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堂观察报告(优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0:15:09 |
- 雨中梧 |
- 14页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课堂观察报告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本次课堂观察报告的主题是讲座心得体会。讲座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讲座,我深刻体会到了讲座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对自己未来的学术生涯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以下是对两次讲座观察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对第一次讲座的观察(250字)。
第一次观察的是一场关于社会学的讲座,主题是“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这个讲座中,专家详细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解释以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场讲座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讲座的内容有条理,结构清晰,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但是,这场讲座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专家的讲解过于理论化,没有给予听众足够的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的机会。在今后的讲座中,我会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以更好地吸引听众。
第三段:对第二次讲座的观察(250字)。
第二次观察的是一场关于创业的讲座,主题是“创业心态和成功因素”。这场讲座由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主讲,他分享了自己的失败和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创业心态和成功因素的重要性。这场讲座的亮点在于企业家的亲身经历的分享,给了听众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启发。同时,讲座组织者还设置了小组互动和个人思考的环节,使听众能够主动参与,充分发掘自己的创业潜力。然而,这场讲座在时间控制上稍有不足,有些听众没有足够的时间提出问题或互动。今后,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位听众都能够参与进来。
第四段:对两次观察的综合分析(350字)。
通过对两次讲座的观察,我认识到讲座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讲座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具有传递知识、启发思考和促进交流的重要作用。一个成功的讲座应该具备结构合理、内容有深度和实用性、引发听众思考和参与的特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讲座存在的问题是太过理论化、缺乏互动和时间控制上的不足。为了提高讲座的质量,讲座组织者和演讲者需要共同努力。讲座组织者应该提供合适的时间安排和互动环节,促进听众的参与和思考。演讲者则应该注重讲座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案例和实证研究等方式使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他们也需要充分利用讲座的时间,确保听众的问题得到解答,让观众感到充满收获。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这两次讲座观察,我对讲座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名学生,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参加讲座,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此外,在未来的学术生涯中,我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讲者,能够通过讲座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并通过互动和讨论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反馈。通过不断观察和学习,我相信自己能够在讲座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其他人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帮助。
课堂观察报告篇二
许晓青老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其中贯穿语言文字的训练,从问题的水平来看,该教师理解性的问题占69.2%,提问技巧较单一,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没有应用性的问题。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问,问的主旨即在直接的答案。曲问是一种迂回问法,即所谓问在此而意在彼。这种问法运用得好,会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有时虚提一问,无须正面回答,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有时问题和答案都很简单,但释疑之后却又引起更深的疑问。在本环节中,教师的直问占100%,无曲问。宽问,又叫概括问或笼统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宽较概括而言的。窄问,又叫具体问,是指提问的内容较窄较具体而言的。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生动,各有各的效用。单问,就是集中提一个问题,然后集中释疑。有时一堂课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提问既成为线索,又显出层次。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贯穿始终,构成清晰的线索。重问,就是重叠提问,又叫连续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在学生回答方式上,选择个人回答的问题数为11个,两个问题选择齐声回答,在观察时间段内,教师没有选择让学生讨论后代表回答这种方式。学生回答方式比较单一,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型,采用多种方式回答问题。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环节。该教师能较为及时地捕捉生成,但理答方式较为单一,简单肯定占46.2%,不作任何评价为23.1%,简单肯定占主要部分,评价语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方能实现评价多元化。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较明显,没有孩子潜心会文的时间和空间。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点:教师理答方式。
观察人:刘小敏。
老师们对课堂理答这个词一定感到有点陌生,通过听课学习我对“课堂理答”这一概念有了一点了解:“理答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的明确的有效的一种评价,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对一节课,甚至这门功课的兴趣与态度。
本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次,占12.1%,这四次基本上都是学生读书出现问题而打断的。这节课学生读完书后老师大部分是以点头或嗯做评价。这节课不存在消极批评。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10次,占30.3%.这一项占的比例比较大。追问10次,占30.3%.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5次,占15.2%.其中也包括老师借学生评价来鼓励学生的。鼓励学生提问1次,占3%.本堂课教师的理答方式占的比例较大的是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和追问。针对这两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重复理答。
累而不赘。
这节课老师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10次,占30.3%.这里存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清楚,老师加以重复。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有些没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而是用简单的肯定或重复学生的回答来表示,并赋予一些语音语调,使得学生对答案更清晰,我认为这样的重复还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当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只是单调地重复,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这样的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会起到强调、肯定的作用,但也拖沓了课堂,影响了课堂效率。
(二)深度追问。
不断升华。
本节课追问10次,占30.3%.这包括当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明确时,老师变一种问法,以降低难度,这是我们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体会句子时,往往并不能一下子答到关键点,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而引导的有效方法就是追问。学生在老师刨根究底的追问中,深入思考,逐渐明晰。这种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深入了解课文,使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进行有效追问让他们迈向更高的目标。追问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倡导顺着学生思路想下去的追问。
