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极简主义》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8:27:48 |
- |
- 10页
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内容引发的反思和启发的总结和表达。那么,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书籍内容的要点和核心思想,抓住关键细节进行分析和解读。其次,我们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将所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其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此外,读后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仅要表达对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最后,读后感需要有条理和逻辑,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文笔的优化,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思想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一
快节奏的生活,无止境的欲望,让我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在物质生活方面。“花钱能让我感到幸福”这是大部分人年轻人曾有的体会。这是因为这样,我们承担的各种的债务:花呗、房贷、车贷......
刚毕业的我成功加入了“月光一族”,消费主义宣传的“拉动”和内在物欲的“推动”使我每个月都在花钱还钱“死循环”的日子中度过。所以经历了这疲惫不堪的3个月后我开始反思我的生活,拥有这些东西我真的幸福吗?在我迷茫的时候这本书出现在我的眼前,进入了我的生活也开始改变我的生活。
《极简主义》的作者是“成为极简主义者(becomingminimalist)”网站的创建者和编辑,此书介绍了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的物品清理入手,提出正是因为现代人积累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物质积累过程中迷失了真正的生活目标。通过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从已拥有物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找到自由的感觉,并能投入更多精力、财力去追求自己更伟大的梦想。
大多数人也许将极简主义简单的理解为整理物品或处理物品,有着固定的方法和模式。那是错误的,极简主义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整理的物品的过程,发现自己生活真正所需要的,然后有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自己所热爱所追求的事情上。正如书中的自由记者安妮特,因为常年在外工作,在还没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前,每离家三到四个月回来后房子里各种各样的账单让她头疼。正是因为这样,他决定开始消减自己个人物品的数量,然后彻底变成一个“世界游牧者”,然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新闻网站上。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案例,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实践极简主义,没有固定的公式,也没有特定的标准去满足。人人都可实现极简生活,但是需要时间和勇气的和对自己目前生活的认知,是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改变的决心。
《极简主义》使我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慢慢地作出了改变,我开始清理我的衣橱,删除我不会看的公众号和不常用的应用软件,收拾清理我不需要的物品......发现原来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心情变得舒畅,有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情。
人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只是因为外界的环境才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也正是因为复杂的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极简”这个词才会重新进入人们眼帘。我想这也是近几年返回乡村生活,人们向往宁静悠远的生活的原因。因为拥有更少的物品的生活总能让人感到自由,感到生活的本真,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使人们重新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和目标。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二
minimalism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让我们暴露在琳琅满目的物品和信息中,不知道如何选择,或者根本不假思索买买买,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实际需要的东西很有限,而且人有选择倾向性,有些东西用习惯了就还是习惯性地选择,多余的可能只会在角落里落灰。
本书中,两位作者也是面临各种纷杂的物质选择从而让自己过得不堪重负,痛定思痛,于是决定断舍离,只留下精简的必需品,并且降低物品的标准,更加追求实用性,从这一过程,总结出了五个核心的价值分享给我们,让我们着力于这五点,过上简单快乐幸福的日子。
这五个核心价值观点分别是: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
第一,健康,作者主要谈论了饮食和锻炼和睡眠三个方面。饮食是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来调整,提倡的主要食物是水、绿色饮品、新鲜蔬果汁、蔬菜、水果、豆类、鱼类、有机食物。锻炼,是选择让自己能坚持的锻炼项目,有人适合跑步,有人适合游泳,有人适合骑单车等,凡是能让自己动起来的运动都比待着不动有用。睡眠,保证自己每天有足量的睡觉时间,并且调节睡眠质量。
第二,人际关系。主要维护首要人际关系,1、亲密关系,主要是爱人,伴侣,配偶;2、密友,一般不超过5个;3、直系血亲,主要是父母,儿女以及其他近亲。与人相处最重要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通过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他人。人与人最好的关系是共性和差异性的良性组合。我们通过爱,信任,诚实,关怀,支持,专注,可靠,理解这8个核心元素能够维持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t.a.r.a的四个关键词来处理。tolerate,容忍;accept,接受;respect,尊重;appreciate,欣赏,这四个阶段来改善人际关系。
第三,热情。职业和事业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让我们全情投入,而使命可以。通过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找到自己的使命。首先,我们要移除身份,地位,不确定性,金钱枷锁对我们的束缚,进而解放自我,把自己抽离出来。其次,认真观察和回顾自己平常做什么事情感到兴奋,激动,让自己激动,兴奋感维持时间最长的事情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最后,将热情变成使命的最好方法,便是模仿。
第四,成长。只有通过积极有益的自我改变,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感受到自我的成长。自我的持续成长,才能感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感。将大量的满足感与某一改变联系起来,这种变化就成了必须做的事。
第五,奉献。给予,帮助他人成长,可以让我们超越自己,获得更大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极简主义的意义在于,是让我们摆脱生活的冗余,更加专注于最基本的事物工具。
成功=快乐+持续进步。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三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极简主义》读后感范本7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极简主义》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很多事情做不好,工作太累也许是想得太复杂了。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书中的内容虽不如期待的那样好,但还是有一些启发。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七种理念。
