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政小论文(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10-20 07:47:06 |
  • 笔尘 |
  • 8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政小论文篇一

要评3a,先抓党建;要承接项目,先抓好党建。今年全市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28家社会组织,全都建立了党组织!”德阳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负责人介绍说。在德阳等地试点基础上,四川省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联合民政厅、财政厅,近日印发实施《关于在社会组织章程和等级评估中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要求的通知》,鲜明划出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四道“硬杠子”,切实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落实到社会组织管理的全过程。

第一道杠:党的建设有关内容要“入章程”。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结合工作职能,指导督促社会组织把党的建设等有关内容写入章程,并在成立登记和章程核准时加强把关审查,从源头上确保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的正确政治方向。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1.4%的社会组织将党建有关内容写入章程。

第二道杠:年度检查看党建情况“进报告”。各级社会组织登记审批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开展年度检查时,要指导社会组织对没有把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章程、不重视不支持不开展党建工作的,须加强教育指导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整改的严肃处理。

第三道杠:评估管理办法中要有“党建分”。该省将进一步优化党建指标设置和提高党建评分分值,原则上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才能评为3a以上等级,已经获得3a以上等级评估但还未建党组织的要逐一指导组建。评估等级有效期满申请重新评估的,要专项评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的,要及时作出降低或取消评估等级处理。成都市在社会组织评估评分细则的一级指标“内部治理”中,专门单列分值为55分“党组织建设”二级指标,包括党的组织设置、党组织工作制度、活动形式和内容、工作场所和经费、反腐倡廉建设等6个三级指标,全覆盖到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

第四道杠:政府购买服务同条件“优先选”。全省倡导各地在竞争择优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创造条件让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确保在项目实施中更好传导党的执政理念和服务人民群众,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治效益。

思政小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电力产业的不断的发展,保障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也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在电力企业的思政工作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内容研究,便也有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电力企业中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并提出具体的创新办法,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思政工作;安全文化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仅包括正常的生产工作,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效用。据此,本文对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所作出的分析,也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电力企业在思政工作中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现状

1.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电力企业的可持续运营,既同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巨大联系,同时关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牵连。其中,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创新建设,也成为企业管理中关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总的来说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环境的影响,从而使得关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创新建设效果受到一定限制。当电力企业不能实现安全建设时,这种情况便给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后果。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认识尚不到位。电力企业要实现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关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便具有极为显著的必要性。对安全文化建设意义存在误解或者忽略这种必要性要求,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没有必要,一方面会直接造成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机制架构与管理制度的执行困难,使得企业计划的任务不能得到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这种安全意识的缺失,也会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陷入极大的阻滞之中,无法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目标。第二,关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有小部分的管理者往往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是非常小的,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生产中,所以对于安全文化建设所布置的任务也是敷衍了事。但是正因为这种原因,造成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极容易耗费财力、物力、劳动力却收获不到较好效果。这种流于表面的工作方式,也使得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生产的基本要求成为一纸空谈,最终也容易导致电力企业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第三,关于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依旧不够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处于不断增加、开发的过程中,并且电力企业关于企业思政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但是这种安全文化的体系建设仍然是不够完整的,也还存在着较多的漏洞。这些不足之处既体现在没有全面、细致的管理机制上,同时在员工们的日常生产工作中以及其他具体管理事项上,也缺少了对于安全生产要求的严格考核,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得到了消减,以及电力企业的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也会致使电力企业关于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第四,对于电力且的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具体、有效的可行性策略。安全文化的建设在实际管理中,经常是通过表演文体活动、发表建设文章等方式进行的。然而这种将安全文化建设同生产相互分离的做法,也使得其建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并且也容易丧失安全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生命力与活力,进而给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加强安全文化创新建设的具体方法

