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博物馆导游词
- 上传日期:2022-10-26 18:48:02 |
- |
- 10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一
后来上了六年级我才开始真正了解鲁迅,读了他的文章作品才发现他嫉恶如仇又爱憎分明,他粗犷刚烈又胆大心细。他生就一副傲骨,秉承先哲才气,鹤立鸡群,独往独行。
趁这个寒假,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全家来到鲁迅故居,想在生活中更多的去了解这位有个性的学者。
阴冷的冬季刚好与景区的白墙黑瓦房屋,黑灰色的屋檐,浅灰色的路面,还有乌篷船上那些穿这白上衣和灰长裤的船夫相呼应。我忽略了周围服装鲜艳的人们,来到这里,只感受到那浓浓的文化气息。
远远地我望见了一张鲁迅的脸,刻在墙上。这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正抽着香烟,神情十分专注,仿佛正琢磨着人生的苦难。随后走近了才发现下面有几个铜人十分有趣,其中有一个和课文中的闰土十分相像,他正坐在板凳上咧着嘴笑呢。
沿着窄窄的小路走进三味书屋,这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我们顺着小路走,跨过了许许多多的门槛,走过了许许多多用石头铺成的小路,看见了他们吃饭的地方。里面有一张黑色的小圆桌,这跟现代形状没什么区别,但上面刻着花纹是真的别致。我妈妈说自己小时候看过这样的家具,可对我来说,这就像是另一个时空的事。想象着鲁迅在这里上学,在桌上刻“早”,好像书中的故事一下子跃入到眼前来了,既熟悉又陌生。
出了三味书屋,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故居和故居中在鲁迅笔下生动有趣的“百草园”。刚开始我以为只是景区里面工作人员种的蔬菜园呢,普普通通,但是看到了一棵参天古树,我才醒悟到这个“特殊”的菜园。它给予了鲁迅小时候的快乐童年,我想,鲁迅笔下的那些快乐,就是童年,是故乡的家吧。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几个潇洒的金字写在了铜像旁边的墙壁上,是鲁迅一生的写照。在里面我们新奇的体验了“拓印”,带了几张鲁迅的画像流连忘返,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走出了鲁迅纪念馆,咕噜咕噜的肚子叫声提醒着我应该要吃午饭了。我们找了家“寻宝记”餐馆就进去了,鲁迅边上的餐馆都这么有特色,我们不仅享受了美食,还听了越剧,品尝了十年陈黄酒。
这次参观了鲁迅故里,让我更加了解了鲁迅,普通的环境里却造就了不普通的“大人物”!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二
目光犀利穿过黑暗,嘴角带着浸润着血迹的蔑视和嘲讽;你在彷徨,你在呐喊;把笔杆,变成了锋利无比的匕首,面对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你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前方的路迷茫,我们需要光的引领——鲁迅。
你就是我的你呐喊:拯救国民在于拯救其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时代,当整天说着“我先前比你们阔多了”的阿q惨死刀下时;当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拿着蘸满先烈鲜血的馒头为儿子救命时;当“救救孩子”的呼喊从狂人口中发出时;当风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声中时,我的灵魂颤抖了。
小学时,我认识了你。
在《故乡》中我看到了你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时你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你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时你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
大一点,我又进入了你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你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
《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悲惨的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你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的年代,《且介亭》中你正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
你的刚强勇毅令我折服。
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你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你到各地的学习,都印证了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你的求知欲很强。
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而影响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使你进了当时被中国人所辱骂的“洋学堂”,还努力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因此,数年后,有万千个学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
你热爱祖国。
你在日本留学时,解剖成绩的60分受到日本人的怀疑,你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又一次,你看到幻灯片中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引得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很受打击,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
你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看得最清,恨的最深,斗争得最坚决。
生铁虽然硬但脆,钢却既硬又有韧性,因此,钢制的器物远比铁制的优越。做人也需要有点儿韧性,既不一味低头,又不鲁莽从事。我们中国,正是有鲁迅这样的人,才逐渐强大。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三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1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19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1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四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题记
星河滚滚,青史翻转,中华民族每遇劫难之时,总有无数爱国志士、思想大师应世而出。杜甫,岳飞,文天祥,左宗棠……这些名字在历史的长卷中闪耀,然而当史卷继续翻转时,我发现在近代中国有一段没有名字的历史,在那里,我遇见了鲁迅。
百草园天真
在一块长满杂草与皂荚树的园子里,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墙边翻泥砖观察砖下的昆虫。这孩子便是童年时的鲁迅,童年时的鲁迅生活充满着童趣,一个小小的百草园成了他的快乐之源,他在这里翻泥砖,玩昆虫,听传说,捕禽鸟,十分快活。在百草园中,我遇见了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鲁迅。
