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通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9:43:11 |
  • GL顾 |
  • 11页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解决问题并带来可观的效益。制定方案时要考虑不同人员和团队的合作和协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方案示例,值得借鉴和学习。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一

1.准备阶段(1――2周)。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活动内容。

(2)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督促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4)与家长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的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活动阶段。

(1)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活动体验与收获。

(2)定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收集反馈意见。

(3)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调整,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改进,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3.总结阶段。

(1)分类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反思、测评。

(2)小组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吸取经验。

(3)布置各种延伸活动。

(二)实施过程。

1.成立调查实践小组。

(1)历史资料组:搜集反映昆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作用的资料(包括录像、照片等)。

(2)实地考察组:到昆承湖进行实地观察、采访,了解昆承湖的现状,拍下录像、照片。

(3)水质调查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昆承湖的被污染程度。

(4)儿歌故事创编组:搜集有关昆承湖的故事、传说,了解昆承湖的过去,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成儿歌、故事等。

(5)未来畅想组:通过绘画、标语、作文等,幻想家乡湖美好的未来。

2.开展调查。

历史资料组的搜集。

资料组一:将有关听说过昆承湖传说的同学分为一组。搜集有关昆承湖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和录象。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的通过寻访老人,有的通过上网,有的通过《莫城镇志》、《常熟地方小掌故》等寻找有关昆承湖的资料。

资料组二: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昆承湖的过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昆承湖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在电脑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成果与反思。

一、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人人有成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昆承湖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形成、创造乐趣的体验、关注视野的拓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充分展示了学生内在的潜力,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建构起学习的良好自信心理。

反思一: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俗话说:“孩子的心灵纯洁无暇”。每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将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所谓的知识和能力的“暂差生”,要给他们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给所有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下面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2、、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日记;相关音像资料;调查报告(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考评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评估。

(六)上报评估结果。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二)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

达标要求:

1.有活动课程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1.有一定特色的活动计划与总结。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三)对活动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

成员: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调查报告必须用word文档。提供学校网站录入。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三

一、活动主题:《搜集春联,书写春联》二、活动班级:八年级6班。

三、

活动人员:语文教师及八年级6班全体学生四、活动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

教学。

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深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五、活动目的:

1、学生能够知道春联的起源,认识到春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

2、学生能够了解春联的基本特点并能欣赏春联;

3、学生能够明确春联的组成部分,正确书写和张贴春联等。六、活动方式:

上门走访、上网搜索、合作交流、拓展研讨。

七、活动效果:

经过此项活动,学生能够知道春联的起源,认识到春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学生能够了解春联的基本特点并能欣赏春联;学生能够明确春联的组成部分,正确书写和张贴春联等。据统计,本次共收到学生收集春联共计800条,自编春联50多条,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对春联的兴趣巨增,纷纷表示,来年春节一定要自编自写春联,向父母,向乡邻展示自己所学和自己的才华。八、评价。

总结。

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评价,既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关注小组的合作态度和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本次活动效果明显。以后类似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会继续扎实地搞下去。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四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好处: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一)组织形式:学生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居住相靠近的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能够聘请有必须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务必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校园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组织原则:

1、就近就便、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立足于所在社区、乡村。实践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不参加危险、无安全保障的活动。团队规模要适中,不开展跨区的活动。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学生应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开展活动,活动的安排要以力所能及为前提。

2、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

社会主角;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3、在兴趣中选取。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4、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5、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能够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能够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一)暑假实践调查(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村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乡村道路状况及改善意见;。

(7)当地资源状况调查;。

(8)中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1、感恩于心,回报于行。暑假期间继续开展“感恩活动”。每位学生开展“我当三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职责心。

2、“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宣传服务活动。学生能够透过报纸、网络、电视、实地查看等形式了解、倡导低碳生活,呼吁更多的人关心和爱护环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事业。

3、开展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区。在注重自身安全的同时开展以交通、饮食、防水、防电、防火安全和娱乐安全为主要资料的宣传活动,为建立和谐社会作贡献。同时注重增加礼貌礼仪的学习宣传活动。

