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范文(23篇)

  • 上传日期:2024-04-17 23:30:10 |
  • QJ墨客 |
  • 11页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和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对于那些边界模糊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其分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佳句,可以让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一

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打破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现状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的都应该是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共振;要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知识。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并正确地批改作文,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

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一定创造性的劳动。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作文困难自然是难免的。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从一定程度上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使学生克服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他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我们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的写作动机萌生迸发,写作欲望燃烧起来。如有一次习作课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样子?”“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不叫我摸热水瓶了,天冷了多穿衣服了,少吃零食呀……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本分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能像妈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有的写奶奶,有的写妈妈,有的写老师……有个学生写道:“我妈妈早上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脸,便一头扎进厨房,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饭。妈妈特别麻利。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煎难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妈妈还边吃边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专心听讲……妈妈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这次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听、所见、所想、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整理使用。

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辨别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向妈妈要一元钱去买菜。放学了,我拿着钱来到了菜市场。市场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黄瓜、辣椒、小白菜,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乱,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对了,妈妈不是说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吗?就买青菜。我走到了一位和善的老爷爷跟前问:“老爷爷,小白菜多少钱一斤?”“五角。”老爷爷回答。“我买二斤”。老爷爷很麻利地给我称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原来买菜还有那么多的乐趣,今后我要多帮妈妈几次。

像这样,我配合作文教学组织开展了不少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他们写起作文来自然感到得心应手多了。

三、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作文时却无计可施、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为此,我们每周开设一节说话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表达、续编改编故事、讲述复述故事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外,还让学生讲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听来、看来的大事趣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时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复述或续编课文。学生说过后,我鼓励他们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以降低写作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说话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书上给出了四幅插图,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意,每幅图先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意,其次再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画,确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都有谁,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有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只大老鼠从他身边飞快地跑了过去,钻进了一个洞里,把明明吓了一大跳。他想:可恶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计上心来,拿着管子把它放进了洞口,自己高兴地坐在管子上专等老鼠上钩,谁知老鼠“噌”的一下从管子里钻了出来,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说话课做先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作文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作文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作文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抺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并导致学生不明就里,不知道自己作文优点多少、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批改作文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作文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更喜欢作文了。

总之,基础教育新课程作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探索和体会。在保持作文教学基本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我们就应该采用。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二

摘要: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最高追求是有效性教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探索应该从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去进行,使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教材有效课堂培养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时期新课改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有效”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一些探索。主要是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这一教师关注的问题,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教法、目标简明、课堂有效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提出个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看法。

一、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教法。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清,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执教语文多年,但每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基础上,再着手撰写教案,而且是一气呵成。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执教,在教学中自然知道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目标简洁明确。

教师精选教学的内容是构建简约有效语文课堂的灵魂。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任务进行优化。要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出教材的核心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教学的策略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盘考虑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技能的形成与转化,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出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首先,设置目标任务要简约。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要胸中有对教材的宏观理解和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微观把握。教师要善于在相应的活动和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选择或确定一个恰当的问题,这个问题应具有典型的意义和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既能达到重现新知识的目的,又有一定的智力坡度,问题的指向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己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获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其次,实践操作要求要简约。语文课堂教学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语文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策略方法指导,方法要求要明确简约,便于学生操作和实践,使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目标和方向,在关键点做好提示与点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后,避免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教学目标的虚化与泛化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弊病,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对每个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明确了课标的要求,目标才会清晰明确,才不会虚化,才不会出现“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之类的普通话。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的做法,摒弃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独角戏,让每个学生都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为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就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1、教学氛围要平等: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对话交流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就是对话交流的两个主体,而既然是对话那么就应该是一种平等轻松地氛围,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尊重学生,平等交流。第二,教师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不要让学生有压力。一个平等的氛围更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2、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兴趣,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乐于学习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有学习的兴趣。第一,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欢乐有趣的课堂氛围。孩子的天性是游戏,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知识并认知世界。第二,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需要正确的引导。避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但不能因此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加以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

3、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将问题创设一个特殊情境,让学生进入情景去思考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或音乐等带入课堂,巧妙的通过直观的物体来提问,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然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开拓思维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谈论,主动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提出具有新旧知识比较特点的比较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中自主的且愉快的学习新的知识。可见,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有利的。

4、新颖的教学设计: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新颖的教学设计将使课堂焕然一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进行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学目标要清晰明确且综合全面。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设计中尽量让课程丰富多彩。将各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文本内容体现在创设教学情境上。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观念正确树立,不要将知识学习局限于课本的内容,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将有效学习渗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新颖的教学设计中体会文本的含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5、教学评价模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通过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增强自身教学水平,同时不断地改进课堂,师生共同发展进步。

四、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语文教学优势。首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选择趣味性浓厚的知识内容,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激发其好奇心。在此基础上,为小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和知识性较强的问题,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可顺利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信息,并对学生加强教育。例如:在《谈读书》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中的最后一句话为学生呈现,使学生明确:年轻人做学问,只是为了洁净自身的心灵和收获人生钥匙,开启人生每一道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传授语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人生哲学方面的培养。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具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如上尝试,并进行了相关总结,希望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实践策略能给你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三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中学化学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一线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有效探讨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化学教育教学方法,并把实践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作为对传统化学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呈现,强调化学教学不仅应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而且应该加大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真正把传授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推进化学课程改革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要积极实践,有效探索化学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重视开展化学史教育,帮助学生领会化学学习重要性。

