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大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5:05:34 |
- ZTFB |
- 10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列举自己的收获和成长,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你的进步。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或许会有你需要的灵感和观点。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本文目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第四个价值准则,是友善。
“友善”这个词,应该拆分成两部分来看:“友”是友好,表现友好,这是行为要求、是表面现象;而“善”是善良,心怀善意,这是心理要求、是内心态度。如果只强调表层的友好而不顾内心真情实感,就容易沦为伪善;而如果只强调内部的善心而不谈如何外化于行,就容易产生隔阂误解。所以,“出于善意的友好”,这才是“友善”这个词对于人际关系的完整诠释。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际交往中,都会面对这样两类人——其中一类,是我们认同的、喜欢的、看重的人群。他们,要么从客观本身就是正面的典范、优秀的代表,要么从主观意识上与我们秉性相投、志同道合、性情契合,要么,是拥有的职权、地位、名望、资历等因素对我们产生着重要影响而使人不能不重视。总之,这样一类人群,每个人都会比较本能地以友好态度相对,我们姑且称这一类群体,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关系人群。
对于积极关系人群,友好以对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此时我们需要自省的是:面对这些重要人士,我们表现出的友好,是否真正出于善意的本心?容易做到的是外表友好,不容易的,是内心能否与外在行为保持一致的善意:我们是否会因为迁就而表里不一?是否会因为奉承而言过其实?是否会出于顺从而言不由衷?是否会出于权威而阳奉阴违?此时,追溯这份友好表现的内心出发点就格外重要。
对于本心不同而表面为友的人,在《论语》里有着明确的论述,孔子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对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益友的特点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博文广志的朋友;而对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损友的特点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也就是一味谄媚逢迎的朋友、表面奉承而背后毁谤的朋友、总是花言巧语而所言不实的朋友。
所以孔子的弟子曾参,领悟了老师的教导之后,就每天自省多次、追问自己的内心,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每天多次反省自身,问自己:我为别人做事是否有不忠诚于人的时候?我与朋友相交是否有不诚信于心的时候?我学习的知识是否有践行不够的地方?在传统文化里,并不追求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浮华朋友,易聚易散;中国文化追求的,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诚心待人,善意如初。
诸葛亮在《论交》里说道:“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出于势利的交往,不能久长,不可稳固。而君子相交的珍贵,就像是一棵常青树,在温暖的顺境里不必去刻意锦上添花、增枝加叶,在寒冷的逆境中也不会改投别处、落井下石,能够经处任何时节的考验,而且在患难之时更显坚固。
所以,在“友善”一词里,“善”的重要性,就如同是常青树的根基,促发着地表上生长出友好的绿叶与鲜花,然而花叶都只是美好的表象,善意才是这棵树之所以长存的基础。花开花落的表象可顺其自然,坚如磐石的善心却不可更改。
《孟子》里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善中友外,方为友善。
对于积极关系人群,我们在表现出友好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发心是否真诚善良。而对于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人、不喜欢的人、不在意的人,比如与自己意见相左、志向不同的人,或是学问水平、职位成就、生活质量甚至道德品性都低于自己的人,我们常常会怠慢、会轻视、会疏忽,更有甚者,会恶言相向、势同水火。每个人生命里都存在着这样的人群,而且我们每天绝大部分遇见的都是这个群体,比如陌生人、比如点头之交、比如身份低微的人、比如本身素质不高的人,与这类人群的相交,其实是构成了我们无所不在的交往空间。我们姑且称呼这类人际群体,为人生中的非积极关系人群,他们不是我们抱有强烈主动性要去交往、去了解、去友好相待的。
然而任何一种人群、任何一种交往,都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一部分,如果让这一部分以消极之心、以怠慢之态、以无礼之姿去对待,那么这种消极、怠慢、无礼就首先构成了我们自己人生整体的一部分,就已经消解着生活对于我们自己的友好。所以,面对非积极关系人群是否能秉持理智的友好,才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修为。
而怎样达成这份修为,我们可以翻开《论语》找答案。《论语》对于为人处世最切实的指导意义之一,就在于它提出了“忠恕”的概念。在《论语》里有这样一段遗响千年的对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向曾参传道,告诉他:我所有的学说,都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穿的。曾参领受,而其他学生却不明所以,纷纷向他求教,曾参对大家感叹:老师的学说,就是“忠恕”二啊。
曾参是孔子座下天分极高的弟子,他和孔子的对话,犹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了悟于灵犀、受教于无言。而曾子后来,也确实如迦叶发扬了佛教一般,成为了将孔子儒学思想既有继承、更有发展的一代“宗圣”。他与孔夫子在一问一答间提炼总结出的这个“忠恕”至理,也提供给了孔门弟子、给世间君子一条得以依此行事的金科玉律。
“忠”就是尽己之心、以待己之心去待人,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立得住、也要使别人能立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能行得通,也就是,尽我之心,忠人之事;而“恕”是如人之心、换位思考,不仅尽自己之所愿,还能想他人之所想,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将心比心。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子贡又问过老师:是否有一个可以作为终身。
座右铭。
的?孔子肯定地回答说:“其恕乎。”恕,这个就是最为重要的、可以奉行终身的指导思想。
而面对那些在以前曾有过失或者与自己曾有摩擦的人,我们就可以从此理直气壮地攻击他们、敌视他们、伤害他们了吗?孔子的一之教,告诉我们“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增广贤文》告诉我们“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左传》又告诉我们“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能否促发他人向善转化、能否促进关系转为善交、能否促使自己善心不堕,就从我们以理智之心、以善良之愿秉持的友好态度开始。
所以,友善,不仅在于与人为友、心从善念,还在于与人为善、给人机会。
友善,不仅是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对内部心灵的一种精神。一个不能首先与自己为友、不能本身发心善良的人,是无法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友善关系的。
所以《中庸》中才会说“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这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自我警醒。一个人独处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是他发散开来、面对世界的源点。
一个能够充实自我、享受孤独、反省内心、明察优劣的人,才是一个具有人格独立性的人,他不会因惧怕孤独而不加分辨、交下酒肉朋友,不会因缺少主见而人云亦云、盲目随波逐流,不会因无所事事而浮躁草率、寻衅滋事为乐;不会因信念不定而被人左右、偏激从众行事。因此,诸葛亮在《诫子书》里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宁静,就是能君子慎独、能与自己安然为友;明志致远,就是能推己及人、能与社会友好长处。
所以,首先培养一颗常存善念的心,能与自己做朋友、能对话自己的得失,而后才能在社会中无论遭遇观念如何冲击、无论面对事态如何变幻,都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友善待人、友善处世。
《管子》说“善人者,人亦善之”,《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假如我们感觉这个社会还不够友善,那么正说明,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对这个社会还不够友善。当我们用自我的一份友善去点亮自己和周围的时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开始。
返回目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返回目录。
11.27日,我们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报告讲座。王教授分别对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入了。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的概括成24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当前实现中国梦的加大的精神动力、信念支持。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它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区别?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西方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在维护“自由主义”这个核心价值。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以“公”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从浅层次讲是以“国家”为整体,从深层次讲是以“整个世界”为整体,追求大同与追求自由,这就是中西方核心价值最本质的区别!只有认识到了这一层,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去践行它,传播它。
