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精选19篇)
- 上传日期:2024-01-31 14:24:12 |
- 念青松 |
- 13页
报告的撰写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调研,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详细描述和分析数据、案例或实验结果,以支持结论和建议。通过阅读多样化的报告范文,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维方式,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一
日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生记者团向该学院随机抽取了近900名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仅18%的同学正处于恋爱状态,而又82%的同学目前是单身。当被问及为何单身时,同学们给出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有不敢恋爱的,有没时间的,甚至还有因父母阻挠而不恋爱的。但最多的还是听上去像托词的“借口”——尚未找到合适的对象。
中学阶段恋爱确实会影响学习,因而不少学生并未闯入“禁区”。但令人感慨的是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能放开怀抱,谈一场真诚浪漫的恋爱。在此次的这份问卷调查中,记者对该校共随机抽取的877名学生。其中有162人正处于恋爱状态,715人单身。处于单身状态的同学中,371名大学生是从小到大一直处于单身。也就是说,目前单身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从小到大都未谈过恋爱。
梁同学是一名大四学生,曾谈过两次恋爱均未能开花结果,至今已单身多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且精通电脑的人,梁同学被周围的人戏称为“技术宅”。许多朋友认为他是因为情商低才谈不了恋爱的。对此他并未否认,但表示这并非是他拒绝“脱单”的根本原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恋爱观,就他而言自己目前还没有资本去谈恋爱。主要是因为没资产、没事业、没人生阅历。为此,他不愿意盲目地为了恋爱而恋爱。
大三学生小王是个典型的学霸,连续拿了两年学院奖学金,如今也还是孑然一身。他用个人经历诠释了,有志学术的耐得住寂寞。谈及恋爱,他为自己归纳出三个缺点:浪费学习时间、影响人际关系、浪费钱财。
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人对于恋爱都有自己的诠释,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对于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到迷茫时,可以听听朋友或父母、老师的建议。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二
冬天,伴随着冷风悄无声息的来了,天气转凉,有人欢喜有人忧,为了解同本站学们冬天的御寒方式,我做了如下调查报告。
我班人数20人,实际参与调查人数20人。
以下是我对“冬天的御寒方式”做的调查统计报告。
百分率:100%。
结论:秋裤可谓是御寒的一大法宝,霸占长老位置已久,如今虽赶不上潮流,但还是地位稳固,是爱美耍帅人士的一大劲敌啊!
随机采访(方同学):秋裤如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牢牢地套在我身上,它又不好看又显腿粗,但奈何我母上大人那一辈是秋裤的重度爱好者,我也很无奈啊!
百分率:50%。
结论:喜欢热水袋的人占了一半,看来这地位还有待提高。
百分率:30%。
结论:大多数同学还是不开暖气空调的,毕竟付不起那么昂贵的电费,也算节省资源。
百分率:10%。
结论:怎么那么多同学都不喜欢运动哇!(其实作者也不喜欢,害羞脸)生命在于运动,同学们还是多运动运动,对身体好哟!
百分率:70%。
结论:喜欢暖宝宝的人占了大半,毕竟小巧又便宜,还能发热的玩意儿,谁不喜欢呢?
随机采访(陈同学):我站中立吧,暖宝宝的确很暖和,我也经常用,但是暖宝宝里面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我其实挺怕的。
总得来说,我们班的同学御寒方式各有千秋。在冬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保暖,把保暖放在第一位,其次再考虑美观问题,保暖美观,两者兼备就更好了。要开开心心,暖和舒适的过冬哦!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三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该报告一经提出,便博得了民众的一致认同,这也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广大毕业生指明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十七大精神除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之外,还告诫学生要早做规划、做好规划:提议在学生刚入校时就可以让经历了求职过程的老生讲述自己的求职过程,让新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了解现在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思考大学生四年的人生职业规划,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准备,再适时地介绍国家给予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许多政策支持和鼓励,让学生理解大学生创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避免他们在毫无准备下求职或创业过程中的焦虑不安,茫然无措,情绪亢奋,怨天尤人。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暑期兼职打工这个主题,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报告能够帮助大家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式,调整观念思想,规划人生,为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迎接职场挑战做好准备。现在将此次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时代的潮流冲击着一切,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学子们不再重复从寝室到教室到食堂的三点一线,不再满足于除了书本还是书本的单调生活。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院校均涌现出数目不等的校园打工族。他们除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校外兼职打工,成为求职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兼职族”已突破最初的贫困生勤工俭学的范畴,从家教、卖报,到化妆品促销、热门商品代理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自己投资开店、办公司的。大学生们选择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定的收入,少数人还构成了校园中的高收入群体。
据了解,我国60%的大学生毕业前没有就业规划,临到毕业难免恐慌就业失准。因此,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和现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进入大学前就做好职业规划,通过校内学习与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之不断完善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达到同频共振。惟其如此,4年用心经营才能换来快乐就业的资本。而兼职打工则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首选。现在就让我们看一下各个群体对大学生兼职的态度:
兼职可谓是让学生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做兼职来充实生活,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打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如果挣的多得还能留着自己用。而且通过兼职与各行各业的接触不仅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还有利于提高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拓宽人际关系网,从而丰富人生阅历。
