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
- 上传日期:2022-10-21 10:20:12 |
- HLL |
- 14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一
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言教不如身教,作为班主任的她时刻不忘自己的表率作用。她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榜样。每天早晨她都早早来园,提前做好一日活动的准备,以阳光积极的心态接纳每一个可爱的孩子,当孩子和她说话时,她总是蹲下来与孩子们交谈,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她总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份良心活,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所以一定要对得起幼儿,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正因为她有着这样高尚的职业道德,才受到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爱岗敬业任劳任怨
工作期间,她亲力亲为,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所带班级充满活力,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貌。她把班级当作自己温馨的家,从教室的布置及班级的管理,无不体现她工作的精心与细心。教室里桌椅、花卉、绘画材料等摆放的方法及位置,她都一一指导并亲自示范,注意检查,将要求落在实处。
她也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各种活动,她把教育看成光荣的事业,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她就是这样任劳任怨,以苦为乐,也许这就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
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她深知:教师要做一个“储蓄罐”,“要给幼儿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时时提醒自己吸收新知识,随时向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常与同事交流。经验就是财富,虽说这些东西不能照搬,但是善于借鉴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她积极参与园里的听课活动,在听课活动中捕捉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疫情期间她也不断学习,她经常说自己上班时间短,经验不足,所以必须有更多的理论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打基础!
在一次次的培训中,她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各项技能。在业务学习方面,她坚持以理论武装自己,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前教育学》等。
倾注爱心收获希望
真诚关心和爱护幼儿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她们班有一个孩子曾经十分内向,不愿和任何人交谈,只要有人问他话,他就会嚎啕大哭,但她却用自己真诚的爱打开了那位幼儿紧闭的心门,如今那位幼儿性格越来越活泼,能自己主动与他人交谈,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是她的爱心给孩子播洒了一片茁壮成长的阳光。
浓厚的职业情感与敬业精神,让她钟爱每一个幼儿。了解孩子们的内心,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是她始终如一的追求。对待新加入班级的幼儿,她总是第一步让孩子们与她彼此熟悉,让孩子进入陌生的集体后并不感到孤独,感受到老师像妈妈的温暖。一日活动中她让自己尽力“儿童化”,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对孩子微笑、宽容、耐心,从不体罚、变相体罚、讽刺幼儿,在教育中她总是对孩子多一些柔和,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让孩子默认老师是他们的大同伴,若有喜怒哀乐会和老师一起分享,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她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她当作好朋友,从而树立起老师崇高的威望,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播撒汗水收获喜悦
在仅有一年的工作经历中,她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教师”、“教学新秀”“案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各种活动的优秀指导老师!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一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却让她难以忘怀,难以割舍。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继续默默地奉献,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所有的孩子,用自己的爱心、知识去点燃红烛事业,用自己真诚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二
xx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李xx
2020年春季,xx市xx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原洋中幼儿园)的李xx老师积极响应xx区教育局“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号召,怀揣着为西部幼教发展贡献力量的炽热之心,踏上了为期一年的甘肃定西支教征程。
刚来到定西市安定区,环境差异、工作习惯的改变,都给她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她竭尽所能适应了下来。当时,她的孩子刚上小学,她去支教一整年,照顾孩子的担子全落在丈夫身上,他毫无怨言。
在李xx老师心中,支教是大事,亲人的支持和单位领导的信任,是她安心工作的精神支柱。
为有效落实东西部教育帮扶政策,xx市xx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原洋中幼儿园)与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南苑幼儿园签订了手牵手帮扶协议。
通过领导牵线、两园园长多元联动,李xx老师立足自身多年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安定区南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实际困惑,对南苑园区域游戏进行实地观摩交流、教学展示,以台三实幼教研组为资源共同体、参与教研问诊等几个方面对南苑幼儿园进行多形式的精准帮扶,帮助该园迎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
支教期间,为了更为精准地帮扶南苑幼儿园解决区域游戏中的困惑,李xx老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组织各类教研活动为抓手,先后组织了多次不同形式的区域游戏专场教研活动。
李xx老师首先参观了南苑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就幼儿园区域场地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投放及教师支持的策略等进行了教研活动指导。在参加南苑幼儿园贾园长以及她们的教师团队带来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分析研讨了幼儿区域游戏中行为背后的教育价值。李xx老师现场“问诊把脉”,在肯定教师教研态度的同时,强调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儿童视角,从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区域活动和领域活动在组织方式上互为联系互为推进的策略等方面入手,提高幼儿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她还通过搭建网络平台与台三实幼(原洋中幼儿园)进行现场连线,把台三实幼的区域游戏创设、开展的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实时共享,分享台三实幼在课程改革中的优秀经验,因地制宜地为南苑幼儿园老师们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策略,双方通过思维碰撞,聚焦特色化的区域内容创设,进一步拓展了南苑幼儿园老师们的教育视野。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三
雨果说过: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人的心灵。而她,正是一位塑造孩子们心灵的幼儿老师——刘xx老师。孩子们口中的刘老师。她,总是一脸和善的笑容,以积极的心态,在幼教岗位上辛勤耕耘,在幼教科研里奋力攀登。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唯有一颗爱教育、爱孩子的心。她,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谦虚好学的进取精神,友善乐助的处事态度得到了学校、幼儿家庭的赞许和认可。
怀揣梦想,潜心钻研
为人表率铸师魂
刘xx,2018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角色。她始终秉持着“学无止境”的理念,坚持学习《纲要》、《指南》等幼教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园内示范课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业务培训活动等掌握幼教新动向,学习幼教新理念,做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她始终严格要求自我,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增强自身修养。任教期间指导幼儿参加“党在我心中”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教育作品大赛中获优秀奖、在第二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中获三等奖、2021年9月评为田头镇优秀教师。
用心观察,精心施教
关爱幼儿显师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始终认为“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孩子的亲人,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学中,她用心观察,仔细琢磨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努力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哪个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她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哪个孩子进步了,她就及时给予表扬,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幼儿园工作的这几年,她带过大、中、小的孩子,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她始终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成长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已的那颗果实。
记得之前所带的一个班级,开学一个星期来,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好动爱讲话,纪律差的小朋友。通过观察,她发现这个小朋友非常好动,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在活动中影响到正常的活动秩序,也给班级常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孩子,唯一的好办法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用百折不挠的韧劲对待他们,更是需要老师运用适合的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注意力分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刘老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咨询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找更适合的育儿方法。经过一系列了解后,她决定利用活动时间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游戏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刘老师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活动时爱说话行为并无多大改进,后来,刘老师一边与他玩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不动声色地引导他遵守纪律,学会与他人相处,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孩子。在遇到他时,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安排他的好朋友多帮助他。通过她的激励、启发及孩子们的共同帮助。慢慢下来,耐心、细心的关怀得到了见证,他不仅开始遵守纪律,还提醒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到的本领越来越多。
勇于担当,不畏困难
用爱助力共抗“疫”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老师在幼儿园这个领域里辛勤耕耘着。她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幼儿教育凝结着她无尽的神思,岁月的流水冲走了她的疲劳,孩子的嘴角上扬给她带来了无限快乐。在思想上她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始终把师德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她借助微信通讯家园合作平台,努力成为家长最信赖的伙伴。严格执行幼儿园防控部署要求,密切关注家长及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体温变化和居家活动情况,做好记录,不遗漏每一个孩子。并通过线上的方式向家长们、孩子们宣传防疫知识和科学育儿方法。
没有华丽的词藻、精美的言辞形容她,从教以来,她一直秉承奉献教育事业的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用自己的爱心和实际行动默默无闻的在教育事业上耕耘,用心去呵护,用爱浇灌,为幼儿的成长铺就一条阳光之路;用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爱铸就高尚师德!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四
铸就教育路
执着幼教梦
静水流深的时光里,携一份清澈淡然;风风雨雨的历程中,逐一路坚实脚印。春华秋实二十载,历练了她坚实的内力和稳健的步履。她守护信仰,矢志不渝;她仰望星空,追寻梦想;她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在前进中发现美丽,在奋斗中追寻人生的意义。她就是子长市幼儿园教师景xx。
心中有梦志存高远
景xx1997年7月参加工作,迄今已在幼儿园这个领域里辛勤耕耘近23个春秋,她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幼儿教育凝结着她无尽地神思,岁月繁荣流水冲走了她的疲劳,盛开的桃李给她带来了无限地快乐。“岁月静好时,做一个有梦想的教育者,用奋斗奠定人生的底色”。这是她的诺言。她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把爱孩子当做一种幸福,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她带着梦想满腔热情的奔跑在幼教路上。作为教师,她以身作则投身教学一线,勤于反思、潜心钻研。在教育实践中,她志存高远,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关注生命、关爱幼儿、让爱点燃教育梦想,让奋斗成为人生不二的选择。她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式,更新教育新理念,成为一名精业务、通教学、善研究、能创新的优秀教师。二十余载,她扎根于市幼,成长于市幼,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到今天的中层领导,稳扎稳打的每一步都练就了她扎实的专业知识,铸就了她“静水深流,闻喧享静”的从容与智慧。
师德上她是标兵
有一种成功来自平凡,有一种赞许来自始终如一。脚踏实地,服务好每一位家长幼儿,是她的工作追求;有求必应,关注好每一个细节,是她的工作态度。在二十年的教育生涯里,她始终把工作的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她工作的每一天是简单的:清晨,她微笑着迎接的是一个个兴冲冲走进幼儿园的孩子;白天,她埋头处理的,是一件件繁杂的事务;夕阳西下,她那单薄而不失坚毅的身影,送走每一个家长及孩子……在这简单生活里却是不简单。
景xx老师严于律己,团结同事,工作上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处处以大姐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带好头,率先垂范,是师德上的模范,为人师表的标兵。生活工作哪怕再苦再累,微笑总是放在她的脸上,园里的青年老师真诚的叫她“姐”。
业务上她是带头人
景xx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坚持不懈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她还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让读书、思考成为她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地习惯。她将自己所学全部运用于保育教育实践中,并不断的改变教育思路。她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中去,主动承担示范课和观摩课,在业务上,确实是幼儿园的示范,学科上的带头人,保教工作中的骨干。
真情温暖童心
“鸟有巢,人有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也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只有年迈的奶奶与她相依为命,孩子自卑、孤僻不喜欢与别的孩子一起交往。当景老师得知情况后,她采取多种方式与幼儿交流、沟通;在游戏中经常拉着他们一起玩耍,让孩子们感受到与大家在一起的快乐;还多次进行家访,为孩子送上衣服和学习用品。
矢志不渝感恩同行
所有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回首这二十载,景xx老师收获了甜美与幸福,收获了纯真与享受。每年被幼儿园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教案奖、教学先进个人,在技能比赛中也荣获了多个奖项,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子长市政府优秀教师、延安市教学能手、延安市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儿童书信文化活动比赛中优秀辅导教师奖。所撰写的论文《浅谈幼教安全工作》《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无言的爱》《对小班教师的几点建议》《谈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先后在县教研室、中国教育写作协会、作文周刊大会、中国教育教学丛书中获奖并发表。这一切见证了她在幼教路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面对成绩,她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个奋斗不息的自己,一个影响她的好园长和一群纯真质朴的教师,才是她这段璀璨岁月中最珍贵的礼物。追梦的路上正是因为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梦才更加灵动。她要把最深切的敬意送给明知还不完美,却仍然爱着她的领路人和她的团队。
漫漫幼教路,伴随她的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不懈学习,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潜心实践,更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收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释放着浓郁的教育情怀,铸就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呈现在眼前的是天色正好,上路其时,她将继续点一盏不灭心灯,以笃学之心、诚敬之心、淡泊之心雕琢自己,仰望星空执着幼教梦,脚踏实地铸就教育路!
每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都是经历了千百次打磨;
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都要承受撕裂破茧的痛苦;
每一粒色泽圆润的珍珠,都是砂砾与河蚌肌肉的磨砺。
愿你仰望星空,守候一份不变的信仰;脚踏实地,逐一路坚实脚印,趁年轻尽力去尝遍所有的苦和累。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五
宋xx,女,大专学历,二级教师。2008年毕业于聊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之后一直从事与学前幼儿相关的工作,2014年到海之星幼儿园任教至今。
她总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图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扎实,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每一个任务,勤勤恳恳,从不“讨价还价”,也不“挑肥拣瘦”。她用自己一贯的优异表现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工作抱负:没有豪言壮语,不一定要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坚守在先、任劳任怨。
心怀感恩走近孩子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
宋老师带小班的时候,班里的小朋友因为年纪小,有好几个小朋友经常会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为了不让年轻老师为难,宋老师总是第一时间打来热水,将小朋友擦洗干净,然后再将脏衣服洗干净。孩子的家长知道后都很感动,有的妈妈说:宋老师,孩子拉裤子里我都嫌脏,有时干脆直接扔掉,你还给洗了,真是太谢谢你啦!