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地方。最主要的有“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这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例如我们的《礼记》中就有“天下为公”的思想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的本质体现了出来。中华文化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的发展。
当今时代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今各国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而我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十八大提出高度关注海洋、外空和网络安全。实际上关注网络安全,很大一方面就是要关注我们的文化安全,传播积极乐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让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让我国国民有一颗积极理性的心。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向习总书记说的一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具体的说,我们应刻苦勤奋学习,修身养性,团结同学,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严谨求实为北航争光,为国家做贡献。
返回目录。
近期,我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通过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它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把它和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的小学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是教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书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关爱学生。而失去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在麻木中失去教育的良知。有句。
名言。
:“不以学生的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学生的智力高低定亲疏,不以学生的成绩好坏分优劣”,关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职业情感,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相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爱好,教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的心灵亲密接触。教师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就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就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勤学、勤思,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的是要自居抵制不正之风,远离低级趣味的侵蚀,不让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思想所迷惑,一定要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教师应当要韬光养晦、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我想,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迈入更高的人生境界。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需要开拓,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再是“红烛”,不再是“春蚕”。教学不再是教师的单纯付出,而是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那么就让我们植根于祖国的土壤,肩负人民的重托,用青春,智慧,演绎自己价值;用粉笔去谱写平凡而华丽的人生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我深受感动,倍感自信。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自己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力争无愧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生我养我的这块家乡水土!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在现教中心党支部组织下,我集中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现就所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滴体会。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战线的新人,而从踏上从教之路的那一刻开始,也就决定了我教师生涯前进的方向和价值追求。我认为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这反映了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崇尚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价值的追求不仅在于积极前进的脚步,也在于前进的道路上要以奋进的脚步和严格的自律为太阳底下的神圣事业增色添彩。身为教师,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价值发挥了没有,我的价值又发挥多少,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自省。我要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爱国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淡泊名利,传承文明,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要向一切不良的现象敢于说不,要向学生不断灌输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p副标题e。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山东是孔孟故乡、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文化中蕴含着丰富传统美德资源。近年来,山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根本,紧紧抓住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性工作,从人们感受最直接、呼吁最强烈的道德问题入手,以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努力构筑山东道德高地,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道德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文化深厚土壤中扎根、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榜”是中国传统教化形式,在文明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深厚群众基础。山东及时总结基层干部群众创建孝德榜经验,着眼于落细、落小、落实,找准与时代对接点、与百姓共鸣点,积极探索转化与创新,在全省推动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大众化,更好地为人们所理解和践行。
善行义举四德榜,在内容上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来建立。家庭美德,以孝老爱亲为切入点,具体展示孝敬父母给多少钱、回家帮助父母做什么等;职业道德,以诚信建设为切入点,具体公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在银行、税务、工商、环保、执法等部门的信誉等;社会公德,以培育爱心、维护公序良俗为切入点,具体展示保持卫生清洁、植绿护绿、维护秩序、爱心捐助、无偿献血等;个人品德,以涵养正气、履行责任为切入点,主要展示道德典型照片和事迹。在形式上,善行义举四德榜分为繁、简两种。繁版四德内容齐全,上榜人数多,道德行为具体;简版则根据实际情况,就四德某项内容建榜,或专门公示先进个人典型。榜的设立多种多样,既可在公共场所建榜,也可在村居、机关、企业、学校、家庭建榜;既可建固定榜,也可建电子榜。在程序和管理上,主要有知榜、议榜、评榜、上榜、用榜、管榜六个环节。榜树立在显著位置,由基层党组织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更换内容,确保榜整洁、庄严。建榜权力全部赋予群众,上榜内容也交给群众决定,让群众评群众、群众选群众、群众学群众。建榜过程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过程,也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
