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精选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0:48:19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总结。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问答式的表达方式,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是从实践中汲取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一

“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比较近我读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内容丰富,精彩绝伦。书中我比较喜欢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这首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中王勃、杨烔、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开创了一代诗文的风格和体载,但评论者认为他们做法轻薄,讥笑他们,他们也并没有灰心,坚持了下来。这告诉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你在做什么,只要坚持不懈,不被身边不一样的声音干扰才能成功。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暑假的一天,妈妈帮我报了美术兴趣班,第一节课,我认真聆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但我自己动笔的时候,却怎么也画不好,脸蛋画的一边大一边小,两边一点也不对称,“完全不是同一个人的脸嘛”,我喃喃自语。我用橡皮擦擦了一遍又一遍,橡皮擦“大胖子”变成“小瘦子”,可还是一点也不满意。望着我面前堆如山的橡皮渣,我只好接着画下去,越画越丑,我就越来越烦躁,我心想:看来我不是画画的这块料,算啦!放弃吧!

坐在我旁边的画画高手望了一下我的画,笑出声来,刚好老师不在,坐在各位的“闲事佬”纷纷往我这边凑:“哈哈,这画的是什么呀?不男不女的”。“太丑了吧?”

嘲笑讥讽在我座位旁回荡着,我瞬时低下头,脸红得像个大苹果,恨不得变成一只钻地鼠,挖个地洞,钻进去。我内心比较后那点坚持、希望,被冷水扑灭了。我快要放弃时,突然,我脑海中浮现了《戏为六绝句(其二)》。我仿佛听见一个声音:“你只是初学者,加油!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从此以后,我每天坚持去画画,进步了不少。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这首诗让我明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讥笑,相信有一天会成功。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二

血唐诗是指唐代诗人在战争和政治动荡中创作的诗歌。血唐诗体现了唐代社会的深刻变迁和繁荣与衰落,是唐代文学瑰宝之一,在我接触了血唐诗后,这些古老的诗句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段:引言。

血唐诗中深刻的感悟,让我深深地被其吸引。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好奇心读了一些古诗,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对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更有了解。我也被这些诗人的灵感所感动,他们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代代的思想家。在此展开我的思考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血唐诗体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都十分高超,在唐朝这一时期,武将与文人身份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许多文人也参加战争,他们也通过作诗记录了这个时期的荣华和衰败。血唐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唐朝的社会历史画卷,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和历史事件,更深刻地感受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第三段:血唐诗的艺术特色。

血唐诗不仅仅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其艺术特色也是值得我们欣赏的。诸如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描绘的是自然美景和人情世故,如《将进酒》和《三吏》这些名篇都充满了人性美与理想情怀。他们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的关心,这些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相互映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段:血唐诗对我的启发。

作为一个古典文学初学者,我通过血唐诗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了诗歌艺术的才能,以及对历史,人性和生命的认识。这些诗句赋予了我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让我理解了一些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并让我更有力量去应对切实存在的问题。

第五段:总结。

血唐诗让我们回顾古人的历史和思想,感受他们的人性情怀。血唐诗在不断演变中,衍化出各种不同颜色的文化和艺术特色,无论是时间、地域、文化背景,都在产生着无数的影响和改变。它是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通过学习血唐诗,我更能理解他们所经历的所承受的,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生命意义。正是这些思想和体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借助古人的经验和智慧,提高我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为人类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三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闪亮的珠宝之一,气势隽永,形神兼备,其优美的韵律与深邃的意境感染着人们的心灵。而《唐诗草》作为一本唐诗学习工具书籍,更是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和理解唐诗内涵的重要教材。通过阅读、默写、练习,我对《唐诗草》这本书有不少的体会和收获。

第二段:认识唐诗草。

《唐诗草》是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唐诗学习而编写的教材,由唐代大儒孔颖达所作。书中按照唐代诗集的编年、风格、诗人分类组织编排,对每一首诗作了详细的注释,帮助读者了解古代的风俗文化、文学观念和艺术手法。《唐诗草》字体规范,笔画工整,纸质精良,是研究唐诗、了解唐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书。

第三段:读《唐诗草》的收获。

阅读《唐诗草》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在阅读《唐诗草》时,我除了了解一些历史典故、名流佳话以外,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唐诗以其纯正的情感、高远的境界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心灵和思想。这些以文字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不仅滋润了人们的心灵世界,更启迪了后人的思想。

