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热门17篇)

  • 上传日期:2024-02-09 07:28:02 |
  • QJ墨客 |
  • 12页

方案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方案本身的合理性,也取决于执行的执行力和团队的配合。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相关背景知识和领域最新动态。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平,取得更好的成果。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一

摘要:伴随着高中知识的改革,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也从以往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逐渐向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新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所以,在这种环境下遵照“引入教学情景—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课堂总结”的新型自主探究式模式逐渐的在高中数学中开始推广使用。这篇文章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为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学习环境”理论。

“学习环境”理论注重学生对环境的管控。指的是在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使用周边的能够支配和利用的资源,开展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情境、沟通、协作与作用。所谓的教学情境在学校学习环境中属于核心内容。老师在设计教学环境的时候应该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最终的学习目标。沟通,是创建学习合作关系的基本前提,学生应该使用沟通的方法,开展合作。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交流并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协作是沟通的终极目标,这里所说的协作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作。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习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作用,指的是老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作用的研究和创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基本内容,深层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学教”理论。

“学教”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地位。这种理论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方法向老师分享知识的方法进行调整。这些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工具”理论。

“教学工具”理论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课堂中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设计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步骤,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使得教学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以往的认知结构以及以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中创建联系,并且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运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者是信息技术工具计算器运用二分法求解近似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笔者专门设计了教学情境“在一个雷电风雨的晚上,某小区的电话线路出现了故障,这是一条10千米的线路,怎样迅速找到故障?”笔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运用二分法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探究,笔者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并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合作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二)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

老师通过精神的设计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学习方法向积极主动探索发展。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内容的独立探究。先通过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例如在演示和解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中理论概念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探究。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系时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沿着概念框架进行攀升。让学生从始至终都能够自我分析,主动思考,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比较少,可是对学生的帮助十分大,充分显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优势。

(三)进行课堂总结。

进行课堂总结时,总结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进行总结;第二,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总结;第三,让老师独自总结;第四,让学生将总结写成文章。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举行总结文章的答辩分析。主要的答辩方式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人和老师共同组成评审组,让组长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总结的顺序,在每一个小组进行总结的之间,将总结文章上传到电脑中,总结报告中先介绍本小组的主要探究过程,然后在回答评审组提出的问题。然后评出表现优异的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主题。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研究证明,高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更加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开展多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3]覃庆文.浅谈高中数学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j].成功(教育),2012(08).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二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策略。

3.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4.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策略。

二、结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

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被很多人忽略了。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那么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1.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习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教会学会的东西,学习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大量地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2、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们可以试着用五个步骤”:

1).音节拼读,准确读词。

2).拼读准确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

5).限制联想”。

3、词类:我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习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习,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可以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4、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必须要过关。在这方面,我给了我们一点建议。我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反思:我个人很赞同我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一上学期必须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建议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

5、语法:我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建议“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反思:我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6.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通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浏览,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总结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第三遍:总结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第四遍:总结大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带介词的短语。第六遍:体会英文语序,注意英汉对比。第七遍:研究句子开端,追求表达变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间联系,衔接手段。第九遍:把握过渡手段,领会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我尊重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层次。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当然,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升层”和“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发展的层次。

2,备课的分层。

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都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3,授课的分层根据备课要求,我的授课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提问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就优先考虑a层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性的训练,我优先考虑a层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于b、c两层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活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a层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a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a层学生应先要读懂,达到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一定的准确率。c层学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4,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在四五分钟时间内就完成了,而有的同学则需要十多分钟才能完成。鉴于这种情况,在开展课堂练习时,我将练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性的,要求所有同学都要完成;另一部分练习题是拓展性的,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把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并且确定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形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这类问题综合性很强或是非常灵活。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c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a、b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定语从句”这个语法项目的时候,a层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其基本概念,两大分类,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常见用法;b层学生还应了解何时只用that,不用which\who和何时只用which\who,不用that;而c层学生除此之外,还应掌握as在such,so,thesame后面引导定语从句的用法。这些不同层次有不同难度,对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针对性和挑战性,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吃饱、吃好”,达到“提优补差”的目的。

5,辅导的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共同进步。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不应该是课堂的延时,更不能变相增加题量负担,而是根掘不问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a层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一定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要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c层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6,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类似于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在单元检测及阶段性检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内容和英语达标的不同要求拟定等级性试卷。a卷:基础题,难度较小,只考查本单元重点,不考难点,以记忆和模仿性试题为主;b卷:考查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c卷:以本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增加有一定难度的理解及综合性测试题,检测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等级性测试,旨在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有展示自己知识和才能的机会。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等级,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低等级,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也使学生有压力感。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四