善行义举四德榜弘扬的是街坊邻居同事的善行,教化的是做人做事的本分。榜上既有公民应遵守的道德标准,又有公民的具体道德行为,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具体细致,容易落到实处。小小的榜接地气、明事理、树正气,有效激活了群众内心中孝、诚、仁、和的精神基因,群众反响强烈、参与踊跃。目前,山东省共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8.3万个,覆盖全省80%以上的村庄和30%以上的人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一个思想教育与社会孕育相互促进的过程,必须注重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打牢坚实社会基础。榜,以人为主体,以每个人在家庭、单位、社会的表现为内容,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全过程。一榜虽小,却触动人心、牵动全局。榜上显的是信誉,榜下推的是践行。
融入群众生活细节。以孝敬教育入手,推动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榜,把子女孝老爱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子女赡养老人衣、食、住、行、医等具体内容上,老人生活费用、居住条件、就医保障、精神慰藉等都有量化标准和详细记载,并把子女学习工作情况作为上榜重要内容。目前,全省137个县(市、区)普遍制定了家庭赡养指导标准,明确孝德底线,各村(居)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意愿制定具体标准。
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挥善行义举四德榜在生产经营、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中的作用,以诚信为重点,推动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向各行业、各领域延伸。在农村,探索建立农民诚信档案,对诚信种植业户、养殖业户、加工业户等予以张榜公示和激励;在城镇,探索进行征信体系试点,将诚信建设与干部奖惩、企业信用和公民信誉评级挂钩;对企业,将照章纳税、按期还贷、保护环境、关爱职工、社会责任等内容量化为考评指标,考核的结果在职业道德榜上公示;建立诚信红黑榜,设立公民道德档案,促进诚信山东建设。
融入青少年思想教育。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读本》《文明基因:孝诚爱——中小学生四德教育普及读物丛书》,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进行新探索,让德育融入各科教学内容,使纯粹知识教学变为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感情的教化。注重发挥礼仪导向作用,把道德理念嵌入入学仪式、成童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懂孝敬、讲诚信、会节俭。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品行量化考核,记录在案,考核结果在校园中张榜公示。
融入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乡村文明行动。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把践行四德的表现作为考评内容;广泛建立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把道德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运用图说价值观的方式,办好主题广场、公园和文化长廊,用好道德讲堂,开展学雷锋和全民修身活动;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培训推广四德广场舞蹈,建设处处干干净净、人人彬彬有礼的文明家园。目前,全省建立道德讲堂2万多个、志愿服务站6.7万个,设立道德主题公园1.2万个,建成乡村文明家园6.7万个,涌现出34个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市区、68个示范乡镇、1万多个示范村居。
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携手联动、深耕细作、持续推进。
在工作谋划上,注重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将全省17市、137个县(市、区)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为三类,以县域为单位整建制推动四德工程建设。在2019年示范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组织开展创建四德工程示范市活动,推动四德工程和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由点到面,由乡及城,由窗口行业拓展到全社会,汇聚成道德建设的洪流,激发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在工作推进中,注重体制建设、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从动员部署到签约公示、检查落实,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目前全省县(市、区)、乡镇、村居三级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工作责任状签订率达到90%以上。
在工作效果上,注重实效、强化考核。先后制定出台《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规范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善行义举四德榜4个方面15类36项标准。各市县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方案。把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干部考核使用、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去年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四德建设占到了10分,形成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导向。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的有机整合的多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更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作为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和学习先进、适于时代的价值体系,不断使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改变以往不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育人先育己,教人先要强己。
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关键。教育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有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标准。
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利用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人。
我们基层教师及校长要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践行校园文化的任务中,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自觉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从“做人、学习、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为规范养成习惯等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和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并可指导自己的行为。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合作、独立思考的品格,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和载体,容易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优良传统及作风就不容易养成。
在日常学习中,要强调对育人的影响,更要加强注重环境对成才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和参与,学校教师特别是校长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的养成教育,教育也是逐步影响的过程,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基本任务。我们要树立一种观点:育人先立德,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个文明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教育作出一份贡献!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设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体活动,让我们在践行活动中,深化认识,践行体会。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
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门课程、每一次讲授都有利于帮助他们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
范文(四)。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近日我部门开展了学习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崇尚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同时,我也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就是治学鞠躬尽瘁!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勤学、勤思、勤动笔,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吧!
