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4:39:02 |
  • 雅蕊 |
  • 13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 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3.作品的展示、评价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作补间动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动画方式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对于学习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过渡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

具有了经验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钻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对动画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补间动画的概念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设置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观察是操作的基础,首先我先展示一个刚刚播放电子相册的flash源文件,学生注意观察我的场景、时间轴和属性的部分,分析我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并且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学生会发现,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需要四个步骤,1.导入图片;2.设置起始关键帧;3.创设结束关键帧;4.插入动作补间动画。

分析人物之后我会进行具体的操作,虽然操作步骤只有四步,但是每个步骤都会有操作的细节,因此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导入中的两幅图片的区别,并且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加工之后的图片中,增加了初升的太阳,碧绿的草地,还有天空中的大雁。我会适时总结,只要我们从下到上依次绘制草地,大雁和太阳,再把大公鸡放在背景中,就能够完成任务了。

分析任务之后我开始进行具体操作的学习。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草地的绘制。1.选择不规则的区域;2.选择羽化;3.填充绿色;4.用混合画笔工具绘画小草和大雁。完成背景中草地和大雁的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对羽化和混合画笔这两个学生最新接触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新工具的意义、操作、效果。

给演示文稿增加动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添加动画,一个是设置切换模式

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添加动画的学习。我会演示添加动画效果的操作,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添加动画可以对演示文稿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操作。

2.添加演示文稿中有哪些动作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会发现演示文稿不但能够给文字添加动画,还可以给图形、图片等多种内容添加动画。同时添加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非常多。由于时间有限我并不能够介绍所有的动画效果,因此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使用一种动画效果,掌握之后,要来到讲台上演示这个动画效果,并且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动画效果的特点。通过演示,操作,交流分享学会添加动画效果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操作、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在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和操作原理之后,我将带领同学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步骤是为了设计出漂亮的动画而服务的,因此在讲授设计动画效果的环节,我会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电子相册只有照片的移动会不会还是太单调呢,我们能不能做出其他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学生会发现,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还可以改变图片大小、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旋转对象。此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合作探究,集体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会设置一个比赛,让学生通过看书来学习,不但要学习操作步骤,也要设计相册效果。制作好之后,会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气氛中,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操作完成之后,我会请学生自愿到台前来进行演示,并且让这样的小老师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老师的教学,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完成电子相册的设计和操作。并且让学生能够发布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任务来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多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方法,因此在小结部分,我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在复习时我将从概念的角度,比如关键帧、起始关键帧、元件、实例。从操作的角度,比如如何做位移动画,缩放动画,旋转动画等,还要从设计的角度,细节的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复习。将本课内容中的知识都进行全面的整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在作业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子相册,并且思考,是否能够有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效果。

动作补间动画

利用导入的图片制作动画

改变对象的大小

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

旋转对象

发布动画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一、设计理念:

1、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五、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六、学法: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教学评价

1、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快速建立秩序册》,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册》一节是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在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将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维表格,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学好此节内容为以后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处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二维数据表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建立该活动的秩序册,归纳电子表格的设计和处理方法,根据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表格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趣味运动会活动,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设计电子表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电子表格的输入技巧与美化方法。

难点是数据的输入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启发学生解答不同的输入方法及美化与修饰方法,掌握各种输入技巧与修饰技巧。

3.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索性学习。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excel、lanstarvcxp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电子学习档案袋。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启发、引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应用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及挖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

2.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电子表格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

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并能迅速地处理数据。

为做好趣味运动会的报名和组织工作,根据同学们的报名参赛情况设计班级竞赛的秩序册,用电子表格形式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作品。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用课件展示上堂课学生完成的一份较好的图文混排的作业,一方面对其表扬,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鼓励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借此复习上堂课图片的插入、移动及大小调整等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和第一个任务的提出做铺垫。