文科班级的学生,很多就是因为数学太差才选择了学习文科,并且有部分学生不但基础差而且。

学习态度。

习惯也有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中文科数学的。

教学。

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以基础为主,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针对文科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首先,把高中数学所用到的而高中课本又没有编排的并且在初中未学的知识,利用自习时间给予补充旧知识,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解方程中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高次方程;解不等式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三个关于二次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以上这些知识是高中数学计算中的最基本的解题工具。

总结。

经验。

最终掌握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把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打扎实记牢固为高三复习奠定基础才会在高三时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因为只有站稳了根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对学生进行情感。

教育。

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于学生的饮食、住宿等状况也予以适当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不论对课堂的管理还是对整个班风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再加之师生间良好的配合,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放弃,不抛弃,用心去教数学,学数学,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完全可以大踏步前进。

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列宁有句。

名言。

:“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文科生学习数学惯用死记硬背公式,死搬硬套公式去做题,这样的学习习惯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教师必须予以改正。

在高中的教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元法等;常用逻辑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常用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于转化思想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渗透和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其中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简单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数学学习自然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对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怒斥或讽刺学生。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舞学生,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和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弃重求轻”,培养兴趣学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

学习计划。

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

“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学习方法。

方面,学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学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揭示思维过程。

鉴于文科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慢,注重条理性,在讲评题目的时候我总要把自己拿到题目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怎样审题,如何把关键的条件挑出来,怎样把条件进行转化和重组,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让学生体验成功之路,也让他们知道解题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应该用策略去解决问题和困难。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分析问题的性质、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锻炼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对他的每一步都要肯定,对的给予表扬,增强信心,错的就启发他发现错误所在,做忠实地倾听者。这样,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掌握什么都可以了然于心,从而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下一步教学,并使课后辅导有了针对性。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精心设置疑虑情景,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刺激思维,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善于利用风趣的口头语言和恰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比喻,如讲“函数y=asin(wx+c)+b图像是怎样从y=sinx变化得来的”。我将此过程描述成“先溜冰,然后拉手风琴,再跳绳,最后坐电梯”,并辅以动作,使得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注重知识的衔接。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的漏缺,都会给后继课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以前教授的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人,适应数学教学的节奏。

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力求学会最基础最主要的知识,并逐步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灵活应用:对中等学生要求在“熟”字上下功夫,对所学知识具有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对优等生要求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了备课时不同目标的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因材施教。

突破教学方法特点,明确探索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通过讲例题,示范解题方法,来巩固基础知识。这在学生看来,教师做题目,一试就灵,一列就对,一验就准,成了十分神秘的“。

魔术。

”。这种教法,学生虽然能听懂,但一拿起笔,就开始咬笔杆,不会做题目。然而,如果教师以“学”的角色去教学,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所学内容,跟学生一样去探索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将教师整个备课过程淋漓尽致地“曝光”,那么,教师与学生在思维上将会“同频”,还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讲清基本概念,选择精巧练习,发挥数学特色。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进行判断、推理、证明等思维形式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在教学中,根据职高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对数学概念,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从旧的引入新的、从简单的引入复杂的、从低级的引入高级的。充分暴露问题重难点选择精巧练习,以问题形式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其效果比教师循循善诱、滔滔不绝地讲解会更好。由于现行普高数学,省略了定理、公式的提出过程,及证明方法的探索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选择适当素材,设计方案,充分揭露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思考过程。如果仅仅将教材内容照搬到课堂上去,那就无法让学生领略到公式、定理等的精湛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这样“一路风景”就会被“错过”了。

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由于长期以来过分重视分数,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下,题海战术成为教师的首要方法,学生始终沉浸在浩瀚的数学题中,使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一直还在蔓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的目标不相符合,常常出现学生只会一味地做题,对数学理念、数学。

思维方式。

一知半解。而且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说,这种“灌输式教学”只会让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思考,也不知道如何发展问题、探究问题,科学的探究精神非常缺乏。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深入,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思路来引导自己的教学。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怎样才能突破“灌输式教学”,改变传统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探究式的教学来指导学生,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基点来进行教学。

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高中生相比初中生,其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思辨能力发展也比较快,对新的问题接受也快。高中生对于一般的数学基础知识很容易接受,但往往不满足于此;对于一般的小。

故事。

兴趣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数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同时,教师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采用探究式、互动式课堂教学。

教师要采用探究式、互动式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放低架子,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学生,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锻炼他们独立地、主动地思考问题。

文章。

2.