(三)暑期读书活动。

利用暑期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构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受快乐,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并写好读书征文。

四、活动总结。

1、学生要认真填写《高峰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以书面形式做好实践活动总结并附带证明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的,由组长牵头负责认真撰写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附上所有参加本组活动人员名单。

2、各班级在开学后一周内要对活动开展状况及个人暑假社会实践表进行总结评比,评出班级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占本班总人数10%),并上报校园(附社会实践证明材料或活动照片、个人事迹材料),由年级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评定校级社会实践群众和个人,评选结果记入班级考核。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五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可以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去开发,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有一种现象大家都比较熟悉:语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往往其生活面、阅读面都比较广;相反,孤陋寡闻、死捧教科书的学生,其语文能力也相对较低。稍作反思,就会发现:对语文资源自觉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是多么的重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0一言以蔽之,也就是要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了解当地社区资源的条件与分布状况,如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经济文化状况、文化名人物)、民俗风情、节日文化等,以备有选择地开发利用。

当然,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肯定存在着地区性的差异和不平衡。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但无论怎样,还是有很大的开发余地的。

1.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

2.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难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分数求,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0、/是非观0、/荣辱观0,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如果能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让学生去工厂、农村,进部队、政府机关,下企事业单位,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语文实践活动以此作为资源,通过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人文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等。在课堂内外,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动口、动手、动脑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在讲故事、演讲、论辩、答辩、口头评讲作文、课文式讲、写字比赛、查字典词语接力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2.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方式有:。

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辩大街小巷及种种媒体上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5勘误表6,并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除上述外,还有许多形式。如当读报员为小朋友和老人读报;当小记者报道新人新事;当采风员收集介绍家乡民俗;当发言人宣传科普知识,,3.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学生审美、鉴赏作品的能力,从而成为审美的人。笔者所带的学生,有的从读初一开始就住校,到初三时全部住校。学生离开父母生活,也就有了很多以前不曾有过的体会。我就充分挖掘他们这一方面的家庭资源,让他们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然后诉诸于文,学生由于有真切的体验,所写的文章也就格外真挚动人;阅读其他同类文章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还尝试着为父母分忧解难。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初中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他们学着语文,用着语文。各个家庭不同,学生的经历不同,家庭资源也不同。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或其中一方去世,生活极其艰苦,靠社会及好心人的资助才得以读书。但正是他靠着这份特殊的家庭及社会资源努力学习,他的作文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份踏实,多了一份特殊的亲情。

开发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具体策略的运用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水平与需要;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从具体细微的问题、课题、情境等为起点或基点而开展的。

1.从问题角度看:可以由课堂教学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引发开去,探寻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学习资源中得到解决或再认;可以由书本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也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来,上升到更高层面进行探讨等。

2.从课题角度看:可以以社区发生的重要事件为背景和对象,把它们纳入课程学习的视野,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以国际国内发生的包括现代传媒技术所呈现的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课题,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网络进行探讨;还可以以教科书中涉及的有关重要议题特别是/综合性学习设计的课题为研究主题,调动、发掘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3.从学习情境看:可以到大自然中探求语文学习资源;可以到家庭中发掘语文学习资源;可以到校园、社区等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所和活动中获取学习资源;还可以以专家、学者、教师为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关专家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资源,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也能使他们成为懂得生活、会享受生活的人,进而成为创造生活的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如能开生活之源,扬/活动之波,再加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授学生以渔,导学生以法,开其源,活其流,那么,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前景一定无量。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六

生物图形是生物知识的载体之一,是生物教学的第二语言。识图能力是学习生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能够熟练准确地识图用图,对生物学习乃至终生发展都是有益的。良好的生物识图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但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利用现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教学仪器,直观展示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生物图形理解问题的能力。在现有条件下“引导学生学会生物识图,用图和快速提取相关生物信息”是研究的重点,力争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促进大多数初中生识图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生物学习的关键。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以点带面,一图带动全文的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的和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学科知识以及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判断识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研究选定内容为七年级生物教材中的图形。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年级一、二班的学生。