学习了教师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教学道路更加指明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好好教书育人吧,力争无愧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学生!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从凝聚共识到自觉行动的新阶段。县教育体育局、学校则根据中央要求,在全校师生中全面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日常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这24个字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理由。
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则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业务、为人处世感化学生上,具体地说,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则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四点则是当代教师践行核心价值观义不容辞的职责与具体落实点,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
下面是博主甘霖豌豆通过培训、学习,按照上级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贯穿到思想道德建设、业务水平提高、教育理念更新等各个方面的一点体会,在此提出,与大家共享、共勉。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目标。
全社会一再提倡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曾几何时,培养21世纪合格的建设者是当代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当我们面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神圣称号的时候,当我们置身予太阳论著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但感到更多功能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必须用你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换取心灵的慰藉。这是一种缘份,又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学校又是我们每个人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是走向成功的载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为集体就是最大的为自己”,懂得了这层道理,我们博主甘霖豌豆就能理解爱岗敬业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为之休戚与共,为之夙兴夜寐,为之甘愿奉献。
做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关爱学生。而失去责任感的教师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将在麻木中失去教育的良知。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人态度,得过且过、和尚撞钟的混沌状态,自由散漫、无所事事、无所谓的行为,随随便便邋里邋遢的品行,诸如此类的教育教学怪现象就随之而生。
做一名敬业的教师,必须要有一种职业的敬畏感,敬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它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一个敬畏工作的人,面对要做的事情,没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因为有发自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平和的,他会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约束不端行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所谓“敬业者生存”,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教师一定要热爱所教的学科,热爱所教的对象。教师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就会产生爱生如子之情,就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就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宽恕学生的“冒犯和过错”;才能凝聚学生,增强士气;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以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是教师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改变自己工作和生存状态。因此,新时代教师责任之一是终身学习并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
人非圣贤,谁能古今万事皆通晓?因此,为师者,欲做在知识海洋里探海人的导航灯,就必须不断自我“充电”,电足光强,射程深远,使得求知学子,鲜有迷津。所以切不可以师自居自满,甚至课余沉迷于“摆长城”,办公室里“侃大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用不了”。这正诠释了庄子的至理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对知识“吐故纳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三、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教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之上,教师正塑造着自己的新的形象。把孩子们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把他们当作“人”来尊重,而不是当作“物”来管理;当作“人”来开发,而不是当作“填鸭”来饲养,新世纪呼唤我们教师培养这样的新型人才: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事业华章乐彩的舞台,更是培养素质人才的前路阵地。如今,知识本身不再是由教师批发来的贸物,如今,课堂的主活动不是教师讲授,而是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索,解决问题。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不应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地扮演下列角色:是“模特”——演示正确,也表现失谈;是“参谋”——提一些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决断;是“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是“仲裁者”和“鉴赏者”——许判学生工作成果意义,优劣、鼓励学生创造。
如今,我们博主xx面临的是一个需要开拓,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再是“红烛”,不再是“春蚕”。教学不再是教师的单纯付出,而是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学是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那么就让我们植根于祖国的土壤,肩负人民的重托,用青春,智慧,演绎自己价值。当我们的学生成为背后世纪合格人才的时候,当中华屹立于强国之林的时候,你会发现用粉笔谱写的平凡人生,是那样的精彩纷呈。
四、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教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延伸。
我们生逢盛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教师,我们生活在民族历史上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思想最宽松的时代。
我觉得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眼睛向内、超越自我,信守心灵的宁静,建设好自己的精神乐园。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一个人抵御不了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总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得到,而现有的条件又满足不了,就有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甚至走上邪路。所以,我们说,淡泊名利的人,他们的言行一定遵循共同的准则,符合社会的利益;他们行为一定韬光养晦、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境界。其实,做起来也不容易,它需要修炼。实践证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经过“十二修炼”: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动,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我想,作为当代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迈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总而言之,四句话:为师须敬业,笃学第一著。创新勤反思,进取日日高。是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范文(六)。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他是随着社会的存在而存在,分为社会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个体价值观,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社会价值观。焦国成先生给价值观下的定义是“是一个人或一个社会集团对于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和系统观点,是一定个人或社会集团价值追求的指导性观念。”有学者认为价值观不等同于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对现实生活中价值关系的具体化,价值观由价值观念提升而来,是对价值关系更为根本的认识。”[1]王玉梁先生也认为“价值观指导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体现了价值观”。[2]作者认为价值观和价值观念是同一个含义,价值观是价值观念演化的一种形式,内含上都是一种人类头脑中留下的意识。社会主义价值观指的就是个体、群体或共体也就是社会所具的理性思维去看待某种事物,并此事物构成了他们内心强烈的追求和理想诉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的本质内含,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所有追求的这些核心价值的时候都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背景精神相承接,不能舍本逐未,更不能忘却自己民族的根基而陷进了一个空洞不切实际的文字游戏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一、诚信。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而信用。诚信作为传统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对于人类的发展,国家制度的建设,民族的融合起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孔子在《论语·为政》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他所强调的是人如不讲信用就好像大车没有固定车辕的销钉,小车没有固定车辕的销钉,怎么可以行走呢?宋代张栽在《正蒙·天道篇》曰:诚故信,无私故威,意思也就是诚实所以能被信用,没有私欲,所以有威严。其实在古代的思想中诚和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互训的,特别在唐后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一个统一的道德规范摆在一个至高至尊的位置。
张树骅先生认为,诚与信二字相连共同作为一种社会伦理美德的整体,大致始于荀卿和管仲。荀子讲“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是从认识论的高度论述了诚信的作用和意义,管子作为一位政治家,也十分重视诚信对于维系人心,纯化民风,引领世态的作用。他指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在西方国家诚信概念中,也注入了人们普世的价值观念,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就揭示了诚实守信对于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在古罗马时期人们都要遵循一种规则,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凭自良心,是自律的一种体现,这样一种规则也就自然成为习惯法,演化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观念。所以在古罗马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规则最完善,最健全的时期。
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责任和标志,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关系,这种横向联系以契约和信用规范着企业和人们的行为。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也就不能健康发展。众所周知香港李嘉诚先生是亚洲首富,他说“诚信就是金钱”。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时,曾亲自制作了一块“戒欺”匾,上写道“凡是贸易均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斯,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戈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劣真,修制劣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胡雪岩认为制药虽没人知,可是天会知,体现出了一定的道德自觉性。
二、正义。
正义的内在和外在都应该具备善的道德价值,他不以目的论和效果论作为评价的标准。詹世友先生认为:“正义是指我们人类的自由权利通过具体化为各种权利和义务而在各种制度中成为现实,这种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中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行为体现了正当性和合理性”。[9]亚里士多德给正义的内含诠释是:“域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现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好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10]詹世友先生认为正义首先是一种制度,只有这种制度才可以尺度人类活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然而詹先生却忽视了一点正义未必就是一种制度的体现,正义也可以来自内心,比如当看到别人被抢劫时,自己的正义感油然而生最终落实到一种正义的行为上,善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义,可是正义的东西则肯定是善的,当你看到别人的心灵痛苦,自己有侧隐之心,可是自己却毫无行动,不想去试图帮别人摆脱痛苦,只是在道德层面觉得别人不应该痛苦。