3.

4.

5.

6.

7.

8.

9.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五

小学生对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和欲望,还有一定的表现欲,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感人、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尤为重要.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在课始就用猜谜语的情境直接导入,让学生猜出谜底,并说说“闹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此时,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因为这是他们熟悉的生活用品,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各不相同的时钟,因此,回答这个问题时,小朋友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有条理地说出闹钟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在练习巩固阶段,为了保持学生表达的高涨情绪,还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要求表述完整.学生表达了“我晚上8时开始睡觉”“我早上7时背着书包去上学”“晚上6时我在家看动画片”等.孩子们拨出各自喜欢的时间,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喜欢该时间的`原因.在这样的语言交流情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二、亲近生活,让学生乐说。

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也能应用于现实.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数学、理解数学.首先,注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探索数学.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有着充满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师也要善于模拟简洁化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例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例题264+98时,老师请学生模仿会计发给教师加班费,使探索过程轻松有趣.其次,注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应用数学.学用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学生分析、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议一议某些数学开放性问题的合理解答、解一解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三、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语言的科学性。

由于表达能力的差异,学生在表述时容易漏掉某些关键性的细节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时要认真揣摩和分析,推断出学生的“言外之意”“未达之意”.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通过操作引领学生探究规律.在板书分别框出2个数、3个数、4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之后,教师突然问学生:如果每次框7个数,结果又怎样呢?一般学生都从“总个数、框中的个数和平移的次数”之间的规律入手进行思考.就在答案出来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框中的个数是2时,平移了8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如果框中3个,平移的次数就是7,得到8个不同的和……现在框中7个,平移的次数就是3,那么就应该得到4个不同的和.虽然这位学生的发言比较啰嗦,表达也不十分清楚,但教师用心琢磨学生的思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从上向下看,框中的个数依次增加1,平移的次数就依次少1,不同和的个数也依次减少1,是吗?”学生高兴地连连点头.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了难以表述的意思,这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位教师教学这一内容,一个学生表达规律时说:“如果拿2张连号的,就有9种拿法,算式是10-1;如果拿3张连号的,就有10-2种拿法;如果……”“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解释说:“因为拿2张的时候,可能有1和2、2和3、3和4……一共只有9种情况,10不能在前面,所以要减去1.”教师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语言表述了学生的想法:“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拿2张,只有10不能打头,如果拿3张,9和10不能打头……”学生连连点头.可见,教师的倾听既能让发言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愿望.

四、形成习惯,让语言训练成常态。

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1.小组交流,大胆说。

成功的数学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小组讨论交流便是最好的形式.采取这种形式进行探究、交流,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倾听、思考,大胆地述说,思维进行交锋.小组中,每个成员既能拥有倾听的机会,还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积极学习的状态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主动说。

同桌交流能够触发思维灵感,并获得同伴的支持、评价与修正.与小组交流相比,同桌交流更为快捷,不失为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一条捷径.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交流这种方法是否有道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达成共识,再用这个方法进行练习.练习后,同桌再次交流算法并评价结果.班级中的“学困生”也能在同桌的引领下逐步掌握叙述方法,正确地解答问题.

3.全班交流,示范说。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往往会忽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分组活动后的全班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小组智慧的展示、交流内容的总结提高,还是锻炼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绝好时机.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安排学生利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购物活动.在小组实践活动后,我要求各个小组将本组的购物情境面向全班同学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即谁买了什么物品,用了几张什么面值的人民币,结果是多少等.通过全班交流示范,既巩固了认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六

从新课程的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随处可以见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例如《数学4》中,仅“思考”栏目就设置了32处,“探究”栏目设置了23处。

使用新教材,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我们教师更是要在如何上好探究课上下功夫。

首先:为了能够落实好新课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这是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揉合。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环境。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思维情景空间。

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教学必须为发展做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师不能压制学生中间发明的萌芽。”比如在讲授集合的概念时,可以为学生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更多让学生列举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接着讲授集合的定义,概念给出后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集合的实例,将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言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老师适时的给同学们的发言做个点评。教师还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以后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当今教育所希望达到的。