第四段:学习唐诗草的技巧。

学习《唐诗草》需要掌握好几个技巧,首先要学会借助诗歌背景和诗人传记等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其次是要掌握好基本的阅读技巧,仔细阅读每一首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收获;最后需要勤于练字,尤其是练习草书,培养好自己的印象笔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记住唐诗草笔法,还可以为自己的美术、书法等技艺积累更多实践基础。

第五段:结语。

《唐诗草》是全国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学习唐诗的重要参考,是探究唐代文化、时代背景的重要书籍。学习唐诗草也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方法。读《唐诗草》,我们可以领略到另外一种美的境界,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就会领悟到唐诗草的真谛,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方向。总之,学习唐诗草,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四

唐诗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其意义深远。我喜欢学唐诗,不仅是因为它们美丽动人、朗朗上口,更因为它们独特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很多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学唐诗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了解背景和历史文化。

学唐诗不仅是为了表演技艺,更是了解历史和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时期之一,时光倒流,如今已经过去1200年。通过孜孜不倦地读唐诗,我们似乎可以穿越时空,来到那个繁华的大唐时期,了解当时的思想、文化和风貌。唐诗中的很多诗句都描绘了当时的现实,比如《梦江南》中的“锦瑟无端五十弦”,刻画了当时音乐家神采飞扬的盛况。学习唐诗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段:学习技巧和应用方法。

学习唐诗需要天赋和技巧,但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刚开始学习唐诗时,我一直担心自己很难背下来。但是,逐渐地我发现,理解唐诗的内涵和背景,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同时,我也学会了用唐诗来阐释自己的人生观,这样就可以在背诵中进行情感互动。当我在课堂上引黑板报唐诗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提高表现力和魅力的好机会。

第四段:体验唐诗带来的美好。

学习唐诗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但是,唐诗中的思想和情感经常会带给我启示和平静。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句话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中国百姓的深情关怀。每当我感到疲乏和无助的时候,我会想到这句话,体会到古人的伟大情怀,同时也会找到前行的动力。

第五段:结语。

总之,学习唐诗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唐诗中我领悟到文化、情感和人生的智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学习唐诗,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为人生铺路指点明灯。我们应该珍惜这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并将它们传承下去。唐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生命体验。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五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世人的赞美。在我上唐诗课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唐诗的字字珠玑,句句针砭,给人以以人生哲思、情感抒发的启迪。在阅读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千年之前的风云人物和纷繁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的思考和感动,仿佛置身其中,仿佛跟他们一起感受生活的悲欢离合。唐诗如一幅幅画卷,将那个繁华昌盛的盛世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我深刻领悟到诗人饱含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段:学习唐诗的方法。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学习方法,使我更好地领悟和欣赏唐诗。首先,我学会了研读注释与解读诗意的技巧。唐诗虽然表面上很简单,但背后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人对时代的思考。通过研读相关的注释,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诗句背后的含义和意境。其次,我经常通过背诵和默写来加深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反复书写和背诵,我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句的韵律和情感,使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图和表达方式。最后,我会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审视诗歌。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思辨,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句的内涵和价值。

第三段:唐诗对我的影响。

学习唐诗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增加文化修养,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个人的影响和启迪。唐诗教给了我审美的眼光和品味,让我能够更加敏感地察觉美的存在和表达。唐诗中所展现的深邃思考和流畅动人的语言风格,使我更加认识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从而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此外,唐诗也教会了我恪守时代的责任和抱负。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面临着世俗的虚荣和诱惑,但他们却始终坚持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追求,为后世人留下了无数的佳作。这种对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我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段:对唐诗的感悟。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我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首先,唐诗的创作离不开诗人们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痛苦和追求,通过诗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传递给读者。唐诗通过真实、深刻的描绘,呈现了人性的深处和生活的本质,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其次,唐诗给予我一种美的审美体验和心灵的抚慰。唐诗中所展现的山水田园、宫廷风情和爱情故事,以及对人生苦乐皆是人生常态的洞察,让我能够获得一种纯粹的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最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唐诗的价值和作用。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经典与智慧跨越了时空,永远熠熠生辉。

