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庭法官心得体会及感悟 法庭庭审心得体会(二篇)

  • 上传日期:2022-12-22 03:41:43 |
  • ZTFB |
  • 7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基层法庭法官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基本情况

我局设一个基层党支部,现有党员52名(其中2名预备党员),其中在职党员46人,离岗党员2人,退休党员4人。局党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组书记王玉法同志多次在党员大会上强调: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要充分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的建设离不开全局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关心和支持,需要大家一起共同来参与。党建工作开展的好,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就会增强,全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稳步推进。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思想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加强思想建设,主要解决广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为此,局党组一是制定了“周二学习制度”,利用党员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载体,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收看专题片、座谈讨论等行之有效的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体学习业务知识、党的理论知识。

二是认真做好党报党刊征订、党建信息报送和编发工作,号召党员群众积极阅读党报党刊,学习先进典型、保先教育的最新动向,积极按要求参加上级党组织安排的有关活动和会议,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强;并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党员干部强化了理想信念,加强了自身修养,澄清了各种模糊认识,从思想上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堂堂正正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顾全大局,诚实守信,友爱互助,扶贫济困,反对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以权谋私的不良思想,为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组织建设,完善党建系列制度

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便能更好的带领广大党员完成党的各项事业,局党组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认真抓好党的建设工作。

一是建立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严肃党的纪律,弘扬正气,利用支部生活会和小组生活会等时机,开展谈心活动,组织党员汇报思想,按照党员标准剖析检查自己,发扬成绩,找出问题和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措施,使党组织时刻把握党员的思想动机,用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约束党员、管理和监督党员的行为。

二是注重吸收新鲜血液,每年党组织都认真研究安排党员发展规划,及时把水平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干部和职工送到区组织的入学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学习培训,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委派老党员靠上搞好传、帮、带,使入党积极分子始终感受到党的关怀,在教育成熟的基础上,吸纳到党组织中,近年来,我局先后有10余名同志加入党组织,力争使新党员做到既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从而保持党员的纯洁性。

三是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约束广大党员的言行,同时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认真组织好学费收缴工作,引导广大党员树立自觉交纳学费的的积极性,同时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搞好党内各种统计报表、总结等材料的上报工作。

(三)狠抓作风建设,确保党员廉洁从政

加强作风建设,是每个党员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局党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狠抓党员的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路线,时刻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

二是加强党风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将学习的新理论、新知识同当前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对群众有要求而无条件解决的问题,耐心讲清原因,做好解释工作。让来局办事人员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是加强生活作风建设,教育广大党员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国土资源管理人员“五条禁令”和省厅“十个不准”纪律,加强党性锻炼,力戒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真正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经得起灯红酒绿和各种艰苦环境的考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

(四)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全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局党组坚持按制度管人、管事,使每个党员人人都在制度管理之下做人、做事,因此教育广大党员既坚持按《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制定了党内监督制度、党员大会制度、党员行政负责人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等做好党务工作,又根据本工作特点,制定了《地上物清点程序及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程序及要求》、《土地登记转让、转让、抵押工作制度》、《执法监察工作程序及制度》、《土地收储工作程序及制度》、《矿业权审批登记、资源补偿费收缴制度》、机关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的规定》、《学习制度》、《财会制度》、《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规章推进我局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防范违规违纪问题的出现,从源头上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做到让群众满意,让党放心。

(五)以点带面,抓好重点专项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立了组织,制定了方案,在按要求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实效,促进了国土资源事业蓬勃发展。二是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五个好”党员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机关活动,同时认真落实服务承诺,推行首问责任制、行政过错追究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按照“优化环境,执政为民”的要求,对分局工作人员实行行政效能考评办法,使得分局为民办事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六)统筹兼顾,积极完成其他任务

在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抓好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局党组还努力抓好普法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青妇组织等各项工作。同时,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助所包的马山镇大元村6元,帮助该村修路;资助亲农村建设示范点万德镇皮家店村5万元,建设文明一条街、文化大院、村容村貌沼气池建设等;局班子积极开展联千户、访万家、察民情、送温暖”主题活动,为所包户购买三轮车、面粉、油料等生产生活用品,并提供致富信息。

三、以党务带动业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紧紧围绕大学科技园、经济开发区、主城区、农高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等五大片区建设和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济菏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为确保项目建设用地,我局全员上阵,分线作战,加班加点,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2、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面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划定了开采区、限采区、禁采区,依法取缔非法开采业户35户,对禁采区内的采矿权进行招拍挂,共分4批对全区39个新办矿点开采权进行挂牌出让,财政收益284万元,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3、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土地整理利国利民,党中央对“”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搞好土地整理”。为此,积极争取国家、省厅、市局支持和资金投入,采用工程监理、项目招投标、资金跟踪审计等项制度,确保了各项工程的质量。20xx年来,共整理土地3万亩,开发复垦土地20xx亩,为耕地占补平衡奠定了基础。