(三)深化理解,引申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而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总之,“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四)打破定式。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打破定式,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所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是长期的、日集月累的,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提问题,提,好问题,提好问题。数学的教学是思维的教学通过一个具体事例让我们也不得不去想我们究竟教了多少思维的方法给学生。人云亦云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已经把题目讲得清楚明白了,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发散思维都用到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学生仍然很茫然,无从下手。经过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只会机械地模仿,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八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一学期以来,我热爱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并不断提高,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的教学主要内容上难度总体适中,学生掌握情况良好,难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函数知识上。为了使的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本学期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考虑到,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向老教师讨教或在备课组内讨论。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本人紧扣高考特点,学生特点,把握全局,认真筹划每一章节,精心设计一节课的每个环节,推动教学层层深入,形成良性互动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并常请备课组长和其他教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教学工作。

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往往会有些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例如新的竞争压力,以往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从下面几方面下功夫。

1、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开学初,我就给他们指出高中数学学习较初中的要难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对此,我给他们讲清楚,大家其实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跑,谁跑得有力,谁就会成功。对较差的学生,给予多的关心和指导,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骄傲的学生批评教育,让他们不要放松学习。

2、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要批评。通过努力,大多数同学能很快接受,慢慢的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我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在教学中我采用分类教学,分层指导的方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稳步地前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问题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在交流中掌握知识,在讨论中提高能力。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质疑问题,尽量让学生标新立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不等不靠,不会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是在积极主动的探索。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深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更新理念,坚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好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核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低。考试说明中明确告诉我们要考查学生五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注意数学特殊方法的训练,如:对称法、可逆思想,图像法,等效法等训练。强调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从中体会不同方法,处理不同问题的优劣。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题目的分析和训练。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九

初中化学课本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化学理论以及实验方法,面高中化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应该知其所以然,这就容易让一些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感到困惑通过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实现初、高中化学的有效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初中化学教育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从教材内容上看,主要是以科普趣味性的知识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停留在基础阶段,但是对于应用和理解知道很少与初中化学教材相比,高中化学主要实施的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在内容上也更加趋于系统化和理论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要求他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正是因为这个大跨越,让部分学生在短期内难以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时间一长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学生充分掌握基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要适当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化学问题。

例如,初中化学在学习酸、碱、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列举了几种代表物,但学生并没有掌握如何去判断酸、碱、盐高中教材中涉及的这类化学物质很多,就更难辨别这些物质的基本类型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三种物质的种类?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这类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这类化合物称为碱;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并适当用化学方程式进行阐述虽然当时学生可能很茫然,但是这必然在他们心中产生了印象,有好奇心的学生可能会进行深入研究,当高中再接触到这类物质时,他们就会感到熟悉,消除心中的抵触情绪。

对于教学方法的衔接,并不是单纯为了不教,面是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后,会面临内容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化学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教师也应该实现跟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在保持初中化学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适当运用研究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体会以及消化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又如,在对某些化学知识讲授的时候,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参与抢答,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查字典本站[]。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个课题的重要内容就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因此化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活,通过日常生活中去观察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如:冰箱中放久的`食物会腐败变质,水杯中的水放久了会变少,冬天的雪在太阳下融化,等等通过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种将生活带入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用人性化的思维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整合,为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课本的理论记忆,面是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高中化学跟初中化学相比,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强和引导学生对化学教材的学习,从面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面提前让他们能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模式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是决定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后能够学习好化学的关键,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结合课本各部分内容给学生各种具体指导例如,在讲走进化学实验室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死讲的方法,相信不管在课堂上讲再多的知识,也无法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和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化学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学习,学习到某一个实验器具就拿来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相互传递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当讲到哪些器皿怎么用的时候,教师在上面演示,再让学生小组间进行操作和演练,如此让学生加深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进面转变教学观点,实现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初中化学的有效性,为学生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必须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4.从自我经历方面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取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这天的学生仍有必须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带给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能够“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一

