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02 01:57:07 |
  • 书香墨 |
  • 12页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一

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a地的气温各月均在20℃以上,降水各月都很多,年降水量超过20xx毫米。因而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该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位置低,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二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一学年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第 1 页 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

第 2 页 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第 3 页 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第 4 页 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第 5 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三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1.移民国家。

(1)人口已超过3亿人(2006年)。

种族构成白种人:占总人口84%

黑种人:占总人口13%

其他:占总人口3%

2.优越的自然条件。

(1)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平原(面积占国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世界淡水湖群)

3.农业地区专业化。

(1)主要农业带:乳蓄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混合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

(2)影响农业带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

(2)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世界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巴西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

(2)居民构成。

白种人黑白混血种人黑种人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约占40%占6%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玛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矿产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3)农产品众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的水电站之一——伊泰普水电站。

3.热带雨林的危机。

(1)壮阔的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4.城市化问题。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会带来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3)解决措施:迁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及加强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第十章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比较表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资源环境矿产、固体淡水、冰川、海洋、生物、气象等资源丰富主要以矿产资源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四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7,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说明亚洲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环境和发展的压力。

8,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4、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

5、运用某些典型的数据指标,说明亚洲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运用某个国家地图和资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探究该国因地制宜,发展本国优势的成功经验。

四、本单元知识结构

世界第一大洲东方日出之地

地形与河流

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复杂多样的气候

季风气候与我们的生活

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人口带来的压力

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世界第一大洲2

第二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1

第三课人口最多的大洲2

第四课经济发展差异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五

第三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六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

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七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天气的含义;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够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

教师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天气的变化状况,也经常用到反映天气或者反映天气变化的术语。那么,请大家思考:

1、你见过那些天气的现象?

2、知道哪些反映天气状况的术语?

3、这些天气现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自由回答。

活动2【讲授】二、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1、请学生看这窗外,用自己的语言将此时的天气状况描述出来。(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讲述:除了我们刚才描述的教室外的天气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从电视、广播、网络、旅游中看到或听到其他地方的天气状况。

(1)、请一位同学将头一天听到的天气预报中的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向全班同学做一个预报。(学生活动:预报四地昨天的天气)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2)、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思考:他是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状况的?(学生活动:是从阴晴、风雨、冷热、湿度等方面描述的。)

(3)、从我们刚才对天气的描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发生的时间长短怎么样?(学生活动:时间短)

(4)、在同一时间,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的天气状况是否相同?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不相同。得出结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引导学生回想昨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的,看看今天的天气是什么样,猜猜明天的天气又会是什么样。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得出结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不同。)

4、讲述:由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天气到多变的。(学生活动:明确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多变.)

活动3【讲授】三、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1、引导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板书: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的影响)

2、请几位同学上台分角色扮演不同职业人员对天气的感受。(学生活动:几位同学上台扮演,其他同学作评)

3、讲述: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不同职业人员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请大家结合课本活动题总结一下: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从实际出发,举例说出天气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1)天气与交通。(2)天气与农业。(3)天气与战争。(4)天气与日常生活。)

4、引导学生结合这项活动,结这项活动拟定一个名称。写一篇小短文,或以此为素材画一副画。

活动4【活动】四、课堂活动:

地理填充图完成。

活动5【导入】板书设计

板书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天气及其影响

1、理解天气的含义及其特点

2、天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

3、阅读天气预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八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同 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 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 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 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5.观察比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

6.读图对比 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小结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 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2.地图转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 平面示 意图。

3.读图识别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 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

4.设置悬念 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

说明全 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

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评价说明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

8.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 洲和

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

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9.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

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1.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 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 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 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九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

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板书:一、天气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46图3.1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把视野放开。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学生:略

教师:欣赏配乐散文节选:“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让学生根据散文节选中对天气的描述,结合生活体验实例,分成学习小组从时间上、变化上讨论归纳天气的特点及其概念。

学生:略

板书:1、天气的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时刻在变的。

特点:(1)时间短 (2)时刻变化

现在同学们根据天气的特点说出几个表示天气的词语(电闪雷鸣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风和日丽 雨过天晴)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春暖花开这个成语是表示天气嘛?

学生:不是,是表示气候

教师:那么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差别呢?气候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学生:略

板书:2、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半变化不大。

特点:(1)长期 (2)变化不大

教师:我们现在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两个概念及其各自的特点,那么现在同学们说说下面的一些语句哪些是表示天气哪些是表示气候。(分组抢答)

(1)狂风暴雨(天气) (2)多云转晴(天气)

(3)四季如春(气候) (4)冬冷夏热(气候)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6)一场秋雨,一场寒(气候)

(7)春风又绿江南岸(气候)(8)乌云密布(天气)

(9)彩霞满天(天气) (1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

板书:3、天气的影响

教师:现在同学们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学生: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图3.2中的资料,看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说明了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活动的关系)再启发学生从天气与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商业活动、旅游活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关系,参照已有资料至少再补充一个资料。

板书: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教师: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在电视预报节目中,常常可以看到想图3、4这样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就来根据图3、4来一起解读下卫星与图。

板书: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图3.5常用的天气符号。来了解并记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

同学们想想,生活中除了收看天气预报,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未来的天气呢?

学生:看云识天气……

教师:对,我们还可以根据云和动物的变化来了解未来的天气,同样也有很多与天气相关的谚语。哪个同学来说说。

学生:略

过渡: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经济也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伴随着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多。如今在很多地方人们发出呼吁: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板书: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学生: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板书: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类活动

教师:如课本52页就有两幅图,讲的就是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天气和气候,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因而具有短期、多变的特点;气候是多年大气的平均状况,因而具有长期、少变的特点;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综合。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正确地使用天气和气候术语。二是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内容以及我们怎样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是了解了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