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1:25:54 |
  • ZTFB |
  • 7页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逐步总结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并进行分析和思考。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审视自己的文字表达和语法错误,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都来自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经历,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一

去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下面谈一谈我学习《指南》艺术领域后的一些想法。

随想一:《指南》指明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向与方法。

《指南》中艺术领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一部分用两个要点来阐述。在每个要点里再根据幼儿的三个年龄段设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艺术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为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艺术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哪些艺术方面的合理期望,这样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随想二:在生活中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的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千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接触山水、田野、公园、校园、动物、商店、街道、展览馆、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二

(一)科学探究与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望。2.真诚的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3.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

4.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5.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6.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二)数学认知教学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形象性和趣味性。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3.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4.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总之,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会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科学探索活动。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三

20xx年3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幼教专家李素英老师的幼儿园艺术领域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培训过后,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见到了一些成效。

在开学初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就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了幼儿园艺术领域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我充分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充分感知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中各年龄段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充分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农村幼儿园的艺术领域近期目标。

由于培训之前我有了自学和共同学习的基础,因此听起培训来就更加的认真,也更加的清晰,不是盲目的倾听,而是听的过程中就有思考,能做出快速反应。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方式。

艺术不是被简单地分为音乐和美术,而是分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这就说明幼儿不单单是学音乐、学美术,重要的是要学会去感受、去创造。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不应该只关心幼儿学了多少歌曲、乐理、美工,而应关心幼儿是否有颗爱音乐、爱美术的心。

知道了艺术的真谛,在日常工作中,我时时注意对幼儿艺术的培养。现阶段,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首先,通过集中学习、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园特色的教学活动。本园幼儿深处农村,平时对音乐的接触较少,于是我利用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接触优秀的音乐作品。本园幼儿很少接触优秀的画作及手工艺品,于是我利用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欣赏临摹绘画大家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艺术的渗透。晨间入园时,各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幼儿和家长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入园。户外活动时,播放有节奏感,能调动士气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尽情的玩耍。午睡时播放摇篮曲等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区域活动结束时,播放轻快地音乐,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有序的收拾玩具。

然后,在区域活动中注重幼儿艺术的培养。我每个班都开展了表演区和美工区,根据主题的不同,投放相应的材料,材料的投放由师幼共同商定,共同准备,这样能大大提高幼儿的热情,幼儿玩的开心、尽兴。

最后,积极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我组织家长来园进行观摩,让家长了解我是如何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定期举行亲子手工大赛、亲子模特大赛、亲子歌唱比赛等,让家长积极地参与,从而让家长和我保持一致,共同为孩子的艺术培养而努力。

现阶段,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我毕竟起步较晚,经验较少,希望通过向各园所学习,我能有更大的进步,办出适合本园特点的艺术教育。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四

案例:

我班中班新进了一个小朋友叫徐君杰,在暑期家访时,发现这个小朋友胆子比较大,不怕生,并且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让老师说话然后听电脑中的卡通猫学说话。但老师和家长讲话,他总是打断老师,总要老师听他的,非常独霸。家长非常宠他,溺爱他,样样都以他为中心。开学进入班级,他不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看见别人好玩的玩具就去抢,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推挤其他小朋友,而且老坐不住,喜欢在教室兜圈子奔跑,老师请他坐在位置上也不听。每天只有同一小区的一个小朋友家长来接回家时每天会和他一起玩一会儿,一次看到那个小朋友家长先来接,他妈妈还没来接他,就哭着要跟那个小朋友一起回家一起去玩。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通过参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培训,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与认识了社会领域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绝不容轻视它的作用。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刁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徐君杰小朋友的人际交往有些困难,所以他没有很多好朋友,有时会很孤独。对照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以看出徐君杰的表现还处于3-4岁的年龄特征,还没有达到4-5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要重视,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最正确的引导和关注,我们应当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我们对他们的赋予,而最终变成为他自己的交际技巧。因此,我对照《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及要求,就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具体指导。下面,谈谈在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互动交流中获得的切身体会:

一、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享受交往的快乐。

每天我会特别关注徐君杰,看他每天玩什么区角、什么角色,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有没有和他们交往,说些什么等。有时我会和他一起玩角色游戏,我做顾客,他做老板,通过共同游戏和活动,在活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与成人交往的快乐,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引导徐君杰和小朋友交往,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活动中让他多与同伴交往。通过教师给孩子创设与成人、与小伙伴交往、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的交往和体验交往。

二、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孩子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徐君杰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就会去抢别人的玩具。我就对照《指南》,教他用交换玩具等简单技能加入同伴游戏;或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或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的好朋友,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等。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三、教孩子学会分享。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会拿着自己的好玩具等能够想到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了分享,这将对他一生是受用不尽的财富。我就请家长配合,多拿一些玩具到幼儿园,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还请家长配合,多邀请不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不要只和同一小区同一个小朋友玩,也可带他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家长要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或接受小朋友的的邀请等,这样既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小伙伴的不足,也可以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四、发挥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因此,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会和徐君杰他们一起游戏主动排队,有礼貌地对话等,使幼儿懂得要排队买东西,使用礼貌用语等,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鲜活的教育。并且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在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润物细无声,孩子是家长、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都会有所表现。

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现在徐君杰小朋友的好朋友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没有抢玩具的现象,不再欺负小朋友,能与同伴友好交往了。

通过对《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让自己进一步明确作为教师要注重言行的榜样作用,而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做一位真正关注幼儿社会发展的好老师。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五

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直都在学习、思索,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思路。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五大领域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去更科学、合理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孩子们将在五大领域中各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五大领域中去自主地获得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等。还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们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同时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参观水果店》的过程中,幼儿懂得要排队买水果,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店主交流沟通的。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

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感兴趣,目的是喜欢读书,目的是爱劳动,目的是爱艺术,目的是有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目的是会做人,道德不差,目的是有教养,有能力,有品位,目的是幸福的人生。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总之,我们要善待孩子、包容孩子,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担当多种角色: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等。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提出了具体细化的目标和教育建议。

因此,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认真学习《指南》中的指导思想,将其中的目标融入到自己日常组织各类学习、生活、运动、游戏活动中,在实践中运用教育建议,都将对我尽快适应岗位、尽早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提供莫大的支持。今年我加入了音乐专项组,所以我将自己学习《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心得体会,结合专项组的研究课题,汇报我的学习收获。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和表现美。”这表明了在艺术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创造条件和机会,而感受、发现、创造、表现的主体都是幼儿。

而在所有艺术活动中,音乐艺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每一个个体间都存在客观差异。怎样更好的帮助和支持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在乐于表达、喜欢欣赏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正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今年我加入的音乐专项组,就针对这一主题继续进行探讨,研究音乐分组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和幼儿音乐能力发展间的关系,梳理各年龄特点的师幼互动策略。结合这一主题,我学习了《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内容,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在3—6岁阶段,艺术活动一项重要目标是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而在他们的生活周围处处存在美。保护这份兴趣,引领着他们去发现、去感受,将各种事物的美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指南》中的艺术领域目标里,多次出现了“喜欢欣赏、乐于倾听、乐于收集、愿意分享”等词汇,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和主观愿望,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在音乐活动中,教会一首歌、一支舞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关键在于引发幼儿倾听、欣赏、表现的意愿,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也提示我,在音乐活动中,应设法创设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情境,通过环境、多媒体、教师自身等各种途径,吸引幼儿走入活动中。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不同于成人,而每一个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对艺术的理解和演绎又各有不同,因而在艺术活动这一主观性较强的领域里,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各种艺术表现,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创造美。《指南》中,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指导定位于“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氛围,提供素材,肯定和展示作品”,随后才是“适当给予指导”。这也提醒我,音乐活动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评判幼儿的表现,不能用“像不像、好不好、一样不一样”来要求幼儿,而是尊重幼儿在欣赏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积极回应和鼓励幼儿自发的表现方式,了解和倾听幼儿的感受。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整合式的,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脱离于其他几个领域单独存在。在艺术活动中,幼儿不仅作为一个个体在感受和表达,还需要与同伴合作分享、动手制作、用肢体表现、感受自然等等,融合了社会、语言、健康、科学几个领域。《指南》中,出现了“愿意与别人分享,能与他人相互配合,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的目标。因而,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光有音乐元素还不够,更需要产生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等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学习《指南》的初浅心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促进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发展。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七

