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 同情心得体会(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2-06 11:34:12 |
  • 雁落霞 |
  • 13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一

同情心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它使我们能够关注他人的困境,理解他们的痛苦,并愿意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对他人遭遇的深入思考与观察,我深刻体会到同情心的力量和重要性。同情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激发我们的善意和善行,使世界充满温暖和希望。

首先,同情心使我们更加敏感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交往中,我经常会通过仔细聆听和观察,捕捉到他们表情、姿态以及语言中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会透露出他们的内心感受,比如困惑、紧张、伤心或喜悦。而同情心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困惑,并适时地提供关心和帮助。

其次,同情心能够培养我们的善意和善行。曾经,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他腿脚不便,辗转艰难地登上了车。可是由于车上人多,座位已经全部被占满。在看到老人无奈地站在车厢中央时,我心生一股同情之情,主动让出了我的座位。老人接过我的座位后,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感激地对我说了声谢谢。这个小小的善举让我体会到同情心所带来的善意和善行的力量,也激发了我将同情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愿望。

此外,同情心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容易地与他人建立起信任和友谊。同情心使我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不仅愿意听取他们的问题和困扰,还愿意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能够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更加紧密和持久。

然而,同情心也需要懂得分寸和适度。虽然同情心能够让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但过度的同情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情感过于投入,无法理性地看待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因此,在表达同情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帮助他人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同情和安慰上。

综上所述,同情心是一种能够使我们更加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更敏感地觉察他人的感受,并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情心激发了我们的善意和善行,促使我们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关系。然而,我们也要注意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辨别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同情心的力量,让世界充满温暖和希望。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二

以前,每当我在街上遇到那些行乞的老人时,我会不由的产生一种同情心,看着他们穷困潦倒的模样和那破烂不堪的衣服,我都会拿出我的零花钱给他们,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点帮助。尤其是见到那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子时,我会豪不犹豫的给他一点援助。可那一次,那一幕,让我振憾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心痛,因为我发现了我的同情心与施舍,竞这些被骗了……那次爸爸开车带我去吃饭,当车刚停下时,一位衣着破旧的中年妇女迎面走到我所坐的车窗前,用一双浑浊而渴求的眼睛望着我皱着眉头说:“小姑娘,行行好吧!我没有了回家的钱了,孩子也病了”。我望着她那干枯的双手里少的可怜的一两张一角两角的零钱。我感动了立即往回袋里找钱,可不巧今天没带钱。那妇女仍站在车窗外,注视着我用乞求的口气说:“小姑娘给点吧我已整天都没吃饭了”。说着又用手揉揉眼睛,像是哭了。她的话很让我同情,在这种同情的驱使下我又努力地搜搜口袋,还是没有。我向她摆了手,示意我没有零钱,那妇女见我没有反应,转到车后去了,这时又走上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脏兮兮的小手,瘦瘦的身体,很让人可怜,伸出一只手,小声地说:“大姐姐,救救我吧!”好像很胆怯还不时地往一边看。今天真是做不了好事了,就在我侧目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了刚才的那位妇女正在用手势比划着,让小男孩伸出双手,嘴里还小声地说“叫姐姐叫姐姐”,小男孩听从那妇女的指挥,伸出了双手。不停地喊着“姐姐,姐姐”这时,我又听见那妇女说:“今天要是要不到钱,不允你吃饭”。天呀!竟有这样要钱的人,我也无能为力帮那个小男孩,随着爸爸下了车。就在回头看时,我更吃惊地发现,那妇女正在指点小男孩的头,小男孩低头不敢说话,可能那位妇女正在吵小男孩笨。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三

我拿着把雨伞撑着在街上转悠,雨伞外下着大雨,天空变的暗淡,眼睛在雨中看不清前方,只能凭着本能的'感觉回家。朦胧中,我发现墙角微藏着一个瘦小的身影,我本来好奇心就超重,所以便蹑手蹑脚的走过去,我看到了,她像个落汤鸡,好象是刚刚才被雨猛烈的淋过。

我略加有点防备的问她:“你怎么不回家啊?”结果得到的是令我僵硬的二字:“滚开。”我立即感到不爽,毕竟我的耐心和忍耐度只有沙子那么一小粒!“滚什么滚?你是谁啊?这是你的地盘?”瘦小的什么有缩小了一下,没有再说一句话。我转身走了,可心里想着哪个女孩令人可怜的表情,我便停在她旁边的墙那里看她。果不其然,又有一个人去找她,雨中,我只能隐约的听到那个人叫她雯雯!但是那个女孩也赠那个中年人二字--滚开!