还记得有一次她中午值班时,一位小朋友鼻子出血了。由于出血量比较大,孩子抹的满脸都是,衣服上也全是血。她马上把孩子抱到水池边,给孩子处理脸上的血,用凉水轻轻拍打孩子的额头,纸换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将孩子的鼻血控制住了。看到孩子被鼻血染脏的上衣,她毫不犹豫地找出自己孩子的衣服为小朋友换上,又到洗手间清洗孩子的衣物,清洗了两三遍,才总算清洗干净。
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很多。宋老师说,只要我们教师把爱均匀的撒向每一个幼儿,他们就会以真情回报。有爱就有宽容,宽容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创造和谐氛围的基础。也许宽容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普通的话……然而就是这点点滴滴,自己把浓浓的爱意化作涓涓细流侵入孩子们稚嫩的心田,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诚心做事大爱至善
我们常说幼儿园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谁家也没有挂着无事牌。我园升青岛市示范园的那段时间,宋老师家的宝宝才刚刚六个月,正是嗷嗷待哺需要母亲的时候,但是她并没有向领导搞特殊,而是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有时候干到晚上十点以后,回到家孩子都不认识自己了,当时她委屈的哭了半宿,第二天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继续上班。
在教学上宋老师也是敢于创新。她说:只要是有利于教学的,就大胆去做,即使一时失败也不要紧,可以及时总结教训重来。今年宋老师担任了大班级部的级部组长,这使她的工作忙上加忙,但她却没有因为工作忙而敷衍、疏忽。
作为大班组的教研组长,宋老师坚持教研工作以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突破口,分别带领老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让每一个老师在新观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觉的转变和更新着教学思路和方法。
1、带领级部集备,有效激发教师活动设计潜力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结、奋进、互相信任的群众环境。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知识、经验及智慧特长,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宋老师坚持级部每周集备,为老师们创造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条件,增进了教师们的沟通,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我,分享各自的体会与经验。
2、组织教师听评课,致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除自我钻研业务外,还注重相互学习,相互听课,透过听课、评课。她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资料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在教学研究上与级部教师进行具体研究和指导,尝试指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及努力的方向,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潜力。
勤钻细研孜孜以求
宋xx老师从教十余年以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承担语言、音乐、健康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她勤于探索、乐于创新,用绿叶的情怀来设计自己的课堂。她认为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她创新采用师幼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当作红花,自己则是绿叶,以幼为本,使幼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作之余,她加强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等有关知识的学习:2019年青西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青岛市幼儿园名师展示课活动、回应式幼儿游戏课程培训……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断充实、提升自我。
辛勤耕耘收获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的汗水迎来了丰收的喜悦。2015年宋老师参与设计的《逛公园》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二等奖;2016年设计的《我是小小环保员》荣获“首届青岛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课件一等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组二等奖;2016年荣获黄岛区首届“新智慧”杯儿童绘画比赛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教育系统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二等奖;2019年由宋老师自主研发的主题课程《小地瓜大探秘》在全区进行展示;今年被评为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班主任。
宋xx老师把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当做自己的信仰,并作为一生不懈的追求。正如她所说,教师是奉献者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奉献,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了朴实无华的语言,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六
李xx,女,2014年毕业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秉承着子承父业的家风,2014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现任教于清油河镇中心幼儿园。从教7年来,她凭着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坚守农村教育一线;7年来,她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幼教事业,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步一步扎实迈进。
仁爱之心,爱的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始终认为“爱是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妈妈的孩子到孩子的妈妈,她用仁爱之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伴她们健康成长。教学中,她用心观察,努力把自己的爱心、耐心、细满分作文网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家园携手,共情交流
“做家长满意的教师”是她一直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在家园工作中,一直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家长,及时给予家长科学育儿方法的指导,通过家访等形式,努力做好家园工作。
不忘初心,自我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幼教工作者,她深知:自己要做一个“储蓄罐”,“要给幼儿一碗水,教师需要的是源泉之水”。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各类活动,在不断的努力中,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果实。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伟大的教育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秉持初心,成为无怨无悔、甘为人梯的教育追梦人!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七
提起xx家庭很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家5口人,女儿王晓艳担任石庄镇海圩村主任,xx夫妇在村里开了家农资超市。夫妻恩爱、子女孝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与爱真谛,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2014年他们家庭还被评为xx市幸福家庭。
xx家庭是海圩村的党员中心户,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全家人遵纪守法,而且积极帮助和教育村违法人员改过自新、重新作人。
一家人都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礼貌和气待人,受到村邻居的好评。他们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身体力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子女,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子女做出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xx的女儿王晓艳身为基层干部,她兢兢业业,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恳恳,又坚持原则,较好地配合了镇政府抓好农业和计生工作,同时,凭着娴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长时间的艰苦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为民解难,上任三年来新建村中心路4公里,组织村民修建居住线道路十多条,硬化村级公路组级公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得问题。她经常对家人说,“我是共产党员,自己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老百姓满意,就是再辛苦点也没有什么。”
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对待孩子们严父慈母,女主人在家中能抢挑重担,任劳任怨。女儿女婿团结和睦,有困难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两夫妻的辛劳
女儿女婿看在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经常的回家来看看父母,打个电话问候爸妈,这样的家庭和睦被邻里经常的挂在嘴边的称赞。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八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我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我平时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我被家中事务分心,她主动承担了照看小店、做家务、种菜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他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我从事村里的工作二十多年,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我及时学习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学习各种本领和专业知识;我参加了市委党校的学习,通过三年的努力,我取得了省委党校大专毕业证书。在村委会工作中,我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作为村委会的一员,我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义务献血,至今累计献血1900cc。我妻子在平时的经营中,始终遵循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对一些经济上暂时困难的村民,主动赊欠商品给他们;对一些要求将亲友赠送的礼品置换其它商品的群众,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有时村民经济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我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还在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我们四口之家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九
托尔斯泰说:“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对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也面对着人类哺育孩子、照顾后代的基本责任,很多有共同爱好与理想的人们走到了一起。家庭,构成了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组织,并以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社会和谐的建设。
我们家爸爸是**人,大学毕业后来**工作,现在将近有10年了。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但是他工作敬业、乐于奉献,目前为止在**一中带了三届学生,为**教育事业做了一点能做的事情。妈妈是**镇农村的贫家女出身,也是通过了个人的奋斗,目前在**中医院上班。201*年秋冬时候,两个青年相遇、相知,并最终走到一起。一年后,迎来了一对可爱的小孩。
这是一个团结、亲密和互助的家庭,这种精神来自于家庭的传承。爸爸和妈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他们知道父母的劳苦与艰辛。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的贫苦给两个人,从小时候的就是责任和吃苦耐劳的基本品质。201*年,妈妈还是医院的待聘护士,没有收入。孩子出世后,一直都是外公外婆在帮着带,生活方面也是贴补了不少。小孩的外婆很主动地承担了招呼两个外孙的工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正切切的给这个刚组建的小家庭以“实惠”。在大多数人家一个孩子请一到两个保姆的时候,孩子外婆一个人在照顾两个小孩。当然,在没有课的时候,带着学生的作业回家带孩子,也成为了爸爸工作方面的“特色”!
两个孩子,主要只有爸爸的工资,有时候真是没有奶粉钱。这要说201*年一中教师的真实情况,很多人都会笑,但情况确实这样。为此,爸爸想过去财务室借钱,也想过去打临工……
物质贫乏,两个青年人还刚进入工作岗位,收入水平低,但是他们坚定生活越来越好。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的鼓励下,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和老人、单位的帮助与支持把生活过的不再艰难。
单位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工资报酬的基本场所,也是体现社会价值、获得社会尊重与认可的重要平台。爱岗敬业,热爱劳动,积极奉献,进而在劳动中获得劳动者应有的存在感与获得感,取得收入用以个人的相关发展。
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的单位都很体面,工作虽然压力大,任务重,但是两人从来不给单位添麻烦,也坚决不给单位拖后腿。爸爸的文笔不错,在单位上写点东西什么的,算得上能手。他还在工作之余,骑着自行车跑大街,制作了**公交线路图,那在201*年前**市的公交站牌很多没有规范。他还亲自走访各大银行,制作了金融单位线路图,方便了同事和身边的很多人。热爱公益,有爱心,没想着图什么回报。因为他觉得,付出自己的努力,看着别人很实用就好。
妈妈的由待聘到招聘成功,是在生产后的事情。晚上等娃睡觉后,看书背题,熬夜看书,令人难以忘记的是她笔试的晚上,一家人动员起来哄孩子就为她能够睡得好点,考试顺利。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式工作后,她积极工作,很快在科室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三班倒,每个周期一个中班一个夜班,两个孩子放到外婆家住,这已然成为了这个家庭固定不变的成例。
父母从事的工作,很多时候有不得已,正如网上形容教师的那句话,“我走娃未醒,我回娃已睡。”爸爸是高三班主任,早上6点不到就走了,晚上基本上23点左右才能回家。一天就24小时,除去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陪孩子的时间所剩无几。虽然带着些对孩子的亏欠,但是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单位上还有相同年龄段的班主任也是我们教师这个队伍中无私奉献的默默无闻者。
有事业,有家庭,有理想,这应该是年青人追求的归宿。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努力奋斗,正是由于这样的精神指导和价值追求,让这家庭充满爱和积极的能量。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
关于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导读:个旧市金湖公园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宣传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
我园按照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党员职工31人,在三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观看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新闻资料片。
会上,公园党支部书记黄文红向公园职工宣读了《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和介绍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的材料。材料详细介绍了耿家盛30多年来刻苦钻研、乐于创新、勇于实践,掌握了车工的多项绝活,成为一名技压群芳、能力超强的车工能手,工作6年便在“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云南省选拔赛”获得车工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了行业顶尖技能人才。
公园党支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向耿家盛同志学习,通过学习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传承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价值理念。
关于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
磨刀是车工的基础。早年,刚刚入门的耿家盛被安排上夜班,白天闲着他心里发慌,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耿家盛跟着昆重第一位高级车工技师黄廷富学习磨刀。黄廷富是市劳动模范,是当时昆重公认的车工大王。黄师傅拿来一把车刀,站在砂轮机旁,一边磨,一边对耿家盛讲解动作和技术要领。刀磨好了,黄师傅把它递到耿家盛手里,让耿家盛照着磨。耿家盛仔细端详这把刀,觉得是件艺术品,\"刀子的前角、后角、主刀刃、副刀刃清晰可辨,特别是两条刀刃,铮亮、锋利,用它干活绝对又快又好。这是高手磨出的刀。\"
耿家盛找来几把报废的车刀,老老实实站在砂轮机前,照着师傅讲的要领,认认真真地磨。用报废车刀苦练了一个星期,耿家盛认为可以了,就把黄师傅此前磨好的、艺术品一般的那把刀拿出来,在刀子的另一端,照着师傅磨出的样子,把刀磨好。这是一把用于车削台阶的90度车刀,2015年5月,以耿家盛的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迁址新建,这把车刀就被陈列在耿家盛的作品柜里,成为了耿家盛的\"处女作\".
\"成天反反复复磨刀,反正就那几个动作,当时也觉得乏味无聊,每当这时,脑子里就有我父亲、我师傅教给我的话儿,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一般而言,活就不会差。\"
当然,经过后来很多年的积累,耿家盛才懂得父亲和师傅们强调的\"一把刀\"是什么意思,不是仅仅指把刀磨好,而是要\"因材施刀\",要能针对不同工件的加工参数、不同的工件材质,或者客户的特殊要求选刀用刀。很多时候,常规的刀子用不上,得自己想办法制作刀具。耿家盛说,\"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好的车工得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思维要灵活,方式要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地应对工作。\"
耿家盛的工具柜里,保存着一卷数百米的橡筋,这条细如麻缕的橡筋条是他切削加工橡胶胶辊时产生的副产品。这卷橡筋条颠覆了外行对车床的刻板印象——车床,只用来进行金属加工?