正义不是人为因素而制造出来的,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所演化,任何人都没有这种权利去制定正义规则,一些学者认为“正义”就是跟邪恶相对照而已,更多强调的是社会公正性,首先作者认为:正义正是社会公正的内核,有了正义意识才可能上升为社会公正意识,社会公正是人为因素下的产物,每下民族,每个群体都可视自己制度的规则是具有社会公正性。善是正义表征的一个因素,在正义的理念中善就是美德,是正当性的。在现实生活中善可以有“正当性”和“不正当性”划分,比如想救一个落水的人,某甲的想法是善的,可是并不一定行为就是正当性的,因为某甲采取的救人方案出现了差错,如果不是事先某甲误了最佳救人时间,那么后来善者就能够成功救治落水者。
由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善往往作为衡量人品行的一个道德层面的标准,比如儒家思想的孝悌关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善就是要组成一个有差等的等级秩序的结构,这样把社会组建起来,按个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来分配社会之善和义务。古时的社会里,在善的面前,普通大众没有了自己自然的权利,完全听命一种等级不平的规则,并且也希望子子代代相称,唯有遵循了才是一种善,才会得到皇权和天地感恩。
正义可以从三个阶段来划分:1、契约正义;2、法治正义;3、自然正义(一)契约正义首先是因为人类在经过黑暗的中世纪统治之后,逐渐意识到要建架一种东西凌高于皇权,于是就出现了社会契约论,采取了法律之工具来代表民众的诉愿,先后在英国光荣革命和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完成了此使命。(二)法治的正义,法治的社会是当代人所积极追求的理想社会,在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正如潘恩说:“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是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它情况”。[11]洛克认为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不应该是专断的,而“应该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12]同时契约正义和法治正义是一种有着密切联系的关系,因而契约和契约观念对催生西方法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法治的正义它最大的理念就是使最大多数人享有最大可能的幸福,因为法治首先是一个民主的过程,在民主决策和运行过程中,正义的观念价值就起着至关的重要,它要紧密关注民主不能被一些人不利地去操纵,从而挂上一个合法,正当的法律就会摇身变成法治建设的一个基点。但是,他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幸福。(三)自然的正义,洛克认为:自然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为和处理他们财产和人身,而毋要得到任何人的许可和听命于任何的意志。自然的正义是人类最高的正义,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必然受到关注,社会的道德层面的评价已失去了意义,它只在乎全体,它与人类,自然社会宇宙都是息息相关,积极维护每个主体的利益,人类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生活,没有必要去遵循一种规则,人类的彼此交往只用心灵去感应。社会主义阶段相对应的正义应该是法治正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治正义的当中,我们必须拥有追求自然正义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义理念它所反衬出来的是当代社会群体人共同的诉愿,承载着人类的希望,党在十七大召开所诠释的报告中首次也提到了分配要兼顾第一次分配,把又快又好改成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这些都彰显出社会正义,社会的正义应当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实惠,不能严重的偏颇,更不能漠视弱势群体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是人民创造了自己的社会,只有人民才拥有话语权,只有人民才有最终决策的权利。国家提出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都惠及10几亿人的并且人人都应该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在最后引用斯通《人类法与人类正义》的最后一句:“在正义与人类生活的任何意义上,一个阻止将正义作为一种充满困境,诡谲与挑战的难题而对之持续不懈地进行追寻与考问的社会,势必乃非人性的。”
三、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语境下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组织能力结构弱小,抵抗外界自然因素不强,因此萌芽了对神灵的崇拜,出现了图腾,占卜之类的习俗。随着对自然规律更多的认识和自身力量的发展,人类试图在自然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逐渐回归到人类的思考。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13]。而孔子则真正确立了人本的哲学,他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立之”,从而为中国两千多年的人本思想文化得以奠定基点,在传统文化中也同样出现许多关于人与社会,国家,君主之间的关系,《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而孟子进一步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在一次跟侍臣们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正是人民在社会中的价值。一部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史。我们与其说社会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还不如说社会是由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才是创造世间万物的机灵,不同朝代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的差别其实就是人类跟人类的差别,没有任何东西在宇宙中比诠释人类因素更为精彩的了。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具有生命的个人存在。”[14]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认为,人具有绝对价值,人的价值不是任何利害功用所能估量的,任何把人当作社会之工具的观念和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带领人,从他诞生那刻起就注意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来发展自身,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以人为本价值理念进行了权威性的诠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人民的价值为主体,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以群众的利益为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指出“五个统筹”举措,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比如国家取消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征收措施,大大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千方百计地要增加人民的收入,同时也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比如2007年中央批准成都和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崛起,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所有这些举措都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谋福祉。同样在改革的进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比如,利益矛盾,城乡差距,社会就业,医疗改革、住房等结构因素,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力度不够,腐败问题侵化严重,资源有效利用不足,循环经济有待建立加快。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都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积极、扎实地去工作,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解决好不和谐的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没有人民的创造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生机,为人民谋福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党为之奋斗的最高价值要求,科学的发展是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人民的利益不是少数人的利益,也不是多数人的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全体人民都够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有所漠视人民的利益就是违背社会主义的原则,党的一切工作和归属都以人民的利益为对象,以人民的判断标准为党的工作成就的评价依据。党的报告中强调“要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很明确地诠释了党是为谁而服务的,它的核心价值是人民,同时也为社会主义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
四、民族精神。
在人类历史长河上,每个民族都留下了光辉而又璀璨的一页,都有着自己引以为豪并得以传承的民族精神,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曾经繁荣和辉煌的古老文化古国相继衰落夭折或改变,比如古埃及、巴比伦,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有学者认为它是以整个民族文化作为积淀,是在文化这个大背影下的升华,体现在民族心理,品质和性格中,或为民族认识与实践的内在规律。[16]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强不息,厚德栽物”。有些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从出生就具备,不论以后身份怎样的改变,认为“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其成员身上留的‘胎记’”,是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历史积淀,它不会因其成员地域的迁徒国别的不同而改变,它既是一个民族继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的动力,又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17]作者认为民族精神是社会中的成员在思想,行为等方面逐渐在传统文化理念中以爱国为核心,服务社会为导向,遵循自然发展规则。在哲学的范畴中,民族精神是一种意识,依靠价值观作为它的内含,从本性上讲,价值观具有凝聚协调转换和统一性,它是一种社会存在方式的反映,也是社会成员创生的需要和自我意识的反映,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和纽带在生活实践中,释放出强大的效应和功能,江泽民说“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的栽体就是自己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它由三个要素组成:自强不息,崇尚道德和爱国主义。
(一)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浸染在中华炎黄子民的灵魂中,它几乎成为中华精神永恒性的烙印。《周易·乾·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正好体现出了民族精神的那种顽强和执着,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社会物质不够丰富,生产力不高,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形成了极大的矛盾,但我们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论是三年的自然灾害、“”,还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封锁等因素,人民,整个民族都毫无畏惧,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冲破一道又一道的阻碍,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成功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爱国主义。国家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国家代表了全民族的意志,邓小平深有感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温家宝同志在当选后召开记者会时动情地引用林则徐一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朱自清先生一身重病,宁可饿,也不领国家的“救济粮”,还有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都一无例外地体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多少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始终发扬以爱国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精神,积极维护“大一统”的思想,所以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发扬。这些都是伟大而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思想精粹所在。
