留意样本的代表性,努力确保样本中的个体能够充分代表总体的特征,以得到准确的调查结果。
其次,抽样调查过程中的抽样方法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抽样方法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样本的相关性、数据的可获得性、成本的控制等因素。比如,当总体的个体变异较大时,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再分别从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这样做可以有效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减小抽样误差。另外,抽样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统计学上的假设,如正态分布假设和随机性假设等。只有充分满足这些假设,抽样结果才能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抽样过程中的样本选择方式和调查方法也需要注意。样本选择方式通常包括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法等。在我的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随机数表法,即通过随机数表来选取样本。与抽签法相比,随机数表法更能确保选择过程的随机性和客观性。而在调查方法上,我们采用了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通过仔细询问和观察消费者的回答,获取准确的调查结果。面对面访谈的优势在于能够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避免了一些信息被遗漏或误解的情况。
最后,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和应用也是抽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抽样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总体均值、总体比例、总体方差等统计指标,并通过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抽样调查结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决策的制定和调整上。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可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满意度,进而制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改进方案。在抽样调查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数据,更重要的是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抽样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学方法,适用于收集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合理的样本规模选择、抽样方法的灵活运用、样本选择方式和调查方法的合理安排,以及结果分析和应用的科学性,都是抽样调查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抽样能力,更好地应用抽样技巧,为社会、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四
摘要:文章简要说明了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思考。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提升审计业务层次和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基层审计机关提升审计效益,开拓审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对于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开展绩效审计,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绩效审计是县级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近年来县级审计机关实际情况看,由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项目基本没有,审计的对象主要财政资金,但由于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违法、违纪的`问题越来减少,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审计思路上,很难拓展审计空间,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经济领域重复建设、投资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资产和资金闲置、损失浪费、效益不高问题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审计转型,改变过去单纯查错纠弊的审计方法,更多地关注项目和资金的绩效,顺应国际、国内审计的方向和主流,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绩效审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县级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增长,忽视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经济结构失衡,短期行为严重,大拆大建现象普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较多,与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凡此种种迫切需要开展绩效审计。
3.绩效审计是加快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要求“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又要将绩效审计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1.促进县级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揭露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促进财政、部门、单位增收节支、压缩支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增加财政积累,化解赤字和债务,节约财政资金。
2.服务领导科学、民主决策。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进言献策,多提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努力让审计意见进入决策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机关效率、效能,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通过绩效审计,进一步理顺部门单位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明晰责权利关系;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加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完善内部机制、制度,实现事前防范、防微杜渐,进一步增强审计服务经济发展、全过程、全方位保驾护航的能力。
三、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内容。
1.关注政府投资绩效。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政府工程方面,要在认真搞好真实合法性审计、大力度核减工程造价的同时,重点关注盲目上项目、搞投资,决策失误,项目管理混乱,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搞好前期论证调研、初步设计、招投标、项目质量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管理的严格、规范性,项目的投产、达效率。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征地拆迁补偿、交通水利工程、综合治理项目、城市亮化工程、园区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全面反映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诸多情况,揭示项目论证、设计、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决策、设计、管理行为,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为县级政府分忧,为县财政节约资金。