暑期同学聚会,在谈及大学生兼职话题时,昔日过早走上社会的朋友说道,现在的社会最重要的并不是文凭(当然文凭固然要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加上社会的经验。就说我的行业国际物流,现在很多公司要招的人不是大学生。而是很多都不是本科,有社会经验的。所以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进这一行很不容易,除非是不拿工资的。社会是残酷的,但也是现实的,没有能力就要被淘汰。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是应该学点个人能力,社会经验的。但是大家打工要明确一个事情,你打工不是为了钱而去打工,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让你学到东西,那才是真正地“赚到”了。
另一个同学补充道:“虽然这个暑假我没有赚到钱,但是我也增长了见识,以前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一个多月来看到和听到了很多别人的经历,以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以前我见到陌生人就不愿意说话,可是在这里找工作,你不张嘴说话别人就不可能给你机会,所以我现在变得外向了许多。”虽然结果不同,但内心的感受却殊途同归。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大学生表示,假期打工赚钱并不是主要的目的,为自己积累社会经验才是他们最终希望的。如果这四年“一心只读圣贤书”,什么阅历也没有,“书呆子”将来毕业时是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他们愿意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这对他们的未来是有所裨益的。
的确,大学的学习主要是理论学习,以及实践体验学习!作为学生,我们的天职就是学习,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我们要全面地学习。但是现时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学习的机会非常少,残缺的学习导致了学习质量的低下。谁愿意成为一个书呆子?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兼职打工!它能够直接地弥补和充实大学生所缺乏的社会实践体验学习。迈入大学之门的学生,已经成为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在大学生涯开始的时候,就逐步锻炼自己不再完全依靠父母的能力,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同时在求职过程中,也会使自己提前步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特别是在寻找打工机会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会使自己提前经历活生生的挫折教育,这就为大学毕业后的求职做好了精神准备,也提高了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对于那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尽管他们在学校可以相互比阔,享受着常人没有的高消费生活,但这种物质上的富有和享受,并不能代表精神上也是富有的。大学生“打工皇帝”可能生活得很艰辛,但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会成为他们终身受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然而面对子女兼职打工,家长又持怎样的态度呢?在调查中,一位父亲说起了他女儿的兼职经历:他的女儿今年上大三,假期在某饭店打工。他很不愿女儿打工,尤其是做服务员。他对女儿的选择有些意见,但尊重女儿的选择。他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女儿的成长也有好处,接触社会可以更快地成熟起来。他认为假期打工不是不可以,但要有个“度”,过多的打工肯定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另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们:我们不反对孩子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出去打工,孩子们在与社会亲密接触过程中,能了解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对社会适应力。社会实践对一个大学生来说也很重要,在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兼职经历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但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本末倒臵放弃学校正常课业而去打工,希望孩子们一定要处理好学习与做兼职的矛盾。”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四
1.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的人拥有手机;27%的人拥有电脑;20%的人拥有pda;12%的人拥有mp3。
2.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调查显示,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在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与耐克的魅力不减,而李宁与安踏也在大学生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3.本次调查覆盖中国34个重点城市,126所高校、近1万名大学生,研究结论可推及34个城市的约一千万大学生。
4.虽然除了家庭供给外,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直接的收入来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马旗戟说,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而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
5.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6.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五
案例一:武汉七成大学生曾在课堂手机上网称课堂太枯燥。
新华网3月22日电“老师讲课太无聊,幸好我有手机能上网。”自从上个月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武昌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就把自己的qq签名给改了。“现在课堂上看闲书的人少了,不想听老师讲课就拿手机上网,我有好多同学都是这样。”他说。
记者于是在华中师大、中南财政大等武汉6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千余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曾经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而其中超过一半人是在网上聊天。
案例二:因寂寞无聊四川八成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该份调查报告中看到,此次调查在省内近10所高校抽样进行,有网络问卷及传统问卷两种方式,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34.2%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开着手机,而65.7%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把手机关了,因为这样不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出台新规,明确禁止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一旦发现,任课教师也要连带受罚!据悉,此项规定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次。
案例三:试验关掉手机断网3天大学生感觉倍感煎熬。
早上手机闹铃叫我起床;上下课路上,用手机听歌、看电子书;外出游玩,用手机拍照、发微博。……假如生活中没有手机,生活会怎样?近日,荆州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2名同学约定断网关机三天。
“课间休息,大家都各埋着头玩手机,交流很少。”一位高校同学说,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后,各种游戏软件、程序让大家爱不释手,不仅下课玩,连上课时都偷偷玩手机。
“要不体验一下三天不上网不用手机的生活?”