总之,许老师在这一节课的理答是比较恰当的,她带领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先让学生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画面,然后再将画面转化到课文内容,再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朗读,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等融为一体。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察点:教师教学时间分配。
观察人:冯党平王茜观察小结。
学习时间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在本次课堂观察中,我们重点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我们把师生的活动划分为两块,即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
从表中时间分配可以看出,执教者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师生互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上。她从生活实际引入,重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间的交流来进行。她讲解的时间仅为4分41秒,只占用了整节课的10.79%,而探究活动(师生问答)的时间为27分25秒,占用了整节课61.60%的时间,师生问答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反馈和方法交流,教师的提问大多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关注点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这样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验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时间也比较充足,11分32秒,约占总时间四分之一,学生的活动包含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互相评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取已有经验和获得新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新课标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这样一种“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提出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新方式。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执教老师把自己的作用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教学目的。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究竟应该怎样分配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不仅为目标服务也为教学效率服务。
2、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才会有的放矢。
3、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的分配才会更加艺术和人性。
4、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整体学生利益,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平衡。
课堂观察报告篇三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课堂观察报告的讲座。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课堂观察报告的重要性,同时对自己的课堂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首先,课堂观察报告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优秀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反应,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通过课堂观察报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此外,课堂观察报告也是教学评估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其次,课堂观察报告需要具备客观准确的特点。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察者需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和描述教学过程和学生表现,不能带有主观色彩。观察者应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应,以及教学环境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观察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判断力,不被个人偏好或主观想法所影响,确保观察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同时,课堂观察报告需要有深度和创新。观察者在报告中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意见,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观察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学习知识,提出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改进建议,引导教师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此外,观察者还可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探索性的问题,激发教师自我思考和创新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课堂观察报告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反馈和评价,更是教育教学的推进力量。
然后,课堂观察报告需要具备系统性和综合性。观察者要全面、全面地观察教学过程,深入了解课堂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观察者可以观察教师的教学情绪和引导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材料和教具的使用效果等方面。通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观察者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报告,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堂观察报告需要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关注问题的实际应用情况,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观察者要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改进方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观察者的观察报告要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可以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报告具有重要的教学评估和改进作用。观察者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需要具备客观准确、深度创新、系统综合的观察能力,同时关注实际应用的价值。同时,观察者还需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和求知的态度,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观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观察报告的功能和作用,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课堂观察报告篇四
一、观察缘由。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有效的课堂提问”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一年级的一位数学教师,执教内容是北师版第2册数学课,参与观察的人员为学校数学组老师及行政领导。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三、观察引发的困惑。
我们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
师大吃一惊。教案上只写有15个问题,为什么会化解成这么多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一。
2.从质上来看,有效问题共有36个,占57.14%,其中以思考型、提醒型问题为多。低效问题25个,占39.68%,主要集中在过易以及无意义重复问题上。无效问题2个,占3.2%。教师提问的有效度还是不够理想。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去掉低效与无效问题,如果一堂课提的是36个问题,是否恰当?这是第二个困惑。
四、观察问题解疑。