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时候,往往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体现一定的热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加,特别是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一些基本概念的不断出现,又使一部分学生客观上感觉到化学并非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学来容易,化学教学内容的某些抽象之处,让他们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有些学生甚至把化学看成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最初的学习劲头也明显下降。如何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中培养和保持学生起初的化学学习兴趣呢?我们认为重视化学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结合化学教材,我们可以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历程,从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到国外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等对推进世界科技的发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是国际通用学科,是我们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从而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化学正在帮助我们人类更好地解决与平时生活紧密联系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化学与社会,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特别是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并用化学知识来诠释化学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实现化学史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联系。例如,当学校或者家庭附近工厂的烟囱里,每天不停地向空中排放滚滚浓烟时,我们可以通过所学碱的知识,引导学生知晓用碱溶液吸收之后,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加强环保,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动机。

二、优化化学教学过程,挖掘学生化学学习的潜力。

挖掘学生化学学习潜力是实践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因此,化学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教师化学教学过程的优化,因为一个优化的教学过程将是学生化学思维的助推器。就化学教学而言,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情有独钟,教师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必定会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应该说,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也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我们就要探寻使用这样方法的最佳选择,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实验设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运用。例如,在教学酸的通性时提出问题:向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是溶液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利用提供的实验药品、仪器进行验证。在深入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除了真正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诚然,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活动,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此几个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对过程的指导,也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设计方案不管成功与否,我们教师都要作出评价,对成功者给予表扬鼓励,肯定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对未设计成功者,也要肯定他们设计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确保化学教学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在化学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我们要避免单纯传授化学知识而忽视思想教育的倾向。审视传统化学教学,我们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科学素养的培养。我们认为化学教学中,只有化学学科知识而没有形成科学素养,那么知识只能成为僵硬的、而不能应用的死知识,能力的形成根本就无从谈起。中学化学学科思想不仅是学习化学的需要,也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的平台,将化学思想方法与学生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思想方法的广泛运用,使学生的思想更规范、更科学。诚然,科学素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的探究现象、取得数据、发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出结论和上升为理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例如,在实验试制co2的教学中可举出多种能获得co2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得出实验室制co2的最佳原料为大理石和稀盐酸,从而使过程成为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化学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中的科学内容和科学思想,不仅可以很好地把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毋庸质疑,化学科学是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方法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学生只有将科学的方法扎根于自己的头脑中,并形成稳定的科学素养,才能为将来进一步学好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教学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化学教学实践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耀亭.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祖浩.简明中学化学学科教育学.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四

新课改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实践革新,由于小学语文是小学重要的科目之一,自然也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教学实践来进行,旨在通过有效的探索和尝试,打造一条高效且适合的教学改革之路。

就当前的形荻言,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探索语文教学的高效之路。新课标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学改革放在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通过教学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打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新课堂。我认为教学实践与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所授课程充满好奇,从而激发兴趣和探究欲。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素材等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产生联想和共鸣。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在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断,然后引导学生:这是发生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前期的地震故事,大家知道吗?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也同样发生过大地震。这次地震的故事是关于父与子的,我们翻开课本看看到底演绎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探究欲就被激活了,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本忘我的读了起来。

二、利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的题材、题目、课后练习都非常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一定要对这些教材的'基本组成吃透、抓牢,利用它们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比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掌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题材,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如反问学生: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去感受掌声给主人翁带来的变化。

与此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品质,训练学生利用提问环节,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进而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课堂讨论。

三、发挥出学生主体的潜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的地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课堂灌输,应该善于突破常规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并有的放矢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对课程实施探究。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单调、刻板的说教,而且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与跟随,并维持在一个相对活跃的状态,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更好的发挥语文学习潜能。

学生1:“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讳疾忌医”的准确含义,以后可以在妹妹看病时不听话用这个词教育她了。”

学生2:“扁鹊的医术高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可是再强的医生跑到别的国家了。对蔡桓公来说,简直太亏了,失去了这么好的人才,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学生3:“我的意见和学生2不一致,我反而觉得扁鹊应该爱国,不该跑到秦国去。”

大家听了学生3的发言,开始争相发言,这时我在学生争得热火朝天、难解难分之时,留下一个作文题目,《假若你是扁鹊……》,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这样一来,同学们将意犹未尽的想法都跃然于纸上,作文水平能比平时提高不少。

四、教学评价应该以激励为主。

心理学讲外部奖赏会损伤内部动机。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奖励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代价。然而现实中还是有许多教师滥用奖励,比如回答问题奖励红五角星、笔记本、文具等。这样一来,学生都为了外部的奖励而发奋学习,一旦外部奖励消失,学习动力也就开始变得严重不足。

正确的教学评价和激励应该以语言评价构成,比如在教学中熟悉和了解某位学生有爱看小说的心理,教师可以说:“你的回答很有像在读一部小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建立在了解自己的爱好基础上,更容易接受到老师的正向鼓励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好有效的时机借用学生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充分激活他们的学习自信。

综合来说,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们也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中,才能挖掘更多、更新的教学方式,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角度设计教学,从而使小学语文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的新生命。我经常把这样的变化称为“为活力而教”,是的,为活力而教,才能释放学生的天性,发挥他们的最大学习潜能。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五

张天补。

“轻负担”和“高质量”一直以来被我们看做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观念把两者对立起来的,依靠大量的作业,强化、强压的手段来提高考试质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时尚,一尊不可舍弃的法宝。而效果却是老师孩子负担沉重,疲惫不堪,孩子害怕学习,师生关系紧张。作为老师,怎样高质有效而轻松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接下来我就有效的课堂、有效的作业、有效的课外辅导三个方面,谈谈我同时也是其他老师的一点探索和体会。