2.关注民生、民心工程。重点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拆迁补偿资金、住房公积金、教育、医保、社保、环保、“三农”资金(包括农村公路、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保险、农作物、农机具补贴等)、农村环境整治等进行绩效审计,关注资金流向、最终用途和使用效果,分析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完善政策措施、资金分配管理、促进惠民政策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三农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3.关注领导履职情况。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和预算执行审计,对镇区、部门党政领导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镇区财政收入增长、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部门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取得的业绩进行反映,揭露违纪违规、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等问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努力分清领导人相关责任,提出完善政策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保值增值,增强镇区、部门科学决策能力,改进管理。
4.关注专项资金绩效。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沿海滩涂开发、水利工程、森林开发、拉动内需、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审计,检查管理、拨付、使用情况,关注政策执行效果,揭示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明专款专用情况,并对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立项批复、建设进度、质量、工程管理各环节和项目建设后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强化工程造价审计,规范调研论证、项目招投标、工程管理、项目维护养护等工作,使之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需要注意的事项。
1.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绩效审计也是如此。为此,县级审计机关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重要性、可行性、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及早思考绩效审计课题,认真搞好项目选题与评估,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绩效审计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主动性,做到运筹帷幄、早作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充分做好审计调查。绩效审计调查工作,应当范围宽于财政财务审计,要求高于财政财务审计。要在全面掌握机构人员、隶属关系、业务范围、适用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方式、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关注职责权限、绩效目标、项目论证、合同协议、评估验收资料、计划、规划及其它业务技术资料等,充分收集、占用和分析各种信息、数据,并有所取舍,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3.审慎进行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的难点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要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境性等方面设立指标、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具备客观性、可靠性、明确性、可比性、相关性、认同性、长期性等特征,对评价标准明确清楚、各方人士普遍认可的项目,可充分开展绩效评价;对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标准难取得、各方意见分歧较大的项目,要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坚持积极慎重、谨慎性原则,只就能够认定的事项进行绩效评价,不要情况不明、标准不清,就以偏概全、笼而统之作结论。
4.重视审计后续回访。任何工作要取得良好实效,都要有始有终、一以贯之,绩效审计也不例外。要使绩效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使审计建议得到采纳,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书面反馈,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回访,对重要的审计事项进行后续跟踪,对绩效审计取得的增收节支、挽回损失金额进行统计、计算,对审计成效进行评估,对成功经验、先进做法进行总结改进,对不足之处认真改进,真正实现绩效审计高层次监督、全方位服务、多角度分析的职能作用,为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五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相关论文内容。
摘要: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一场足以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革命,正静静地改变着企业竞争的格局和国家力量的对比,并日益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之中,这场革命的到来,已充分地向世人昭示: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管理思想和会计业务等方面发生变革,也正是由于网络经济的存在,打破传统审计模式的束缚,培植出代表未来审计发展方向的新型审计模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网络审计,借wsot模型分析当前网络经济模式下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网络审计概述。
网络审计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审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个性化审计服务。而狭义的网络审计则是指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先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作为主要载体来存储数据以便于用网络来处理、传送、查阅这些数据,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审计的现代化水平。本文着重从狭义网络审计的角度来探讨。
二、网络审计的swot模型分析。
(一)机会。
(1)信息技术发展为审计手段和方法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审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审计手段和方法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使审计效率大大提高。(2)审计方式的多样化。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種审计方式可以选择:绕过网络审计方式、通过网络审计方式、利用网络审计方式。(3)信息化开辟了新审计领域。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审计范围也有了扩展。如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都将成为计算机审计的新领域。
(二)威胁。
(1)网络审计准则、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利于网络审计依法执行。(2)审计软件实用性和通用性弱,不利于网络辅助审计的发展。(3)缺乏胜任的网络审计人才,网络审计总是人机审计,在这一审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审计人员,因此人才缺乏不可避免地制约我国网络审计的发展。(4)网络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难以保证网络环境下的审计质量。
(三)优势。
