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3:44:34 |
  • ZTFB |
  • 14页

写下心得体会是记录自己成长轨迹的好方法。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方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通过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种写作的技巧和要点。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一直关注着国家的教育各项政策和方针。今年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积极参与者”,这与教育的宗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研读和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后,我深有感触,下面将就该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具备知识技能,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学生课外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使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善待、关爱人民,把人民至上的思想融入到每一个课堂和学生的生活中。

第三段: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积极参与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积极参与者,这不仅意味着人民要参与整个社会的建设,更要求人民对教育发展有更多的参与和贡献。教育改革需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和推进,学校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此,我们要为家校合作、社区教育、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作出更多的贡献,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第四段: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成才事业的引路人。在当前,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教育技能,更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肩负起让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重任,从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

六中全会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教育事业对文明进步和人类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更多的资源纳入教育领域,让教育真正为人民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为实现中国教育事业的强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长期执政和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不同于领导学意义上的一般化领导,带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和执政属性;党的执政也不同于世界其他政党的执政,带有鲜明的人民属性和制度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党的执政是长期执政,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的双重政治地位和定位的宣示和强化。我们党是一个立志于长期执政、事实上长期执政、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原则。党员干部要从思想上拔高自己的高度。才能让自己在日常开展的工作中更具有影响力和实效性。我们不仅要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情况和发展优势进行分析,也要就我国的发展问题进行总结,各级党组织进行广泛的讨论和积极的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党员干部不仅要成为一名号召者,也要成为一名实干者。践行爱国主义的最直接办法便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一基础之上,党员干部还应该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主动思考更先进、更健全、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工作管理体系,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加入建设国家的队伍当中。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下午,我们全校老师在中山路小学一起聆听了马玉璞同志解读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座的老师们深受鼓舞。我们的各项工作又迈向了新的起点,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就是当前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目前,全国各地、各个行业正掀起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践行热潮”,都在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做到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两天,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我们综合组教师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更加坚定了对党绝对忠诚、对总书记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领袖的绝对拥护。(二)更加坚定了对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们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要想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三)更加坚定了对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自信。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进一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事实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群众的期盼要求,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指明了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更加坚定了发展自信。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4天前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军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广大官兵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军事科学院特聘首席专家、研究员何雷认为,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全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书。”西部战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戎贵卿仔细研读后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官兵们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92年来,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学习讨论中,中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局长王六顺认为,全会将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领导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第71集团军“王杰班”所在旅张振东认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海军西沙中建岛守备营教导员刘长文说,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火箭军某旅李保国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空军某雷达站指导员李军认为,全会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13条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逻辑和优势。

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火箭军某旅、第76集团军某旅、战略支援部队某部官兵认为,这些显著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

连日来,第77集团军某旅干部贾树鹏奋战在扶贫一线。他说,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官兵们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让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我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官兵利用网络学习会议公报内容,并结合担负任务展开讨论。官兵们说,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决完成好维和任务,坚定不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宏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空军航空兵某团官兵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势,推动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从北国边疆到南国海岛,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座座军营掀起一轮又一轮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广大官兵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扛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开拓前行,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适应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新时代的“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之治”,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发展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之治”作出了顶层谋划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国家治理新实践,一项项制度法规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心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迫切。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充分肯定了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14亿人民传递出“中国之治”的福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决定》所蕴含的制度红利转化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红利,真正体现和释放出“中国之治”的综合效能,让“中国之治”成为14亿人民最大的福祉。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正所谓“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通过制度优化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近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无疑是在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关键一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通过“中国之制”点亮“中国之治”!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中华大地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震古烁今的成就。制度体系建设具有稳定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唯有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才能形成合力,体现出我国制度优势。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保障。“善制”并不等同于“善治”,必须确保各方面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强大保障,进而不断开创“中国之治”的新境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必须“依制而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设计得再完善,规划得再先进,思虑得再周全,若将制度束之高阁不加以落实,终究无法发挥先进制度的优越性,更无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发展现有制度体系。必须让制度得以落实,在实践中完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丰富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落实,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实效。

“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优势。“中国之治”的独有魅力在于我国制度体系的强大优势。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要把握好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素,协调好各方的领导作用,不断提升现有制度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与适用性,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我国制度体系建设深深根植与人民,热爱人民、尊崇人民、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人民观”。精准扶贫、税收改革、生态建设、医疗保障……各个政策和制度的落地体现着现有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用“中国之制”点亮“中国之治”的绚丽光彩。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七

日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一重大部署,更是引发强烈反响。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监督”一词出现了52次之多,这生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在十八大以来,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实践探索,同时也充分说明“密织监督之网,扎紧制度之笼”,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公权姓公不姓私,必须接受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监督是治理的重要方面,更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我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作风建设,并且始终坚持把加强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监督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这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保障。

为政清廉方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方能赢得人心。要实现权力运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必须“密织监督之网,扎紧制度之笼”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其他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的保障,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安排。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行使权力和有效约束权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密织监督之网,扎紧制度之笼。只有真正地做到完善监督体系,强化权力制约,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既管住乱用滥用权力的渎职行为,又管住不用弃用权力的失职行为,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才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才能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永葆青春活力,才能早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绘就,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严以用权,服务于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师学十九精神心得体会篇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既要带头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又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主动向党员干部群众宣传会议精神,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坚定不移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立足本职岗位,保障规章制度落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规范和规则,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及改革措施落实的重要保障。但制度不落实,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传递消极信号,形成“破窗效应”,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公信力、缺乏约束力,制度效力将大打折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把制度“笼子”扎紧、扎密,切实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一旦形成就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把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高度重视制度,严格遵守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将制度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时刻不忘按制度行事。违反制度就要严格追责,对于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弹性执行,拿制度不当回事的单位和个人,要照章办事、严肃查处,防止“破窗效应”。只有令行禁止,才能让人们对制度心存敬畏,制度也才真正有生命力。

三、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争做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模范。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在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必须深入学习各项党纪法规,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接受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紧扣党纪法规,经常来衡量自己的言行,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明确努力目标。要进一步强化纪律制度约束,认真学习党规党纪和规章制度,明确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只有明底线、知禁区,才能把党规党纪和规章制度铭刻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坚持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上好道德修养这一人生必修课,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警示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传承和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确保做人有底气,做事有硬气,做官有正气;必须把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作为始终坚守的底线,时刻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