第一个理念:事情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试图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只问简单的问题,只寻求简单的答案。这也是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第二个理念: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完成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在工作中,还要真正理解想要做的事情,而且还要搞清楚是否也是其他人希望做的。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忙忙碌碌,却忘了自己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我们要时刻弄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工作如此,人生亦如此。
第三个理念: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明白这一点后,我们要列出计划,把计划尽量做得详细,能够清楚自己的意图。文中提到,在完成一个项目时,我们要分解成若干细节工作,加快工作进度。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有的时候,会感慨,一步错,步步错。
第四个理念: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也就是说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而做行动的矮子。万事开头难,而不去做,事情将永远完不成,当事情越积越多,只能更糟糕。对此,自己也是深有同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有开始,事情才没有那么难。
第五个理念: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也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安排事情要留有余地,做好应急预案。
第六个理念: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有两个结果,要么完成,要么不完成,所以在过程中,要细化目标,关注趋势。
第七个理念: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这一条都是非常适用的,很多时候,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无法解决,可能是执拗于自己的想法,要学会换位思考。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是父亲邮寄给我的,看完后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名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理念,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说太多哲学性思考的东西,而是简单的用案例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
1、事情其实很简单。就要人们解决事情要学会抓住事情的本质进行问题解决,不要绕圈子。如果发现事情越来越复杂,那么很可能就是道路错了。
2、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是极简主义的前提,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产生判断,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社区,哪些东西要留下。
3、做事情要有连续性。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小的计划能让整个事情变的简单,那种随波逐流只能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4、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完成。说的是行动力,只有思考没有行动,自然会造成思想的负担,没有成就感。
5、事情预期和结果往往不一样。就是不要太执着于结果,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的尽善尽美,给思想留下足够的空间,生活才会更加轻松。
6、确定事情的结果界限。一个事情,就应该拥有两种状态,一是完成,二是未完成,不应当有百分之多少完成。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事情的拆分,将大事情按照连续性分解成很多小事情,不同的小事情完成或者为完成来判断。这样做也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
我认为,要将极简主义放到心中,就是明确目标,思考路径,制定标准,排出干扰,立刻行动,不断修正,取得成功。
极简劳动合同。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东西方文化观的融合论文。
不该简却很简”的简历。
世界艾滋病日简范文。
简历要言简。
银行工作简大全。
简析法律推理。
简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宗教思想。
无限极友领晋升祝贺词。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五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极简主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满分10分我给6分。但我还是推荐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的朋友看看这本书,他会告诉你如何能舍弃不必要的「锚」。
天性使然,我很讨厌极多极多的实物。比如有的人喜欢家里摆满了家具,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堆满纪念品,说实话那样的话我进步屋子会有一种紧张感,就好像房间内空气被那些杂物抢走了一样。也有的人喜欢空间感,在房间内布置尽量少的家具和无用的装饰品,要知道我们一天中至少八个小时会呆在自己房间,也就是你三分之一的生命,你是什么样的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你的房间。
结合经验我觉得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了。
今天是我戒烟的第49天,如果不是手机打卡软件提醒我,我可能都没注意到已经坚持这么久了,或者有戒烟这件事。戒烟后明显的感受就是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一般可以持续醉心于某件事2-3个小时。我的慢性咽炎好了,肺活量更强了,牙变白了,嗅觉味觉更灵敏了。而且我不用将每月收入的十分之一或八分之一浪费在百害无益的烟草上。
我戒除了甜食和饮料,包含任何蛋糕,冰激凌,饼干,薯片,士力架等,可乐也被我戒了,在学校如果上课累了,我会喝一杯无糖的摩卡或美式,早上醒来准备写作时我会给自己端上一杯格雷伯爵或金骏眉。
上学期因为工作原因晚上 点才吃晚饭,胖了20斤,今年我办了健身卡,平均每周去3次。早睡早起,不赖床。
虽然20xx年xx月xx号就注册了公众号,但直到今年9月之前一共才写过两篇文章。好好经营公众号也在我今年的计划之一,每天6点醒后喝喝茶,看看书,备备课或者更新一篇文章,写作已经成了习惯,我也享受其中,沉迷于写作时的快感,放空一切,全身心集中于文章里,每个标点符号就是我,我就是每个字。
电子书和平板简直救了我的命,我以前有很多纸质书,每次搬家都重的想死,一边搬书一边反思自己有书不读,活该身体受累。但现在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有价值的书会边读边做笔记,把书读厚,然后把自己思考的精华笔记留下,把书读薄,最后就可以送人或当作二手书卖掉了。
话题回到书上,可能在阅读这本书前我已经将极简主义融入到血液里了,所以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但可以说作者还是很全面地分了五个方面介绍了极简主义在生活中的应用: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
呼,当看到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这几章时....太煎熬了,因为真的太鸡汤了,我真的很讨厌别人去告诉我明天会更好!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天生自带反鸡汤体质,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尽量自己解决,而不是错过了星星又叹错过了月亮。所有的事儿动手做起来就没什么难了,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按照我以往的习惯,我还是摘抄了几句不错的句子。比如在健康一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个很实用的管住嘴的方法,比如你想吃一块儿蛋糕,但是心里又很纠结,你就去镜子面前脱掉上衣,看看你对自己身材满意吗?看到肚子上的肥肉还想吃蛋糕吗?这样的话就将吃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渐渐戒掉甜食。
还有就是提倡定期锻炼,营养配餐,不吃超市买的加工品,不要在食物上浪费太多金钱,一个月以上不穿的衣服基本就可以捐掉了等等。
极简主义的反义词就是消费主义。
简而言之,极简主义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教你如何省钱,健康,佛系的活下去。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六
【前言】。
今年开学前,别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极简主义》,我买来一读之后很是认同,也践行了一些书中所讲的道理。今特整理成读书笔记,以和大家共勉。