耿家盛说:\"车床可以加工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常规的金属,还有塑料、橡胶、木材。\"这卷橡皮筋是制作一个橡胶胶辊,从橡胶上切削下来的,\"当时,我针对这个胶辊的加工特点,感到一般的车刀做不了,喏,就自己发明了这样一把刀。\"
耿家盛从柜子里取出的车刀竟然是用一块锯片制成的。他说,\"常规的刀子主要是切削金属材料用的,对加工橡胶这种特殊材料,那些刀子用不了,橡胶材质软、弹性大,刀子一定要锋利,同时又要有刚性,我当时琢磨了好一段时间,心想用锯片试试,不想一试就成功了,还好使。\"
昆重现安装分公司范子文曾是耿家盛的直属领导,他评价耿家盛的技术特色时说:\"他的法宝就是刀,他的刀有很多是自己根据工件特殊性自制的,这是一般人不如他的原因。\"耿家盛成为车工大师的奥妙之一就是他和车刀的优良关系,即对车刀的打磨、使用和发明。
这也就是耿家盛传承并总结的一个秘笈,\"因材施刀\".关于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官渡区残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深刻理解和认识当前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传承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价值理念,激发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奋发有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官渡区残联书记、理事长强调指出:学习楷模精神要以耿家盛同志为榜样,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工会组织职能,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汇聚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正能量,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努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学习劳模要立足行为,少说多做,在工作中勤干学习,苦练服务本领,提高服务能力。
全体干部职工要学耿家盛精神立足本职,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创新业绩,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勤奋踏实,求真务实,努力在为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工作中取得新成效。
关于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月25日,个旧市金湖公园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学习宣传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
我园按照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党员职工31人,在三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观看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新闻资料片。
会上,公园党支部书记黄文红向公园职工宣读了《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和介绍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的材料。材料详细介绍了耿家盛30多年来刻苦钻研、乐于创新、勇于实践,掌握了车工的多项绝活,成为一名技压群芳、能力超强的车工能手,工作6年便在“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云南省选拔赛”获得车工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了行业顶尖技能人才。
公园党支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向耿家盛同志学习,通过学习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传承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价值理念。
在此情况下,对耿家盛的诱惑是,好几个学校来挖他,如果去学校教书,耿家盛的收入比现在高得多。耿家盛脑子里所谓的\"铁饭碗\"不是传统的单位、岗位,而是技能。
如果按\"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耿家盛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离开昆重,他不仅有这个条件,更有这个能力,但是他却说,\"我不能、不会、也不可以这样做,我这代人很传统,有着强烈的感恩心和组织观念。\"他接着说:\"感恩心,就不用说了,没有昆重的培养造就,没有我的今天。按组织观念讲,除非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来调动,按程序办理,否则,要我自己与其他单位私下交易,一拍屁股走人,抛下困难中的昆重,我做不出来,也做不到。\"
他的话,平实、平淡、平凡,\"昆重好的时候,我一个月也挣五六千元,现在遇到困难,收入少了,我就要离开它,企业犹如我的父母,能不能父母老了弱了,就不要自己的爹妈了?不能嘛。\"
除妹妹耿家豫外,耿家盛一家5口,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昆重。父亲耿鼎曾是昆重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更是耿家三兄弟接触机械、走进昆重的启蒙者和领路人。耿家两代人陪伴着昆重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他们与昆重的情感悠远深长,无法割舍。
臧开衡说,耿家盛用铣床铣,不停歇干了两昼夜,完活了,\"干之前,并没有说好给多少钱,他也不问,傻傻地就接过去干了。\"夜里凌晨1点,组装完毕,一试模,\"一模成功,这是模具制造过程中极其罕见的。\"
一行8人,耿家盛的人品、技术表现最佳,第一个月工资就拿了3300元,是当时他在昆重的20倍以上。
最终,耿家盛回到了昆重。臧开衡说,\"家盛若留下,绝对是技术骨干,后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他对企业的贡献不会比在昆重少。珠海那一年,对我、对家盛都是一种考验和道德升华。\"
\"收入如此低,师傅还在坚守,我理解是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对企业感恩的表现,不然,我没法理解他。\"耿家盛的徒弟马自辉,其平静的语气里有困惑,更多的是敬仰。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一
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
耿家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0月生,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原昆明重机厂,以下简称昆重)车工高级技师。1982年毕业于昆明机床厂技校油漆专业,同年秋进入昆明铣床厂;1984年调入昆明重机厂,先后操作过车床、镗床、铣床和钻床。1999年5月被授予“云南省机械工业技术能手”称号;2003年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昆明地区选拔赛车工“优秀技术技能选手”称号,获云南省车工大赛第二名、“车工技术能手”称号,参加全国“车工决赛”获第十四名;2004年被评为首届“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被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授予“兴滇技能人才”、获首届“兴滇人才奖”;2009年获“全国重型机械行业高技能优秀工人”称号;2010年被评为“第一届昆明市名匠”;2011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2012年获国家人社部“耿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2013年获“云南省职工技师工作站”授牌;2014年获“云岭首席技师”称号;2015年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云岭楷模”、“中国好人”称号。
耿家盛同志的先进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以德立人
昆重1958年奠基开工建厂,至今走过了57年,曾经有过辉煌,现在正是它发展的低谷期。一方面是职工人数的消长,“在最高峰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职工近5000人,一天几班倒,”耿家盛说,“而现在,全厂只有700多人。”再一个是工人收入的锐减。“今年我们订货不好,扣除‘五险一金’后,发到手的工资比去年至少降低了20%到30%,还有很多工人工资更低。”在此情况下,对耿家盛的诱惑是,好几个学校来挖他,如果去学校教书,耿家盛的收入比现在高得多。耿家盛脑子里所谓的“铁饭碗”不是传统的单位、岗位,而是技能。
如果按“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耿家盛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离开昆重,他不仅有这个条件,更有这个能力,但是他却说,“我不能、不会、也不可以这样做,我这代人很传统,有着强烈的感恩心和组织观念。”他接着说:“感恩心,就不用说了,没有昆重的培养造就,没有我的今天。按组织观念讲,除非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来调动,按程序办理,否则,要我自己与其他单位私下交易,一拍屁股走人,抛下困难中的昆重,我做不出来,也做不到。”
他的话,平实、平淡、平凡,“昆重好的时候,我一个月也挣五六千元,现在遇到困难,收入少了,我就要离开它,企业犹如我的父母,能不能父母老了弱了,就不要自己的爹妈了?不能嘛。”
除妹妹耿家豫外,耿家盛一家5口,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昆重。父亲耿鼎曾是昆重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更是耿家三兄弟接触机械、走进昆重的启蒙者和领路人。耿家两代人陪伴着昆重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他们与昆重的情感悠远深长,无法割舍。对企业的忠诚,在青年时期的耿家盛身上就有所体现。1991年,28岁的耿家盛随原模具分厂副厂长臧开衡一行8人,前往珠海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去做空调机模具,“我们去了一年多,到1992年才回来”。臧开衡记得,加工这个模具出了个插曲。其中一个工件因为图纸是复印的,看不清,加工时把零件做反了,“模具的零件一旦废了,100%的废品。”零件废了,要补铸件,但当时偌大的珠海竟然没有办法锻造,工期又紧,厂里找来一段圆钢,加工余量太大,需要磨去几十毫米,夸张说,是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找谁做呢?找耿家盛来做。臧开衡说,耿家盛用铣床铣,不停歇干了两昼夜,完活了,“干之前,并没有说好给多少钱,他也不问,傻傻地就接过去干了。”夜里凌晨1点,组装完毕,一试模,“一模成功,这是模具制造过程中极其罕见的。”一行8人,耿家盛的人品、技术表现最佳,第一个月工资就拿了3300元,是当时他在昆重的20倍以上。珠海方面有意挽留耿家盛几人在格力发展,他们请大伙儿到珠海当时最高建筑拱北旋转餐厅喝晚茶商谈,表示愿意支付高出昆重几倍的工资。1992年春节,还把他们的家属接到珠海过年,“带我们参观格力职工的新宿舍,诱惑的确很大。”
最终,耿家盛回到了昆重。臧开衡说,“家盛若留下,绝对是技术骨干,后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他对企业的贡献不会比在昆重少。珠海那一年,对我、对家盛都是一种考验和道德升华。“收入如此低,师傅还在坚守,我理解是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对企业感恩的表现,不然,我没法理解他。”耿家盛的徒弟马自辉,其平静的语气里有困惑,更多的是敬仰。
胜人一筹
磨刀是车工的基础。早年,刚刚入门的耿家盛被安排上夜班,白天闲着他心里发慌,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耿家盛跟着昆重第一位高级车工技师黄廷富学习磨刀。黄廷富是市劳动模范,是当时昆重公认的车工大王。黄师傅拿来一把车刀,站在砂轮机旁,一边磨,一边对耿家盛讲解动作和技术要领。刀磨好了,黄师傅把它递到耿家盛手里,让耿家盛照着磨。耿家盛仔细端详这把刀,觉得是件艺术品,“刀子的前角、后角、主刀刃、副刀刃清晰可辨,特别是两条刀刃,铮亮、锋利,用它干活绝对又快又好。这是高手磨出的刀。”
耿家盛找来几把报废的车刀,老老实实站在砂轮机前,照着师傅讲的要领,认认真真地磨。用报废车刀苦练了一个星期,耿家盛认为可以了,就把黄师傅此前磨好的、艺术品一般的那把刀拿出来,在刀子的另一端,照着师傅磨出的样子,把刀磨好。这是一把用于车削台阶的90度车刀,2015年5月,以耿家盛的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迁址新建,这把车刀就被陈列在耿家盛的作品柜里,成为了耿家盛的“处女作”。“成天反反复复磨刀,反正就那几个动作,当时也觉得乏味无聊,每当这时,脑子里就有我父亲、我师傅教给我的话儿,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一般而言,活就不会差。”当然,经过后来很多年的积累,耿家盛才懂得父亲和师傅们强调的“一把刀”是什么意思,不是仅仅指把刀磨好,而是要“因材施刀”,要能针对不同工件的加工参数、不同的工件材质,或者客户的特殊要求选刀用刀。很多时候,常规的刀子用不上,得自己想办法制作刀具。耿家盛说,“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好的车工得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思维要灵活,方式要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地应对工作。”耿家盛的工具柜里,保存着一卷数百米的橡筋,这条细如麻缕的橡筋条是他切削加工橡胶胶辊时产生的副产品。这卷橡筋条颠覆了外行对车床的刻板印象——车床,只用来进行金属加工?
