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精选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46:17 |
  • LV_ZW |
  • 8页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回顾,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和激励。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和方法,但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思考和观点,避免盲目照搬和模仿。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一

夏,悄悄地离我们而。秋,顺着那一江寂静的秋水来到了扬州。将扬州变成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

扬州的秋天美在那纷纷扬扬的落叶。夏末秋初,扬州城的树叶仿佛在一夜之间变了颜色,红的、黄的、淡绿的、深绿的······五彩缤纷,将扬城点缀得诗情画意。秋风瑟瑟,凉风习习,一阵秋风吹过,顿时,落叶纷飞,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它们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引起人们无限美好遐想。秋风过后,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好似大地盖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地毯,令人赏心悦目。各种树叶落在了大地上,为树木提供了养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扬州城的秋天不仅美在色彩斑斓的落叶,还美在不畏秋霜的菊花。万花园内五颜六色的菊花争奇斗艳,红的火红、黄的金黄、绿的墨绿、令人心旷神怡。菊花不仅颜色鲜艳美丽,香味也是独具一格。走近一朵菊花,轻轻地闻一闻,那淡淡的香气令人陶醉。菊花的香气虽不如其它的花香浓烈,却幽香宜人。更重要的是,它那不屈不挠与风霜抗争的精神更加美丽。多少中国人正是凭借着这种顽强的毅力,与困难抗争,才创造了如今的新中国。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诗里写出了秋日来到,百花不敌严寒,纷纷凋零败落,唯有菊花与秋风抗争。它那不屈不挠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秋风飒飒,吹过果园,果园里的水果都熟了。小灯笼般的柿子压弯了枝头、颗颗珍珠一样的葡萄挂在葡萄藤上、红通通的苹果犹如孩子的脸蛋向我们微笑。田野上,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秸秆,秋风扫过,稻子如金黄的波浪滚过。田地里,老农民们脸上那满足的笑容,让人一看就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五谷丰登之年。

啊!我爱扬州秋日的落叶、菊花和丰硕的果实,我爱那勤劳朴实的扬州人民。我更爱我的家乡——扬州!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二

进入双博馆大厅,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像,它也是双博馆的馆标。

走上台阶,我们到了二楼,一个古代的大木船,让我们印象很深。原来这是一条唐代龙舟,船长13.65米,宽0.75米,内深0.5米,是用整根楠木刳成的。那么,这要用一棵长了多少年的树来制作呢!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赛龙舟的场面,十几个人坐在船里,齐心协力划着桨。岸上人成千上万的人在加油、呐喊,水里的船千帆竞发,真的气势恢宏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国宝馆。这里有唐代、宋代的玉雕,五代时的木雕,真的是精美绝伦。我们又看到了国宝级的文物珍品:元代青花瓷,原名为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为14厘米。瓶上刻着四朵火焰云,一只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

它属于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现在,这种文物仅存三件,一件在我们扬州双博馆,一件在北京牙颐和园,还有一件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北京的梅瓶有残损,巴黎的也有明显缺陷,这是三件梅瓶中最大,最精美的。由于它数量极少,又年代久远,做工精细,所以被评定为扬州双博馆的镇馆之宝。我为扬州有这样的宝贝而感到自豪。

这次参观双博馆,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让我对扬州的历史又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它不但是一个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城市,还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让我们携手把扬州建设得更美好!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三

扬州双博馆是古城扬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坐落在扬州新城西区。与扬州国际展览中隔湖相望心。双博馆的东区是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西区是扬州博物馆,中间的大厅将两个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陈展面积有一万平方米。进入双博馆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双博馆的馆标--伏羲女娲像,顺着大厅台阶而上,就来到了扬州博物馆的专题陈例列厅。首先进入了书画厅,这里保存着历代名人书画,这些书画展品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近代的名家作品,幅幅用笔奔放,挥洒自如,有清代画家黄慎的《钟馗》图轴,有莲溪的《秋山人》画在中行图扇页。有郑燮的《兰竹石》图轴,李的写意花卉,金浓的《梅花》,罗聘的《鬼趣图》……看到这一幅幅具有极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画,游人无不啧啧赞叹。扬州博物馆里不仅有纵笔恣意的画,还有精妙绝伦陶瓷。有宋代的青白釉瓜楞盆;有唐代的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有明代的甜白釉折腰体孟和唐带西亚绿釉陶壶。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它产于元代,此瓶小口,短颈,丰肩,,上面刻着四朵火焰云,一只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这可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扬州博物馆真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张画,每一个陶瓷,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当读到这句名诗,就会对扬州心生向往之情。虽然三月的扬州如同“仙女”下凡,但我敢说,扬州冬季的景色绝不逊色于它春季的景色。去年初冬,我随着老师和同学们前往扬州,欣赏扬州风景,体会扬州文化。