江南水师学堂勤奋
时光流逝,转眼鲁迅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此时的鲁迅在破旧脏乱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环境的恶劣并不能掩盖鲁迅对知识的渴望,鲁迅常用自己的的奖章来换取笔,纸和辣椒。寒夜读书之时,精神疲惫之际,就用辣椒来驱寒提神,在江南水师学堂,我遇见了一个勤奋拼搏,求知若渴的鲁迅。
仙台爱国
随着鲁迅父亲的病逝,一颗学医的种子在鲁迅的心中埋了下来,于是年轻气盛的鲁迅来到了日本仙台求学,然而,求学之旅并不像鲁迅想的那么顺利,“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他深深的认识到,即使他的'医术再高超,医治的也只不过一个受洋人摆布的行尸走肉罢了。关键在于开化民智,于是青年的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对自己寄予厚望的藤野先生回国进入文学领域,在日本仙台,我遇见了一个不懈追求、忧国忧民的鲁迅。
故乡悲愤
深冬的一天,我来到了鲁迅的故乡,在这个破败萧索的村庄,我看见了已年入中年的鲁迅,此时的鲁迅,在经历了物是人非与人生百态后,内心充满了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新社会的希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舍己为人的决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轻蔑;“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愤怒与无奈,都包含在这萧索村庄中的背影记忆中。在鲁迅的故乡,我遇见了一个疾恶如仇、奋笔疾书的鲁迅。
轻掩史卷,闭目间鲁迅的每一个形象都浮现在我脑海,从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到一个嫉恶如仇的民族斗士,在那段黑暗的历史中,鲁迅是笔的巨人,革命的高标。鲁迅,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国,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尽于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役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宇,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商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西撒些秋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士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担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庞行礼。第~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日“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宇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百。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蝇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皇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脆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口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抽”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人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富了。他的父亲是开铝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六
<>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晰已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故事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僧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瞒珊。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人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二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昊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上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名言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要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坏,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膝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上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三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即斫伤了历史,又砍伤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夭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励志诗句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但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四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自信议论文。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面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七
我相信大家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做一个梦吧。就在昨天晚上我梦见了鲁迅。他不像书中说的那样善良。我梦见自己在百草园中玩耍。因为那是上课时间,我很想出来玩,所以就逃课了。可是最后还是被鲁迅先生找到了我。找到以后,他就拿戒尺打我手心,因为是做梦,所以不怎么疼。打完了,就把我带回来学堂前。
被罚站一天,直到下学的时候有许多同学都嘲笑我。不一会儿,同学们都走了,我走下去把我的书包背在我身上。
刚好是冬天,下雪了,雪花就像刀割一样,在我脸颊边划过。
过了五六分钟以后我就回到了家,妈妈给我做了我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和酸菜鱼。可是我拿着筷子准备开始吃的时候,妈妈突然说不洗手就不许吃,听我妈妈的话,我赶紧去水龙头洗手。吃完饭,我问妈妈,爸爸今天不回来吗?