耿家盛说:“车床可以加工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常规的金属,还有塑料、橡胶、木材。”这卷橡皮筋是制作一个橡胶胶辊,从橡胶上切削下来的,“当时,我针对这个胶辊的加工特点,感到一般的车刀做不了,喏,就自己发明了这样一把刀。”耿家盛从柜子里取出的车刀竟然是用一块锯片制成的。他说,“常规的刀子主要是切削金属材料用的,对加工橡胶这种特殊材料,那些刀子用不了,橡胶材质软、弹性大,刀子一定要锋利,同时又要有刚性,我当时琢磨了好一段时间,心想用锯片试试,不想一试就成功了,还好使。”昆重现安装分公司范子文曾是耿家盛的直属领导,他评价耿家盛的技术特色时说:“他的法宝就是刀,他的刀有很多是自己根据工件特殊性自制的,这是一般人不如他的原因。”耿家盛成为车工大师的奥妙之一就是他和车刀的优良关系,即对车刀的打磨、使用和发明。这也就是耿家盛传承并总结的一个秘笈,“因材施刀”。
铸就“全能”
耿家盛是公认的工作效率高、和时间赛跑的人,他遵循“精益操作”理念,工作中追求“低投入、高产出”,“这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有关,关键在总结积累。比如,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在车床上加工零件,有的师傅从粗车第一刀开始到粗车结束,要停车测量数次,而耿家盛只需要一次就够了。他在机床手柄的刻度尺上打一个小孔,攻上螺纹,装上止动螺栓,巧妙地解决了多次测量的问题。耿家盛十分注重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每次接到图纸,要先看清零件的复杂程度,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刀具、工装、量具,准备工作越充分,工作起来越轻松。”任务饱满时,他能够同时手工操作三台车床加工不同的零件,一天能干一百多个工时,这正是得益于他开机前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另外,耿家盛非常爱护他的机床,定期加油、换油,每天擦拭,优良的润滑延缓了磨损,确保了机床的精度,加工起零件来速度快、质量高。“有的师傅不爱惜自己的设备,还时常朝设备发火,结果你操作习惯不好,设备肯定故障就多,哪里来的工作效率?”耿家盛肯钻、肯学、爱琢磨,是多年前就培养的习惯。
1985年,厂里分给车间一台新车床。这台车床一直放在角落里,没有派上用场。当时的车间主任叫吴尔能,耿家盛上夜班没床子可开,便跑去对吴尔能说:“主任,车床放着不用太可惜了,我想开新车床。”吴尔能笑笑,“你自己去安装吧,装好了,车床就归你了。”耿家盛马上找来手锤和钢钎,凿出地脚螺栓孔。他和机修工人一起校好水平,拧紧螺帽,把机器安装好了。从此,耿家盛在这台床子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机床是个大概念,它包括车、铣、刨、磨、镗、钻等多种常见机器,车床只是机床当中的一种。对于车床刚刚入门的耿家盛来说,车床的熟练只是为他打开了机床其他技术门类的一扇门。
1986年,模具车间来了一部t68型镗床,吴尔能问耿家盛想不想开?耿家盛说当然愿意,但镗床与车床大同之中有小异,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工作原理不同。操作方式的差异对耿家盛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吴尔能就把耿家盛送到冶金分厂拜师学艺。这一来,1965年从浙江来支边的镗床操作工郑伟便成为耿家盛的第四位师傅。郑伟当时已从事镗工21年,郑伟印象中,耿家盛人品好,虚心好学,“人聪明,喜欢动脑筋,不懂就问我,跟我学了两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开镗床了。”郑伟说,他带过6个徒弟,耿家盛是最好的那个,学习镗床要具备聪明、刻苦、勤快3个要素,耿家盛都有。学会了镗床,又为耿家盛增添了一技。2009年至2010年间,开落地镗的工人跳槽了,落地镗床没人开,拉丝机分公司的领导让耿家盛去开,“我之前没开过落地镗,落地镗和此前的普通镗床不一样,全是按钮和旋钮操控,我用了4个小时仔细琢磨,才把它搞懂了。”4个小时就掌握了落地镗,当然是以前学习操作t68打下的基础。现在,车、镗、铣、刨、磨,耿家盛是名符其实的“全能”机床工。但耿家盛本人只承认,只有镗床是他的另外一个专业,其他的均为副业。
绩效致胜
1993年,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主要零件主弦杆长2500mm,要求四件一组长度一致,原加工工艺是在落地镗床上加工,效率低,费用高。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制作了四件双“v”形铁,将主弦杆摞起来用t68镗床加工。同时通过改进刀具利用机床夹盘铣刀,将刀片主后角减小,再加强工件钢性,加大了吃刀深度和走刀量,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1998年,耿家盛接受了某塑料厂一塑料挤出丝杆加工任务,其中,丝杆长为3040mm、外径130mm,底径为锥度,最小直径85mm,最大直径124mm。工件细长且外径小,加工刚性差,非常容易出废品。为了增加工件钢性,耿家盛制作了一个大型跟刀架,在加工底径的锥度时,由于没有靠模,他采用分段加工逐步切入,再用宽刃刀精车,最后用沙带磨削,使底径的表面粗糙度达ra1.6,最终保证了产品质量。这一高难度加工技巧和创新方法赢得了昆重干部职工的称赞。
2007年,耿家盛加工橡胶设备绉片机的辊轴,由于加工难度太大,他改进机床挂轮,改装可调速电机,降低工件转速,自制高速铣头,将其固定在刀架上,利用小拖板的移动,消除工件正转与反转带来的综合间隙。改造后的设备以车代铣,加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010年以后,由于分公司缺乏技术员,耿家盛通过自学掌握了autocad制图运用。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丝机、橡胶绉片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了塔机起升部分、圆筒设备上托轮座、重卷机滑槽等400余项零件生产工艺。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杨祥、侯金富等人的丝杆多用切削装置、检验蜗杆牙型角对刀装置、螺纹加工快速返程法等创新项目,同样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技术革新,解决了部分产品噪声大、抖动、漏油、铸造缺陷等生产疑难问题,年平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
2015年,以耿家盛为主或独立完成的“一种深孔锥度铰刀”、“一种高硬度、高韧性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硬度合金堆焊机加工刀片”正在申报国家创新项目,“一种螺纹快速返程车加工方法”等3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已获受理。
下自成蹊
和所有的国企一样,昆重素有“师带徒”的传统。同样的,耿家盛从学徒时期开始,先后跟着朱凤仙、张录、黄廷富、郑伟学习车工、镗工技术。“1984年,我从铣床厂来到昆重做车工学徒,车间主任让张录做我的师傅”。张录在当时的昆重也是车工大腕,对刚入厂、毫无实作经验的耿家盛,他认为不适合跟着他从车床的abc学起,他让耿家盛先入门再来跟他学。于是,耿家盛先拜朱凤仙为师,跟着她从摇手柄开始学起。刚入门的耿家盛开始领悟到,车工这一行不简单。跟着朱凤仙学了两个月,车工大腕张录正式带着耿家盛学习车工技术,“张录师傅一个人同时开着一部螺纹磨床、一部车床,他叫我守着开车床,有问题尽管问他。”
5个月后,耿家盛想要独立干活,不曾想,因年轻胆大长了个“教训”。一天晚上,车床闲着,耿家盛一个人来到车间,“我找好图纸、工件、刀子、量具,6点开机,干到夜里11点。”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耿家盛十分忐忑,等着张录一顿狠狠的批评——耿家盛昨晚擅自开班干活,车钢筋两头的螺纹,没有掌握好技巧,车速快,钢筋一甩,弯了。钢筋把车床尾部电气柜上的胶木开关给打坏了。这部车床是台湾产进口车床,是当时厂里重要的吃饭家伙,对张录这代爱惜公物如眼珠子的老工人来说,对设备的任何损坏都是罪过,“当时心里很不安,以前曾听我父亲讲,一个老师傅不小心把镗床导轨拉毛了,一句话不说,回家收拾洗漱工具,等着去坐牢。”所以,面对气头上的张录,耿家盛特别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这是张录爱企业、爱设备、爱徒弟给急的。张录“教训”完耿家盛,弯下身子,教给耿家盛一个方法,“他仔仔细细地告诉我,以后再车类似细长条状工件,工件的后部一定要用木头固定好。”耿家盛的另外一位师傅黄廷富,同样给青年时期的耿家盛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师傅手上随时都拿着一团棉纱,一开始我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发现他即使上班,身上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才知道棉纱是揩手用的,其次是擦量具,也可以随时清洁车床上的导轨,保持设备洁净光滑。设备爱惜好了,对保证加工精度有好处。”
在那个传统色彩较浓的岁月,师傅给徒弟所传播的,技术技能只是一方面,为人做事的风范更是师徒传承的重要内容。黄廷富和张录给耿家盛带来的不仅仅是车工技术,还有他们飘逸潇洒的做事派头,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说,就是一种“范儿”。如今,“师带徒”仍然是昆重最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以耿家盛为主导的名匠工作室的重点任务。2010年以来,在耿家盛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与50余青年名职工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仅耿家盛1人每年平均带徒7人以上。通过他理论上的耐心讲解及手把手的操作帮带,目前,胡晓财、马自辉等青年职工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马自辉从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是耿家盛目前较认可的徒弟。马自辉承认,他选择昆重和师傅耿家盛有很大关系。“除了所学专业原因,我师傅原来到我们学校讲过课,佩服他的技术,所以毕业就把简历投到了昆重。到厂里报到,师傅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干车工,要吃得苦。’”小马2012年7月进厂,至今除车床外,也能独立操作铣床、镗床。
在马自辉看来,耿家盛身上的很多优点都令他佩服:“他能吃苦,经常带我们干到深夜。他做事不拖拉,日清日毕。他为人和气,一专多能,我们公司90%的设备他都能运用自如。”传统的师带徒,由于师傅的文化局限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把工作实践或者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做不到举一反三。具有大专学历的耿家盛克服了老一辈师傅的这种弱点。他把枯燥乏味的加工原理、刀具材质等理论提炼转化为通俗语言,一点点讲给徒弟听,再结合实际经验,教徒弟如何根据加工需要选择刀具角度、切削三要素和加工工艺,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直到徒弟可以独立操作。
心怀感恩
自认为出身平凡、岗位平凡的耿家盛,当他站在了“国家技能大师”这一耀眼的人生巅峰,却始终未曾忘记“忧国忧企”。耿家盛首先有一个最现实的忧虑——技术工人的青黄不接。“我们厂周围,每天一早都有拿着锄头的农民工等着干零活,一天低于150元他就不干,高的一天要挣200多,我是高级技师,但一个月到手的收入,低的时候没有一个农民工高。”耿家盛有些担忧,“前年我们分公司分来大中专学生17个,到现在没剩几个了,甚至有的青工家长到车间一看,就对孩子说,走了,别干了。技术工人不吃香了。”马自辉从2012年7月进厂到现在,是在耿家盛这儿学技术比较长的徒弟之一。大多数学生,来一段时间,充其量三四年,就走得差不多了。马自辉属于耿家盛目前最喜欢的弟子,可惜这样的弟子不多。“这几个月活少,小马一个月拿到手的收入就一千元多一点,小伙子不容易。”收入太低,耿家盛担心马自辉也留不住。
2015年5月,在公司召开的一次座谈调研会上,耿家盛就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们操作工人年纪大了,基本都在40岁以上,一个钉子一个眼,我们要是生病了,我们歇几天,车床就要停几天。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学技术,进厂一两年就走了,企业留不住人,没有后备人才,怎么办?”