第五段:展望未来。

在唐诗课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颇丰,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作为一名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探索和领悟唐诗中的智慧和美。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我将努力创作具有时代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传承和发扬唐诗的优秀传统。作为一名文化传承者,我将积极传播和推广唐诗,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唐诗的魅力。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与唐诗为伍,感受它的美与智慧,分享它的魅力与情感,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入)。

研究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中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总结研究课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段(认识研究)。

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科学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需要经过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步骤,以解答或发现某个特定的问题。在研究课中,我们要从选题、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等方面着手,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与系统性。

第三段(实施研究)。

实施研究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考验耐心和毅力的阶段。研究者需要耐心地收集、整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信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在实施研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四段(取得成果)。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研究课中,成果的形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科研论文、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展等。无论成果以何种方式呈现,都应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优良。此外,还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研究课的学习和实践,个人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首先,研究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扎实的科学素养。其次,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是十分重要的,相互之间的启发和支持能够推动研究工作的进行。最后,在研究中要有创新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勇气,只有勇于尝试和创新,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总结。

总之,研究课研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的选题、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我们可以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和科学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希望通过对研究心得的总结与分享,能够激发更多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人才做出贡献。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七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为世人所推崇和喜爱。我在阅读唐诗选之后,对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美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我的心中,唐诗显现出了浩瀚的思想广阔天地、造诣深厚的艺术殿堂以及平易近人的情感表达。以下是我根据个人理解所整理出来的五段心得体会。

首先,唐诗展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表达能力。在阅读唐诗中,我常常感受到作者的傲然、豪情、乐天和满腔热血。他们用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独特思考和感悟。其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其中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境界,让我感觉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温暖和壮阔。

其次,唐诗集中了诗人对世界的感知和追求。在唐诗中,我看到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深入思考的痕迹。在这些诗中,我发现了作者们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美,他们通过描绘四时变化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而对于人生和社会,这些诗又反映了诗人们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思考,他们用诗歌之语呈现出了人生的苦乐和矛盾,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的丰富。

第三,唐诗的艺术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唐诗选中的每一首诗对于语言的运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和精湛的功力。诗人们用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卓越的写作技巧,构筑起了一幅幅瑰丽多彩的诗画。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栗花村南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愉悦和对人生的期待。这样的艺术之美令人陶醉其中,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画境。

第四,唐诗中的韵律和节奏给人以美妙的享受。唐诗选中,许多作品都体现了韵律的变化和节奏的起伏。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每一首诗都成为了一段优美的音乐。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通过对于韵律的灵活运用,给人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受。这种美妙的节奏给人一种愉悦的享受,使读者沉迷其中。

最后,唐诗选中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瞭望和思考。唐诗选并不仅仅是关于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更是诗人们对世界的瞭望和思考的集合。这些作品通常都有着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启迪和思考。例如白居易的《香山寺》,通过墨客和僧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与生死的真谛。这样的作品让我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我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通过对唐诗选的阅读和体会,我对唐诗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唐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世界的思考和表达,一种展示人类智慧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在我心中,唐诗是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者的光辉,让人陶醉其中。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八

陶敏,唐诗研究学者,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生于1938年12月14日,逝于1月17日,享年75岁。

我认识陶敏颇富戏剧性。1986年4月,在洛阳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会长程千帆教授特别奖掖年轻人,天刚亮就敲我房间的门,夸奖我刚发表的《杜诗早期流传考》将他早年作《杜诗伪书考》没解决的问题说清了。我大感惶恐,当晚就到他房间请教,恰好他送客出门。坐定,程先生说刚走的客人是湖南的陶敏,这次仅能列席会议,但他对唐代文献全面而细致的理解,今后一定可以有大成就。就这样,我与陶敏擦身而过。回去后看到上海古籍《中华文史论丛》刚发表他的《陈陶考》,从晚唐到宋人典籍记载中揭出唐诗人有两个陈陶,一位生活在唐宣宗前后,与晚唐诸多诗人有交往,另一位是南唐时期洪州的修道者,也能诗,但作品不多。举证的丰备,考订的坚确,验证了程先生识人的眼光。

