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优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3:31:25 |
  • |
  • 9页

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总结的事情。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借鉴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一

1.拿着“请示”当“函”用,即该用“函”申请批准的却错误地使用了“请示”。如:

××市科委关于追加农业科研基金的请示。

××市财政局:

为了做好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11年市财政局拨给我们农业科研基金80000元人民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了后期的试验阶段,但经费已经用完。经测算,后期经费缺口20000元人民币。为使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把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好,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要,盼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以上,请批准。

××市科委。

××××年××月××日。

市科委与市财政局是平级单位,它们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根本不存在要“请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不清楚平行机关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出于对这两个文种使用规范掌握不准;三是明知不对,不得已而为之,出于无奈,因为这样有利于申请事项获得“绿灯”。日常行文中,确有不少申请事项因使用了函而被收文单位退回的现象,而一旦改用了请示,就会马上得到对方的“恩准”。

2.把“报告”当“请示”用。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使用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一种合并使用的文种,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实际上它根本不是报告,而是请示。由于作者在“请示”的后面又加了“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这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

在“请示”后面加“报告”,不仅仅是个文种如何使用的问题,它还给上级机关受文后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按照行文规则,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批示,更不需要批复,但这类行文实际上是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给领导机关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二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事关党政机关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问题。应正确认识文种在公文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各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否则,可能会错误使用公文,或者给收文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与不便。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普遍约束力。起草公文时不得随意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文种(如方案、计划、要点、总结、纲要、建议、答复等)。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选用何种文种行文是有条件的,要与发文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权限相符,切不可乱用,不可超越职权。例如,公告虽属于告知性的名称,但这个“公”字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党和国家才有资格使用它,而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公告”、“招干公告”、“征订公告”、“开业公告”等,它们的作者或发文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商店、学校等)无权代表国家,不能随便乱用“公告”。

(三)依据行文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正确选用文种。

一个机关在发文时使用什么文种由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决定,在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内又由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及职权范围决定。行文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选择和使用。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党的系统中的中共中央与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系统中的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与各省(区、市)教育厅;三是同一组织系统中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党的系统中同级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之间,政府系统中的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四是非同一系统中的机关之间(级别相当)的不相隶属关系,如地方党委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以上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行文,构成了一定的行文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行文关系、行文走向。如:一个地方党委拟行文请求批准事项,主送机关必须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党的机关,应该使用上行文的请示;若是上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行文,行文方向是下行文,应当选择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等文种。属于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主要选用函。

(四)依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根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来选择文种,就是在同类的公文种类中,选取有助于实现行文目的、要求的文种。具体地说,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如按中央的要求,每年地方党委、政府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汇报计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应选用报告;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帮助和支持的,应选用请示;行文目的为了推动、指导下级机关工作的,应选用意见或通知(指示性通知);行文目的是就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应选用意见;行政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行文的目的是审议通过人事任免案的,就应选用议案。

(五)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公文文种,既有党政机关通用的,也有属于各自专用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文种有15个,其中通用的文种有10个: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这个文种。

(六)按照层级的不同正确选用文种。

有的文种适用范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使用,但有一个使用层级问题。如公报的种类有会议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会议公报的发布机关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规格高,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宜使用这个文种;联合公报的内容反映的是两个国家的外交事宜,层级高;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一般由国家或省(区、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层级也较高。

(七)按照公文内容的差异正确选用文种。

拟制公文选择文种时,往往会出现好像这个文种也行那个文种也可以的现象。如通过会议作出的有关某一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是用决定还是用决议?我们知道,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从公文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公文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全面,是全方位并带有指导性的,应选用决议行文;如果公文内容集中、直接、具体,针对性较强并带有指导性的,则应选用决定行文。

(八)按照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

有时应用以上几点依据、要求还不能最后确定文种,就要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例如,某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拟表彰某些集体和个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中的命令(令)、决定、通报这3个文种都可用于嘉奖、表彰,到底选用哪个文种?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表彰对象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及社会影响度等具体情况来考量,同时结合长期以来本机关、本系统、本单位文种使用的习惯,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文种。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劳模,一般都选用决定这个文种行文;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表彰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者,长期以来使用通报这个文种。

总之,选用文种应慎重,不可随意而为。只有熟悉各个文种的性质、适用范围,切实把握各个文种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隶属关系和行文目的、要求,才能准确无误地选好用好文种,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三