带着困惑,我又在网上学习了一位特级教师的课,进行了对比研究仔细分析,试图找出困惑的症结所在。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五、观察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
课堂观察报告篇五
近日,在学校的要求下,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课堂观察报告的讲座。通过参与这次讲座,我不仅对如何观察和记录课堂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有了新的思考。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在这次讲座中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讲座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是获取信息和了解学生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时,观察也有助于教师识别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观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应该注重细节,多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
其次,讲座还强调了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观察和记录是紧密结合的过程,只有准确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才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准确的依据。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客观地记录相关信息,并避免主观色彩的干扰。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细节,抓住关键点和亮点,记下学生的表现、问题和反应。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用心观察,力求准确记录。
第三,讲座提到了观察和记录的及时性。在教学观察中,观察和记录应该是及时进行的。如此一来,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环节,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反馈和定期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及时观察和记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后我要提前准备,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第四,讲座还注重了如何利用观察和记录改进教学。观察和记录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改进计划。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表现、问题和反应,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资源和教学环境来解决。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观察和记录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以后我要善于利用观察和记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讲座中还强调了观察和记录的持续性。观察和记录应该是教师的日常习惯和教学常态。通过持续观察和记录,教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可以为学校和同事提供经验和借鉴。而持续观察和记录需要教师保持耐心和激情,并不断与同事交流,分享经验和心得。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持续观察和记录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后我会保持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与同事共同进步。
通过这次课堂观察报告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观察和记录的知识和技巧。我深刻意识到观察和记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也发现我在观察和记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决心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察和记录技巧,做出准确和具有建设性的观察报告,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观察报告篇六
课堂观察的。对观察教学课堂有了以下的感悟。
一.观察教学课堂对教师的重要性。本人认为课堂观察是一种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它有明确的目标者性,计划性。课堂观察与记录是让我们听课者和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明白了这点,对今后的评课有了明确的引领,有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忽略了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或非投入学习);课堂观察不清,很显然,由于听课目的不明确,加上课堂观察的技术或策略不明确,更无法有效进行听课活动。,而课堂观察要求我们更多是把视角更多地投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有四十分的过程,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如果没有认真的听讲,对于这样的学生课堂效率就相当低。课堂的学习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注意观察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应是否积极,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是否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积极的交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课堂上是否有人在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等负面情况。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学生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的或者坏的,以后再从自己的课堂上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调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所以在观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记录教学环节的层面上,更要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练就这样一种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敏锐起来。
总之,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积极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进行分析与反思,善于观察教学课堂,使自己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观察报告篇七
二、执教者:李娜(浙江省普陀中学)。
三、出处:自己整理。
四、实录全文。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实录。
执教者李娜上课时间:2014年11月6日。
课堂伊始由一名学生上台讲解一首古诗词,讲解完后教师作适当点评。
秋波媚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生:整首词表达陆游夺取长安的希望,与陆游其他作品一样,这首词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写诗人站在高台上,希望能夺取长安,“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正面写到了作者两个的动作,“悲歌筑酒”运用了荆轲刺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收复长安的决心,“凭高酹酒”指诗人登高而望。“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用了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写天上的云都散尽了,露出了皎洁的月光。最后两句是诗人站在高处,看到曲江池馆的大门敞开,欢迎回归的军队。大家跟我一起来读一遍,“秋到边城角声哀”,预备起。
(全班齐读)。
生:客观地思考。
师:山是客观地在思考,你这个答案哪里来的?生:第二段最后一句有个“客观”
师:那么在这一篇课文里,作者是借一个什么事情来说的啊?生:狼。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狼的嗥叫的?在这声嗥叫中,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隐含着作者的什么情感?(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是读出了对狼的一种感受。还有其他同学吗?生:凄惨。
生:我觉得是对狼的赞美。
师:不管是同情还是赞美,咱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对于这声狼嗥叫,你有什么感受。那作者接下去是不是写了对于狼嗥叫,很多事物,包括人和物的反应?第二段第一句写了“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接下来同学们一边读,一遍圈画,狼的嚎叫对鹿、对郊狼、对牧牛人、对于猎人有什么样的感受?第2—3段中,有没有写到山是怎么样的反应?从中,你是否能体会到山是怎样思考的?边读边画。(全班自由自由朗读)。
师:有些是希望,有些是恐惧,还写到了山的反应,写山的反应的哪一句?一起读。
师:哪里看出不一样的?生:只有。
师:就是上课一开始,戚哲豪说的“客观”(板书“客观”),还有吗?生2:孤独。
师:怎么看出是孤独的?
