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精选14篇)
- 上传日期:2024-03-08 01:34:05 |
- BW笔侠 |
- 10页
思考是总结的基础,也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学习一门新技能,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也要寻找正确的方法。在写总结之前,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一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拼音教学是其基础,更是其重点。而对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简单有效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是一个难点。
关键词:一年级;拼音教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抓好拼音的教学,不单因为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因为拼音是帮助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方法。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长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变通,合理有效地分配课堂时间,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做到事半功倍。这是小学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一、从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在年龄和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新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以及各方面的思维能力还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奇、好动,非常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二、多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因此,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例如儿歌教学法的运用。儿歌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记忆特点。将一些难懂的音节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理解汉语拼音字母的音、形,方便学生的记忆,而且还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拼音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拼音教学的中,教师应当赋予拼音以实际生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拼音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更便于记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将儿童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向有意识记忆发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注意力不易集中,加之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符号显得尤为枯燥、无趣,学生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旨在与广大同仁分享与共勉,共同研习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宋洪英.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探析[j].语文学刊,2012(19):143,145.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二
我国的文学水平在世界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文学大师,他们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或者诠释某种道理,现代教学中,语文中作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一直以来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学校和老师也采取了很多种方法,但是得到的教学成果却没有改善。在新课改之后,对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也体现出一个社会文学风气,是人们素养的表现,所以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很有必要。语文教学为其他的素质培养打下基础,从进入学校开始,人们便接受语文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学生的素质能力通常是由具备的语文水平表现出来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当每个人具有良好的素质,整个社会风气也会提升上去,因此,学校和老师要遵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应新课改要求,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改革内容之一。
(1)作文课时比较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作文教学占据的教学时间很少,老师的讲学内容大部分注重课文的教学,很长时间内才会利用一点时间进行作文教学,这点时间的教学成果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能得到提高。充足的作文教学时间应定为两个课时或者两个课时以上,在目前的作文教学时间上看,短促的教学时间使得老师只能将作文进行粗略的讲评,大致的指导下一次布置的新的作文,不能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能提高,因此语文作文教学课时比较少导致了学生作恶水平得不到改善。
(2)学生敷衍了事。
当前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网络信息时代,大多数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很少注意到现实中的事物,对生活中的感悟也比较匮乏,因此缺少对事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领悟,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什么内容可言,没有可言引用的材料,写作技巧更是掌握不了,即使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内容空洞,缺少新意,没有什么可读性,还有的写不出来,就虚构拟造,没有真实性,全文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敷衍了事。
1.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
没有规章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学校作文教学成果没有明显改善,并且有的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对于学生的写作练习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想提高学校的作文教学成果和学生的作文水平,学校和老师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初一到初三,制定一个计划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贯穿始终。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要力求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针对写作中一两点写作能力布置作文命题,这样经过几次作文练习之后,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有各方面的提高。另外在写作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张扬,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动力。除此之外,学校应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文学习课时,在作文学习时间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写作,安排的作文题目的难易程度也要循序渐进。明确的教学计划让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个事物最好的前提条件,具有兴趣才能自愿学习某一事物。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写作不再是学生感到排斥的事情,首先要让学生对写作充满自信,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起,慢慢锻炼,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事物就是一篇有自己思想情感的文章,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不是非得要华丽的辞藻,小事也可以写出真情感,经过不断的锻炼和练习,慢慢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另外,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不能只夸奖班级上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也要重视其他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写作能力低的学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承认,当老师对他们表现认可时,他们会更容易得到进步,即使只受到老师一点点的夸奖,他们也会产生很大的动力,争取获得老师更大的认可。因此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给予鼓励,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3.改善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学校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中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还没有足够的观察和认识,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现现实中的事物,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让学生言之有物。其次引导学生多读多写,通过大量阅读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启发,经过分析和回味之后,将阅读过的文章中好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长期的阅读和练习,学生会摸索到写作中的妙处。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评改作文,老师在评改的过程当中,要明确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批改作文,双方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得到共同的进步。
三、总结。
中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问题是目前新课改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制定出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教学事业得到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中发,张相龙.还作文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j].语文教学与研究,(04).。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张志功.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范义勇.作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语文月刊,2010(05).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三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中考中,作文更是占了语文总成绩的半壁江山。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其实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综合语文素质的考察,所以,培养学生好的作文能力是提升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当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却很糟糕,模式化、教条化的写作模式充斥着作文教学,学生怕写作、不会写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学生的问题。