1、图形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理性知识,图形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做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图形,学生识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图形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新教改教材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要强化图形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认识观,环境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制定课题计划,收集素材,学习课题研究理论。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以预期成效为目标,采用课堂渗透和专题识图能力训练,结合填图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识图基本能力、提升图文互换能力、养成识图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培养学生能力的体系,并探索学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课题结题阶段,进行各类教学素材分类和收集整理,进行整理分析,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收集整理相关理论,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识图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3、课堂行动研究法,将探究出的有效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效果,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使课题方案不断完善。

4、经验总结法:从实践和研究中获取良好的实际效果,并注意总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的经验和理论。

5、个案研究法:有组织、有目的地根据研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跟踪、了解、分析和指导等方法。对活动的个别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

1、经过多次的实践,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一种图形思维定向,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识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2、要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训练学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图形意识的目的。

4、通过此次研究,我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板图能力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进一步提高。

1、论文《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提高识图能力》。

2、结题报告。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七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正确处理同其他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之间的关系,加强校内的横向联系;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进校内外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1、课前让学生收集与主题活动有关的图片、文字、音像、数据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既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我引导学生通过请教父母、查阅书报、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收集了各种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查阅收集的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认识,为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资源共享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调查,通过采访、调查、参观、听报告等形式亲身体验,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获得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初步认识,帮助他们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知。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联系这些材料进行点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就有了深切的体验和理解,容易变成自觉行为。

3、课前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内的公益劳动,打扫学校公共场所,清洗拖把池,冲洗厕所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上街跟清洁工人一起打扫马路,捡垃圾,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道理,明白劳动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幸福,爱劳动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灵美。通过课前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后开展自主实践。

在品德与社会课后,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少先队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组织模拟活动,搜集各方、谚语或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1、社会调查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有关的思想观点、知识和行为要求。

2、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特点和少先队活动的特点,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围绕品德与社会课某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组织有关的主题中队活动,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以巩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

3、知行统一,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品德与社会课后要根据行为要求指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把认知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

4、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后组织模拟活动,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

5、品德与社会课后进行其它的有益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搜集谚语、格言、名言,举办报告会;组织收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等。

总之,通过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课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德育的整体功能,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专题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七)具体活动内容:

1.寻找春天学做叶画。

2.认识绿色食品学做凉菜、水果拼盘,做饺子。

3.小菜园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问题,

4.走进纸的王国学简单的折纸、剪纸。

5.零用钱的调查调查采访零用钱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讨论活动内容,订好学期活动计划。

2、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3、按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6、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七、活动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九

走出教室,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以获得社会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培养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家乡美好的自然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1.准备阶段(1——2周)。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活动内容。

(2)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督促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4)与家长和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的他们的支持与帮助,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活动阶段。

(1)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活动体验与收获。

(2)定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收集反馈意见。

(3)对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调整,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改进,促使活动顺利进行。

3.总结阶段。

(1)分类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反思、测评。

(2)小组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吸取经验。

(3)布置各种延伸活动。

1.成立调查实践小组。

(1)历史资料组:搜集反映昆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作用的资料(包括录像、照片等)。

(2)实地考察组:到昆承湖进行实地观察、采访,了解昆承湖的现状,拍下录像、照片。

(3)水质调查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昆承湖的被污染程度。

(4)儿歌故事创编组:搜集有关昆承湖的故事、传说,了解昆承湖的过去,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成儿歌、故事等。

(5)未来畅想组:通过绘画、标语、作文等,幻想家乡湖美好的未来。

2.开展调查。

历史资料组的搜集。

资料组一:将有关听说过昆承湖传说的同学分为一组。搜集有关昆承湖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和录象。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的通过寻访老人,有的通过上网,有的通过《莫城镇志》、《常熟地方小掌故》等寻找有关昆承湖的资料。

资料组二: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昆承湖的过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昆承湖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在电脑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成果与反思。

一、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人人参与,人人实践,人人有成果。

二、综合实践活动给了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了解了昆承湖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形成、创造乐趣的体验、关注视野的拓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充分展示了学生内在的潜力,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建构起学习的良好自信心理。