一、有效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更多的设置情景,让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老师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打造激情课堂,由机械地传授,盲目地灌输改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成为生动有效的课堂。例如在教授《云房子》一课是,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造云房子,对比较抽象的“云房子”进行直观的感受,留给了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可爱的小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课堂中,我还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得到运用。在学生造好云房子后,老师又引导“小鸟们”说一说自己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并且还引导“小鸟们”到好朋友家去做客,去参观,去玩耍,将参观到的按照一定的句型向大家介绍,这一有效环节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本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如:教师语言描绘情境、学生作品展现情境、学生描述丰富情景、学生表演体验情境等等,将学生带入一种美丽的意境之中,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使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接近了,加深了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课堂上,学生仿佛就是一群放飞的小鸟,在天空中遨游,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高。同时,教师的适时的点拨,恰当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把他们所思、所想、所知都说出来了。语文课堂中不仅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的课,教师要培养学生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的积淀。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是否书声朗朗,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形式,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我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坚决不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例如在二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去布置简单和重复地抄写作业,而是挑选意思相关联的词语,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写话训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虽然是同一题型的训练,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基本地要做到运用书中的词语,连成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中等的学生要达到写两至三句意思连贯的话;更有能力的学生则要求连成一段意思完整,表达正确的话。这样的设计适合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的训练一方面巩固了字词的字形,并且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进一步理解了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训练中强化了句子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连贯组句的能力。学生在组织句段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作业并不复杂,并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多层次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教学有关教学冬天一课的识字,我让学生运用“寒流、北风、大雪、腊梅、翠竹、苍松、蚂蚁、刺猬、蟒蛇、滑雪、溜冰、跳绳”这些与冬天有关的词语写一段话。有学生这样写道:“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随着寒流的袭来,一场大雪从天而降。腊梅花迎着风雪勇敢的开放,翠竹和苍松也不怕寒冷还是那么翠绿、挺拔。蚂蚁很怕冷,早就躲到洞里过冬了,而刺猬和蟒蛇也开始冬眠了。我们小朋友不怕寒冷,他们有的滑雪,有的溜冰,有的跳绳,玩得高兴极了。”我把学生所写的优秀句段在班中进行交流,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并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在讲评中渗透了句子教学,标点教学,并为今后的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学生在评议中锻炼了听的能力,字、词、句运用的评判能力也有了提高。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从学生通顺连贯的语句,甚至是精彩的用词组句中得到愉悦。

二、有效的辅导。

我们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异当成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收益。“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旨在使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以外,利用早读、中午、放心班等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而不是拖着全班同学做重复性的作业。优生在轻松完成书本作业后,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使得优生更优。后进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记忆型落后,有的是思维型落后,有的是习惯型落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和辅导使得班级整体水平上升。

我想说达到更高分数有很多途径,多做、反复做都会有短期效果。但真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点,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把目光放长远,把胸襟放开阔,不要过多地去考虑学生眼前的成绩。只有我们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作业、辅导,才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六

摘要要让学生的作文灵活自主,张扬个性,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实施开放的作文指导,才能实现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从作文的表达、命题、构思、写作空间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开放式教学,把作文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我手写我心,在自主写作中提高作文水平,获得个性发展,品尝作文的真正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词作开放性教学。

学生个性化的作文离不开老师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地捕捉训练契机,在灵活多样的指导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培养语感,学会借鉴与评价,从而提高习作水平。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年来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指导实践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的一些探索,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鼓励形式多样,让学生写出个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写作训练的导向和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面对一个文题或一个素料,学生的构思立意和表达形式往往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因此要想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表达形式上就应大胆求异,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方式指导:

1.文体形式多样。

可让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文体来表达同一题材的内容,以求构思新颖,表达巧妙。如我们学习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指导学生以“保护地球母亲“为题材写一篇文章。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呼吁人类要珍惜地球资源……我要求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文体来表达,用议论文的形式发表自己对现状的看法,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真实见闻、感受。用书信或建议书的形式,向地球村的居民或联合国或各国政府提出建议……这样解开文体的禁锢,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用自己喜爱的体裁方式表现自己的看法、见闻和感受,很能体现习作的个性,也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2.不同角色的表达。

让学生变换角色,对同一场面,同一人或同一事物,改变一种观察思考的方式,用不同的角色来表达,用心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态。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校周围种了很多的龙眼树,龙眼树下又种了一畦畦的青菜。当龙眼成熟的时候,有些学生会爬到树上去摘果子,有时不仅把树枝折断,还把树下的蔬菜都糟蹋了,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倾向,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改正和认识的机会,我先不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在课堂上针对这种现象,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还可用第一人称“我”的方式,以蔬菜、龙眼树、树枝或果实的角色描述事件。我采用了这种方式,维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又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愧疚抒写到文章中去。既达到了教育的,又提高了他们的习作水平,可谓一箭双雕。

二、放飞想象翅膀,让学生写出色彩。

1.作文教学讲求虚实相合,高年级学生心理和身体相对来说都相对成熟,教师学会把想象和创作的自由和乐趣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大胆构建思维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地将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与自己的感情有机结合。有时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生成机智可以让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郊果。有一次我正在上语文课,我正好讲到精彩之处时,忽然发现有一个中等生正望着窗外出神,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问他在看什么?没想到他的回答竟让我如此出忽意料,他说自己在看雨,我于是就问他说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他说他这时看到的雨是“神奇的魔术师,让世界千变万化,又是不受拘束的疯子,披散着零乱的长发。”我当场表扬了他,说你的语言多有灵性,你能够自由释放自己的想象。我肯定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引导他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写作时才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此以后,他不仅上课不再走神,而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和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把大量的知识、表象和感悟储存在大脑中,为写想象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写想象文,要求学生想象后的情景,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20年是个不长不短的时间,20年后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但不能凭空想象,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在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进行合理的想象。令人吃惊的是,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驰骋,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多姿多彩。有美好的一面,如台湾的回归、新式的农民、未来的人类、经济的腾飞、新的生活方式等。也有并不美好的一面,如从现实可能会想到由于重男轻女而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由于破坏环境而导致的全球沙漠化,沙尘暴肆虐,从恐怖活动想象到世界战争的灾难等。写得活灵活现,质量远远高于平时的`记事文。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提供想象的天地,学生便会在习作中尽情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三、挖掘习作资源,让学生写出真实。