1.1抄袭作文的现象比较严重。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明显比小学阶段多,又由于作文在应试考试中分值差异较小,迫于升学的压力,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将学习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等容易拉开成绩的科目上,学生每天花大量时间在其他科目上,为了方便,便会投机取巧,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抄袭,而不是自己真正进行构思和完成的,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在考试的过程中拿到好的成绩,他们选择背诵作文的方式,有些和主题无关的素材也硬放到上面,这样并没有真正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示他们的生活,长期以往,学生的语言变得贫乏、空洞,语文素质自然低下,大量的学生抄袭作文必然会有雷同,笔者曾经见到过一个班70名学生写的一篇命题作文,其中,有十多篇文章的开头可谓一模一样,还有其他地方的雷同多不胜数。
1.2厌恶写作,怕写作,对写作没有兴趣,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从人生阅历上看,中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这就决定了中学生难以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而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有大部分学生又整天处在题海之中,学习太过急功近利,导致他们拿到作文,只想着完成作业,渐渐地对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从而厌恶写作。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写作根植于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大部分中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或者是不关注生活,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拿到作文不知如何写,从而惧怕写作。
2教师的问题。
2.2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割裂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离不开生活,一旦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简单的道理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懂得,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关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就是其写作的素材,学生的阅历虽然不多,但是,他有其特有的生活体验,教师的作文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2.3教师个人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语文的外延广阔,所以,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不能将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语文老师要爱语文,爱写作,才能以此感染学生爱语文,爱写作。面对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我们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以及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消除中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写作,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杜绝抄袭作文的现象,消除学生害怕写作的心理,在写作中,力求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杜绝说假话、空话、大话,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第二,学生应该扩大阅读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从阅读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提高文化修养,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提高认知水平和间接经验,学到写作技巧。要广泛地阅读不同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读书经验,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为日后写作打基础。第三,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让学生从他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出发,坚持每天写日记或者随笔,这样,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顺畅,写作也就不会那么被动,长期坚持下去,写作也就有话说了。作为教师,也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写“下水作文”,从而,切身体会写作的难点,这样也利于老师站在学生写作的角度来审视作文。第四,教师的作文教学要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和基本功后,要适当地组织或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意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写作中提炼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实的生活配上真挚的情感和过硬的写作技能,才能生产出具有生活气息的美妙文章来。同时,教师要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素质训练,学校也要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让老师有机会参加高水平的讲座和教师培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五,从根本上改革现存的中高考考试制度。在中国,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老师还是学校领导,无一不是跟着中高考这一“指挥棒”在转动,校外各类辅导班无一不是瞄准了中高考的考试模式在授课,这使得富有趣味的语文作文教学变得功利性十足,为了应付高考,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练习写议论文,整齐划一的“三段式”议论文充斥于高中学生的写作之中,此种现象和我们现存的考试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从中高考考试制度上入手解决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是为根本途径。总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存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存在限制学生发展的因素,如果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改革要从学生、教师以及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曹茂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问题[j].教育探索,2007(4).。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四
[摘要]国内有关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缺乏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医学生已毕业,本文就我校首届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做一简单的调查分析和总结,期望对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和未毕业的八年制学子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中南大学;八年制;培养模式;就业信息;调查分析。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继1917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和2001年北京大学医学院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后,2004年5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5所重点高等院校试办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包括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1]。
中南大学首批八年制医学生是从2004年入学的七年制中通过选拔和择优录取的。
一、招生和培养。
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共招收100名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淘汰制度,在不同阶段共淘汰了5名学生,并从其他专业中择优选拔4名有志从事临床医学的学生进行了补充,最终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共毕业99人,分别来自全国24个不同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其中以湖南本地生源为主,约占37%,其中男生48人,女生51人。
中南大学首批八年制的培养模式相比七年制医学教育增加一年的理工科基础教育。
在前两年理工科基础教育期间,100名医学生被分成3个模块(物理模块、化学模块和信息模块),分别接受物理、化学和信息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目的是为了结合个人兴趣培养有不同理工科基础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完成两年的理工科教育后,八年制医学生在医学院接受两年相同的基础医学教育。
在后面的临床教育阶段,八年制医学生被分到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两个附属教学医院完成后期的临床教学、实习和毕业。
二、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对中南大学2004级99名首届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和从事专业进行调查,共搜集了95位毕业生的信息,调查结果如下。
(一)就业单位情况。
截止2015年3月,受访的95名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毕业生已全部就业,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湖南、浙江、北京三个省或直辖市,分布于全国12个省份的26家省市级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基本上为高校附属医院(见表2)。
其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留在湘雅系统的附属医院工作(约占60%),湘雅医院27人、湘雅二医院20人、湘雅三医院13人。
其他省份分布较多的主要有浙江省13人,主要就业单位为浙江省人民医院(3人)、浙江省肿瘤医院(4人)、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2人)、宁波大学附属一医院(1人)、宁波李惠利医院(2人)、温州医学院附属一医院(1人)。
其次是北京市有9人,包括北京阜外医院5人,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各1人。
再次是江苏省有3人,分别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人,苏州大学附属一医院1人。
其他省份分别较少。
(二)从事专业情况。
95名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内、外科(约占66%),部分毕业生从事麻醉科和一些辅助科室,如放射科、超声及病理科等(见附图)。
进一步分析毕业生在毕业前后选择和从事专业的情况,结果发现58人从事的专业与毕业前选择的专业一致或相关,37人(约40%)从事的专业与毕业前选择的专业不一致。
八年制的培养模式为非定向培养,这就决定了八年制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性和主动选择性。