生2:因为“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
师:从哪里看出“长远”的?生:“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
生:“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师:这是我以前的看法,也是猎人的看法。我有没有改变?生:改变了。
师:那改变的话,是怎么写的?生:但是师:一起读一下。
师:这种观点是什么啊?生:狼越少,鹿就越多。
师:鹿多了,而且是什么?太多的鹿。太多的鹿出现了什么后果?生:山被吃光了。
师:山被吃光了,又有什么后果?生:鹿饿死了。
板书:狼灭掉了生态恶果。
太多的鹿山被吃光。
鹿饿死了。
师:狼的存在,维护了生态平衡,或者说,狼的存在,对山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所以第七段写的是什么?灭掉狼后的生态恶果(板书)。作者用一个残酷的现实告诉了我们什么?在平实的叙述中,隐含了一个新观点。狼的存在,对山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这话在课文中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作者平实的叙述中,在残酷的现实中,我们可以感受出来。再回过头,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能解释这个秘密了嘛?可以借用哪句话来回答?(生沉默)。
师:他对狼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公正的。
师:山对狼怀有一种什么样的秘密?也就是说山是怎么样看待这个狼的啊?它比较公正地、客观地、可以容忍它,它不认为应该灭掉狼,它更看到了狼的存在,所以狼对山是什么?生: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师:它让猎人打杀狼,但同时它也包容它的存在,可以说是客观公正地。山怎么认识狼的,跟我认识到的新观点是一样:狼的存在,对山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感性化地去说的话,更能够公正地认识狼,包容狼。第八段也说到了严重的生态恶果,而且这个生态恶果比狼吃鹿要严重的多,一起来读一下第八段。(全班齐读)。
师:严重后果是什么啊?抓住关键词“而且”,最后一句话“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恢复”,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继续看第九段。“牛群也是如此”,这个“如此”又是一个代词,是怎样?生:牛大量繁殖,草吃光,牛饿死师:讲第九段文字的时候,他又把什么结合起来了?一起读一下第九段。(全班齐读)。
生:主观、肤浅、短视(师板书)。
课堂观察是教师参与教学的日常行为,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恰当选择、设计观察工具、有针才对性的开展课堂观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事件,分析教学事件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导语和板书、师生互动、课件运用、知识积累、阅读教学以及学生主体地位六个方面观察课堂成效。
从观察到的课堂教学来看,李娜教师教学素质相当好,工作态度认真,课堂教学亮点较多。主要表现为:
1.注意设计导语和板书。李娜老师每堂课都会设计导入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个精致的开头,引人入胜,不仅贴近新课内容,而且具有感染力。此外板书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简要的展现,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明晰教学重难点,甚至能够激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可以说板书无论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是对于老师教学过程的推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娜老师注意设计板书,课堂教学中的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颇有美感,她从课文题目“像山那样思考”着手,提出三个重点问题:谁(要)像山一样思考?山是怎样思考的?思考什么?再引导学生一步步解题,形成清晰的板书:“山是怎样思考的“与“人是怎样思考的”,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一目了然。
2.注意体现新课改理念。新课改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主张“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李娜老师首先让学生提出疑问,一位同学找到了解读文章的一句重点句子:“山对狼有一种秘密”,但李娜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问题存疑,让学生先找到邻段的另一句重点句:“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这句中的“这”即指代同学的疑问“山对狼有一种秘密”,而要解开“这”的疑问,既要从对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天”着手,这样就找到了关键段。李娜老师主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灌输答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探究文意、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寻找答案,在引导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3.注意运用课件。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语言,还需要优化教学手段。李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课件,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4.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李娜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梳理记忆新学的知识。如在解题的过程中,李娜老师先询问学生“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什么短语,温习了开学初讲到的“短语类型”的相关知识,从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新课文内容,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在解答第四段的承上启下句“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时,抓住“这”这个关键词,谈及考试阅读题中,经常会有关于“这”指代什么的问题,回答这种问题一般要从前文着手,因为只有提到过了类似话题,才能用“这”指代。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考试解题技巧。5.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重点,在《像山那样思考》的教学中,李娜教师抓住了“朗读——感知”的教学方法,通过声情并茂的课文阅读,从而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进而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有所感悟。通过教师“在这声嗥叫中,你读出了什么?有没有隐含着作者的什么情感?”的提问,许多学生通过阅读在一声狼嗥中读出“生性高傲”、“凄惨”、“同情”、“赞美”等许多个性化的见解与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感受抒发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又营造了自主轻松的课堂氛围。
5.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新课程特别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灌输的因素仍然相当明显,教师讲的机会仍然太多,课堂提问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缺乏思考价值,学生的讨论活动明显有应付作秀的因素,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但是,李娜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有所收获,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思考、交流、展示、练习,如课堂初始,让学生提出问题,逐步解答;在提问到“山是怎样思考的”,有个学生提到了“孤独”,李娜老师并没有直接进行否定,因为考虑到就“只有”山如此思考来说,“孤独”确实可以这么说,但是从人类有启示意义的角度出发(“人”和“山”的思考方式是形成对比的),“孤独”就显得不那么合适了。