然后再展示一份在刚刚学生作业的基础上,用艺术字将其标题做部分改动的word作品。前后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同学面前,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字的美,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字的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此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我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上堂课作业的基础上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师首先用课件演示艺术字插入的操作步骤、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骤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上堂课学习的图片插入方法与艺术字的进行类比,发现他们的相通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照图片的操作方法尝试地移动并改变艺术字的大小。这时台上台下同学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演示,大家早跃跃欲试。这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艺术字的插入、移动及调整大小的知识完成课件里的“任务一”。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老师在每个机位进行巡视,对学生做个别辅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动手实践,自已获得并巩固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当学生们差不多做完了的时候,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将任务二和任务一的作品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他们通过观察任务二的作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变得更丰富、生动了。

老师这时用课件总结出三处变化,并向学生分别演示达到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形状、字体和颜色。(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过对此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打开及按钮应用有初步认识,先弱化教学难点)

接着就让学生在机器上动手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接受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实践,有一个接受-实践-感知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用课件展示出一个基本的艺术字样和把它“变脸“过后的几个不同形态的艺术字样。向学生介绍(指这后几个字)这几个样式的艺术字,都是用这个工具栏里的按纽“变”来的,让大家把通过完成“任务二”所具备的知识,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其它按钮进行尝试,试试找出谁“变”谁,将他们对号如座。

并鼓励他们用今天所学到知识在自己刚刚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任务三。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自己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然后利用课件梳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归纳“艺术字工具栏”哪个按钮是哪些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是本堂课的难点部分。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动眼观察、欣赏、评析中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归纳总结更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整堂课我通过第一个任务强调教学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弱化教学难点和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难点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进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环节。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把课件做成翻书的效果吸引学生欣赏几份有漂亮艺术字的word排版作品,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放松的同时接受启发,拓展思维,这时老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本课所学到的技能,在下堂实训课设计出这样一些更有创意的艺术字来,交给老师。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巩固加深本节课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情境和任务驱动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重操作重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小学四年级下册《玩转普陀》是2013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的获奖课,这是一节复习课。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欠,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真正上好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针对于信息技术课,知识点的难度较低,如果按照一般教学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既是对时间的浪费,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引起学习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中教师巧妙的利用了课前的时间,跟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让教师对本来不熟悉的学生增加了了解,也使学生缓解了紧张的情绪,当正式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然很好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与传统的复习课不同,教师采取了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游戏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而竞赛的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是一个团队,一个小组提问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另一小组进行回答,这样的游戏和竞赛教师制定了严格的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让学生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一个团队之间想方设法去找问题找答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真正将所学进行了巩固。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时刻注意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给予多余的分数奖励,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的开始,学生是比较羞涩腼腆的,越往后在教师大声的鼓励和分数的奖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举手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了。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时不能满堂灌,要有方法,要寓教于乐,复习课往往是让教师最挠头的,而浙江省这节优质课无疑给了我们新的方向,即复习课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让学生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参与进来,归根结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什么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20xx是office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第二课时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20xx是office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xxx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xxx,我说课的题目是《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powerpoint的应用》,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本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章《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前三节学完后的综合运用,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步骤,掌握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的插入以及幻灯片的播放,能够发送电子邮件。但不能完整地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独立地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系统地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主题是《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既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知识与技能】

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电子礼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信息搜集、分析、整理、处理的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和评价的影响,使学生熟练掌握制作幻灯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他人作品正确地评价,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制作出主题鲜明、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幻灯片。

1)讲授法

2)谈论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读书指导法

6)课堂讨论法

7)实验法

8)启发法

9)实习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主导教学,同时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兴趣激励法

分层教学法

协作学习法

赏识教学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实践操作法

2.寻求帮助法

3.合作交流法

4.问题解决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展示实例,激发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创造;

3.欣赏作品,网上评价;

4.自主改进,送给好友;

5.归纳总结,知识整合;

在上课之前,我先了解最近这段时间,班上哪位同学要过生日。

教学环节一:展示实例,激发兴趣

“咱们班某某同学快要过生日了,老师想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学们观看后,我问问大家:“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你想送给好友一份电子礼物吗?”回答是肯定的,我顺势导入课题:《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导入新课,更具有亲和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求知欲望。