与陶敏认识且有过往,应该是在两年后了。我那时做全唐诗文的辑补,他则做《全唐诗》所见人名的辨析和诗人生平的考释,对一代诗文有共同的兴趣,和不同立场的诠解,因而有较密切的交往。九十年代前中期,有两件事使我们的学术合作很密切。一是《全唐五代诗》的编纂,与一群学者合作希望完成闻一多、李嘉言等前辈重定唐诗文本的遗愿,几年间开了许多次会。二是《唐才子传校笺》的补正。元代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十卷,记录了约400位唐诗人的生平,原书在日本发现后,日本学者有较简明的校注。傅璇琮先生时任中华书局总编,觉得这本书影响很大,但许多记载都是二三手材料,应该作全面详尽的校笺,以期全面揭示唐代重要诗人的生命历程。傅先生从1983年开始约集全国著名唐诗学者分担此一责任,持续十年,到1993年出齐四厚册约150万字,是那时唐诗人生平研究最重要的结撰。陶敏与我认识傅先生稍晚,当时没有参与,书出后傅先生希望给以具体的批评,陶敏很认真,逐条批核,历时两月,居然写出了15万字。傅先生是坦荡的学者,对陶的意见极其珍视,但稍显尴尬的是15万字附在原书后太多,单出一册又太少,于是与我商量,嘱我也将所见写出。我为做全唐诗文校补,那时几乎翻遍了四部群书和新出文献,因此补充了许多原校笺未及的史料,居然也写到15万字。两部分书稿由我拼贴定稿,因此而体会到陶敏在精读唐代诗文所涉人、事、时、地等细节时,努力追求还原唐诗人生平的可贵努力。这本补正作为《校笺》第五册出版后,获得不少肯定,北京学者曹汛曾有陶主内证而陈重外证的评价。

最近二十年,陶敏著作如井喷般连续出版,论文超过百篇,学术著作则有《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8月,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前书增订为《全唐诗人名汇考》(辽海出版社11月,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中唐卷(分别与傅璇琮、李一飞合作,辽海出版社1912月,获国家图书奖),《唐代文史考论》(与郁贤皓合作,台湾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6月),《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与李一飞合作,中华书局12月),《唐代文学与文献论集》(中华书局4月)、《全唐诗作者小传补正》(辽海出版社202月)。古籍整理著作则有《元和姓纂附四校记》(与郁贤皓合作,中华书局1994年5月),《韦应物集校注》(与王友胜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2月),《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与易淑琼合作,中华书局月),《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与陶红雨合作,岳麓书社11月)。已经完成等待出版的著作有他主编并主要执笔的《全唐五代笔记》,已撰写过半的著作有《元和姓纂新校新证》等。总字数超过一千万字,内容则几乎覆盖了唐代文学各领域的所有作家作品,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达到国内一流。

陶敏1938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沙坪茶子山,1955年在长沙市第三中学(原明德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57年在《作品》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抒情诗中的我》(笔名既白)。1958年初被口头宣布为右派分子,开除团籍,安排到学校修膳组劳动。1959年分配到在大连的辽宁师范学院农场劳动。他老实说明自己是右派,但到次年要摘帽时,才发现档案里并没有结论,于是组织外调,戴帽及摘帽仪式一并完成。1961年,调到四平市的省农业机械厂(后改名四平收割机厂),历时十八年,先后做过工人、农民和小学教员。直到1978年,方调到湘潭师专外文科,任外国文学及现代汉语教师。1983年,到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开始专业教学与研究。他大学后荒废了二十多年,四十五岁始进入专业队伍,虽然年长我十四岁,似乎学术出道时间差不多,他为人又随和,不摆大前辈的架子,我对他一直随意称呼。