大学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存在断层。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学生生源差异等导致这种断层产生和加深。高中新课标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很大的变化,删除或者弱化了大学数学所必须用到的三角函数等知识,同时加入了属于大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导数等内容;文理科、不同地区或民族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差很大。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需要关注高中教学大纲和高考知识点的变化,认真研究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情况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案。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微积分就进入了我国的高中数学课本,到的教学大纲中列为选修内容,并成为全国高考考试内容[1]。教育部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后面简称新课标),并从开始进入新课改实验阶段[2]。新课标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课程结构与内容都有所改变。高中数学在内容及知识结构体系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有增有减。删除了一部分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用到内容,如极坐标、反三角函数的知识,微积分导数的部分有所增加[3]。我国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种类繁多,但都是以传统的高中数学课程做基础编制的。这样造成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知识的不连贯,形成一个知识的断层。对断层中知识的补充以及怎样处理高中已经讲过的微积分部分内容,成为大学高等数学教材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强调开展课题研究,体现数学的来龙去脉[4]。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知识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与中小学的教学改革相比,大学数学课程理念比较陈旧,与现行的中学大纲缺乏有效的衔接[5]。大学现有的教学改革更关注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几乎没有考虑中学数学改革的影响。事实上,各大学、专业之间差异非常大,不可能像中学一样制定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即使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如何解决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断层与衔接问题,值得教育者们关注。通过对经管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园林学院共240余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并研究了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课本以及高考丛书,分析断层形成的原因,并对大学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高等数学与新课标高中数学的断层问题。

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存在断层。高等数学作为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学生学习普遍感觉困难。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进行的是逻辑思维,而高等数学的学习还必须进行辩证思维[6]。例如,极限的思想要求学生的思维需要由静到动,从精确等于到无限接近,从有限到无穷转变。大学知识量迅猛增大,学生由老师安排好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7]。这一切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使大学教育和中学形成断层。

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学生生源的差异等导致这种断层的产生和加深。新课标的大纲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大学数学所必须用到的知识在新课标高中数学中被删除或者弱化,同时加入了属于大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导数等内容;文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对数学的要求不同,授课内容有所差别;由于各地高考试卷不同,高考内容有所差异,导致高中数学授课内容的差别;我国民族众多,地区的发展及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同,学生的入学成绩相差较大,数学基础相差甚远。

以北京市为例,现行的高中课本实际讲课的内容有:必修1-4,选修2共有4册,选修4共有2册,共有10本教材。其他省市如山西、河北等地,讲授的内容稍微多一点。新课标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内容及章节的编排上都与旧大纲教材迥然不同。

1)高中删减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降低了过去高中数学内容中多数学生普遍感到难于接受的反函数的较深要求。认为此部分内容高中学生的年龄段难理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删减的内容对高等数学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角函数部分。六个三角函数只讲了三个,即:sinx.cosx.tanx,反三角函数则只字未提。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重要的三角公式未作要求。选修4-4中虽然有柱坐标、球坐标和常见的曲线方程,例如摆线方程、圆的渐开线方程等高等数学用到的重要内容,但是都属于高中不讲授的内容。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在高等数学的一些证明及计算中经常用到,而文科的同学没有学过这部分内容。极坐标是高等数学积分中用到的重要内容,高中课本上有,但是强化不够,学生理解困难,需要重新讲解。

2)高中增加的内容。

高中内容有增有减,增加了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知识,概率统计初步知识,线性规划建模等较新的内容;微积分中简单的导数计算及其应用;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选修2中的逻辑用语都是为大学的计算机编程打基础的;必修5的线性规划问题则是为将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建模作铺垫;必修3中有统计和概率、选修2-3的独立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属于大学概率统计的内容。选修2-2中有一章讲了大学高等数学中导数及其应用。

(二)学生文理科的差异。

大学的部分专业文理兼招,学生思维方式、数学基础差异较大。以所调查的文理兼招的经管学院学生为例:文科同学没有讲必修3中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必修4中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选修2-2导数的概念引入文科与理科不同,没有要求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实际应用;理科同学会简单的复合函数求导,文科只学过导数的四则运算;文科完全没有接触积分,而有些省市的理科生则学过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选修2-3计数原理——包括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文科均没有讲。

(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中的生源基础不同。

不同地区学生所学内容不同。通过调查问卷得知,来自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学生接触过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学过定积分的应用,会计算简单的定积分。其余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极限和积分。学生对于导数都比较熟悉,但掌握的程度也有很大区别,例如有的学过简单的隐函数的导数,导数的应用中学过洛必达法则,但有的学生只会计算简单的导数。导数的16个公式高中学过8个,即常数,幂函数,两个三角函数sinx,cosx,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4个求导公式。