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写文的倾向。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拓宽习作训练的重要渠道,我认为从以下两点入手:1.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步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后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实践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要想使写作文的生活材料要丰富就不必要求学生当场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资料或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课要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沟通,注意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学生就会在作文中寻找到乐趣。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是续写式,如学了《荔枝》后以“如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是填补式,如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抓住孩子对父亲的牺牲的悲痛进行练笔,把孩子和母亲去机场迎接父亲遗体的场景刻画出来;可以是感悟式,如学《小青石》一文时,谈谈对“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解和体会;可以是反向式,如学了《小音乐家杨科》写一写《杨科不出生在那个时代》;可以是故事发展式,如学了《凡卡》,写一写“凡卡来到我们当中……”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了习作动情入理的方法,而且为孩子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平台、创新的基础。

四、多种途径评价,让学生写出自信。

1.让学生、家长参与评改。评改摒弃传统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批”的单一做法,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来。常用的方法有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大组评等。学生在作文本上写上评语或批注,然后自行反馈交流。如果有时候意见不统一,可能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这又有何妨呢?争论的过程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把经过修改的文章带回去请家长评价,有利于家长更真实地了解孩子。也让有能力的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辅导中去。2.多途径保护写作的自信心。比如采用星级评价,作文出色可以推荐到报纸刊物上发表。取消低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评价不搞终身制,允许修改之后再重新评价。重视评优激励。通过当众读,贴在墙壁上展览,个人自编作文集,办班刊班报等多种方法满足学生发表的欲望。

总之,要让学生的习作灵活自主,张扬个性,须采用开放性的作文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打开作文教学中禁锢学生心灵的枷锁,解开捆绑学生创新翅膀的链条,让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写作,深刻地感悟,欢畅的幻想,勇敢地创新,让一篇篇作文充满灵性,让孩子的个性在开放的世界中张扬!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七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开放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研究主流。最近,新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不仅对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作出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着重对教学目的部分作出了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大纲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了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及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难度;改变了原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而目前,据调查统计:“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2000年2月28日《音体美报》)为此,笔者针对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做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怎么理解“开放式”教学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现代观念和现代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开发性教学,首先,我们要对学校音乐教育保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地纳入自己的视野之内,使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把学校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要求的确立以及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以便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

第三,要加强音乐课和学校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师单项讲授及定时间、定地点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探索(从做中学),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第五,及时捕捉国际音乐教育的最新动向,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最后,我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个音乐教育的终结,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其开放性还体现在它为学生打下的音乐基础足可以使学生终身享用。

二、怎样实施开放式教学

1、开放教学思想,凸现学生主体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每位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代相融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构筑教学策略,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对教学新建构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一个个可开发的学生。老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教育的出发和归宿。

例在设计四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这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课外分头收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展示自己课外所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在学生唱民歌、赏民歌、找民歌、辨民歌、说民歌,以及用用乐器演奏民歌、跳民间歌舞又到联系日常生活尝试创编简单的新民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活动为主”(美·杜威)的教学思想,摈弃那种以教师为主传统的凯洛夫式教学。

2、开放教学目标,凸现学生个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目标化,教学目标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

分层化、活性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根据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配以与之相适应的“降调目标”、“发展目标”、“超纲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共存和提高的空间。教育家们曾提出:教育就是把所有学到的东西都忘记时,还剩下的一些东西。当学生忘了老师所教的一切知识后所剩下的,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而所剩下的东西多少却取决于对他们从小有发展目标的培养。教师要去了解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新估计学生发展个性。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

《小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八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生一旦被置身于主人地位,学习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心理学告诉我们,外在的学习积极性根植于内部的学习动机,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就能自我决定、选择、调控、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就会是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合作学习策略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也是教师为使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在小组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策略是指以学习小组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的方法,它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强调学习共同体中各因素的互动合作,注重对小组团体评价。合作学习不等于一般的小组讨论要成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是休戚相关,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分享资源,而且彼此互相学习。因此,合作学习不只是将学生置于小组中,更重要的是促进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注重优化合作、细化任务、科学评价。

探究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探究教学策略就是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比如:我在教学《韩信巧布背水阵》一课时,我在简介《楚汉战争》和韩信平生以后,先让学习朗读课文,说出主要内容,接着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基础,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然后,我引导学习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韩信是怎样部署背水阵的,作战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学生汇报后,学生认识到:韩信是一个熟悉兵法、足智多谋、胆大心细的人。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有效参与、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学策略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方法、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因此,教师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九

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经济进步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重成绩轻能力的应试教育不仅产生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还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化教育的质量。小学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忽略轻视,整体的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学还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小学体育的认识不足,在传统的观念中,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占据的比例较大,因而受到的关注更多,大部分师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不够,认为体育教学无足轻重,一些体育教师没有建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对体育教学的准备不充分,有的甚至敷衍了事,而学生则认为体育学习就是玩耍,对于课堂纪律、运用要求等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大多是带学生做做操或者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无法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三是小学体育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很多学校缺乏基本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充分的展示体育多样化的魅力,学生也只能利用数量、种类有限的体育设备锻炼,不仅如此,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是阻碍新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小学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积极加强创新教学认识与实践。

