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21:23:42 |
- ZTFB |
- 10页
总结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进步和成长。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具有深度和思考的心得体会呢?希望大家能够从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收获。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一
学习法律思想史是一项复杂而枯燥的任务,但它极其重要。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史,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在本文中,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对于这门课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法律源头。
通过学习法律思想史,我首先了解到了西方法律的起源。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在诉讼中使用理性来解决争端。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罗马帝国时期变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这些初步发展奠定了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础。此外,也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基础是通过文学作品和口头传统来传递下来的,这种传统在我们现代的法律体系中已经消失了。
第三段:品味西方思想家之智慧。
在这门课上,我还在学习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其中一个例子是托马斯·阿奎那。他在中世纪的文化变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思想为哲学和法律思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个例子是约翰·罗尔斯,他是政治哲学和法律哲学方面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对于正义、自由和公民权利的探索非常深刻,其影响力至今不减。学习了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和作品,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巨大力量。
第四段:认识法律文化。
在学习法律思想史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法律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法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也影响了法律的发展。从希腊到罗马,再到基督教。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影响了法律制度的制定。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思想史中的许多观点和决策。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总之,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法律的起源和演变历程,还让我们从深刻的思想家和文化中领悟智慧和启示。同时,它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文化和社会影响对法律体系和思想的巨大作用。我认为,对法律思想史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和发展现代法律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二
众所周知,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规律,能动地推进教学工作开展便成为我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创新思维展开来说,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他还说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这学期,我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师的说教课,多是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义正言辞;而学生是无动于衷应付式的呆坐在教室。更不要谈思维的能动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一节课下来,可能连最基本的道德常识都没能及时灌输进学生的大脑。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设计创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乐意听我的课,从而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了科学的思想做指导,我们还需要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都知道,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宣传部人员少、事物杂,但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一件件去做、脚踏实地去做,像钉钉子一样,那就一定能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阐述让人豁然开朗,这一阐述将持续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三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是一门讲述欧洲法律发展史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但包括法律制度的演变,还包括法律意识形态和法律哲学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欧洲法律思想史上的经典文献、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第二段:课程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欧洲法律思想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其中包括罗马法的传承和法学家的成长、教会法和民法的分离以及人权思想的发展等。同时,教授也为我们分析了这些事件所背后的人性本质和社会发展背景,让我们能够窥见欧洲法律思想史发展的深刻内涵。
第三段:课程重要性。
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的内容对于整个法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提醒我们法学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模型的研究,而是需要考虑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法律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能深刻理解法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段:对个人的启示。
个人而言,在修习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后,我有了对法律学习的全新认识。我们不但需要理论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德行和规范。法律学研究涉及到的是人类与人类、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固定关系,持续学习并提升人文素养是必要的,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律学的重要性。
第五段:结论。
总之,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的内容对于整个法学研究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也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法律对社会乃至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在课程学习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法律研究所涉及到的人文素养,并从中获得了启示。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四
在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此课程旨在介绍西方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流派,并深入探讨他们对西方法律文明的贡献。通过这门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对西方法律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第二段:西方法律哲学的发展。
西方法律哲学的发展历程体现出一些共同的主题。从古希腊文化中的法律思想到现代西方法学,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主义到理论主义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于法律的本质、目的、美德以及国家与法家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重要问题得到了探讨和回答,为法律文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段:法学伦理思想的演变。
在整个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法学伦理思想一直是法学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伦理学视角,人们开始关注与个人自由、政治批判及权利保护有关的法律义务和职责的概念。这种思想的形成推动了法律伦理思想的快速发展。经典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荷马、斯宾诺莎、卢梭、康德和米尔等人对现代法学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段:自由主义与法制国家的建立。
自由主义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作为现代西方法律的基础之一。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在这样的框架下,法制国家的概念得以建立。自此进,西方法律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法制国家逐渐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成为现代西方法律的重要特点。自由主义的发展也为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等重要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总结。
总体而言,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是一次美妙的旅程。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西方法律文明的源头和形成,从中寻找先锋之意义所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知识架构十分重要,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还为我们在日常的法律实践和学习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学习掌握这一思想,既要全面准确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深入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掌握“实事”的客观实际情况,这是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深入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辅相成、完全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只有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来自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真理性认识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既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新时代新征程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二、坚持战略定力。
