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0-22 00:09:02 |
  • 文锋 |
  • 8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一

《展示集体的智慧》是北师大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小小主人翁》第三个课题,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设计班级网页标识,知道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初步知道设计徽章及网页标识的一些常识,通过设计班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设计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利用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的深度,让他们从中思考标识的象征意义,以及以什么样的图案来代表自己的班集体。因此,在备课时,我先了解五年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是哪些,然后在导入部分,我通过“猜一猜”环节,激发起学生对网页标识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网页标识的特点。紧接着,我从少先队队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入手,跟学生一起观察,谈及了队旗各部分的设计含义,让学生明白到一个成功的标识,必须用具体的象征意义。随后,我把学生的眼光拉回身边的生活,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校徽的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发现,学生能注意到设计标志的几个要领了,就可以顺利地把简单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上去了。

由于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我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特色班集体的建设工作,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课前了解所教的班集体的特点,让学生提前留意本班特色所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设计班级网页标识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小组设计的时候,学生会遇到不少困难,我发现有的小组因为难以定下设计方案,吵得不可开交,也有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推搪,不愿意上台展示,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必须做组员之间的“润滑剂”,及时解决组员之间的小摩擦,让他们的合作变得高效起来。

对于所有的设计,都要进行评价;对没有最后选中的图案更要指出有点和特色。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在学生展示的过程当中进行了一定的点评,点评过于单调,没有及时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学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关注,也注意多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这种热情持续下来,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教学相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承的。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学和反思,学生的知识之塔才能牢固地建立起来,虽然,我们不可能建立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但是,我坚信,老师对每个课堂细节的推敲,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反思和积累,定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基,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铺路搭桥。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二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却不怎么同意作者说的'观点。

文章里说,懒汉比勤劳的人好,懒汉干活不会浪费力气,不会滥用力气,不想找多那么一丁点儿事来做。说什么大多数勤劳的人都比懒惰的人易老,不会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可是我觉得勤劳的人比懒汉好。为什么呢?因为俗话说:“机会留给又准备的人。”而懒汉肯定不会去准备,这样一来,就会与很多机会失之交臂。又如,懒汉会把垃圾扔在地上,哪怕垃圾桶“近在眼前”也好,也不愿走上几步去扔进垃圾桶里;或者往垃圾桶里“投篮”,中于不中,与己无关了。而勤劳的人往往会是爱卫生,整洁的,房间永远是干干净净的,也很乐于助人,地上有垃圾会捡起拿去扔。还有,懒汉会因某个地方加少了一个零件而导致失业,虽然效率高,但结果却会令人大吃一惊,而勤劳的人一定不会。

文章还说:“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先出来的。”我看未必:就拿著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和牛顿来说吧。伽利略,如果他是一个懒汉,他又怎么会去观察吊灯的摆动而得出“摆的等时性”呢?再说说牛顿吧,他当初坐在树下,一个苹果掉下来后,是他发现了地心有引力。如果他是一个懒汉,他决不会去探究“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他肯定就会把苹果直接给吃了。

不过文章有一点我是赞成的。“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的确,如果世界没有懒汉,那么也不会有为勤劳而奋斗的人了。如果没有懒汉,久而久之,不仅人无斗志,国家也会坐吃山空,不灭亡倒也显得怪了。

当然,我不否认懒也有懒的好处。如我们中学生应学习,而学习的任务本来是让我们增长知识,阔大知识面的,是一件愉快的事。可总听说有些人读书读成了书呆子,有的说学习烦,闹跳楼、厌学。他们只是未能发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看成压力,而且他们都是什么都背、做,却不拣重点。我有时真想不明白一个人的脑子里如何能装得下如此多的东西。

所以,对于学习,我个人觉得应该劳逸结合,有时要勤奋,可也要学会做懒汉才行。

文档为doc格式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三

天灰蒙蒙的,外面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儿落下来,滴答,滴答,就像无数双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声音与我们教室中的笑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动听悦耳的歌曲。

