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4-01-07 07:41:06 |
- XY字客 |
- 7页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三
1.多姿多彩的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美丽的天气。
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
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体验到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各种天气现象的图像资料;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课件);各种天气现象的卡片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卡片。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古代有关天气现象的记录。
2.提问:我们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
二.活动欣赏天气现象。
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并描述其特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图。
要求:仔细观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2.)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气的特点。
(3.)组内同学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师总结概括不同天气的特点。
2.收集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与成语。
(1.)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天气现象的诗歌、成语。
(2.)学生欣赏,教师针对资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此环节能实现科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整合。)。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编成小报进行传阅与展示。
三.活动我们与天气。
1.布置任务:设计用游戏来表现天气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2.指导学生看教材的两幅图,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交待游戏规则与注意事项。
4.学生游戏。
四.小结。
1.总结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评价在每一环节中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
2.测量气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
科学知识。
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
2.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
红水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的课件等。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我们知道哪一些天气现象?
2.讲述:每一种天气现象有它的气温--空气的温度。
3.过渡:今天让我们来测量气温。
二.活动测气温1.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
2.交流。
3.我们的猜想正确吗?还是让我们的行动来说话吧。
4.教师交待活动要求:
(1.)活动地点:操场、教室、花园、宿舍四处。
(2.)分组:全班分4组,每组负责一处地点。
(3.)人员分工:拿温度计的`、读数的、记录的都安排到人。
(4.)时间安排:每一节课后以及中午午休、放学后。(完整的一天)。
5.布置任务,交待下一节课进行汇报。
6.认识百叶箱:
(1.)出示百叶箱课件,学生观察。
(2.)教师讲解:气象站测气温用的是百叶箱,百叶箱箱门朝北安置。
三.指南车信箱。
(1.)介绍竺可桢。
(2.)学生自由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交流有关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团结合作地绘制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记录表、气温曲线图等。
一.教学导入:
1.课前我们测了一天中几个时间点的气温,每一小组能将所测得的数据告诉大家吗?
2.各小组汇报数据。
3.过渡:从数据中我们能获得一些东西,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用一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看一看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活动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出示一张气温变化曲线图,学生认识其要素。
2.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在最下面一行中填好测得的时间。
(2.)在最上面一行标记好相对应时间测得的温度。
(3.)在相对应的温度计刻度上标记好当时的温度。(在对应位置标小圆点)。
(4.)用线连接每支温度计上的小圆点。
3.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小组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4.评价:哪张图绘制得最好。
三.分析曲线图。
1.学生观察气温变化曲线图。
2.讨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3.交流。
4.了解:一天中14点之前气温逐渐升高,14点之后逐渐降低。
5.比较各组的数据,校园里不同地点的气温一样吗?
四.作业。
你能在假日测出家里某个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并制成曲线图吗?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3.观测风。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
3.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地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
科学知识。
1.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
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3.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与灾难。
教学准备:
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教师打开电风扇)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2.说说你对风的认识。
3.过渡: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学习有关风的知识。
二.活动观测风。
1.明确: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
2.提问:平日里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风向?
3.学生回答问题并演示其方法。
4.出示方向图,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八个方向。
5.明确“风向”:
“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说一说此时的风向?”。总结: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
6.根据风级图目测风力。
(1.)观察风级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级风的特点。
(2.)阅读指南车信箱。
(3.)教师将风级图编成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
(4.)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教材第21页的表格中。
7.认识风向标、风速计。
三.活动自制简易风向标。
1.指导看教材的制作步骤。
2.检查材料是否齐全。
3.学生动手制作风向标。
4.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制的风向标进行评价。
5.将自制简易风向标带到校园内进行观测。
四.拓展。
你还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4.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用简易雨量筒来测量雨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科学知识。
1.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
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
教学准备:
雨量筒的实物或模型、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
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23页导入部分的三幅图,提问: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
二.活动测量雨量。
1.出示实物或模型让学生观察,使他们了解其构造。
2.明确: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3.指导制作雨量筒。
(1.)看图。
(2.)所需材料:大可乐瓶、剪刀、刻度尺等。
(3.)讲解制作步骤。
4.自制雨量筒。
5.交流、评价。
6.教师教给学生测量雨量的方法。
7.雨量等级表。
(1.)明确:人们根据雨量的大小,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2.)学生熟悉雨量等级表的划分。
(3.)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所测雨量的等级。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补充介绍。
5.怎样预报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科学知识。
1.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3.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1.讲述:天气谚语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2.过渡:让我们来搜集古代劳动人民的这种文化遗产吧。
二.活动搜集天气谚语。
1.指导看教材第25页的图,对照图,了解有关天气谚语。
2.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
3.交流,教师补充适量的天气谚语。
4.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天气谚语的分类。
5.布置任务:课后搜集天气谚语。
三.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1.阅读资料。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
2.教师讲解。讲解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和解释过于简单的图示化的教材。
3.议一议:通过阅读和讲解,对天气预报有什么认识,还有哪些问题。
四拓展活动小小气象站。
利用我们自制的气象仪器,建立小小气象站,像竺可桢爷爷那样长期观测、记录天气现象。
第三单元我们来养蚕。
1.蚕宝宝出生了。
第一课时布置养蚕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
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四
科学概念: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树长在校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顺序来记录。能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生长需要什么样条件?
不同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大树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一生是有生命周期,每种植物都有一定寿命。
植物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认识,懂得生命可贵,也体会生死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图片,植物一生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我们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植物需要阳光”。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一生。
思考:植物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看图:向日葵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典型生长阶段。
看图:一棵大树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特征。
交流:从这些植物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整理:翻看前几课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都有相同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结构特征等。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五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
2、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
3、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出示实验材料。
2、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多媒体展示。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
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
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七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的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的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的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的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三、回忆中的大树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八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3、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4、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5、小结。
活动反思: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谁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教案三年级篇九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级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2、科学知识:知道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对某些不对的结论可以大胆怀疑,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提出适当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密封罐养好的小草、纸飞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引入。
(1)吹塑纸摩擦后帖在黑板上;。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记录划“正”,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3、“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揭示课题,读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
1、请同学们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发现问题的?---通过观察(板书:观察)。
2、说一说你平时在什么场合发现过哪些问题。
3、组织科技小制作---玩纸飞机,在小制作中同学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下面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
(2)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放飞机比赛。
(3)小组长做好记录,把同学们在玩纸飞机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4)组长汇报同学提的问题,评一评谁提的问题最有意义。
4、统计班级提的问题,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发给“小科学家”荣誉。
5、小结刚才是怎么提问题----问题来自哪里。
三、总结。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游戏、科技小制作中,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就是科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年度个人工作总结(优质10篇)
- 人社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的区别(大全9篇)
- 最新安康杯竞赛活动总结上报(精选17篇)
- 最新体育教师述职报告(大全13篇)
- 最新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14篇)
- 最新春节晚会活动策划书(通用18篇)
- 读书周感想(大全16篇)
- 最新物业项目部年终工作总结(优秀16篇)
- 班会课教案小学(模板18篇)
- 平面设计师求职信(大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