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在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大有希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行道路。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随波逐流、进退失据,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仅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坚持战略定力,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同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他反复强调,“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每当遇到严峻挑战,党中央总是能够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局、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当前,随着我国改革不断全面向纵深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无比强大的战略定力。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问题上,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更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使我们长期致力维护的和平环境受到破坏,耽误和平发展大局。善于审时度势、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在复杂形势下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坚持战略定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也好,“进”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推进各项工作,都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尊重规律,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才能不断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形成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由此全面把握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需要党员干部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全面协调,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坚持全面协调,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科学统筹,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兼顾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以达到更好效果。
坚持全面协调,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把握全局与服从大局是内在统一的,要摆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执行,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五、坚持底线思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只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我们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作过深刻阐述。比如,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等。要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六、坚持调查研究。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经常开展调査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坚持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调査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坚持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査了解情况,既要调査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优、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坚持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健全完善、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自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贯彻落实,离不开调查研究。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身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七、坚持抓铁有痕。
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反对空谈阔论,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也是这样,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来的都是实绩。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做到真抓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干事业不是做样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任务一经确定,决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八、坚持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来阐明中国的复兴道路,联系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展望我们党的光明前景,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大视野、发展大趋势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历史意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勇扛千钧之重,以胸怀天下、戮力复兴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感召,也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进入新时代,前进路上还有许多矛盾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风险挑战需要面对。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只有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历史担当精神,始终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担国家民族之大任,当新时代新征程之先锋,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要用铁的肩膀负起该负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切实把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担起来,把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担起来,把本职工作责任担起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特别是党的干部,要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做战士而不做绅士,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决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综合运用思想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等措施,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为党分忧、为民尽责是天职,不担当、不作为与合格党员标准格格不入,从而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学习掌握这一思想,既要全面准确领会其中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又要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深入了解实际、掌握实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掌握“实事”的客观实际情况,这是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深入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辅相成、完全统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只有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来自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真理性认识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要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既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意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新时代新征程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二、坚持战略定力。
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在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大有希望,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开辟前行道路。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动上犹豫不决、战略上摇摆不定,就容易随波逐流、进退失据,乃至丧失行动能力,错失发展机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仅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更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