随着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出本地区,到发达地区读书。这些学生中有的一直是本民族语言授课,汉语是作为外语学习的,例如:有些新疆、西藏地区的学生在高二才开始学习汉语。由于地区和民族的差异造成学生数学基础不同,高等数学作为入学的第一门数学课程,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难以适应,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的第一门较难的数学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相当重要。怎样弥补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断层,需要大学老师仔细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高考知识点的变化,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专业、生源的情况研究教学方案。

大学数学老师应当关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变化,这决定我们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与高等数学课程的讲授密切相关。每年9月迎接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新生,他们的数学基础都会不同,知识点都会略有差别。高考是高中老师授课的指挥棒,大学老师也应该深入了解每年高考知识点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动态把握每年学生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变化及生源的复杂性导致了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产生断层。怎样处理高中新课标删除的内容和高中讲过的高等数学内容,需要大学教师用心研究。例如:在计算定积分和二重积分时要用到极坐标。但是高考不考极坐标,学生掌握得不好,因而需要补充。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再给出公式加以解释;对数公式亦是如此;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公式内容多,而且贯穿了高等数学始末,必须花课时让学生掌握扎实,补充未学的cotx,secx,cscx,以及四个反三角函数arcsinx,arccosx,arctanx,arccotx,达到随手画出图像,记熟所有公式。

新课标中小学教材理念一致,知识从小学开始,采取递进式螺旋上升的原则,为大学数学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例如:我们的高等数学中导数的部分讲解比较轻松。大学要乐观对待这种改革,而不是抱怨学生基础差。对于高中删减的部分要积极应对,在大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应当有所体现。一般大学高等数学的教材会有一节复习初等数学的内容,新课改后,由于高中删减了部分内容,利用1-2次课讲授复习初等数学的内容显然不够。教材中也需要对补充的内容细化,而不是以复习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甚至需要做一些习题巩固,学生才能掌握。对于补充初等数学没有讲的部分,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给予不同的课时,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时不够,可以在学生有基础的导数及其应用中适当调整。

(三)根据学生情况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案。

大学之间的差异,专业方向的不同,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差别很大。因此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课时也相差较大。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尽量采取措施减小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差距,向学生仔细了解生源地区中学的数学教学情况,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从而使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有针对性地衔接起来。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二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

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

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三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是检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等进行不断反思和创新,从而不断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就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反思,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这个教**流特点,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去思考,通过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从而帮助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正确地认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方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针对新的教育背景,将知识实现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会去创新,加强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认真和学生进行思想讨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在选取适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过程中,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所学习的不同内容,比如,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习、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空间图形认识和学习等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建模教学和学习方式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必须要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无形中提高我国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很好的回答,教师可以结合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对学生的回答或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和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进行思考,主动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改善学习现状,这样学生既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反思,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学习方式等进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顺应时代发展,逐渐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五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加得心应手,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作为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科书中"读一读"给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教科书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另一类面向有更多数学需求的学生。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教学重点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及应用;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时间发生的概率。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认真分析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学习态度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六

我们数学老师大概都有与我同样的经历:学生有道数学题不会做,经过冥思苦想后还不得其解,于是来问老师。老师经过些许思考后,便能按部就班地把正确思路告诉学生,学生在发出“奥,原来是这样”的感叹后,高兴地按照老师的思路重新再演练一遍,这道题就这样做完了,看着学生满意的神情,我们老师的成就感和至尊感油然而生。但是后来,有某个学生在问题得到满意解决后,并不十分满意的问了一个一贯的问题:“老师,你是怎么想出这个解法的?我为什么怎么也想不到呢?”

学生第一次问我这个问题之前,我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记得当时回答学生,这就要靠平时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题型、基本解法的积累最终固化为一种解题模式,就形成了以上的解法。学生听后还是满意的走了,但留在哪里的我却迷惑了。难道数学就是凭的是平时经验的积累吗?那么学生面对考试中那些生题该怎么办?还有说数学是锻炼人思维的学科吗?数学是锻炼人随机应变能力的吗?还有,就是学生在自习课时,我不在,如果遇到了生题,难道就只能等待数学老师了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较长一段时间,考虑了很久也没有彻底解决。后来我找到了一本书《怎样解题》,作者叫波利亚。其中的怎样解题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怎样解题表”就是《怎样解题》一书的精华,该表被波利亚排在该书的正文之前,并且在书中再三提到该表。实际上,该书就是“怎样解题表”的详细解释。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将解题过程分成了四个步骤,只要解题时按这四个步骤去做,必能成功。同学们如果能在平时的做题中不断实践和体会该表,必能很快就会发出和波利亚一样的感叹:“学数学是一种乐趣!”