说起湖,杭州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扬州瘦西湖也毫不逊色。据说,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在清乾隆年间,一位老者为它重新命名。从此,这湖便叫瘦西湖,后来也成了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

一进景区,竟有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景区里到处都是绿:丛林里灌木的深绿、宛如少女般的杨柳叶子的浅绿、地毯似的草地的墨绿……不时夹杂着象征秋天的红黄色。从远处看,真像是一幅山水墨画,水清,树荣,草盛。

向前走几步,便见到了瘦西湖。那何止是“瘦”西湖:碧蓝的湖面宛如一条纯色的丝绸,顺着曲折的河道铺向远方。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几只富有浓厚神秘色彩的黑天鹅,扑棱着翅膀向我们游来。我们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黑天鹅——细长的脖子,小巧的脑袋,芝麻似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来自远方的宾客。这时,仿佛一切都静止了,人、景、物、情融为一体。

继续前进,便是几座巍峨壮丽的楼、塔、桥。导游说的没错,在瘦西湖景区内只能看到古代风格的阁楼木屋。远远望去,它只是像普通的古风建筑,伫立在那里,屋顶别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它的门和窗。走近一看——精致的雕刻,雕刻中的花草仿佛活了一般,发散出阵阵木香,有“雕栏相望焉”的奇妙感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的二十四桥。它全身雪白,如同一块巨大的白玉打造而成的,没有一点瑕疵。它共有24层台阶,整齐有序,故名“二十四桥”。站在桥的顶端,仿佛能把整个瘦西湖一览无遗。此时的瘦西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沿着瘦西湖边走,看到的满是扬州著名的杨柳。有的挺直腰杆,仿佛致力于做一个捍卫瘦西湖的士兵;有的则“倒”在地上,树干几乎与水面平行,却又显得十分坚固;有的弯成了一个漂亮的圆弧形,宛如一位窈窕美少女……它们形态各异,却极力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美。它们与湖水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五

今年暑假里,我去了趟扬州。扬州是个古都,以瘦西湖、扬州八怪和扬州炒饭闻名。

我认为,扬州瘦西湖,景美,以五亭桥看荷花为最。荷叶大而圆,十分绿;眼前绿叶一景,荷花又是点睛之笔。微风拂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倘若少了荷叶,花再美,也只是孤芳自赏,得不到大家的赞赏。少了花,荷叶又显得太单调。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游扬州,人们常提到“扬州八怪”。说到扬州八怪,我们最熟悉郑燮了,也就是我们兴化的郑板桥。过去,扬州和泰州行政上是一个地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以兰、竹、石尤为擅长。郑板桥诗书画三绝,口才也不赖,民间有不少他的故事。我记得最深的是“郑燮吟诗送贼”这个故事了。

话说某个大年初一晚,郑板桥收拾一下打算睡觉,想起来今天还未读书,于是坐在床边夜读。忽然,一声响声惊动了他。他猜想一定是有贼,遂高声念出两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小偷一听,吓一大跳,屋主还没睡!等了一会儿要撬门。郑燮又道:腹中诗书藏千卷,床头铜钱无半文。这贼一听,才知道郑板桥是个穷人,自认倒霉准备跑。郑燮又念道:出门休惊黄尾狗,翻墙莫碍绿花盆。贼慌不择路,翻墙时摔了绿花盆,惊动了大黄狗。大黄狗一跃而上,咬住小偷的裤腿。郑板桥披衣而出,喝退大黄狗,扶起小偷送到大路上,又吟两句:深夜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小偷闻言,感激涕零。

至于扬州美食,那就不得不提扬州炒饭。虽然只是一碗炒饭,却能让人满口留香,因为炒饭中的那些配料非常讲究,让人一见就垂涎欲滴。

总而言之,与家人出游有喜有忧,喜的是玩得开心,忧的是双腿受罪。在扬州瘦西湖逛了五个多小时,茱萸湾公园走走停停三个小时左右。唉,腿特累,已经不可以用灌铅形容了。即使如此,难得出去玩,喜悦和兴奋之情已经超越身体上的痛苦了。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六

杨柳吻,三月春,窗外雨纷纷,烟花泪我再送几缝,四月绣花针;烟雨楼,恋几分,心事有谁问?二十四桥月光亦难留。相信你已经从歌词中知道这是哪儿了吧?是的,这便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之中所描述之地扬州。这次研学之行,我们便来到了扬州镇江。

金山寺是我们研学旅行的第一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寺庙里所供奉的佛像。一进入,便有一股檀香扑鼻而来,紧接着便被一尊尊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佛像所吸引,佛像好似被镀上了一层金光,给人以佛光普照的感觉。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我们沿着较陡的石阶向上走去,站在观景台眺望,已被惬意的风、亭台楼阁、绿树掩映的景象所征服,手中的相机咔嚓个不停,想要把美好的一刻记录下来。