坚持战略定力,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同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他反复强调,“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每当遇到严峻挑战,党中央总是能够沉着冷静、把握得当、因应适宜,总是能够成功扭转危局、化危为机、开创新局,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独立自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当前,随着我国改革不断全面向纵深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无比强大的战略定力。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坚持战略定力,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问题上,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更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使我们长期致力维护的和平环境受到破坏,耽误和平发展大局。善于审时度势、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在复杂形势下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坚持战略定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有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要把握好变和不变的关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也好,“进”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推进各项工作,都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尊重规律,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要进取,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只有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才能不断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才能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形成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发展战略;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并及时发现事业进程中的新情况、新苗头,由此全面把握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
坚持问题导向,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需要党员干部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对照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紧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照党章的标准和要求,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特性,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充分运用辩证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分析矛盾,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统筹把握、协调推进,实现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要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
坚持全面协调,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着力解决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
坚持全面协调,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坚持科学统筹,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通盘考虑各方面情况和进展,兼顾推进的速度、力度和进度,把握平衡、综合施策,以达到更好效果。
坚持全面协调,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把握全局与服从大局是内在统一的,要摆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执行,做到既为一域增光,更为全局添彩。
五、坚持底线思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只有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风险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我们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作过深刻阐述。比如,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等等。要准确把握这些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树立明确的底线意识,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要把底线思维贯穿工作始终,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六、坚持调查研究。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经常开展调査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坚持调查研究,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开展调査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这样才能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坚持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査了解情况,既要调査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优、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坚持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健全完善、抓好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但不管信息技术多么发达,有多少了解情况的其他渠道,都不能替代自身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贯彻落实,离不开调查研究。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身察看、亲身体验。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七、坚持抓铁有痕。
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反对空谈阔论,强调真抓实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做工作、干事业也是这样,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来的都是实绩。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立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做到真抓实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干事业不是做样子,不是做表面文章。很多时候,有没有新面貌,有没有新气象,并不在于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规划,喊出一个一个的新口号,而在于结合新的实际,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任务一经确定,决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而是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八、坚持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理论品格,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对重大问题、战略问题作出深刻的历史比较和分析,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来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500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联系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奋斗史来阐明中国的复兴道路,联系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改革开放40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来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展望我们党的光明前景,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大视野、发展大趋势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历史意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勇扛千钧之重,以胸怀天下、戮力复兴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感召,也赢得了世界高度赞誉。进入新时代,前进路上还有许多矛盾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风险挑战需要面对。这是最需要担当的时候,也是最考验担当的时候。只有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历史担当精神,始终把责任使命扛在肩上,担国家民族之大任,当新时代新征程之先锋,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历史担当,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七
本周三我们学习了马克思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文章内容丰富,不仅讲到了思想和工作方法,而且也告诉我们哲学辩证统一的思维,文章讲到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坚持历史担当等方面。这八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我们要充分的理解并运用八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现在就这篇的文章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讲,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求是,是深入探索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我们的认识得到修正、丰富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根本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在于不断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结合我们小贷中心的工作,我们也要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小贷中心坚持立业先立人,管人管思想的思维。因为坚持客观实际的前提是我们小贷人要转变思维,解放思想,并使我们每个小贷人在实践中去践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变,小贷中心成立之初就是22个人组成的三个小组,我们这22个人去开拓沧州的市场,我们没有经验,没有丰富的产品去选择,而现在的小贷中心从原来的产品单一,到现在我们有光伏贷、租金贷等多种产品,这些产品是我们客户经理在市场的实践中不断的反馈给小贷中心的风险控制部,而风险控制部也是坚持以客户经理的实践为首要素材,不断的听取他们的意见,每周召开产品专题研讨会,以此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不断去完善小贷中心的产品。随着时间和实践的推移,我们的市场环境在改变,客户的需求和问题也在日益增加,这样客观的实际,就告诉我们:小贷中心在服务客户和产品的选择上,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在解放思想中不断的检验、完善、提炼,最终做到遵循客观规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坚持实事求的根本是不脱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是解放思想,随着客观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第二讲,坚持战略定力。坚持战略定力,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结合我们的工作,体现出一种大的格局,小贷中心一直坚持的是立足三农,支持小微,做小做散做微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沧州农商银行的发展方向,也是小贷中心不变的方向。我们要有大的格局,要坚持服务小微客户,农村市场等中小客户,这是我们的重点客户,这个市场也是我们的重点市场。所以,我们不能只跟四大银行去竞争高端客户,而忘记我们原本的方向和战略,如果我们的方向和战略错误,那么我们的道路也是错误的。所以,一个银行的方向和战略是重中之重。反思自己的工作,坚持战略定力是自己在小贷中心工作三年多以来,自己最认可的一方面,比如我们小贷三分中心的业务,我如果不去带领着三分中心的客户经理看清方向、没有战略布局,一味的闷头瞎指挥,那么三分中心的业务永远也不可能做好。而作为负责人,要认清分中心内部的客观实际情况,在坚持小贷中心的方向和道路自信的基础上,结合本分中心的情况,去布局组内存量、市场分布、营销策略。根据每位员工的实际情况,规划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坚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拓展我们的小贷事业。如果自己方向错误,那么员工的工作也是徒劳。因此,坚持方向正确我们发展的命脉,如果战略布局错,那么步步错。