然而,导致约40%的毕业生从事与之前选择专业不一致的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专业的供求失衡,如骨科、普外科等从事人员相对较多的专业,毕业学生相对较多而需求量少,导致部分从事骨科和普外科的学术毕业后不得不从事其他科室。
而相对偏一点或一些小的科室,如胸外科、眼科、康复科等,因选择的学生偏少,且目前这些科室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其需求量大,所以从事这些专业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
三、讨论。
临床医学八年制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产物,和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相比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1],目前仍在探索和摸索阶段,国家没有形成固定和统一的培养模式,不同的高等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有自己的培养体系。
因八年制大规模招生是从2004年开始,目前已有三届八年制毕业生逐步开始毕业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但目前就八年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的研究,以及不同院校之间的八年制毕业生之间比较的研究均相对较少。
本文的调查统计了中南大学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总体来说,因为是第一届八年制,其培养模式也是在以往的七年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通过加强医学前的通识教育即理工科学习来扩大医学生的视野,为的是以后在医学领域能有更多的创新思维。
目前国内八年制院校的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也不尽相同,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为“5+3”模式,浙江大学医学部为“4+4”模式,但其本质基本一致,基本都包含了通识教育、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2]。
首届毕业生的招生考虑到湖南本地的生源为主,工作基本为国内大型三甲医院。
因八年制培养为非定向,其学习期间专业的选择不影响以后就业专业的选择。
牛海涛[3]等分析了八年制学术的素质和就业特点,认为八年制教育“重基础、宽口径;八年一贯,可塑性强”,毕业后适合在国家级、区域性省级综合医院、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疗机构等部分工作。
就八年制医学毕业生从事专业来看,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约40%的毕业生从事的专业与毕业前选择的专业不一致,大部分毕业生(约66%)还是从事内、外科。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八年制医学的特点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关。
王蓓[4]早在2008年就对北京大学八年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做了调查分析,调查认为八年制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就业意向与用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期望与政策向导“错位”,自我定位与用人要求“不符”,医学院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关于中南大学首届八年制毕业生的科研、生活、出国等其他各方面的情况,我们将在后续的中南大学八年制毕业生的调查分析中统一分析。
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就国内其他八年制院校的毕业生来看,中山医学院八年制毕业生的科研情况较好。
根据中山医学院的网上调查显示的结果(截止到2015年2月23日),中山医学院参与调查的每一位毕业生均发表过核心期刊的文章,其中有66.67%的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2-3篇,93.33%的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收录的文章[5]。
在出国学习方面,第二军医大学首届八年制45%学员在毕业前拥有出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6],表现出了其培养模式的国际视野和教学工作的国际化。
对于八年制医学毕业生的生活、工作等情况的满意度缺乏相关的文献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亚平,范学工,梁莉,等.中美两国八年制博士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10(1):118,121.
[5]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就业情况调查问卷[eb/ol].[2015-2-23]./report/.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五
本学期,我执教xx班的语文。现在,教学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总结如下。
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在知识和方法上都和初中教学有较大的差距,即使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依然还是会有不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教学,我对学生的初中学习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复习初中背诵的古代诗文,然后进行“怎样学习高中语文”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不但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而且还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衔接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在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训练如何结合的问题上,本学期经过了痛苦地探索。从实践到理论,我苦苦地求索,最后得以形成的认识是:高中教学应该以能力训练为主,以人文素质的培养为辅。依据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慢慢由以前的重人文轻训练的思路过渡到二者并重,并略倾向于能力训练的思路上来。这样的教学也许少了些热闹,去了些华丽,缺了些表演,但多了些思辨,添了些朴实,有了些成果。今后,还应该在这方面继续探索。
本学期,我们借鉴了xx老师的“作文与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了训练,因为我只开了三讲:感悟生活、作文与想象、作文与联想,体会还不是很深。下学期,将在原点思维、多元化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六方面全面训练。除了课堂作文,每周的周记一篇,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一定效果。本期有两个学生的周记推荐在市级报刊上发表。
本学期,我向学生推荐了四部名著,并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具体做法是:每读一本,写一篇读书心得,并组织学生交流。本期学生阅读并交流的作品有:《红楼梦》、《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谈美》。
以前,我的文言教学没有章法,教学的随意性较强,经过总结后,形成了这样的的结论:文言教学必须在翻译上下功夫,否则学生的基础不会很扎实。因此,我的教学思路是:每文必译。或预习时翻译,或课堂上翻译,或课后翻译,总之是一定要把翻译落实。学生能够翻译文言,那其它的知识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特别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对病句专题进行了扎实地复习。把20xx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成语、汉字试题让学生见识了一下。这是着眼长远的做法,今后还应该加强。比如课前三分钟做一个成语题,或者字形题,或者字音题,或者病句题,日积月累,学生的基础知识将会得到巩固。
本学期所存在的问题是:
1、作文训练太少,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大。
2、课外时间被大量挤占,学生的阅读空间越来越小,语文学习时间在后半期基本被剥夺。
3、学生的优劣分别开始拉大,语文学科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逐渐显露。
4、语文读本的处理比较草率,没有系统指导。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创新,小学生的教育也在经历着发展超越。在小学的教育中,语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绝不仅仅代表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是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常听说,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不见得会学好,这足以说明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非常重的学习方法。说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也不为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组成内容,他兼具听、说、度、写的综合性,既是识文断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提升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如开展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做以浅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好语文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去表达、去理解、去沟通。对教师来说,其职责是教会学生去掌握阅读方法并以此掌握语文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站在“使用”的角度去看待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说到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浅析。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教学也开始采用前卫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的介入,ppt演示等为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课堂知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会有的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提高,有的教师或许也是按照要求进行创新授课,但却太过注重课堂活跃,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总结来看,无非两点,一是教学过程缺乏感染力,一是教学没能抓住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相信在上课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同的文章,不同的教师授课,会让学生有不同的体会,优秀的教师会让阅读教学变得丝丝入扣,引人入胜。他们会用细腻的情感,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并伴有巧妙地课堂问题设计,带领学生情不自禁的走进课文,让学生陶醉其中。相反的有的教师就没有这种能力,而是生硬的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很差,究其原因,实则是教学的感染力不够,教师自身对文章的领悟不到位,情感投入的不够深刻又如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呢。由于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解读不深,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或者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而过多的去追求让课堂有意思,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记住所谓的“精彩环节”,却忽视了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就是所说的没有抓住重点。