李娜老师执教的《像山那样思考》也是极富教师个人特色的一节教学课:教师上课仪态落落大方,有很强的课堂感染能力,其自身深厚的教学功底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从解文题,提疑问再到步步细究各个问题,到最后对于人类思考方式的探究,教学环节步步提升、层递有序,保证了有效信息的传递,体现了教师极强的课文内容整合能力;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言说自己在文本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与创见。总而言之,李娜老师的课堂是一场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平等交流。
根据观察到的李娜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本人两个月的实习期中的总体教学表现,总结了以下教学心得:
1.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提供了内容更加丰富的教材,增加了师生选取教学内容的机会,也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还没有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理论,认真研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教材,认真研究新课程的优秀教学课例,认真研究新课程高考,摒弃旧的课堂教学就是通教材的做法,把教学的着眼点定位在学生的学习上,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训练学生的应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科学地选取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真正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恰当引入生活中的、网络中的、报刊中的语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自学、深入探究,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加强基本教学技能训练。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我还没有真正步入教学工作岗位,因而我的解读课标和教材的能力、独立设计教学的能力、恰当调控教学的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写作文章的能力等,还远远不能适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对于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高考缺乏深入的研究,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还不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语言毛病还相当多,不会科学地设计教学板书,板书字也非常欠缺正楷硬笔书法的功夫。因而我在成为一名正式的教师之前,要苦练基本功,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步伐。
3.要恰当设计课前学生展示活动。课前展示,不仅能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在设计课前学生展示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的时间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内容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联,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有计划地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展示机会,形式要多样。
4.要进一步熟悉教材。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我自己认为初中教材上有的课文,学生却说没有学过,造成一些题目学生不会回答。学生的认知有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如果不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上就难免出现主观性和盲目性,教学效果也不可能理想,何况高考试题的名篇名句默写题目还要测试初中的内容。因而进行高中课堂教学,要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摸清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能力具备情况,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5.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语文教材只是作品选编,而不是知识体系;语文高考试题注重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而基本不考虑语文教材的内容。这种情况,既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也给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大了施展才华的空间。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和训练学生应试能力的需要,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将教材、报刊、网络、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学资源科学整合,为我所用,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6.要用好班班通电子白板。为了促进教育快速发展,上级政府投巨资,给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班班通电子白板。班班通电子白板,网络资源丰富,方便运用课件进行教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加快专业发展步伐,还应该善于利用电子白板搞好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设计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课堂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观察报告篇八
时间:xxx年xx月xx日上午第二节课地点:体育学院篮球馆学科:篮球。
课题:双手胸前传球执教老师:xxx观察者:xxx。
(一)了解授课内容。
篮球运动双手胸前传接球。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从知识、技能、技巧到理论进行专门和深入的学习。
2.熟练掌握一至二项运动的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课前准备笔1支、观察表1份、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xx级社体xx班共有xx名同学,上课地点在宽敞的篮球馆,所以我坐在篮球场边上休息区位置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的思路和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参与实践情况等等。
(三)观察过程及教学内容。
上课前:观察者和老师于上课前到达篮球馆。预备铃响后,体委整队好老师。
开始上课讲解本节课的上课内容,然后体委带队做准备活动。
教学内容: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技术动作:屈膝弯腰,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呈球状,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掌心空出,双臂弯曲置球与腰、腹间,蹬地展体伸上臂,手腕急促由下而上转动,再由内向外翻抖,同时拇指下压,食、中指用力弹拨球;接球时,手形不变,双手主动迎向球,接住球手要弯曲,起反冲作用。
教材分析: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过程:
1.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一)激发兴趣阶段;1、游戏:“喊数抱团”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游戏“喊数抱团”。