1.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创新的方法

电力企业在文化安全的创新建设方面的可行办法,简单概括来说有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安全精神的文化建设。要满足这种建设目标,首先要将树立起正确的生产价值观念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不变要求,这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效益的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企业的生存都有着巨大意义。因而,建立起安全生产的建设目标,要创建本质安全的新型电力企业,管理者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活动学习,多资源、多渠道的利用视频、网络、安全手册、板报等手段作为宣传载体,对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与重要作用进行大量宣扬,从而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氛围,使得安全精神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第二,完善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所谓安全制度的文化建设指的是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操作标准、生产规程等都以安全责任作为整个生产工作的'核心人物。具体要编制出电力生产技术管理、电力运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与燃料管理等诸多制度。这些相关的制度规范要覆盖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并且对于安全生产中的各项操作程序与制度规章,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为要详细进行规范落实。在进行制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行为文化的建设对于安全生产的实现,也有着极为显著的效用。在一些生产活动中也会出现因为员工的不安全生产心理或行为,而给企业生产造成恶劣后果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教导,令负责生产任务的员工掌握到科学的生产方法、正确的生产态度与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并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违章违纪的行为出现时,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进行处理,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力求通过对员工制度约束意识的塑造,帮助每位工作者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开展安全的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要求电力企业在生产中,加大对于生产工具、保护用品、安全标示、安全设施与防护装备等方面的投入,不仅要满足电力企业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例如,在生产厂区或生产场所以及能够产生影响的区域内,按照相关的规定,设置安全设备、布设安全标示系统以及准备修理器具等,所用的工作装备与防护用具也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严格做好安全设施的定期检查、检测、检验、管理工作,以此保障安全保障的可靠性。对于安全设施的管理规定,相关部门也必须严格进行责任划分,并且对于管道介质的流向标示、安全标志标示、员工安全工器具也必须认真核准管理。例如,当公司出现安全隐患时,要提高员工对文化生产的重视,便要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剖析,力求通过这种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的目标。第四,加强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任务中,增加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能够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获得大幅度的提高,并促进电力企业生产能力的持续创新。

思政小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均在管理理念与方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校作为培养优秀党员与干部的重要机构,也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更新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是党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工作与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党校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党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探索新时代下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措施。

关键词:党校;行政管理;新时代;创新

一、党校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

在经济、政治、文化均迅速发展的时代,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尤其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深化全面改革,带领国家与人民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提高人民幸福感。新时代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含着机遇,也充满挑战,党组织需要培养更多优秀党员与干部,做到从严治党,廉洁执政。为培养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党员,党校也不断更新管理方式,但目前仍有部分党校中存在较严重的管理问题,尤其在行政管理方面,易受到党校管理者的忽视,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单一、管理体制僵化、硬件设施缺乏等各类问题,不利于党校教学水平提升和整体发展[3]。在党校行政管理中,管理观念的落后主要是因管理人员长期处于节奏缓慢、缺乏竞争的工作环境中,缺乏突破阻碍、提升工作效率的意识,缺乏危机感,导致员工安于现状、故步自封,仍沿用落后、僵化的管理方式与体制,与当代快速变化的社会现状严重脱节,给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严重阻碍,不利于党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建设。

二、党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改革措施

(一)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观点和理念的变化是党校行政管理措施创新与改革的关键,也是各项措施准确实施的基础[4]。当前时代下,国内外形势迅速变化,党校行政管理应基于党的发展任务,战略、全面地提升党校管理与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党校的使命感。为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措施,管理人员需重视自身思想的改变,正确意识到管理理念创新的重要意义,重视学习和引进先进理念,避免盲目沿袭老旧的管理体制。理念的更新不仅需要主动学习和引进,也需明确该理念是否符合党校当前情况,充分结合实际现状选择和调整管理理念,使其既符合时代特征,也适合党校现状,确保其先进性与实用性并存。更新管理理念后还需加强理念宣传,可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包括培训、张贴标语等,使各管理人员均能调整自身思想和理念,迅速高效地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二)建设科学化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依据和规范,其完善程度和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党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需要改变陈旧的管理制度,结合党校自身情况完善和创新制度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并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党校行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达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5]。管理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职责,规范行政管理决策的实施方式、流程。在党校行政管理的决策制定方面,应避免以领导意志为标准的决策制定方式,充分体现民主意识。制定决策前应参考专家意见,并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观察实际情况,获取各阶层意见,并组织各方面人员参与决策的制定,讨论其合理性与可行性,使各项决策均能与党校当前状态相适应。尤其需要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不仅应监督基层人员的工作情况,更应加强对于领导层的管理和监督,采取互相监督机制,各部门、各阶层间彼此监督,互相协调与合作,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减少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特殊化、人情化等各类不良情况,使决策与管理措施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落实。此外,设立制度时除规范工作流程与工作要求外,也应充分考虑各阶层人员的实际需求,在制度化的同时确保人性化。