第一,你必须弄清问题。

弄清问题。

未知数是什么?

已知数据(指已知数、已知图形和已知事项等的统称)是什么?

条件是什么?

满足条件是否可能?

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

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画张图。

引入适当的符号。

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写下来?

第二,找出已知数与求知数之间的联系。

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

你应该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

拟定计划。

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

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

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应用它吗?

你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为了能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

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

回到定义去。

第三,实行你的计划。

实现计划。

实现你的求解计划,检验每一步骤。

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

第四,验算所得到的解。

回顾反思。

你能否检验这个论证?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你能否一下子看出它来?

你能不能把这结果或方法用于其它的问题?

《怎样解题》表是波利亚在分解解题的思维过程得到的,看似很平常的解题步骤或方法,其实却已包含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在这张包括“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四大步骤的解题全过程的解题表中,对第二步即“拟定计划”的分析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他把寻找并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分解为五条建议和二十三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们就好比是寻找和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进行分解,使我们对解题的思维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操作。波利亚推崇探索法,他认为现代探索法力求了解解题过程,特别是解题过程中典型有用的智力活动。他说《怎样解题》这本书就是实现这种计划的初步尝试,“怎样解题表”实质上就是试图诱发灵感的“智力活动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你去联想。联想什么?怎样联想?让我们看一看他在表中所提出的建议和启发性问题吧。“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波利亚说他在写这些东西时,脑子里重现了他过去在研究数学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他解决和研究问题时的思维过程的总结。这正是数学家在研究数学,特别是研究解题方法时的优势所在,绝非“纸上谈兵”。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确或多或少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在解题时,为了找到解法,实际上也思考过表中的某些问题,只不过不自觉,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罢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能又忽略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细节。因此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思路,用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模仿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争取达到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程度。按波利亚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去寻找解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必将使自己的思维受到良好的训练,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养成了有益的思维习惯。

高中数学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篇十七

所谓反思能力,是指主动地对学习的认知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审视、评价、总结以及调控的能力。而本文中的数学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则是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整个数学思维活动的自我领悟和自我监督,实质上就是对认知的再认知过程。那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在对反思能力拥有足够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是教师的教学责任,更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先谈谈培养高中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这里的反省就是反思,它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理论,而是许多人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两大主体,反思对他们来说就是必修课。通过大量的反思,不仅教师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也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加深刻地记忆和领悟,这是一种自身的、内在的知识认知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总是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总是关注知识的传输,而忽视了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这一重点,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认知能力和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忽视,不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相反,经过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反思的机会越多,学生反思的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就越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关键是还能提高学习效率,鼓励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善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有的教师就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教学活动实际就是讲道理,讲得越清晰明确学生就听得越清楚,讲得越‘动情’,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活跃,就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释放出更惊人的学习潜力。”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讲解,而忽视了气氛的营造、感情的培养等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扮演一个数学知识的“传播者”、“解说着”,更要扮演一个学习环境的“营造着”、学习情感的“激发者”,只有这样,才能更轻松地使学生的内在思维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达到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反思的活动中去的目的。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模式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教会学生反思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有的学生思维灵活,有的学生较为呆板的参差情况,此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引导学生突破自我思维定式,掌握自我反思的方法、技巧与要领,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反思带来的学习效果和乐趣。

当然,除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反思方法的传授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也至关重要。笔者相信,任何一样东西失去了坚持的意义就会形同虚设、毫无价值可言,学习中的反思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这一点。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对学生的整体反思情况进行细致地评价,并且要适时地总结反思成果。只有通过反复地进行失败教训的总结和经验的汲取,才能使学生的反思方式更加恰当,并且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这样的一个课后总结自然而然地纳入整节课的学习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使我们顺理成章地达到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一目的。

一言以蔽之,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应当和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单一、纯粹地为培养而培养,为提升而提升,否则就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同时,教师也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反思并不是越多越好,量不能决定质,要想法设法地提高反思质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量的多少,不然就会使学生陷入思维的死胡同中,既不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后,上述观点纯属笔者个人的拙劣见解,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不吝指出。

参考文献。

[1]兰华.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15:25.

[2]赵宏渊.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符进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xx,03:188.

[4]尹李源.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学园,20xx,29:159+192.

[5]袁春娟.在反思评价中展现自我风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xx,07:38.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