2、熟悉球性。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1、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五指自然张开呈球状,掌心空出,前臂发力前伸,手腕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用力。
2、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
1、2的练习主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掌握传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协调配合,加强运球和传接球的衔接。
3、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4、连续传接球(接龙)比赛。
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提高传接球的准确性、熟练性以及快速传接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队协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2.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根据记录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
3.在做练习前会给出要求,并下讲台进行个别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还不错,
老师也会给予一些鼓励;
4.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老师也会听取学生思路并进行指导,对于教。
学重点及训练的时机把握的也不错,总体效果很好;
5.教师的组织形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基本吻合,变换能力也较强;
(一)结果分析和猜测。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场地内增加学生的练习效果。用比赛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精神。
(二)启示。
通过这堂课的观察,对于钱老师表现出来的优缺点我大概有了一些了解。优点显而易见,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也很高,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实践和参与并且整节课都很流畅;而对于钱老师的缺点,问题不是很大,把课堂的节奏放慢一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熟悉球性,掌握基本功有待于提高,并且在学生自主练习阶段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引导即可。
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一定会形成一种自己的上课风格,可能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会存在一些缺点,一些不足,但只要学生习惯了老师的这种上课方式,或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课堂观察报告篇九
一、观察缘由。
何谓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传统的教师往往只注意了“听”的吸收而忽略了“看”的效用,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容易注重了教师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活动等。因此,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加强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观察的本质所在。
科学课的各种活动是以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的,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探究合作学习,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学生合作程度、思维的深度、动手实验参与度、活动频率等都影响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本次市科学领雁工程实践阶段,我们开展了以“合作探究”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二、观察过程设计。
本次观察对象为大田小学汤晓敏老师,执教内容是《磁铁的两极》,参与课堂观察的小组成员为金挺、戴标灯。
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1、制订观察方案,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们小组对观察主题进行了细化理解,观察内容分为:小组规模;分组的方式;成员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与引导。
2、根据确定的课堂观察内容,每位成员各自设计好便于课堂中统计和操作的各种表格。
3、准备人手一份课堂教案,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课堂观察研究中,我们小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对整节课进行筛选,特别是对实验探究阶段的进行重点关注,看看小组是否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有无自己的见解;能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欢的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针对实验的情况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组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新的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分工合作通过记录工具、记录项目、记录方法分别采集了各自需要观察和统计记录的课堂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
第三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课后,我们对课堂上搜集的所有信息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归类与讨论。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和诊断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不足和优点,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
本次观察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观察思考。
我们对课堂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处理,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小组规模:汤晓敏老师把全班59人分成10组,其中9组每组6人,1组5人。小组人数适中,有利于互动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氛围。如果组内成员过多就会使协调和管理难度增加,对合作技能的要求较高。
2、分组方式:课前汤老师通过了解已经事先分好,汤老师是按每个小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搭配进行分组的,并且在上课时宣布进行最佳学习小组、最佳组长、最佳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促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还能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3、合作探究的次数和时间的分配:本节课一共组织了4次小组合作探究,时间约为28分钟,占整节课的70%。学生活动参与面广,除1人因学习障碍没有参与合作探究,余下的58人均能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小组合作探究的调控与引导:教师给小组暗示的6次,给小组奖励5次,给组内成员奖励的9次,给小组批评的1次,对组内成员批评的12次,组与之间相互评价2次。教师引导时并没有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十分注重适当的引领,还十分注重对学生发散性的引导,尽可能多地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5、科学素养外在表现:尊重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否敢于向权威挑战。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乐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活动参与积极主动。猜想有根据,探究方法灵活多样,方案严谨,观察细致,记录客观,较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准确分析信息,个性化多样表达研究成果。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特点问题。
