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范文(13篇)
- 上传日期:2024-04-16 23:10:09 |
- 文轩 |
- 9页
法律意识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教育。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一
《指南》提出:“利用游戏中的实际情景,让孩子理解数概念。”例如小班数学活动“爱吃的毛毛虫”,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游戏环节,让孩子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首先老师通过游戏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绿色的草地上,老师和孩子一起戴上头饰,系上绿围裙扮演毛毛虫的妈妈和宝宝,“妈妈”对着“宝宝们”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宝宝们快出来玩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妈妈”带着“宝宝们”在草地上爬行,嬉戏。一会头碰头,一会脸碰脸,互相打着招呼:“你好,宝贝!”“你好,妈妈!”
老师应为孩子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既科学又有趣的区域情境,以提高孩子参与的兴趣。中班数学区的“快乐钓鱼”,老师用纸盒、泡棉纸等制作成鱼池,再投放很多彩色的“小鱼”,孩子立刻被这有趣的操作材料所吸引。孩子要把钓到的鱼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鱼池中,钓到的鱼背上有5个点,就把鱼放到5号鱼池。还可以或者把钓到的鱼放到比它大1或小1的鱼池中去,如:钓到写有数字3的鱼,就把鱼放入4号或2号鱼池中。孩子在趣味十足的情境中,通过实物的操作理解了数物对应的概念,并学会比较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育既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从日常活动出发,给予孩子充分感知、体验和操作的机会,使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二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所以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取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到达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明白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理解,数学潜质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个性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就应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刻不足的缺陷。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所以,上课时要紧跟教师的思路,用心展开思维预测下方的步骤,比较自我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一样。个性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明白知识的应有作用。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明白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所以,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三
数学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进取地自觉地促进自我的观念改变,以实现由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数学观向动态的,辩正的模式论的数学观的转变。异常是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认识向自觉认识的转化。
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关注此刻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本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挑战权威,挑战课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上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分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本事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可测,不足够具有全面性、开放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贴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景,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理解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理解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忙下经过自我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构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我,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所以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资料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1)缺乏对教材资料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
(4)缺乏对教学资料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四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犞岫猿。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犑凳。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犚淮魏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犝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1、作好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
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
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
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
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
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优生辅导计划:加大难度,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班级取前10人,每周开展活动一次。
差生辅导计划:狠抓基础,立足课本,提高信心,激发兴趣。班级取最后10名,每周辅导一次(或二次,视章节难度)。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五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能够对其一生产生影响,他们在学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章对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了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一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学校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场所,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同时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面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必须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班主任是开展初中教育的主体,因此初中班主任工作具有较多特点。首先,班主任能够对初中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其次,班主任可利用日常教育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生心理发展需要有效结合起来,使初中生形成一定的自律能力,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班主任不能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而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学生家长的眼光来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其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环境。
1.充分满足新课改对初中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初中日常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初中生管理有序性的提升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4.对加深初中生自我认知,促使初中生形成正确三观,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以,初中班主任必须深刻认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合理措施有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初中班主任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心理教学、心理诊断以及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以有效充实与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初中班主任还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日常管理结合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将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转化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班主任应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讲座,并购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
(4)班主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融渗透到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同时高度重视对初中生建立和谐向上的心理的引导,并基于此类个体理念与群体文化的指导,从而有效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2.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与需求。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平衡,其心理特质的外在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如一部分初中生性格较为柔弱,而另一部分初中生性格较为暴躁等。尤其是农村地区初中的学生,受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条件的限制,这些差异性表现更加明显。所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时刻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变化状况。此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从而“对症下药”。
为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满足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变化需要,班主任可以全面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变化以及现阶段实际需求;通过谈心等方式,与初中生逐步建立深厚的感情,不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使初中生形成愿交流、敢交流和想交流的良好心态;充分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初中生心理变化需要的结合点,并据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3.积极创新班级活动形式。
