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18篇)
- 上传日期:2023-10-15 09:01:08 |
- 文锋 |
- 12页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奠基: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建立: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实验和数学为该体系的两大特点)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相对论: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者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方式。
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认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瓦特对蒸汽机作了进一步改进,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和电视。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加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
基础知识
维新派的代表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王韬、郑观应。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
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抨击顽固派,阐述变法图强的道理。
4、“公车上书”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_。
5、资产阶级维新团体和报刊
1895年,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成立,并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是维新派最重要的报纸,南北呼应。
6、戊戌变法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1898。6。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标志变法开始。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失败:经历103天,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执掌政权,废除新法(只保留了京师大堂等),史称“戊戌政变”。谭嗣同等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影响:变法虽没有涉及维新派所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订宪法等到主张,仍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
7、义和团运动
成员:贫苦农民为主。
兴起:山东。
口号:“扶清灭洋”。评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但带有笼统的排外倾向。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由西摩尔率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义和团在廊坊、天津等地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重点知识
19世纪末,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三个问题、论战的结果和意义。
三个问题:(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
这场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教条的束缚,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活动
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2)著书立说:康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最有代表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到文章。(3)办报纸: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4)上书皇帝:如公车上书,呈〈应诏统筹全局折〉等。(5)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进行演讲、讨论、读书等。(6)通过同顽固派的论战宣传维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失败原因
意义:(1)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2)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失败原因:(1)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脱离了人民群众,结果必然失败。(2)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对变法进行镇压。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4、《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2)拆毁北京至山海关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4)惩办反帝斗争官吏,禁止中国人民反帝组织活动。(5)改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
1、大宗小宗不是绝对而言,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大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具体表现有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主要事件有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是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4、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陪审法庭终审。
5、罗马法从形式上分习惯法和成文法,从适用范围上分公民法和万民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属于公民法。
6、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7、中华民国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8、三民主义思想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反帝,民权方面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方面除了强调平均地权之外还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9、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反侵略,但不能称之为“反帝反封建”,因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0、五四运动未取得彻底胜利。应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
1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
1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合作名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14、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是不根据本国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从中得到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中向井冈山进军实现了转变。
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无社会基础和实践条件。
16、近代前期两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南方。(红军)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作战任务,主要分布在北方。(八路军、新四军)
18、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日本局部侵华,1935年发生华北事变,日军威逼平津地区,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平(属于华北地区),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施的。
1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是指1948年9月一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20、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以来的屈辱历史。
21、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22、一五计划包括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一化三改造。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东西德、韩国和朝鲜问题的产生,则是二战后根据国际协议形成的,属于二战的遗留问题。
24、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大标志。《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5、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1912年在南京颁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宪法的颁布。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6、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7、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意识形态的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
28、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9、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30、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维和属于这方面。
31、美国的“冷战”政策是指,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2、“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
3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34、资本主义萌芽不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5、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6、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社会逐步落后于西方。
37、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38、“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
39、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40、中国“过渡时期”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41、大跃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实质在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历史发展水平。
4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3、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的政治活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45、戊戊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逐渐形成社会风尚。
46、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48、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三个国家结合本国国情,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因而,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没有社会本质之分。
49、罗斯福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措施,增加了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缩小。
5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时期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但是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斯大林模式:一方面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另一方面也存在严重弊端。
5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凯恩斯主义理论。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是国家干预经济。
5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初期宗旨是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来转向发展援助,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53、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
54、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的多边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常设组织,这样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55、孟子“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比较: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56、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宗教信仰。
57、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刻本是珍品。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落后于西方,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58、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59、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6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他对西方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61、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62、维新派、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民主与科学。
63、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特征:一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几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四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__和活字印刷术。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__推动了欧洲__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西汉的司马相如是当时的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初唐诗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等优秀作品。盛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洋溢着豪迈悲壮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富于诗情画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多情自古伤离别”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了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的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代说话艺术盛行,编出了许多话本,供说书人做底本;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众多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四大名著)长篇小说最为。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汉字:源于图画,至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中国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具有实用价值,名家群起。其中,魏晋的楷书具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也各具特点。草书具有审美价值,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也备受世人喜爱。到了元代,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五
1、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趋于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变法图强,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百家"是泛指,形容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中国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诸子百家的及其思想主张。儒家作为百家中的一家,不断完善、发展、吸收其他学派的进步内容,与时俱进,最终脱颖而出。了解百家思想,有一个比较。
诸子百家