雨静静的停了,屋檐上的雨珠滴下来,少女的眉头闪过一丝忧伤,而那位中年人已经离开了。我重新走到她的面前,面无表情的说:“你叫雯雯是吧!”佝偻的身子颤抖了一下,无声的抬起头,脏西西的脸看着很可爱!“关你什么事!”“雯雯,哈哈!雯雯!”我顿时觉得她跟萍儿很像,一样,虽然她比萍儿自由,但是同时她也有哀伤的事!她瞪大眼睛看着我,看来她差点把我当成是把疯人院逃跑出来的疯子吧!

第二天,我又在那个墙角发现了她,那个中年人也在,我听见那个女孩尖声尖气的大叫:“滚开,你给我滚,谁稀罕你的同情!”我愣了愣,身子有点僵。“谁同情你了!你是我的女儿,关心一下不行吗?”我直挺的站在那里,动也不动一下。女孩(雯雯)又开始表演沉默是金!中年人也滔滔不绝的讲起了长篇大论,说他是怎么怎么把她拉扯大的,又怎么怎么的供她上学!感觉就是太像一个爱唠叨的妈了!雯雯坚决的叫他滚开,毫不理会那个中年人的话语!看来还是大人力气像土牛啊!连连把雯雯拖进了旁边的轿车!女孩转头,清楚的看见我就站在那,惊奇的又瞪大了那双大眼睛,很可爱,也有着可怜的神情!

第三天,墙角没有了她瘦小的佝偻的身子,不知怎的,心中有点失落。我沿着路大大咧咧的去学校了,今天我值日!搞了半天,笨手笨脚的是偶的代表动作!我感到奇怪,很奇怪很奇怪,今天老师说要介绍新同学,原来就是--雯雯!我突然很高兴,大概是因为我把雯雯恍恍惚惚的看作成了萍儿,所以才十我看到她就像看到了在天国的萍儿,顿时心花怒放,我朝她挥了挥手,她似乎已经看到我了,咧着嘴笑了。我深深的感觉到,雯雯也像萍儿一样的孤单,在那个中年人的同情中,雯雯莫名其妙的使我觉得她很寂寞!萍儿,雯雯,你们都是自由的女孩子!我祝福你们。

蝴蝶自由的在底空飞翔,我知道那时萍儿的灵魂还在,我和雯雯还在操场上气喘吁吁的跑步,没办法,谁叫我们装帅迟到呢!感叹,救命啊,不行了,要休克了,谁来帮我跑几圈啊!我一定感谢万分!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四

在失去亲情时,眼泪只是发泄,不能让上帝再给你一次珍惜的机会,所以,你只能坚强.。

在失去友情时,眼泪只是发泄,不能让上帝再给你一次重逢的机会,所以,你只能祈求.。

在失去财富时,眼泪只是发泄,不能让上帝在给你一次企求的机会,所以,你只能上进.。

爱迪生.一个熟悉响亮的名字,令人想起了很多.。

他在车厢做实验的时候,失去了他的听力.。

拒绝眼泪,就是讨厌惰弱.喜欢哭泣,就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拒绝眼泪,就是挑战生活.喜欢哭泣,就是接受了失败.。

拒绝眼泪,就是挥洒勇气.喜欢哭泣,就是喜欢生活在后悔当中.。

记住挑战,记住勇气,记住坚强.。

忘记伤感,忘记堕落,忘记放弃.。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五

你眼神里,心灵的太阳光辉灿烂。

——菲立普·锡德尼。

很多年以前的了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把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他怀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的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伶悯的帮助太少了。”