4、大力提高以法行政水平。一是健全动态巡查责任制和三级监察网络建设。及时制止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有效地保护了耕地,打击了违法行为。二是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认真做好征地补偿工作,在地上物清点、地价测算、土地补偿、协议签订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群众利益。同时妥善处理信访问题,坚持“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活动,为维护我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5、做实土地业务基础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做好土地更新调查、评价、调研、收集等前期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土地现状分析、耕地保护、用地预测等7个专题研究,已完成初稿。二是认真开展了日常地籍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市局办理土地转让、抵押手续,有利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

6、做活招商引资工作。我局连续多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一是德州振华玻璃项目,总投资5.8亿元,到位资金1100万元。二是省国土资源培训中心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两个项目征地手续已报省政府待批。三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引进资金5000余万元。四是先后争取上级地质灾害资金300多万元。

三、几点体会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局党组一致认为: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为党建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争取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

(二)完善工作机制,促进机关党建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都是责任人,一级管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直抓到党员,真正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

(三)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做好新时期做好党建工作。坚持以改革的精神,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使机关党的工作更贴近党员的实际,更好地为全党的中心任务和机关业务工作服务。

(四)抓好载体,务求实效,推动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紧紧围绕创“五好”党组织、争做“五好”党员活动、创“五型”机关等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当公仆、办实事”、“行风评议”、“服务承诺”、“依法行政”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走前头”的整体水平。

2022基层法庭法官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关键词:党的建设;先进性建设;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0-0126-03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巩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边缘化现象。最近,笔者对湖南省华容县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认为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

目前,华容县共有398个行政村,村支部398个,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8人;支部书记50岁以上的115名,36~50岁的245名,20~35岁的38名;支部书记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1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有335人;全县共有农村党员25516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778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0738人。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华容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成绩巨大,经验宝贵,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具有较大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部分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先锋模范的新标准不相适应,作用难发挥

据2008年12月底统计,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偏”现象:其一是年龄偏高。华容县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仅占13%,55岁以上的占32%,“两个党员六颗牙”的情况依然存在。其二是文化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6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其三是贫困面偏大。家庭生活状况一般的占50.4%,生活困难的占13.5%。其四是流动党员偏多。占比达到15.5%。“四偏”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基层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思想上先进性不够。少数党员信仰动摇,宗旨淡薄,“不信共产主义不信党,而信神信鬼信钞票”;少数党员组织观念淡薄,认为“党员不党员,就差两毛钱”,不与组织联系,不过组织生活;少数党员缺乏政治素养,理论上说不清、做法上看不惯、行动上跟不上,甚至对党的政策无原则地品头论足。二是作风上美誉度不高。少数党员学习上要求不严,思想空虚,精神消沉;工作上敷衍了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生活上“不管理想不理想,只想收入年年长,不想尽义务,只想捞好处”;行动上目无法纪,极个别的党员甚至组织、策划、操纵、参与无理上访、阻工、闹事。三是本领上带动力不强。从基层组织来看,有的村没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可用财力减少,基层组织运转难,党员活动开展难,公益建设加强难。从基层党员来看,有的不能带头参加公益活动,不愿参与村级工作,不想带领群众致富;有的既无本领,又无本钱,创业无路,甚至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无力率先致富,更无能带领群众奔小康。

2.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与党的建设的新任务不相适应,责任难落实

随着农村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逐步减弱,自主性日益增强,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弱化趋势。一是领导职责不过硬。相对于计划生育、社会稳定、财税增长等“一票否决”的硬指标来说,党建工作是一项软指标,刚性不强,导致部分基层领导对党建工作定位不准,在工作中存在重经济轻党务、重布置轻考核、重形式轻实效等问题。二是工作方法不对路。管理理念陈旧,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等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工作指导模式单一,习惯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方法,没有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起来,基层党员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发挥;组织设置模式滞后,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组织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党员流动性增大对党员管理的新要求,出现了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党员的问题;组织活动开展模式老套,传统的开会、学习、义务劳动等党建活动的吸引力在逐步减弱,党组织和党员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在逐步减弱,极少数党员义务不履行、开会不参加、公益事业建设不参与、集体活动不投入;教育培训模式落后,以会代训、短期快训,存在目标不确定、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实用、形式不灵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对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绩考核没有科学具体的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监管的制度化程度低;由于村干部是“民”不是“官”,经济待遇也不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撂挑子”,不便于严格监管。

3.有关政策的配套和落实与农村发展的新情况不相适应,工作难推动

一是从职能定位来看,“两委”职责定位不明确。从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尚未从制度层面理顺,矛盾和内耗比较大,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不强,宗族势力乘虚而入,个别村的宗族势力有时甚至左右“两委”。二是从制度层面来看,有的政策与基层实际不符,不执行难,执行亦难,有时甚至执行更难。比如,村民“陈欠”问题,“三提五统”资金该收的过去没收,现在收不上,只好由乡(镇)村垫付,形成新的债务,而过去应该收的已交了的群众又强烈要求乡(镇)村退还,而乡(镇)村则无力也不应该退还,从而引发新的矛盾。如“两新”组织的党的建设,中央有政策,但尚无可操作的细则,难以有效落实到位。三是从资金配套来看,配套资金难以全部到位,产生新的矛盾。近年来,中央在基层组织运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加大了投入力度,同时要求基层在资金上进行配套。由于县乡和村一级财力有限,配套资金难以全部到位,要么到位了又产生新的债务,群众不满意。