“哈哈哈……”正是在干什么呢?告诉你,同学们正在津津有问地谈论着这次的作文课呢!突然,一位同学用带着伤感的声音喊道:“这节课不上作文了,上数学!”“啊……”同学们蔫儿了下来。“学‘正三角形’,由语文老师教。”“啊?正三角形?还是语文老师教?”同学们发出了疑问。这时,语文老师来了,她见同学们一脸疑惑,说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特殊的‘数学课’!”接着,又像变法似地拿出一条红绳子,点了三个同学。那三个同学糊里糊涂地上去,他们也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首先,请同学们站进去。”老师指着平摊在地上的绳子。“然后,闭上眼睛,拿起绳子,手摸肩膀转三圈,三个人再合作完成一个‘正三角形’。记住,其中一个角必须在正北方!”“哦,原来是这样啊!”同学们恍然大悟。只见,游戏中的三人正摸不着头脑,像个没头苍蝇一样,不知该怎样是好。他们三个人摸索了一阵,最后只能弄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来。“好吧,这三个人没有经验,咱们再换一组。这次我们加大难度,找九个人,三人当角,一边两人。”老师点了九个刚才看的最认真的人来挑战。果然,这三个人有经验了,他们先推选出一位“指挥官”,负责指挥整个过程。游戏开始了,经过刚才观察,他们配合得相当默契,哪人当边,哪人作角,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也表现得相当从容。经过一番调整,一个相对标准的‘正三角形’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这时,教室里也想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下一篇:团结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四

生本教育实验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我不仅在思想上有了巨大的改变,课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对生本教育理念持怀疑的态度,所以在课堂上还是忍不住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理解课文,学习课文,现在我认为生本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怎样学语文的教育。现在就自己感受谈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高度尊重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于学生的不良言行有时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但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果一味讽刺、挖苦只能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课堂上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答。

二、充分地信任学生

别看孩子的年龄小,但是他们这个年龄也是学东西最快的年龄,所以只要我们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孩子们就会自己学习。所以我现在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教孩子怎样读书,怎样提问题,怎样解读文本来,自己搜集资料并整理资料等等。现在学生拿到课文知道怎样学习了,每次预习回来我都看到孩子的书上有圈圈点点,并有自己的感悟,还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说明孩子们读书的时候真地在思考了。在课堂上的.交流中,他们才会有这样多的自己的见解,经常会为了一个问题而争论起来,在争论中,他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备课需要更精心

虽然孩子们的理解感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堂上也经常能提出我备课时多预料不到的问题,但是这时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备课要更充分,可是我感觉自己不能做到把每一课都钻研得那么深、那么透。所以以后的备课中,我还要加强备课。

四、教学常规要训练

因为尊重学生,课堂上同学们都踊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很多时候课堂会因为某个问题争论起来而,课堂就乱了,所以我觉得以后要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让学生做到认真倾听,有序发言。

总之,生本教育改革以来,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了可喜的好转,经后我会不断摸索,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五

一、物理复习课教学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学习的钥匙,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而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浮力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浮力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在章节复习中,通过以实验的复习为载体,把相关的物理各知识点的复习引入,同时把基本技能和概念等加以复习,感觉效果还不错。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实验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实验问题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

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复习题,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但在我所教的三个班级中,都存在有十几个学生做作业时态度较差,对于知识公式的应用的基础题不记知识和公式,随心所欲瞎做,填空和选择随便乱写,而对于实验和计算就干脆不做,上课时,尽管把是什么知识?怎样使用知识解决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但学生也不改,这种情况一直在困扰着我,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加以研究,力争找到解决的方法。

4、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六

上周,我有幸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

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

1、从管理入手分好学习小组

2、采取捆绑式评价

3、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

4、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二、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

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三、四种课型怎么上:

新学课:采用导学新方案。

练习课:在黄金时间做黄金题。

试卷讲评课:两种方式:第一种教师阅卷、第二种学生阅卷。

复习课:以练代讲。

四、教师应明确的理念。

1、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

2、时间加汗水型教师,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3、教师应进入做事业状态,而不应是做事情状态。

4、理解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张主任的讲座非常精彩,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实践的案例,生动的讲述赢得阵阵掌声,让我受益匪浅。

