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优秀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2:46:45 |
  • ZTFB |
  • 13页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经验,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起来。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语句的通顺性,避免出现错误和不流畅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和启示。在写作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不要完全照搬范文,保持个人独特性和观点的表达。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促进个人成长和进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彭水三日行让我享受了一场视听的盛宴。对于民族经典文化——古诗文的教学怎样才能上得入情入境,怎样才能把精短的文字上得有滋有味,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古诗文品出其中的韵味,怎样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味。诸多问题,一直以来都让我感到困惑和迷茫。感谢领导给了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心中的种种疑惑有了答案。

首先,古诗文应注重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梯度的朗读能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诗意,品悟作者的情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苏靖江一位叫z的老师教学的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她整个课堂以读贯穿,清晰地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二、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三、读出画面——读得有情有味;

四、读懂词人——读得余味深长。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老师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悦,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课堂的生成也十分精彩。

第二,方法的指导不必可少。教学古诗文时巧妙的方法指导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抓关键词、抓典故、创设情境、学会联想想象等。z老师在教学《出塞》悟诗情这一环节时,学生自身阅历难以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凉无奈,于是就创设情境,展示了一幅边关地图并在上面依次标注秦朝到唐朝的几个朝代,让学生明白一千多年来边关战争从未停止过,进而知道这万里长征不但路途长而且时间久,同时让学生想象明月下还未还的征人的亲人们都会做些什么?学生入情入境中想象也真实感人,自然而然戍守边关的那种悲凉无奈就领会到了。

第三,要学生对一首诗文解读透彻可变换教学设计并拓展相关资料进行辅助教学。有时候我们孤立的学习一首诗,往往不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这就可借助与此相关的诗作加深理解。比如上海籍z老师在教学王维的《少年行》其一时,她的设计非常新颖。在理解诗歌时她说有人说王维的《少年行》其一在语句的先后顺序上存在问题让学生调换顺序试试。然后引导学生从绝句的特点:押韵和内容(先写景叙事再抒情)上与原诗对比,在对比中学生顺利理解了那种潇洒豪迈的少年侠气并对绝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这还不够,接着籍老师又逐一链接了《少年行》其二、其三、其四中表现侠气的诗句和关于王维及唐代尚武风气等相关背景,让学生轻松自然而深入的理解了这“侠气”。由王维的“侠气”上升到唐朝一代人的“侠气”,再到当今少年也需要这“侠气”。诗歌的内涵解读得非常透彻丰富。

第四,教师个人素养非常重要。要教好古诗文,作为教师本人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和知识储备。如我们学校李春丽老师的课《由饮酒其五走近陶渊明的隐逸世界》设计大胆,立意深远。若李老师没有对陶渊明的诗作和其本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不敢驾驭这样的课堂的。

总之,教学古诗文时要抓住其教学精髓,即:趣为先,读为重,悟为本,法为旨。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走近诗人的精神世界,把古诗文教学上得有滋有味。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选编进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它们或豪迈昂扬,或细腻清丽,或发人深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古诗在开发培养孩子们审美意识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迫于统考的压力,一个简单省事的办法出现了:一抄了事——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诗句分析。老师的教流于程式化、孩子们的练也趋简单化,一切都是为了考试,一切围绕围绕考试,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以背诵代替理解,会背、能默写成为学习诗歌的单一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以声带情、以形入情,是这一鉴赏方法的最大特点。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只有二十个字,既有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又有诗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亦有诗人无限的进取和探索精神。

正是因为这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自己要设身处地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情感经历去体验诗人的情感经历,再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诗的中心、体验诗的情感。要使孩子们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然后再走出来,做到“自化其身。”古诗时代背景的提供是必不可少的。