我国的体育教育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被边缘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地位,同时也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加科学全面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是突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就是要更进一步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在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的创新,以更加积极地态度进行体育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因而,不断探索体育教学的创新,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对于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及目标,促进素质教育全面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进体育教学,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是实现小学体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方向。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都未能形成正确的认知,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因此,要适应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必须以创新改进的教学理念应对,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应注重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小学生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身心,将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重点,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基本的体育知识有所了解,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及运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真正获得初步的运动技能。最后,教师应充分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对一些体育动作、体育运动之间的联系等产生积极的探索,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体育知识。

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单调枯燥,教师运用的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使小学生能够爱上体育学习,热爱运用,进而启发学生进取向上,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小学生在充分的情境中更加贴切地感受体育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入一些具体的运动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相关动作,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活泼。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梗概,让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自身所学的体育知识完成整个故事,通过情境结合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及运动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自主思考、锻炼的能力。

二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引入适当的比赛任务,激励学生通过恰当的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设置一定难度的比赛规则及任务,使小学生能够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的形式达到目标,使学生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完成竞赛任务。通过科学合理的比赛教学,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体育教学能够更进一步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教师应在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及目标的基础上,在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积极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小学体育课堂更加直观、生动,尤其是在一些动作讲解及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介绍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相关知识,进而提升体育课堂的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中要注意的事项,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当前,身心素质对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日益凸显,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小学生体育知识及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教学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还存在着对小学体育认知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深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积极地探寻加强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措施,改进体育教学的观念,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在发挥小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运动意识,加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经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结合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阅读(教育版)。(17)。

[2]齐强。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05)。

[3]林米珠。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关基本运动能力教学的相关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19)。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意境深隧、语言优美,而且琅琅上口,是对小学生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熏陶的最佳启蒙教材。但古诗文创作年代漫长,时代背景古今迥异;古诗文语言精练,小学生吃透能力有限,因此,教学中,难以真正让学生触及到作者的心灵,领悟作者的思想情绪,这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

一、在历史或创作的背景墙上,放映古诗文。

每一首古诗文,都有其时代背景,有些作品的创作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络。譬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章节的诗,作者“喜欲狂”的心情,正是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得以平息后,人们喜悦至极的内心感触的表白。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吃透诗人喜极而泣的来源,展现安史之乱以来,社会遥望,国破家亡,人民居无定所、饿殍遍野的惨境;在近八年的时间里,诗人一家人一路沦落,过着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寝紧张席的苦难日子,必须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同写于安史之乱张藉的《秋思》这一章节的诗,倘若不在展现这一历史背景上下足功夫,就难以吃透诗人“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繁杂心理。因此,这类诗文,将它们投射于历史的大背景下从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对策。能穿越时空,拉近文本与同学们的距离,让学生更明确的感触其诗人的内心情感。

古诗文的创作的背地都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有据可查;有的鲜为人知,甚至无可考证。故事内容,有的朴实无华,有的动人至深。有记载的古诗文创作背景,为古诗文的教学开展了一幅充满人文情怀的画卷,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有极有利诱力。顺着诗人创作的心路历史的这条滕,谛听诗人创作过程的点点滴滴,能让学生更值得探讨的触及诗人的心灵。

举例:李白的《赠汪伦》这一章节的诗,诗人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汪伦送我情”,表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仅从诗文上看,诗人只是对汪伦送别自己时行为的感激。其实不然,汪伦对诗人的情谊,在送别之前,体现的更为动人。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知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紅,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缎。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合歌。

教学中展现上述的真情故事,一定能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加深对诗文所表示情感的把控。先发表,后fu费,发表伦文版面预定维信***,扣,扣13247,25251。

二、在相同类型诗歌的幕布上,描绘古诗文。

古诗文虽无清晰的分类,但老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人为的给古诗文归类,或可怜感类,或同作者类,或同景物類等。将一首(篇)古诗文,置于同类古诗文的大背景下,通过学生比读,读出诗情,领悟这一古诗文的经典之处,同时学习一首,带读了一组,增强了古诗文探究的效率。

举例: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章节的诗,诗人以目光送友人,视角别致的表示了对友人竭诚的情感。如何让学生感触其诗人写作的特别呢?教学中,可以选择同为送别类的诗歌,譬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以酒送别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以劝慰友人的措施,送别友人。由此辅导学生更深刻品读出这首古诗的情韵。

又譬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章节的诗,诗人描写了西湖初晴后雨的漂亮景象。晴天是水光潋滟,雨天是山色空蒙,西湖如同妇孺皆知大美女的西施一般,无论浓妆也好,还是素妆也罢,都漂亮无比。

在教学一首或一篇古诗文时,选择好同类型的古诗文比读,可以让学生明确的感触到诗人写作的独辟蹊径,深化了对古诗文的把控。

三、总结语。

总的来讲,将古诗文置于大的影响下展开教学,以经典烘托经典,尤如让学生泛舟诗海,穿越时空,触及诗人的魂魄,更值得探讨的品味到古诗文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曹淑梅.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及其突破[j].基础教育论坛,2015(27).[2]季江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学子(理论版),2015(19).[3]杨裕华.浅谈古诗文的情趣化诵读[j].语文天地,2015(27).[4]周彦敏.如何从诗歌中汲取营养[j].语文天地,2015(30).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一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个性。探讨如何创编体育游戏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更深层的认识,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提高其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运用价值。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0.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二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评价目标、手段单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许多优点不能被发现,不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不足之处也未能暴露出来,高分遮百丑,袒护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分!分!分!”的竞争氛围中,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失去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热情,个别学生甚至心理发展很不健康。为了能得到高分数,学生们卷入了题海大战中,做题、考试、讲评连轴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创新意识和创新火花也在题海中熄灭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保护,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树立健康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自8月份开始,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全面改革,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进行了有机结合,定量评价以期终考试为依据,占学生个人考试成绩的50%;定性评价分: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选内容五大部分,各占10%。