近代以来,唐代文史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首推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人都曾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系,都很推崇司马光《资治通鉴》,但在学术取向方面则有很大不同。陈寅恪秉承家学,又曾长期游学欧洲,他更关注从宏观上揭示中古文化的特点以及民族、宗教、制度、家族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岑仲勉则试图在校订全部唐代文献的基础上,去伪存真,还原历史、文学的全部细节和真相,包括纷繁复杂的人事纠葛中的历史演进。两人在学术细节上虽然有许多分歧,但都以阔大的气象和探索的勇气,为后学开启了无数学术法门。在最近三十多年国内唐代文学的诸多研究学派中,从傅璇琮、陶敏到我,都属于立足唐代本身研究,试图在诗人的生活道路、诗人的写作过程、诗歌的写作本事和具体寓意等方面,尽可能完整地揭示真相,还原事实。就此点来说,更多承袭岑仲勉的工作。因为这样,我对陶敏的上述著作及其达到的成就,有很切身的体会。他在回归学术之初,主要做刘禹锡诗歌的笺释解读,与一般唐诗研究者路数差别不大。但达到一定深度,他就发现,在刘禹锡一生交游的诸多人物中,有的正史有传,生平线索大体清楚,更多的则史籍中仅留下片爪只鳞,要理清很不容易。从宋代以来无数唐诗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大多根据传说事迹和常见诗歌,诵读并理解唐诗,体会其从遣词命意到兴象谋篇的成就,加以模仿写作,很少作客观科学的探究。现代学术的起点,首先必须是文献准确,事实清楚,然后再予以研究。唐诗虽然已经有逾千年的研究史,但还是缺漏错讹极其严重,而且所涉史事极其纷繁,诠读更为不易。陶敏的'工作大体以岑仲勉为起点,以清理岑氏的遗著《元和姓纂四校记》为基础。唐代也如现代社会一样,由无数家族和各层官员,以及不同地位的仕庶人等组成,史书仅能记载很少高层士人。《元和姓纂》是林宝为朝廷加封授爵而编成的士族谱,如同无数枝条的大树般记录了唐人的世系家牒。前举岑著则是其一生最伟大的著作,几乎将该书所载数以千计的人物履历弄清楚了。陶敏以此掌握全部唐代人事关系的谱图,加上他对唐代存世文献的深细理解和对新见文献的及时掌握,他的学术研究在多个层面展开。

《全唐诗人名考证》及其增订本《全唐诗人名汇考》,是陶敏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后者多达120万字,为五万多首唐诗诗题、诗序、诗篇中所见唐代人名逐一作了解释。比如最常见唐诗中《夏日南亭怀辛大》、《戏作花卿歌》、《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诗中,与诗人有关者为谁,书中逐一给以说明。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不涉猎极其广泛的文献,没有超强的记忆和敏锐的感悟,很难完成。这里摘录陶敏文章中提到一段与我有关的往事:“记得1990年在西安参加编纂《全唐五代诗》的筹备会,和陈尚君住在一间房里,他从书店买回了几本《文博》,随手一翻,发现其中提到西安出土的天宝十四年《唐故殿中省进马宋应墓志铭》,猛然想起王维集中有一首《宋进马哀辞》,两相对照,宋进马果然就是宋应,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和尚君不禁相对抚掌大笑。如果平时脑袋里不是装满了各种各样问题的话,这条资料就会失之交臂了。”全书无数人名的澄清,就是这样逐一积累起来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为他考辨作品归属,考索诗人事迹,提供了无数线索。

《唐代文学与文献论集》收录陶敏三十年间重要论文七十多篇,内容涉及辑佚、年谱、书评、专书研究等多种类型,最具学术价值的是一组唐诗甄别辨伪的论文。如《晚唐诗人周繇及其作品考辨》认为《全唐诗》周繇下所收大中间在襄阳与段成式、温庭筠等唱和诗,是另一位作者元繇的诗歌,从《唐诗纪事》开始就弄错了,祇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下保存了一处元繇的署名。在理清周、元二人的生平轨迹后,确认这组诗与周繇无关。再如《全唐诗·牟融集证伪》一篇,指出牟融其人明中叶以前无闻,从朱警《唐百家诗》开始出现,其中记载的唐代著名人物居然横跨了几个时代,而另一批人物则属明代著名人物,再从地理、典故等加以佐证,确认此集为明人伪造。另如考证同时与白居易、刘禹锡来往酬唱的有两位卢贞,考证李白送贺知章诗为伪作,考证《大唐新语》之不伪和《龙城录》的必伪,也都堪为定论。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门文学课程的一部分,唐诗课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能够提高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上了一门关于唐诗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第二段:唐诗的魅力。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无数读者。通过学习唐诗,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唐诗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通过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描写,深入人心的抒发情感。每一首唐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感悟,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

第三段: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唐诗的语言表达是其独特之处之一。每一句诗都经过精心构思和修饰,用词准确而丰富。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分析唐诗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我发现我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更加准确和有力,也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第四段: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唐诗课程还培养了我对文学鉴赏的能力。通过学习唐诗中的字音格律、韵律和词义,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意。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分析唐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这使得我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我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首诗,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评论能力。