(1)网络审计具有多单位合作的优势。网络审计所面对的是比以前更加广泛和复杂的网络经济活动,由于网络、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为多单位联合审计创造了条件。(2)网络审计具有跨时空作业的优势。网络审计借助网络、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使得远程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当前审计与以前审计、后续审计相结合、跨时空作业成为可能。(3)网络审计具有准确高效的优势。网络审计通过网络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高速准确及运用审计软件的优势。
(四)劣势。
(1)会计处理的信息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导致传统审计线索中断或减少;(2)网络信息化环境,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网络辅助审计技术,导致审计技术的复杂化;(3)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对审计人员知识要求多样化;(5)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增加了审计的风险。
三、完善网络审计的对策--基于swot模型分析。
(一)so的战略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化优势,抓住外部机遇。
1.大力推行网络辅助审计技术,提高网络审计水平。网络辅助审计技术主要指审计软件和数据测试技术。面对日益先进和复杂的审计环境和对象,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审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革新审计手段,大力推行网络辅助审计,充分利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积极拓展网络审计新业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审计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开拓了审计新领域。审计人员应积极拓展网络审计业务,努力拓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网站认证等审计新业务,同时逐步向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积极开展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咨询业务。
(二)wo的战略选择:抓住外部机遇,改进内部弱势。
1.重建审计线索。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线索发生中断甚至消失,因而必须采取措施来重建审计线索。审计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及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取得审计证据的技术。常用的审计分析技术包括两点比较、简单合理性测试、百分率表、简单时间序列分析、财务预测、统计时间序列和财务关系统计模型等。
2.培养网络审计人才。大批精通网络、计算机及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队伍是网络审计能否得以实施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经常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审计理论的认识、理解,使得审计人员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审计活动。
3.推进我国审计专家系统建设。会计信息化导致审计技术的复杂化,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将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过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也是推动我国网络审计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审计专家系统利用系统中存储的专家知识、经验和规则,通过一定的判断、解释和推理,模拟审计专家进行专项审计,并作出相应的审计分析、建议和结论。
(三)st的战略选择:利用内部优势和规避外在威胁。
1.对于计算机自身的风险控制。计算机维护人员应常常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找出危害计算机的系统漏洞,并及时修复,防止对使用计算机的用户造成困扰,防止重要数据内容丢失。用户也要正确使用计算机,不要强致执行计算机命令,使计算机处于死机或瘫痪状态。
2.对网络安全的风险控制。在实施网络审计中,网络的开放性、公开性、动态性、共享性使得企业资产和经营的安全已无法单纯依靠企业健全的内部控制来维护。审计面临网络安全的风险,为防范该风险,计算机可以安装一些类似防火墙的高端软件,他们具有认证鉴别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等,来减少计算机中毒,黑客入侵带来的损失。对于公开在网上的财务数据要多加一道不得更改的屏障。审计人员要加大对网络系统安全控制的评价,检查是否严格执行计算机系统与环境安全法律法规,监测网络硬件设备与软件是否安全可靠,传输数据是否加密,是否建立实时监控程序等等。
3.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良好的内部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都应遵循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公司治理规范中必须提出对内部控制构建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目标与公司治理目标的高度一致。
(四)wt的战略选择:改进内部弱势和减少外在威胁。
1.加强网络审计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准则制度。中国应尽快制订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把电子凭证、电子合同和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及保管要求,数字认证机构的管理,电子信息与网络系统的安全等相关问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与网络审计有关的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制定,对目前已有的不适应网络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应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补充。
2.积极防范和识别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下,审计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其所服务的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必须考虑企業应用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措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技术方面的措施;二是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三是法律保障方面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婉玲,《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及其启示》,审计研究,.
[2]王文芳,《网络审计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
[3]刘雷,《我国网络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应对策略》,经营管理者,2010.
[4]汪玉国,《浅谈网络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中华审计》,中华审计,2006.
[5]林欢,《完善网络审计的几点看法》,财务与会计,.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六
平均值估计:利用样本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然后对总体的金额进行推断估计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
步骤:
1、确定审计目标、审计总体范围。
2、拟定所需精确度p和可靠程度ur,并将估计总体所需精确度换算成单位平均精确度。
单位平均精确度=估计总体所需精确度p/总体单位n。
3、估计总体标准离差。各个数值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偏离程度。
可以随机选取几个样本,计算这几个样本的`方差。
标准离差公式:s。