自我评价。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记录如下内容:(1)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的数学问题;(2)用我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助家里人解决的生活问题;(3)我非常满意的单元测试成绩;(4)想一想,写一写,我这两周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进步和不足。

他人评价。

主要是班级或小组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其他同学对该生的评价,让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不同的奖励标志贴在相应的栏目表格中。(1)在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同学给我的奖励;(2)在学具制作比赛中我得到的奖励;(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同学给我的`奖励。

教师的评价。

内容有:(1)课堂上我积极发言,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给我的奖励;(2)课堂上我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给我的奖励;(3)书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给我的奖励;(4)数学老师对我学习数学的评价。前三项内容学生可把自己获得的奖励标志贴在相应的栏目表格内,第四项内容要求数学教师每四周一次,用描述性语言认真肯定该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进步,并委婉指出其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家长的评价我们要求每位家长每月一次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欣赏他的数学学习档案,同时,要求家长们根据自己孩子的数学学习档案袋内反映的情况及在家的表现,认真评价孩子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可喜之处。

自选内容。

学生平日活动中撰写的数学活动报告、数学小论文。

[1][2]。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三

优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而且要求语文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对新课程改革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趣味性强的实践课题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讲解的安排和课程规划,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教导,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国教育的传统教学观念就是以考试成绩为判断教学效率的标准,教师把向学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为教学的目标,把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考核的评判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语文是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语言运用能力,它可以激发人类的理想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面。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死记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当前我国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只偏重教师自己的知识讲解,学生成为被动知识接受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教师还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动态的学习交流。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会造成语文教学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理念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新理念下,为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简约高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要突出课程内容知识的重难点,使初小学生心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好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的保证,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教育部的重点内容。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开设有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创造型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讲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自主去探索,同学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性,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规律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只有真正进行探索交流和用心思考,才能在实践中领悟到语文知识的真正价值,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新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传授学习技巧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怎么自主学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认为学生的难点和疑问,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应该指导学生课外去自主的学习语文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语文课文时,教师需要先带领学生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内容,从种花生到收花生最后是对花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文章重点是通过对花生的特性讨论延伸到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及思想情感,是学生真正意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后,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忆,指导学生对文章分析方法做总结,并给学生另一篇结构相似的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采取情景化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课本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有所掌握,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散文时,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写作特点,让学生从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从文章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疑难的问题,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课文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总结其中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其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出总结和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嘉奖,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馈,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中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开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对象,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智慧语文教学,使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得到更大的发挥。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把教学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引导[j].新课程研究,2008,(02).。

[2]卫勤.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j].科技信息,2007,(17).。

[3]王济红.网络环境下语文探究性阅读[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四

纵观课堂教学,最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与提问设计的有效与否密切相关。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索在“支架”指引下推进教学目标生成的教师提问设计。

一、提问设计的准确性。

提问设计的准确性要求问题紧扣教学目标。以《孔繁森》教学为例,这堂课的提问设计均要围绕“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把话说具体”展开。

在教学本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开始,让学生以“谁做了什么”(“孔繁森抚养孤儿”)的语言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随着提问设计依次完成如下的练习:

孔繁森(谁)抚养孤儿(做了什么)。

孔繁森抚养孤儿。(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抚养孤儿。(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藏族)。

孔繁森抚养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

在教学的最后要求把“孔繁森抚养孤儿”说具体,再以填空的形式呈现:

孔繁森抚养孤儿。

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师的提问与任务的解决上,以填空的形式理性地呈现教师的提问设计。

二、提问设计的关联性。

提问设计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要通过提问设计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以《说勤奋》教学为例,对于一篇说理文,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核心提问的设计: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2)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课文列举了哪两个人的事例?

以上提问围绕“说理”(说什么理?怎么说理?)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对话文本的过程中明白要想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必须提出充分的证据,而事例不在于多,可以充分验证作者观点正确,事例证明就成功了。

关联性的提问设计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最后以表格形式的练习,再来感知说理文的文体特点,便能很好地理解一般的说理文通常会采用的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

在学习了具体的课文之后,整理总结一般的文体特点,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类似的文章也能得心应手地去自主阅读。

三、提问设计的适时性。

(一)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对于课堂实录中教师上百个的提问进行再整理,是否可以删去的标准在于提问能否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谈礼貌》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说理文对于典型事例的选择,在学习了“岳飞问路”“女青年与小学生”“周总理理发”的事例后提问:比较《说勤奋》的事例证明,谁能说出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此提问设计在横向比较文本事例的过程中激发并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避免一部分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无所事事”或是“滥竽充数”者,就要让提问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郑和远航》教学为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提问设计。对基础较弱及一般的学生设计提问:叙述场面,首先要抓住哪些要素?再问:叙述时要强调的内容,找到了吗?最后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完整地复述三个场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提问:你打算怎样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样的提问设计,是对教学任务的分解与整合,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

四、提问设计的生疑性。

提问设计还要追求诱发学生质疑,这是课堂教学中具有灵气的部分。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联系已学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设计提问:萧红忆园子,景暖情暖;彭德怀杀骡子,景冷,情是否也冷?学生回答:景冷但感情炽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会围绕提问质疑,当学生提出“为何作者要通过彭德怀杀骡子这么残忍的事情来体现人物的感情?”“既然他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它?”时,思维互动下的教学目标便自然生成了。

提问设计最核心的理念在于应立足于学情之上,这是搭建“支架”的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有效设计提问的起点,倾听学生的回答,思考学生如此回答的原因,据此产生的追问与由此引发的更为复杂的回答,这便是有效提问设计下的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五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小学数学成为学生生存智慧中有价值的知识.教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