上周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油资源系的李臻和肖扬决定试试。当天他们将手机关机放在寝室,一同去古城游玩。返校后,李臻告诉记者,玩的蛮尽兴,但还有些担心会错过重要电话。“我在学校里的社团有任职,平时一到周末都会有同学打电话找我。”
随后两天,李臻在纠结中度过。“总会情不自禁想拿手机看,惦记着有谁会给自己打电话。”
参加这一实验的同学,还在猫扑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大部分网友表示,“就算没人给我打电话和信息,我要是不带手机,我能抓狂”的态度。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的通讯工具之一,也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针对手机的使用,几乎基本做到人手一机,同时,也将手机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平。
目前,由于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相对宽松,对手机的使用并没有过多限制,老师干预和制约学生的活动也少了,同时,很多学生在自我约束和控制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取向,许多学生也就变的肆无忌惮起来,不但在课堂明目张胆的玩手机,而且部分同学可以不抬头的玩一节课,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打接电话,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并且呈上升趋势,这样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在大学生中展开了实际的调查,并做出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本次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一方面,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严重依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分析和研究尽早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杨杨、王方臻、罗梦娇、邱敏、苏琴、魏彪。
20xx年12月3、4日。
问卷式——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客观问卷32份)。
1、对本本学院不同专业、班级同学调查(占问卷1/3的数目,大二年级)。
2、在自习室对部分同学进行随机抽象调查(占问卷2/3的数目,年级不限)。
备注:湖南科技大学范围之内。
调查活动,并在调查活动中积极发挥各种优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成调查活动的顺利完成。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六
xxxx年x月。
黑龙江科技学院。
(1)了解我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情况。
(2)分享同学们对勤工俭学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
(3)展现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生。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考虑到要适应社会,很多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的相关问题,我于近日对我校大学生就勤工俭学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此次调查了300名在校学生,涉及各个年级,各个专业。主要针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基本情况和在勤工俭学中遇到的困难展开调查,并就此访问了部分同学以作更深层的了解。
大学生看法多多勤工俭学是指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自己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增强才干,并取得一定的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近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勤工俭学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吃苦耐劳、自信、交际、动手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其中,30%的同学认为最能锻炼的能力是吃苦耐劳。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勤工俭学对自己的交际帮助最大。谈及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生活的变化,同学们各执一词。总结起来为以下四个方面:生活更加充实、消费水平提高、更理性地看待社会以及更大胆地与人交流。被调查者中只有8位同学认为勤工俭学对自己没有帮助。由此可见,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的意义是不菲的。它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适应能力,丰富大学生的大学生活。
苦言无门路,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也逐步提高。但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学生中来自乡镇的学生高达65%,其中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有85人。同时20%的学生采取全部贷款的形式交纳学费。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人们都感到经济的压力,同在一片土地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勤工俭学的必要性方面,只有25%的学生认为勤工俭学没有必要。但只有一半的人表示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问及为何有勤工俭学意愿却没有进行行动的原因时,我了解到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1、有些学生担心勤工俭学影响学习。
2、同学们无法及时获得适合的兼职岗位。
3、也有部分同学担心自己被骗。
一位经济管理学院的大二女生坦言,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很希望能够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人的负担,也希望借此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本以为来到大学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兼职提高自己,也借机会为父母分担经济压力。但却发现自己的渴望无结而终。自己平时在学校很难得到相关的职位需求信息,而符合自己意愿的更是少之甚少。学生寻找信息的途径多为到处张贴的招聘广告。但这些广告可信性并不高,很多人不感轻易相信。也有少数人借助社会上的中介机构以获取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但这种途径的前提是要缴纳一定的中介费。在调查中,有5位同学称自己通过学校团委和老师获得勤工俭学的机会。这也是大多数人所羡慕的。但由于勤工俭学岗位有限,目前学校仅对贫困生给予争取机会,很多家庭在水平中下等的学生只能摇首叹息。
踏入社会呈弱态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调查对象中几乎没有人从事职业之前会与对方签订合同。甚至大多数均为根本没有想过签订合同这个问题。问及(假如)被骗后会如何处理,80%的学生选择了自认倒霉。仅有27位学生表示会与当事人或领导交涉。选择向相关部门投诉的只有5位。显然,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在自身的合法劳动权益收到侵害时,很难适当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名被调查者中近乎三分之一的认300为勤工俭学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和工资保障,也有部分人考虑到对日常学习的影响。在有过勤工俭学经历的被调查学生中,有15%的学生都有过被骗或者自己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经历。在社会秩序还不够完善的今天,大学生很难避免自己不会跳进陷阱。而社会经验欠缺和法律意识空白更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
推动勤工俭学这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观念和现实之间的反差,让我们看到,家长们能够接受勤工俭学的观念,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存在一定困难。如何使家长在行动上支持孩子们的勤工俭学,为孩子真正提供一个与社会接触的成长环境,培养社会有用人才呢?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勤工俭学环境。为此,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给予重视,并对孩子们在勤工俭学的时间、场地、行业进行选择,而不是放应自流,让孩子为了勤工俭学而勤工俭学。
2、学习和勤工俭学兼顾,不能因勤工俭学影响学习。问卷显示,绝大部分家长选择寒暑假作为勤工俭学的时间,就是为了“不浪费时间”和“增加负担”,同时又能通过勤工俭学学到东西。
3、对学生勤工俭学的好处以及以上措施进行宣传,解除家长的忧虑。国外学生10来岁勤工俭学很普遍,但是我们的家长依然不放心17岁以下的学生去实习。我们的家长们对学生勤工俭学还是放不开心理包袱,患得患失,对小孩的保护意识过强。多宣传国外的教育方式和做法,或许对家长们有启发。