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它给了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有方向,我们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再者,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策略、模式以及课堂要求。也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我们上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时间备空间等等。其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及课堂要有小结和巩固练习。第三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评价形式。

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学生的高效是能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获得高效地发展,教师的高效是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来高质量、高收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略有提高。理所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根本。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成长的喜悦和幸福!而学生这种理想的学习状态的出现,则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对巩固练习与提高练习的精心编制。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扎实的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并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高效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在学生提高的同时,自身素质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我还觉得高效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对师生关系作了一些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是由传统课堂中教师反复枯燥的讲、学生无奈被动听的单向灌输关系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交流讨论。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式的吸收与改进,抛弃糟粕吸收精华,或者说是一种变革与升华。这种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真正平等融洽、交流零障碍、和谐温暖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式的,这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和要求比传统课堂下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七

作为一线教师,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归纳如下:

1、教学不能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合作学习有其不可低估的优势,但也正如无论多好吃的东西,吃多了都会让人反胃一样,合作学习再好,也只是无数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完全没必要走入非“合作”而不能“课堂”的怪圈。新课程改革虽然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上学习方式单一的状况而言的。我们一旦对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愈来愈熟练后,无论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将和传统学习方式中的优秀做法一样,变成很普通的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至于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我们到底应该选用哪种学习方式,我们则可能会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发生变化。若注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4、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四大总体目标之一,是因为把数学课堂看成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讨论,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数学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八

体育科组

阳威武

创新型的教师具有理智健全、知识完备、理念先进、德性高尚、思想开放、情智充沛的特点。要充分体现这些特点,这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也许是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但并不是不可追求的。对一个有准备的教师而言,教育智慧也许不会永远都是一个“彼岸性”的问题。教育智慧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教师。要迎接教育智慧的到来,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准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育学理解和教育机智。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智慧。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智慧,完备的有结构的知识是教师智慧产生的沃土。要将知识转化成一种智慧,的确需要每个教师将公共的专业知识、教育知识变成教师个人的知识,并加强对个人知识的管理。知识准备与知识管理,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土壤。

智慧产生于知识,特别是产生于个人知识。每个教师都有来自于不同科学领域的公共知识,这些公共知识一旦被教师所掌握,就构成教师个人的知识。从知识的应用来说,知识从来就是个人化的。教师的个人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方面,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则是对两大知识系统的自我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或个人知识工作的生产力,提高组织或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所谓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对校内外专业知识作持续有效地获取、储存、应用和创新的过程,是将教师个人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与创新的过程(生成智慧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基本阶段:(1)、知识确认,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从事教育专业工作和具体教育任务个人所需要的知识类型及其结构;(2)、知识采集,教师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吸收教育活动内外的知识信息,并有效地进行筛选;(3)、知识组织,将所搜集、吸收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适合新的教育情境需要的知识结构;(4)、知识分享,教师将知识传递给活动对象;(5)、知识应用,教师将知识应用到教育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6)、知识创造,教师在教育场景中通过知识的应用与更新,产生新的知识。

教师在复杂的教育场景中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管理,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所存在的局限性,从而产生组织更新知识结构的愿望和行动。一方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实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激活不同类型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转化与创造,充分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教育场景中应对复杂问题的作用。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发挥知识的智慧价值。零散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构不成智慧,陈旧的、残缺不全的知识形不成智慧。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目的在于充实与更新专业背景下的知识结构,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转识成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式是多样的,如读书、学习、接受专业培训等,但对教育智慧的生成来说,教学反思则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师自我知识管理的有效方式。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专业行为的一种内在深刻思考,是比照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对教育行为方式的一种内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肤浅的知识不可能成为一种智慧,反思是实现知识深刻性意义的重要途径。关于教师的反思,后面将专门予以讨论。

二、教师的教育学理解

教育智慧不是应对复杂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或教育冲突时教师的一些雕虫小技,而是富有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是在教育学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意义性的、创造性的教育行为。教育学理解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基础和来源。