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六

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

女主人公德善的父亲心地善良,但有些过分。他常在外面充当老好人,却因此给家人带来很多麻烦。

他对路边卖野菜的老奶奶生出怜悯之心,把她的菜全买回来;看到别人生活困难,把人家的胎教录音带买回来……家里的生活因此而充满或大或小的麻烦。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他人处境不堪时,但凡心怀善意之人,都会对他人施以援手。

但倘若你滥用自己的同情心,就会顾此失彼,甚至伤害到你身边的人。德善的父亲因为没有原则地同情、帮助别人,反而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负担,这不值得提倡。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说过:“同情是把两刃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同情心泛滥的`人,自己的生活往往一团糟。

生活中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往往缺乏判断与权衡能力。当看到别人不幸时,他们往往会陷入一种善意的冲动,近乎于一种偏执。多数时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还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负累。

曾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位老太太为了收留流浪猫狗,把自己的养老金全部拿出来收养它们。

但老太太的家庭并不宽裕,更荒唐的是,为了给猫狗腾地方,竟把自己的子女赶出家门。她还大骂子女不孝,不拿钱出来为猫狗买食物。

全家都被她所谓的“同情心”搅得不得安宁,而她的生活也越过越糟。

同情也要讲究对象,用对地方,才不致惹祸上身。

明代马中锡的《东田传》中有一个故事:

有一位书生叫东郭先生,他赶着一头毛驴,驼着一袋书走在路上。

途中窜出一只受伤的狼,可怜兮兮地向他求援道,“我现在被猎人追赶,受了伤,危在旦夕,求求你救我。”东郭先生知道狼是凶恶的,但看到它可怜的样子,于是动了恻隐之心,让狼蜷曲在装书的袋子里。

随后猎人追了上来,问东郭先生有没有看见狼。东郭先生摇头否认。

猎人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忘恩负义,要以东郭先生充饥。

恰好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遇此情景,才施计打死了狼,解救了东郭先生。

他对东郭先生说:“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

如果我们不分是非,不辨真伪地滥施同情,就有可能会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最终好事做不成,反而害人害己。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心,而是同理心。

同情心的心理行为往往感性多于理性。而同理心是一种更高级更善意的表达方式,它需要一个人冷静、理性、智慧的头脑和行为。

前央视《焦点访谈》主持人敬一丹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举动。

有一个双眼失明的女孩叫董丽娜,曾多次参加过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活动,也获得了播音主持专业自考本科班学习的机会,但料想却因为失明被“拒考”。之后引发了一系列媒体报道。

作为央视新春圆梦的主持人,敬一丹决定为她的梦想提供一个契机。

在敬一丹的帮助下,董丽娜终于站上梦寐以求的舞台,拿起了话筒。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敬一丹在帮助董丽娜的过程中,是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另外,敬一丹不是一手包办,她仅仅是作为业内人士,为董丽娜提供了一个契机。董丽娜的成功,最终靠的还是她自己的努力。

真正意义上的同情,不是炫耀,不是处于优越感的一种施舍,不是表演,也不是滥好人。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恰当地施以援手。

所谓恰当地施以援手,正如作家阮直先生所说,“我们的美德与善心永远值得提倡,可人们在践行自己的美德时,征得主人的同意比做好事的本身更是对人的尊重,这不是怀疑人们的善心,而是要尊重每一个个体所享有的自由与权利,做好事也不能越俎代庖。”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七

难道同情心被骗了,我们就不再同情乞丐了吗?当然不是,被欺骗又如何,帮了人,心也舒坦,何况并非每个乞丐都有诈骗集团控制的。再者,即使你施舍的乞丐真的是被控制了,你抛下的钱可以使那乞丐少饿一顿饭,少挨一顿毒打,又何乐而不为?同情心被欺骗,我们无暇理会,我们忙着将善良的同情温暖更多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同情,别人受苦受难了,要自己站起来,你那泛滥的同情心只会招来白眼,招来厌恶。你也莫名其妙:"我只是觉得你可怜而已,想帮帮你而已,有什么不对呢?"。