计算如下几个数的方差,标准离差。
50,100,100,60,50。
4、根据要求的可靠程度确定可信赖程度系数。
5、计算所需样本量。
n`=(ur*s*n/p0)。
6、选择样本2。
7、审查样本的各个项目。根据样本的实际审查情况,计算审计样本的实际平均数1。
7、将样本的标准离差s1代入样本量计算公式。
得
则有n`=(ur*s1*n/p1)2p1=ur*s1*n/其中:p1总体的实。
际误差。
如:p1估计的总体误差,则扩大样本量;p1=估计的总体误差,则总体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误差。
8、以样本的平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对总体的总金额进行区间估计推断总体金额11)。
在x可靠程度下,保证实际总值在nx+p~nx-p之间。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七
为了解我市近期建筑节能设计选用的节能技术(产品)情况,由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对我市xxxx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资料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一、抽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xxxx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共抽样280项工程,其中公共建筑59项,居住建筑221项。涉及到的建设单位有64家,设计院38家。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在民用建筑中采用的各项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情况。
(一)外墙节能设计。
在外墙节能设计方面,目前使用的主要墙材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占85.7%,其次是烧结粉煤灰砖、蒸压泡沫粉混凝土砖和灰砂砖。外墙使用灰砂砖的比例为1.8%,比xxxx年抽查统计数据下降78%。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的比例为31.4%,比xxxx年抽查统计数据增长32.5%,其中外墙外保温做法占77.3%。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是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占60.2%,其次是普通砂浆,占13.6%。
其中,居住建筑中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比例为86.9%;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的比例为14.9%;公共建筑中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比例为81.4%,加气混凝土砌块+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的比例为15.3%。外墙采用的墙材和保温隔热材料情况见表1、表2:
表1外墙采用的墙材。
外墙采用的墙材。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加气混凝土砌块。
86.9%。
81.4%。
烧结粉煤灰砖。
7.2%。
/
蒸压泡沫混凝土砖。
1.8%。
6.8%。
蒸压粉煤灰砖。
0.9%。
/
灰砂砖。
0.9%。
5.1%。
页岩砖。
0.5%。
1.7%。
实心砖。
/
1.7%。
表2外墙保温隔热材料。
外墙保温隔热材料。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
14.9%。
15.3%。
普通砂浆(外保温)。
4.5%。
3.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保温)。
3.6%。
/
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外保温)。
0.5%。
1.7%。
挤塑聚苯板(外保温)。
/
1.7%。
膨胀聚苯板(外保温)。
/
1.7%。
聚苯乙烯泡沫板(外保温)。
/
3.4%。
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内保温)。
0.6%。
6.8%。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内保温)。
1.4%。
/
挤塑聚苯板(内保温)。
0.5%。
/
(二)屋面节能设计。
目前我市居住建筑在考虑屋面保温隔热做法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的占91.2%。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是挤塑聚苯板,占75.3%,其次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占11.8%,挤塑聚苯板+加气砼砌块、模塑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也有一定的应用。具体情况见表3:
表3屋面保温隔热材料。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挤塑聚苯板。
66.1%。
78.0%。
聚苯乙烯泡沫板。
13.1%。
1.7%。
挤塑聚苯板+加气砼砌块。
4.1%。
/
模塑聚苯板。
3.6%。
1.7%。
水泥聚苯板。
2.3%。
3.4%。
加气砼砌块。
0.5%。
3.4%。
挤塑聚苯板+水泥珍珠岩。
1.0%。
/
水泥珍珠岩。
0.5%。
/
憎水珍珠岩板。
/
1.7%。
种植屋面。
0.5%。
/
(三)窗户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窗户使用的玻璃主要以普通玻璃为主,占68.3%,公共建筑的则以low-e中空玻璃为主,占56.3%。窗框以普通铝合金窗框为主,居住建筑的应用比例为89.6%,公共建筑为88.1%。具体情况见表4:
表4窗户节能设计。
窗户节能设计。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玻璃。
low-e中空玻璃。
6.3%。
56.3%。
普通透明玻璃。
68.3%。
23.7%。
普通中空玻璃。
14.5%。
3.4%。
热反射玻璃。
2.3%。
15.3%。
吸热玻璃。
6.3%。
1.7%。
吸热中空玻璃。
/
1.7%。
在线low-e玻璃。
1.0%。
5.1%。
普通玻璃贴膜。
0.5%。
/
涂膜中空玻璃。
/
1.7%。
钢化中空玻璃。
1.0%。
/
在线low—e夹层玻璃。
2.3%。
/
窗框。
普通铝合金窗框。
89.6%。
88.1%。
pvc塑钢窗框。
2.3%。
5.1%。
断热铝合金窗框。
/
6.8%。
(四)照明节能设计。
在照明节能设计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节能灯具和照明节能控制两者结合,占68.9%;其次是只采用节能灯具,占24.3%。具体情况见表5:
表5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采用节能灯具、照明节能控制。
73.8%。
50.9%。
采用节能灯具。
23.6%。
27.1%。
采用照明节能控制。
/
17.0%。
(五)空调系统节能和热水系统节能未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中表述。
二、存在问题。
(一)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外窗玻璃选型过于单一,设计时未能综合考虑建筑朝向、窗墙面积比、房间使用功能等因素,导致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现象。一种是全部采用普通玻璃;另一种是全部采用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虽达到节能要求但成本过高。
(二)在照明节能设计方面,对照明节能控制不甚重视。虽然使用节能灯具可减少照明能耗,但若照明控制设计不合理则仍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照明能耗。
(三)空调系统节能方式和热水系统节能方式均未在设计中表述,无法得知建筑使用的空调系统和热水系统情况。
三、建议。
(一)针对xxx地区气候特点,外窗玻璃可选择遮阳型low-e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等,对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选用双银low-e中空玻璃。在设计时,应结合建筑朝向、窗墙面积比、光照需求、房间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玻璃类型。
(二)外墙宜采用内保温隔热做法,保温隔热材料可选用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等。
(三)屋面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目前主要是采用挤塑聚苯板、聚苯板等隔热材料的做法,建议多应用绿化屋面,既达到降低太阳辐射热的目的,又可美化环境、减少“热岛”效应。
(四)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有较大贡献,应提高建筑物的外窗可开启面积。自然通风优良的建筑,可大大减少开启空调的时间,减少空调能耗。