2.1合理利用书本文学,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生语文课文都是金果筛选后确定的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小学年龄段理解的课文。比如三年级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就是一篇简单易懂且优美朴实的文章,里面有对景物的描写,对村庄的描写,词语应用的非常恰当,字里行间透露出小村庄的宁静优美,同时结尾又阐述了村庄被破坏,教育孩子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结尾点题,引人深思。这篇文章不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文章里的许多词句、成语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掌握的知识。可以说书本就应该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读物。教师教课过程中可以首先自己带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在阅读方面的学习就有了不竭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过于贪玩导致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的“苦读”变成“乐读”。作为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呢,第一点,教师要做好表率,深入课文,以情感人,增强自身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第二,要进行鼓励教育,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多夸奖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积极,对优秀的学生,要树立其为榜样,这样能带动其他学生向他看齐,对于淘气的学生也保有耐心,长此以往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能力。
2.3交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铺的第一块砖,未来的路还很长,教师应该在学生还是幼苗时期对其进行扶正,就是所谓的教授他们正确阅读方法和技巧,这里面就包括学生应该如何选材,对于一篇文章,应该怎么样展开阅读,通过文章我们要学习到什么等等,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指导学生精读,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然后是每句话进而通篇文章的意思。2)指导学生速度,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能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阅读能力。
2.4加强课外阅量,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断增长学生知识,强化学生思想,陶冶学生心灵的过程,所以应主张多元并存的情况,在课外富裕的时间里,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并根据学生需求,推荐合适的作品。课堂是根基。课外是茎叶,只有课内课外相互补充,同时拓展,阅读之树才能根繁叶茂。
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工作,既是学生需要,也是教师职责所在。阅读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文化底蕴,所以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可以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作者:王洋单位: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七
1.高职师范类院校针对学生的教学目的不明确。
钢琴教学作为音乐系综合教学大纲中的一部分,如今无法与其他专业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和演奏方面,高职师范类院校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非常不明确,需要积极借鉴其他专业音乐院校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2.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的教学重点不突出。
因为受到音乐系综合基础教育和钢琴专业教学师资力量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受教程度。那么如何在短暂的受教阶段掌握钢琴的弹奏技巧、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成为了高职师范类院校的一个教学难题。
3.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采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实行音乐教学是不科学的,这样反而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切实的教学进度安排,盲目的安排教学钢琴曲目,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钢琴演奏考核方式过于机械、单一,使得学生无法掌握钢琴的基本技能,最终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且知识面窄,钢琴技能生疏等情况的发生。
二、高职师范类院校提高钢琴教学效率探讨。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音乐思维。
“只有热爱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所以老师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进而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只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事物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钢琴教学老师一定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其施教,让枯燥的钢琴理论知识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让千百遍乏味的钢琴曲目练习充满趣味性。当然,钢琴的教学效果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技巧,弹奏出几首好的音乐曲目,更是要在钢琴的教学过程中,理解钢琴曲目作品中的内涵,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音乐嗅觉,启发出学生的音乐思维,便于以后学生的钢琴事业发展和钢琴音乐创造。
2.分析学生情况,集体教学和分层次教学集合展开。
不同阶段的思维能力、反应程度会随身体机能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虽然在高职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年龄大体相同,但是其以前音乐素质的培养和不同程度的钢琴学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所以,老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天赋,不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钢琴基本技术教育,一味地增大曲目练习难度,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况。老师要做到掌握学生情况,集体教学和分层次穿插展开教学。首先钢琴的集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技术差异,“量体裁衣”,展开单独辅导和教育。这样集体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穿插着进行,更能体现钢琴教育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快速发展,快速提高,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3.根据社会需求,不断优化知识教学体系。
高职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掌握钢琴演奏技能,满足社会对其的需求。所以,在学校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时要考虑当下社会的需求以及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而不断梳理知识,优化教学体系。如今的钢琴教学不仅仅是单独地教育学生进行重复式的演奏,而是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进行立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能力,让学生从钢琴教学中感受学习、训练、应用的发展,进行对作品的分析、模仿到自身的独立演奏甚至进行作品创作的本质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调整钢琴教学体系,将钢琴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现状,钢琴演奏的技巧、风格、钢琴语言,社会音乐的发展动态、钢琴音乐的发展局势纳入其中,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教学。
4.灵活运用钢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几点,在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也尤其重要。教学方法众多,它不仅仅是教师展开钢琴教学的手段,更是与学生互动的工具。整个教学过程要以素质教育为原则,钢琴教育为目的,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同时要辅助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老师的钢琴教学课堂更加生动,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目前音乐教育的兴起,高职师范类院校中的钢琴教学变得广受关注,而且钢琴教学的发展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宽阔。所以,高职师范类院校就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钢琴教学,不断的采用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钢琴教学。同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院校的钢琴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钢琴人才。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八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结构分量最重、变化最多的核心部分。教师常将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作为语文学习好坏的一个标准。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先要培养自己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提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新课程改革对学校语文教育中的侧重点进行了重新分配,将重点放在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上。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