泛滥的同情心让人受不了,自己被厌恶了也觉得难受,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同情心管好呢?别人可怜,是值得同情,但别人没开口请求帮助,就别自作多情。桑兰半身瘫痪够可怜了吧?可她不需要我们同情,因为她有足够的力量挣脱命运的摆布,我们的同情只需化作鼓励,为对方加油打气。

试过可怜别人丢了钱包,请对方吃饭,反被怀疑偷钱包的是自己吗?我试过。结果哭笑不得,也骂自己为何多事,那被误会的同情心委屈得想哭。

被误会了,就不再帮助别人了吗?当然不是的。那就真诚地帮助别人吧,即使被误会,真诚地解释一番,别人会明白理解的!真诚的同情心一定会被接受的。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八

今年是20xx年了刚刚过了年了。我们吃完中午饭后,就说出去走走,今天是初三街上还很是热闹,我和爸爸在街上散步。一边说一边走到了婶婶家的店子门口。我们就说在这里玩一会儿。

说了会话,就见到在不远的地方很多人围在一起,就觉得很新鲜。我是个特别喜欢看热闹的人,爸爸没办法就跟着我一起去了。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姐姐差不都打得以男孩子跪在那里要钱,我看了一下大概说的是他爸爸生病了用了很多钱还没好,爸爸没有了收入,而妈妈也没有收入,所以出来要钱,拿去给父亲看病。我一看冷笑了一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骗局,就是想得到别人的同情,然后就会有人给他钱了。

没想到爸爸居然从包里拿出钱递给我叫我去给那个男孩,我虽说很奇怪爸爸的做法但我还是把钱给了那的男孩。我回到爸爸身边,就觉得很奇怪所以我对爸爸说他怎么一下变笨了,明明知道这是一个骗局去还是要把钱给那个男孩,而且在我上学的地方的城中心要钱的更多,一会在这里要钱,一会又换个位置我觉得他们真的是在欺骗我们的同情心。从此我都不再给这些人钱了,而且他好告诉我在那些要钱的人的不远处就有人一直盯着要钱的这个人。爸爸看了看我告诉我这个男孩子很可怜,家里这里很远,如果不是家里有困难谁家会让孩子在过年的时候离开家出门要钱。我不能相信我又说他的证件是可以伪造的,而且家住那么远要来的钱路费都不够,他还要吃饭,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骗子。爸爸却说他如果在他本地要钱他也会没面子,他也有尊严,他本地也有同学啊!他也不希望被他认识的人看到啊!他要在这跪下要钱也是需要勇气的,在这里被别人说着他的是非他的心里会好受吗?爸爸又说如果是我呢,他问我是不是会放下面子也跪下在这里跪下要钱。我被爸爸这么一说突然觉得觉得如果是我,我可能跪不下去,我可能放不下我的面子去要钱。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哪个哥哥好有勇气,我好佩服他。是爸爸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明白了很多。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我觉得每个不幸的家庭都会有自己的难处,我们如果能帮助他们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我要有一颗同情心。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九

1963年,纽约,基蒂·吉诺维斯从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回家。她的公寓位于皇后大街的一个安静的中产阶层居住区内。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一个持刀男人向她走来,刺了她很多刀。基蒂大声呼喊救命,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那男人:“放开这个女孩!”歹徒正欲逃跑,但他发现没有一个人出来干预,于是又从车里走出来,将基蒂击倒在地,继续刺杀她。这个不幸的女孩继续呼救直到最后有人报了警。警察接到报警后两分钟便赶到了现场,但这时基蒂·吉诺维斯已经死亡,歹徒也不知去向。

在感慨现代人日渐冷漠的同时,社会学家们想运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探究类似事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美国,社会学家拉特纳和助手达利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当面临危机情境,需要出手援助时,现场的人数越多,出手相助者反而会越少,甚至没有人介入。

其中一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实验员向公众发布一个“招聘启事”,从应征者中甄选出各方面条件相似的人员参加一次“面试”。