第五段:对生活的启示。

通过学习唐诗,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生活的启示。唐诗中有许多关于爱情、友谊和人生哲理的诗歌,它们向我展示了古人对于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唐诗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提高了我的学术水平,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体悟。

结尾:

通过参加唐诗课程,我发现了唐诗的魅力,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并且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启示。唐诗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经历,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扇通向古代文学世界的窗户,让我更加热爱文学,也更加热爱生活。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余诗鉴赏。

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另一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余这首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余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这首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第一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第二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

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如此写来可谓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蹉跎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余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余》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余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追求美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朱庆余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余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丝丝入扣珠联璧合,千百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被作者用漫画、插科打诨演绎成大白话,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阳春白雪化为下里巴人,别出心裁,创意我服。

画功一流,解读尚可,主线抓牢,时间主要选取了初盛唐时期,中晚唐略。诗歌流派包括边塞、山水田园诗人代表,浪漫诗仙李太白压轴。现实主义诗圣杜甫与此书风格不搭,一笔带过。

开篇略说《诗经》中的风、雅、颂,《楚辞》里的《离骚》,汉赋司马相如,建安文学三曹、竹林七贤,田园山水诗鼻祖陶、谢。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至唐朝诗词格律趋严,会写诗是当时入朝为官的门槛。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学成也有可能卖不出去,比如初唐隐士王绩,初唐四杰王勃才高命短,杨炯郁郁而终,卢照邻寂寂寥寥,骆宾王造反失败。另加才名括天地,念之而悠悠的陈子昂。

“吴中四士”之贺知章一生顺遂且高寿,当属人生赢家;张若虚以孤篇横绝全唐;张旭草书绝佳;包融文词俊秀。

草木本心海上明月的张九龄官至名相,纵有浩然气的孟浩然屡失机缘黯然归隐;王摩诘人品雅正,自省修身,幽然平和。至于边塞诗人代表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集异记》里旗亭画壁的故事可见他们在开元年间诗界乐坛的声誉。

鲁迅先生说过,所有的好诗,在唐朝都已做尽。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研究课是研究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课的学习,不仅能够增进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研究课的学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研究课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课的内容通常是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选择研究题目之前,我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不仅了解到了学科的最新进展,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我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越来越深入,对问题的解决也变得更加熟练和有效。

其次,研究课的学习培养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科研是一项需要严谨和创新的工作,而研究课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良好机会。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研究课还要求我们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锻炼了我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我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实际工作。

再次,研究课的学习给我带来了与优秀科研人员交流的机会。研究课往往会邀请一些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在与导师的交流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导师们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往往能够引领我思考和进一步改进。与此同时,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也是我成长的重要环节。在研究课程中,我有幸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同学,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和他们的讨论交流,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研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最后,研究课的学习让我明白了科研需要坚持和耐心。科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这样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我在研究课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地调整思路和方法,不断地试错和改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和耐心。

总之,通过研究课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研的魅力。研究课不仅加深了我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优秀科研人员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坚持和耐心的品质让我战胜了困难和挫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大学的选修课中,我选择了一门关于唐诗的课程。在这门课上,我不仅学习了许多唐代诗人的作品,还了解了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通过这门课,我对唐诗的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智慧。

第二段:认识唐诗的内涵。

在唐诗课上,我了解到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黄金时代。唐代的诗人们以纵横捭阖的才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创作了无数千古传世的佳作。他们通过几十个字的短篇,表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在课堂上读唐诗,我能感受到那些古人对世间事物的独到思考,他们用简练而意蕴深远的语言,展示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三段:唐诗的审美价值。

在这门课程中,老师还对我们进行了对唐诗的赏析和解读。唐代诗人言简意赅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令我深受触动。通过深入解读唐诗,我能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唐诗所追求的即是含蓄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以及意境的凝练与张扬。深入学习唐诗的过程中,我也在努力发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观察力,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第四段:与当代生活的联系。

尽管唐诗创作的背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却与我们紧密相连。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情感和内心深处的思考往往被淡化和忽略。然而,来自唐代的这些诗人们却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独到见解。通过学习唐诗,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从中得到了启示。唐诗教会了我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也让我懂得生命中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丰富与宁静。