耿家盛还有一个“忧国忧民”的大情怀。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耿家盛作为产业工人的代表,先后两次来到北京**的观礼台。好学、肯钻的耿家盛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两次受邀出席阅兵典礼,耿家盛把它视为观摩国家军事工业成就的绝佳机会。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典礼盛况空前。从早上6点多就进入现场,端坐在**广场旗杆一侧,耿家盛习惯以一个机械加工工人——车工兼油漆工的眼光去打量眼前这些代表国防工业最高水平的“武器”,比如漆水、外形结构、机械走合部分,甚至粗糙度……“看了兵器展示,很震撼,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搁在我们厂做,肯定做不出来,为啥?咱们没有生产这些一流产品的装备。”耿家盛说,他观察得很细,“这次我注意到出现了蓝色的坦克,2009年‘10.1’阅兵那次没有出现这种武警用的坦克。”这是一定的,阅兵所展示的装备当然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在各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曾在其著作《反杜林论》一书中这样论述,“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未必读过恩格斯的著作,但工人出身的耿家盛也懂得这个道理,只不过,耿家盛是从机械加工的角度,用自己过去33年的工作经验一点一滴去读懂的,“工业不发达,军械制造也肯定落后,家伙不好使,保卫国家那是空话”。两次受邀参加阅兵典礼,耿家盛倍感荣幸,“虽然两次都要在烈日炎炎下,不吃不喝,坐5个多小时,我很值,看到了好多令人激动的工业产品,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制造工人的自豪、责任与自省”。“器不如人的背后,是艺不如人。”在33年的工作经历及个人成长当中,耿家盛始终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发展、与工业文明、与国家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参加阅兵观礼,耿家盛深沉地感到,祖国繁荣产业工人自信豪迈;国家要实现强大复兴,需要产业工人更执著的担当、更无畏的付出、更卓越的成就。因为心怀忧虑,所以更懂感恩。
2015年5月,昆重一楼大厅内,迁址新建的“耿家盛工作室”正式挂牌。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工作室先后接待有色系统、机械行业、院校师生等各方面调研及观摩学习活动500余人/次;昆重依托工作室先后承办了冶金集团“一站一室”现场工作会、滇沪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签字仪式等高规格活动;机冶建材系统、省市领导多次前来看望耿家盛并对工作室进行考察调研。企业生产一线的耿家盛,其质朴的工人形象、惊人的技术技能、卓越的个人成绩更广泛地被社会知晓。换句话说,这时候的耿家盛,真正成了名人。面对各种荣誉、奖项和名望,耿家盛质朴的工人本色没有改变。“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是很多人推崇的人生信条,耿家盛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大半生的经历践行着这样一句箴言。他始终坚定地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你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只要你爱岗敬业,舍得下工夫,不怕吃苦,肯动脑筋,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就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就能有所成就。”在各种观摩交流授课场合,面对众人仰慕的目光,耿家盛都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诫勉自己,一定要牢牢记住两个字,“感恩”。他认为,荣誉不是他一个人的,正是有了企业这一载体,有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有了各级工会为基层工人搭建的平台,经过自身努力,才收获了一些成绩。在荣誉面前,耿家盛总结了一句话,“学会保持,懂得坚持”。他认为,不管走了多远,自己都要始终坚守“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人生信条,保持工人本色,在学技术、搞革新、爱企业、讲奉献这条路上矢志不移。耿家盛还说,自己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自己掌握的技术,是昆重几代机械工人创造、积累起来的,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有责任、有义务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青人,让他们也能站在我的肩膀上,更快成长,回报社会。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二
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
耿家盛,男,汉族,中共党员,1963年10月生,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原昆明重机厂,以下简称昆重)车工高级技师。1982年毕业于昆明机床厂技校油漆专业,同年秋进入昆明铣床厂;1984年调入昆明重机厂,先后操作过车床、镗床、铣床和钻床。1999年5月被授予“云南省机械工业技术能手”称号;2003年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昆明地区选拔赛车工“优秀技术技能选手”称号,获云南省车工大赛第二名、“车工技术能手”称号,参加全国“车工决赛”获第十四名;2004年被评为首届“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5年被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被授予“兴滇技能人才”、获首届“兴滇人才奖”;2009年获“全国重型机械行业高技能优秀工人”称号;2010年被评为“第一届昆明市名匠”;2011年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奖励;2012年获国家人社部“耿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2013年获“云南省职工技师工作站”授牌;2014年获“云岭首席技师”称号;2015年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云岭楷模”、“中国好人”称号。
耿家盛同志的先进事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忠诚奉献 以德立人
昆重1958年奠基开工建厂,至今走过了57年,曾经有过辉煌,现在正是它发展的低谷期。一方面是职工人数的消长,“在最高峰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职工近5000人,一天几班倒,”耿家盛说,“而现在,全厂只有700多人。”再一个是工人收入的锐减。“今年我们订货不好,扣除‘五险一金’后,发到手的工资比去年至少降低了20%到30%,还有很多工人工资更低。”在此情况下,对耿家盛的诱惑是,好几个学校来挖他,如果去学校教书,耿家盛的收入比现在高得多。耿家盛脑子里所谓的“铁饭碗”不是传统的单位、岗位,而是技能。
如果按“良禽择木而栖”的观念,耿家盛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离开昆重,他不仅有这个条件,更有这个能力,但是他却说,“我不能、不会、也不可以这样做,我这代人很传统,有着强烈的感恩心和组织观念。”他接着说:“感恩心,就不用说了,没有昆重的培养造就,没有我的今天。按组织观念讲,除非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来调动,按程序办理,否则,要我自己与其他单位私下交易,一拍屁股走人,抛下困难中的昆重,我做不出来,也做不到。”
他的话,平实、平淡、平凡,“昆重好的时候,我一个月也挣五六千元,现在遇到困难,收入少了,我就要离开它,企业犹如我的父母,能不能父母老了弱了,就不要自己的爹妈了?不能嘛。”
除妹妹耿家豫外,耿家盛一家5口,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昆重。父亲耿鼎曾是昆重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更是耿家三兄弟接触机械、走进昆重的启蒙者和领路人。耿家两代人陪伴着昆重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他们与昆重的情感悠远深长,无法割舍。对企业的忠诚,在青年时期的耿家盛身上就有所体现。1991年,28岁的耿家盛随原模具分厂副厂长臧开衡一行8人,前往珠海工业发展总公司(格力集团前身)去做空调机模具,“我们去了一年多,到1992年才回来”。臧开衡记得,加工这个模具出了个插曲。其中一个工件因为图纸是复印的,看不清,加工时把零件做反了,“模具的零件一旦废了,100%的废品。”零件废了,要补铸件,但当时偌大的珠海竟然没有办法锻造,工期又紧,厂里找来一段圆钢,加工余量太大,需要磨去几十毫米,夸张说,是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找谁做呢?找耿家盛来做。臧开衡说,耿家盛用铣床铣,不停歇干了两昼夜,完活了,“干之前,并没有说好给多少钱,他也不问,傻傻地就接过去干了。”夜里凌晨1点,组装完毕,一试模,“一模成功,这是模具制造过程中极其罕见的。”一行8人,耿家盛的人品、技术表现最佳,第一个月工资就拿了3300元,是当时他在昆重的20倍以上。珠海方面有意挽留耿家盛几人在格力发展,他们请大伙儿到珠海当时最高建筑拱北旋转餐厅喝晚茶商谈,表示愿意支付高出昆重几倍的工资。1992年春节,还把他们的家属接到珠海过年,“带我们参观格力职工的新宿舍,诱惑的确很大。”
最终,耿家盛回到了昆重。臧开衡说,“家盛若留下,绝对是技术骨干,后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他对企业的贡献不会比在昆重少。珠海那一年,对我、对家盛都是一种考验和道德升华。“收入如此低,师傅还在坚守,我理解是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对企业感恩的表现,不然,我没法理解他。”耿家盛的徒弟马自辉,其平静的语气里有困惑,更多的是敬仰。
胜人一筹
磨刀是车工的基础。早年,刚刚入门的耿家盛被安排上夜班,白天闲着他心里发慌,于是在父亲的安排下,耿家盛跟着昆重第一位高级车工技师黄廷富学习磨刀。黄廷富是市劳动模范,是当时昆重公认的车工大王。黄师傅拿来一把车刀,站在砂轮机旁,一边磨,一边对耿家盛讲解动作和技术要领。刀磨好了,黄师傅把它递到耿家盛手里,让耿家盛照着磨。耿家盛仔细端详这把刀,觉得是件艺术品,“刀子的前角、后角、主刀刃、副刀刃清晰可辨,特别是两条刀刃,铮亮、锋利,用它干活绝对又快又好。这是高手磨出的刀。”
耿家盛找来几把报废的车刀,老老实实站在砂轮机前,照着师傅讲的要领,认认真真地磨。用报废车刀苦练了一个星期,耿家盛认为可以了,就把黄师傅此前磨好的、艺术品一般的那把刀拿出来,在刀子的另一端,照着师傅磨出的样子,把刀磨好。这是一把用于车削台阶的90度车刀,2015年5月,以耿家盛的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迁址新建,这把车刀就被陈列在耿家盛的作品柜里,成为了耿家盛的“处女作”。“成天反反复复磨刀,反正就那几个动作,当时也觉得乏味无聊,每当这时,脑子里就有我父亲、我师傅教给我的话儿,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一般而言,活就不会差。”当然,经过后来很多年的积累,耿家盛才懂得父亲和师傅们强调的“一把刀”是什么意思,不是仅仅指把刀磨好,而是要“因材施刀”,要能针对不同工件的加工参数、不同的工件材质,或者客户的特殊要求选刀用刀。很多时候,常规的刀子用不上,得自己想办法制作刀具。耿家盛说,“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好的车工得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思维要灵活,方式要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地应对工作。”耿家盛的工具柜里,保存着一卷数百米的橡筋,这条细如麻缕的橡筋条是他切削加工橡胶胶辊时产生的副产品。这卷橡筋条颠覆了外行对车床的刻板印象——车床,只用来进行金属加工?
耿家盛说:“车床可以加工的材料有很多,除了常规的金属,还有塑料、橡胶、木材。”这卷橡皮筋是制作一个橡胶胶辊,从橡胶上切削下来的,“当时,我针对这个胶辊的加工特点,感到一般的车刀做不了,喏,就自己发明了这样一把刀。”耿家盛从柜子里取出的车刀竟然是用一块锯片制成的。他说,“常规的刀子主要是切削金属材料用的,对加工橡胶这种特殊材料,那些刀子用不了,橡胶材质软、弹性大,刀子一定要锋利,同时又要有刚性,我当时琢磨了好一段时间,心想用锯片试试,不想一试就成功了,还好使。”昆重现安装分公司范子文曾是耿家盛的直属领导,他评价耿家盛的技术特色时说:“他的法宝就是刀,他的刀有很多是自己根据工件特殊性自制的,这是一般人不如他的原因。”耿家盛成为车工大师的奥妙之一就是他和车刀的优良关系,即对车刀的打磨、使用和发明。这也就是耿家盛传承并总结的一个秘笈,“因材施刀”。
(三)踏实肯钻 铸就“全能”
耿家盛是公认的工作效率高、和时间赛跑的人,他遵循“精益操作”理念,工作中追求“低投入、高产出”,“这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有关,关键在总结积累。比如,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在车床上加工零件,有的师傅从粗车第一刀开始到粗车结束,要停车测量数次,而耿家盛只需要一次就够了。他在机床手柄的刻度尺上打一个小孔,攻上螺纹,装上止动螺栓,巧妙地解决了多次测量的问题。耿家盛十分注重加工前的准备工作。“每次接到图纸,要先看清零件的复杂程度,然后再选择适合的刀具、工装、量具,准备工作越充分,工作起来越轻松。”任务饱满时,他能够同时手工操作三台车床加工不同的零件,一天能干一百多个工时,这正是得益于他开机前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另外,耿家盛非常爱护他的机床,定期加油、换油,每天擦拭,优良的润滑延缓了磨损,确保了机床的精度,加工起零件来速度快、质量高。“有的师傅不爱惜自己的设备,还时常朝设备发火,结果你操作习惯不好,设备肯定故障就多,哪里来的工作效率?”耿家盛肯钻、肯学、爱琢磨,是多年前就培养的习惯。
1985年,厂里分给车间一台新车床。这台车床一直放在角落里,没有派上用场。当时的车间主任叫吴尔能,耿家盛上夜班没床子可开,便跑去对吴尔能说:“主任,车床放着不用太可惜了,我想开新车床。”吴尔能笑笑,“你自己去安装吧,装好了,车床就归你了。”耿家盛马上找来手锤和钢钎,凿出地脚螺栓孔。他和机修工人一起校好水平,拧紧螺帽,把机器安装好了。从此,耿家盛在这台床子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机床是个大概念,它包括车、铣、刨、磨、镗、钻等多种常见机器,车床只是机床当中的一种。对于车床刚刚入门的耿家盛来说,车床的熟练只是为他打开了机床其他技术门类的一扇门。
1986年,模具车间来了一部t68型镗床,吴尔能问耿家盛想不想开?耿家盛说当然愿意,但镗床与车床大同之中有小异,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工作原理不同。操作方式的差异对耿家盛来说又是一个新课题,吴尔能就把耿家盛送到冶金分厂拜师学艺。这一来,1965年从浙江来支边的镗床操作工郑伟便成为耿家盛的第四位师傅。郑伟当时已从事镗工21年,郑伟印象中,耿家盛人品好,虚心好学,“人聪明,喜欢动脑筋,不懂就问我,跟我学了两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开镗床了。”郑伟说,他带过6个徒弟,耿家盛是最好的那个,学习镗床要具备聪明、刻苦、勤快3个要素,耿家盛都有。学会了镗床,又为耿家盛增添了一技。2009年至2010年间,开落地镗的工人跳槽了,落地镗床没人开,拉丝机分公司的领导让耿家盛去开,“我之前没开过落地镗,落地镗和此前的普通镗床不一样,全是按钮和旋钮操控,我用了4个小时仔细琢磨,才把它搞懂了。”4个小时就掌握了落地镗,当然是以前学习操作t68打下的基础。现在,车、镗、铣、刨、磨,耿家盛是名符其实的“全能”机床工。但耿家盛本人只承认,只有镗床是他的另外一个专业,其他的均为副业。
(四)勇于创新 绩效致胜
1993年,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主要零件主弦杆长2500mm,要求四件一组长度一致,原加工工艺是在落地镗床上加工,效率低,费用高。耿家盛和工友研究制作了四件双“v”形铁,将主弦杆摞起来用t68镗床加工。同时通过改进刀具利用机床夹盘铣刀,将刀片主后角减小,再加强工件钢性,加大了吃刀深度和走刀量,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1998年,耿家盛接受了某塑料厂一塑料挤出丝杆加工任务,其中,丝杆长为3040mm、外径130mm,底径为锥度,最小直径85mm,最大直径124mm。工件细长且外径小,加工刚性差,非常容易出废品。为了增加工件钢性,耿家盛制作了一个大型跟刀架,在加工底径的锥度时,由于没有靠模,他采用分段加工逐步切入,再用宽刃刀精车,最后用沙带磨削,使底径的表面粗糙度达ra1.6,最终保证了产品质量。这一高难度加工技巧和创新方法赢得了昆重干部职工的称赞。
2007年,耿家盛加工橡胶设备绉片机的辊轴,由于加工难度太大,他改进机床挂轮,改装可调速电机,降低工件转速,自制高速铣头,将其固定在刀架上,利用小拖板的移动,消除工件正转与反转带来的综合间隙。改造后的设备以车代铣,加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2010年以后,由于分公司缺乏技术员,耿家盛通过自学掌握了autocad制图运用。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丝机、橡胶绉片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了塔机起升部分、圆筒设备上托轮座、重卷机滑槽等400余项零件生产工艺。在他的带动下,工作室成员杨祥、侯金富等人的丝杆多用切削装置、检验蜗杆牙型角对刀装置、螺纹加工快速返程法等创新项目,同样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技术革新,解决了部分产品噪声大、抖动、漏油、铸造缺陷等生产疑难问题,年平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
2015年,以耿家盛为主或独立完成的“一种深孔锥度铰刀”、“一种高硬度、高韧性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硬度合金堆焊机加工刀片”正在申报国家创新项目,“一种螺纹快速返程车加工方法”等3项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已获受理。
(五)薪火相传 下自成蹊
和所有的国企一样,昆重素有“师带徒”的传统。同样的,耿家盛从学徒时期开始,先后跟着朱凤仙、张录、黄廷富、郑伟学习车工、镗工技术。“1984年,我从铣床厂来到昆重做车工学徒,车间主任让张录做我的师傅”。张录在当时的昆重也是车工大腕,对刚入厂、毫无实作经验的耿家盛,他认为不适合跟着他从车床的abc学起,他让耿家盛先入门再来跟他学。于是,耿家盛先拜朱凤仙为师,跟着她从摇手柄开始学起。刚入门的耿家盛开始领悟到,车工这一行不简单。跟着朱凤仙学了两个月,车工大腕张录正式带着耿家盛学习车工技术,“张录师傅一个人同时开着一部螺纹磨床、一部车床,他叫我守着开车床,有问题尽管问他。”