“电子礼物可以是什么形式呢?”同学们讨论后,我提示大家,前面我们学过一个软件,我们可以用它来制作电子礼物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可以,于是我导入课题的副标题——powerpoint的应用。

接着,我就直接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入手,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任务驱动,自主创造。

教学环节二:任务驱动,自主创造

我设计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制作电子礼物,而是提示学生送一份好友喜欢的礼物。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不同基础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任务。任务规定了至少有四张幻灯片,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我给他们设计的任务是四张幻灯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多制作几张幻灯片,更加丰富地展示送给好友礼物的内容。

任务驱动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帮助,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制作礼物,我提供给学生五步操作法。

第一步:明确主题。主题就是送给好友一份电子礼物。

第二步:确定内容。

第三步:写出脚本。脚本包含作品的流程、每一个界面包含的对象,每一个对象的呈现形式。

第四步:组织素材。为了让学生更快地完成任务,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素材提供给同学们使用。同学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作品需要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析和整理,使之符合我们的设计。

第五步:制作礼物。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问题,有以下几种求助方式:

在教材中寻求帮助;

在powerpoint的帮助菜单中寻求帮助;

在同学中寻求帮助;

向老师寻求帮助;

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我始终活动在同学们当中,及时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地完成任务。学生搜集、分析、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高。这一教学环节,强化了知识点的落实和技能的应用。

结合本节课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和突破难点,接下来,进入到第三个教学环节:欣赏作品,网上评价。

教学环节三:欣赏作品,网上评价

学生基本完成作品后,我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我们学校的网站上,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欣赏,同时借此了解其他同学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达到互学互进的效果。我在学校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份评价标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网上评价,并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建立评价标准。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对网上评价标准进行创新,也可以制定各自的评价方案。这样的评价,尊从了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第二步,互评。对照第一步的评价标准,小组同学对网站上的作品进行评价,我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既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他人作品正确地评价,又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第三步,自评。这一步我采用了赏识教学法。并不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反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网站上的优秀作品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优势。这样的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接下来,为了促进教学和落实评价的影响,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自主改进,送给好友。

教学环节四:自主改进,送给好友

首先我让学生制定作品改进方案,然后自主地修改作品。特别注意让学生保持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

接下来,同学们将电子礼物以不同的方式送给好友,有的同学的好友就在本班,邀请好友来欣赏;有的发e—mail,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好友;有的用mp3保存下来,准备亲自送给好友。同学之间的友谊之花在课堂绽放开来。看到同学们高兴的样子,我也感受到了教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学生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环节五:归纳总结,知识整合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归纳总结,知识整合。学生通过制作礼物的过程,已经知道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方法,让他们用语言总结出来,更加牢固地记住了制作方法。然后,我对制作多媒体的基本方法进行小结。

最后,我展示学生中一个比较优秀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

以上就是我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的五个教学环节。

上完这节课后,经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应该给学生的创新意识架建平台。

在学生制作电子礼物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也就是“手把手”地教学。结果,学生制作出来的电子礼物和我讲解时的范例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明白了我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一个模仿的领域。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发挥,违背了现代教学的理念。

因此,后来我再上这一课时,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创造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主地创造,虽然制作所花的时间长一些,但是内容却丰富了许多,形式也多样化。这告诉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从学习中得到锻炼。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文档编写工具,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文档编写工具》选自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的教科书,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个内容分为五个小节,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缺少电脑操作机会的实际情况,放缓教学进度,把这个内容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的是第一小节,第二课时学习的是第二、三小节,第三课时学习的是第四、五小节,今天我说的是第二个课时。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为第三课时打基础,因此第二课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课时的内容具体包括二.插入页码和三.页眉和页脚。这两个小节的关系十分紧密,事实上页码的编辑区域就是页眉页脚的编辑区域。区别是这两个选项自带的效果不同。把这两个小节放在同一个课时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个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我们知道当两种学习的情景或刺激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又要求作相同的反应时,就会产生正迁移。插入页码,与页眉和页脚的操作方式也是大同小异的。只要学生认真的学习了如何插入页码,接着学习页眉和页脚的操作将会更加的顺畅,甚至学生可以自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和自学的意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本课内容的实用性,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电脑水平的差距,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够熟练掌握设计页码的方法,正确设计指定页码的模式.