2010台州市领雁工程科学班。
金挺。
(学号:33号)。
课堂观察报告篇十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于是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呈现在课堂上,然而许多热闹的背后仅仅是热闹,启迪学生思维、有助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很少,暴露了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弱势;新课程要求多样性、动态性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考核教师优秀的重要依据,也就出现了后进班任课教师与优秀无缘的弊端;新课程倡导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宽阔、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人才,但是单一的、走过场的德育教育活动无法使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在备课方面有所创新,但学校仍然按照以前的要求检查教师的教案,从这一侧面透视出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新课程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如何改变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模式,跟上新课程理念的步伐,是每一所发展中学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校本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人员是学校的教职员,其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各种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密切结合。
1.适应课改的理念,增强新课程实施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显教学效果。
3.倡导终身道德学习,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4.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学校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1.以课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发展性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成长。
3.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学校德育研究。
4.构建以校本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研究。
本课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研究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做另外的事情。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在行动中找到研究的问题,在反思、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不断追踪、设计、解决问题中,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使教师能用行动研究的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积极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2.学校方面:通过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化的校本行动研究机制,构建学校崭新的管理模式,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不断激励教师自我超越,体验“工作着、学习着、变革着、幸福着”,以达到个人和集体的超越发展。
1.文献研究。从文献入手,研究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借鉴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帮助。
2.调查研究。主要用于学科调研。用填表、听课、查阅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本、集体交流等方式进行师资情况、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调查研究。
3.微格分析。教师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问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
4.叙事研究。教师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
5.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课题实施的有效性,便于矫正,提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通过课堂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随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对知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等等。经过这次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
课堂观察报告篇十一
观察主题:评一致性课例:行为与内容维度(结合目标分析)。
对主题的理解: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就是学习目标引领下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达成的一致性。“目标”是教师思考“学生学会了什么”,这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既规定教学过程的方向,又提供教学有效的证据;“教”指的是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学习,教师想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体悟什么”;“学”指的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即为了达到“教”的目标,设计哪些学习任务、组织哪些教学活动;“评”指的的是评价,就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矫正,以便改进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如何实现,我们主要就是看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评是否达成一致性。
所以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观察主题,并将观察的情况通过观察量表来进行呈现。在这张表里,我们记录了在本课4个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的行为(包括教师提问、组织讨论等)、学生的行为(包括回答、朗读、讨论等)以及评价任务是如何展开的。
不管是从郭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这张观察表记录的信息看,都可以看出郭老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意识,她的.每一次提问、组织讨论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成目标,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是指向目标。郭老师通过先评再学、边评边学,让学生在学中评,努力发挥了评价的促进作用。教学评三者之间是一致的,这种课堂现场的一致性让教者知其所教,让学者明其所学,确保了课堂的真正有效。