5个月后,耿家盛想要独立干活,不曾想,因年轻胆大长了个“教训”。一天晚上,车床闲着,耿家盛一个人来到车间,“我找好图纸、工件、刀子、量具,6点开机,干到夜里11点。”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耿家盛十分忐忑,等着张录一顿狠狠的批评——耿家盛昨晚擅自开班干活,车钢筋两头的螺纹,没有掌握好技巧,车速快,钢筋一甩,弯了。钢筋把车床尾部电气柜上的胶木开关给打坏了。这部车床是台湾产进口车床,是当时厂里重要的吃饭家伙,对张录这代爱惜公物如眼珠子的老工人来说,对设备的任何损坏都是罪过,“当时心里很不安,以前曾听我父亲讲,一个老师傅不小心把镗床导轨拉毛了,一句话不说,回家收拾洗漱工具,等着去坐牢。”所以,面对气头上的张录,耿家盛特别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这是张录爱企业、爱设备、爱徒弟给急的。张录“教训”完耿家盛,弯下身子,教给耿家盛一个方法,“他仔仔细细地告诉我,以后再车类似细长条状工件,工件的后部一定要用木头固定好。”耿家盛的另外一位师傅黄廷富,同样给青年时期的耿家盛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师傅手上随时都拿着一团棉纱,一开始我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后来发现他即使上班,身上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才知道棉纱是揩手用的,其次是擦量具,也可以随时清洁车床上的导轨,保持设备洁净光滑。设备爱惜好了,对保证加工精度有好处。”
在那个传统色彩较浓的岁月,师傅给徒弟所传播的,技术技能只是一方面,为人做事的风范更是师徒传承的重要内容。黄廷富和张录给耿家盛带来的不仅仅是车工技术,还有他们飘逸潇洒的做事派头,用今天的网络流行语说,就是一种“范儿”。如今,“师带徒”仍然是昆重最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以耿家盛为主导的名匠工作室的重点任务。2010年以来,在耿家盛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与50余青年名职工签订了“师带徒”协议,仅耿家盛1人每年平均带徒7人以上。通过他理论上的耐心讲解及手把手的操作帮带,目前,胡晓财、马自辉等青年职工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马自辉从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是耿家盛目前较认可的徒弟。马自辉承认,他选择昆重和师傅耿家盛有很大关系。“除了所学专业原因,我师傅原来到我们学校讲过课,佩服他的技术,所以毕业就把简历投到了昆重。到厂里报到,师傅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干车工,要吃得苦。’”小马2012年7月进厂,至今除车床外,也能独立操作铣床、镗床。
在马自辉看来,耿家盛身上的很多优点都令他佩服:“他能吃苦,经常带我们干到深夜。他做事不拖拉,日清日毕。他为人和气,一专多能,我们公司90%的设备他都能运用自如。”传统的师带徒,由于师傅的文化局限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把工作实践或者经验上升为理论总结,做不到举一反三。具有大专学历的耿家盛克服了老一辈师傅的这种弱点。他把枯燥乏味的加工原理、刀具材质等理论提炼转化为通俗语言,一点点讲给徒弟听,再结合实际经验,教徒弟如何根据加工需要选择刀具角度、切削三要素和加工工艺,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直到徒弟可以独立操作。
(六)忧思未来 心怀感恩
自认为出身平凡、岗位平凡的耿家盛,当他站在了“国家技能大师”这一耀眼的人生巅峰,却始终未曾忘记“忧国忧企”。耿家盛首先有一个最现实的忧虑——技术工人的青黄不接。“我们厂周围,每天一早都有拿着锄头的农民工等着干零活,一天低于150元他就不干,高的一天要挣200多,我是高级技师,但一个月到手的收入,低的时候没有一个农民工高。”耿家盛有些担忧,“前年我们分公司分来大中专学生17个,到现在没剩几个了,甚至有的青工家长到车间一看,就对孩子说,走了,别干了。技术工人不吃香了。”马自辉从2012年7月进厂到现在,是在耿家盛这儿学技术比较长的徒弟之一。大多数学生,来一段时间,充其量三四年,就走得差不多了。马自辉属于耿家盛目前最喜欢的弟子,可惜这样的弟子不多。“这几个月活少,小马一个月拿到手的收入就一千元多一点,小伙子不容易。”收入太低,耿家盛担心马自辉也留不住。
2015年5月,在公司召开的一次座谈调研会上,耿家盛就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我们操作工人年纪大了,基本都在40岁以上,一个钉子一个眼,我们要是生病了,我们歇几天,车床就要停几天。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学技术,进厂一两年就走了,企业留不住人,没有后备人才,怎么办?”
耿家盛还有一个“忧国忧民”的大情怀。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耿家盛作为产业工人的代表,先后两次来到北京天安门的观礼台。好学、肯钻的耿家盛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两次受邀出席阅兵典礼,耿家盛把它视为观摩国家军事工业成就的绝佳机会。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典礼盛况空前。从早上6点多就进入现场,端坐在天安门广场旗杆一侧,耿家盛习惯以一个机械加工工人——车工兼油漆工的眼光去打量眼前这些代表国防工业最高水平的“武器”,比如漆水、外形结构、机械走合部分,甚至粗糙度……“看了兵器展示,很震撼,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搁在我们厂做,肯定做不出来,为啥?咱们没有生产这些一流产品的装备。”耿家盛说,他观察得很细,“这次我注意到出现了蓝色的坦克,2009年‘10.1’阅兵那次没有出现这种武警用的坦克。”这是一定的,阅兵所展示的装备当然是一个国家现代工业在各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曾在其著作《反杜林论》一书中这样论述,“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未必读过恩格斯的著作,但工人出身的耿家盛也懂得这个道理,只不过,耿家盛是从机械加工的角度,用自己过去33年的工作经验一点一滴去读懂的,“工业不发达,军械制造也肯定落后,家伙不好使,保卫国家那是空话”。两次受邀参加阅兵典礼,耿家盛倍感荣幸,“虽然两次都要在烈日炎炎下,不吃不喝,坐5个多小时,我很值,看到了好多令人激动的工业产品,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制造工人的自豪、责任与自省”。“器不如人的背后,是艺不如人。”在33年的工作经历及个人成长当中,耿家盛始终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发展、与工业文明、与国家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参加阅兵观礼,耿家盛深沉地感到,祖国繁荣产业工人自信豪迈;国家要实现强大复兴,需要产业工人更执著的担当、更无畏的付出、更卓越的成就。因为心怀忧虑,所以更懂感恩。
2015年5月,昆重一楼大厅内,迁址新建的“耿家盛工作室”正式挂牌。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工作室先后接待有色系统、机械行业、院校师生等各方面调研及观摩学习活动500余人/次;昆重依托工作室先后承办了冶金集团“一站一室”现场工作会、滇沪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签字仪式等高规格活动;机冶建材系统、省市领导多次前来看望耿家盛并对工作室进行考察调研。企业生产一线的耿家盛,其质朴的工人形象、惊人的技术技能、卓越的个人成绩更广泛地被社会知晓。换句话说,这时候的耿家盛,真正成了名人。面对各种荣誉、奖项和名望,耿家盛质朴的工人本色没有改变。“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是很多人推崇的人生信条,耿家盛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大半生的经历践行着这样一句箴言。他始终坚定地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你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只要你爱岗敬业,舍得下工夫,不怕吃苦,肯动脑筋,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就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就能有所成就。”在各种观摩交流授课场合,面对众人仰慕的目光,耿家盛都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诫勉自己,一定要牢牢记住两个字,“感恩”。他认为,荣誉不是他一个人的,正是有了企业这一载体,有了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有了各级工会为基层工人搭建的平台,经过自身努力,才收获了一些成绩。在荣誉面前,耿家盛总结了一句话,“学会保持,懂得坚持”。他认为,不管走了多远,自己都要始终坚守“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人生信条,保持工人本色,在学技术、搞革新、爱企业、讲奉献这条路上矢志不移。耿家盛还说,自己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自己掌握的技术,是昆重几代机械工人创造、积累起来的,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有责任、有义务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青人,让他们也能站在我的肩膀上,更快成长,回报社会。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三
张世强同志现任我乡人大主席团主席、乡机关党总支书记。几年来,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党务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我乡党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因成绩突出,曾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做好党务工作,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多年来,张世强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务工作者,他始终把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位,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时分析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俯身倾听、换位思考。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
张世强同志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认真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中心组学习,做到有内容、有笔记、有心得、有调研、有文章,使“两个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学习中他始终把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有了进一步升华,从而为不断做好党务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一是
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开展了“廉政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板报营造了“廉荣贪耻”、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二是组织职工开展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展示了单位职工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光辉形象;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构筑起反腐长城。
作为机关总支书记,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为了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状况,他经常到站所了解情况,在找积极分子谈话时,总是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鼓励其继续努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党员队伍得到有质有序的不断壮大。
张世强同志担任太平乡人大主席一职。主要负责新农村建设;协助抓好全乡民族、宗教工作,同时负责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
由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没有忘记入党的誓言,更没有忘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乡人大主席,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以不辜负全乡人民的信任。近年来,他锁定发展方向,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如:太平村蔬果基地灌溉、荒山绿化,司法所、派出所、文化站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全年共争取上级投入1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为改善我乡经济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督促扭转计生不利形势,实现城乡医保高参保率和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切实改善了民生民计。认真组织乡领导干部下访,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拿出相应解决方案,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和越级上访集访零目标做了一定工作。
调动乡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争取上级拨入近24万元改造房屋,全力打造水麻高速公路沿线示范长廊。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积极引导、参与组建新农村理事会,着力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发动群众巩固环境,加大产业增值。
对乡内少数民族进行了摸底调查,向少数民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对少数民族地方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来办。去年,渔池部分苗族同胞住房、交通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争取资金7万元,在复兴村渔池、老包片区动员群众发展养殖业。争取资金5万元在二溪村三星片区和复兴村渔池、老包片区发展魔芋种植。同时,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转变观念,落实好异地扶贫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道德形象如何,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准。多年来,始终把“德”字置于重要位置,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为座右铭,努力陶冶自身的道德情
操,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党性原则和干部标准,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均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带头执行规章制度、恪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思想纯正、作风正派。始终保持农民儿子的本色,心怀亲民爱民的服务思想,无论是接待来访,还是进村入社调研,都做到热情对待群众,关心体贴群众,不摆官架子。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或建议,在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重大事项上坚持集体研究,不搞一言堂。在公务活动中增强透明度,注意克勤克俭,不铺张、不浪费。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清正廉洁。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四
学习张峰先进事迹心得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是一种敬业的精神,对于任何一份工作来说,这句话都是最应该具备的敬业精神。也是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在先进人物张峰的事迹中完全体现出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2012年随着兰新线电气化铁路的开通,张锋以踏实肯干,虚心学习的军人气质,从供电段新工队伍中脱颖而出。担任巴哥网工区工长期间,他凭借着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岗位满腔的热情,以及对待工友真心实意的关爱,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们感悟至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应该具备怎样的一个心态,怎样的一种精神,怎样的一个目标。以良好的面貌面对工作中的种种考验。积极参与学习关于工作的各种书籍和视频。用知识填充自己。以先进为榜样,赶先进,相信自己能行。
“学习,可能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可能成功。”是一句很简单话,可是确包涵着一个深刻的意义。从一开始看到这句话,我就始终以这句话警醒自己。每次想放弃的时刻都会以这句话为警示让自己振作起来。
张锋同志的事迹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他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在工作中自我约束,给班组成员做好榜样,他也始终教育班组成员,使用标准用语,将每一个作业细节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流程,以确保组员的人身安全,每当有停电检修作业计划的时候,他总是提前带着工作票签发人去查看作业现场,认真确认作业区段的地形情
况,核实挂设接地线的位置,明确夜间作业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以使在分工会上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正是这样勤奋认真,细致妥帖,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使得他能够脱颖而出。
在平时工作中张峰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了解、研究。遇到不明白的技术问题,他总会记录下来,再向相关技术人员请教,学习,直到将问题弄懂弄透,正是这种毫不松懈,不断进取的精神,使他能够在各种技术比武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学习阶段的我们更应该具备毫不松懈、不断进取的精神,在现在学习安规、检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有弄懂弄透的学习态度,虚心请教学习各类知识技术。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向着目标前进,目标是重要的导航图,没有它,我们将会迷失方向,迷失在朦胧的世界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为了目标而坚持不懈。在平时的学习中,给自己一个小阶段目标,让自己在这个小阶段有一个奋斗的信念。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为一个目标明确做事认真规范的人。