能够掌握页眉页脚的概念,并熟练地编辑页眉页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开展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设计指定页码的模式,能够熟练地设计页眉页脚。

教学难点: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设计页码,设计页眉页脚的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考虑到了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同一个班的学生中,有对电脑特别有兴趣的,让这部分学生有机会深入的学习。让另外一部分学生学到必备的基础电脑知识。

4.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问题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等。

运用“问题情境法”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任务驱动法”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会对页码,页眉页脚的设计。

采用以上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的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已经受过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构建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1.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方面:学生的基础普遍不好。农村学生使用电脑的机会较少,家庭电脑的普及率比较低,基本上一个班级三四个家里有就算多的,而学校一周一个班级只有一节电脑课,一些学生只是在每星期的那一节课才摸到电脑。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在课堂上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操作。

兴趣方面:学生们通常期待去电脑室学习电脑知识,新的工具的学习和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利用这种冲动产生的学习兴趣,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设计这一课时,采用了“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协作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方面:学生的能力不同,电脑水平不同。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学习小组的协作,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

能力方面,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会了标题和目录的设计。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熟悉word的操作,为学生自学word的其他操作打好基础,并提供时间和空间。

2.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观察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观察体验”希望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从观看教师的`操作中更容易的学会本课内容。

“接受任务”希望达到的效果是通过完成任务学会操作

“合作探究”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培养合作精神,协作能力。

“综合运用”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检验教学成果。

这样处理的理论支持在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学习的热情,面对一个个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3.教学工具的准备

屏幕广播软件,课件

这样准备的意图是:屏幕广播软件是为控制学生的电脑,避免学生玩游戏分散注意力;课件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创设情境,引出任务(3分)

知识新授(15分)

任务驱动,巩固加深(15分)

知识拓展(5分)

探究归纳,总结延伸(2分)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身边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吸引注意,为学习创造良好氛围。学生通过思考教师的问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的状态。为了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在导入部分我设计得尽量简单直接。

这个环节教授的知识是:教学生如何在在文档中插入页码.

教学生如何使用页眉和页脚

观察体验:学生认真观看教师在电脑上完整操作.

示范教学: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并在课件上展示操作的流程

接受任务:学生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快。

合作探究: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

师生互动:同学们拿没弄清楚的问题去教老师

设计意图:精讲多练: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有时间独自操作,遇到问题能能够及时请教,学生之间有时间互帮互助,合作学习。降低难度:教师在电脑上完整操作.学生认真观看后才能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可以顺利完成。在课件上展示操作的流程。是为了让学生更明确操作的步骤,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第二环节的课件

主要能够向学生演示操作的过程。学生观看教师全部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提炼出操作步骤。并要展示出整个具体过程。

课件展示:

如何插入页码呢?

你能重复老师刚才的操作,达到老师的操作效果吗?

如何编辑页眉页脚呢?

页眉页脚的概念

视图---页眉和页脚---同时在页眉页脚处填写内容

视图---页眉和页脚---自动图文集

任务驱动:1.在"文档一"中插入页码.设置如下:页码的位置为:页面底部,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格式设置为:123....

2.在文档二中为整篇文章添加页码。为整篇文章

添加页眉文字“课外读书笔记”。

3.请按照你喜欢的模式为你的文章设计页眉页脚。

在课堂活动中:综合运用:学生根据要求完成操作任务,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展示:

问题1.在“文档一”中插入页码.设置如下:页码的位置为:页面底部,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格式设置为:123....

