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汇总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0:09:12 |
  • XLQ熊 |
  • 11页

读后感是记录自己读书历程和成长的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作品的语言运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读后感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写作形式,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书中的故事和人物,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读后感是对阅读的回味和思考,是一种对书籍的致敬和理解,读后感是一种对自己思考的总结和回顾,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范文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一

每个作家有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都不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看过了很多的散文集了。

这篇文章,先开头是讲了个故事,我们快乐的思想是决定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没有快乐的思想,那么尽管用尽一切努力,可能还是会落空。一旦快乐的思想被建立起来,即使生活悠闲单纯,幸福乃至人间的美善都会自然的来到。我有时也拥有快乐的思想,的确很好。一生想要快乐,就要先有快乐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样。同样是在砌砖,有了快乐的思想会比别人多一份喜悦。

一本散文书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写完作业都会把这本爱不释手的书读一读。以前买第一本散文集时,我都不是很喜欢读,可现在我已经真的喜欢读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让人很容易看懂很清丽悠远,我喜欢这种风格。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觉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软枝杨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样轻柔,语言亲切,大多数写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当将它们运用在生活中时,更易懂。

书的封面上写了: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的确,我挺喜欢这句话。

每年的散文介绍没有轮到我,很遗憾,不过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会认真读的。我爱散文,我会一直继续看下去的。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二

第一流人物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闻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尘世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这是林清玄对清欢的理解,他说,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欢尽,莫使金樽对月”那种尽情的快乐。清欢不同于“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觉”那种无奈的感叹。

清欢,是在独山中自己饮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清欢,是在湖边静待花开时的沉默;清欢,是在躺椅上看苍茫变幻,云卷云舒;清欢,是在绿树掩眏,清风徐徐的山路中,踏着青石板感受到的澄明与安静。

猫头鹰人,一个捉猫头鹰为生的人,初见时,非常朴质,是刚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活的样子。一年后,他的长相几乎和他卖的猫头鹰一样,耳朵上举,头发扬散,鹰钩鼻,眼睛大而瞳仁少,嘴唇紧抿,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只大猫头鹰。

原来,一个人的职业,习气,心态,环境都会塑造他的长相和表情,卖鹰者的长相本来就是那样子,只是习气与生活的濡染改变了他的神色和气质罢了.

寻找清欢,把玩人生!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三

夜晚,寂静。

读一本好书,与感动狭路相逢。

他回忆父母,语言平淡而柔软。

“……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山边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爸爸的味道,唉唉!”

“……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样的白,母亲的发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的美……”

简简单单的描写,深情自然流露。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正在老去!尤其每次短暂的家庭小聚,父母跟我们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就睡着了,那花白的头发,深刻的皱纹,疲倦的神情——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这般老了呢?时间过得真快呀!快得我们都来不及发现亲人的变化!

他写他童年的宠物——小松鼠,“……松鼠与我的情感,使我刚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有声音有色彩、明亮跳跃的时光……”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后来死了,作者做功课时睡着了,削尖的铅笔成了凶器!这自然是一场伤心欲绝的分离,作者写的时候感情真挚,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养的小狗。一条非常可爱的狗狗,陪我度过一段愉快的童年时光,死的时候,我跟作者一样悲痛欲绝,后来再也不养宠物了。儿子一直以为我不喜欢小动物,其实不是,是害怕分离!没养过宠物的人无法体会的感情!

他写生活感悟,亦是以小见大。

比如朋友送他莲花,他会想到: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时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时时有正向的时刻,生命便无限美好,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比如他对木鱼眼睛的认识:木鱼作为磨洗心灵的工具是极有典型意义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诉我们,修行是没有止境的,心灵的磨洗也不能休息。

比如他穿了僧鞋,会想:要低得下头,要看得破。

比如他喝茶时会想:一味万味,味味一味。喝时生其心,喝完时应无所住,如是如是。

……。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四

喜欢读《林清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清香——如莲花般的馨香。每每走进他的文字,心也会跟着起起落落,然后慢慢归于平静。久久的`回味时,内心总会充满宁静与温暖。翻开书的目录,又是一个个耐人品味的题目:“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壶月光下酒”、“发芽的情绪”、“味之素”、“清欢”、“三生石上旧精魂”、“黄昏菩提”、“飞入芒花”、“清静之莲”、“吾心似秋月”,着实让人为之痴迷不已。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超多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持续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情绪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林清玄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就像先生在《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这样写道:“十年夜雨心不冷,百鸟飞远天不远,千山越过水不渴,万花落尽春不尽。”十百千万,日益繁盛,愿我们内心永远繁盛丰美。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五