第五段:对唐诗课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门唐诗课,我对唐代诗人和唐诗的了解更深入了。同时,我也进一步认识到诗歌的价值与魅力。通过诗歌的表达,我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伟大。诗歌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用美丽的言语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唐诗课不仅让我领略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和这个世界。通过学习唐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诗词对于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凝聚了一代代诗人的智慧和感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作为读者,我深深地被唐诗词所打动,沉浸其中,从而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唐诗词给了我一种美的享受。唐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律抒发了文人墨客们对自然景色、爱情、友情等各种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这些诗词形象鲜明,细腻入微,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两句描写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夜晚,让人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诗词之美,让我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其次,唐诗词给了我一种思想的启迪。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繁荣而自由的时代,因此唐诗词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呈现出了强烈的个性和创新性。有的唐诗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有的唐诗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思考。例如杜甫的《绿肥红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两句传达出杜甫在乱世中所抱持的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他对乱世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这样的诗词让我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才华,更能引发我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思考。

再次,唐诗词给了我一种人文情怀。唐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各种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人情。他们的笔触细腻入微,生动传神。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妾招商旅,不废甲兵。”这些诗句表达了白居易对平凡百姓的关心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这样的诗词让我对人性和人情产生了更深的思考,促使我更加关注和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互动。

最后,唐诗词给了我一种审美的提升。作为艺术的杰作,唐诗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的韵律优美,意境丰富,用字精准,意蕴深远。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暗数归魂峡,高悬石壁酒。冷月无边凉,风高阵阵细。”这样的诗句让我体会到了诗歌之美,认识到了文字的魅力。通过欣赏和阅读唐诗词,我对于优美语言的追求和审美意识得到了提升,从而对一切美好事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验。

总的来说,唐诗词给了我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人文情怀,以及一种审美的提升。正是通过欣赏和阅读唐诗词,我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唐诗词的瑰丽世界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品味。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血唐诗是唐朝中期的一种表现方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都在不断地探索血唐诗的深意,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逐渐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下面,本文将介绍我阅读血唐诗的心得体会。

一、形式与题材的完美结合。

血唐诗在形式和题材上都有着很高的水平,同时还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形式上看,血唐诗的韵律、格律、用词等方面很有特色,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从题材上看,血唐诗主要表现了人性的黑暗面、社会的矛盾与压迫,流露出人情味和人性的悲壮。这种完美的形式和题材的结合,使得血唐诗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二、对历史文化的承载。

血唐诗作为书写唐朝中期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其价值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承载。血唐诗所表现出的矛盾和黑暗,正是唐朝中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思想观念等种种细节,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时的历史文化。

三、对血脉文化的传承。

血脉文化是血缘、家族、宗族、地方社会等文化的总称,血唐诗的诞生与流传,也为中国传统血脉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血唐诗主要描绘了弱势群体的苦难与不幸,并表达了诗人们对这种不公的反抗和愤怒。这种反抗和愤怒也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和正义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中国社会的人文精神。

四、对审美价值的挑战。

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期,血唐诗的诗歌艺术,也为后人提供了精神货币和文化财富。然而在审美上它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血唐诗文学要求痛快淋漓地刻画出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这使得很多诗歌的内容充满悲情与痛疚。这种审美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诗歌写作,需要读者们抛弃美学传统,去挑战传统审美偏见。

五、启迪人心诗意美谈。

阅读血唐诗,能够启迪内心,击退苦闷,增添生活的乐趣,这也是血唐诗所带给我们的一个美好体验。其中,“诗意美谈”是血唐诗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实、人性弱点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了一种内心深处的美感,同时又呈现出以人道精神和正义关怀为代表的价值观,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和人生的意义。

血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一座珍贵的宝藏,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阅读血唐诗的心得体会就像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热爱生命,珍惜人生。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去阅读、去探索、去品味这一种独特而又神奇的古代中国文化。

研究唐诗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禁会有人想到唐诗宋词,都会以唐诗宋词为傲。但真正的作品是需要读者的共鸣,需要读者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这时我想到了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审美的享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的意义。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而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中科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杨叔子如是说。古人留给我们的财产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没有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可能有长足发展的,所以说朱熹的那段话真不为过“须是先将诗来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感悟--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当然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继承性的发扬,并在我们的实际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文化,才会让文化之路走得更远,才会让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