这是本书的封面、开场白、以及两位作者写作这本书的背景介绍。
【读书与思考】。
一书名解释。
大家千万不要被《极简主义》这本书的这个书名给吓到了,以为这是一本讲要怎么“断舍离”,搞得很“佛性”—完全清心寡欲的样子,其实不然。
《极简主义》这本书,其实重点是讲“活出生命真意”——如何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极简主义”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工具。
什么需要“极简”?“极简”到什么程度?这标准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为什么是生命中重要的事,应该由你自己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作者强调的是—通过“极简”,让你轻装上阵,摆脱生活中多余的事物,这些事物或是对这些事物的欲望占据了你的金钱和精力。“极简”只是形式,“极简”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让你沉下心来进行深度思考,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多余的。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更多的更有意义的事。
关于这部分,见我所做的第一个思维导图。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引导大家发现更有意义的人生,不断实现个人成长,有意义地为他人奉献。“极简主义”的好处包括:取回浪费的时间、摆脱多余的物质、找到自己的使命、享受快乐和自由、多创造而少消耗。
二五大价值。
本书主要篇幅是讲如何从五个维度去发现和构建生命的意义,也被作者称为“五大价值”,分别为“健康”、“热情”、“人际关系”、“成长”和“奉献”。
这五大价值,我体会和梳理了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未能在此图中表明的是:这五大价值之间又是相互激发、相互影响的。
“健康”、“热情”、“人际关系”这三者是基础,而“成长”和“奉献”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成长”是我们生命内在的意义,而“奉献”是在“成长”基础上更为高级的生命外在的意义。
我们的多数改变,都是通过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渐改善积累而成的。每天哪怕有一点点有意义的改变,只要我们持续行动,我们就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正是“成长”让我们感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体会到自我满足与成就感。
我们的“成长”就来自三个基础方面:改善“健康”状况、发展“人际关系”、追求自己的“热情”兴趣。
“奉献”是我们为他人做出贡献,增添价值。“奉献”能给人带来深层次的、持久的满足感,与之相比,我们自己吃顿美食、看场电影的满足感显得微不足道。
是“成长”引向了“奉献”,而且可以构成良性循环:我们越是成长,就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他人成长,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奉献”还与三个基础层面相互影响:提升精神“健康”、享受“热情”、促进“人际关系”。
具体这“五大价值”的内容,见我所做的第二张思维导图。
三快乐、幸福与长半衰期。
读这本书过程中,我做了很多批注在书上,还写了一些感想在书上,特附上一页以示例——“你快乐吗?”。在这页,作者试图通过这一问来引发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
如图中大标题所示——你快乐吗?作者直接提出“我们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不会让我们快乐”,这一观点看似和我们的常识“有钱才快乐”、“贫穷不快乐”相违背。但从现实来看,有钱未必快乐,没钱也可以很快乐,钱和快乐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我们物质欲望的满足会带来快乐,但这快感会快速消退,并且边际效应会递减。真正的快乐源自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成长,我们为他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作者还提出“普通人的生活,并不快乐”,这本书也不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这一观点看似有些偏颇,甚至会引起争辩。这跟我们怎么定义“普通人”,怎么定义“快乐”是有关的。
我不想在此纠缠概念,我只想说明的是—“不普通”不意味着我们要追求所谓的“成功”,我们要“出人头地”。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变得“不普通”,只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快乐,更幸福,内心更加充盈,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快乐”不是重点,有意义的生活才是重点。在这里,作者否定了“快乐”,并认为我们要在短期行为中找到长期价值,有长期价值的短期行为才是有意义的。我在批注中把“快乐“和“幸福”直接划等号了,实际上是片面的。
“幸福”肯定是快乐的,但“快乐“不见得幸福。通过我阅读其他书籍,如清华大学心理系彭凯平教授所著的《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所说,“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这一说法我深为认可,我还理解到—不要等到最后去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你在追求幸福的奋斗过程本身才是最快乐的。所以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
再如另一本书采铜所著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所说,我们可以把事情按收益值和半衰期分成4类,见下图。收益值,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半衰期,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到一件事情在发生时带给我们的即刻的好处,而忽略了这一好处是否可以持续下去,产生长期的效果。如玩游戏、观看综艺节目就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的事件。我们应该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而多做“长半衰期”的事情——为生命创造“五大价值”的事情。
【行动与改变】。
我在开学之初阅读这本书,正好帮助我重新思考了下人生。
我重新立下了座右铭:“每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每天都是精彩的一天”,鼓励自己每天持续改变进步,在每一天中寻找精彩快乐。
我给自己写下了宣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过程本身最幸福,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
并在自己的办公环境中进行了标语式的张贴,在讲课过程中也进行宣讲。
我原来有很多衣服,穿衣打扮风格因为在校园,整体比较偏休闲,但款式和颜色搭配并不固定。
在这学期伊始,我简化了我的穿衣搭配,固定风格。上身蓝色或白色长袖衬衫,下身黑色裤子,脚上蓝色或白色球鞋。当现在天慢慢热起来后,上身蓝色或白色短袖衬衫,下身浅色裤子,球鞋不变。平时上课时,固定这样的穿衣搭配,固化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也简化了我的穿衣选择,节省了时间。
发型也是保持了一贯的发型,早晨去上课前,打稍许发泥和摩丝。
多出来的衣服裤子鞋子,我分批整理出来,或送给乡下亲戚或捐掉。
配图为配合招生宣传,所拍的正式形象照,西装仍然是蓝色的,我最喜爱的颜色。各处清理。
开学伊始,我把我办公室的工位给彻底清理了一次,已经多年没清理过,很多积攒的东西早已没用,清理过后,神清气爽。
但也添置了一套简易茶具,可以在繁忙工作之余自饮,也可在教研室同事开会时助兴。
后来学院还组织了爱国卫生运动,对整个办公室做了彻底的清理。垃圾清理一空,面貌一新,心情舒畅。
对每次购买更为谨慎,对耐用品的购买尤其谨慎。我最近新购置了一台华为荣耀10手机,这也是我第一次追新。对这个决定我是考虑再三的,最后决定购买,是为了更好地记录生活、开展工作,也不必受制于手机容量(购买了128g),并具有一定超前性不必频繁换手机(希望使用三年不更换)。
同时,也对自己立了个誓——暑假前,不再购买耐用品,也不再购买纸质版书籍(因为以前买的书很多了,都还没看完)。
二五大价值持续改变健康改变。
健康是生命的基础,是大事,但做起来其实都是小事。
我一方面在饮食上进行控制。过了一个寒假,我的肚腩又涨起来了。我主要是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不要吃过饱。经过控制加锻炼,我的肚腩又减回去了。
另一方面锻炼,坚持跑步,以及力量训练。跑步还做了几次在城市公共空间跑的尝试,一次在二沙岛,一次在滨江边。力量训练除了做俯卧撑和深蹲,还增加了平板等腹肌训练,哑铃手臂力量训练和引体向上训练。还尝试做了几次瑜伽训练,可惜不太能坚持。还打算未来减少点跑步,增加打太极拳(以前我研究生阶段专门学习了几年)和游泳(我最喜爱的运动)。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所以我尽量早睡早起,中午午休。每天保证有7小时的睡眠,所以我平时也不太会打哈欠,基本保持充沛的精力。
我的热情、乐趣,在哪里?我在哪些方面可以找到快乐?