我认为在学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都应采取措施改善现状,以满足学生自身的提高和学校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愿,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能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平时生活中多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同学是通过朋友获取勤工俭学的职位信息。在上网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多留意一些人才网和兼职网的招聘信息。如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我们也应充分借助网络平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为了改善自己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大学生要养成为人谨慎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成为具备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我们要借此保护自己,防止自身利益收到非法侵犯。作为学校,普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客缓。学校是大学生在异乡依靠的港湾,因此对大学生有保护的责任。学校有必要建立勤工俭学信息平台,让更多的招聘信息汇聚,让大学生勤工俭学有路可寻。同时学校出台的勤工俭学平台,可为学生踏入社会提供了安全的通道,保障大学生的利益安全。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发布招聘信息,维护学生利益。另一方面,学校可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作为用人单位,应该本着依法行事的原则,聘请大学生。不得依着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缺陷侵犯大学生的利益。
此外,用人单位可通过网络和学校等途径,拓展信息发布的渠道,让单位找到更适合的人选,也让更多的大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勤工俭学能让我们接触社会,更早的认清自己的价值和在社会中的位置,思想的冲突和磨合能让我们成长,学会包容,还有无奈的接受。再说了,二十多岁的人了,不知道自力更生,为家长减轻负担,伸手往家里要钱还认为理所当然,简直是不可理解。学习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学习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在是知识单一的人,而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人才,有人说,大学生利用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实践很有必要,是一种锻炼的好方。
我相信,在各方面的改善和努力下,大学生的素质和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社会人才也会上一个阶梯!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七
随着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于鼓励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在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地通过制定政策文件、简政放权、财政资金发力,完善服务平台建设等,激发了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但同时也存在金融支撑力度不足、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一)实施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就是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全省各地为鼓励创新、推动发展,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例如,宝鸡市围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政策体系。铜川市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铜川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安康市印发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从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投入渠道、创新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为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供全面支持。
(二)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首先必须打破政策瓶颈,通过简政放权,最大限度给市场主体松绑,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例如,20xx年,咸阳市48个市级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76项,下放35项,精简率为36.6%。20xx年,延安市清理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6项,精简率33.9%。十二五期间,汉中市行政审批事项由520项精简到221项,精简率达57.5%。20xx年,彬县34个部门单位268项行政审批事项,经精简保留30个部门单位141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47.4%。
随着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加,企业专利拥有量不断提升。20xx年上半年,榆林市榆阳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36个,其中新注册企业736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07亿元,占到全区gdp的50.7%,各类市场主体累计申报专利178个,完成授权121件;延安市20xx年共申请专利1011件,完成授权611件,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36.6%和235%,实现了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双提升咸阳市20xx年新增市场主体2.65万户,增长22.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0.8%,创新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三)保护知识产权,激励企业创新。
知识产权是人才创新智力成果最科学、最完整、最核心的体现,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创新者权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制度。为激励创新,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各地政府积极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活动。例如,20xx年,渭南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专利执法护航专项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进行全面排查,1-5月共开展联合专利行政执法4次,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6件,专利侵权案件2起。20xx年,延安市共开展专利行政执法检查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50多人次,检查商品7大类4000多件,发现专利标注不规范商品60余件,累计查处涉嫌假冒专利商品30件。
(四)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平台建设。
全省各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依托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和科研院所,鼓励社会各方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多种形式,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例如,渭南市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商务楼宇,新建众创空间7家,共有孵化面积2.34万平方米,常驻团队193家,常驻初创企业67家,同时,建成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1家;宝鸡市建成各类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报、科技人才培训、产业研发检测检验、科技金融结合等服务平台83家,其中在全省率先新建的宝鸡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现入驻服务机构40余家,已成为全市科技资源聚集区和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支撑综合性服务场所。