作者:陈国辉作者单位:吴宁镇第二小学,浙江,东阳,322100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12)分类号:g623.5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联系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六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开放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研究主流。最近,新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不仅对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作出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着重对教学目的部分作出了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大纲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了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及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难度;改变了原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而目前,据调查统计:“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2000年2月28日《音体美报》)为此,笔者针对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做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怎么理解“开放式”教学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现代观念和现代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开发性教学,首先,我们要对学校音乐教育保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地纳入自己的视野之内,使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把学校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要求的确立以及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以便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

第三,要加强音乐课和学校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师单项讲授及定时间、定地点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探索(从做中学),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第五,及时捕捉国际音乐教育的最新动向,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最后,我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个音乐教育的终结,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其开放性还体现在它为学生打下的音乐基础足可以使学生终身享用。

二、怎样实施开放式教学

1、开放教学思想,凸现学生主体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每位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代相融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构筑教学策略,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对教学新建构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一个个可开发的学生。老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教育的出发和归宿。

例在设计四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这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课外分头收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展示自己课外所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在学生唱民歌、赏民歌、找民歌、辨民歌、说民歌,以及用用乐器演奏民歌、跳民间歌舞又到联系日常生活尝试创编简单的新民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活动为主”(美·杜威)的教学思想,摈弃那种以教师为主传统的凯洛夫式教学。

2、开放教学目标,凸现学生个性

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而所剩下的东西多少却取决于对他们从小有发展目标的培养。教师要去了解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新估计学生发展个性。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

《小学生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七

职业教育培养的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一定职业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就是以素质能力为奉位,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组合.本文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彻底打散,并按照操作科目重新模块化整合,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出科目实训式教学模式,以理论实最一体化为突破口,突出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优化配至教学资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无缝链接,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沈亮远作者单位: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山东青州,262500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2009“”(7)分类号:g712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科目实训一体化教学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八

一、填空:

1、一杯牛奶,喝去30%后加满水,搅匀后再喝去50%,这时杯中的牛奶占杯子容量的%。

2、某次会议,第一天参加会议的男代表比女代表多700人;第二天男代表减少了10%,女代表增加5%,共有1995人出席会议。那么第一天参加会议的有人。

3、星期日,同学们到郊外爬山浏览,从山脚爬到山顶用了1小时,沿原路返回时用了30分钟,上山速度比下山速度慢%。

4、将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少%。

5、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3倍,分母扩大2倍,分数值是1,原来这个分数是,分数值增加了%。

6、有浓度为3.2%的盐水500克,为了把它变成浓度是8%的盐水,需要将它蒸发掉克水。

7、一批粮食,第一次取出25吨,第二次取出余下的40%,还剩下一半,这批粮食原有吨。

8、如图,a、b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的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9、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比是:。

10、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和是50.02,那么这个数与它的倒数之差是。

11、一个三角形周长28厘米,三角形内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都是6厘米,这个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12、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己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6.42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

1、如右图,三角形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a:c=d:bb、a:c=b:dc、=d、=。

2、甲、乙两人在银行存款,如果甲增加,乙增加,这时两人的存款钱数相等。原来甲、乙两人存款钱数的比是。

a、25:24b、24:25c、25:20。

3、下面三个式子中,x和y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x+1)y=4b、=c、3x=4y。

4、一个圆的周长减少30%,这个圆的面积就减少。

a、30%b、51%c、49%。

5、一根圆木长2米,把它截成同样长的四段后,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原来这根圆木的体积是立方米。

a、0.2b、200c、0.4。

三、应用:

1、有一块长方形花布(如右图),白色大正方形的。

边长是10厘米,白色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这块。

花布中白色面积约占花布面积的百分之几?

6、某商店一个月内销售a、b两种商品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商品。

单价/元。

数量/件。

a

95.00。

500。

b

170.00。

60。

7、下图中,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2,三角形abc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己知bc:ce=1:2,d为ef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0、如图,甲、乙两人在圆形池塘一条直径的两端a、b同时相向而行(甲顺时针、乙逆时针),第一次在距a点120o米处的c点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第二次在d点相遇。己知ad两点间的最短路程为圆形池塘全长的,求池塘周长是多少米。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十九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l.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5.看书小结。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凋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l.主体性。

开放性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既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开放性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2.民主性。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惟我独尊,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如果我们不想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能充分发挥出来呢?所以,开放式教学的前提就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大姐姐)、朋友。整节课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都是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树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

《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二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浪潮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英语学习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它与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相去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投入,低产出

现代信息技术确实给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把信息技术合理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师所追求和探索的,然而目前教师的计算机的运用能力还有待加强,网络资源也有待系统和完善。有的教师为了制作一个多媒体材料,寻找和整理素材就要花去好长的时间,有的要请电脑老师帮忙或甚至带上电脑老师去上课。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远远超过资源本身所带来的课堂效益。这种投入与产出失衡的现象在实验区普遍存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二)、重形式,轻实效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资源丰富,有声音、图片和flash动画等等。在这些资源的配合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本应该更生动了、更有趣了。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现在有的教师只求课堂多形式和多手段,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也有的教师为了追求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把大量的资源堆积在一起。这些教师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总觉得能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课,媒体材料用得多的课就是优质课,于是把课堂演变成了教师演示多媒体的影院。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走马观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进行交流和体验。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更谈不上在英语方面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面对种种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现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最有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哪些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最有效?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有哪些?所以我们认为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 课题的界定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教学有效性” 1、有效果 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考察的重点是学生。2、有效率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二)、主要理论依据

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为了更好地把握这种理念,先来了解它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二十一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中心小学)。