(五)xxx属夏热冬暖地区,应更注重遮阳隔热,减少太阳热辐射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六)提倡使用节能灯,如室内可选用t5灯、室外可选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庭院灯等。另外,还要重视照明控制,根据光照需求合理设置灯具开关。
(七)空调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应与建筑同步设计,明确选用的空调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类型等。对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可采用余热回收技术节能,或利用峰谷电价差采用冰蓄冷(水蓄冷)技术等。对酒店、宾馆、工厂等洗浴用水场所的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能热水系统等。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八
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凡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称为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本是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本存量。
【1】浅谈企业如何开展人力资源内部审计。
因此说,人力资本是从人力资源中开发出来,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并创造效益的那一部分。
唯有人力资本才能盘活资金等有形资本,实现价值增值。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各种社会和各个组织都需要的。
1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发展策略,确定目标,以及向财务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操作基准,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指出哪些领域急需改进并可在问题恶化之前提出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审计,是国内外审计理论界研究的前沿课题,国际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经验,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悉尼声明就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审计问题。
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审计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帮助组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历史选择。
2.1理论方法。
(1)比较分析法:将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情况与类似企业或部门的有关情况进行比较,以发现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差距。
(2)外部借鉴法:利用经企业外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鉴定或已出版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效的标准,来诊断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统计核算法: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衡量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标准,以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作出评价。
2.2技术方法。
(1)根据企业总部批复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核定表,核查涉及的有关批复文件等,并调取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干部任命文件、工资发放表和考勤記录等材料,现场核查。
抽查下属单位内部印发的机构编制方面的管理制度,部门、内设机构职责分工,了解下属单位企业领导职责分工情况,抽查下属单位部分任职文件和其他相关文件和材料。
3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的策略。
3.1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内部审计的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及效益需要通过审计对其投入产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企业通过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使管理者和员工及时了解问题和风险的存在以及程度如何,及时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企业损失。
并将审计结果适时进行公开,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示,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及效果,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被员工充分的了解。
3.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内部审计评价体系。
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内部审计评价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管理环节都不相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现组织目标。
二是执行性评价,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进行评价,检测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是否遵守了程序文件和制度文件的要求,哪些管理活动没有制度文件要求,哪些管理活动有制度文件要求而没有完全按照制度执行。
查看职务系统、招聘系统、培训系统、绩效系统、薪酬系统以及批复程序、日常人事的档案等管理资料是否合理和完善;三是有效性评价,主要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是否满足员工的要求,是否随着工作流程的改进,及时变更岗位职责和岗位说明书的内容。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客观地评价。
3.3提高自身业务,加强学习,勤于实践。
如何被组织认可,得到组织的积极配合,从而完成董事会赋予的工作职责,是审计部门负责人关注的问题。
实践证明,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践。
当内审部门在一次次为组织诊脉寻医,确实做到了对症下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自然会得到组织的认可,使得经营者愿意接受内审部门的意见与建议,把内审工作看成其自我审视的必要手段。
此时,审计工作就可以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
因此,内审部门的内部建设和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则至关重要。
内审人员不但要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勤练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人才队伍建设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审计保障机制的根本条件。
尤其是作为产权多元化、业务多样化、管理区域多面化和组织结构多极化的大型企业集群,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公司加强管控、提升价值的有力工具。
因此,研究企业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2】浅析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行从严治党,在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行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现了一批违法乱纪的现象,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在外部经济监督尤其是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和发展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也可以有效的防止和预防违法乱纪的行为。