反思一: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俗话说:“孩子的心灵纯洁无暇”。每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都将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所谓的知识和能力的“暂差生”,要给他们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给所有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

一、活动主题:

(一)活动由来:

在我们周围浪费的现象是很多的:水龙头人走水空流;晚上空教室里灯火彻夜通明,食堂里吃了一口的饭就倒掉了......严重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很多人把节约挂在嘴边,但内心深处的节约意识却非常单薄。于是明明可以避免的浪费现象就产生了。其实减少浪费并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随手关灯、节约用纸等等,都是关键在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探究的体验。

二、方法引导:

(一)、准备活动:

1.提出主题、确定对象: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浪费现象,造成浪费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解决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今天让我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看看生活中的浪费现象。那么,你准备选择哪个方面来开展自己的活动呢?让我们来开展一下讨论:提出自己想研究、调查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协调好,组成自己的研究、调查活动小组。

开展活动可要有明确的活动计划、方案,与小组同学一起围绕感兴趣的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吧。

表1:“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调查、研究活动计划。

寻找:本子只用一面,水龙头空流几小时,没人的房间里台灯开一宿......活动地点:饭堂(饭馆)、自己家、洗手间、学校......活动方式:发现浪费现象及时制止,并将它们整理好......时间安排:课余时间。

小组人员与分工:

第一组的同学:制止对食物的浪费。第二组的同学:制止对水的浪费。第三组的同学:制止对电的浪费。第四组的同学:制止对用品的浪费。

活动准备:多收集一些关于节约的资料,并多做一些告诉大家节约对自己的好处的宣传,以减少浪费现象。

备注:自己先做好节约工作,才有资格管别人。

表2:“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调查、研究活动纪录。

我们收集了许多节约的资料,将一些只画了两笔就不要的纸张回收了起来,送到造纸厂,经过那的职员加工后,又可以重新使用。

3.活动经历:

(1)收集文字资料:

根据自己寻找的内容,在网络上、图书馆里寻找有关浪费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影响的资料。

(2)收集图片资料:

在学校和家庭拍摄一些同学家长浪费的照片,如中午吃完饭后的餐盆,教室里的废纸篓等。

(3)统计与调查:

知道自己家、学校等的用水情况、用电情况;了解班级同学使用文具的情况......(4)采访:

向父母了解家庭的开销状况,知道哪些开销是可以节约的。向同学了解平常的学习开销状况等。

(二)、活动总结、汇报展示:

1交流、汇报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的浪费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费。

(教师补充相关图文资料,扩展学生的视野。)。

2交流、汇报人们在衣、食、住、行、玩各方面的浪费现象。

教师补充相关情况,便于学生对比了解。

3交流、汇报调查浪费现象后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的节约感受。

教师补充学生认识的不足之处。

4展示学校“手拉手地球村”活动的过程及活动成果,让学生知道节约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5节约技能大擂台:节约技能比赛、节约“金点子”设计、节约口号宣传。

教师出示一些节约“金点子”、节约口号,拓宽学生的思路。

6收获体会:

谈谈自己的亲身体验、收获与体会。

7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调查研究中的表现,指出学生进一步行动的方向。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一

所有团支部均可参加评选,包括班级、社团、活动项目、实验室、宿舍等各类学生团支部。

学校将评选校级“活力团支部”10-15个,其中泰安校区、济南校区各1-2个,各校区按照通知要求自行开展校级“活力团支部”评选工作。学校将在校级“活力团支部”中择优推荐3-5个参加省级遴选。

1.思想引领成效好。团支部坚持思想引领核心任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2.组织运行活力强。团支部在基础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扎实,组织运转规范、顺畅。

3.工作开展活力强。团支部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能够及时改进创新工作方式载体,工作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

4.团员参与活力强。基层民主及团支部的设置方式和成员配备较为完善,团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推动团支部的工作和建设。