(五)财政资金发力,推进创新创业。
调查显示,各地政府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设立创新专项资金或以奖代补,投资创新型企业,分担创新风险,增强创新投资者的信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创新型经济加快成长。宝鸡市从20xx年开始,设立3000万元创新专项资金,着力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科技创新活动。汉中市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加快创新研发,对获得国家级、省级新产品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5万元,对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截止6月份,合阳县共发放创新创业贷款2318万元,扶持351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创新创业。
二、当前营造创新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文件缺乏系统性。
宝鸡、安康等地反映,各地政府为鼓励创新、推动发展,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这些政策、文件的关注点、侧重点各有不同,缺乏系统性,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有限。例如,宝鸡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众多,具有一定的人才、技术、研发、制造和销售基础,但这些科技资源比较分散,没能较好地形成创新合力,同时,政府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不够,齐抓共管的合力不强,创新扶持资金零散,扶持项目重复,政策信息封闭,导致主导终端产品的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成效较低。
(二)金融支撑力度不足。
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有限,金融机构尚未出台针对企业创新的融资优惠政策,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已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瓶颈。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都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撑,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缺乏更为严重,已严重地制约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例如,渭南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金融机构从风险与收益考虑,大都偏爱大中型企业,忽视小企业;偏爱技术成熟企业,忽视创新起步企业。
(三)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科技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专家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短板。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我省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土人才回流少,现有人才留住难。例如科技型企业的工资水平,外资企业工资水平高于国内企业,东部发达省份的工资水平高于西部不发达省份,导致优秀人才从西部流向东部,从国内企业流到外资企业。
三、对策建议。
(一)精准制定创新环境专项规划。
推动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有重点、有计划的推进。建议借鉴国内外及东部发达省份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特点,制定推动创新的专项规划。在所制定的专项规划中,既要有短期计划,也要有中长期规划;既要有总体目标,也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既要有综合性的政策方案,也要有具体的政策执行部门,从而确保已有的各项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取得有效合力和最佳成效。
(二)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服务,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二是积极尝试新的融资方式,积极拓展与国内外优质创投资本和天使基金合作,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申报天使投资、vc投资的流程。三是尽快出台民间资本进入创新平台的优惠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投资,建立信息发布服务平台,为民间资本和创新企业间搭建起沟通桥梁。
(三)积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借助优质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引进优秀创新人才。二是深化财政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比例,赋予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三是鼓励实行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期权、股权奖励和分红权等多种激励制度,让各类主体、不同岗位的创新人才都能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合理回报。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八
1、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它便始终受到众多视点的关注。网络游戏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网络进校园,更把网游带到了高校大学生的身边。
2、为了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认识程度,我们特地在本本校开展了这一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即是希望了解当前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程度以及分析其原因及特点,以便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认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接触网络游戏提出对策建议。
3、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热衷于网络游戏其中一半的同学玩游戏为了消磨时间,减轻压力,不少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有时间就玩不少已经到了上瘾的程度。
1、有多少大学生玩网络游戏?
此次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在收到的调查问卷中,其中超过1/3的大学生经常玩网络游戏,25.5%的大学生有时参与网络游戏,36.3的大学生很少接触网络游戏。
2、喜欢玩什么网络游戏?
休闲益智类游戏在大学生中最受欢迎,占28.6%,其次是人类角色扮演、战略策略、体育竞技和音乐舞蹈。调查显示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更喜欢玩人类角色扮演、战略策略、体育竞技游戏,而女生更喜欢休闲益智和音乐舞蹈类游戏。
3、为什么玩网络游戏?
50.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等。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如果身边无人帮忙或无人倾诉,往往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时,网络游戏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之一。也有一些学生想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找到自我,觉得在现实中有些不能达到的,在游戏中可以达到。有将近1/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是和同学朋友交往的一种方式,有15.9%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网络游戏对现实有何影响?
对于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4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游戏中有时与现实生活一样,有时不一样。24.1%的大学生会用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中一致的方式行为。这部分学生不区分现实与游戏情境,因而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相互影响的程度很高。还有23.2%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游戏中处理问题应该和在现实中处理问题相区别,这类大学生能够很理智地认清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其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影响程度很低。
5、为什么不能摆脱网络游戏?