对所接触的文字进行阅读处理,对接受到的信息做出回应,理解其中的意思并做出表达,这就是阅读的作用。在生活中有很多阅读渠道,如看报纸、看书籍或者与他人签订协议。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阅读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去解决。初中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初中语文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作为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只是简单识字,并没有过多的阅读教学,因此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再加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在学习上相差太多,学生一时之间产生厌学情绪也是常见现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由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要尊重学习规律,把握阅读教学原则,坚持紧扣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1)有效预习。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课前的预习习惯,那么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个步骤很难有学生会一直坚持,而且由于没有具体内容,学生不知道怎么进行预习。同时,如果学生不能做好课前预习,那么就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的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读后感,或让学生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帮助的书籍。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文字处理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设置情境。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厌倦情绪。在这个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阅读模式,然后再加以引导。要消除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出现的这种情绪,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通过立体式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情境表演,让学生分饰成各种角色,对阅读内容进行场景演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知识。而学生遇到语文阅读过程中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也可以用场景表达方式再转化为口语的形式。教师还应通过不断交流,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合作竞争。目前的学校教育提倡教师跟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只是很多学校的教师都没有去开展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这也使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为了保证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跟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想要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就要给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11.最早实行选课制的国家是()a.德国b.美国c.法国d.英国。
17.“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一写作目标,主要针对的文体是。
a.认知的“梯子”b.想象的“窗子”c.创造的“起子”d.知识的“筐子”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教界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名称由“国文”。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_______________国教育家的这句名言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5.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___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26.“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语感的表现是能力。
27.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应用于教学设计,出现了程序教学设计。
28.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_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
29.课程标准倡导写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0.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耐心专注地倾听,二是自信负责地表达,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交流。
31.教学风格是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升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2.言文教育33.多媒体技术34.教师德行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37.简述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38.简述写作教学新理念。39.简述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的构成。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论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41.论述从“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内涵和学科性质上发生的变化。42.简述在实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发生的变化。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教育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从大量的现实和有关的调查中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常感到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我们希望通过多渠道的研究,能寻找到一条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的新道路,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的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熟读背诵课文,经典语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扩大阅读,就不可能扩大知识面,丰富营养,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直接的和间接的阅读,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实质的提高,写作就会无病呻吟,搞文字游戏,抒虚情假意。因此,要使师生共同清醒地意识到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然,语文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应是它的施教者——教师的素质要提高、观念要更新。我校作为中新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内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是经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他们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着较新的教学理念,愿意尝试,敢于创新。新的学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学思想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众多来自各所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学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来将他们统一到一起,开始谱写崭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学校没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没有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的制约,更适合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基础,从社会的要求、学科的要求、学校的要求、师生的要求几方面来看,我校确定的研究课题是体现社会需求的、符合教学规律的,也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可行的课题,它的研究必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利益。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让学生从生活体验积累中上升到生活体验的实践。
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顾先生还为我们诠释了“贴近生活”的内涵:“第一,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第二,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第三,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三点,正告诉了我们“生活化语文教学”具体的做法。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须集中精力从事那些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德)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这些理论也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正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要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语文课堂短时、高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责任人:洪越)。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课堂教学以教给方法为主,将多出的课时用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迷信教师,也不迷信课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探讨,学会与他人交流信息。能深入教材,又能走出教材。
2、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责任人:吴萍)。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3、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责任人:毛文生)。
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本校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按现有的规模,先以7——9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初步建立课题框架,争取取得突破性成果。最终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础上,再延伸至1——6年级的学生,使得课题起到连贯性、整体性,真正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准则。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调查、检测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级学生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相应的做法。
3、行动研究法:
教师课堂教学短时、高效行为的研究,研究这种做法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洪越。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及分工:
1、卜延中负责课题的创意和指导。
2、洪亮负责课题的组织、统筹。
3、洪越负责课题的策划、协调、管理,课题方案的制定,并负责子课题一“语文课堂短时、高效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4、吴萍负责子课题二“学生生活体验积累研究”
5、毛文生负责子课题三“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研究”
a、筹建课题组,制定主课题,构建子课题,明确各子课题的负责人。
b、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本子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c、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
d、制定和健全学习和交流的制度。
e、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第一阶段:(20××年9月——20××年6月)。