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变革更新,为了测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已成为申论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备受青睐,并有可能成为未来文章写作题的发展主流。有鉴于此,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醒广大考生,公文体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从平时做起、从真题练起,逐步提高各种公文体裁的文稿写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与公文题狭路相逢时能够战而胜之。

明确申论考查的公文范围。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机关常用的工作事务性文书两大类。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狭义公文仅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所规定的文种;而广义公文则包括机关日常行政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文书,如讲话稿、宣传稿、新闻发布稿、规划、建议等,其外延无限宽广,几乎任何机关使用的文书都可以往“广义公文”的篮子里装。因此,考试命题不拘一格,通常只限答出“公文”的主体内容,考生作答时也不要过于拘泥形式,在一般政论文章的基础上,符合公文的写作规范即可。

国考市以下考生和省考备考要侧重公文能力培养。

国考市地以下职位要求考查“贯彻执行能力”,从2010的考试实际来看,这种能力是以种类几乎无限的“软公文”写作来体现的,最典型的试题就是2010国考市地以下第三大题: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题目要求写作的体裁为“宣传纲要”,“纲要”和宣传材料即属于法定公文之外的“机关事务文书”,写作依据是“政府精神”,目的是调动“全市各界的关心、支持”,以推动污染整治工作的顺利实行。显然,这里的政府精神,就是考试大纲中的“组织意图”,考生在把握材料文意的基础上,梳理出其中蕴含的“组织意图”,即政府推进该项工作的目的、预期达到的效果、准备采取的原则和措施,确定“宣传要点”也即答案内容要点,“提纲挈领地陈述”出来,即为符合公文写作规范的答案。

类似领会和贯彻组织意图、陈述执行原则和措施的文字材料,即为“贯彻执行能力”的载体,是国考市以下试卷必考的题型;而公文写作考查的具体实现形式,必将与广义公文的多样性相对应,形式灵活多样,题型多变,但基本要求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要求是写出“体现政府精神”的工作要点,符合各类公文的基本写作规范,具备公文主体内容,一般无须写出严格具体的格式。

省级公考主要选拔市以下职位的工作人员,其申论考试与国考市以下试卷相同,也将广义公文的写作作为必考题型,例如2010年4月25日多省统一考试申论第二题,“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要求: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3.不超过400字。”命题思路与国考第三题完全相同,连文稿体裁、提问方式也基本相同。

今年国考对公文写作的考查发生若干变化之后,省考一定会紧跟其后,进行相应的命题调整和提问方式变化,因此,报考国考市级以下职位和省考的考生要未雨绸缪,加强公文能力的培养,对照真题,进行多种广义公文体裁的写作练习,弥补自己因缺乏实际公文处理经验而导致的能力短板。

软公文写作要注意切合软要求。

广义的公文随着机关工作实践的丰富,其外延不断拓展,体裁种类不断发展,从前景来看,几乎是无限的。但从写作要求来说,有的公文是硬性的,比如工作计划、规划等安排计划性的,总结、报告等总结汇报性的,格式体例和语言风格高度程式化,只陈述事实、做法而不带感情,有时提出强制性要求而无须缓冲和修饰,措辞严谨,语气平实;有的事务文书则是软性的,要考虑接受对象和使用环境,如演讲稿、宣传稿、新闻发布稿、答复等,必须考虑诸如群众和答复对象的理解程度、心理感受、精神需要等,与受众达成情感上的交流与共鸣,这就要使用柔性的语言和有技巧的表达方式,可以抒情而不能只顾陈述事实,多加缓冲修饰,使之易于为受众理解和接受而不能提出强制性要求。

2008年国考申论第五题要求修改答复稿,虽然对“答复”这种公文形式没有做形式上的要求,但按照机关工作惯例,答复必须考虑受复者的情感、意愿和接受程度,以其实现公文的行文目的,取得受复者的认同与配合,这实质上就是一种软性的要求;2010年国考和统考、各地方考试中要求起草的宣传类材料,是“宣传知照”性质的材料,大都以社会公众为对象,与讲稿、新闻发布稿等文体类同,是有潜在着的软性要求的,考生在作答中,务必强化角色意识与对象化思维,把握柔性工作的方针和写作要求,考虑接受心理,揣摩应采取的语言词汇、语气语调和表达方式,以期符合评分标准,实现完美的公文题作答。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四