我也进行了思考,结合我的能力与职业,我总结我还是比较“好为人师”。还是比较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新鲜事物,享受讲课,享受学生热切的目光。所以,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自我学习,并热衷于进行知识传播和帮助他人。
此外,我在锻炼身体、与人交流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很多的乐趣,让我乐此不疲。我也打开我的眼睛,去欣赏周围的美景,生活中的乐趣。不是说“世界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吗?偶尔发现不起眼的美景和趣事,也能让我发个朋友圈,分享快乐,乐个半天。
我在每天的反思日记里,都寻找当天的快乐、热情,让我更加快乐。关系改变。
人际关系一方面需要梳理,重点关注首要人际关系。我太太是我最重要的人,我经常和她交流,倾听她诉说。还常肯定她、鼓励她,也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做的事。在我的带动下,我太太也变得更加积极,也变得更爱看书。还变身作家,最近写了一系列的万物故事文章。也正是在她的鼓动下,我才能克服“拖延症”,开出微信公众号“张生趣谈”,开始写读书笔记分享。
我也想带动我儿子进步,多陪陪他。所以以身作则,少玩手机。和他一起踢球和打球(五一劳动节时难得一起打球),和他一起看书(新买的书架上有一半的书是他的)。
和学生们我总是很乐意去交流,对指导的毕业论文学生认真相待,对学生助理和学业导师学生多加沟通交流。我的微信文章,也总得到众多学生的肯定,尤其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们,让我更深感欣慰。
我的同事们,包括领导们,都非常nice,对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我们学校很大,还更需要走出去交流,上周就做出了改变。我们去和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学院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收获很大。
我还需要走出去,结识更多的新朋友,熟络很多的老朋友。感谢现在方便的网络交流,但仍然无法代替见面交流。上上周在武汉开会,又见到了我的mba导师戴老师,倍感亲切;还有幸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交流十分融洽。
细数这学期以来,我每天都在尝试做出小小改变,努力让每天都过得精彩。我的身体变得更棒了,肚腩减下去了,虽然人变瘦了,但“瘦而不弱”哦。我的热情更明确了,学习、讲课、分享,我乐此不疲,身边的小确幸我也能抓住一二,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我的人际关系也在巩固和拓展,改变自己,往往能影响他人。
我的奉献,主要体现在我对学生的影响上,通过讲好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享受学习。学生快乐的笑容、殷切的目光、心得体会中只言片语流露出对我的肯定,总是让我十分地满足与快乐;还体现在辅导学生毕业论文、参加比赛、开展课题和写研究论文等方面,学生的点滴成长、取得的成果,让我也感到无比满足。
我的奉献,还体现在我对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上。我的家人、我的同事们、我的前学生们、我的朋友圈朋友们等等。
我希望,我的存在,能让这世界多一点正能量,多一点有意义的改变!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七
偶遇一本书,是美国作家丹娜所著的《极简主义》。读完后,受益颇丰。
全书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让房间干净整洁的办法,那就是培养收拾打扫的习惯。
你可能会笑了。这不是“废话”吗?要是有收拾打扫的习惯,那房间能乱?