5.宣传展示活力强。团支部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其他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支部活动和工作成果宣传展示,在校园内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1.学院评选阶段:10月31日至11月5日,各团支部向所在学院团委提交《“活力团支部”候选集体申报表》(附件2),并制作视频、h5页面或图文综合类新媒体作品,对支部活动和工作成果进行展示、传播,要特别注重总结梳理各团支部的组织建设、特色工作、活动成效等关键事迹,鼓励所有团支部均参与创建申报。有条件的学院可设立院级“活力团支部”。

各团支部制作的新媒体作品须为原创,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寓意深刻。内容主要反映自“活力提升”工程开展以来,团支部在提升组织活力、工作开展活力、团员参与活力和宣传展示活力等四个方面的`特色成果和经验做法,既可全景展示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整体创建成果,也可以特景展示团支部活力提升的突出方面和典型特色。作品可分为微视频类、h5页面类和图文综合类。微视频类作品使用flv格式,视频长度4-8分钟,上传至“腾讯视频”网站。h5页面类作品基于h5网页技术,包括“云来”“兔展”“易企秀”等新媒体软件设计的产品,作品长度为10-20幅页面。图文综合类作品可包括漫画、书画、摄影、海报等作品,文体适合网络新媒体的语境语感,文字内容和配图和谐一致,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发布,图片去水印。新媒体作品链接在申报表中一并报送。

2.学院推荐阶段:各单位于11月6日上午11:00前将《“活力团支部”候选集体汇总表》(附件1)和《“活力团支部”候选集体申报表》(附件2)电子版报送至团委组宣部邮箱(xx),纸质版交至行政楼305室,每个学院推荐“活力团支部”候选集体1-2个。

3.网络投票阶段:11月7日至11月8日,学校团委将通过“山科青音”微信平台和“北极星网”同步开展线上投票,对于各学院推荐的候选集体,根据得票高低确定进入最终答辩环节的团支部若干。

4.评审答辩阶段:11月10日,学校团委将组织“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答辩会,各团支部可利用ppt、视频、情景再现演示等形式对本支部相关情况进行陈述,限时7分钟,陈述结束后由评审专家进行现场问辩,限时2分钟。

各校区自行开展校级“活力团支部”评选工作,并于11月10日前将评选结果和相关评审材料报送至学校团委。

5.公示表彰阶段:11月11日至11月13日,对评选出的校级“活力团支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颁发证书进行表彰,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遴选。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校区)团委要深刻认识此次“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各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的规划和指导,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切实抓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基层团建工作规范化运行,充分发挥团支部对团员青年的组织功能、阵地功能和服务功能。

2.广泛动员,浓厚氛围。各学院(校区)团委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活动的参与覆盖面,原则上各学院参与申报的团支部数量要覆盖到学院团支部总数的70%以上。各学院团委、团支部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报刊、宣传栏、微信、微博、qq群等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对“活力团支部”创建申报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报道,营造积极浓厚的活动氛围。

3.注重实效,打造品牌。各学院(校区)团委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团支部、团员青年的主观能动作用,注重引导各团支部建立“活力提升”的长效机制,同时要深入挖掘特色活动和典型事迹,形成学院、团支部开展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品牌。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之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能力,并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

张茜。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一代新人,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活动,开展“我与经典同行——诗文诵读”活动,努力将优秀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和优秀美文的兴趣。

2、培养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把诵读、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4、深化素质教育,通过诵读开展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养。

6、构建学习型校园,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

三、活动内容。

1、老师宣布诗文诵读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或美文,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和美文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4、在班级中利用课上5分钟时间学生分别朗诵自己的作品;并经过全班推选出。

优秀代表。

5、在年级层面上举行诗文诵读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文诵读者名单并给予奖励。

6、请获奖同学以座谈会的形式畅谈自己的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四、活动时间:

1、早读。

2、语文课的前5分钟。

3、周五下午的语文校本课。

五、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在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或由学生自己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诗歌和经典美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

第二阶段:学习朗诵。老师进行朗诵指导和示范,让学生明白朗诵诗文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第三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利用早读或语文课的前5分钟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自己的诗文作品朗诵展示。

第四阶段: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优秀诗文诵读代表进行“诗文诵读”的竞赛与展示活动。并请获奖同学畅谈自己的对作品欣赏的感受。

六、评奖设置:

1、每班班设优秀奖5名。

2、年级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七、其他设想:

1、想方设法,营造氛围。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想方设法,营造出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

2、保证时间,有所创新。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

3、争取支持,深入开展。为了能把诵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我们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做法等等)。同时老师可以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吉杨。

一、活动主题。

分别以“走进宋词”“阅读名著”“校园新闻”“演讲的艺术”为主题。

二、活动时间及参加人员活动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

参加人员:八年级学生。

三、活动目标。

1、通过举办主题式的手抄报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尽情展示八年级学生的风采。

2、通过调动学生积极创作手抄报,评比出优秀手抄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回忆读书的美好时光,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3、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积极主动思考与动手创作的技能。

四、活动内容1.比赛要求:

1)内容要求:选材要新颖、健康,紧扣主题,应具有多样性,以贴近校园生活、学习以及反映青少年思想的内容。报头自拟;手抄报内的文章提倡学生自主创作(可于文章后署作者姓名,自创文章可加分)。

2)形式要求:手抄报统一用白色纸张。版面布局合理,知识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

3)作品不能为印刷品。2.参赛形式:小组合作。3.版面要求:

1)手抄报必须包含报头、插图和文字等三部分,报头下面须注明组别和成员分工等。

2)版面制作均使用手抄文字和手绘插图,不得使用计算机制作或采用含有复制品的拼贴画。

3)版面设计及内容应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4.评比规则:1)评比标准:

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主题。

栏目丰富,文章有文采,文章流畅字迹工整。

报纸的名称贴切,版面设计新颖,有创意,版面图文并茂,整体效果好。(具体标准见评分细则)2)评选及展示方式:

将手抄报在班内展出,每一期作品两班互评,学生投票选出优秀手抄报。期末将对每期评选的优秀作品进行总评。由语文教研组老师及相关领导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比打分。

综合学生投票的票数和老师评分结果评选出一、二、三等奖。5.比赛奖项设立:

评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颁发奖状和奖品。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三

一、活动目标:

通过走进图书馆,进行志愿讲解、文化传播、图书整理、图书导读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活动内容。

(一)、时间安排:

__月__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__图书馆。

1、整理自己负责图书室的图书,及时提醒别人借阅书籍要归还原处,保持图书室的干净整洁环境。

2、公共图书室,可轮流进行整理。

(四)、活动内容:

1、去图书馆整理书籍,将摆放凌乱的书籍统一归类,按目录摆放好,方便读者查找。

2、活动中,发现有破损的图书可以协助图书管理员进行保护性修补。

3、在活动中看见不好的行为及时进行提醒并纠正,告知图书摆放等相关信息。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写好策划,并联系图书馆负责人,说明此次活动内容、方式及目的。

2、活动中期。

(1)联系图书馆负责人,是否有必要对整理图书的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2)活动可以开展时,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整理。

(3)准备一些必要的修书工具,如胶带、笔、剪刀等,发现破损的书籍及时进行修补。

(六)、后期总结。

1、活动结束后做一次总结,发现不足与缺点,及时改进。

2、负责人认真登记好参加活动的同学,并做表彰。

3、活动结束后在图书馆门口留影纪念。

(七)、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要按学生的课表安排。

2、活动中志愿者要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工作要仔细耐心。

3、在图书馆活动手机要静音,不能大声喧哗。

4、活动过程要佩戴好工作证、帽子、青年志愿者标志。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四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丰富词语积累。

2、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活动准备:

1、把学生分为四队,每队自行设计队名和口号,队员自备学习用品。

2、课件。

三、活动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而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积累本上已经积累过很多成语,我们每个同学可谓是“成语能手”,但谁是真正的“霸王”,今天我们就共同进入成语的世界,进行一场“成语霸主擂台赛”,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各小组出示自行设计的队名。(必须是成语)。