公文写作是申论考试中常考的题型,对于刚接触到申论的考生来说它一定很陌生,以下中公专家就为大家来“科普”:如何写演讲稿。

演讲稿作为演讲的底稿,与演讲的特性相吻合,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鼓舞性、感染力,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演讲的口语表达要声情并茂,书面表达就要文情并茂。演讲与现场、会议等正式官方讲话不同,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和感情色彩,可运用文学手法。在申论考试中,演讲稿应向正式讲话的写法靠拢,要在流畅的口语中符合政论的严谨性,在严肃的政论中发挥口语和文学手法多彩的感染力。

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她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来平等的信条。

现在我们正进行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人人生来平等信条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坚持下去。我们相聚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我们来到这里把这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那些为国家生存而捐躯的人们,作为他们最后的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适合的、恰当的。但是,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我们是不能奉献,不能圣化,也不能神化这片土地的,因为那些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人们,活着的和死去的人们,已经圣化了这片土地,他们所做的远非我们的微薄之力所能扬抑。这个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记得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是,它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的事。

毋宁说,我们活着的人,应该献身于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以完成他们精诚所至的事业;我们在此下定最大的决心,以使这些死者不至于白白牺牲;让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获得自由的新生;让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与世长存。

大家好!下面我按照竞争上岗规定,进行演说。我决定参加竞争的岗位是办公室科员一职。现将有关情况和想法汇报如下:

一、个人简历及德才情况。

我出生于1988年7月,现年26岁,中共党员,2009年6月毕业于南华大学政治系,本科学历。同年9月进入单位,首先在人事科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岗位实习,熟悉单位整体情况,接着在办公室担任文秘工作至今。作为新人,工作期间得到了各位领导与同事的悉心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近两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不断成长,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在办公室这个工作平台上,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掌握了本职岗位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日常的文件、简报、计划、总结等的撰写、收发文、重要会议的会议记录、新闻宣传、信访接待等等,责任感与工作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2012年考核优秀,更让我得到了鼓舞,这是大家对我平时工作的极大肯定,也是我努力的新起点。同时,发挥写作特长,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项征文活动,在《青年园地》上发表文章共计七篇。在专业技术上,2013年8月取得了助理政工师职称。

二、岗位认识。

我认为,办公室在单位行政体系中是属于“上传下达”、协调联络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主要担负着办事、办文、办会、接待、计划、总结、协调、信访、体系、档案等工作任务。我特意找出了当初单位的招聘启示中对办公室文职岗位的要求——热爱园文事业,具有较好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办事严谨,注重效率,勇于奉献,乐于助人,作风正派,安心本职工作。如今,一一对照,发现当初觉得略显空洞的言辞无一不是岗位工作的要点。我想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的正是上述的几点,归纳起来,就是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办法与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工作设想及打算。

与否,我都将把这次竞争上岗当做一个有力的鞭策,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地完成现有的工作任务。文章来源: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ml/guojiagongwuyuan/。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五

江西分校()。

公文写作是申论考试中常考的题型,对于刚接触到申论的考生来说它一定很陌生,以下中公专家就为大家来“科普”:什么是公文。

公文具有严格的定义,是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章样式,其中,法定通用公文是依法规定和确认的、普遍使用的公文,是公文中最严格规范的一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总则”第二条对公文所下的定义是:“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根据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现行的法定通用公文共有13类、14种;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14种公文,有9种与行政机关通用,有5种为党的机关专用。

事务性文书,是机关常用的文书体裁,但没有上述公文所具有的法定效力。在申论考试范围内,主要涉及工作事务性文书,经济、法律、科技、礼仪等应用领域的事务文书,申论不可能涉及。

事务性文书是广义的“公文”的一个分枝,与法定公文不同的是,使用者不限于国家行政机关,不具有法定效力;与法定公文最大的共同点是功能相同、格式相近,均为公务活动服务,有相对固定的规范格式。

常用事务性文书有20种:(一)计划(二)总结(三)情况综合(四)调查报告(五)研究报告(六)述职报告(七)提案(八)讲话稿(九)演讲词(十)解说词(十一)布告(十二)制度(十三)章程(十四)规划(十五)办法(十六)细则(十七)公约(十八)守则(十九)大事记(二十)会议记录。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江西分校:http:///?_id=bk11865。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六