课内:仔细研究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初中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确定三年的分层、递进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做好与小学的衔接,制定每篇课文的教学时数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充分意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这一道理。加强古诗文的诵读和对课外名作的阅读,学习写心得、体会。
课内: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缩短教学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重在实实在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的分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课时,对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进行指导。
课外:由学生创造性的开展多种活动,由被动吸收知识转为主动获得,并能写出一定的活动计划、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学会交流信息。
课内:由老师教转为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最大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经验总结和一定的理论建设。
课外: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制定自己的阅读、写作计划。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参与一、两项课外团体活动,并在语文的某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a、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b、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c、学生写自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下的收获和体会;
d、制定课题延伸计划;
e、请市、区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一
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得学生的文学素养从本质上得到提升,保证学生未来生活和学习的顺利进行。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能够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
一、增加课堂趣味。
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开发,保证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寻找教学策略,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学生在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之后会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也会乐意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氛围的自由和谐。如进行《雷雨》话剧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先去熟读这篇课文,接着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去演绎课文中描述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了新鲜感,同时因为学生表现欲的驱使,阅读课文变得更加投入,也会主动研究作者在创作话剧时的内心情感变化。通过让学生去演绎文章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
二、创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当下高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因为它本身的实用性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加贴近作者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也会降低自己理解知识点时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学习中,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情境的设计对教师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师需要透彻理解课堂教学知识点,保证知识点融入情境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时能够满足需求,丰富自身的文学储备,并且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情境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状态的变化,不断调整情境的构建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本质上得到提升,而不是本末倒置,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如在对《我与地坛》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建情境,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地坛中的景色,让学生发现地坛的幽静,进而使得学生和作者的心态发生共鸣,了解作者在地坛中思考时的状态,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能有效帮助学生体悟课文的内在含义,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这也是所有学生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境开展教学。大部分教师认为基础部分可以少花一点时间,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部分,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有牢固的知识储备,为之后的考试做好准备。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基础知识对自己考试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知识点,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在古诗背诵上出现了问题还是成语的理解上,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及时弥补不足。学生在发现自己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增加基础知识点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发现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益。如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非常重视学生基础解题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能将自己一部分的时间花费在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上,并且不断强调它们的重要性。比如成语的解析和古诗的默写教学,这些内容恰恰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部分,我会增加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在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理解时我会举一反三,通过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理解更多的成语,拓展学生的成语知识点储备。古诗方面的教学我会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多去朗读,在长时间的朗读背诵之后养成相应的语感,写起来也会变得得心应手。学生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基础教学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升,从本质上提高了解题能力,这也是高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布置课外任务。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中很难理解所有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开发课堂之外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温习并且再次理解当天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衔接能跟上教学要求,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实践来辅助,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不然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很难灵活运用的现象,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需要避免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成就感,并且发现语文学习对自己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使得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如我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结构的教学完成后会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篇议论文,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都比较紧张,会将时间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所以我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篇作文,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地锻炼。学生在完成课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更加积极地完成课外任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挑选,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温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为未来的语文学习做好充足准备。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保证学生文学的素养能够在本质上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顺利。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二
文|吴华(上海教育-第一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材到底什么样?对“孔融让梨”“愚公移山”等传统故事的多元解读究竟带来了什么?多媒体、慕课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12月21日闭幕。两天的论坛期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温儒敏,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等著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于漪等不约而同地对当下语文教学中的“时髦”现象开炮。
时髦一:鼓吹民国教材。
孙绍振: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
谈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民国教材热”,今年78岁的孙绍振颇不以为然。“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民国的语文课本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
“幸亏我在民国时期上过学,当时学的很多东西也还记得。”孙绍振回忆说,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时,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
孙绍振还即兴背诵了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有些还夹带着方言,让人读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美化民国时期的课文是胡扯,毕竟当时很多批判的文章今天还在呢!”