(1)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者,可通过活动形式的创新,促使班级活动多样化,使初中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从而合理改善其在学习中产生的倦怠情绪。班级活动不但可看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还能当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效融入到班级活动中,使初中生通过良好的体验来意识到健康心理的价值与魅力。班主任可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如“健康心理知识知多少”问答比赛等,利用多种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2)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良好心态,为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可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影像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初中生进行专题性讲座,以促使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4.有效借助生活场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1)班主任在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善于借助具体的生活场景,通过初中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就为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2)班主任应积极建立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机制,利用家校合作平台,使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共识。同时,在家校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并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一起对初中生施加影响,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合理把握教育时机。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指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时间和机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一般在学生学习或生活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所以,班主任在对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把握这些特殊时期,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大化。例如,在每学期开学阶段,学生们大都以积极心态去学习课程知识,这段时期的初中生对各种新知识都充满好奇与渴望,所以,班主任要緊紧把握这个时机,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以促使初中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增强初中生心理素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六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本人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在对教师信服、崇拜下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感兴趣的关键。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老师的情感倾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上与他是否喜欢授课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很自然的会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记得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自己教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只有教师的教妙趣横生,学生的学才可能生动活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2、巧设导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启智之祖。”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发现新事物的愿望。利用一些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创设一种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从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例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李校长这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现有一颗不可攀登的旗杆,怎样才能测出它的高呢?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这种方式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王晨旭老师将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的长度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角,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4、采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输入者,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马军帅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了一根木棒,用铝线自制了一个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便很快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5、密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会富有生命力。巧妙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创设自主参与的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抽象、枯燥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充满活力与情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节:王延和老师先将学生分为8组,给每组准备了足够的一元和两元的纸币,看看共有几种方法能凑够十元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老师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后来在单元测试时遇到此类题目,全班同学无一出错。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
6、合力创设余尾情境,或巩固新知、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余尾情境就是在一节课或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结束之际,要恰当设计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为下节课或新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例如,在讲授完统计图后,我提出让学生回家自己测量身高,然后同学之间调查统计,并画出条形统计图,再结合条形统计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出解答。这个作业既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又巩固了所学新知,还锻炼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再如,在学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马老师提出课下根据所学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而课堂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我们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七
摘要:赏识教育能使体育课堂教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开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并“主动学习、愉快发展”,而“赞美”就是既方便又实用的常用赏识教育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树立赏识教学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新课改的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赞美”在赏识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赞美能激励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
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不主动,不自信,不合群,如果不调整好这种状况将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体育课有极强的参与特点,如果老师抓住时机,适当对这类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语言予与“赞美”,将对他们的信心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比如在球类课的分组练习中,这类学生易站在一旁,观看其他同学练习,而自己却不主动参与练习,如果教师指责的话,会让这类学生产生对练习的恐惧和对老师的反感,如果教师主动上前引导、帮助、辅导其参与练习,并用“完成得不错嘛”、“很好呀”、“可以嘛”、“继续再来一次”等鼓励赞美的语言,使其在产生信心的情况下,主动参与练习。孤僻的学生有不合群的现象,而在体育课中,需要配合的练习很多,如果老师不注意观察这类学生,他们就会越发自闭。形成这样的习惯和性格,这对于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只是有害无益,所以,老师的细心观察尤其重要。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应该是朋友,值得信赖的人。如果碰到孤僻自闭的学生,老师应主动当他们的陪练,帮助他们建立起和别人交往和互助的信心,逐渐变成积极、主动、自信、互相配合、团结可爱的习惯和性格,这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二、赞美的语言要口语化、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鼓励赞美学生,而且还要尽量做到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多样化,这样可以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产生亲和力,以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互相真实的交流。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以便更好的产生互动。切忌生硬,牵强,敷衍,只会一两句是不行的;教师的语言丰富多彩,特别是接近生活的口语化的语言,甚至使用学生常用的时髦语言,使学生顿感教师的诙谐、幽默、亲切;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比如“酷”、“帅”、“靓”、“pk”、“post"等等。当然很多方言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使以往生硬、刻板、严肃、紧张的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积极、快乐、和谐,使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在一片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完成,实现真正的快乐体育。
三、赞美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方法多样化。