其实,说这个办法简单易行,是因为,她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最简单易行的事情入手,慢慢养成习惯,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比如说,从最简单的洗碗开始做起。绝对不要积攒一大筐的碗筷。根据数据统计,每次吃完饭把碗筷收拾利索,或者当天收拾干净,要比积攒几天的碗筷然后统一清洗,用时要少很多,压力会小很多,而且给人带来的感受也会大有不同——毕竟,当你每天都能收拾干净,走进厨房的心情都是敞亮的;如果积攒了一大堆用过的碗筷,每次路过厨房,都会让心情郁闷一阵子,平添许多压力。
又比如,可以从清洗脏衣服开始。倒也不用每天清洗,但是一定要固定好时间。比如把“每周日”或者“每周一”定为“洗衣日”,每天都做一点点事情,形成习惯,就像个定时闹钟似的——今天周一,该洗衣服了;到周三了,该收拾卫生间了;周五了,该把厨房拖一拖了。形成了这样的“生物钟”,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在当天把事情做完做好,也不会觉得累。我觉得这个办法,有点类似于把任务进行拆解,每天做一点点,量不大,但是很有效果。
再比如,还可以从倒垃圾开始做起。说白了,还是跟培养日常习惯一样。从小处开始,越小越好,专注于扔掉家里不用的东西,每天都把垃圾清理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是一个让房间整洁的好办法。
当然了,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也确实相对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可能你的房间还是堆满了各种杂物,甚至让人感到窒息。那么接下来,如果想要进一步让房间看起来更美妙,那就要学会收纳整理了。
说到收纳,并不是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那样,多买几个收纳箱、架子,或者多建一间新房间、买一个更大的房子,就可以把东西归整好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根据东西的多少来买收纳容器,而是根据房间的大小,来决定收纳容器的多少,再决定我们该有多少东西。比如说,当收纳容器已经塞满了,如果还想添置其他东西,那就要把已有的东西进行一个整理,看看是否有哪些东西不需要了,要么卖掉,要么捐掉或者送人,而不是收纳容器装不下了,就再买一个。那样,只会让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再怎么收拾都利索不了。
这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我们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过多的东西,我们没有精力去一一顾及到,长久堆积在角落里,就只能称之为“杂物”了。有人说,我收集了好多珍贵的玩意儿,姑且称之为“情感类杂物”,始终舍不得处理掉。其实,正如作者所说,收着这么多“珍贵”的东西,其实会让那些真正特别的回忆贬值。如果一个珍贵的回忆被埋在一堆杂物里,“鬼”才会去重视它呢。
比如说,你可能会留下宝宝从小到大穿过的所有小衣服、小玩具,这些玩意儿既占地方,又别无他用。说起来好像一看到这些小东西,就会想起宝宝的成长历程。但实际上,每个阶段保留一到两个最能让自己开心的东西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看到一件东西,可能就会联想到很多事情,而不是看到所有东西,才能想起来。更何况,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再有不舍,可以拿手机拍照留个念呀,或者干脆录个小视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总比留着大把大把的东西占地方要强许多。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要积攒一些看起来以后可能会有用的东西。书中举了个荧光手环的例子。到底要不要扔掉呢?作者建议还是扔掉,尽管将来你确实要用到的时候,会想起之前有一些,难免会后悔已经被扔掉了,即使它们还在的时候你完全不会想起来。但是,还是下决心扔掉吧。那么,如何处理这种后悔的情绪呢?只能忘掉。痛苦一阵,就翻篇吧。那些荧光手环也就三美元,万一一个月后要用到,那花三美元住在一个没有杂物的房子里的一个月,也是值得的。所以,如果有一些小玩意儿,比如硬纸板、盒子、纸箱等等将来可能会派上用场的东西,但是用到的机会微乎其微的话,那不妨就扔掉吧。记住,那些没有杂物的人家都是宁愿生活在悔恨里,也不要生活在杂物堆里。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八
苏格拉底曾站在大街上自豪地宣称,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而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每天都被无数的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等狂轰滥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欲望、成功、地位等,以至于脑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偶尔停下来,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当然没有必要。如果我们愿意彻查内心,就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我们之所以那么累,就是因为成为了“想要”的奴隶,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假如我们能遵循“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原则工作和生活,也许就不会感到疲劳了。如此一来,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些能让我们和他人变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现在,我们似乎不再懂得过简单的生活,我们拥有过多物质财富,有过多选择、过多诱惑、过多欲望和过多食物。我们挥霍一切,毁掉一切。我们使用免洗餐具、钢笔、打火机、照相机……为了生产这些物品,水、空气和大自然都被污染了。唯有摒除这些身外物才能发现新世界,穿衣、吃饭和睡觉等基本需求才能迈向更深层的境界。不再拥有过多东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时间来关注自己的身体。一旦对自己的身体感觉良好,就能忘记肉体的存在,专注于精神发展,使生命充满意义。如此,你会感到更加幸福!