问题2.在文档二中为整篇文章添加页码。为整篇文章添加页眉文字“课外读书笔记”。

问题3.请按照你喜欢的模式为你的文章设计页眉页脚

这个环节的内容是:教学生如何利用现在的基础上拓展知识

课堂中:请学生小组合作帮助老师解决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从而使得学生自己产生新的疑问,提高要求,刺激学习。增强学生自学意识:让学生在自己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意识和自学的自信。分层教学:让成绩好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时见巩固学习。

课件展示:首页不同

奇偶页不同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今天你得到了谁的帮助呢?你帮助其他同学了

吗?(引导学生及时复习,鼓励学生当小老师。)

教师提出:希望同学们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操作帮助其他word的操作的学习

课件展示:

插入页码(操作步骤)

编辑页眉和页脚(概念,操作步骤)

设计个性化的页眉和页脚

以上是我对《文档编写工具》这一课书中第二课时的教学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三

我是针对新课标要求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这一教学目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拼出家乡的好风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拼出家乡的好风光》是《初中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制作一个完整的flash动画之后,学习如何利用flash工具,把一个完整的图片切割成小图片,再利用flash元件、按钮和函数功能把小图片以拼图游戏的形式合并成原来的图片。这节课在学生练习flash工具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学习了flash按钮和函数的使用。同时,通过对地理课上学习的重点地图的练习,达到巩固、强化地理知识学习的目的。

一、知识目标:学会使用flash软件制作拼图游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拓展能力;自主探究、相互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生的特长。

根据利用flash按钮和函数控制图片这一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学生又很难想象到利用按钮和函数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一特点,确定利用flash按钮和函数控制图片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任务驱动法

2、演示、讲解法

3、分层教学法

4、协作学习法

(一)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二)导入新课(8分钟)

2.布置任务:到老师的邮箱里找到老师存储的地图文件,下载后,在flash里,把地图分割成五小块。想一想,你怎样处理这五小块,让它们以老师给的拼图游戏的形式动起来。

2..重点讲解拼图游戏的制作过程:(1).将每一块图形转换为影片剪辑——(2)删除所有剪辑——(3).建立新图层——(4).从库里找回所有剪辑——(5).制作按钮——(6).选择某一个元件进入元件编辑窗口,选入已经制作好的按钮——(7)选中此按钮进行动作设置——对其它四个元件重复(5)、(6)两步操作——完成任务,进行演示。

(四)学生总结(3):找出老师讲解过程中你认为重点的步骤:应该是(5)、(6)两步,这两步中学生常常忽略选择元件,或者是对按钮进行动作设置时忘记选中按钮。

(五)协作学习(12分钟)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四

我是针对新课标要求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这一教学目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拼出家乡的好风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拼出家乡的好风光》是《初中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制作一个完整的flash动画之后,学习如何利用flash工具,把一个完整的图片切割成小图片,再利用flash元件、按钮和函数功能把小图片以拼图游戏的形式合并成原来的图片。这节课在学生练习flash工具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学习了flash按钮和函数的使用。同时,通过对地理课上学习的重点地图的练习,达到巩固、强化地理知识学习的目的。

一、知识目标:学会使用flash软件制作拼图游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拓展能力;自主探究、相互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生的特长。

根据利用flash按钮和函数控制图片这一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学生又很难想象到利用按钮和函数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一特点,确定利用flash按钮和函数控制图片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任务驱动法

2、 演示、讲解法

3、 分层教学法

4、 协作学习法

(一)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与本节课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二) 导入新课(8分钟)

2.布置任务:到老师的邮箱里找到老师存储的地图文件,下载后,在flash里,把地图分割成五小块。想一想,你怎样处理这五小块,让它们以老师给的拼图游戏的形式动起来。

2..重点讲解拼图游戏的制作过程:(1).将每一块图形转换为影片剪辑——(2)删除所有剪辑——(3).建立新图层——(4).从库里找回所有剪辑——(5).制作按钮——(6).选择某一个元件进入元件编辑窗口,选入已经制作好的按钮——(7)选中此按钮进行动作设置——对其它四个元件重复(5)、(6)两步操作——完成任务,进行演示。