现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特别是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体育成绩好,技术动作完成得不错,这类学生容易骄傲,看不起体育成绩差的同学,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而这类学生在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号召力,教师如果处理得好,他们就能成为教学过程中非常好的助手,体育骨干,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和老师形成敌对情绪,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阻力、障碍。对这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了如指掌,正好运用逆反心理的特征,在恰当的时机对其鼓励和赞美,效果非常好,比如在课的结束小结时说:“xx同学,今天表现不仅非常好,他还积极帮助辅导另个一些同学完成练习,一点都不骄傲,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同学学习的,”这样,既鼓励了他的积极性,又限制了他骄傲的情绪。还可以在课余主动找他们谈谈体育课的教学配合等等,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充当教学小助手。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能让老师腾出时间来照顾其他的学生。
四、赞美的运用与形式要多样化。
赞美的语言不仅要丰富多彩,而且运用形式也要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要让学生感到你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真心的,真正的认可。在技巧课上,有—个学生完成了一套动作,连续做了两三次都不甚如意,有点泄气,课后我和他说起了悄悄话,“我发觉你做事特别认真,而且追求完美,具备这种精神的人,做事情一定能成功,”谁知,事隔多年以后,我们师生相遇时,他还在提起我给他说的这句话。可见,一句真诚的鼓励,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是巨大的`。
五、让赞美养成一个习惯。
体育教学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锻炼的意志品质,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不断的、频繁的、灵活多变的使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除了使学生自信心增强,感觉到被重视等等而外,关键是让师生的这种教学过程形成一种氛围,无论是新同学还是老同学,无论是女同学还是男同学,无论是体育成绩好或差,无论动作协不协调等等,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相互关心、寻找彼此优点,扬所长,避所短,互相鼓励,互相赞赏的一个良好氛围,让“你真行”、“你太棒了”、“真不错”、“太好了”“你好酷”等等这些语言,飘荡在整个校园。不仅是教师在课上课下能随时应用赞美的语言,关键是要教会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学会相互赞美,使学生养成一个豁达、开朗、包容,相互尊重,互相赏识的良好的性格特征,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活跃、快乐、有趣,不仅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关键是让整个群体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受益一生。
总之,赏识教育是在热爱学生、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就会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王虎.浅谈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5(04).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八
《比例的应用》是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书上的例题是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再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列方程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及应用。教学中教师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通过分析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寻找数量关系,进而列出等量关系式子等步骤,这一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及能力,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解决。
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把解题思路向同学们汇报,在共同分享解题思路过程中,即让没能解决了的学生们能懂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让会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交流活动与探究活动及汇报展示活动始终在进行着,使数学活动更具有实效性,更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学生的探究活动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的不好,缺少组织性。,教学中应注意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课堂内容安排过多。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两道例题,在学生探究时才发现学生对用比例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存在困难,最后导致了学生的练习时间没有了。课堂内容的安排应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
3、学生习惯于用算术法解决这类问题,很难接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样的问题,把学生从传统的算术方法中释放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习惯是难以改变,一种新的思维的注入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所以对于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提到,去改变他们传统的思维习惯。
4、差学生存在当堂课没解决了的问题,课下不能主动去寻求解决办法,就把它变成永久性问题。这类学生我安排了好学生当他们的老师,课下进行辅导其存在的问题,监督其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5、课前五分钟汇报展示的活动形式还应进一步改进,先由差生板书展示解题过程再由优生汇报解题思路和过程,逐步发展为人人都能板书展示,语言汇报解题思路及过程。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九
概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概念、记忆概念并且灵活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概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只有针对性地完善概念教学中的不足,才能有效地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一)重概念记忆,轻概念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概念,死记硬背结论或定义。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只能生搬硬套的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
(二)简化概念教学过程。
由于课改的需要,小组学习的开展,多数教师都简化了概念的教学过程,通常都是对定义的表述让学生自己照本宣科一带而过,然后直接进入教学例题的讲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例题的解题过程中。致使学生一旦遇到陌生题型就会束手无策,扼制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概念教学中要分清楚教学的重点与非重点,一概而论主次不分,会使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题多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对于同一道题我们在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分析每一种方法的优点跟缺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做题时作出正确的判断。
题海战术往往是我们诸多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常用手段,一期下来,学生写的作业和考过的试卷堆积起来都成了小山了。部分学生不堪重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相反,变式教学、举一反三,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训练模式,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模仿,然后内化为一种很自觉的学习方式,当他们自己学习时也会不自觉的将问题进行变式,达到深刻学习的目的。
及时归纳总结所学知识既可以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零散的知识对学生而言虽能暂时记住,但时间长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从而出现考试时似曾相识却无能为力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及时总结和归纳,要理解学习知识的目的,要掌握解题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要分析每一种解题方法所适合的题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具体的题型中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及省时又有效。
问题的能力,他们往往根据题目的长短来决定自己的能力,从来就不认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事实上,长题也好,难题也好,他们都是有简单题组合而成,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觉问题是我们教学中的一大教学任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让学生学会审题,弄清题里给了哪些信息,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二)引导学生理解信息。
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可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解决问题中经常见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术语,即重点词,有些学生常常因词意不理解而不会列式,为扫除这个障碍就要理解词意。
(三)引导学生分析信息。
在认真理解信息的前提下,还要学会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即解题思路。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利用问题的引导,教会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方法能使解决问题更灵活。
(四)引导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这个问题有那些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那种最适合这道题,对于这些我们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数学课的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数学思想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后续学习的质量和水准。初中数学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一些数学学习的基本思想,从而为接受更高教育的学习做好准备。介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也是普遍和易懂的。但在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基本上没有特意上数学思想的专题课,而基本上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境或者以例题、习题为载体,通过解决问题或者解答题目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比如我们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就可以通过对一次项系数或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以及对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的正负进行分类讨论,从而传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再如我们可以在学习三个“一次”之间的关系及二个“二次”之间的关系时传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等等。