我们当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就必须始终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要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积极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主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予了各族人民极大的鼓舞,只要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动摇,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民本思想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扎实去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相信不久,全面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蓝图将会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古人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及灭亡。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就和谐不起来。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汲取了时代的精华,引领了时代的风尚,而“八荣八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时代的精英,是祖国的希望。而“八荣八耻”却为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方向并为我们成长提出了艰巨的任务。自从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八荣八耻”之后,我常常想: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列宁,为了一个小小的花瓶而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周恩来,他一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子,2019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在烈火中永生;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热爱祖国,我们就从热爱家庭、班级学校、家乡和环境做起;服务人民,我们就从服务父母、老师、同学和长辈做起;崇尚科学,就从刻苦努力学习、发奋成才做起;辛勤劳动,就从主动做家务事,积极打扫班级、学校清洁卫生做起;团结互助,就从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做起;诚实守信,就从不撒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说话算数做起;遵纪守法,就从守校纪做起;艰苦奋斗,就从勤俭节约、不同他人攀比、珍惜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
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实守信的观念,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鉴美丑,自觉做到“知荣而行,知耻而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争光,为红领巾添彩!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荣辱观为一体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该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们开拓前进、中华民族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以之指导我们的改革创新实践,发展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此,我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
我党、我国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宪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成果与最高境界的思想体系。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第一位的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系关举什么样的旗帜、定什么样的性质和走什么样的道路的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一是必须了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必须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什么,第三是必须了解怎样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第四是必须了解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创新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其最精华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劳动价值论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其理论的精神实质,即坚持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其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判断,而不是拘泥于马克思的个别论断和结论。我党在其发展史上,所受挫折失败,究其原因,皆与拘泥于马列的个别论断和结论的教条主义态度有关;而其所获胜利与成功,皆与坚持正确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不可分离。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质核心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根据民族与国情的特色发展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中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在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也多次声明自己的理论从未穷尽真理,并不拒绝任何新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因此,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融合人类各种思想文化成果(甚至包括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者创造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在坚持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我们践行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建设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趋势,根据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和国情特色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模式。建设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实现、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有利于世界格局的改变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潜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经济现代化、文化教育事业复兴做贡献,就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实际行动。
二、把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个人理想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它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
共同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共同理想和信念,就会因缺失一面旗帜而迷失方向,就会因缺少一个精神支柱而失去动力,就会因缺少一个核心而丧失凝聚。我们要树立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这是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理想。有了这个共同理想,全国人民才能有共同步调,才能在当今社会意识多样化的今天,有效的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理想也是每一个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动力。对共同理想的追求并不排斥社会个体对自身个人理想的追求,相反,它是个人理想得以最大化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它只有符合社会最大多数人群的个人理想,才能真正化为人们自觉认可并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而个人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组成部分,个人理想只有符合社会共同理想的需要才有望获得最大化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倡导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有机统一起来,让共同理想涵盖个人理想,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个人理想的实现为共同理想的实现开辟道路,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奋发向上、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之一。
民族精神主要强调民族个性和民族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科技的现代化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国际化趋势的发展,世界民族趋于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因此,我们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弘扬时代精神。在新时期,中华民族在自强自立的奋斗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百年来发展最好的历史新时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我们只有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坚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坚持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时期的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灯时代优良传统,才能铸造起中华民族铁的灵魂,把我们的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知荣辱才能守礼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加速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市场化也有其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它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社会关系的市场化,从而扭曲人们的精神道德风尚。因此,胡锦涛及时的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它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尺度,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设计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它不可能指望凭借一项法令或一场运动一劳永逸的加以完成,它只能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完成。因此,它必然有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是一项长期持久而艰巨的任务。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从而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范文(三)。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样理解富强礼貌?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务必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好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慨括为“三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和谐、礼貌,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建小康、促进社会礼貌和谐的光荣使命,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资料和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礼貌、和谐”,这8个字,是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已经写入党章和宪法,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愿景,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既是引领现代礼貌走向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和理想社会目标,又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追求和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着眼于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在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在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着眼于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是作为价值主体的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基础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抓舆论引导,二要抓学习提高,三要抓实践养成,四要抓文化涵养,五要抓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带给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忙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作为城市礼貌建立一份子的我们,更就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心投身到建立礼貌城市的工作中,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务必与各方面工作有机会融合,协调发展。