(四)学生总结(3):找出老师讲解过程中你认为重点的步骤:应该是(5)、(6)两步,这两步中学生常常忽略选择元件,或者是对按钮进行动作设置时忘记选中按钮。

(五)协作学习(12分钟)

(六)展示作品(8)

每个小组展示作品的同时,说出你在完成作品后得到的收获(包括信息技术学习和地理学习)同学们都能说出对flash的功能上的新的认识,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体会到了对地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说明要加强拼图游戏的练习.

(七)布置作业(2)

每组选出你认为在地理课本上重要的地图,设计一个既有背景,又有图片声音的拼图游戏。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五

曹xx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六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作补间动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动画方式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对于学习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过渡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

具有了经验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钻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对动画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补间动画的概念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设置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观察是操作的基础,首先我先展示一个刚刚播放电子相册的flash源文件,学生注意观察我的场景、时间轴和属性的部分,分析我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并且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学生会发现,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需要四个步骤,1.导入图片;2.设置起始关键帧;3.创设结束关键帧;4.插入动作补间动画。

分析人物之后我会进行具体的操作,虽然操作步骤只有四步,但是每个步骤都会有操作的细节,因此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导入中的两幅图片的区别,并且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加工之后的图片中,增加了初升的太阳,碧绿的草地,还有天空中的大雁。我会适时总结,只要我们从下到上依次绘制草地,大雁和太阳,再把大公鸡放在背景中,就能够完成任务了。

分析任务之后我开始进行具体操作的学习。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草地的绘制。1.选择不规则的区域;2.选择羽化;3.填充绿色;4.用混合画笔工具绘画小草和大雁。完成背景中草地和大雁的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对羽化和混合画笔这两个学生最新接触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新工具的意义、操作、效果。

给演示文稿增加动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添加动画,一个是设置切换模式

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添加动画的学习。我会演示添加动画效果的操作,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添加动画可以对演示文稿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操作。

2.添加演示文稿中有哪些动作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会发现演示文稿不但能够给文字添加动画,还可以给图形、图片等多种内容添加动画。同时添加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非常多。由于时间有限我并不能够介绍所有的动画效果,因此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使用一种动画效果,掌握之后,要来到讲台上演示这个动画效果,并且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动画效果的特点。通过演示,操作,交流分享学会添加动画效果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操作、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在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和操作原理之后,我将带领同学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步骤是为了设计出漂亮的动画而服务的,因此在讲授设计动画效果的环节,我会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电子相册只有照片的移动会不会还是太单调呢,我们能不能做出其他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学生会发现,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还可以改变图片大小、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旋转对象。此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合作探究,集体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会设置一个比赛,让学生通过看书来学习,不但要学习操作步骤,也要设计相册效果。制作好之后,会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气氛中,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操作完成之后,我会请学生自愿到台前来进行演示,并且让这样的小老师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老师的教学,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完成电子相册的设计和操作。并且让学生能够发布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任务来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多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方法,因此在小结部分,我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在复习时我将从概念的角度,比如关键帧、起始关键帧、元件、实例。从操作的角度,比如如何做位移动画,缩放动画,旋转动画等,还要从设计的角度,细节的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复习。将本课内容中的知识都进行全面的整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在作业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子相册,并且思考,是否能够有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效果。

动作补间动画

利用导入的图片制作动画

改变对象的大小

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

旋转对象

发布动画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七

《花香满园》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掌握“复制”,“粘贴”。学会选区的变化,能清除选定的区域。过程和方法目标是通过将图形复制、粘贴和变形,初步掌握对图“对象”进行“处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体验电脑绘画的神奇,感受电脑技术的应用,培养对信息技术创作的兴趣。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在引入环节,宋老师通过播放《小猫种鱼》视频创设情境,这个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知识点“复制和粘贴”,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啊。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宋老师借用“小猫的车子翻了,请帮帮小鱼”和“请你设计一个美丽的鱼塘”这些问题自然地顺着情境把学生引入“旋转/翻转”“拉伸/扭曲”知识点的学习。当学生通过操作变出各种姿态鱼时,他们感受到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和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宋老师利用鱼这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巧妙地把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环环相扣,一节课听下来给人行云流水般的畅爽感觉。而知识点又融入到任务中,每个任务地设置循序渐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对郑小学生信息技术信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情境的合理设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