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孩子们年龄特征,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一些古诗的常规学法——分词连序法:第一步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第二步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再到“入乎其外”,才能取得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12月12日上午,第一协作区的全体六年级语文教师参加了我校组织的“同课异构”议课活动。那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授课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地思考,从中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次听课,几位老师的导入都各具特色。如两位老师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高山流水》古筝曲,利用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听完几位老师的说课后,我认识到他们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比如搜集大量的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阅读有关的知识、课堂问题预设,课后的拓展。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题眼,一步一步地的深入文本。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中,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文言文中,去感受伯牙乐曲的高妙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朗读课文,想象伯牙技艺的高超。通过听觉、感觉、视觉的贯通,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此时,教师又把学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四个“善”。在理解了伯牙和子期之间深厚的情谊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子期不在了,伯牙会怎样?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要求学生读课题,根据学生的读把句号换成了感叹号。

在学习课文时,几位老师紧扣“善”这个字,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到位,如有的老师用了“你真棒!”、“你会更努力的!”、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让我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所有的授课老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通过参加此次的活动,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机会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教师。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元旦,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三年级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古诗知识,我们也写下了属于我们的元旦古诗。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和写作古诗,我领略到了古人的哲理和情感。在古代,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但他们的诗歌却令人叹为观止。《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勾勒出了山水间的壮丽景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流露出对离故园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让我感受到了古人与世界的交融。

写古诗的过程也是一次对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在写作元日古诗的过程中,我表达了自己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望天门山的“门”如同新的大门,象征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用“踏入新阶梯,角度饱满欢愉”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写古诗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心灵与文字的交融。

古诗让我学会了倾听与体验。每当我背诵古诗时,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与理解。这让我意识到,诗歌不仅仅是让我们读懂,更是要让我们去体悟和感受。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我感受到了寂静的夜晚,床前明亮的月光下,我仿佛能看到月亮覆盖在地面上的白雪。这种体验就像是我们亲临景观一样,使人陶醉其中。

通过古诗,我也收获了写作的技巧和灵感。古人善于用词,善于运用修辞和比喻手法。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另外,《月夜忆舍弟》中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些熟练运用的技巧给了我写作的启发,使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写古诗不仅帮助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文化和历史。通过接触古诗,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了解了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这让我对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产生了更加深厚的自豪感。同时,古诗也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我学会了尊重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三年级元日古诗的学习和写作,让我深入体会到了古诗的魅力和力量。古诗让我在审美上得到了熏陶和启发,促进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我会继续学习古诗,通过写作的方式,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欣赏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总结:

通过学习古诗,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古诗让我学会了倾听与体验,并启发了我的写作灵感。通过写作古诗,我表达了自己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古诗不仅仅是让我们读懂,更是要让我们去体悟和感受。通过接触古诗,我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文化和历史。通过学习古诗,我将继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欣赏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元旦,即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迎接新的一年,祈愿幸福和平安。对于中国的古人来说,元旦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他们将这一天看做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为此他们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这些诗歌里面充满了着作者对于新的一年的期望和祝福,同时也流露出着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今天,我就想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来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第二段:赏析古诗。

想要深入了解古人在元旦所创作的诗歌,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王之涣以超然的心态和深刻的思考,表达出了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见解。这种见解不仅是对于当时时空背景的一种深刻思考,更是古代智慧的体现。另外,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岁晏行》和宋朝诗人陆游的《良宵感怀》等等。这些文化精品和艺术珍品,反映了古代文化的魅力,对于我们学习和欣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段:体悟古诗。

从这些古诗中,我们发现最常提到的词汇就是“恭贺新禧”和“举杯邀明月”。这些词汇代表了古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欢乐、祥和和幸福。作为现代人,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也更追求的是一种质量生活。通过古人的诗歌,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要,也是永恒的主题。

第四段:思考。

在我看来,元旦古诗中最发人深省的是对于时间的思考。因为时间与空间是两者的彼此关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时间的流逝都始终是人类最感触的真理。古人习惯将在元旦写下的新年祝福和愿望称之为“年终感慨”。这种感慨,来源于对于时间流逝的重视,他们幡然悟到,时间不等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珍惜时间,才能让生命中的每一时刻充满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有所圆满。