林清玄是中国台湾一代文学大师,他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学著作。书中饱含着书墨的韵味,从生活、见闻、佛教等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世界上的点点滴滴。

光是人每一天都能见到的东西,阳光、灯光、目光、霞光、月光。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间种种的现象。有多少人因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阳光下展示出一副虚假的外壳;从古至今,所有的诗却从未有过写过正阳的,也许是因为人在正阳下会感到害怕吧。此刻的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把真实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

此刻,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一块块珍贵的土地被人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盖楼房、盖商铺、做景点,失去了土地原先的价值——生长植物。城市里再也难觅土地的踪影,才会引发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例如你不能买一点感恩,只能买一些礼物作为感恩。俗话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这么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买、能送的。可是,如果一个人能真情流露,怀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说感恩,明月都能够送,对方也必须收得到。

也许我们还能够从书中领悟到其他的道理,这,也许就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六

经过几天不懈的努力,我终于看完了《林清玄散文》,这是一本很有道理的书,收集很很多小文章,反映了许多大道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篇文章《水终有澄清的一天》。我明白了,只要内心保持宽容,外界的打扰也会消失。

在“我”童年时居住的三合院,沿着屋檐滴水的沟槽下,摆了一口大水缸,大到你双手不能环抱。这是用来接下雨天的水,用来洗衣洗澡的。雨水是浑的,放一些明矾进去,等几天,水才会澄清。

要使水浑浊却只要一下子,所以乡下的父母立了规矩,不能玩家里的水。乡下的孩子都知道这个规定。但,不玩自己家的水,不代表不玩别人家的水,而“我”家正好在上学的必经之地。有调皮的孩子会冲进来,猛地搅一下家里水缸里面的水,马上就跑了。

“我们”又气愤又紧张,只要一不小心,他们就跑进来搅一下,因此这使我们很苦恼。

妈妈看了看“我们”,说:“那些恶作剧的孩子,你愈在乎,他们愈高兴。只要不理他们,时间久了,他们就不觉得好玩了。”听了妈妈的话,“我们”正常生活,水,也澄清了。

故事的作者领悟到:生命中的故事,是一时一刻的。智慧与心境的清明追求,确是生生世世的。当我们遭到打扰时,任何的愤怒与看守都不会起任何作用,反而会让他们更开心,这时需要的不是我们的追赶,而是放下内心的愤怒,等着这些纷扰澄清下来,就像那水缸的水一样。

为了别人的打扰而愤怒不己的人,在生活中真的大有人在。可是不管怎么愤怒,打扰的人都不会减少。既然这样,还不如放下来,让自己清净下来了,世界也就清净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七

我想林清玄的心必是宁静的,充满感激的,否则无法越过尘世悟清生命。

我想林清玄的心必是细致的,善于观察的,否则无法透过平凡看到非凡。

有这样一颗心就有这样的文字。有些蕴含佛理,有些则充斥着深深浅浅的乡愁。林清玄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不似一些幼年在大陆生活过的台湾作家,但在台湾这篇土地上的文字,却都弥漫着一种对故乡的思念,遥望大陆的无奈。林清玄的文字往往引人深思,即使一片文章只有小小一段也饱含哲理。比较喜欢那些由小细节组成的文章,仿佛能更接近生命的纯粹。

《金色印象》便是这样一组。看了《水牛的红眼睛》,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见到过一只真正快乐的猪,它们看似吃喝玩乐终生,却从不真正自由;有点可惜以前没有仔细观察水牛的眼睛,但我相信耕田的水牛眼睛是红色的,这是一种仅凭感觉没有依据地相信,我相信这些水牛没有流下屈辱的泪水,只是倔强地红着眼睛,自由,对于每一个生灵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鸟的心情》有点天马行空,我也想成为一只鸟,可以飞快地想到达哪里就到哪里,我也不想成为一只鸟,因为不小心就被人类捉入鸟笼,一只自由的鸟可以很快乐,像我,像林清玄,以一个人类的身份想要拥有一份鸟的心情,可是我想,只要有鸟儿不自由,人类就无法拥有这种心情。我不知道我对《果实是树的心》的体会是否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我以为,拥有果实的树是充实而美丽的,若人的心中充满美好,这个人也会充实而不是空虚。