儒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孔子(思想核心“仁”“礼”)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仁”,即要求统治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指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主张“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逐步改良政治。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孟子:继承发展孔子学说。把孔子“仁”学说(道德伦理范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孔子“仁”的思想用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道德伦理范围。"仁政"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民贵君轻(重民、民本思想);性善论;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坚持自然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基本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的愿望,但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提高政治地位的要求,“尚力”“节用”分别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和愿望。
道家
春秋时期:创始人——老子
哲学思想核心是“道”,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对立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政治思想是主张无为而治,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老子哲学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存在严重的缺陷,他忽略了对立面转化的必要条件,而且把事物向反面转化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上升发展得;主张"无为而治",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感到无能为力,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是一种消极思想。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在政治思想方面比老子更消极。
"齐物",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反映没落贵族完全丧失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逍遥"的人生态度,反映了没落阶级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
法家:韩非子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兵家
春秋时期:孙子及《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孙膑及《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吴起。
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经过不断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六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相关结论
(二)要点分析
1、产生背景: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2)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2、发展历程
(1)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_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本的经济掠夺和国民政府即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5)日趋萎缩:解放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出_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3、体现特征
(1)企业的产生:道路独特。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产业结构:基本上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中华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区分布: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大城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同时这些地区便于利用外来技术,引进机器,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4)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基本靠进口,技术大多依赖于外国,经营管理落后。
(5)企业产生全过程: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深受其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的复杂关系。这正是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4、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导致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壮大,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三)复习思路
1.从世界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理解和统观本专题,理解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西方侵略的必然因果关系。
2.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特征并归纳其地位和作用,得出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
3.复习过程中运用数据分析、材料信息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七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代表人物
古希腊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美德来源与教育”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传播:16世纪以后,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复兴。
宗教改革(16世纪)
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纯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图。核心:理性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八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xx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九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思想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表现、影响:
背景:(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内容:(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代表人物与思想主张
(1)“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2)达芬奇
影响: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2、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原因:(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过程:(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启蒙运动的原因、内容、影响:
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内容: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思想主张:(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卢梭:(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影响: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
(1)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苏联社会主义的诞生和成长,打破了数百年来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如对苏联、中国无一例外地采取武装干涉、经济封锁、政治渗透等手段试图扼杀之,但事实证明它们失败了,从此世界出现两种制度共处的局面。尤其是二战还提供了反对法西斯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结盟的新经验。二战结束后两大社会制度冷战、缓和、激烈竞争、和平共处,贯穿于当代世界的全过程。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包括一战后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30年代的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二战后超级大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间的矛盾。其集中表现形式为先是从列强争霸到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间的矛盾到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美国与欧洲联盟、日本间的矛盾以及欧洲联盟内大国的争斗。
(3)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对宗主国的殖民剥削和政治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以及二战后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争取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斗争。在当代世界,新兴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已由对抗关系发展到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协调的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苏联实行社会扩张政策和大国主义、老子党立场,在社会主义国家与兄弟党之间,出现了苏联的控制与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反控制、反霸权主义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并一度出现像1968年的苏联武装侵略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苏中边界冲突事件等。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一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
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二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解放。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4)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起来。
(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言论:陈独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传播。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三
1、旧三民主义(背景、含义、评价、影响、实践)
(1)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清政府;(前提)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特色)
(2)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三民主义(背景、比较、评价)
(1)“新”的表现(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等。
(2)历史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二、-思想(背景、含义、过程及内容、影响)
1、-的论著及思想主张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著有:《新民主主义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著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思想的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背景、过程及内容、性质意义)
1、内容:
它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大的内容、南方谈话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意与-思想的意义相比较;理论的意义包括两方面:实践活动及活动效果)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四、“-”重要思想(背景、过程及内容、作用)
1、含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作用:它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四
基础知识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主要战役:(1)马尾海战,中国福建水师受重创。(2)镇海之战,法军头目孤拔重伤而死。(3)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清军大败法军。同时黑旗军还在临洮大败法军。
台湾抗法:刘铭传领导。清朝设置台湾省:1885,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战争结果:清政府乘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
甲午战争
1894——1895。
主要战役: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
爱国将领: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战死)、黄海战役中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战死)、辽东战役的聂士成、威海战役中的丁汝昌(自杀殉国)等。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侵略权益,三国以武力强迫日本还辽,日本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交换条件。
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
19世纪末。方式:(1)争做中国债主;(2)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方式: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首先是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分山东为其“势力范围”。
重点知识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2)台湾、澎湖列岛的割让,造成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4)新口岸的开放和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5)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6)《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7)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侵略的主要表现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五
易错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
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3、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5、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六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
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
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_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_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_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
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七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
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
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十八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职工生日聚会活动方案 生日聚会活动方案(模板8篇)
- 最新医院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及流程 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精选8篇)
-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优秀15篇)
- 最新幼儿园秋季学期安全工作计划(实用16篇)
-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汇总9篇)
- 学生社团活动总结(精选18篇)
- 委托代理合同书缺少条款有效吗(优秀14篇)
- 医生年终个人述职报告(优质12篇)
- 最新部队失职检讨书(汇总20篇)
- 2023年工程开工仪式讲话稿(通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