第五段:总结。

元旦古诗以对于未来的祈愿和对于过去的感慨为主旨,流露出了古人对于生命、情感和智慧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与道理。通过阅读古诗,使我们重塑对于人生的理解、提高人们的美学素养,也是一个很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最后,我们应该从古人的智慧中受到启迪,珍惜现有的时间,以最美好的心境迎接新的一年。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学习完毕,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语文学科知识博大精深,浩瀚缥缈。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要扩展思路,不拘泥于课本,争取做到立足课本高于课本。注重发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思维,利用课本内容多多扩展课外知识,注重自己知识的培养与积累和提高。教师首先要有语文状态,关注自身的语言美和教学的诗意化,注重教师的语言味道,例如读书要读书语文的感觉,改变平铺直叙的白话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从专业化知识水平角度充分挖掘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多多参读语文文言文,课外读物,现代文学作品。

做语文教育,贵在做实,在做老师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的培养自己的知识,向别的教师请教学习,追求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是无论如何改变,都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和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因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是最坚实的业务基础知识。

余教师讲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设计。一,从结构清晰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从读、品、写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使语言学、用,能力训练,知识能力充分得到运用和锻炼;二,从教材处理进行教学设计,如从教学创意、文笔探析、局部精读三方面深入分析课文,做到不浪费每一个句子、段落做到详略得当,从课文概说、选点讲解分层次理解内容;三,从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如有的课文较为短小精悍且易于理解,则主张学生自读自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生的性格差异性从而达到见仁见智的效果,教师加以引导达到正确的思想感情教育目的;四,从课堂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类似活动有:朗读训练、课堂作文、读背积累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达到一个充分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的效果;五,从综合学习来进行教学设计,如,每节课规定学习任务,记住一点知识、美词,品味一些雅词雅句,从新温习经典段落,这部分的教学设计适合用于复习。

从板块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切记不要把自由讨论代替个人思考,争取每人都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要把学生分类化,初二正是扎实基础和提升能力的时间,所以这二者是不可分的,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扎实基础,都应该同时提高。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增补、删减,只要用心必有收获。我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事业的新老师,肯定是缺点多余优点,所以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从优秀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自身踏实努力勤奋刻苦,多多培养自己的知识能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自己教师爱人的思维,争取把每个学生派样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石俊维。

20xx年5月3日。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白居易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受排挤被放逐后东游齐鲁时追求自由的心情。这一类诗歌教学,需要比较详细地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风瘦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来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兼及写景与记事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送别前的雪,饯行时的雪,送别时的雪,送别后的雪。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点染出塞外风光的绮丽,为读者熔铸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启发学生想像,不妨设计如下提问:“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点?一个“卷”字刻画了什么景象?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一连串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像的翅膀,使他们看到了一幅边地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这些形象,感性认识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教师可根据诗中的“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事物,展开问题提问:诗中是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硬以至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着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渐入诗的意境,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哲理。

显然,以上几种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很高兴这次有幸参加了万载县第一批经典诵读培训班,接到培训通知时只知道关于国学的,想这是我感兴趣的科目,也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所以对于这次培训我满怀期待。

当我报到后拿到课程安排表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程中有“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及讲座”、“诵读案例及现场指导”、“现代诵读示范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讲座”、“诵读技巧与现场示范”、“中小学古诗文诵读与解析”、“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这些专题讲座,我将用虔诚的心态,迎接这美好的培训。两天的培训,几位专家专业性非常强,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使我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魅力,也切实体会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内容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后的收获:

来自华东交大附属学校的何敏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吟诵示范课《国学吟诵课堂》,课后并深刻地阐述了经典诵读的意义。

原国家教育部长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如同浩瀚宇宙中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这些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养其心性,学会修身、合作,成为一生智慧、品格的源头活水;可以从小立人,长大立国,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外国人把我们的经典视为珍宝,日本、韩国把孔孟的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摒弃我们的经典?因此,诵读经典是传承文化的至关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绝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何敏老师还列举了很多名人读经典的得益,让我明白了经典诵读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经典诵读,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经典诵读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的记忆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可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优秀、更精粹的东西;可以使孩子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事实证明诵读经典,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最好的例子便是她自己所带的班级,孩子们不仅能熟读四书五经,还能会熟练吟唱,这些孩子无疑是幸福的。