(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前时代下,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爆发性增长,给各行业管理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互联网+”时代随之到来[6]。党校行政管理工作需跟随时代发展,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将人工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方式,节省人力资料并提高管理效率。行政工作涉及党校运行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工作内容繁杂,数量庞大,涉及的信息多且杂。在过去,党校行政管理工作主要采取人工记录和整理的方式管理各类信息,并以纸质资料的方式存档,占空间大,且信息查询难度高,整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大。目前,各党校均已实现一定的信息化,但大部分仍处于用电脑收发文件和进行文字处理的阶段,其管理系统相对落后,阻碍了党校现代化建设。如今信息科技的进展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各类管理系统纷纷涌现,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了信息的高度集中、实时共享和快捷处理。党校应引进先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使其充分掌握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方式,能够正确、熟练地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展各项工作,节省人力,并提高信息反馈、汇总、分析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数据的实时监控等,也可建立行政管理数据库,便于数据查找和分析,给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党校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党员和干部,同时也应注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各项相关措施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其综合素质影响着实施质量和效率。为全面提升党校行政管理质量,应致力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加强教育培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先进、新颖的信息资源,从中选取适宜党校具体情况的信息作为培训内容,使管理人员思想与观念能够与时代接轨,获取更多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更全面的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其综合素养,提高其管理与协调能力。并鼓励管理人员利用信息传播的便利,不断学习知识,提升自我,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并发挥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党校行政管理方法的不断改善提供助力,达到可持续发展。在加强培训的同时也应完善评价与晋升体系,引进优秀、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与体系,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给予表现优秀者奖金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管理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和工作质量的积极性,并形成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氛围,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提升。

(五)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

党校行政工作覆盖面广,与各个部门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若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需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各部门间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使党校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共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党校行政管理需创新和改善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方式,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实时传输、共享,确保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使决策信息能够快速地传递至各部门,并在各部门协调合作下将其贯彻落实,将落实情况快速反馈至决策层,形成良好的闭环。同时需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改善部门间的关系,管理层也需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党校各部门的决策实施情况与运行情况,做好协调工作。此外,各部门需做到财务透明,形成公开、民主的良好工作环境,有利于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互助关系。

三、小结

总而言之,党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是促进党校良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新时代下党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各个党校均需要明确当前社会形势,在党的指导与引领下,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培训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符合当代需求的高素养党员与干部。创新与改革的过程是全面、复杂且漫长的,需要从观念、制度、人员等多方面切入,并获得各部门的支持,互相协作,互相监督,全面提升党校行政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辉.关于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基层政府管理加强的研究[j].山西青年,(15):244.

[3]郝立民.浅论加强党校教学管理与创新实践思路[j].科技经济导刊,2016(10):201.

[4]王淑娟.党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难点与推进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8):98.

思政小论文篇四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真情,它可以是一个人的心灵鸡汤,一句安慰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温暖的眼神……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

一个冬天的傍晚,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天边的红霞渐渐消退,只剩一道红色的晚霞在天边。

我正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十分弱弱的小女孩,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小女孩的头发和脸上全都是雨水,她的眼睛也睁不开,看不见她的妈妈了。我想,这个小女孩一定是一个孤单、可怜的孩子。她的妈妈在哪里呢?我正要过去看看小女孩,突然,一个大哥哥走了过来。他们看到小女孩的情景,就连忙跑过去对小女孩说:“小妹妹,你在哪里?”“在车站”。小女孩的妈妈说。大哥哥连忙走过去,把小女孩抱起来问道:“你是谁,来这里等我们了吗?”“我是来这里等妈,我们是来这儿等妈。”大哥哥说着把自己的大衣脱了,把小女孩裹得严严实实,小女孩的母亲也在这大哥哥的怀抱里。大哥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快乐的笑容,他们两个人都露出了笑脸。

“小妹妹,妈在这里呢!”大哥哥对我说。我们两个人都笑起来。大哥哥走开了,我的母亲也在大哥哥的身后,我对大哥哥说:“你在哪呀?妈妈呢?”“我在这。”我说道。大哥哥对我说:“小妹妹,你的妈妈在哪里?”我说:“大哥哥的妈妈在车站,她一定也在车站等你。”大哥哥又说:“小妹妹,快到车站了,我们一起回家吧!”说完,他们就消失在了我母亲的视线中。

大哥哥又说:“好吧!小妹妹,我们回家吧!”我们一起回家了,大哥哥的母亲也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我的心里暖暖的,因为这里充满着真情的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

思政小论文篇五

为深入贯彻__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计划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规范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思政小论文篇六