妈妈说今天爸爸有可能在他工作的地方加班,我对妈妈说能不能别让爸爸那么辛苦。妈妈说爸爸那么辛苦,就是新闻想让我们过的好一点。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地说长大一定要让爸爸妈妈过上好日子。
这是我对他们的许诺但现在先不给他们说。等到学习好的时候想给他们一个惊喜。
我快速的跑去了学堂,我看见班里的人很少,他们嘲笑我,但我没有生气,鲁迅先生来到班里上课,我迅速地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老师对我们讲了一上午的课。
鲁迅先生看见我说今天没迟到,以后好好表现,我对老师说我以后一定不会迟到。
鲁迅先生,让我们背一篇古诗词。我很努力的去背,不一会儿就给鲁迅先生去背诗。我一字不错的背完了。鲁迅先生说我今天表现的不错,我听了这话就高兴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该下学了老师把我叫到上面对我说今天表现的不错以后要好好保持。
我听到这句话,我很开心。回到家,我把老师对我说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到后就对我说,你终于被老师夸了
说完妈妈早已把糖醋排骨做好了和酸菜鱼,因为我喜欢吃这些正当我去水龙头那里。铃声响了,把我弄醒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是在做梦。
我对我宿舍的'人说我梦到了鲁迅,可他们都不信我今晚必须还要梦见就是一些事,昨晚我真的梦见了鲁迅先生你们信吗?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八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xx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0xx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九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xx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面试网 )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0xx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20xx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十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可以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可以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面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现在,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可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可以发现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这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这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这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今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十一
皆さん、こんにちは、今日は魯迅の故郷に遊びに行きます。ガイドです。楽しい一日を過ごすように案内します。
私たちの目的地はもうすぐ着きます。まず魯迅先生についてお話しします。魯迅はわが国の偉大な思想家であり、教育家と文学者であり、わが国の革命事業に巨大な貢献をした。魯迅の故郷は魯迅が子供の時に生活したところです。
はい、目的地はもう着きました。まず玄関に来たら、大きな石の像が目立つように見えます。上には「魯迅の故郷」という四つの大きな字と魯迅の肖像画が彫られています。石像の前に子供たちが何人か囲んでいます。彼らの姿はそれぞれ違っていて、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ます。遠くから眺めると、魯迅先生に対する限りない称賛を語っているようです。
今、私達の左手に大きな石碑があります。その上に「民族の背骨」という四つの金文字が印刷されています。この石碑は魯迅先生の偉業を記念するために人々が建てたものです。
まっすぐ行くと、三味書屋に来ました。ここは魯迅が12歳から寿老先生のところに勉強に来たところです。その中で、学校の真ん中に置かれているのは寿老先生の講壇で、机の上に本と戒尺が置いてあります。周りに囲まれているのは学生たちの机です。魯迅の机は壁にくっついています。机の右下にはきちんと「おはよう」の字が刻まれています。この「おはよう」の字について、もう一つの特別な物語があります。
魯迅が小さい時、彼らの家は日に日に貧しくなり、彼の父は重い病気にかかった。毎日、魯迅さんは薬局と学校の間を行ったり来たりします。一度、鲁迅は父に薬をつかまえるために、学校に遅刻しました。教えた寿老先生は思わず言いました。しかし、鲁迅はそのために先生を恨んでいませんでした。ただ黙って自分の机に「おはよう」という字を刻んでいました。
次は百草園に来ました。百草園に入ると、ここは至るところ活気あふれる光景であることが分かります。ここにはいくつかの簡単な緑色の植物が植えられていますが、ここでは魯迅が子供の時一番好きだったところです。子供の時の魯迅はいつもここでコオロギを捕り、木に登り、果物を採り、ほとんど毎日楽しく遊んでいました。
私たちの見学は今日で終わります。今回の見学に感謝します。また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十二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b56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十三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这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鲁迅博物馆导游词十四
大家好,这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能够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方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个性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一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但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我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我要珍惜时光。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能够发现那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那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那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那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一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这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北京明十三陵导游词(汇总8篇)
- 最新什刹海导游词(精选13篇)
- 最新小学老师竞聘演讲(实用8篇)
- 最新信用联业务部经理竞聘演讲稿(汇总11篇)
- 最新小学大队纪检委员竞聘演讲(模板14篇)
- 2023年政法委副书记竞聘演讲稿(大全14篇)
- 大学生竞聘学生会主席演讲稿(精选9篇)
- 城管执法大队党总支书记竞聘演讲稿
- 副处级领导竞争上岗演讲稿(优秀14篇)
- 2023年公司行政助理竞聘报告(精选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