第三讲,坚持问题导向。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我们的工作,我们每个客户经理在营销、流程、放款、档案、贷后等各个环节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往往碰见的问题越多,我们的客户经理才能越来越成熟,大家遇到问题不能躲着走或不敢面对,而是迎难而上、勇敢的去解决问题,把我们遇到的问题和犯下的错误,变成我们的经验,这样我们才能成长。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成长,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不经历风雨怎样见彩虹,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去抗衡挫折。因此我们的客户经理,要坚持问题导向,
总结。
每次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我们的经验。作为负责人也是一样,管理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包容自己的员工的错误,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而不仅仅只是责怪,而是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长;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意抓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作为分中心负责人,遇到任何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通过问题的现象去抓本质,格局放大、眼光长远。当矛盾很多的情况下,去抓主要矛盾,从而去影响和解决以后的问题。总之,我们要勇敢面对问题和挫折,想办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格局放大,善于抓主要矛盾,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第四讲,坚持全面协调。结合我们的工作,我们要解决好内部矛盾和外部的关系,矛盾无处不在,任何的矛盾都是在变化发展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我们分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阶段,三分中作为小贷本部的一个中心,比立足其他支行的分中心,相对单纯,我们分中心新老员工年龄相差不大,差距的是工作时间和经验,比如我们分中心曾经面临着新老员工是否结合一起管理,新老员工是否分开管理的问题,每一个阶段员工,都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的管理方法也是在变化的。至于是否结合管理,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看当时分中心内的氛围以及员工的状态,新员工对于工作充满好奇,充满激情和探索欲望,而老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但相对激情慢慢消退,这个时候新进入的员工与老员工分开管理,可以充分的发挥新员工的激情,让他们独立的去营销、学习,没有所谓的依赖性,可以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动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独立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需要与新员工的结合管理,这个结合必须是组内老员工、骨干力量能够起到标杆的作用,这个时候重点是老员工的管理,因为老员工的以身作则和认知水平会直接影响新员工的认知。所以不同的时间段,我们都要有重点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统筹的、全面的去协调。比如作为小贷中心的一个分中心,自己成功的经验,要与其他分中心分享,帮助其它分中心共同进步,只有小贷中心每个分中心优秀,小贷中心才会更加美好,同样,自己的分中心也会发展的更好。所以,全面与局部的关系,需要全面协调,比如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必须保持内部团结一致,目标一致的去解决外部问题,去解决客户对我行的认可度。总之,矛盾无处不在,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每个阶段的重点问题,统筹协调各种矛盾。
第五讲,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结合工作,从两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作为分中心的负责人,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当发现有触犯我们银行的底线和原则的事情,不能随波逐流,存在老好人思想,必须要明辨是非。首先要有自己的态度,然后再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切记不能没有底线和原则去维护自身的利益。如果作为分中心负责人,没有道德底线、没有原则,那么我相信这样的负责人,不是一名合格的经理,更不会赢得员工和客户的信赖。另一方面,我们做任何事情不仅要有自信,更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比如我们作为客户经理,调查每一笔贷款,都要认真负责,不要主观上考虑贷款是否可以收回,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把控这笔贷款的风险,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要有忧患意识。随着小贷中心市场拓展规模的扩大,小贷中心的业绩斐然,但是不能骄傲,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考虑新的市场布局,去发展业务。
第六讲,坚持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也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任何一个环境、市场、人员都要进行全面的调查、走进市场、走进环境、走进群众去解决问题,了解先进的经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结合工作,作为客户经理,很多的客户经理由于业务量的增多,客户的增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办公室走流程、写报告、发放贷款,但是我们不能脱离市场和客户,不管多忙,我们都要去了解市场变化,去了解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群众路线的根本,也是我们客户来源的保障。同样,作为分中心负责人,自己的管理也不能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以身作则,经常深入市场、深入客户去调研,在尊重实事求是,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的调整战略布局、把控大局,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做到急客户之所想,解决员工和客户的需要的问题,做到真正的群众路线,从而更好的服务人民。我们的小贷中心的晨夕会、民主生活会、监察员制度、听证会制度等就是在调研研究中形成,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整个小贷中心的成长都是在不断的调查研究。第七讲,坚持抓铁有痕。要真抓实干、发扬钉钉子精神。我们小贷中心发展到现在,取到出色的成绩,充分的验证了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道路是正确的,坚持群众路线是正确的,坚持以人为本,管人管思想的理念是正确的。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仅要做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去践行我们的企业文化,去体悟为人民服务的幸福,因此我们要知行合一,不能只是浮于表面,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实干,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就像我们刘总所讲的,我们的文化大道至简,比如我们平时晨夕会的坐姿,笔本摆放,我们是否坚持落地,我们的状态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的体现,因此每一个员工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每个人都是小贷的标杆,去担当起对他人的影响。小贷中心有综合管理部制度、有风险控制部制度、有自己分中心的各项制度,每一个制度的监督者,都要坚持抓落实,要持续的去执行,要有抓铁有痕的精神去落实。每个员工要有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的血性,去真正的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第八讲,坚持历史担当。结合我们小贷的工作,小贷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蹴而就。在探索小贷的路上,我们领导在小贷成立之初就定下的方向、目标等宏观战略,在正确的方向和战略布局下,小贷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贷中心从最初的22名客户经理到现在的150多人,从3个组发展到18个分中心,从没有客户到现在的大量客户,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对过去问题的总结,离不开骨干力量和老客户经理的坚持。随着小贷中心队伍的日渐庞大,我们新客户经理是否能做好接力棒,这就是一种历史担当。作为小贷的一名员工,我们一定要有底线和明辨是非的思维,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站出来,要有自己的态度、敢于亮剑、敢于担当的血性,这才是小贷人真正的担当。
总之,这八讲不是孤立存在的,缺一不可,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一定要坚持这八个方面,不仅要理解透彻,更要结合工作,学以致用,相信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认真学习领会、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并付诸于实践,就是学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落实到自身工作就是清晰认识我们面临的纷繁复杂的征收工作现状,不断增强我们征收工作履职的自觉性,切实提升分析解决征收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是指用哲学世界观指导人们观察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解决“怎么看”、“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主要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人们分析改造世界的工具手段,也就是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同时,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在一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特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分割地统一在实践中的重要特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统一。