来自江西师大附中的陈学敏老师讲了诸多的理论知识,他让我第一次明确了朗诵与朗读、诵读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他还讲解了诵读的技巧,并结合实例为我们做了示范,他一开口便不同寻常,那浑厚的嗓音,精彩的演绎,博得在场的阵阵掌声。

高安中学的丁艳萍老师从语言、形象与意蕴等方面带领我们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在对比、解读中学习怎样鉴赏诗歌作品,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文化的魅力。特别是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诵读示范课,逐字逐句地教授我们怎样去诵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甚至还细心地为我们学员每人印了一份诗歌以便讲解,比如: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引领我们理解字词“老水车”的意义,并从中感受它的时代;第二句中的“灯”“行”这些后鼻音的读法,找出重音、延长音等,以及整个小节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样反复地训练之后,达到她对我们朗读的期望。特别在最后一小节,因为是这首诗歌的高潮部分,所以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教授,除了在字、词中一个一个分析,还引导我们加上肢体语言和表现形式,她将我们分为三组,运用反复递进的表现形式,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使我们对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得到了感情的诠释,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激情爆发。

整个教授过程,让我们从一开始浅显地朗读再到激情澎湃,这样的诵读方式无不让我对她产生一种崇拜,也从中激发了我对诵读的热情。

学会诵读,鉴赏诗文,书法学习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技巧性相当强的课程,要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依赖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传授,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通过广泛阅读经典著作,学习一定的文学鉴赏理论,学会一些诵读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将语文教学延伸于课堂以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孩子诵读经典的领路人,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成为传承文明的主人。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培训结束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该怎样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而终身受益。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我从经典中选出的给孩子们诵读的“经典”——《弟子规》。《弟子规》是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诵读《弟子规》也是教育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老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求学生背书。我记得何敏老师说过,她的班级都是利用早读课的十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读读背背。每次诵读内容不多,刚开始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采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跟念的形式,通过反复念,形成记忆。在诵读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她认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内化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家学会感激父母,尊敬父母,做父母的好孩子;在校,学会感激老师,尊敬老师,做各方面要求进步的好学生,从而营造很好的班级氛围。确实如何敏老师的预料,她的班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家里会主动去读书,家长的反馈也是很好。

学员诵读比赛中,听到同事们的激情诵读,每一种声音,每一种感情都让我感觉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陈学敏老师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对经典的领悟,我喜欢听经典诵读,从别人那里,感受一种新的感动。不知何时起,我喜欢上了朗诵,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来听,听着别人朗诵出来的文字,心灵被声音触动,文字变得鲜活。慢慢地,自己也想把文字读出来,戴上耳机,聆听自己的声音,虽然不能像别人的声音那样准确又富有变化,但聆听自己的心语,重温自己的感动,一次次地感动在自己的感动里。我更希望,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去教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诵读,诵读出经典中那经典的韵味!

通过了这几天的专题培训,我深深地感受到经典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传统经典文化是真正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要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中华的民族智慧、民族美德、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我们以及孩子们的心中。

经典诵读的倡导人李振村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只看眼前的利益,那就让孩子拼命做各种练习题吧;如果着眼孩子一生的发展,那就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吧。”有了这么多专家走在前沿,我坚信这种教育理念将成为我自己的发展方向,对我今后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会起着巨大作用。感谢领导能让我参加这次培训,更加希望领导能让我多参加这类似的观摩。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古诗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点: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辈子都难以忘掉。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领略古诗的美,让孩子们通过古诗的学习,进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师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我们的孩子们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古诗审美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文章的美感。”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古诗语言简洁所带来的一些特点,比如词序倒置、成分省略、语句浓缩、意思跳跃等,都构成了孩子们学古诗的障碍。先让孩子们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行诗、整句诗、整首诗的意思。解释时,只要将意思说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顺序来解释。通过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难体会出来。

1、将古诗改写成短文。

在孩子们领悟了古诗描绘的那种美的意境之后,让孩子们将古诗改写成短文。当然在改写之前,还要提醒孩子们诗的内容,除了古诗所描绘的内容外,还可以做合理的想象。改写是对孩子们一种美的熏陶,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2、链接课外阅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写作的秘诀。每学好一首诗,就要求孩子们去找同一类的诗,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意趣美”这一内蕴力,催动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