4.少数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与农村工作的新变化不相适应,关系难和谐

一是从乡村层面来看,干群关系密切难。有的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自己文化素质提高了,但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政治上不怕你,生活上不靠你,工作上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有的基层干部思想僵化,方法老套,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工作一筹莫展;有的基层干部的心思没有放在群众身上,“不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群众埋怨“不知道干部在干些什么”,导致干部所办的不是群众所需的,群众不领情、不认可、不买账,甚至发生冲突;有的基层干部“私”字当头,工作不负责任,群众意见大。

二是从县级及县直部门领导干部层面来看,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性在增大。一是干部成长、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党员干部更容易受到腐蚀,更容易淡化、忘记甚至背离党的宗旨,把权力当做个人的一种“风光”,一种“享受”,一种“满足”,甚至“以利补位,以利补权”,不乐于密切联系群众。二是群众的文化素质提高了,维权意识增强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于密切联系群众。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问题和矛盾复杂多变,解决起来难度大、时间长,老办法不管用,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勤于密切联系群众。四是有的干部热衷于“四个轮子转,隔着玻璃看”,不深入到群众中去作调查研究,看不到群众的疾苦,听不到群众的呼声,摸不到群众的实情,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无意于密切联系群众。五是有的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错误地理解为“能人经济”,看不到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加上干部制度不健全,使一些跑官要官者得到了好处,更加强化了一些党员干部的“跑上”行为,热衷于攀大权、附大势、傍大款,不屑于密切联系群众。六是有的党员干部有时对群众态度恶劣、作风粗暴、方法简单,“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不善于密切联系群众。

5.基层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措施与职责权利的新诉求不相适应,队伍难稳定

一是思想情绪难平。有人认为,农村基层干部“权力不大责任大,措施不硬指标硬,级别不高要求高”,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重、压力大,经常神经高度紧张,心理调适能力脆弱,情绪不稳定,调动、进城的念头时常浮现在心海。二是工作队伍难稳。村干部是没有级别的“官”,是不在编的“干部”,政治前途到党支部书记就封了顶,加之工作的数量和难度大,在位时待遇偏低,离职后医疗、养老等方面保障不够,有的村干部觉得“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待遇上有甜头”,不想当村干部,有的干脆丢下村干部工作,外出打工。三是后备力量难找。农村党员难发展、村级后备干部难培养,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留不住人、引不进人、后继无人”的现象尚未根本消除。一方面,一些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年轻人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当村干部,另一方面,有的人动机不纯,威望不高,出于个人或宗族利益,又千方百计去当村干部。

<>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强化党建工作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机制,为基层党员“补脑”

一是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开通基层党员教育专用卫星电视频道,开辟“空中课堂”,依托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基层党员教育。二是突出党校教育主阵地。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课题纳入省、市、县级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熟悉、了解基层党的建设的教育机制;将农村骨干党员教育纳入市县党校培训规划;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三是开展素质教育大行动。制定全党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中长期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农村基层党员为主要对象的科技素质教育大行动,着力培养一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增强基层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2.进一步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为基层组织“强身”

一是健全村级党组织工作规则。从党内法律法规上进一步理顺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二是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健全各级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实情予民、实惠予民、实权予民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党员干部不乐于联系群众、不敢于联系群众、不勤于联系群众、无意于联系群众、不屑于联系群众、不善于联系群众的问题。三是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乡(镇)、村级党组织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绩效评估推进县、乡(镇)、村级党组织管理创新,同时,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评估农村基层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发展业绩一并评估,防止和消除重经济发展轻党的建设的现象。四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鼓励支持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特色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工业园区、行业协会中。

3.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措施,为基层干部“提神”

一是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力度,解决基层干部“有所盼”的问题。目前每年从村级主职干部中录用的公务员不到村主职总人数的千分之一。建议从品德、能力、年龄、学历、资历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当扩大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公务员录用比例,选拔特别优秀的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二是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经济待遇,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得”的问题。在省级或地(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基层干部待遇标准,并形成逐步增长的机制。既要提高在职村干部误工报酬标准,全面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办法,根据贡献定报酬,又要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按工作职位、工作年限扩大补助范围。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养”的问题。建立中央、省、市、县及享受对象共同承担费用的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市以上统筹,确定统一标准,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有所靠”的问题。把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扶贫帮困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畴,建立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和社会筹集等渠道,建立党员爱心基金,重点加大对基层经济贫困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帮扶力度,普惠发展成果。

4.进一步整合农村党建资源,为基层班子“输血”

一是提供人才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吸引、鼓励、支持在外务工能人回乡创业;进一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基础上,完善“大学生村官”下村任职工作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大学生下基层锻炼,为农村发展提供急需人才和储备后备力量。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关于“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农村基层各个层面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像化解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一样化解乡村债务;进一步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程,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打造成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品牌和示范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