按照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的观点,所谓教育学理解,是指“二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教育学理解总是与特别的、具体的教育情境有关,它要求成人在特定教育情境中能够控制自己,同时了解什么时候和怎样主动地、积极地与孩子交流。“聆听”即理解,“敏感地聆听”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和行为方式。在教育场景中,教师的教育智慧以教育学理解为基础。不能聆听学生的教师,我们很难想像他能够生成什么教育智慧,因为教育智慧都是表现在处理与学生有关的教育问题上,都是表现在教育情境中的。作为教育学理解的“观察”,就是教师应具备的洞察儿童内心世界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具有一种开放性的、让儿童感到轻松温暖的可接受的方式来聆听学生的倾诉。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一种发展性理解,是对学生的发展前景、潜能和向上的积极态度的一种尊重和信任。发展性理解是基于对儿童的“向善”和“向上”的发展方向的认可,把“发展性”始终置于教育行为方式的首要位置。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于在复杂的真实的冲突性的教育情境中保护并激发儿童的“向善”和“向上”本性。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一种分析性理解。学生总是天真的、善良的、纯洁的,这种天性是需要教师理解和把握的。面对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和冲突,教师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负面的理解,把学生的不良行为理解为邪恶、卑鄙和不道德,并进而产生憎恶、不满和简单的谴责;相反,教师应持有的教育学理解态度会引导教师去分析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和实际情况。分析性理解不是武断地对学生的行为简单地下负面的判断,而是认识到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学生逐渐地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克服自身缺点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智慧便在于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言行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更正。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教育性理解。教育性理解是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学习经历的理解,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理解,以及对其长处和短处所作的评价。教师需要对儿童现有的能力和潜在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是过程性的和形成性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使学生具有发展的方向感。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既需要教师对儿童的“未完成性”或“不成熟性”给予“同情”的理解,更需要给予其“移情”的理解。同情是一种谅解、包容、怜悯,而移情是一种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远离了“移情”理解,教师的理解对学生来说也可能仅仅是居高临下的。教育学理解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创造基础,教师要具有“教育学理解”的能力。

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有关,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迅速地、准确地、灵活地、恰当地进行行动的能力。首先将教育机智作为一个教育问题来讨论的教育家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2年,在他的首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他对教师们说,“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他认为教育机智,“介乎理论与实践之间”;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作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的过程中自然地展现出来;“机智是一种行动方式,它首先依赖于人的情感或敏捷性,仅仅从遥远的意义上依赖于由理论和信念形成的判断”;“机智对情境的独特性非常敏感”。赫尔巴特关于机智的论述告诉我们,教师的机智尽管不是计划性的,但却是可以准备的,是以教育学理解、教育信念为基础的。

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定是善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捕捉到教育的机智的。教育机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或者教师要注意哪些方面?马克斯?范梅南的观点值得每个有教育智慧追求的教师去借鉴。

1、教育机智首先表现为克制或耐心。面对复杂的、激烈的、突发的教育冲突事件或场景,最好的行动就是不草率采取行动。首先静观其变,克制自己,耐心等待,倾听学生或当事人的倾诉。真正了解实情后,再作出果断的有效决策和行动。

3、教育机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时刻认识到学生的“未完成性”或“未成熟性”。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总是把问题的最终解决权给予学生,而不是由自己独断地解决问题。引导优先、建议辅助。教师是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决策者。

4、教育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教育机智并不总是表现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也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之中。用细心去影响学生,用细腻的方式去感化学生。教育机智是能够打动心灵、感化情感。默默的关怀、悉心的关爱、殷殷的期望、耐心的等待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

5、教育机智表现为教师对情境的自信。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相关。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善于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和环境中学会自信和树立信心,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将这种自信和信心传递给学生。

6、教育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时刻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重要的是,判断怎样做在教育方式上才是正确的。教师的临场发挥能力,就表现在使得每一个教育行动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

当然,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积累、反思、领悟,更需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觉醒。一个教育思想错误、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师不可能拥有教育智慧,为教育智慧总是代表着先进的、积极的方向。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九

青春好似一股清泉,干净而纯粹;青春又好似一缕朝阳,蓬勃而明亮;青春好似一丝火光,炙热而美好。我们不能在青春的大好时光,去虚度光阴,去封闭自我,不好好把我青春的时光。打开青春的天窗吧,让青春的朝气透过窗檐照射进来吧,让我们感受青春的温暖与昂扬。