活着的每一天都应该是阳光的,人生路上难免磕磕碰碰,因为我们要生活,要生存,必然要承受更多的艰难,所以一个阳光的心态很是重要。在张锋的事迹中我们体会到他有过硬的军人素质良好的心态。使得他能够很好的处理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现在的生活环境中,我们更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能够面对如今遇到并解决种种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要更多的学习先进,以先进为榜样,做到最好,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五
同志是洛河司法所所长,负责镇司法、综治、信访工作,自从事信访工作以来,她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做到身怀民心,执政为民,利为民所谋,紧紧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地开展信访工作,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营造洛河镇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随着洛河镇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胡圩村土地征用、朝阳东路延伸等工程项目的建设,各种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形成许多不稳定因素。信访工作任务重、覆盖面大,成为镇党政领导极度关心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同志坚持把信访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每季度坚持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做到部署全局,坚持领导首问,层层落实责任制,对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给予及时处理,形成了全镇抓信访,人人参与信访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结合洛河镇信访工作的实际,同志还指导构建了全镇“横到边,纵到底”多方位宽领域的信息网络体系。一是配齐配强村级信访信息员队伍,发挥其身处基层,发现信访苗头早,掌握信访信息多的优势,及时反馈信访信息;二是以村级组织为主体,建立了村级矛盾排查调处站,通过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排查所在村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综合分析,对有可能引发的信访动向,早发现、早报告,做好上下沟通,信息互通;三是与镇综治办联合每月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集中矛盾排查,摸排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做好收集梳理、报告工作,力争超前化解;四是在接待和办理信访案件过程中,由表及里,把握实质,及早发现带有全局性的情况和问题,未雨绸缪,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群体性上访发生;五是主动向区委、区政府及主管部门汇报、联系、反馈信访信息。通过排查梳理信访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步落实防范措施,落实包保责任,从而切实改变了“排而不查”的状况,从源头上降低了信访量
信访工作是维稳的前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志作为此项业务的具体实施者,深深地了解到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反映的都是共性的利益要求。信访作为桥梁和纽带,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及时了解民情,准确反映民意是信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都是信访工作最具体的工作内容。因此,牢固的坚持宗旨,认真履行职能成了同志做好信访工作的思想基础。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她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在宣传教育、引导的同时尊重、理解、关心上访人,在信访接待工作中能够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信访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每天面对的就是群众,以什么心态去面对,以什么样的感情去处理矛盾,这是每个信访干部必须直面的问题。作为一名女同志,在做信访工作坚持讲政策,讲法治的同时,同志讲的更多的是对群众的感情。她认为讲感情就是尊重群众意愿,对人民群众倾心关切,站在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大多数信访的群众都是弱势群体,反映的问题处理难度都很大,就更要我们带着深厚的感情去面对信访群众,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采取群众乐于接受或能够理解的方法及时化解矛盾。从另一个角度讲,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只有带着深厚感情做好信访工作,群众才能从我们一点一滴的的工作中,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威信就会越来越高,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就能更好地加促进发展。例如在实际的接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老大难的问题,光靠执行政策讲法律是根本行不通也无法说服老百姓的,同志就不厌其烦的地对那些重复访的群众进行耐心的劝服、教育,告诉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不能因为个人的一点私利就否定政府的工作以及党对农民群众的关心。经过以理育人、以情服人,十分有效地遏制了多起上访隐患,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做好信访接待工作的同时,同志还注重抓信访各项机制的健全。建立健全了信访隐患排查机制,争取超前做好信访预案,把握主动性,变单一处理为综合治理。对苗头性,倾向性的社会现象,早介入、早化解,做到信访不出镇。对一些集体访、重复访及群体性事件等突出问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处理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一手抓到底,一套班子联动,一个方案应对,对每一件信访案件认真梳理核查,实行“四定”,即定领导、定专人、定方案、定时限,逐一处理落实。同时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有关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洛河镇没有出现一起群众到省以上机关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共接待来访170余人次,办理信访案件6起,有力地维护了一方稳定。
从事信访工作二年多,同志体会到,新时期信访工作应着重体现在:一要在增强为民意识、实践党的宗旨上作表率。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勇挑重担,从自身做起,从信访工作的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二要在勤奋学习、提高能力上作表率。有了为民之心,还必须有为民、富民、安民之能,这个能力来自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绩只代表过去,同志决心在今后的接访工作中,继续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准确反映群众要求,当好群众同政府的桥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六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广泛听取各领域人士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并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本版今天刊发两篇文章,聚焦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
高铁、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逐渐向‚领跑‛发起冲击。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外部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在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研究领域持续发力,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可以预见,未
来科技发展将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自主创新与开放融合并行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弘扬科学家精神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倡导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今天的中国处在科技发展最好的时期,今天的中国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今天的中国是对科技创新需求最强烈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破除束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瓶颈,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堵点。除了天时地利,要想在世界科技发展浪潮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科技工作者自身对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2019年我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达5.899万件,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但其中真正能转化为国民经济发展动力的有价
值的专利仍然较少。专利的商业转化率和长期续费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较大差距,这折射出我国的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还不够,其根源在于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以及原始创新能力与创新质量等存在问题。对此,科技工作者应保持清醒认识,脚踏实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坚持重大需求导向和重大科学问题导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服务国家需要、引领时代发展中展现科学研究的价值。
应当认识到,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特别是一些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甚至从成果诞生到得到广泛认可,需要经受很长时间考验。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不被热点左右、不因难点退缩,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赖因哈德·根泽尔与同事坚持探索几十年,致力于更好、更精确的实验,为研究致密和超大质量天体开辟了新天地。无论是否得到诺奖,都不曾改变根泽尔持续探索的恒心。做研究就要有这样的精神,真正扎根在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矢志作出不负时代的创新贡献。
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将育人作为重要职责,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未来,他们正处于人生中体力与精力最充沛的时期,也是最具创造活力的时期,有潜力、有能力创造出重大科技成果。但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资深科学家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
大师孕育未来大师‛,做好青年科学家的引路人。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不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培养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位院士,创造了‚一门四院士‛的佳话。王振义院士90多岁高龄仍然坚持与学生探讨、分析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受惠的学生不胜枚举,其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堪称楷模。我们要弘扬和传承这种育人精神,为中国科学事业薪火相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大学是人才聚集的高地,也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大学时期是青年开启科学探索道路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接受的教育,形成的学习习惯、研究理念与方法对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影响深远。近年来,教育部响应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动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除学校层面设立教学试点特区、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创新人才培养的真正落地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研相长。因此,应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热爱讲台、热爱课堂,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职责,在培养青年学生学术志趣上发挥更大作用,鼓励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本科生到实验室参与研究,引领更多有潜力的优秀学子走上学术发展道路。
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学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理解科学的环境。国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孕育科技革命的基础土壤。例如,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民间就掀起学习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的风潮。民间的科学思想传播,为18世纪工业革命发生埋下了伏笔。目前,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前夜,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同时也在改变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要想在科技革命浪潮中取得先机,国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不可或缺。有关研究显示,在世界创新型国家发展过程中,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达10%后,创新实力、人才培养才能达到相应水平,为创新发展提供持续支撑。据统计,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比2015年提高了近2.3%,但这一数据相比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依然差距较大,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存在很大差异。
未成年人是科普的重点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主动走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师生授课、做讲座,是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专家的发声,对大众正确认识新冠肺炎、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这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科学家在引导科学风尚上的权威性以及科学普及所能够企及的高度。面向未来,应创新有效机制,
扩大主体参与范围,进一步探索发挥组织优势与宣传优势的有效路径,为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整体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语言朴实,鲜活。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七
xx,男,41岁,中共党员,现任治安管理总队警保处副处长,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3次,获东城分局“优秀打击能手”、治安总队“十佳青年民警”、治安总队“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视频描述了我是怎样一个警察,其实在我的内心,我更想说“我不是”:
我不是没有私心,面对不守规矩的人,我也有“就当没看见、别去管、不伤人”这种念头。但作为监督者,我维护的是纪律的严肃性和绝对权威性,我必须做到敢说敢管、敢于较真、敢于碰硬。
我不是不想合群,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我也想和大家打成一片,不想总是黑着面、绷着脸,但作为执纪者,职责操守注定了我要时刻保持严肃,承受纪检人必须承担的寂寞与孤独。
我不是不尽人情,面对违法违纪民警悔恨的眼泪和恳求,我也会心中惋惜,甚至想放人一马,但作为问责者,我岂能包庇袒护,至党纪国法于不顾。
我不是没有情感,面对民警对我的不理解、不支持,我也会伤心、会委屈,但作为纪律的坚守者,使命不允许我受到情感、情绪的干扰,我必须保持坚强和刚毅。
我不是没里没面,面对供应商的拉拢示好、关系人打的招呼,我深知只要走个顺水人情,便可皆大欢喜,但作为岗位的倡廉者,我岂能不讲法纪、徇私舞弊、破了规矩?