但从记录的信息看,可能也有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
存在问题:
1、目标二:教师在点评“林肯拥有坚定的信念”时是否能让学生来说,郭老师先入为主的告之学生这一点。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
2、目标三: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词,教师直接让学生表述参议院的态度变化,郭老师总结了写法“以人写人”,似乎觉得老师在告之学生写作方法。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多读相信也能让学生也能悟出什么。
3、由于郭老师的目标定位在写作方法上,我们认为学生读课文上面做得欠佳,整堂课上下来朗读没有提升。
我们纵观本课的四个目标,全部都是关于写作方法的,语文是需要写作方法的训练,但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同样需要关注。这堂课由于太强调写作方法,忽略了语文的本质。语文课姓“语”,语文的味道少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与感悟都不深。
课堂观察报告篇十二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者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以此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和教师课堂行为的优化的一种课例评析活动,是平时听课评课活动的专业化。
课堂观察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1)课前会议。
在课前会议上,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的选择要有目的。同时选择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可记录和可解释的。
其次是制定观察量表。每个维度下设置了一些观察指标,依据需要,每个视角下再设置一些观察点。
(2)课中观察。
观察者在上课前进入教室,根据观察任务,选择观察的'位置。如观察“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位置应面对学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应选择离某个小组较近的位置,以便随时记录他们参与活动的时间等等。
上课过程中,观察者依据量表内容及使用说明,如实记录所看到或听到的种种现象。根据观察的不同内容,我们目前采用了四种记录方式:真实数据、详实的文字、图示符号、技术记录(录音、摄影、摄像)。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通过量表观察得来的数据。首先,课堂观察小组对在课堂上记录或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或统计、或排序、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或其他符号等形式呈现出来。其次,在信息整理的基础上,围绕观察点梳理相关的问题或观点,对统计或整理的结果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把具体的事实与数字集合到相应的问题或观点中去,形成供讨论的观察小结。最后,就是课堂观察小组的集体诊断。大家基于所记录的数据,紧扣课前会议中确立的观察点,提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同时,观察小组和执教老师进行充分、平等的对话,以达成一些初步的共识。课后会议的小结和讨论,旨在使观察数据能够发挥更高的效益,观察结果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过程中,通过多视角、多方位寻找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课堂观察的目的。
课堂观察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1)课堂观察促进了教师将“面向每一个”的理念融入课堂。
学生的参与度是高效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教师应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如我们设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一量表,就是要求观察者用描述性的语言,从合作、参与、思维、情绪、生成这几方面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内含“展示每一个”、“愉悦每一个”、“合作每一个”、“发言每一个”等指标。
(2)课堂观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
通过课堂观察,老师们能够围绕一些问题开展对话,让听者和说者都能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2、课堂观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探索。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采用了分组研学的组织形式,根据同组异质互助共进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实行组长轮换制。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组内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组与组之间都可以展开竞争。课堂观察使我们在“分组研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更加深入。
3、课堂观察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由于课堂观察需要学科组课前研究观察点和课后讨论分析,所以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课堂观察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一种合作的校园文化,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
课堂观察报告篇十三
今天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打开语文书的目录,全班同学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老师说:“从目录中挑选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老师说完,我们便开始行动了,过了一会下课铃打响了,老师说:“今天晚上的作业就是――针对你印象最深刻的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我翻开语文书的目录,《鞋匠的儿子》这一课马上跳到我的眼前。这本书上这一课使我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林肯非常爱自己的父亲,他不但不以自己父亲是一个鞋匠而感到羞愧,而且还以自己的父亲是个鞋匠感到骄傲、自豪。当林肯竞选上总统时,有一个参议员羞辱林肯,说:“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自豪地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没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的那么好。”林肯有一颗宽容的心。当参议员羞辱他时,他不但不生气而且从容的去面对。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老师看错了,以为是我再说话,我向老师解释,老师听后知道他误解了我。但是记名字的同学还是把我记上了,我非常生气,在课堂上大发脾气,抓住自己有理不放,我不是像林肯一样从容的面对,而是用非常不好的做法,最后老师批评了我、教育了我,使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读了这一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林肯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我想,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高三周记励志青春(优质16篇)
- 外科护士演讲稿感人 外科护士演讲稿(优质18篇)
- 中学生阅读读后感(优秀8篇)
- 最新客运驾驶员保证书 驾驶员保证书(大全9篇)
- 2023年大学生调查报告及(大全15篇)
- 最新国网四不伤害保证书(通用13篇)
- 小学生污染环境建议书(通用15篇)
- 最新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通用9篇)
- 高校毕业生求职信到 高校毕业生求职信(通用15篇)
- 伤感的爱情诗词有哪些(优质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