32%的大学生不想离开网络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已经取得的等级和地位,29.3%的大学生是因为游戏中和好友之间的交情,33.2%的大学生是因为身边有同学或朋友在玩,56%的大学生觉得空余时间无聊,所以就玩网络游戏,37.1%的大学生是为了放松心情和发泄烦恼,15.1%的大学生是为了享受网络游戏中的对抗激情,8.9%的大学生是想通过玩网络游戏赚钱,剩下11.2%的大学生有其它原因。
由此可见,大学生不能摆脱网络游戏束缚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更多的是因为空闲无聊。
约有半数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会区分网络游戏世界与现实生活,1/4的学生不区分网络游戏世界与现实生活。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参与网络游戏,另一种情况是大学生把网络游戏中的价值观念和暴力倾向带入现实生活。
网络游戏参与者认为网络游戏对自己生活的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对学业成绩(网络游戏沉迷者普遍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偏低)、生活作息、身心健康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多表现为负面的,而在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多认为是积极的。
(一)大学生自身:从大学生自身这个主体入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自我监控,提高自我控制力,防止沉迷网游。
第一,了解自己因游戏正在失去的东西。如果选择玩游戏的话,将要失去哪些重要的东西,通过比较分析,是游戏重要还是失去的东西更为重要。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有益,如果一直沉溺下去会出现什么后果。第二,写玩游戏、上网生活日记。具体记录一周主要何时上网、持续几个小时、玩什么游戏等。通常很多大学生知道自己沉迷游戏的时间后非常吃惊,记录本身会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如果能既写游戏日记又写全部生活日记会更好,家人一同参与记日记也会更有效。第三,好好安排和规划自己的时间。第四,找出情感情绪方面的原因。第五,正视孤独。有交往恐惧症的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相处有恐惧感和困难,但在网络游戏中就会应付自如。但问题是,网下的生活会因此愈加畏怯和孤立。应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自己正面的情感,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现状,表达自己的痛苦,必要时可接受咨询。
(二)学校方面:学校要积极干预、引导大学生的网游行为。网游痴迷对大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从调查可以看出,沉迷在网游世界中,很可能会强化大学生的暴力、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淡化朋友道义和责任,从而对其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在学业和智力上都是能达到优秀的,不让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在学业和道德上掉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引导大学生明确区分网络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果大学生只是把网络游戏当作缓解学习与生活压力的一种消遣方式,能够区分网游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同情境,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世界中行为,应该是可以从中获益的。这样可以使网络游戏成为排遣压力、不满,满足成就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网络双重人格。实际上,只要大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情境中进行适当的行为与交流,并顺利实现场景切换,区分不同的情境进行不同的反应与表现,反倒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社会方面——加强市场管理。
从社会方面来说,应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现在的网络游戏市场极不规范,暴力、色情、异端充斥其中,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开展了对进口游戏的审查。目前政府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例如,20xx年6月26日下午,文化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同一企业不能同时经营虚拟货币的发行与交易,并且虚拟货币不得支付购买实物,防止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对现实金融秩序可能产生的冲击;20xx年6月3日,文化部蔡武部长正式签发《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游新规的出台无疑是政府重视网络游戏产业,力图规范网游市场,在为玩家营造和谐绿色游戏环境的道路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期待一个“绿色网游环境”的形成。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九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学习之外,恋爱亦是热门话题之一。针对上述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特此对本校大学生的基本恋爱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小组以电话调查为主,对深职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同级同学和朋友,另外电话调查非同级在校生.调查总共发放了45份调查表,收回41份.对这41份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得出结论.再根据调查结果提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你正在恋爱吗?”
调查统计得出其中43.9%的人是正在恋爱中,56.1%的人是没有恋爱的.这个数据显示大学生这个群体里的恋爱情况很普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道德的分崩离析和恋爱观念的改变的结果,作为刚刚告别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而言,空闲时间较为充裕约束相对减少,使得校园成为恋爱摇篮。另外,我们对这一调查结果持审慎态度,因为调查数量有限,数据出入可能不够准确。
“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
早恋是现在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老师和家长颇为担忧的一个问题。在调查的人中16岁以下的人有29.3%、17~18岁的有31.7%、19~20岁以后的有7.3%、20岁以后的有4.8%、没谈过的占了15。6%。调查显示早恋在当今学生中比较普遍,这与舆论倡导和师长们强调早恋的种种危害形成强烈对比,是一味地阻止早恋的发生和给予教训,还是接受早恋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关心更值得我们思考。
“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调查对象中选择“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36.6%,“能力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他的则占了2.4%并且恰巧理由都是“对她好”。人品的好坏左右着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的这个群体而言,从外在的选择转到内在的追求,符合群体特征。而“和自己志趣相投”也说明这种群体性的特征。而“相貌好”和“能力好”的比例则更多的显示出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的早熟和仍然保有理想主义的气质。
“假如让你选择,你会选择”
调查显示有68.3%的人选择了“我喜欢的人”,而其中我们发现男生中选择此项的超过90%,这说明男生更为主动和更愿意争取,另外我们认为这和民族性格有关。与民族性格相悖的是,数据显示如今的大学生更愿意去争取和走向自我和走向心灵。
“你想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你在大学里谈恋爱最初动机是?”