作为文学的一种,在中国古代,诗歌一直都是人们追求和欣赏的重要艺术。其中,元日古诗就是一种典型的节日诗歌表达形式。通过元日古诗的鉴赏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纪念节日的方式,也可以领悟他们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感悟。以下是我的一些关于元日古诗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元旦节日与古代诗歌。

元旦是一年中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古代,“元日”也是一个备受重视和纪念的节日。在诗歌中,元日的表达尤为广泛。例如《景天皇后元日大风》中就有句“凤阁人来告春启,玉楼人字号雪初”。通过这句话可以听到古代皇族中元日的隆重与欢腾,还能体会到名门望族的风光满目。

第二段:元日诗歌的情感抒发。

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媒介,元日诗也不例外。例如《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表达了诗人在元日的喜悦之情。锣鼓嘈杂,爆竹声响,喜气洋洋的元旦,给人们带来了祥和且充满希望的景象。这也使得元日古诗成为了表达节日情感的佳作。

第三段:元日诗歌的人生感悟。

元日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节日,它也可以表达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例如元曲《洞房春·春闺》,其中“寒雨成今别,春风又有期。”表现了一个女子在元日别离后的心情。元旦也是一个新的标志性的开端,她对此充满了期望,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她能够再次与她的爱人团聚。

第四段:元日诗歌的文化独特性。

诗歌是一种文化传承,元日古诗也是如此。在中国文化中,元日被视为吉祥象征和新的希望开端的开始。这种文化特性也贯穿了元日古诗。例如杜甫《元日》中的“戏蝶巢花深,青眼合彩新”表现了春意的到来和春天的美好景象。这些语言表达不仅体现了古代节日文化的内涵,也彰显了他们对于春天物象的真挚感情。

第五段:元日诗歌的词人风骨。

元日古诗源于古代文化,但是每个词人都有着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元门雪》中的“一片降祥纷素景,千门万户曈曈光”。这首诗画出了满城雪景的壮丽景观,突出了元旦的康美和氛围。而又如宋代诗人张孝祥的《元日》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阶下团圆大有期”的描述,则较好地表现了节日欢庆的气息,抒发了对于春天的向往与幸福。

总之,元日古诗是千百年来文化的延伸与传承,是源于生活的创作,也是抒发情感的媒介。每一首元日古诗都有着独特的核心内涵,传递出不同的境界和感悟。在欣赏和领会元日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一窥古代人们对于生活、情感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一

总结经验,思考不足,以后,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第一,积累语文知识,形成知识体系。知识丰厚了,才能勾连出许多的内容来,才会有识别文本精华的慧眼。

第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丰富文学词汇。不能认为小学生小,就用简单幼稚的语言,从一开始就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而这需要积淀和练习。

第三,增强“主问题”“话题”“任务”的意识,全班学生得到训练,大面积表达汇报。平常的碎问碎答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且效果不好,要有克服的意识,以主问引领学生的深度思考,以任务训练学生。

第四,训练声音和语言。“谢谢你”“读得好听”“谢谢你的努力”“读起来吧”,温和的微笑,敦厚的声音,听起来很舒服。以后,我要让声音柔软起来,好听起来。

任何一堂课的背后都是精心的构思,巧妙地设计,都是立足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积累语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获得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也唯有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己训练自己,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就像余映潮老师一样,勤奋好思,笔耕不辍,不离学术,不离实践,成为语文教学天地里一处耐人寻味、景色旖旎的胜地。向余老师学习!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二

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三

古诗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那么,在教学中,怎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呢?