1、引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能够产生巨大的能动性。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决定着人们的前进方向和精神状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全党全国人民才能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坚定、行动上一致。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抓住这个核心不放松。

2、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可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作为个人内在的具有持久稳定性的思想认识,首先根据其指向,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形态,和社会理想形态,个人理想形态是指一个人对自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成长、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和期望,社会理想形态则指一个人对其所在的社会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发展状况的一种肯定性预计与期望。这两种形态在一个人的头脑中不是互相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个人理想在社会理想的背景之中,社会里想着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两种形态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都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这两种形态在一代社会成员的头脑里以千差万别的姿态成熟起来、稳定下来以后,这一代社会成员的所有理想指向的合力,就在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始塑造一段新的历史。根据以上观点,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其身心状况、家庭状况、阅历积累、教育积累等等因素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身心状况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等有关;家庭状况最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稳定性与和谐性;个人的阅历积累千差万别,但与一个时代的民风习俗及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个人的教育积累是影响一个人理想信念过程的最具可变性,最有可操作性的因素,因此也显得最为重要,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之后的历史中,教育积累雷在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因为个人对教育的可逃避性空间越来越小。

3、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分析

我们的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后,是更复杂和深刻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是价值观的变化。这些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的变化对社会成员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而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冲击更容易引发问题。理性信念和价值观体系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可以说价值观是形成理想信念的基础,而理想信念又会对价值观产生直接影响。毋庸讳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大学应该是精神社会的前沿。不论是以前精英式的高校教育还是现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对我国而言,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意味着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尺度之一。应该从这个高度来理解和定位高等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高等教育是个指挥棒,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毕业生对将来的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还在于它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所以高效的教育理念对社会的影响有现实的一面,更有潜在的、长期的一面。

4、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更深刻的思想斗争完成个人思想结构的初步确立与稳定,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一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面对如此重大的任务,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养的光荣传统,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必要保证。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道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实际上追求理想的过程,就是进一步确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信念也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得更加坚定了。只有经历了患难和在逆境中奋斗的人,才知道理想之可贵,才体会到信念的力量,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再次,要关注时代榜样,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对可塑性、模范型强的广大青年学生实行榜样教育,是进行思想教育最有力的方法之一。我们这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在不同的岗位树立了一个有一个让人感慨、让人心动的坐标,为了使这些体现时代先进性的坐标成为学生精神的导引,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榜样,从他们身上去追随历史的足迹,寻望历史的进步,检视共产党人的奋斗。学生们能在对英雄的赞叹中找到精神支点,这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还要让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是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构筑起理想信念的基石,一方面要让学生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这样,才可能把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社会实践是学生形成政治信念的“催化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理想信念一旦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意志,在一定的时候便会外化为高尚的行为。

总之,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大的社会环境里,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单人和建设者。我们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注视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洪岩.浅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建军,曹一建.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田建国.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

思政小论文篇七

理论社团之所以备受重视,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原因在于其在大学生中影响广泛,作用深远。1.社团成员作为理论传播媒介具有特殊的影响力社团中相对宽松的氛围和社团师生的平等地位提供了良好的对话交流的平台。教师从“师”变“友”更显亲切,学生对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额外指导平添敬意。尊师重道、教学相长之风不仅增加了师生情谊更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和渗透力。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推崇和向往的。此外,社员独特的学生干部身份也使理论传播效果波及更广,效果更为显著。理论社团成员大多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员,在班级、学生会等组织中担任要职,无论是学业、工作、生活都在学生中堪称表率,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他们的一言一行势必带动更多同学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政治信仰,向党组织靠拢,并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2.理论社团的活动内容体现时代性、把握方向性,影响深远理论社团除了学习马列主义、^v^思想、^v^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另一个学习重点是关注时事热点、把握时展动态,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尤为重视。如在号召全国开展“中国梦”的理论探讨和主题实践的大背景下“,时事观察社”围绕“中国梦与我的理想”开展的班会讨论活动让更多大学生重新建立对理想的期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并自觉把个人理想寓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理想之中。此外,诸如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国际敏感争议事件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易于掀起广泛参与学习讨论的高潮。理论社团在组织这些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理论修养、正确立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影响更多的学生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马列主义青年。