四、活动内容。

(必答题:有五关)(题目顺序抽签所得)必答题:第一关。

请填入数字组成成语(一小组五题,答对一题得10分)。

1、()拥而上丢()落()()牛()毛()帆风顺狡兔()窟。

2、()手()脚()彩缤纷()颜()色()亲不认()马当先。

3、()光()色()死()生()万火急()败涂地()顾茅庐。

4、()箭双雕()言()语()面玲珑()丝不苟()无所获必答题:第二关。

请写出有下列动物名的成语(一小组说一个,答对一题得10分,2分钟之内)。

虎马鼠蛇必答题:第三关。

照样子写成语。(一小组说一个,答对一题得10分,2分钟之内)。

1、和(风)细(雨)(提示:写第二个字是风第四个字是雨的成语)。

2、(栩)(栩)如生(提示:写aabc型的成语)。

3、(大)街(小)巷(提示:写第一个字和第三个是反义词的成语)。

4、一(心)一(意):(提示:写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是近义词的成语)。

2必答题:第四关。

妙手接龙(一小组做一题,每答对一处得20分,直到答不出为止)。

1、一败涂地()()()()„„。

2、刀山火海()()()()„„。

3、用兵如神()()()()„„。

4、言之有理()()()()„„必答题:第五关。

成语表演(满分100分)各小队指名一位同学表演成语:

抱头鼠窜狼吞虎咽坐立不安手舞足蹈。

1、()言为定+()鸣惊人=()全其美。

2、()面玲珑+()步登天=()霄云外。

3、()思而行+()气呵成=()面楚歌。

4、()亲不认+()触即发=()窍生烟。

5、()花八门—()面()刀=()令()申。

6、()全()美—()上()下=()心()意第二关:下面这些歇后语,后半截谜底都是成语,前半截是引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作比方,请根据谜面,写出谜底——成语。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第三关:游世界、猜成语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最尖的针:无孔不入最绝望的前途:山穷水尽。

五、评选优胜小组。

4初一语文竞赛获奖名单一等奖:李嘉莹朱菁华武惠先。

帖成龙赵泽萱。

一等奖:武文轩刘禹良成思思。

二等奖:王迎澳景宇桐李阳张晓暄。

杨雨婷雷嘉敏三等奖:赵晨浩苏睿鹏李馨钰韩香娇张思一凌书翰。

席雅雯杜余威温泌腩。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五

为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益的暑假,帮助、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引导学生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布置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业。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目的意义: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1、社会参观活动:参观,访问,旅游,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调查你周围10个人的“中国梦”并作出评价。

(2)中学生感恩教育情况调查。

(3)中学生家务情况调查。

(4)中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

(5)节水、节电调查状况调查研究。

(6)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7)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8)假期中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9)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10)中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3、社区服务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三、活动要求。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署假社会实践活动。

2、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者邻近村社开展活动。

3、遵守“诚实守信”原则,绝不允许在实践活动中弄虚作假。

四、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整个暑假期间;

验收时间:开学第一、二周;

五、验收形式。

开学后每位同学上交一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各班要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两周内以班级为单位将社会实践报告统一装订成册上交学校学生处。实践报告和相关资料要按照实际情况上交,严禁抄袭和弄虚作假。

深州市第一中学。

2013年6月。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六

为深入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换位思考、体察民情、体验民生,找准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按照《全区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集中组织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单位、深入服务窗口、走进工作一线,与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互换角色、换位体验,通过当一次车主业户、跑一次手续、乘做一次公交(出租)车、上一次工地等方式,亲身感受服务对象和普通群众的辛劳疾苦,真实体验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效能、方式方法等方面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切实找准、查实存在问题,进一步增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责任感、紧迫感。

"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重点在局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局属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中开展,主要采取内部体验、跨行业交叉体验、一线工作体验等方式。

1、以服务对象身份,到我局所属的`行政审批科、客管站、运管站、路政大队、检测一站、检测二站、收费站等窗口单位,从首道程序开始办一次业务。

2、以服务对象身份,到交通系统外的其他部门,从首道程序开始办一次事。

3、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到我局所属的服务窗口担任工作人员,直接面对面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体验。

4、结合分管工作,从事一次公路工程建设、公路养护、超限超载治理、路政巡查、出租客运市场整治、车辆检测等一线工作。

5、以普通乘客的身份,乘做一次公交车或出租车,亲自体验群众出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6、通过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接待来访群众等其他方式体民情、查民意。