生活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摆正金钱的位置。因为金钱是一种能量,如果把钱花在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们将失去能量。我们应努力理解它对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思考金钱与自然、思想、快乐、自尊、居住、环境、朋友、社会等的关系。血液在体内平缓地流动,这说明我们身体健康;金钱在生活中自由地流通,这说明我们在经济上是健康的。
今天,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时间是神圣的礼物,如果我们不能抓住现在的光阴,同样也无法抓住虚幻的未来。但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时间,而是不虚度光阴。让生活变得简单,可以获得更多精力,这样就能更好地面对人与事。轻装上阵,此刻就充满热情,我们因此得以欣赏周围的一切:要做的事少了,就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梦想和享受悠闲。比如,你可以一整天待在家里阅读诗歌、烹饪、燃香、喝一杯好葡萄酒并欣赏月亮。
值得担忧的.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而是悄悄溜走的现在。这就需要锻炼注意力和排除杂念的能力。只有此刻做的事才有意义,所以要慢慢把精力集中在“这里”和“现在”的事情上面。能够改变一段时间的质量,是非常可贵的天赋。正如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所有细胞的基因,一段时间也是所有时间的折射。
带着格调做事会让生活变得无限丰富。所谓格调,就是:吃早餐前梳梳头发;就餐时放一点轻音乐;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和聚乙烯制品;触摸柔软之物,嗅闻玫瑰香气……这些都自然地吸引着我们,给我们活力和快乐。当我们把周围一切变得富有格调,同时也把自己变得充满诗意。这就像清空一个塞满杂物的抽屉,或是整理一个橱柜,每一个整理和简化的想法都让我们坚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够被我们牢牢把握的。
总体来讲,这本书虽然讲工作稍多,讲极简主义生活比较少,但是对于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九
原本以为是一本倡导极简生活的指南书,结果是写怎么工作的。。。。。难免失望了。。。。。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家最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述的关于常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成功的项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开心:你要明确的告诉利益相关者他们将会得到些什么。很显然,要造就开心的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他们,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想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更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列个名单,然后把他们的获利条件写下来,分析一下现有的项目是否能够满足所有股东的获利条件。
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国公司对年轻中层干部的年终考核目标标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了经营管理质量,并减少了上级对其工作审核和复审的必要。”
这个考核标准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没人知道这个标准的具体含义。以这个标准去考核干部,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考核人认为自己即使遵循正确的方向去行动从而完成任务或项目也没多大用处。年底时,他的上司根本不会以正确的工作目标标准进行考核。按照上述标准考核时,员工获得满分的机会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为这种考核标准可以有无数种解释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问题,比如说你的目标是模糊的,像“很好地完成这些项目”“让消费者接受良好的服务”“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你最好学会解决它。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十
喜欢他们对健康的定义,他们说健康是开启你更有意义的生活的起点,我们想要你享受自己的生活,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带给你最佳的状态。健康是相对的,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幸福,就应该努力达到自己最佳的健康状态。有疾病的人依然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过着最健康的生活。健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在载你前往目的的交通工具。
我们应该更关心的是我们的感觉怎么样?如果我们健康了,我们的感觉会更好。
对于书中提到的应该显著减少或完全禁止的一些食物,这一个我持保留态度。我觉得我真的离不开肉哇,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我也开始尝试晚上这餐不吃肉。他们建议尝试10天,如果觉得适合自己就可以坚持下去,不合适就继续尝试新的方法。
评价锻炼成功的标准并不在体重或其它数字上,而是以下两件事:
1.我们是否持续的改善健康?
2.我们对自己的进步是否满意?
锻炼原则,我觉得还是值得借鉴,他们有三个原则我蛮认同的,第一个是享受锻炼。二是用锻炼来释放压力。三多样化让锻炼保持新鲜感。大家也记得每天固定抽出一些时间来让自己保持锻炼。时间不在长短十几二十分钟也行,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好,肯定会对自己健康有帮助的。
为了体验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想想我们必须做的是什么?创建自己的“必须做”列表,锻炼是一种意想不到的帮你重获时间的方式。也许是极简主义风格,本书每章都由很多小标题和段落组成,让人看起来很轻松。最后都会有作者写的小文章作为结尾。下面是我比较有感触的几篇文章观感:
《处理压迫感》:这篇文章让我对压迫感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也让我觉得什么东西都应该往好的方向去想。作者提到说,这种压迫感是一种报警信号,我们之所以感到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有成千上万条信息整天在耳边嗡嗡作响,而是因为那巨大的信息量本身。极简主义教我们要去培养自己的爱好,专注的做重要的事情,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嫉妒是一种无用情绪》作者提到要停止嫉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停止思考他人的意图,我们会嫉妒,往往是因为认为某人的行为意味着什么,而事实上他并没有那个意思,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的真实意图,所以思考那些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如何做出超难决定》读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就是把“应该做”的变成“必须做”的,这样不给自己留退路,真正去实践起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意识到,有些东西我们应该去改变,但是我们并没有发自肺腑的觉得必须有所改变,只是知道应当改变,但改变对我们而言不是必须的。所以只有在我们把应该做的事情变为必须做时,这件事情才会发生,我们可以去列出一些必须做的列表,把它贴在你可以看得到的地方。不要只是用头脑去思考这种变化,而要用心去感受,认识到你必须改变。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十一
最近我读了乔舒亚的《极简主义》。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作者乔舒亚曾是一个每周工作70小时、每年工作362天,年纪轻轻就拿上6位数年薪的企业高管,20多岁就买了名车豪宅,有一个美丽的妻子。越来越有钱的他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物品,但他发现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实际上他的生活非常糟糕。所以作者后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是极简主义,乔布斯的房间中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
在生活中我们买了很多东西,我们日复一日努力着,努力跟上他们,我们将巨大的压力施于自身,强迫自己成就事业,或变得和某人一样。结果是,我们所背负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沉重。
《极简主义》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常识,比如我们应该怎么做事,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去解决。如果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想一下,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比我们更可怜的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疾病、折磨等原因死去。与这些情况相比我们所遇到的大多说问题都不算什么。