一、加强和发展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的作用。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加强和发展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的作用十分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加强企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预防职务犯罪。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受到的经济诱惑比较多,在监督管理体系缺乏的情况下,全靠相关经办人员自我约束,容易放松自我,踏出职务犯罪的道路。
如果有健全和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就可以起到有效的预付作用。
(二)有利于阻止相关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避免重大损失。
在目前揭露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违法乱纪案例里面,相关人员搞集权、一言堂,通过利益交换等手段,因为缺乏内部监督,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实例。
通过加强和发展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建设,有了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预防和阻止相关行为,避免造成重大的国有资产流失。
(三)有利于建立和健全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目前,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效果不明细,未能有效的起到预防作用。
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可以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境、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促进各企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
二、加强和发展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同时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内部审计监督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缺乏。
现代内部审计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有财务、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开拓的视野、丰富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
但在企事业单位里,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相对比较复杂,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力参差不齐,导致相关单位不能正常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经济管理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来看,其领导层级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
但在部分企事业单位里,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都比较随意,甚至不单独设置机构和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也使得内部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预防和预警作用。
审计抽样的心得体会精选篇九
审计抽样是一种常用的审计方法,通过对数据中的一部分进行抽样检查,以获得全面和可靠的审计结论。在进行审计抽样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将从抽样的目的、方法选择、抽样精度、取样过程和结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审计抽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抽样检查,从中推断出整体数据的特征和问题。抽样的目的是确定抽样检查的范围和方式,是审计工作的关键之一。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目标来确定抽样的目的。例如,对于财务报表审计,我们可能会采用货币账项抽样,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是确保抽样结果可靠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簇抽样等。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和审计目标来进行判断。例如,对于数量众多的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分层抽样,按照总体数据的特征划分分层,然后从每个分层中随机抽取样本。
第三,抽样精度是评价抽样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抽样精度一般通过抽样误差来衡量,抽样误差越小,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在进行抽样时,我们需要根据预期的抽样误差来确定样本量的大小,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抽样结果的置信区间。如果抽样误差较大,可以适当增大样本量来提高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第四,取样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首先,确定抽样方法和抽样目的;其次,根据总体数据进行样本框架的构建;然后,根据抽样方案进行样本的选择和拟定;最后,对样本进行取样,并将取样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在取样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保证抽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最后,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是审计抽样的最终目的。评价抽样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考虑抽样方法的选择、抽样精度以及取样过程的操作规范等因素。在评价抽样结果时,我们还需要将抽样结果与总体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被审计对象的合规性和风险水平。如果发现抽样结果与总体数据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核实,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审计抽样是一种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对数据中的一部分进行抽样检查,可以获得全面和可靠的审计结论。在进行审计抽样时,我们需要确定抽样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控制抽样精度、遵循取样过程的规范以及评价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只有在以上五个方面都做到科学合理,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抽样效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牢记领导嘱托心得体会总结 铭记领导嘱托(八篇)
- 《红楼春趣》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0篇)
- 休闲体育的心得体会实用(优质12篇)
- 最新师德师风个人述职报告(大全10篇)
- 部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8篇)
- 最新疫情打破规则心得体会精选(通用9篇)
- 牢记领导嘱托心得体会报告 铭记领导嘱托(八篇)
- 护士测血糖心得体会(通用11篇)
- 小学六年级学生期末评语(通用16篇)
- 最新音乐心得体会(实用15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