《金色印象》中的片段给我以能够表达的同感,《夜梦记五则》虽也让我深有感触,发出的感叹却像是呓语。《心门》表现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想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定不是那个“我”所说的;其实文中是有两个“我”,一个不甘得过且过,一个则安慰另一个平淡度日。就是在这种矛盾与挣扎里更显出林清玄希望能在生活中不断有收获。还无法理解《名字》,其实名字于人只是一个称呼,把人与人区分开来,每个人拥有自己的名字,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便等于迷失掉了自己,找回自己吧,没有人会真正忘了自己的名字,没有人会真正迷失了自己。

《蔷薇和荆棘》中我看到了不被相信的无奈,若我看见了一株蔷薇,就算我看见的是一团荆棘好了,我也会相信它会开花的,若我作为一株蔷薇,我相信自己会开花,即使被人误认为是无用的荆棘,我也不在乎,一个人的价值不需要别人的肯定也终会展现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些不合常理的想象情有独钟,觉得它们散发着让人不自觉追寻的光芒。林清玄其他的散文也足够吸引人,像《木鱼馄饨》、《三生石上的旧精魂》等,既使人感兴趣,又在不经意间让人放下俗念。

“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在文中也有提到过这几句,“清欢”不易得,读林清玄的文字却别是一番滋味。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八

这篇三百余字的小散文,没有多余的修饰,很随意的笔法,文采拼不及《荷塘月色》,情感深不过《荷叶母亲》,逻辑性强不如《葡萄月令》,感染力远不超《少年中国说》……它如同风铃般,没有浓妆艳抹,没有惺惺作态,没有故作深沉,更不去招蜂引蝶。

可这偏偏使得我对此情有独钟,深深迷恋。

我迷恋于作者的那分善感,那双将生活察觉得如此细微透彻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抓住了“风铃”与风应和这一常见的,却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现象,在他眼中,风铃是活的,且是一个敏感而极富灵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风的音乐演奏者,有了它,人们就会在炎炎夏日听出大自然的清凉,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风铃”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为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风才有了光彩和生气。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颗善感的心,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不断“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

作者将风铃写的精致而有灵气,实际是在写人的心灵。他希望能通过心与心的相映,来营造一个美好动人的世界。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九

初读《林清玄散文》,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隽永的文章精华,犹如一道清泉,在这浮华人世里涤荡心尘、开启心智。应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完美情绪。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着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以乘的心地,在无言中冥合真谛。

翻开书页,将目录扫视了几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发芽的情绪》,初看这个题目,心中充满疑惑:植物发芽怎样还会有情绪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一年,我在武陵农场打工,为果农摘收水蜜桃和水梨,那时候也已是冬天了。过了一个月后,果实摘完了,我却爱上了那里的风土,经过果园主人的许可,我能够在仓库里一向住到春天。摘完的果实还要剪枝,等到春天,我要离开了,可在走时却看见两棵果树没有发出新芽,枝丫枯干,它们已经死了。我觉得很疑惑,便问果园主人,他也不明白为什么。细细品读这篇文章,这一篇探索人生真谛的随笔。看看问题,再看看文章,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往往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却经不起考验,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作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我的见解,认为一个人取得成绩固然重要,或者说是一种财富,但在受到挫折时,就很少有人认为也是一种财富了。他认为:“一个人假如一生都没有成功过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没有失败过也不开心。没有失败过和没有成功过,其实都一样,未能真正领会真实的人生。”于是作者把体验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作为人生的重要经验。对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青年人,在某种程度上“求败”,迎接各种磨难,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只有失败之后才会有求得“发芽的情绪”,求得将来的更好发展,这对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间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剪去枝,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远持续春天的情绪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繁叶满树,然后结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实。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远的阳光灿烂。应对人生、应对未来,我们务必慎重,务必认真对待,充分思考一切问题,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环节,周密细致地制定我们的计划,慎重确定我们的一切应对措施,预防任何坎坷的到来、任何挫折的降临。这样,事到临头,我们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茫然失措。