二、理论社团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理论社团在实施育人工作、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思政课程体系颇多建树,但一切功能都建立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上。但根据调研统计,理论社团在一些高校,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活动少、水平低等现象,[1]25-26暴露出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其一、部分高校学生素质不高,水平低下,主观认识存在误区,积极性不高;其二、缺乏指导,发展受限。教师“教书育人”的大德育观念未完全建立,教师无指导积极性,造成指导老师或缺位或有名无实的现象;教师未受到专业训练,缺乏指导艺术和工作思路;教师教学科研负担较重,压力不小,无暇旁顾。其三、制度不全,管理粗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的奖惩激励机制未建立完善或未完全执行;社团内部纪律松散,群众性组织的劣势尽显。

三、“大德育”理念指导下,理论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

理论社团要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高效有序发展,真正起到思想育人、德育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真正形成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必须从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都建立起使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营造校园政论文化环境校园政论文化,是校园文化系统中关于政治理论方面的次级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创造的关于政治理论方面的全部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稳定总和。主要包括校园政治理论建设和教育的主导理念、政治理论教育与教学的规章制度和教风学风,政治理论工作的资料文献、场所与教备设施,以及政治理论教育与教学的途径与形式、措施与方法、行为习惯等的总和。[3]68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贯彻“大德育”理念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政策制度、组织建构到经费支持、后勤保障,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形成教学、管理、服务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政论文化环境。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宏观管理方面,学校建立党委统率、学工处领导下团委、思政教研室、各系学工部门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团委组织管理、思政教研室思想理论指导、各系学工部门配合执行,政治理论社团“时事观察社”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下颇有成效,促进了党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中观管理方面,建立团委领导下的社联等专门机构,社联按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担负起组织管理、思想指导、活动监督、后勤保障、财务管理、执行团委决定等职能;理论社团制定管理章程,按时定期参加社联会议,参加社团联合活动,服务于校园文化生活。微观管理方面,理论社团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部门体系,确保人员到位,制定社团章程,明确社团宗旨,加强组织纪律,定期开展活动。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为鼓励和督促学生加入社团参加活动,可制定《学生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包括《课外活动学分赋值标准》、《学生课外活动学分认定办法》),把课外活动与学分挂钩;可依托党建、团建把社团表现作为学生入党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为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更好地参与课后育人环节,可把教师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任务纳入管理工作量、年终考评、职称评审,从奖惩体系的建立对教师工作进行引导,如制定《社团指导教师考核细则》;对教学、管理、科研工作量进行合理配比,让教师在教科研之余有余力进行课外指导。

(四)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加强社团骨干学习。其一、建立重点培养、广泛宣传的“点面结合”的培养机制。通过各系学工部门推荐、新生招录、考察等程序,确定一批理论学习骨干。“组成理论学习中心小组,让他们先学一点、学多一点、学深一点,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再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感染周围的同学。”[4]8其二、建立“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社团可集中聆听学者专家理论讲座、观摩爱国主义影片、参加学习讨论会,也可分散自行学习调研,撰写读书报告、观影感想、理论论文。其三、建立“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记忆性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之外,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兴趣选取身边热点的时势政治事件为切入点探寻事实真相、分析理论依据、做出正确判断,坚持正确立场、指导为人处事。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参加相关学习与培训,增加管理知识和提高指导水平,避免专业课教师闭门造车搞学问,懂书本不懂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学校也可开展社团管理艺术与实践的学术研讨会与经验交流会,引导思政理论课教师总结社团管理经验,更深入了解学生心态、状态、动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科研一体化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工作教师跳出事务性工作,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理论修养和专业化水平。

思政小论文篇八

论文摘要:近年来,部分高校学生出现了一种逆反心理现象,成为做好思政工作的严重障碍。本文拟从逆反心理成因入手,提出矫正方法,以对思政工作有所借鉴。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逆反心理成因矫正

近年来,一种反常的心理―逆反心理在部分高校学生中蔓延,大大影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做好思政工作的严重障碍。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逆反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是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逆反心理成因分析

“逆反心理”指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的与多数人对立的、和常态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行为倾向。高校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既具有青年人逆反心理的共性,又有角色的特殊性,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方面。

(一)客观方面。

1.社会认知偏见投下了心理阴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人们的精力集中于物质文明建设,对思想道德建设逐步放松,使一些如“读书无用论”等社会认知偏见在大学生中流行。这给高校在校生以极大伤害,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社会比较差异诱发心理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信息的交换程度越来越快,学生在了解这些信息时,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进行比较,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时,便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如此类事件反复出现,经多次强化,就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3.教育变革对个体定势造成冲击。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对高校学生的食宿由学校实行“全包”,毕业时由国家分配,久而久之,高校学生便形成了依赖的思想。教育改革后,由学校对学生不收费到收费,由国家包分配到自主择业,招生、分配“并轨”、实行双向选择,这使得高校学生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4.高校教育的内容、手段失当。