“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觉得自己单身没面子”占7.3%,这显然是大学生早熟能够较好地独立以及近年文化圈和网络盛行的单身主义思想有关。“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占了36.6%,这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里缺乏追求,精神虚无者不占少数,他们渴望存在感的慰藉和内心世界的交流,另外这和大学较为宽裕的课余时间也有很大关系。“对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只有女生选择这个选项但也只占4.8%.“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占41.5%,这与大学生普遍渴望自由和渴望被了解的心态有关,也印证上述所说这个群体特别强烈的需要存在感的追求。选择“其他”的占7.3%.
“就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你怎么看?”
爱情从来就不是一直美好的事物,爱情的利弊更是不胜枚举。调查显示认为恋爱令“学习、生活更有动力”的占43.9%,爱情的单一性和约束力往往使恋爱双方生活更为积极。选择“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仅占2.4%,这显示大学生在恋爱上走向成熟和理性。但我们也认为这与调查对象主观化的偏倚不无关系,“只有"两人"的世界,脱离集体”这一选项无人选择和“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占2.4%更说明我们的猜测的可能,这显示大学生注重个体的自由的同时渴望得到认同和希望人际关系良好。“因人而异”则是大多数人选择,占53.7%,这说明大学生看重独立人格发展和更能宽容面对别人的意见和不同看法。
“你对恋爱的态度是?”
调查显示对恋爱态度持“坚持到底”的占了29.2%,在经历已经不能算少的大学生群体的成长的过程中,显然成人世界里的爱情观也会对其造成不小的影响,显然成人世界里的爱情是复杂和包罗万象的,从改革开发之初的自由和婚姻之争到物质心灵之争再经历道德几近崩塌的种种全民爱情危机后,显然我们更希望回归美好单纯的爱情,向老派爱情致敬的同时我们也问问自己,我们相信爱情吗?不超过30%的人和“顺其自然”近60%的比例相比,显示成人世界的爱情观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而“有了更好的就换”这个选项虽然只有9.8%,但更为显示这种影响的不可小窥。近六成的选择显示大学生群体更希望爱情是自然而然地相遇,油然而生地相爱。
“你觉得恋爱对恋爱双方的影响”
在这选项中被调查的人中61%选择“利弊相当”,而39%的人则选择利大于弊。这既说明大学生对恋爱有一定甚至比较深认识,也说明大学生群体的理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一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我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二
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20xx年,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
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也有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170万中小学生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免费义务教育的受益者,开学报到一分钱的学杂费都不用带,全部由财政“埋单”。
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20xx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20xx年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97年至20xx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四、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统计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尽管国家已经尽最大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20xx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工人数就为410万人;”现在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前两年有所降低,大体上在30%到40%之间”.自1980年代以来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我国社会中,传统农村家庭和普通城镇家庭占绝大多数,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
第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
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第三、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从根本解决问题。
自1987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等多种方式助学体系。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强有力的、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贷学金制度不健全,学生贷款难。面对逐年迅速增长的贫困生总数和奖、助学金等的局限,贷学金本应该成为解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但遗憾的是,现在对贫困生的贷款比例、数额和次数等都有诸多限制。20xx年规定,贫困生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在校学生数的20%,每年可贷款不超过6000元;且贷款手续繁杂,时间、条件等障碍重重,使本已很少能申请的贫困生中往往只有12%~30%的人能够申请成功。而且,在校生只能一次性贷款,如四年学业期间中途突遭家庭、疾病等变故,则不能再次贷款;对于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贫困生,如本科贷款不先偿还,则研究生期间不能再贷,使其学业难以为继。
记者从北京部分高小的学生贷款管理部门了解到,今年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所知名高校,大部分学校的助学贷款都处在暂停阶段。高校的贫困生都面临着下学期开学的困难,因为银行都基本上停止向高校学生贷款。尽管老生逃避还贷是直接的原因,但深层的原因恐怕更多。现在银行强行停贷,尽管有其道理,但仍然有欺骗众人之嫌疑。众所周知,中国各银行的呆帐坏帐主要不是学生贷款还贷低所造成的,而主要在于政府的一些官员乱上马形象工程,奸商乘机搞虚浮的房地产泡沫所造成的。试想,学生每年的欠款不足100亿,而一个项目所造成的不良信贷可能高达千亿。
每当要拯救经济危机的时候,有权有钱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将代价最大限度地转嫁到穷人身上。高校教育产业化,增加了求知学习的成本,增加了本不富裕的中国公民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学生的负担,可是否加大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了教学水平,是否增加了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是花费在政绩上、贪腐上、公饱私囊上呢?现实是残酷的,无论你是否相信,但眼见为实,高校的高楼越来越多,先生们的薪水越来越高,管理者的腰包越来越鼓,学生的脑子越来越空。
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只能满足极少数贫困生的需求。虽然目前国家和学校设有各种奖、助学金,但由于“奖优”和“助贫”界限不清,未能切实祈祷奖优、助贫的作用,且补助金额只能应急,操作上也不够规范。各种奖学金主要针对学习优秀生,而贫困生却常因经济、身心多重负担而影响学业较大,较难获得奖学金。据统计,贫困生占获奖者比例不超过10%。如贫困生能获得当年奖学金,奖金数额也仅为150-1000元;各高校尽管尽最大的努力拿出5%~10%的学费作为勤工俭学的基金,尽能为20%的学生提供助学的机会,且每人每月仅50-100元。新实施的国家奖学金制度,虽然额度较其他奖学金大得多,获一等奖学金者6000元/年,二等奖学金者4000元/年,另外所在学校减免其当年的全部学费,但因其级别高、竞争大,对贫困生来说难度则更大。据统计,特困生占获奖者比例不超过5%。