一旦真正的坎坷来了,挫折到了,我们大可不必以为天塌下来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笑迎一切挑战,应对一切挫折,将风浪与挫折抛在身后,闯过去,前面必定是阳光灿烂,前面必定是坦荡如砥。

我们若一向盯着坎坷、盯着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里的阴影,那么,坎坷与挫折就会被放大,就会像山一样地压倒我们。

举轻若重,我们慎重地对待一切。举重若轻,我们简单地应对世界。

一个人,时时将脚印背在身上,自我会被压垮倒下;将脚印丢在身后,昂首走过去,这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十

这个学期,我读了《林清玄散文精选》,它,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淌过我的心间,心旷神怡;它,犹如一阵徐徐清风拂过我的心间,淡雅至极;它,又犹如一朵纯纯白花飘进我的心间,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它写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们的所做,让我看到了蜜蜂的许多优点。

我从小就怕昆虫,对蜜蜂也是没什么好感,顶多也就知道它们比较勤劳而已。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劳以外的很多优点:它们很专情,除了蜂王以外不听任何人的话,养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们不怕死,当外敌侵犯时,奋不顾身,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击敌人,从而结束生命,明知会死,却不带丝毫犹豫;它们还很无私,为了酿蜜甚至减少了寿命,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其实,人和蜜蜂也是一样的。一项伟业中,怎么可能没有像蜜蜂一样的几个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样,是炼过几只蜂。

此后,我买蜜茶时心甘情愿,也喜欢喝蜜茶了呢,那时,总会想起那为此牺牲的几只蜂。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十一

宁静的夜晚,幕色渐深沉,泡一杯清茶,独坐在一盏散发温和光线的台灯下,和着淡淡墨香,静静地阅读着《林清玄散文集》。此时微风习习,四周一片安详与静谧,不知不觉我已经静下心来,走进了林清玄那淡雅清新的“禅语”天地。

光是人每天都能见到的东西,阳光、灯光、目光、霞光、月光。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间种种的现象。有多少人因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阳光下展示出一副虚假的外壳;从古至今,所有的诗却从未有过写过正阳的,也许是因为人在正阳下会感到害怕吧。现在的人对别人充满了怀疑,把真实埋藏在了内心的最深处。

现在,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差,一块块珍贵的土地被人们变成了赚钱的工具——盖楼房、盖商铺、做景点,失去了土地原来的价值——生长植物。城市里再也难觅土地的踪影,才会引发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总喜欢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例如你不能买一点感恩,只能买一些礼物作为感恩。俗话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认为是不对的,我也这么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什么都能买、能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能真情流露,怀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说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对方也一定收得到。

也许我们还可以从书中领悟到其他的道理,这,也许就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十二

我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我读了几篇文章,感觉写得都十分好,其中一篇《快乐的思想》足以让我反复回味。

这篇文章,先开头是讲了个故事,我们快乐的思想是决定我们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的思想乃是建立幸福人生的第一步,一个人没有快乐的思想,那么尽管用尽一切努力,可能还是会落空。一旦快乐的思想被建立起来,即使生活悠闲单纯,幸福乃至人间的美善都会自然的来到。我有时也拥有快乐的思想,的确很好。一生想要快乐,就要先有快乐的思想。就像文中的故事一样。同样是在砌砖,有了快乐的思想会比别人多一份喜悦。

一本散文书一向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写完作业都会把这本爱不释手的书读一读。以前买第一本散文集时,我都不是很喜欢读,可此刻我已经真的喜欢读散文了。林清玄的散文不像其他的散文,道理都含在文章里,让人很容易看懂很清丽悠远,我喜欢这种风格。

读林清玄的散文集,我感觉到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软枝杨桃》。

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水样轻柔,语言亲切,大多数写得都是散文。他的散文很有哲理,当将它们运用在生活中时,更易懂。

书的封面上写了: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完美的心,庄严的心期许他们能在这混浊的世界,持续清明,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的确,我挺喜欢这句话。

每年的散文介绍没有轮到我,很遗憾,但是下次是席慕容的散文集,我也会认真读的。我爱散文,我会一向继续看下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