正如我在网络博客中发表的第一次磨课感想中提到,郑小和我们练川小学的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有一个共同的尴尬——学生两级差异非常明显。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时上课时,往往能完成和几乎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差不多是一半一半,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缓解这种差异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对面参差不齐的学生基础,“半成品”的提供为教与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宋老师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提供的小鱼进行复制粘贴时非常明智的。这个半成品的提供能帮学生的知识点操作争取更多的时间,如果小鱼图像能可爱的话还可以成功吸引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从始至终,宋老师都利用这一个半成品进行操作,我觉得这也非常好,但是这个半成品的设计还可以更加美观些。就这样一只鱼,感觉略显单调。

在第一个环节,宋老师提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在种小鱼的过程中,只复制了半条鱼,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宋老师的目的是利用这个问题引入“清楚选定内容的教学”,而有一个学生提到“因为没有选定好,可以选定好一些”我觉得这个学生的想法非常好。对于刚接触选定操作的学生来说,这个操作时有难度的。老师可以利用这里契机把这个难点攻克一下,正好早上的课因为停电这里教学事故由了充分的时间。

在设计美丽鱼塘的环节,有一个学生利用旋转设计出了花瓣形状的鱼群,有的学生给鱼塘添加了美丽的色彩。这些想法很精彩,教师在这里都可以利用展示稍作评价,给与肯定。

新课程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新知时,可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索的乐趣。而且,本节课在学习“旋转/翻转”中,学生对详细操作非常有兴趣,有些学生甚至都叫出生来。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拉伸/扭曲”时,教师可以不用像上面讲解时那么详细,利用这里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这样的收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整堂课思路清晰,突显了男信息技术老师的理性味儿,但讲解又不失细腻,知识点的落实很到位。可以说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而且为研究“半成品加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八

《从internet上下载信息》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版“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中“第四节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中的第二块内容。本节内容分2课时。《从www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www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的方法中至少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更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忆江南”的诗句并结合“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来引出江南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为浙江人的自豪感。紧接着就创设一个情景:有一位外地来的游客,她想在浙江游玩,但她不清楚浙江都有些什么名胜古迹。于是,她希望能看到一份有关浙江旅游的特色介绍。(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如果纯粹地教学生下载的方法显得比较机械而带有程序性,创设情景之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潜力)

问:对我们美丽的家乡,大家了解多少呢?——引出上网查找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法一:左键单击

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法三:下载工具,如影音传送带

法四:右键-复制快捷方式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两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3)、作品上传到服务器的“浙江之旅”文件夹中

*学生代表演示作品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4、思考: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软件可以更好地表现和展示这些内容?(为网页设计埋下伏笔)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整节课,为了体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和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二十

今天听了王xx老师执教的《数字与信息一课》,下面就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本课是新课程第十册数学广角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已经知道的,而数还可以用来编码,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大熟悉的,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王老师本课的导入颇有新意,以屏幕中描述老师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诙谐幽默的表达让孩子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牢牢抓住孩子新奇的心理特点。

王老师让孩子课前来搜集一些身份证号码,和老师的号码来比一比,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联系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在班上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知道其它一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过对身份证号码去掉或者增加后的数字和原来的数字进行比较,体现了数字的额简洁化和有意化。

教学完身份证号码后,老师设计了一个侦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后面设计的生活中一些数字如114、119、110等等,让孩子了解了生活中数字的作用,并且延伸到邮政编码,门牌号等等,体会到生活中数字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教师的语言再精炼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