《指南》的诞生让我的幼教工作又有了一盏指引前进的明灯,最近我认真学习了《指南》对其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不训练孩子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可以动员我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的孩子。

在对照中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得还不够,比如“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适宜自己表现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等等。不过有了《指南》的引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读并具体实施,力争让孩子获得科学、全面的发展!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八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反思:

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我认为:

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试验的乐趣。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

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总之,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根据科学活动与科学区域游戏的的内容及指导原则,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九

作为创作和艺术的领域,指南不仅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也是一种传递信息和创造共鸣的重要途径。在使用指南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的深意和精髓。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论述我在指南艺术领域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用图像传达情感。

指南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图像丰富多样且极具个性。通过绘画、摄影或其他艺术形式,指南艺术家可以通过表达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展现出来,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在使用指南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选择适合表达的图像非常重要。比如,我可以使用黑暗和封闭的画面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使用明亮和舒适的图像来展示快乐和宁静。通过这种情感传递,指南艺术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能力。

第三段:叙事的力量。

指南艺术中的图像并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而是可以讲述一个故事的有力媒介。通过将画面中的不同元素和细节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叙事,引导观众加入到这个故事中。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发现通过精心设计和构思,我可以用指南艺术来讲述一个感人而引人深思的故事。这种叙事能力使指南艺术更加有力量和说服力。

第四段:探索新思维。

指南艺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探索和表达自我的平台。在使用指南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指南图像的灵活性使我能够发挥创造力,将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展示出来。这种对新思维的探索能够激发创意,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第五段:引发思考和社会影响力。

指南艺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独特而有力的图像,艺术家可以唤起观众的意识,带来对于一些重要话题和问题的思考。在我创作的过程中,我尝试着使用指南艺术来表达社会不公、环境保护等议题,通过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认知,让他们进一步关注并参与到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来。指南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它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观众的观念和行为。

总结:通过使用指南艺术进行创作,我体会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通过图像传达情感、通过叙事展现力量、通过探索新思维、以及引发思考和社会影响力,指南艺术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和感受,将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带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希望自己能够在指南艺术领域中不断成长,用图像和创作来传递更多的情感和思想,为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

通过《指南》的学习更加理解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得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对幼儿艺术教育来说,支持、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为此《指南》艺术领域将该领域的学习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来实现其核心的价值,引导幼儿艺术的方向。

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育于美得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和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得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根据《指南》的精神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感受与表现”。而不再重“技能训练”要从习惯于在音乐、美术活动中教艺术技能。转变为用多种途径去引导对美的感受与表现。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指南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呢?对于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指南》的核心要点是三方面:第一,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比如让幼儿接触大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场馆,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和欣赏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第二,在审美体验中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不要将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幼儿;第三,支持幼儿饿审美情趣和爱好,如对幼儿收集的糖纸、瓶盖、果核、石子等给予鼓励。

对于引导幼儿对美的表达与表现,《指南》的核心要点是三方面:第一,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与表现,如对幼儿的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的行为给予认同;第二,创设让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如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作品。让幼儿有机会模仿。自由图画和随意唱跳;第三,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与表现,如,在幼儿自由表现时,对幼儿的作品不要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

通过学习《指南》使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不提供统一的范画让幼儿临摹,而是要提供图书、照片、绘画。在提供了这些作品后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过过多要求。又如音乐活动中的歌曲、律动和舞蹈那时反复的听和唱并跟着一起唱而学会的。因此指南所要求的方法,一是取决与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取决于我们的'价值理念。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用指南的精神指导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和理念。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一