当不知内情的“应聘者”来到“面试”现场时,一位女士(实验员假扮的)安排他们在一间小办公室填写问卷,告诉他们先稍微等一会儿,自己要去拿一份文件,随即掀开门帘走进隔壁的办公室里。这时候,实验才正式开始,实验员在这间办公室里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于是,正在隔壁等候的“应聘者”先是听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上拿东西的声音,紧接着是她的尖叫、椅子摔倒的声音。随后,又传来女士痛苦的呻吟声:“噢,天哪!我的脚……我……我……搬不动它,噢,我的脚脖子……我……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

拉特纳和达利想了解,在这种危机情境中,“应聘者”独自一人会作出什么反应;如果还有其他人在场,又会作出什么反应。他们记录了每组“应聘者”实施救助行为的百分率和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如果“应聘者”在听到录音后四分钟内不作反应,实验就停止。

与“人多力量大”等观点的预测正好相反,实验的结果是:当单独一人时,70%的人会马上离开座位,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帮助;当两个“应聘者”在场时,离开座位的时间就要长得多,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例陡然下降到40%;而如果旁边有人无动于衷(由研究人员假扮),则仅有7%的“应聘者”尝试着提供帮助。他人的袖手旁观,对见义勇为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人们积极伸出援手的可能。

通过分析,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拉特纳和达利提出的“责任扩散效应”。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即在某种紧急事情发生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帮助他人的责任被无形地“扩散”到其他人身上,每个人帮助他人的责任就相应地减少了。

打个比方,假定在紧急情境下,救助的责任是100%的话,当一个人独自面临这种情境,由于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的责任就是这完完整整的100%,他是否采取援助行为将直接影响整个事件的.发展结果。

相反,如果同时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救者的责任,以及见死不救所产生的罪恶感与羞耻感被扩散到在场的每一个人身上,于是每个人都理所应当地认为:“就算我这个小小的1%不管,其他的99%总会发挥作用的。”因此,提供帮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似乎都成了别人的事,总觉得自己不去援助,还会有别人去做,事情总是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责任扩散效应”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本文开篇提到的那幕惨剧。正是因为在场的每个人头脑里“除了自己之外会有很多人去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抑制了围观者的帮助意识,造成了实际上没有人伸出援手,不幸的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援助的局面。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区别篇十

有人告诫我,别随意倾注和播撒你的同情心。这世界上没有谁活得真比谁幸福,没有谁活得真比谁悲哀。

我同意,我也一直这么做的,我惧怕被同情,所以我想做强者,我深知在被同情者看来同情者除了仁慈,也会有傲慢,所以我不轻易同情别人,当我心理有了关与同情的欲望和念头时,我会自责,当我眼里溢满了由于同情而翻滚和流泪的泪水时,我不会让它留下,即使眼泪已无可阻挡无可否认,我也会说我为自己流泪。

最近,我看到有人在忧郁,我知道她忧郁的事情,谁都知道,我不知道使她忧郁的真正原因,谁都不知道,我们知道一个原点,一个终点。可我们不知道将其连接的复杂轨迹,人心的轨迹,随血液被冲刷,更难捉摸。

不是所有哭过的人全部痛苦,不是所有痛苦的人全部选择哭泣,我不说同情。

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我虚伪中最虚伪的一个,我不说同情,因为同情是对别人所有的轻蔑中最轻蔑的一个。况且,享受痛苦或许也是幸福,比我的平静由虚伪的幸福更美丽的`幸福,所以,何以见得她在痛苦着她的痛苦?同情践踏你的尊严,同情斜靠在你颤抖的不幸上,双手抱在胸前,深奥又冷酷的对你微笑。你是不希望看到它的影子的,我知道。

我不做声了,我不敢做声,我惊异每条路的末端都一样,我惊异每条感情的末端都系着自己。原来我是觉得自己活得不错了,才去关注别人,以至于同情别人的,原来以为最无私的同情,正是最自私的只爱自己。

我不敢做声,同班的一个女生站起来说“lt’ssocruel(残酷)”cruel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词汇,虽然她所指的并不是我心里想的,但我喜欢这个词。

我还没有低下头来看清楚自己,我怎么有权力把目光移到别人的身上?

我还没有部开心来识别自己的悲哀,我怎么有真情湿润了眼眶为别人流泪。

做不到绝对无私的同情,就别去轻易的同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