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全体公民的事,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职责更是义务。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学习,人人践行,让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一
(2)齐背。
二:文明。
1:谈谈文明是什么。
我觉得文明是不能在石头上或树上,乱写乱画。
我觉得文明是一种能让社会、地球变得更美好的状态。
文明就是爱护花草树木。
我觉得文明是多发面的,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尊老爱幼!过马路时,要遵守红绿灯,不打架,不说脏话。
我觉得文明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位,文明是不乱扔垃圾。
2:文明礼貌用语又有哪些呢?
别人帮助你时,你要说。
不小心踩到别人时,你要说。
别人向你道歉时,你要说。
3:听故事《不讲文明的孔雀》。
4:关于文明,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结:
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文明是一股清新的风,文明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只要生活中有文明,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和快乐。让我们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文明精神,创建文明社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身边充满爱。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丰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感悟,希望能帮到大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个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科学认识、准确把握这个体系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丰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我们同学们是满怀理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群体,轻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了解和谐社会。而我们要做的,是牢记“八荣八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机会坐下来认真聆听学习专家讲座思考一些问题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方针政策、规划纲要等。前段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理论的理解力,也必然将影响到后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力。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轮训、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相关学习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理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让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
通过学习,我知道,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需要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认同,在中国,最适合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观。自由是人类的特性,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专题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本质内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强国之基,创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教育者应然的使命。理解,可以让日常教育行为的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二、记住了“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促教育回归本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未来教育实施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顾社会公平,这更多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的是育人为本与提高质量。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起点,是目的,是教育的归宿。不是手段、更不是我们实现功利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更多地更真实更真诚地思考我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理解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人为本,就需要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质。
三、打通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沟通瓶颈,让教育充满生命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课程改革这三者都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强调以人为本,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不再是一个理念或者。
口号。
而成为了一个方针、一个指导性意见、一个核心价值体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地、创造性地实施正因为此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生命关怀、人性光辉。《人民教育》最新一期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孩子——学生”谈的就是学生观问题。我们面前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倡导人性和弘扬个性叶澜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其次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未长大的成人”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自然的一套规律体系我们不能以爱、责任的名义用非道德的方式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第三他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尊重生命成长的秩序为孩子的成长、成功进行激发、唤醒和有效的引领。
为了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教育必须育人为本,教育必须充满生命关怀,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
在现教中心党支部组织下,我集中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现就所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滴体会。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战线的新人,而从踏上从教之路的那一刻开始,也就决定了我教师生涯前进的方向和价值追求。我认为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这反映了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崇尚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价值的追求不仅在于积极前进的脚步,也在于前进的道路上要以奋进的脚步和严格的自律为太阳底下的神圣事业增色添彩。身为教师,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价值发挥了没有,我的价值又发挥多少,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自省。我要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爱国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淡泊名利,传承文明,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要向一切不良的现象敢于说不,要向学生不断灌输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通过近两个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当然也是我们年轻人应当充实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于文化学习,从小到大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留恋于许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识淡薄,通过学习,真觉得其中有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建国六十年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思想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做一名有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一代。
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更应当树立这个理想。有很长时间我们周围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也是画家、音乐家、经济学家等等都是一个有一个小思维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涌现,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过去的思维比较狭义,所有的理想许多时候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及家人,很小家子气,今天我感到我们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描绘,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伟大的理想,年轻就意味着未来的责任。
三是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当我们有了信仰和理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时代精神,我们的党的前辈不管是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和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想到这些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要不懈的努力。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讨论和自我学习,使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理解,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对我们的实际工作也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主要学习。
心得体会。
如下:
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任何政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都是靠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起来的。而在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摄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六大以来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已经在实践中显示出科学性和真理性。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本质要求,对各民主党派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第一,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以前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的学习和认识是停留在一定阶段的学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们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执政之基,也是力量之源。
第二,通过学习,我们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我们是祖国巨大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
第三,通过学习费老的思想和实践,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得到的是一种不竭的动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其实奉献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还是我们的光荣!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我们必须向费老学习,爱岗敬业,积极探索,无私奉献,在工作和学习中充实和提高自己,真正做到认知上有提高,观念上有更新,实践中有成效。
第一、在学习中磨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髓,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进方向,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提倡实干,反对空谈。强调“凡事务实,勿事虚文”,倡导务实精神。实干精神体现在不畏困难,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上,要始终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只有真抓实干,在遇到困难时不缩手,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业务技能,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做好接待工作,除了要周到热情外,更要严谨细致。要坚持做到事无巨细,零失误。牢固树立“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勤学苦练、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之成为业务上的能手、岗位上的人才。