无论是曾经的我,现在的我,还是将来的我,无论岗位、考验如何变化,始终不变的是我那颗“勤勉敬业、廉洁奉公”的红色初心!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八
张富清个人事迹
张富清,陕西汉中洋县人。
1948年3月,出身贫苦的他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张富清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
1948年11月27日夜,陕西蒲城的永丰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伤亡惨重,“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作为突击组的成员,张富清带两名队员通过地道接近城墙,抠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他第一个跳下4米多的城墙,敌人迅速包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敌人倒下一片。突然,他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鲜血流了满脸……顾不得自己,他匍匐逼近敌人的碉堡,用刺刀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放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迅速撤离。一声巨响,碉堡炸飞。趁着硝烟弥漫,他爬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碉堡炸毁。敌人多次组织反扑,张富清一直坚守,直到部队进城。
永丰战役中,张富清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赢得“战斗英雄”称号。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到连队视察,他握着张富清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张富清很受鼓舞:“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做了应该做的,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这样大的荣誉,我非常激动。”
1948年12月,一封报功书送到张富清的家中。报功书写道:“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1949年,张富清随队从陕西出发到新疆作战,歼敌骑兵、截击逃敌。渴了,喝雨水雪水,饿了,用钢盔做饭盆,边行军边抓着吃。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收音机里得知消息,整个部队都沸腾了,张富清非常高兴,虽然不能到天安门广场亲眼见证开国盛典。在他心中,“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为劳苦大众的,能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1949年冬季,张富清随部队徒步穿越戈壁到喀什。冬季寒风刺骨,茫茫大漠缺水断炊。狂风骤起,沙石铺天盖地,战士们手挽着手,拽着马尾巴,顽强地继续前进。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1953年,中央军委从全军部队抽调有作战经验的连职以上军官到北京集中,准备入朝作战。从喀什到北京,漫漫长路,张富清和其他战士大都靠步行,双脚皮开肉绽,口鼻经常流血,历经两个多月。到达北京后,朝鲜战争局势缓和,军委便决定对这批部队骨干进行文化补习。从此,张富清努力学习知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1954年,张富清从军委航空速成中学毕业。作为战斗英雄和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可以回到陕西老家,给母亲尽孝。但张富清一句“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便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1955年,他佩戴3枚奖章,拍了一张照片,年轻的面庞露出微笑,目光中透着坚定,然后他把鲜血换来的荣誉,用一块红布紧紧包好,放进一口棕色的旧皮箱。从武汉出发,沿着长江,顺着山路,他一路向西,来到“一脚跨三省”的来凤。刚到来凤时,他在粮管所任职。张富清一头扎到工作中,日夜加班。因为太忙,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每每想起,他还是会难受。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张富清先后在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三胡区担任副区长,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公职人员。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从供销社下岗。孙玉兰回忆:“他对我说,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勇于从自己开刀,才能开展好工作。”当保姆、喂猪、捡柴火、做衣服……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副区长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把能想到的活,几乎都干了。
在子女们的印象中,父亲一直用行动默默影响他们。张富清常跟他们说:“我没有本事,也没有力量给你们找工作。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大儿子张建国当初有一家国企招工的机会,张富清得到消息,却动员儿子下放林场当知青。“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我怎么看?对党怎么想?”张建国在酉水之滨的扎合溪林场住茅棚、开荒种地、造林植树,一干就是好几年。张富清的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88岁那年,张富清因左膝盖脓肿,多地治疗不见好转,只得截肢。他自嘲地说:“战争年代腿都没掉,没想到和平时期掉了。”“我还有一条右腿,还可以站起来。”伤口刚愈合,他便用一条独腿做支撑,沿着病床移动,后来慢慢扶着墙壁,练习走路。每一趟下来,汗水把衣服浸透。有时走不好,还容易把自己弄伤。家里墙上,还有他受伤留下的血迹。就这样,张富清在近90岁的年纪,又一次站了起来。
建行的员工,在日常点滴中感受老行长的精神境界。现任建行来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提到,张富清眼睛有白内障,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前,行领导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医生给他推荐了7000多元到上万元的产品,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也选了跟他一样最便宜的。李甘霖问他,为什么不选好一点的?老人笑了:“现在吃的用的都很好,我很满足自己的生活。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伟大和平凡、赫赫战功和质朴寻常,在张富清身上形成强烈反差,又融合得如此自然。离开战功的63年,变化的是他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面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职责使命的坚守。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十九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英雄本色
青山矗立,不坠青云之志;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如果英雄有底色,应当是何种颜色?如果英雄有定义,将会选用哪些字句?选择照见人格,坚守彰显品质。回顾老英雄张富清的人生经历,或许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在2018年底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老兵张富清的过往事迹被揭开面纱,感动了无数人。光辉过往铺就开来,高尚人格屹立不倒。透过事迹,可以触摸到他体内跳动着的拳拳赤子心,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涵养的深厚家国情怀。张富清的英雄本色,经历时代的洗礼,依然鲜亮如初,依然明媚似火。
年轻时的张富清,用坚定的革命信仰诠释以国为先、报效祖国的英雄本色。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立下赫赫军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特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一枚“人民功臣”奖章。
每一个数字、每一次记功,都见证着他冲锋陷阵、勇猛向前的战斗经历,都是对他意志与勇气、胆识与谋略、决心与智慧的肯定。战场上,他不惧枪林弹雨,不顾山高路远,随时准备“光荣”,立志用生命守卫祖国。
好男儿不畏艰险、不惧抗争,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奋勇当先、投身一线。张富清用他的英勇事迹向世人展现了一代人以国为先、心怀大我,一往无前、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处于人生后半段的张富清,用扎根基层的奉献诠释以民为本、无私奉献的英雄本色。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此后,他一直深藏功与名,将曾经的荣誉尘封起来,以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的身份融入到深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张富清一辈子淡泊名利、洁己奉公,搪瓷杯破了补了又补,青菜馒头是用餐的标配,工作所到之处也皆留下“政声人去后”的清誉。
他对待公私原则分明,就算“委屈了家里人”,也“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常讲:“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张富清的一生清白、坦荡,他的底色透明、无瑕,从中可以一眼望见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崇高操守,可以看到他与民同心、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
无论是在前线冲锋陷阵,还是在山区默默耕耘,张富清每走一步都是响应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召唤。而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有千千万万个“张富清们”,以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主动担负时代使命,答好发展和稳定的大命题。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战士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平建设时期,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躬耕实践,用个人力量填补国家发展空白。
这些筑梦者们,把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无私的奉献和无悔的选择展现了当代英雄的光辉面貌,为世人提供了时代榜样的先进范本。
当然,英雄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刻板的,英雄的概念可以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把空气呼吸器交给被困人员而壮烈牺牲的消防战士张建勇是英雄,穿上戎装护航亚丁湾的北大女孩宋玺是英雄,为航天事业发展屡次攻破难题的航天科研团队是英雄,奔赴新疆大荒漠支教的河北保定学院支教群体也是英雄。
无关乎职业、工种和名望,也不在于成就有多高、声势有多浩大,每一位驻扎前线的边防战士、每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每一位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乃至每一位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和生活的劳动者,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都绽放着奋斗和拼搏的光彩。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作文 张弥曼女科学家的事迹简介素材合集二十
张老先生在管粮时,领导干部和百姓一个样,一视同仁;面对官场这张网,不改军人的本色,让干部群众吃的都一样;母亲患疾病为了不耽误工作,最后没能扶棺出殡为母亲送终;主动带头辞职,牢记老连长的誓言,尿素带做衣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一】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句话,是张富清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110页所作的笔记。
今年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是这么写的,拥有71年党龄但63年来却深藏功名的他,一辈子也是这么做的。
1948年3月,出身贫苦、做过长工的张富清加入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成为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他屡立奇功,先后荣立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还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出生在xx的他,主动选择到x省x州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1985年,老英雄张富清在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如果不是因为采集退役军人信息,张富清的英雄往事不会被人发现。63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甚至不曾告知自己的儿女。在部队,如 椽,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张富清是金融系统优秀党员代表,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在6月10日银保监会党委召开的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组织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金融系统优秀党员代表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是战争时期、和平时期,无论是经历工作变动还是生活变化,张富清的初心始终不改。在战场上担任着最危险的突击任务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张富清,在和平时期主动选择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挑最苦最累的工作干,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百姓脱贫,他带领群众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哪里最贫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难为哪家想得最多。面对组织的召唤,张富清说:“我应该坚决听党的话,不能和党讲价钱。”
“我还要发扬过去对党的信念的坚定和意志的顽强。”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过往的荣誉是张富清的宝贵财富,然而,他却将征战沙场的英勇事迹埋在心中,将军功章用尼龙绳捆扎后深深地锁在皮箱中,服从组织安排到最艰苦的山区贡献一生。
张富清以向组织邀功、提要求、要待遇为耻,至今仍然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行分的老旧房子里,屋里除了一张磨损破皮的沙发、一个缺了角的茶几和几个不成套的柜子外,最珍贵的家当就是一只装着荣誉证书的皮箱。在他看来,为党和人民出生入死、牺牲奉献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这些荣誉我不愿意让家里人知道,到处去讲去炫耀。”“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论岁月如何变迁,坚定不移的信念、服务人民的初心、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底气所依、优势所在。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就是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让我们向身边的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学习,见贤思齐,在思想上来一次升华,在精神上来一次洗礼。从榜样身上汲取精神力量,还要落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银保监会系统和银行业保险业党员干部要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精准查找短板和差距。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树立正确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二】
张富清同志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我们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张富清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革命军人,在革命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我们要学习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学习矢志奉献的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张富清同志那样对党忠诚,舍生忘死,矢志奉献,不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三】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在解放战争年代屡立战功。后来退役转业时,他主动选择到x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的面前,并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作出后,目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向张富清同志学习的热潮。
笔者认为,学习张富清同志,首先要认真阅读新闻媒体上刊登的张富清同志的英雄事迹和默默奉献精神,深入思考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要认真总结他的高尚思想境界和崇高精神追求。要联系实际,认真思考应该如何学习他热爱祖国、为民造福、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张富清同志,要在思想上,坚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他的先进事迹,查找自己在政治上有哪些差距?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方面有哪些问题?在思想上有哪些偏差?在工作上有哪些不足?找出差距以后,就要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今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学习张富清同志,要在行动上,坚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钉钉子精神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做到立足岗位作贡献,为民造福惠民生。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张富清就是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富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保持着军人本色,身上肩负重担,心里装着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始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功劳面前能淡然、困难当前能坚守的可贵品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今年95岁,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我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在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是我省退役军人事务机构成立后,通过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发现的退役军人优秀典型。
张富清是我省退役军人的一面旗帜,他的感人事迹和榜样精神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宝贵财富。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大力弘扬张富清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x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
一、学习张富清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信仰追求
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始终牢记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坚决做到“党指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打到哪里”。每一次战斗,他总是积极报名参加伤亡最大的“突击队”,冲锋在前。他总结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1955年退役转业时,张富清主动选择到x最艰苦最偏远、当时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x来凤县工作,从此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离休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直到2018年末,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他的感人事迹才被发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张富清就是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模范。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一辈子坚守信仰、不改初心,对党赤胆忠心、绝对忠诚。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既是政治机关,也是行政机关、服务管理机关,但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讲忠诚尤为重要,忠诚必须做到“绝对”,百分之百纯洁,不能有丝毫杂质。我们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的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政治品质,努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服务精准”的一流工作队伍,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学习张富清立足岗位、为民造福的军人本色
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张富清不管在哪个岗位,都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部队,他始终秉承“作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越是艰险越要向前”的信念,坚守突击队
员本色,身先士卒。转业后,张富清公忠体国,同样冲锋在前,扎根偏远地区,一干就是30多年。30年间,他先后在来凤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等多个岗位工作,始终埋头苦干、尽职尽责。上个世纪60年代国家困难时期精简人员,他以上率下,动员妻子主动放弃“铁饭碗”。70年代在乡镇工作时,他总是选择包联最偏远、最艰苦、不通路、不通电的片区,带领群众打炮眼、放炸药、修公路,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80年代到县城工作,他既是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也是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积极想办法为职工解决办公室和宿舍紧张问题,甚至为了业务联系,一个人卷着被子到国营小煤矿与工人同吃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富清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保持着军人本色,身上肩负重担,心里装着百姓。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立足岗位、克己奉公、造福人民的精神品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军人军属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退役军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推动省市县退役军人事务机构按时间节点全部组建挂牌,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扎实开展。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面对省委、省政府交办的任务,面对广大退役军人的热切期盼,我们将坚持以退役军人为中心,始终把他们是否满意、是否认可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充满信心、付出真心、保持耐心、下定决心与广大退役军人结对连心,坚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开展工作,着力解决广大退役军人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心全意当好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
三、学习张富清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优良作风
张富清虽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深藏功名64载,从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要待遇、提要求,从不为家人搞特殊、谋私利,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每当组织上关心他的个人待遇时,他总说:“当年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我有什么资格来提要求呀!”张富清在做白内障手术时,明明可以为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最便宜的一款,他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今天,我们学习张富清,就要学习他始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功劳面前能淡然、困难当前能坚守的可贵品质。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以张富清为榜样,自觉念好“三字经”:“敢”字当头,不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做求稳求安的“太平官”,以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敢闯敢试,敢于直面矛盾,坚决把服务保障好退役军人作为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担当;“干”字为先,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多做“功成不必在我”的事,多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事,下大力推进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狠抓各项政策落实,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营造尊军、崇军、爱军的良好社会氛围;“实”字托底,摒弃私心杂念,不争名、不争功、不争利,摸真情、说真话、用真劲,一心为公、两袖清风,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5篇【五】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x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x洋县人,1948年3月在x瓦子街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5年1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我们要向他学习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向他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驰骋疆场、果敢坚毅、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我们要向他学习胸怀大局、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他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不务虚功、开拓奋进,体现了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我们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始终挺身在前,自觉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务实进取,普通群众要牢固树立“来凤命运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来凤品牌;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正己修身处,始终坚持严以用权、严以修身、坚持严以治家,争做新时代来凤楷模。
我们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增强党性上,切实坚定政治忠诚、涵养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书写更加坚定的来凤自信;要把向张富清同志学习落实到服务人民里,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人民感情、凝聚人民力量,为来凤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看到了他的伟大和崇高,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的事迹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
张富清同志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决定胜败的关键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张富清同志就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以榜样为动力,学习榜样精神,坚持以榜样为镜,牢记使命、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告别青春作文800字高中(优秀17篇)
- 2023年勇气催我前行作文600字初一(通用10篇)
- 最新民间故事作文500字五年级(通用10篇)
- 蒲公英的旅行作文500字六年级(优质13篇)
- 2023年一次有趣的旅行作文600字(通用20篇)
- 最新关于写人的作文400字我的妈妈满分作文(通用20篇)
- 最新五年级漫画的启示作文500字(汇总11篇)
- 最新信念的力量记叙文作文800字(大全11篇)
- 最新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开头结尾(模板9篇)
- 我的小天地说明文600字初二房间作文【精选】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