对于基层工作者来说,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问题,是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和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工作、办事情,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不行的。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会使工作遭受损失。能否进行正确的实践,取得预想的工作成效,在一定条件下取决于我们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否正确。同时即使有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如果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错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出现偏差或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要迅速跟上新时代,才能更好地实现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脉搏、掌握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我们学会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水平,提升工作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精华,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精髓,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光辉典范。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说到底就是要求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从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立场出发观察世界,掌握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观点认识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方法改造世界。
一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在依法办事和依规办事的前提下,我们工作出发点是不是站在征收对象和群众的立场上认识问题、看待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区别于其他哲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和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从不掩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政治立场,这使其与一切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帜,鼓吹进行“纯粹客观”研究的旧哲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观察问题的立场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实践的结果更不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地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立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纯而又纯的无立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少数人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与其他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我们在当前征收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仍然要坚持在“依法征收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践行“公众参与、民主决策”工作机制、实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等六大方面做好城市房屋征收工作。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工作中坚持换位思考以情感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乐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从人民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一切问题、分析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占据着最高位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最为根本的立场,这就决定了我们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准则、判断准则和行动准则。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在政治上永远是最好的和唯一正确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要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精髓要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一贯秉持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本身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实事求是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90多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就是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把钥匙,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关键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又一个新境界。其间所经历的成功和胜利,无不得益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误,也无不源于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科学掌握客观规律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牢牢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不断变化的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并从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科学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时代,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而提出解决中国与世界当代问题的科学方案。这一过程,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行理论探索的过程,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探索的过程,更是不断开辟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过程。
三是坚持把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变为锐利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是要求我们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地而不是唯心形而上学地、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住事物的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把辩证思维与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统一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系予以学习掌握,并运用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极端重要性,还为我们提供了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辩证思维,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学习榜样。要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运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高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切实运用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开辟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开发新气象,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秉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成就现在、开启未来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时代前进的滚滚洪流中,在人类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
心得体会悟思想和方法篇八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初数研究课在研究初等数学问题时,大多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如果过分强调自身完整的逻辑系统,容易导致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内客及方法有很多重复和交叉。
如数与初等数论中的相关内容,解析式的恒等变形,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几何证题法与证题术排列、组合及数列的一些解题方法等。如果不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地追求各门课程自身体系的完整,既不利于学生整体数学思想的建立,又制约了他们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占用了很多的课时,所以,对于相关课程中己作详尽讨论过的知识及理论,应作为工具来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
1.知识系统的探究。
课的锲子,留待后面逐个解决。这些问题将整个教学内容串起来,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集中学习资源有针对性地去探究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一个问题的解诀并非探究的终结,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提出一些新问题,延续学生探究的热情,在合作交流的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向自由探究。
2.解题方法的探究。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未说,解题过程是独立的发现、探索与积极思考的过程,这种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思维,就是真正的创造与发现。应该说,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设置初数研究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结合中学实际对解题作专门的训练。
3.条件与结论的探究。
对一个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探究是对问题深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数研究课程中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看问题,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的培养,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思想方法不仅要在理论上做研究探讨,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与完善,才能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我经历心得体会及收获 自己亲身经历的感悟(5篇)
- 玩具课程心得体会实用(大全17篇)
- 2023年直播心得心得体会及收获(汇总13篇)
- 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16篇)
- 对于对账及结账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实用13篇)
- 网店运营实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网店运营的实训心得(六篇)
- 最新学习口译的心得体会总结(汇总19篇)
- 最新美食课心得体会(通用18篇)
- 最新撤诉申请书(优秀8篇)
- 劳动关系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劳动关系管理实训心得(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