《指南》是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果单纯的模仿学习,会导致幼儿对艺术显示呆板、僵化,而不顾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盲目的让幼儿探索创造也只能使幼儿无所适从,得不到真正的发展。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把握幼儿爱玩的天性,使之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可谓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游戏,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音乐的内在规律;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当然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除了音乐形式的游戏化,还可以在教学具准备上体现游戏的特点。在歌曲的新授中我常常为幼儿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教具等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当幼儿在学习中又加入了各种的动作表演帮助记忆学习歌词歌曲。戴上胸饰头饰融入角色之中,幼儿的歌曲表演和游戏活动更是幼儿所感兴趣的,让幼儿在整个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的环境中愉快的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快乐。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将音乐教育的重点还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乐教育是愉悦幼儿身心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教育的美丽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音乐能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幼儿的精神生活。开发幼儿的音乐感知力,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没干,从而促进幼儿在感知、情感、想像等方面的健康成长。赞可夫说让幼儿从音乐中来,再到音乐中去。让幼儿在游戏中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让我共同努力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陶冶他的性情,促进他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二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提出: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东西,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情势和作品,萌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指南》的艺术领域中还对我教师提出要求: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布置环境、美化生活。我的生活缺不了美的事物,对美的渴望是每个人的权力,《指南》中也说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应该满足孩子,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举手之劳,我也确实当任务做了。这周正好是春天的主题,安排了制作活动,孩子制作迎春花、桃花、梨花和柳条,有的是个人作品,有的是两人合作。我当时只是配合师父将柳条挂起来,在我布置好教室之后,维维走来告诉我说:老师,我把春天搬到教室里来了,你看,花瓶里有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桃花和白色的梨花,窗户上还有绿绿的柳条,真漂亮!布置环境对我来说只是任务,而对于孩子来说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内涵,我被她的'一番话感动了,忍不住夸奖她:你说得正好!她笑得可欢了。这段小故事告诉我:教室里的环境布置能开拓孩子的思维,一定要重视教室环境。下次一定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布置教室、美化教室,让孩子成为教室里的主人!

《指南》中强调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为追求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我的理解是: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他的心中所想绘画出来,这毕竟需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我不训练孩子的绘画技能,但也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创作,创作要以绘画基础为奠基。当然,孩子的创作是浅层次的,不能对孩子要求过多。想要提高孩子的绘画基础,不一定要教师施加给他,我想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绘画读本,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人物、小动物和植物。这是他自发的一种对于美的理解,孩子会有一种亲身体验:这本书上画的东西是我喜欢的美的东西。这样,既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又让孩子有能力去创作。当然,提高孩子绘画能力的办法还有许多,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

指南艺术领域心得体会及感悟篇十三

第一段:《指南》对于艺术家来说是必读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指南》的阅读和思考,深刻感受到了其对艺术领域的独特洞察和启发。以下将结合本人的经历和感悟,分享对《指南》的体会。

第二段:《指南》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你不必非得等到你知道所有的答案才能开始你的创作。”这对于追求艺术的人来说极具启示性。在我的实践中,我经常会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而拖延自己的创作。《指南》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是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成长。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我们才能碰到难题、遇到困境,然后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长和提升。

第三段:《指南》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不要希望他人来认可你的作品,要自己接纳。”这对于追求艺术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艺术领域,评判标准千差万别,总有人对你的作品欣赏不起来或者不理解你的创作意图。如果我们依赖他人的认可来验证自己的价值,那么会频繁受到外界关注的摆布,容易迷失自我。《指南》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创作是独特而有意义的,不要因为外界的评论而动摇自己的信心。只有在自己内心接纳自己的作品,才能保持独立而真实的艺术追求。

第四段:《指南》中对于艺术家的定位也给我很大的启示。“不要试图成为大师,努力成为你自己。”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思考了我对于艺术的追求。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模仿他人或者追求成为大师的误区,而忽视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力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指南》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之路,只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灵感源泉,我们才能创造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第五段:通过阅读和思考,《指南》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在艺术领域的追求和态度。不再追求广泛的认可和功成名就,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独立和真实。我开始更加勇敢地去创作,不再因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而拖延自己。同时,我也学会了更好地接纳自己的作品,不再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我相信,《指南》所传递的智慧和观点在我的艺术道路上将给我带来持续而积极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