一、结合写作背景,挖掘主旨。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白居易元和年间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了千古绝唱《琵琶行》,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之情;而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反映了诗人在长安受排挤被放逐后东游齐鲁时追求自由的心情。这一类诗歌教学,需要比较详细地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隐的《无题》诗,诗眼就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抓住这两句诱导,可以提挈全篇,领悟诗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极其完美地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进入意境呢?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如“古道西风瘦马”、“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富有情致理趣的句子,都可用来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地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兼及写景与记事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送别前的雪,饯行时的雪,送别时的雪,送别后的雪。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点染出塞外风光的绮丽,为读者熔铸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启发学生想像,不妨设计如下提问:“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点?一个“卷”字刻画了什么景象?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一连串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像的翅膀,使他们看到了一幅边地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这些形象,感性认识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教师可根据诗中的“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事物,展开问题提问:诗中是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硬以至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着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渐入诗的意境,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哲理。

显然,以上几种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古诗的教学都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学生才会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四

术业有专攻,这次教学我仍然选择了古诗。吸取上次余映潮老师的建议,结合我自己的想法,设计了“识—解—品—合”四个步骤,每个环节用八个字来解析引领:了解诗人,熟悉背景;读准古诗,积累字词;理解品析,读出情味;合理联想,扩成美文。从知识积累到朗读训练,从品析用字到写作练习,教授学生学习古诗的一个方法。

课堂开始,以“对诗”导入,选取的都是带“月”的古诗句,不仅回顾了所学,活跃了学生大脑,也是为后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象”做好铺垫。“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家以后要多阅读、多积累。”适当渗透德育和语文积累的习惯。一句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来一起读一下课题。”简单导入。现在想来,应该加一个词语“借景抒情的新诗《泊船瓜洲》”。

学生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以后,齐读古诗,“读得准确,特别是这几个红字”,出示带拼音的红字,学生发现这是多音字,然后多音字组词。接着,出示注释,学生结合注释,练习说古诗大意。本来我设计的是直接展示出来,后来考虑学生没有疑问和思考,就直接给不好,就变成了碎问“还是什么意思?”“江南岸是什么意思?”“绿是什么意思?”等一系列的碎问碎达开始了,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还是展示出来让学生记笔记。老师也提出了这个问题,认为直接展示就好。现在想来,古诗文的字词意思本就是一种积累,很少有学生准确联系诗意说出它的意思,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着写下古诗的大意,节省了时间,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练习。然后,点示了“绿”的秒用,学生做了笔记,但我的语言中没有出现“画面感”这样的语文语言,只是说了“想象画面”。我在其他班试课的时候,用了这个词,平时讲课也经常用,这一次可能是语言失常了,老师也细心地发现了,指出我的语言缺乏语文味儿。

第三个环节,指导朗读,品析用字的艺术。这里侧重了朗读的节奏、重读、语调和语速,特别是“重读”,两句一组进行品析,但似乎并没有说清“只”和“又”好在了哪里。这个环节,我顺势用了两组填空,为扩诗成文做铺垫,另外带出了“月”的意象。

第四个环节,扩诗成文。就是结合背景,合理联想,将这四句诗扩展成一个故事小散文,试图将今天的所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很显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写作训练有难度,我以《枫桥夜泊》为范例,标注了写作提示,以“填空”的形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初步感受这种写法。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练习,也没有大范围地汇报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之前设计的课堂自由背诵也不得不省略到。这两点,余映潮老师也指出来了,说明我整堂课的设计是有问题的。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五

最近几天学习小学古诗词专题讲座,我掌握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点重要目标: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其中,第四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使我受到了很大触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诗词的学习,要以阅读、记诵为主,在在阅读,记诵中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在阅读和记诵中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潘校长告诉我们新教师:不能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评判现在学生的好坏!我想这也是我们新教师在今后从教中应该时刻谨记的。

潘校长讲到新课改,给我们讲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材知识的阐释者和传递者,学生只能是教材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表演”的过程,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总是配角、听众或观众。现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在讲教学方法的转变时主要提到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论“教育即生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方法的介绍,助长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只不过是些应是高手,他们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关注其学业的进步,更注重其人格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他本人也极其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在乐中学,每一段苦都是在享受人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份贡献!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六

元日,一个庄重而热闹的节日,是中国人民欢度新春之际的第一天。元日这一天,自古以来就有诗人们留下的许多优美的诗句,这些诗句展现了古人的情感、哲理和生活态度。我在阅读元日古诗时,深深受到了启发和感动。