函,即信函,或称书信。公函,即处理公务所用的书信。公函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间商洽和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一种文体。

公函的使用范围很广,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间联系工作时可以使用公函,上下级机关之间联系、询问、答复工作时,也可以使用公函。

公函根据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用于商洽的商洽函、用于询问的询问函、用于答复的复函、用于委托的委托函等。另外,还有用于慰问的。

慰问信。

用于祝贺的贺信公开发表的公开信等,实际上只要它们使用于公务活动中,也应划入广义的公函范围。不过,从狭义的范围来讲,函和信也有一定区别,函的使用比信的范围窄,但比较庄重严肃。

公函在结构上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

跟一般的信函不同,公函的标题通常要包括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类别(函)。有时可省写发文机关,但事由和文种类别不能省略。另外,标题的右上方要有编号。

(2)正文。

正文的开头顶格写受文单位,然后另起一段写发函的原因、联系的事项,最后一般要用“请研复”、“请协助”等字样提出具体要求,结束正文。

(3)落款。

法定作者、日期,并加盖公章。

公函的写作要求是:一事一函,语言规范、明了,语气合乎内容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羊毛产销和质量等问题的函。

国办函[]2号。

国家计委、经贸办、农业部、业部、经贸部、纺织部、技术监督局:

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羊毛生产,搞活羊毛流通,提高羊毛质量,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切实抓紧抓好草场改造和羊种改良工作。(略)。

二、技术监督局要加强羊毛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略)。

三、要尽快组织直接进入国际羊毛拍卖市场。(略)。

四、为了促进国内养羊业的发展,支持纺织工业生产和扩大出口创汇。(略)。

上述有关政策,请有关部门、各地区特别是羊毛生产区认真研究落实,执行中的问题,由国家计委和经贸办协调,并督促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盖章)。

x年1月3日。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七

目前在文种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文种。

一是公文无标题;二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不全,有的公文标题只有一个要素,即事由。

(二)使用非法定文种。

不选用法规中规定的文种,而使用总结、要点、方案、计划、安排、纲要、规划、建议、答复等文种,如:《××市××区人民政府20xx年工作总结》,就犯了把非正式文种当正式文种使用的错误。非正式文种要上报或下发时,应从正式文种中寻求一个文种作为它的载体,承载其行文,大都由“命令(令)”、“通知”(下行时)或“报告”(上行时)来担任。此例的正确写法应是:《××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xx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其后则应附该单位的《20xx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上报的总结,其格式只有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

(三)文种重叠。

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函等,又如转发通知类公文,因转发环节多,经常出现“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四)生造文种。

如情况报告、总结报告、申请报告、任免通知、汇报等,甚至把批转、转发也拿来当文种使用。

如将函、通知(会议通知或开会通知)、请示、报告等作为公文标题,违背法规中有关标题拟制的原则要求。

(六)文种混用。

日常行文的实践中此问题也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请示与报告不分、决定与决议相混、公告与通告乱用、决议与会议纪要等同,等等。

(七)错用文种。

1.拿着“请示”当“函”用,即该用“函”申请批准的却错误地使用了“请示”。如:

××市科委关于追加农业科研基金的请示。

××市财政局:

为了做好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xx年市财政局拨给我们农业科研基金80000元人民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了后期的试验阶段,但经费已经用完。经测算,后期经费缺口20xx0元人民币。为使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把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好,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要,盼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以上,请批准。

××市科委。

××××年××月××日。

市科委与市财政局是平级单位,它们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根本不存在要“请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不清楚平行机关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出于对这两个文种使用规范掌握不准;三是明知不对,不得已而为之,出于无奈,因为这样有利于申请事项获得“绿灯”。日常行文中,确有不少申请事项因使用了函而被收文单位退回的现象,而一旦改用了请示,就会马上得到对方的“恩准”。

2.把“报告”当“请示”用。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使用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一种合并使用的文种,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实际上它根本不是报告,而是请示。由于作者在“请示”的后面又加了“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这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

在“请示”后面加“报告”,不仅仅是个文种如何使用的问题,它还给上级机关受文后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按照行文规则,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批示,更不需要批复,但这类行文实际上是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给领导机关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八

酒后肇事的处置注意事项:

(1)对行为失控的醉酒人,约束时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

(2)公安民警在处置时应尽量避免处于醉酒人的正面位置,防止受到攻击。

(3)对醉酒程度严重的,可以通知120急救中心,并在担架或病床上采取必要的约束措施。

酒后肇事的处置措施。

(1)制止酒后肇事行为。

(2)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对公共安全有威胁的,立即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肇事者至其酒醒;能够联系到其家属或所属单位的,可以通知其家属或者所属单位来人将其领回看管。

(3)现场有伤员的,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并通知120急救中心。

(4)及时收集、固定证据;注意收集旁观者、受害人证明肇事者醉酒状态、违法经过的证言,固定物品毁损、人身伤害等相关证据。

(5)在肇事者酒醒后,及时对其进行询问查证。

(6)调查结束后,构成刑事案件或行政案件的,按相关程序办理,并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7)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政治与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九

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都是一种常考题型,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都会担心公文的写作格式问题,理论上来说,不同的公文文种,会对应不同的写作格式。但实际上,公文写作的格式在某种程度具有共通性。今天,就由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公文的通用格式要素,大家在写作公文式,可以在通用格式要素的基础上,适当改动即可。

一、标题。

公文写作要求考生写出来的内容必须是成文的,因此,公文的第一个格式要素就是标题写作。公文标题写作的一般公式为:发文单位+关于+发文内容+文种,公式中的其他要素根式题干和材料给出的信息进行删减,如题干给出发文单位则写,没有给出发文单位则不写,但文种一定不能省略。例如:市文明办关于文明出行的倡议书,其中倡议书不能省略。标题顶格居中书写,如若标题太长,可写成上长下短的梯形,居中对称。

二、发文对象。

公文往往有发文对象(主送机关),即此公文是写给谁看的。在公职类考试。

当中,公文的发文对象比较常见的有市民、家长、领导、学校等。公文发文对象在标题下一行顶格书写,后跟冒号。公文发给谁,发文对象即是谁。例如:广大市民朋友:

三、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公文写作的核心部分,主要的采分点也集中在这个部分。公文写作的正文部分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主体。公文的主体部分是公文采分点的关键所在。具体写作内容要根据题干要求概括材料或根据工作经验和生活实际来写。

(3)结尾。公文结尾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总结式,呼吁号召式,贯彻要求式。考生可根据文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结尾方式。

四、落款。

公文写作的最后一个格式要素为落款,即公文的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写在公文的右下角,发文单位在上,发文日期在下,发文单位和发文日期上下居中对称。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以上四个格式要素(标题、发文对象、正文、落款)即为公文写作的一般格式要素,不同的公文格式会在一般格式要素的基础上会有所变化,例如讲话类的公文如讲话稿、发言稿等,一般不需要落款。各位考生们可以先掌握一般统用格式要素,会大大提升公文写作的格式分!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十

公文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一)按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意见。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纪要。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议案、意见、函等。如人民日报社要与北京市政府商洽办理事情,由于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用上行文,更不能用下行文,只能用平行文,可发商洽函、请求函等。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根据其内容,既可作为上行文、下行文,也可作为平行文。

(二)按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常规公文。

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加急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效率。

(三)按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规定保密时限的公文。公文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其中:

绝密公文是秘密等级最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机密公文是秘密等级较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秘密公文是标有秘密等级公文中,密级最低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一般秘密,但其内容也不允许泄密。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密级的划分和保密时限的确定要十分慎重,应按照《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力求准确、恰当,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定什么就定什么。

来不涉密的若定了密,文件一旦丢失,就会按失密来对待。反过来,该定密的却不定密,或者该定机密的定成了秘密,一旦泄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失。

普通公文也称非保密文件。但普通公文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传阅。因此,要防止随意扩大公文发文范围。即使有些需要通过传播工具向社会公布周知的,也应注意内外有别,把握传播的时机。

从广义上讲,除上述常用公文种类外,公文还应包括法律性、规章性、政策性公文的条例、规定、细则、办法,事务性公文的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述职报告、会议记录、大事记、电话记录等公文种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文如要行文,通常要用法定公文文种予以公布、印发、转发。如法规性、规章性公文,要由权力机关用公告文种公布或发布,或由行政机关用令的形式公布。

公文写作之公函怎么写篇十一

职业秘书文书写作首先是学习,学习优秀应用文体的结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秘之公文写作理论范本。