获得减免学杂费和专门补助的贫困生比例更小,多数学校仅限于5%的特困生。这不仅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要,而且由于所减免的学费要由学校承担,给学校办学也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第四,贫困大学生的产生,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使靠自立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难以实现。由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和高校“打工”岗位不足,勤工助学渠道一直不很畅通,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走出校园,发掘社会资源也不理想。尽管有些贫困生高考成绩并不低,但自立程度、各方面实践能力却较差。
我们羡慕发达国家中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自立,我国社会也不乏一些边上学边做兼职、读书阶段就赚了一大笔钱的学生。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我们周围,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许考试时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也都不错,但当面临一份只须具备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只有望之兴叹。
二、某些贫困生学习成绩不佳,影响了其克服贫困的机会。贫困生大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未必都如此。我身边就不乏一些家庭确实贫困,学习成绩也确实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奖学金倒也无妨,事实是还要常常去交补考费、重修费。“人穷志不穷”,可怜有些孩子似乎连志气也没有了,有时真的让人不解。
三、少数贫困生不尽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其贫困的程度。贫困生大多生活简朴,舍不得花半分钱,也未必都如此。从农村进入城市,在都市的霓虹闪烁、喧嚣绚丽中,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下,一些原本淳朴的孩子也易迷失方向。向往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是正常心理,而没有钱,却依然要去攀比、去享受,却是可怕的事情。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本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恋上网络游戏,甚至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偶尔玩一两次尚可,没有抑制地去玩,久而久之,这无疑又是笔不小的消费。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三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四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五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我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我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我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我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我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我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我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六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xx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然而,截至20xx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表示.
通过分析研究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中提出,第一学期学费能否解决决定着贫困大学生大学梦圆或破碎.
在获得调查数据并根据既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认为,在目前的贫困学生中,民族院校的贫困声比例最高,国家补贴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
报告显示,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大学第一年学费可能放弃大学;6成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大量考生高考前最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
进入大学后,正如前面所说的,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是贫困声考虑最多的问题,许多贫困生也就将助学贷款作为自己的学费来源.但是问题是,不是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一个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的人都是贫困生..贫困生在学费来源上得到解决后,所谓民以食为天,围绕贫困生的不仅仅是学费问题,还有生活问题,首先他们必须在学校里活下去,只有生活下去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在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份贫困生问题调查报告中,据凋查,从家庭收入来看,这些贫困生家庭的平均收入在4100左右.庭收入不到400元(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30元)的占三分之二.而现在平均每个学舌功能每年学费就在5400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日常生活费.
据调查,贫困生的生活费每月只有217元,在大城市,这217元只能满足学生吃饭等基本需求,一半以上贫困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在101----300元之间,还有17%的家庭不提供生活费.而贫困生周围的同学有四分之三的人每月开支在300----700元之间,平均576元左右,是贫困生的两倍.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七
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不合理饮食。
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八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学生的遗址调查报告篇十九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小结的最佳实践方法(优秀16篇)
- 教育工作者合作伙伴感谢信范文(17篇)
- 社区居委会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20篇)
- 教师合作伙伴感谢信(优秀17篇)
- 丰富多彩的小学社团活动计划(优质21篇)
- 行政人员的学校工作总结范文(16篇)
- 学生劳动手抄报(汇总23篇)
- 教学助理安全工作计划(热门18篇)
- 教育工作者生产工作计划(通用16篇)
- 同学聚会主持稿(模板2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