一、古人对元日的生活感受。

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开始,也是春节的起始日。诗人们在诗歌中表达了春节的喜庆和新年的祝福,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元日》中“独钓寒江雪,满船清瑶瑟”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元旦祥和生态的喜爱。古人喜欢到江边垂钓,此时的基本景象就是江面飘飞的雪,令人陶醉。古人在冬日垂钓,是因为此时的鱼味道最好,也少有好的娱乐方式。《元旦》中“直把杭州作汴州,才见梅花傲雪谁投”的描写则流露出诗人对元旦的无限向往。杭州和汴州,都是南北方城市,汴州有免于劳役的优惠政策,杭州则被诗人笼统地视为比汴州更加适合居住的南方城市。梅花傲雪让诗人感动,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元旦的气氛。

二、古人对元日的祝福与思考。

元日的到来,代表着新的开始。古人在元日就很喜欢表达对未来的祝福,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视。例如黄庭坚的元日《题大庾岭北驿》中“白骨霜天红木瘦,昔年灯烛此峰侵”表达出了自己对人生的悲观态度。诗人华夫人在《元旦》中提到“独宿莲峰顶,我来过几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岁月飞逝的感慨。此外,李商隐的元日《无题》提醒我们,在新年加倍的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三、古人对元日的对比与想象。

元日的氛围是热烈而清新的,这是一个喜悦与光明的特殊节日。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元日》中,通过对将要到来的“大如年”的节日的幻想和对自己“疲于郊游”的遗憾,来反衬旷远的边疆和远离家乡的寂寥。韩愈在《元日》也用毕生的梦想与因遭遇而阻碍实现的现实做了对比,以表达对人生的感叹:“斗酒胸中痛,愁肠此夜无常。”这让我们明白到,人生总有喜怒哀乐的起伏,但我们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好感。

四、古人对元日的信仰与慈善。

元日除了欢庆和祝福的氛围,也有一些关于信仰和慈善的内容。唐代和张绣的元日《西华寺所赐复州僧韦陵上人》是一首有关慈善的诗,诗中表现了诗人洁净的心灵和无私的施舍。陆游的元日《新岁闫元帅》中,向闫建国一样边疆将士送去新年祝福和悬挂在身上防弹铁装,表现出对士兵的关心。

现代人对于元日的看法,与古人也许不同。现在,元日变成了一个欢庆和迎接新年的机遇,成为了一种举办聚会和贺年的传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然而,我们也应该珍视和传承元日这个传统,使其不被现代化快速潮流所冲撞。

总之,古人在元日里体现的内涵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引领我们对生活进行思考,珍视我们的身体和健康。元日对人们的感受和态度的影响,仍然在今天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在传承中去欣赏古诗文中的美感,认真感念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让元日这个节日永远闪耀着我们的心中。

古诗元日教学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七

元日,新年的第一天,给人一种崭新的感觉。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三年级元日古诗比赛,通过朗诵这些古诗,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在这次比赛中,我收获颇丰,让我体会到了古诗之美、文化之深。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古诗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朗诵古诗时,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让我想象着大自然的壮美景色;《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我仿佛看到了夜晚的清幽和月光的柔和。这些古诗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和艺术之美。

其次,古诗让我领悟到了古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在古人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登鹳雀楼》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边疆的思念;《静夜思》中的“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寂寞和孤独的思考。这些古诗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让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和价值。

此外,古诗还让我增长了知识。在比赛中,我学到了很多古诗中的名家名作和典故。譬如《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它与洛阳的名胜景点鹳雀楼有关;《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它与李白的生活经历有关。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不仅了解到了很多有关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知识,还培养了我对于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最后,参加古诗比赛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通过朗诵古诗,我体验到了舞台表演的乐趣和自信的感觉。在比赛中,虽然紧张,但我克服了紧张情绪,通过认真准备和努力,成功地完成了朗诵。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学习和表演的热爱。

通过这次元日古诗比赛的参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诗的美与智慧,也理解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古诗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价值,增长知识,并激发我们的潜力。我将继续学习和朗诵古诗,希望在未来的比赛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诗之美,传承中华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