公文的分类。

公文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一)按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意见。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批复、纪要。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议案、意见、函等。如人民日报社要与北京市政府商洽办理事情,由于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用上行文,更不能用下行文,只能用平行文,可发商洽函、请求函等。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根据其内容,既可作为上行文、下行文,也可作为平行文。

(二)按时限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常规公文。

公文内容有时限要求,需迅速传递办理的,称紧急公文。紧急文件可分为特急和加急两种。紧急公文应随到随办,时限要求越高,传递、办理的速度也就要求越快。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公文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常规公文,也应随到随办,以提高办文效率。

(三)按机密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普通公文绝密、机密、秘密公文又称保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规定保密时限的公文。公文的密级越高,传达、阅办、保管的要求也越严。其中:

绝密公文是秘密等级最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核心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特别重大损失。

机密公文是秘密等级较高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秘密。如果失密,将会对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秘密公文是标有秘密等级公文中,密级最低的文件,它反映的通常是党和国家的一般秘密,但其内容也不允许泄密。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密级的划分和保密时限的确定要十分慎重,应按照《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力求准确、恰当,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定什么就定什么。

来不涉密的若定了密,文件一旦丢失,就会按失密来对待。反过来,该定密的却不定密,或者该定机密的定成了秘密,一旦泄密,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损失。

普通公文也称非保密文件。但普通公文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传阅。因此,要防止随意扩大公文发文范围。即使有些需要通过传播工具向社会公布周知的,也应注意内外有别,把握传播的时机。

调查报告。

述职报告。

会议记录大事记电话记录等公文种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文如要行文,通常要用法定公文文种予以公布印发转发。如法规性规章性公文,要由权力机关用公告文种公布或发布,或由行政机关用令的形式公布。

正确使用文种。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事关党政机关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问题。应正确认识文种在公文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掌握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基本属性和特征,以及各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否则,可能会错误使用公文,或者给收文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与不便。

(一)依据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法规性文件,对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普遍约束力。起草公文时不得随意使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以外的文种(如方案、计划、要点、总结、纲要、建议、答复等)。

(二)依据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正确选用文种。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列的15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选用何种文种行文是有条件的,要与发文机关的地位和职能权限相符,切不可乱用,不可超越职权。例如,公告虽属于告知性的名称,但这个“公”字包含代表党和国家的意思,也就是只有党和国家才有资格使用它,而目前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公告”、“招干公告”、“征订公告”、“开业公告”等,它们的作者或发文单位(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商店、学校等)无权代表国家,不能随便乱用“公告”。

(三)依据行文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正确选用文种。

一个机关在发文时使用什么文种由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决定,在其所处的组织系统内又由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及职权范围决定。行文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选择和使用。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如党的系统中的中共中央与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系统中的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二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教育部与各省(区、市)教育厅;三是同一组织系统中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党的系统中同级组织、宣传、统战等部门之间,政府系统中的财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之间;四是非同一系统中的机关之间(级别相当)的不相隶属关系,如地方党委工作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之间。以上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机关之间由于工作需要相互行文,构成了一定的行文主体与受体之间的行文关系、行文走向。如:一个地方党委拟行文请求批准事项,主送机关必须是有隶属关系的上级党的机关,应该使用上行文的请示;若是上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关行文,行文方向是下行文,应当选择通知、意见、决定、决议、通报等文种。属于平级机关或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行文,主要选用函。

(四)依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正确选用文种。

根据行文的目的、要求来选择文种,就是在同类的公文种类中,选取有助于实现行文目的、要求的文种。具体地说,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的,如按中央的要求,每年地方党委、政府要向上一级党委、政府汇报计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应选用报告;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帮助和支持的,应选用请示;行文目的为了推动、指导下级机关工作的,应选用意见或通知(指示性通知);行文目的是就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应选用意见;行政机关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行文的目的是审议通过人事任免案的,就应选用议案。

(五)按照文种的适用对象正确选用文种。

公文文种,既有党政机关通用的,也有属于各自专用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列的公文文种有15个,其中通用的文种有10个:决定、公报、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党的机关一般不使用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这4个文种;行政机关一般不使用决议这个文种。