在青春的大好时光,不要封闭自我。有很多人,自己封闭自己,不与别人交涉,不与他人沟通交流,一味的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一个人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快乐。一个人独处确实很快乐,不用在意和别人的社交关系,与人们都是泛泛之交,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但这也是有很多缺点的,长此以往,可能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就得不到提升,甚至以后会有社交恐惧症,这样的心理在以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是十分不利的,许多工作包括社会上的社交,都是需要很好地社交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的,这种能力丧失和倒退是万万不可的。

打开青春的天窗,让自己变得阳光快乐,昂扬向上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如果在青春的大好时光,一味的消沉低落,生活上颓废不堪,每天浑浑噩噩的度日,不去趁着身体强壮,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好好奋斗,这样无异于是虚度青春的,浪费了青春最好的时光,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应该觉得青春是朝气的,而不能虚度光阴,蹉跎度日,这样的青春是没有奋斗的动力的。

打开青春的天窗,就是指要打开心里那道青春之门,让青春的朝气与活力照射进来,整个人应该是昂扬向上的,不应该自我封闭。还有就是要被青春的朝气感染,做一个积极向上,快乐幸福的.人,即使生活是难的,我们也要用耐心与勇气去面对可能面临的众多苦难。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十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09年4月28日—4月29日)我和同仁们来到了美丽的烟台。在两天的研讨中,我聆听了九位优秀教师的课。仔细品味着每一节课,我的心里充盈着无比的幸福,因为在可圈可点的课堂上我收获了很多。

做课教师中八位都是女教师,俨然顶起了大半边天。端庄秀丽的她们站在讲台上就是智慧与美丽的完美融合。她们用细腻的情感,精美的设计引导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品社(品生)的学习中。

青岛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的张校长是本次做课活动的唯一一位男教师。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他让我们尽享了男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独有魅力。精炼的教学语言,层层深入的活动设计,细致入微的点拨,让我领略了男人的睿智与大气。

社会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源泉,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并取得实效。活动中,每一位做课教师都能引用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引导学生或思考,或讨论,或交流。

滨州的王老师在执教《男生女生》时,设计了“面对面找优点”这一活动。活动中,他将男生和女生调整座位,分坐两排,并分别分为两组,给对方找优点(男生为女生找优点,女生为男生找优点),并写在“优点卡”上。汇报交流时,两个男生读出他们为女生找到的优点后,都说:“其实女生的优点还有很多,所以后面加了省略号。”听到来自孩子口中的真诚话语,我的心暖融融的。因为教师没有刻意的说教,而学生已经将“互相欣赏共同进步”的内涵浸润于心。

再如,泰安的武老师在执教《同在蓝天下》“关爱残疾人”这一环节时,她介绍了现就读于烟台市水运技校的孙园娜自7岁开始,就背着身患残疾的张芹同学上学的事迹。风雨无阻,孙园娜一直背了9年,直到把同学张芹背进烟台市一所职业中专。虽然课堂上,武老师只是出示了一张“孙园娜背张芹同学上学”的图片,而且教师也只是用寥寥几语概括了孙园娜的事迹,可是这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却悄然感动着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残疾人,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成为其中温暖的一员。

信息技术与品社(品生)的巧妙整合让课堂教学动感十足。执教《天堑变通途》的张校长在引导学生说出身边、周围的交通情况的基础上播放了一段“山东交通发展状况”的录像。准确的数字,生动的解说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山东交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特点。

地高天寒的青藏高原之所以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走近了学生的心海,亦源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东营的商老师在学生交流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的基础上,先后播放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和《青藏高原的风光》等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走进了那方圣洁的土地,了解了藏民的生活习俗等。

再如:临沂的胡老师在执教《帮帮残疾人》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了“几种残疾人”的典型案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篮球女孩”—钱红艳的故事。那个细小的声音,那个用篮球做鞋子行动的画面深深地震撼着学生。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她的悲惨命运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以赏识的眼光审视着这九节课,我真的受益匪浅,于是信笔写下了几句朴实的小诗,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