当我们感到压力时,不放打开报纸或电视,看看全世界都有哪些悲惨的人和事,当向导这些我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当我们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理解别人,当我们能够理解别人以后我们就可以更好面对自己了。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真正的安全感要认识自我,知道自己是谁,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极简主义》这本书除了介绍作者的亲身经历,过上极简生活的一些方式和实践手段,更多的是从内心层面,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经过一切的整理,你才会明白人际关系、成长、热情、奉献、健康等元素在生命中的意义。
我觉得“极简主义”不单单是一种理念,更是改变生活、改变自己的一个契机。人生要懂得取舍,只有把生活变得简单一点,才会有精力去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只此一回的人生,创造出精彩的价值和属于自己的幸福。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十二
《极简主义》这本书是美国的乔舒亚和瑞安所著,俩人放弃高薪主管工作,扔掉家中90%物品,21天过上极简生活,成为美国极简主义的先锋。书中,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和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穿越物质的海洋,他们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五种价值“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和奉献。”《洛杉矶周报》曾对此书发表评论:“这本书教我们如何终结被物质占领的命运。”
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通过疯狂的占有物质真的能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吗?《道德经》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过度的感官享受会让人心神不宁,不利于得到身心自由的生活。
正如此书中所言,“我们所承受的几乎所有压力都完全源于自身。幸福源于内部,源自内心,源自充满意义的生活。”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过“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作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包括“情绪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和财务健康”,拥有健康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基石,合理的饮食和休息、适当的运动,戒除对身体有害之物,都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的生命状态。
书中提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包含八个主要元素:“爱、信任、诚实、关怀、支持、专注、可靠和理解”。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给予身边重要的人以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放下手机,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为心爱的人准备一顿烛光晚餐;陪孩子一同在周末郊游;给许久未联系的挚友打通问候电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我们自己的生命也终将在这些美好的关系中得到滋养。
用更少的东西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通过舍弃生活中多余的东西,我们得以超越物质,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有意义的事物上,关注个人的成长,并以有意义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奉献。我想这些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
极简主义不是简单的丢弃东西,也不是拮据度日,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它是一种更理性的、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大道至简,愿我们都能从作者的分享中领悟到些许生活的智慧和启发。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在学断舍离,很自然的就每买了极简主义这样的书来看。这本书并没有像其他极简主题的书那样,介绍如何清理、减少物品,而是更多的关注生活本身:人生的意义。
到了一定的年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去思考一个话题“生命的意义”。因为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有一天一切都会结束。不再有旭日东升,不再有星光璀璨。曾经无比重要的成败得失也将褪色。那生命的意义在哪?其实只有在物质上极简,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以前我一直说自己想要简单生活,可是怎么样才算是简单生活呢?不知道。本书作者总结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健康,人际关系,热情,成长,奉献。关注主要事物,忽略次要事情,就是简单生活的本质。
一、健康。
健康毋庸置疑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健康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前提。我有个很不好的饮食习惯,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暴饮暴食,从今天开始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慢慢改变。现在每天晚上都会运动一个小时左右,希望自己能够每天坚持。
二、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人类而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我们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迫切想要和彼此沟通的欲望。作者将人际关系分为三类:首要,次要,和外围。首要关系包括“配偶,直系亲属和密友”。次要关系包括“好友,老板,精心挑选的几个同事”。剩下的人就属于外围。在这三类人际关系中,作者又把他们分为对你有“正面,负面,中性”影响的人。积极的关系帮你成长,消极的关系会消耗你。在人际关系中,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指望他人为了遵守你的标准、信仰或价值而改变。你唯一能改变的人是自己,当你自己改变时,与你走的近的人也会慢慢改变。想要发展和改善一段关系,少不了爱、信任、诚实、关怀、支持、专注、可靠、理解这八大要素的滋润。
三、热情。
我的想法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然后喜欢自己所选择的。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不仅能让自己更加快乐,而且人们在做自己热衷的事情的时候,会表现的更加优秀。这很符合常理,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毫无兴趣,甚至是深恶痛绝,你怎么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但人的喜好是会改变的,而也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那么就要培养自己的热情,喜欢自己选择的。
四、成长。
成长是什么吗?成长是知识的扩展,还是性格的完善?成长是体格的壮大,还是心灵的升华?人都有惰性,突破舒适区不断进步就是成长。成长是逐步积累的变化,人一旦行动起来,就可以形成正向的动力。从这种正向经历中找到乐趣然后提升标准,持续行动,就有了成长的动力。对我自己而言目前的目标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至少看三个小时书,管理好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5、奉献。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买到的,而是你所创造的,不是你所得到的,而是你所付出的。书中的作者有一个目标:让自己成长起来,然后去影响身边的人。一个一味索取的人是不会快乐的,一个懂得给予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
如果读完了这本书,却没有付诸行动,那就是在浪费时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做事情先完成再追求完美。像这读后感,没有时间修改有什么关系,至少做了,总比因为忙没时间修改,迟迟不敢发布好,拖着好。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十四
随大流是许多人用来医治自己的麻药。不幸福嘛?买这个,买那个,我们日复一日努力着,努力跟上他们,我们将巨大的压力施于自身,强迫自己成就事业,或变得和某人一样。结果是,我们所背负的压力比任何时候都要沉重。是的,没错,我们所承受的几乎所有压力都完全源自于自身。当真要如此吗?这还是我们自己吗?这是《极简主义》开场白对于我们的发问。而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幸福源自内部,源自内心,源自充满意义的生活。