(六)按照层级的不同正确选用文种。

有的文种适用范围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由哪一级使用,但有一个使用层级问题。如公报的种类有会议公报、联合公报、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会议公报的发布机关属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中央委员会,规格高,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都不宜使用这个文种;联合公报的内容反映的是两个国家的外交事宜,层级高;统计公报、环境公报等一般由国家或省(区、市)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层级也较高。

(七)按照公文内容的差异正确选用文种。

拟制公文选择文种时,往往会出现好像这个文种也行那个文种也可以的现象。如通过会议作出的有关某一重要事项的决策时,是用决定还是用决议?我们知道,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从公文内容上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公文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全面,是全方位并带有指导性的,应选用决议行文;如果公文内容集中、直接、具体,针对性较强并带有指导性的,则应选用决定行文。

(八)按照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

有时应用以上几点依据、要求还不能最后确定文种,就要按照以往约定俗成的文种使用习惯、做法来选用文种。例如,某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拟表彰某些集体和个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中的命令(令)、决定、通报这3个文种都可用于嘉奖、表彰,到底选用哪个文种?在这种情况下,应着眼表彰对象的性质、种类、级别、公示范围及社会影响度等具体情况来考量,同时结合长期以来本机关、本系统、本单位文种使用的习惯,恰当地选用相应的文种。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劳模,一般都选用决定这个文种行文;省(区、市)党委办公厅(室)系统表彰业务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者,长期以来使用通报这个文种。

总之,选用文种应慎重,不可随意而为。只有熟悉各个文种的性质、适用范围,切实把握各个文种的内涵与外延,按照发文机关的职能权限、隶属关系和行文目的、要求,才能准确无误地选好用好文种,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文种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文种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文种。

一是公文无标题;二是公文标题三要素不全,有的公文标题只有一个要素,即事由。

(二)使用非法定文种。

不选用法规中规定的文种,而使用总结、要点、方案、计划、安排、纲要、规划、建议、答复等文种,如:《××市××区人民政府20xx年。

工作总结。

》,就犯了把非正式文种当正式文种使用的错误。非正式文种要上报或下发时,应从正式文种中寻求一个文种作为它的载体,承载其行文,大都由“命令(令)”、“通知”(下行时)或“报告”(上行时)来担任。此例的正确写法应是:《××市××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xx年工作总结的报告》,其后则应附该单位的《20xx年工作总结》。作为附件上报的总结,其格式只有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

(三)文种重叠。

如请示报告、意见报告、请示函等,又如转发通知类公文,因转发环节多,经常出现“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四)生造文种。

如情况报告、总结报告、申请报告、任免通知、汇报等,甚至把批转、转发也拿来当文种使用。

如将函、通知(会议通知或开会通知)、请示、报告等作为公文标题,违背法规中有关标题拟制的原则要求。

(六)文种混用。

日常行文的实践中此问题也较多见,主要表现为请示与报告不分、决定与决议相混、公告与通告乱用、决议与会议纪要等同,等等。

(七)错用文种。

1.拿着“请示”当“函”用,即该用“函”申请批准的却错误地使用了“请示”。如:

××市科委关于追加农业科研基金的请示。

××市财政局:

为了做好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建设,20xx年市财政局拨给我们农业科研基金80000元人民币,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关键性的成果。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了后期的试验阶段,但经费已经用完。经测算,后期经费缺口20xx0元人民币。为使研究工作顺利完成,并把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使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好,满足全市居民生活需要,盼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以上,请批准。

××市科委。

××××年××月××日。

市科委与市财政局是平级单位,它们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不存在上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根本不存在要“请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一是不清楚平行机关之间不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二是出于对这两个文种使用规范掌握不准;三是明知不对,不得已而为之,出于无奈,因为这样有利于申请事项获得“绿灯”。日常行文中,确有不少申请事项因使用了函而被收文单位退回的现象,而一旦改用了请示,就会马上得到对方的“恩准”。

2.把“报告”当“请示”用。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使用的文种。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看到一种合并使用的文种,如《关于××××的请示报告》。实际上它根本不是报告,而是请示。由于作者在“请示”的后面又加了“报告”两字,结果把一个独立的请示文种变为报告,拿着“报告”当“请示”用,这就给公文正式文种的使用造成混乱。

在“请示”后面加“报告”,不仅仅是个文种如何使用的问题,它还给上级机关受文后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按照行文规则,上级机关对报告一般不作批示,更不需要批复,但这类行文实际上是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给领导机关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