第三、在努力实践中增长才干。人大机关的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为追求在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各方面的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实践中积极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智慧和才华。积极倡导人大机关干部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爱岗敬业中实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同时,还要积极实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推进改革的洪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全面学习活动,我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礼,境界有了新的提高,人生价值有了更高的定位,工作方向找到了最佳的目标。精神风貌为之焕然一新,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智慧、潜力有了更高的认识,对伟大祖国的未来满怀期待,充满信心。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三
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数中华儿女都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我们曾有盛唐贞观之治时的国富民强,也有因晚晴政府的腐、败无能,祖国受到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古有岳飞精忠报国,陆游至死还想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而奋不顾身。习总书记说: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把这看作“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近代以来百年历程中,无数志士仁人在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道路,两弹元勋钱学森说“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殷殷赤子之心......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我们青少年要学习先辈们的精神,继承先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我们学生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学习好文化知识,尽可能多的丰富自己的“储备”。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心。鲁迅先生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勤奋学习,敏于求知,把所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见解。
还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德者,本也”“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做人的基本就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方才能用得其所。励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要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劳动、学会宽容、学会自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都是艰辛的努力。我们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们每个青少年都行动起来,发愤图强,让中华民族恒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个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科学认识、准确把握这个体系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丰富,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我们同学们是满怀理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群体,轻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了解和谐社会。而我们要做的,是牢记“八荣八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五
价值观是人的信念系统,决定着人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确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的的精神旗帜和发展道路,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笔者试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鲜明特征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1、第一个倡导,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要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念,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精神,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瞩目的这一宏伟目标,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一起,升腾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共同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一种社会共同理想,支撑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指明和引领现实社会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一个国家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必将影响并引导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的坚实基础。
2、第二个倡导,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
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并形成主流价值体系,就会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观念、思路、方法和视角,改变人们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人治、特权、等级等腐朽落后的观念,就会从根本上铲除。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整个社会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第三个倡导,体现了人民道德信仰的基本共识。
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加了社会活动的交易成本。面对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和气度,以博大的胸襟和风范,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1、理论上的创新性与自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们党倡导的价值理念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向世界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旋律,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理念新智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力地回应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较量,坚实地确立了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特别是近10年来,在重大战略思想层面,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政党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以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应对挑战、武装全党。
在核心价值层面,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不断觉醒成熟的核心价值,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党魂”、“国魂”和“民魂”。
2、逻辑上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三个倡导”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的深刻反映,在逻辑上必然全方位覆盖和系统贯穿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就结构而言,这三组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涵盖了主要价值观主体的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公民个人的底线价值准则,体现了我国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作为公民基本价值观,是其他两个“倡导”的坚实基础。
3、内容上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复杂的、差异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改革开放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价值共识,才能被最大多数的群众所接受。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去包容、借鉴和吸收有价值的先进理念,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包容性和自信性体现在以下三个“统一与包容”。
一是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要有体现国家意志和政党目标的指导思想、理想指南,以引领全社会的团结奋斗。但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点,只有让个人“安身立命”,才能让社会“安邦定国”。“三个倡导”既彰显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愿景相统一。
二是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只针对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其倡导的是代表大众利益、面向全民的普遍价值取向,具有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多数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如对公民道德的规范,不是“奉献”,而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底线伦理。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先进性为引导,广泛性为基础,体现了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理解。
三是中国特色和人类共性的统一与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理论特色。三个倡导,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目标,又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善政”、“仁爱信义””、“和谐友善”的精华,还明确了非西方独有、属人类共有、也是共产党追求的“民主、自由、平等”的准则,充分显示了“三个倡导”是用中国的经验和实践去界定和发展这些价值理念,用中国的发展实践、民族传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大国的自豪气度,在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新形象和文明新境界。
1、高瞻远瞩的定位基点。
三个倡导的定位,3个层面,高瞻远瞩。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自然个体的本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丰富深厚的理论元素。
三个倡导的理论,12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既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
3、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
三个倡导的表述,24个字,通俗易懂。既高度概括,简洁明快,又深入浅出,喜闻乐见;既亲切入理,凝聚共识,又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能够产生友善的亲和力、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社会主义价值观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六
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礼貌、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就应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构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构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构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我,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厨师心得体会怎么写(模板19篇)
- 初心心得体会范文(优质13篇)
- 最新经济学心得体会简短(精选10篇)
- 2023年大别山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优质11篇)
- 最新安全为了谁心得体会如何写(大全8篇)
- 铁路培训心得体会精选(精选10篇)
- 最新车工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13篇)
- 最新团队培训心得体会简短(通用15篇)
- 2023年形势与政策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
- 2023年研究生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