西津古渡最令我怀古的地方,别具一格的装饰,古香古色的道路和建筑,独自漫步在这青石铺满的小巷中,心中涌起思古之幽情,仿若我便是千年以前走在这古渡上的过客,青石巷悠然的音乐在我的耳旁响起。望着繁华的西津古渡,有一种穿越回明清时期的感觉。别具用心的仿古建筑,古渡的小码头街,琳琅满目的店铺,古朴沧桑的昭关石塔,一切的一切都让我难以忘怀,西津古渡的韵味久久挥散不去,之后我们来到了镇江醋文化博物馆。人未到,便已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醋味,之后便是导游精彩的演说,最让我忘不了的还是那一小杯醋的品尝,可谓是让人精神抖擞,据工作人员说它还有不少功效呢。

寄啸山庄晚清第一园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两所园林之一,我也不知该用什么语言去形容我眼前所看到的了。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嵌在墙上数量繁多的花窗,样式精美,时时刻刻给人以美的感受。中西结合的建筑也建得毫无违和之感,仿若他们天生就该配一对一样,在《向氏家训中》中可以学到许多,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画卷之中,无处不彰显着那个时期的特色。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的美景美不胜收,杨柳依依,绿水掩映,绣球花开得旺盛,纯洁的让人不敢玷污她,瘦西湖虽不如西湖那么优美、典雅,却也清丽、素雅。窈窕曲折湖,翠绿绕堤柳。五亭桥上的风铃叮叮地响着,让我的心不自觉地静了下来,微风拂过我的面庞,我真想就这么沉醉下去。

这次研学之旅让我领略到了繁花似锦的扬州、古朴悠远的古渡、气势恢宏的金山寺的美。研学之旅,难以忘怀。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七

在国庆期间,我去了安吉鼎鼎有名的竹博馆,竹博馆就是竹子的竹博馆的意思吧!

那天,我们开车来到了竹博馆。走进竹博馆,迎接你的就是一只用竹子编成的巨型孔雀,足足有十多米高呢!接着,你会看到一个种满竹子的大花园。这儿的竹子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多,空气特别清新。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是紫竹,它们是一对对长的,相亲相爱,就象一对小夫妻,真有趣!在这茂密的竹林中,熊猫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在竹博馆里,也有四只可爱的大熊猫。这里就像是世外桃源,空气格外清新,这似乎提高了大熊猫们的食欲。据说,大熊猫一天可以吃八十公斤的竹子,真是个大胃王啊!大熊猫的行动非常迟钝,不管白天黑夜都很爱睡觉,好像很累一样。最后,我们又参观了许多竹制品。参观完了这些,接近傍晚时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竹博馆。

竹博馆让我走近了大自然,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游扬州双博馆作文篇八

今天上午9点钟,我和妈妈及段红雨一家相约来参观扬州双博馆。虽然我们都来过了许多次,但它依然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来到展厅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江泽民的题字——愿扬州博物馆越办越好。

进入大厅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依据扬州出土五代木俑的比例塑造的,伏羲女娲的人道蛇身像,它也是双博馆的馆标。走上台阶,我们到了二楼,一个古代的大木船,让我们印象很深。原来这是一条唐代龙舟,它在1960年出土于邗江区施桥乡的夹江内,船长13。65米,宽0。75米,内深0。5米,是用整根楠木刳成的。

那么这是要用一棵长了多少年的树来制做的呀!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赛龙舟的场面,十几个人坐在船里,齐心协力划着桨。岸上人成千上万在加油呐喊,水里的船千帆竞发,真的气势恢宏啊!接着我们来到了国宝馆,有唐代、宋代的玉雕,五代时的木雕,真的是精美绝伦,又看到了国宝级的文物珍品:元代青花瓷,它原名: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它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底径为14厘米,瓶上刻着四朵火焰云,一只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

它属于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现在,这种文物仅存三件,一件在我们扬州双博馆,一件在北京牙颐和园,还有一件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北京的梅瓶有残损,巴黎的也有明显缺陷,这时三件梅瓶中最大,最精美的。由于它数量极少,又年代久远,做工精细,所以被评定为扬州双博馆的镇馆之宝。古代皇宫里有这么精美的梅瓶,把皇宫装饰得更加富丽堂皇了。我为扬州有这样的宝贝而感到自豪。随后,我们了解了雕版印刷的起源与过程,并看了大师们的雕版印刷时的高超技艺。亲手尝试了怎么去造纸,亲眼目睹了书法大师的书法技艺。

三楼讲述了扬州从古到今的历史,并介绍展示了一些珍贵的文物,让我们对扬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又多了一层了解。不知不觉该回去了,虽然有些不舍,但我以后一定还会来的。这次参观双博馆,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让我对扬州的历史又有了一个新的印象,它不但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特色的城市,还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让我们携手把扬州建设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