极简主义,是一个帮助你获得自由的工具——远离恐惧、烦恼、重压、内疚、抑郁及束缚的自由。自由。真正的自由。
极简主义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因为它所关心的是找到对你而言最本质的东西。再强调一次,极简主义是一个工具,我们用它来获得人生的满足感。确切地说,极简主义只是去除生活中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从而使我们能够专注于最重要的东西,以此来获得快乐、满足和自由。
而我们所关注的幸福,只能经由有意义的人生来实现:充满热情和自由的人生,可以实现个人成长、以有意义的方式来为他们做出贡献的人生。这些才是幸福的基石,而非身外之物。
过有意义的生活意味着什么?在《极简主义》看来,使人生有意义的五大价值:
健康。
健康本身并不是目的地,而是载你前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极简主义》一书从饮食、锻炼、睡眠甚至心理等各个角度去讲述了什么是为了健康「必须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甚至质疑了人们对于做出改变的决心。要做出改变,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决心,即决定何时付诸行动,即知道为了改变必须做决定的那一刻。
从根本上说,我们坚信你做出的决定分两种:理性决定和感性决定。
理性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想让自己的生活发生改变。问题在于我们是理性地明白这些,而非感性地。我们并没有发自肺腑地觉得必须有所改变。人生中的根本性转变,只有在人们将「应该做」的事情变为「必须做」时才会发生。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五大价值中最重要的。我们都想被爱。我们都想去爱。我们都想有人能一起分享生活。而在《极简主义》,作者们通过「寻求超棒的新人际关系」、「改造你现有的人际关系」、「改变你自己」这三点去告诉我们如何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和多数人一样,把多数的时间、努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对你影响最少的那群人身上。那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
首要人际关系是目前为止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密友、直系血亲,这是你的核心团队,他们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而次要关系同样举足轻重,但只有在完成了应该为首要关系做的事之后,你才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给予次要关系人。
在任何关系中,你都不应该指望他人为了遵守你的标准、信仰或价值观而改变。你唯一能改变的人是你自己。当你以身作则时,与你走得最近的人,往往也会跟着效仿。如果你不快乐,就不必保持某种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该努力反思这段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只是说,如果行不通的话,你可以退出这段关系。
如果你的人际关系没有进步,那它们便是在衰退消亡。而当人际关系有所成长时,你便会感到自己充满了活力。若对未来没有憧憬,人就会灭亡。若没有愿景,那么,不管你碰到什么都会是将就。《极简主义》也在告诉我们,如何去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热情。
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那些对所做之事充满热情的人都天性如此。这其实毫无逻辑,事实上也与现实截然相反。是的。绝大多数情况下,热爱工作的人与对工作毫无热情的人都是类似的。有些时候,热爱工作的人同样不想离开被窝,同样不想处理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新项目。换句话说,充满热情的人就像你一样。
首先,充满热情的人知道他们热爱的是什么。其次,热情会引发更多的热情。而寻找热情往往是困难的,因为我们很容易被日常工作困住,人们轻易接受了难以振奋、死气沉沉的循环。《极简主义》发现,生活中主要有四道枷锁,让我们无法寻找热情,它们分别是身份、地位、确定性和金钱。嗯,这确实是一语中的。当你受限于身份认同时,就很难意识到你是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有意义的特质,可以用来确立自己的身份?一旦摆脱了身份的束缚,你就能清空前行的道路,摆脱其他的枷锁。地位、确定性、金钱也将不外如是。
成长和奉献。
《极简主义》把最重要的两章放在了最后:成长和奉献。这两种价值联手,形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人成长,为他人做出贡献。
你的多数改变,都是通过每天在小的方面逐渐改善积累而形成的。每天行动一点点,让我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一切。提升你的标准、持续行动。如果你想继续成长,就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标准。否则,你就会陷入停滞。或者,更糟,如果放低了自己的标准,你就会衰退。而当失败给你带来了大量的不满,使你气馁时,也会阻碍你继续成长。你知道的,真正的成长的关键是持之以恒。
很多时候,所谓下决心往往并不是真的决心,除非你真的把它当成必须做的,除非你觉得它好像压迫在你的神经末梢上,除非你被强迫着去做出行动。一旦那些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了必须做的,你便是真的下定决心了。
而随着你逐渐成长,有些很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你有了更多可以给出的东西。你越成长,就越能帮助其他人成长;而越是帮助其他人成长,你自己就越能获得更多成长。成长让人感觉好极了,但奉献能让你感觉更好。因为你为你爱的人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比为自己做的还要多。人类有着为他们奉献的内在需求,奉献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极简主义》同样地为如何奉献、如何更好的奉献提供了很多建议。要知道,给予才是活着。只有在成长和奉献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自己实实在在地活着。我在读这本书时,常常与作者们产生共鸣,他们推崇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一直在奉行着的事情。
比起高谈阔论,我们更喜欢聆听。我们关心他人。我们付出着爱。谁为你的生活增添了价值?你又会怎样为别人增添价值?这本书为我一直以来所奉行的事情带来了意义,也为其赋予了价值。更是鼓舞着我,继续带着热情去努力成长,去奉献,去成长为那个最好的自己!
《极简主义》读后感篇十五
这本书是父亲邮寄给我的,看完后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名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理念,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说太多哲学性思考的东西,而是简单的用案例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
1、事情其实很简单。就要人们解决事情要学会抓住事情的本质进行问题解决,不要绕圈子。如果发现事情越来越复杂,那么很可能就是道路错了。
2、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是极简主义的前提,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产生判断,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社区,哪些东西要留下。
3、做事情要有连续性。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小的计划能让整个事情变的简单,那种随波逐流只能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4、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完成。说的是行动力,只有思考没有行动,自然会造成思想的负担,没有成就感。
5、事情预期和结果往往不一样。就是不要太执着于结果,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的尽善尽美,给思想留下足够的空间,生活才会更加轻松。
6、确定事情的结果界限。一个事情,就应该拥有两种状态,一是完成,二是未完成,不应当有百分之多少完成。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事情的拆分,将大事情按照连续性分解成很多小事情,不同的小事情完成或者为完成来判断。这样做也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
我认为,要将极简主义放到心中,就是明确目标,思考路径,制定标准,排出干扰,立刻行动,不断修正,取得成功。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幼儿园家长感谢信老师(模板18篇)
- 拜访公函范文(大全16篇)
- 个人第三季度工作总结(汇总14篇)
- 家长写给孩子的评语(模板11篇)
- 项链的读后感(通用11篇)
- 最新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演讲稿(优秀19篇)
- 新生军训活动总结报告(汇总15篇)
- 2023年开学励志演讲稿(优秀8篇)
- 最新给物业管理表扬信(汇总17篇)
- 给物业管理表扬信(大全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