至于近来流传甚广的《开明国语读本》,孙绍振则表示,这并不是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是“读本”,也就是课外读物。名家之所以编这套读本,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语文教科书太糟糕。
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接受一些无端的指责。
“还有一些学者和书商,一边攻击学校的语文教材,一边组织编写给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看,也不排除背后有经济利益的因素。”
时髦二:传统故事重新解读孙绍振、于漪:这是脱离文本的过度解构。
“孔融让梨是否剥夺了其他兄弟谦让的机会?”“愚公移山是否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下不少传统故事都被重新“多元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孙绍振表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但在孙绍振看来,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如果说这是批判性思维,那么我们老师们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是否也应该对这种„批判性思维‟进行一下„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
于漪也认同这种看法,在她看来,这种多元解读是用解构主义的办法把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进行了脱离文本的误读,语文课堂如果一味照搬,就是缺乏民族自信力的表现。
时髦三:多媒体、慕课等高科技。
温儒敏: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阅读兴趣陈平原:慕课是“不因材而施教”
现在不论什么学科,也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对此,温儒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我并不看好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甚至认为现在滥用的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毒药‟。”
温儒敏表示,他最近到一所中学听课,没有黑板,就用先进的多媒体屏幕,需要什么照片或材料,只需在上面点一下就都出来了。比如讲曹操的《观沧海》,什么作者介绍、作品背景、字词注释、思想意义、艺术手法,等等,全都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老师讲到那里,在屏幕上点一下,就都出来了。
“现在的语文课不断穿插使用多媒体,虽然很直观,可是把课文讲解与阅读切割得零碎了。学生的阅读被挤压了,文字的感受与想象给干扰了,语文课非常看重的语感也被放逐了。”
过多依赖多媒体,还会制约老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温儒敏甚至表示,在语文课上滥用多媒体会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语文课还是不要太时髦了。”
陈平原则对近年来大热的“慕课”提出自己的看法。“慕课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传播到每个一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不因材而施教。”他认为这种模式不适用于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趋势是小班化,十几个人。我必须看着学生的眼睛才能讲的好课。”
陈平原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至少语文教育是这样。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
“你可以培土、浇水、施肥,但要种子自己长出来。如果给个配方就能做出来,那就不是语文教育。”
(来源:上海教育-第一教育)延伸阅读: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典型,认为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也比今天的编得好。还有一些学者在鼓吹,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在选文上也比今天要高明。”12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百年语文的回顾与展望”首届语文教育论坛上,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直言,这些说法,纯属胡说八道。“当时的课本,很多内容不仅称不上美文,而且蹩脚文章不少。”
12月20日的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认为,盘结在语文教育身上的外界干扰实在太多,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见不作澄清,任其混淆视听,必然会对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危害。
民国老课文没你想得这么美。
孙绍振几年前编撰过语文教材,谈及这段经历,他直言:“不只是痛苦,真是痛得„皮开肉绽‟”。无论是语文教材的编撰还是课堂教学本身,“谁都能对语文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在中学的各学科中,或许没有哪一门学科承受的非议比语文学科更多。孙绍振说,语文教材确实不好编,如今问题也不少,但并不能因此就“把歪理当真理”。针对有学者认为的“民国教材选的都是美文”一说,78岁的孙绍振回忆说,自己读小学时接触的正是“民国老课本”,有一本教材的第一课就是蒋介石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选的哪里是美文,大量课文是时文。”孙绍振至今还能背上几段小学课文。从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这些选文不仅没有文学性、不贴近生活,而且文章遣词造句中时而有语病,时而夹着方言。
美国学生“多元思维”值得中国孩子学习?