(七)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好坏最关键的地方,数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靠老师死压,学生的成绩也许会提高一点点,但一旦脱离老师的视线,那么学生马上就会放弃,我们教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刻刻管住学生,如果学生自己不想学习,不愿学习,不愿意主动去索取知识,那么就算是我们老师讲的天花乱坠,那也是对牛弹琴。因此我们要通过平常的小组学习,和课堂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主动去思考问题,想读书,要读书远比我们老师安排学生做一百套数学试题的效果要好多了。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十
一、何谓“德育”
大纲指出,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德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德育的教育倾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德育的本质始终是没有变化的。德育服务于社会,其教育的特点同样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而这些任务,大部分应该由学校来完成。
二、当前初中德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重学育轻德育。
当前教育普遍而长久存在的一个现状是,学校多将学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而较为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应试教育,教师普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课业成绩上,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教育育人的宗旨。
(二)没有完整的德育体系。
多数初级中学在德育方面缺少完整的教育体系,传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多重于知识的灌输,缺少实践,另一方面,德育的内容过于空泛,缺乏对学生感情的渗透,导致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上缺少热情,最终致使其在社会公德,个人品质和习惯上都存在问题。
(三)农村教育局限性及校园安全的制约。
普及义务教育后,虽然农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但在思想上仍然与现今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初中德育教育的普及不仅需要学校的有效举措,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另外一方面,德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基础,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德育活动被施加诸多限制条件,使初中德育工作不能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初期,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面临困难或挫折时,就不能够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而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政治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水平,还能够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提高道德品质。德育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培养更加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具备这一前提,学生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另一方面,德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更为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当今我国国民素质亟需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仍需加强,德育的最终目标应是通过不断教育改革,保证德育的教学地位,在此背景下整体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的耳濡目染,一个教师的品行、人格与学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具有为学生树立了导向的作用。因而,初中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应从教师的选择或者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入手。换言之,一个教师如果在思想品德上有所欠缺,那么无论德育教育的举措如何完善,校方如何重视或提倡此类教育,在教师这一层面而言就难以具备公信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教授学生明辨是非,做人的道理等时需要言传身教,自身树立良好的表率作用,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要崇高,尤其在社会公德,行事作风方面,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教师应宽容,爱护,尊重,一视同仁,对于学生的错误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加以引导,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错误,也应勇于承认,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做到师生平等,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品行和优秀的人格。
(二)跨学科合作。
初中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或者政治一类科目的要求,每一位教师的言行都会影响学生,因而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时期以及各个科目的教学当中。初中教学的内容虽然不及高中,大学深刻,知识较为浅显,但是,但凡是一项科目,就具有其本身的魅力,语文与政治贯穿的是人文的精神,数理化则揭示着生活中的客观规律,各个学科都应对德育教育加以渗透,换言之,教师应努力发掘教学课程中相关德育教育的因素,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可以举办德育教育的专题讲座与学生开展互动,在语文或政治的教学当中,不乏一些具有人格光辉的事例,比如鲁迅的弃医从文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例,将课本中的思想以感情为纽带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光阴的思想。在数理化的学习过程中,可着重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积极思考的品质,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发散思维,不断扩大其看待事物的视角,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德育教育被师生所忽视,那么在学校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归纳至教学要求当中,为保证其效果,可以设置平时的基础考评以及期末的综合考评,对于积极执行学校规定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班级及教师给予荣誉鼓励。另一方面,在建立德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方案中有所侧重,综合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特点,每一位科任教师承担相应的教学职能,同时,校方需要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不仅需要通过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要争取到家长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与校方的积极配合,使德育教育不仅在校园中能够得以开展,更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五、结语。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就其重要性而言,在初中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无论是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对于整个国家的进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教师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制定教学策略并不断加以完善,适应时代的发展特点,以教育的宗旨为教学目标,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德育教育定会有一番新气象。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十一
一年来,我通过不断努力,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自我探索。
在教学《七巧板》中,教师事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课件,让学生去拼七巧板,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两个班学生兴奋投入了学生。
1.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关系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师角色转变上多做工作,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向开放型的教师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5.不断学习和提高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能制作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之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
6.教学研究侧重于:
(1)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探讨;
(2)怎样具体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学交流。
经过对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十二
通过听郭老师和王老师的公开课,自己从中受益匪浅。自己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育研究与初中数学教学篇十三
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在我们走人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教师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人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人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如在教学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名学生演示。再让其他学生仿照比身高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就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如教学立体图形时,这一节接近于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生交通安全倡议书的写作方法(实用13篇)
- 小学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总结大全(18篇)
- 公务员参与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工作总结(实用20篇)
- 教育工作者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工作总结(专业19篇)
- 高中新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实用19篇)
- 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前言(专业21篇)
- 直播行业的合作合同范本(通用18篇)
- 医院检验科工作总结发言(热门21篇)
- 小学校长述职报告的重要性和影响(精选1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