正面宣传教育内容略嫌空洞,缺乏说服力。少数教育者在进行正面教育时热衷于讲大道理,要学生爱学习,有巩固专业的思想,但对为什么要爱学习,有巩固专业的思的必要性、重要性却说不清,分析不透。如此,效果便难以达到,另外还存在宣传过程中的失实,对典型人物事迹人为“拔高”等现象。加之,少数思政工作者素质低,在处理个别问题时有失公允,使学生易对正面宣传产生反感,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二)主观方面。

1.自我意识相矛盾。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对自己和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已经步人高校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分化为显示自我和理想自我两个相连的意识领域,一般而言,理想自我往往超前,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反差很大时,则萌发了焦虑和烦恼,产生了逆反心理。

2.认知水平因素。

(1)认知片面,固执偏激。高校学生尽管逻辑维已基本确立,辩证能力开始发展,但他们毕竟阅历浅,分析难免片面、易导致认知中的偏激和固执。如高校的思政工作基本上以正面宣传为主,当学生们意识到这些与部分社会现象不符合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识别力低。高校学生平均年龄十八岁左右,在心理学上这属于“青春危险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社会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如果这种好奇心与社会、学校、家庭的基本要求相悖而自己又无法正确识别时,就极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而且,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同样存在着竞争,这样就使他们普遍有较强的求知欲,然而由于自身识别力低,极易受宣传“自由化观点”、“性解放”的书籍、刊物的毒害和影响使他们上当受骗,乃至犯错,从而怀疑、失落充斥着心灵,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3.情绪与意志方面的因素。

(1)高校学生感情丰富,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极易冲动,十分兴奋,即便几句批评玩笑也会使他们灰心丧气,成为不能以意志力驾驭情绪、情感的奴隶,从而引发逆反心理。

(2)自满情绪影响下的`优越感和自尊心强与心理承受力弱的矛盾。从某个角度来看,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在亲友和同辈前备受羡慕与赞话,这就容易使他们导致平日刚恒自用、盛气凌人。而且,学生一帆风顺的经历使他们“挫折意识”、心理承受力弱,一旦受到挫折,已有的优越感、自尊心便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受挫的原因,看不到自身的弱点,“逆反心理”也就有了滋长的土壤。

二、逆反心理的矫正尝试

逆反心理是属非病态型的,具有“反权威性、两重性、极端性、从众性”等特点。同时,逆反心理也是动态型的,必须诊治这种不正常现象,要从丰富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杜绝外界诱因做起。

(一)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主观上导致了逆反心理的产生,因而具有逆反心理的高校学生应从两个方面来统一自我意识:一方面要努力改变现实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趋于一致,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修正理想自我,使之与现实自我统一,谋求两者的最佳结合。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其次在具体设计理想自我时,在现实自我的基础上要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优缺点等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在实践时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可以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工作,以保证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实践证明,正确地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

(二)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行为能力。

古希腊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认识你自己。”具有逆反心理的高校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其行为举止才不会显得过于自负,进而提高自己遇事的行为能力,以期与现实客观环境和人际关系相适应,克服逆反心理。那么,怎样去正确认识自我和提高行为能力呢?首选,要学会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在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其次,具有逆反心理的高校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抓住提高行为能力的机会。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提高,一个人要真正提高行为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参照系数,只有把自己态度、言行、职业的社会效应和他人作深层次的比较,才能不断修正与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

(三)增强识别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克服偏激情绪。

高校学生要尽快克服逆反心理,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要把掌握社云发展客观规律的金钥匙―政治理论课学好,在这个基础上,就能正确对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正确对待所接触的书籍、刊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有效地克服逆反心理。另外,还要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努力克服偏激情绪。首先,有逆反心理倾向的学生要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再次,要加强志向意志的锻炼和良好品格的培养。一般而言,意志坚强且有良好品格、善于团结他人的学生能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致产生逆反心理,反之,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意志锻炼和品格培养是极有必要的。思政工作者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克服偏激情绪,极有必要加大心理咨询与调查的力度,加强信息反馈渠道建设,以帮助学生把逆反心理消灭在苗头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