从3月底至4月中旬,大体二十天时间。

1、部署发动

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制定我局《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并报区督导组审阅把关。同时要搞好动员教育和思想发动,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换位实践的目的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组织实施

(1)自主确定体验方式。相关人员要结合本人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自主选择确定2-3个体验角色和体验内容,并于4月20日前将确定的体验角色、体验内容、体验时间报活动办。

(2)独立完成换位体验。相关人员要按照选定的体验内容,以普通群众身份,亲自参与、独立完成体验活动。体验过程中,要切实转变角色、查找问题、倾听意见,坚持做到"三带三不",即:带着感情体验、带着思考体验、带着责任体验,不事先打招呼、不暴露真实身份、不敷衍了事走过场。每位领导干部参加体验的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3)集体座谈交流。换位实践后,要做好活动记录,撰写一篇心得体会,4月20日前报活动办。局党委将在适时召开座谈交流会,组织体验人员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查找在服务群众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3、总结整改

要认真梳理、总结在体验中了解到的群众困难、发现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问题,按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要求,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实。

1、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开展"换位实践体民情"活动是全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参与活动人员要切实把活动作为开展学习教育、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查找作风问题的有效途径,消除通常观念,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抓紧抓好。

2、强化督导,严格要求。区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将运用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换位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参与活动的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参与体验,保证活动质量。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局活动办将及时发掘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形成舆论声势,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七

一.基本情况:

本期我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6人,多数学生喜爱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且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二.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自觉维护环境,爱护自己生活的空间。

2、学会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献出自己的爱心,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了解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学会从网络上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料。

4、学会灵活运用从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

5、练习说话、写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

6.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精神。

三.具体的实施措施:

认真制定计划,安排学校的部署,认真组织每一次课外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在活动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人人参加,人人有进步,并作好每次活动的记录。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八

我们都知道,团结就是力量,那下面就一起来听听团结的故事吧。

星期日,我看见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鱼,就想发明像鱼一样的船,可是我找了一个上午,都没有找到,最后,我在自己的床头柜里找到这样的工具,工具什么材料都找到了,可是我不敢试着做。但是,妈妈说过,要相信自己,自己是最棒的。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又充满力量信心,就开始做像鱼一样的船。我做了两三个小时,甚至一个下午,我都没有做好,就是把船的尾巴和头掉反了。但是,我把那个拼好了,但是其他的都乱倒了,最后,我找到了成绩好的小伙伴帮我一起做。一个朋友帮我做船的头,是另外三个小伙伴帮我做船的身体,另外一个帮我做尾巴。我负责帮他们整理。过了一两个小时,终于把像鱼一样的船做好了。这个像鱼的船里头空间非常大;座位也有许多;船的外面是透明的。前后是开的地方,有头有尾的,船外的颜色非常鲜艳,我要谢谢我的伙伴们,如果没有小伙伴的话,我的像鱼一样的船就做不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如果没有我那几个朋友们,我就做不出我的船,所以,我要谢谢我的伙伴们,所以说团结力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十九

东联镇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初中部)。

一、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育目标均衡发展;加强初三毕业班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研,积极推动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扎实开展学科教研,发挥语文学科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活动目的:

1、研讨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明确总复习的方向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2、传递中考信息,研究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初中语文复习的针对性。

三、活动形式:专题培训。

四、主讲教师:李增伟。

五、活动时间:

第十五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六、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七、活动步骤:

1、由李增伟老师专题发言,题为《内江市2012级毕业班语文中考复习》,传递中考信息。

2、由陈春桥、罗敦发老师结合班级实际谈谈如何抓住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以及复习中的困惑。

3、其余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中考复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012.5.9。

初中课外实践活动方案篇二十

每星期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为训练时间。

辅导老师:学校音乐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周一课外活动。

辅导老师:聘请校外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训练时间为每周二、周四。

辅导老师:学校音乐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学期结束之前,各小组分别排练好节目,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并进行评奖活动,另外,各队还要负责排练节目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要求获得好名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