除了教材,语文课堂受到的外界侵扰也不少。到上海赴会前,孙绍振刚读了一位学者写的文章,大意是讲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被搬到美国课堂后,美国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孔融让梨”故事做了更加多元的解读。美国学生的活跃不难想象。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孔融的父亲很有问题:“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也有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孔融:“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还有学生对分梨的行为产生不解:“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不行吗?”……在文章的写作者看来,美国孩子对一则文本有多元的解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要胜出中国孩子很多。
“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在如今的课堂上似乎是被鼓励的,学界不少人士甚至认为,在教学方式上,中国老师要向美国老师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孙绍振认为,诸如美国学生对于“孔融让梨”的很多讨论,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文本的解构——是一种脱离了文本的解读。
“这是西方解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维不能划等号。因此,在全盘引进、模仿西方的教学方式前,老师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孙绍振说。一位出席这次论坛的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无论是“皇帝的新装”、还是“愚公移山”等故事,在如今的中小学语文课上,很多老师确实都会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名,在课堂讨论时让学生畅谈对故事中各色人物的看法。以愚公移山为例,如今的中国课堂里,也能听到“愚公把山移掉,这种做法是不环保的”、“愚公的行为很愚蠢,他可以自己搬走”等言论。乍眼看去,中国的孩子也和美国孩子一样很善于发散性思考,但这位老师同样表示:“离开文本的随兴解读,本不该是语文课教学的要义。”
语文教学被太多貌似“正确”的意见纠缠。
“对于语文教学的很多意见听上去很正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徐默凡也讲述了一条让他“印象深刻”的见解:包括名家学者在内,很多人主张,语文学习关键在阅读。比如,“学生语文学不好,关键是读书太少”、“学生如果爱读书,书读得多,语文素养自然上去了”。
徐默凡说,假如这些听上去很对的意见被架之于一位钢琴教师头上,相信众人就不会皆以为然。“如果一位钢琴老师告诉学生,我的课只是培养兴趣的,提高钢琴水平更多是课外要欣赏钢琴名曲,这样你的钢琴水平自然提高,考级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解雇这位钢琴教师。”
以此为例,徐默凡认为,语文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直接的教学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语文技能。但在现行的教学环境中,语文课堂被各种貌似正确的声音、意见所包围,一些显而易见的教学误区却没有机会得到澄清。
(来源:文汇报-文汇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三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但是,语文课堂上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并不应掩盖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阅读教学走入了误区。纵观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一些精心雕琢的公开课、研究课,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阅读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二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如果依旧套走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更是不容乐观。
三是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四是阅读评价的缺失。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阅读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学生的阅读机会极少,阅读评价更是几乎为零,对于学生毫无激情的朗读,教师并没有给予评价及指导,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一)主动走进新课程。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新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的有效教学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
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其次,要改变对教材的认识。使用教材时,应该对教材作符合学生情况的再处理,这就是所谓的组织教材,从而把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较为完美地结合起来。
第三,要改变教学策略。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着重注意引领学生重读书、重积累、重感悟、重语感培养、重情感培养、重探究、重课内外相结合;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程和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四,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呼唤综合型教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同时,还得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学会新的教学技能。
第五,强化集体备课中的教研意识。备课组要做到早安排、早计划、早分工,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把学习、探索、实践新课标、新理念作为研究活动的重点。教导处及课改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更要深入到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督察活动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并通过研讨课探路,公开课展示,评优课提升等方式促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二)改革阅读教学方式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基础。
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和学生对话的底气。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还要为学生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3.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
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说、读、写历来是我国语文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四个重要环节,其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有所提高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应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四)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打破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构建平等的、开放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的教学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科开放,向社会开放,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易于发展;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
(五)突出阅读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对阅读的评价,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受教育的人获得最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且要尊重、信任、爱护、宽容学生,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用激励性评价,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
(1)明确“读”的意义。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
(2)训练“读”的技巧。如果教师能重视范读的作用,指导学生读到位:准确发音、感受音韵,把握语调、感受节奏,理解意蕴、感受情理;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那么,学生便能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
2.培养一边读一边思的习惯。读书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训练学生通过形象地、逻辑地、联系地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圈画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读书时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要随时翻阅词典,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以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和找出理解方面的疑难之处,达到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4.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教师还要营造大阅读的氛围,创设阅读的环境,营造阅读的心情,构建阅读的平台,促使学生由“要我读”的观念朝“我要读”转化。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语文教师应当反思和探究自已的阅读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和课改的原则,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想方设法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思,有所为。
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四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就来看其中一个例子吧。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前提,是语文学科的发端,是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语文素养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很多,如对于优美字句的积累及对语文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文学品味、自身价值、思想观念等方面。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事物已经有一个大致简单的判断力,同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规范化的课本。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加以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一、注重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
调查显示,提升语文素养应该建立在学生平时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生只有平时注意不断地积累和进行大量的语言汇总,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平时的积累可以使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流畅地表达。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那么,平时的积累应该是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只有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内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内积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课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积累大量优美的句段。教师可以将这些安排在课本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在讲到《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这个成语的由来,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这个故事的同时掌握这个成语,并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个成语。
2.课外积累。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应该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课外的积累来说,语文作为语言的基础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用到,它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一些适合学生积累、易于学生掌握的优美词段。教师要想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发之后,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积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一些时事。其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文章或古诗句,对一些优美的有用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进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培养语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包括阅读、识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都能够流利地将任何文章表达出来,同时体现语文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感。简单地说,语感既包含对语言的朗诵和文字的正确使用,同时又包含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既包含学生运用文字的'准确性,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语言的表现力。所以,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体现在规律上,而是体现在语感上。
三、指导运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归宿。
学生学习语言,提升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合理运用。语言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本中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以及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举行一些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积累的东西应用到实际表达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升文学鉴赏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11.
[2]李冬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宁夏教育,(3)。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留校申请书指南范文(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纪检部月工作总结(优质17篇)
- 政教副主任的述职报告(热门23篇)
- 政教副主任的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纪律委员演讲稿-政府官员(专业21篇)
- 政府官员推动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通用18篇)
- 法律顾问促进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模板18篇)
- 学生代理协议合作(精选21篇)
- 心理协会活动策划(通用16篇)
- 六年级学生自我介绍的方法(优秀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