摘要:随文练笔,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它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教师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学生习作的最好典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模仿;结合课文;体裁变式。

一、模仿课文写法,使小练笔“取法其上”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迁移模仿是学习语文的必需。教学中抓住文章中表达有特点的词、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然后通过迁移式的练笔,可达到“举一反三”之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此外,还可对人物内心活动、动作等进行仿写。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有这样一句话:“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是一个含有两个“带着”的复式句子,读来很有气势,感情强烈,对丰富学生的抒情语言具有一定的价值,所以,我安排了以下的仿句练习:带着___,带着__,我_____.除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模仿说写外,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练写。

二、结合课文补白,使小练笔成为“有米之炊”

据笔者调查,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无材料可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素材,使获得的素材变为练笔的内容,我想学生或许会兴趣倍增。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练了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2.补写。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是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3.续写。有的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教师若能够捕捉住这样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补充结局,对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颇有益处。例如,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结尾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听后,可能会怎么回答呢?学生畅所欲言:“对不起,我不知道”“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号召我的弟子来讨论啊”“我人老了,这个问题要由你们小朋友来解决了……”

三、体裁变式训练,使小练笔“有声有色”

通过体裁变式训练,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它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或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冗长拖沓为生动活泼,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的练笔兴趣顿生。如,教学《十五从军征》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配图,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情境,体会老人内心无以言状的孤独与痛苦。学完后让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把诗歌表达的诗意流畅地写下来,提醒学生着重刻画老人的神态、心理、动作等。

再者,也可以尝试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应指导学生充分想象每一个角色的形象,让学生设计好角色的动作、神态等。如,教学《花脸》这一课时,可根据课文内容,参照插图,选择合适的场地,让剧中主角联系课文内容练好有关动作,特别是一些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的`关键性动作,如,闪、夺、摔、笑等。前后的对话内容要基本忠于原句,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化。

四、给课文写读后感,使小练笔成为“情感延伸的平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学生对规范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如《一夜的工作》一课,讲的是诗人何其芳同志借审阅稿件一事,亲眼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形。作者被周总理那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单朴素的生活作风所深深的感动,心情无比自豪和激动。学完后,我们的学生也会被总理的精神品质所深深地感动。这时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必定是水到渠成。一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敬爱的周总理啊,您位居高上,却平易近人;您工作劳苦,却生活俭朴;您心里装的永远是人民,我们为有您这样的总理而骄傲……”此外,《小抄写员》《穷人》等课文都是进行读后感小练笔的好教材。

总之,随文练笔,需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灵活巧妙进行随文练笔,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王秀菊。随文练笔的三个“要”.小学数学设计,(12)。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二十二

近几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探讨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1992年,我市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主攻课题,成立了由市教委陈昌清副主任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课题领导小组于1992年暑假业务学习时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理论上的武装和认识上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真抓实干提供了前提和保证。为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课题领导小组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小学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同时明确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务是:1992年,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更新教育观念;1993年,编制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具体实施建议;1994年,编写活动课程教材;1995年,总结试验点校经验;19,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19,全面推广素质教育。

自1992年以来,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点校教师举行备种素质教育研讨会达20多次。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在我市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稳的,进展是顺的,效果也是好的。

二、确立素质目标提出实施建议。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我市于1993年编制了常德市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建议。

分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确立目标,提出实施建议。

[1][2][3]。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实践探索篇二十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关数学概念,是贯彻课程标准和提高数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引入有关概念。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关乎学生对整个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把一些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事例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入概念,形象教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让学生拿出一个圆形的杯子,将杯子放在纸上,沿杯底外缘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把圆剪下来。接着,让学生摸一摸圆形纸片的外缘,感受圆形外缘的曲线,再引导学生思考: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从感知中回答“圆是曲线图形。”这种来自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结论,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得到的结论比较简单。而要对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有所研究,单靠简单的画一画、剪一剪、摸一摸是无法回答的,于是我接着抛出“诱饵”――“想验证更多关于圆的知识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顺势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这样引入圆的概念自然而不显唐突,学生感受到一种挑战,因而更加认真地投入圆的学习之中。

二、重视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小学生获取有关的数学概念如果来自于自己适当的经验,会掌握得更好。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先充分感知形成有关概念的具体材料,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安排了两组演示与操作活动交替进行。第一组是认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首先由我演示平分一个饼,让学生认识到“一半”就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然后由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的形式,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充分感知单位“1”、平均分,并把对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第二组是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我先演示分一堆苹果,并说明演示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的形式,把6面红旗平均分成3份,并用分数表示出这样的1份、2份,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同时,通过两组相互交替、逐步提高的操作活动,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的诸要素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三、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形成有关概念。

学生完成有关数学要领的构建过程中,建立有关概念的表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活动,常常以形成有关要领的表象为目的。因为学生要形成有关的概念,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表象的再加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以便剔除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形成有关数学概念。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当学生对分数已建立较清晰的表象时,我通过引导与提问结合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分析、综合,进而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抽象为单位“1”,将平均分成2份、3份等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分数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分数的概念。

四、精心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有关概念。

学生对新学的数学要领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练习,他们的认知才会巩固,才能将表象的认识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因此,对于已形成的有关数学概念,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只停留在记忆概念的定义上,而应精心设计练习,从而达到掌握有关概念的目的。

例如,教学“吨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吨”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使“吨”的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问题一提出,学生便积极思考、努力搜索自己大脑中储存的生活素材。不一会儿,便有学生相继说出:“一车水泥的重量用吨作单位”“一堆石头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工厂生产化肥的数量也用吨作单位”……这样,在学生感知了一定数量的事物后,他们就能较好地理解“吨”这个较大重量单位的实际意义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中心小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