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 爱莲说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12篇)

  • 上传日期:2023-10-09 04:55:21 |
  • XY字客 |
  • 7页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操。

4、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对正衬和反衬手法的理解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课时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散文。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又名敦实,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一)听莲:

听课文朗读,教师范读。

(二)读莲:

1、让学生跟老师读。

2、指名读,正音,出示生字图片,领读生字。

3、自读课文。

4、齐读课文。

5、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自译课文。

(三)品莲:

a品莲之美:(学生合作探究,举手回答。)

过渡:莲花是美的。美在哪里呢?我们先看课文《爱莲说》,文章哪一段写“莲”?

1、读第一段:

师:这一段写出了莲花怎样的形象呢?这一段当中有两句最有名,你们猜猜是那两句?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2、师:莲花有没有因为自己漂亮而卖弄自己?写出这两句对应的莲花的品格。

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3、师:“中”是里面,里面怎么样?见过莲花的茎么?外直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格?

生: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生:有,攀附权贵的人。莲是不是这样?不是。

5、师:香远益清,这句话写出了莲花什么品格?

生:美名远扬。

6、师:亭亭净植中的“亭亭”写身材,写出了莲怎样的体态?

生:仪态端庄。

生: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8、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生:从三方面写莲的美好形象: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9、齐读第一段,读时注意韵脚要读的重一些,并读出延长音。作者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小组讨论)

生:不是!

老师概括:莲是君子的化身,两者之间一定会有相似之处。“出淤泥而不染”刚才我们说过,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污浊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同样,虽然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之中却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我们说,只有具备了这七种高尚的品德,我们才称之为“君子”。

10、师: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托物言志。

b品文之美:

11、师:本文写的是莲,为何要写菊和牡丹?(学生讨论回答)

这是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更加含蓄而突出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写菊是正衬,是美丽的,红花必须有绿叶衬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它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与莲的品格相似,作者持赞赏的态度;;而写牡丹则是反衬,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人生态度作者是否定的,持鄙视的态度。(屏幕显示板书设计)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12、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深情背诵课文。

13、小结:

第一段以总述开头,接下来对莲花进行描写。第二段是作者独到的见解,开头三句构成排比是议论的写法,后面以“噫!”字开始,是抒情的写法。全文仅119个字,融叙述、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不愧是“说”文体中的精品。

14、下面让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别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和有新意。

老师(带头起兴说一句):我特别喜爱牡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牡丹总是贬的多,我对此颇感不平。当春风甘露唤起百花争艳时,贵为百花之王的牡丹无疑是最美的,她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美丽中带着一份端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何要贬呢?更何况,牡丹源于隋而兴于唐,这恰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于是在人们印象中,牡丹便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时至今日,牡丹与坚贞不屈、傲之寒霜的梅花一起成了我国的候选国花,如果牡丹没有其过人之处,能成为候选国花吗?因此,我爱牡丹。

生:我特别喜爱梅花。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许多中华儿女都拥有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梅花与坚毅不拔的苍松、婀娜多姿的翠竹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为首。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歌颂了梅花百折不挠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因此,我喜爱梅花,更喜爱梅花的精神。

15、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积累背诵历代文人笔下的莲。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唐李商隐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宋苏轼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

素花别门多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唐陆龟蒙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唐郑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师:这些有关莲花的诗句整理起来,扩大了知识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整理、积累有关诗句。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教学设想:

本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古文。本文以花喻人,以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讲析课文时要抓住“人一一花一一人”的线索结构来讲。由人引出各自所爱之花,通过对花的描写:菊的因怕污染而隐逸为正衬;以牡丹的富贵为反衬。来写莲花的高洁品质,然后以花喻人,花即其人,来点明题旨。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的:

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理解正反衬的运用。

重点难点:

把握一些词、语、句,疏通文意;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表达文章的主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课题

提问:所示之图为何物?

明确:荷花。

提问:看到荷花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

明确:“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板书课题: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进入课题

提问:标题的“说”字为何意?

明确:与《马说》中的“说”一样是指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

三、检察预习,翻译课文

1、打出重点字词的翻译及注音:

蕃:fan多

濯:zhuo洗

蔓:(名词作动词)牵牵连连

枝:(名词作动词)枝枝节节

亵:xie玩弄

鲜:xian少

2、请学生口头试译

四、讲析课文

提问: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

明确:三种。

提问:哪些人分别爱何种花?

明确:爱菊之人有陶渊明;爱牡丹之人世人都爱之;我只爱莲花。

提问:为何我只爱莲花?

明确:“出污泥而不染”本身出身于不干净的环境却能保持住

自身的清白,体现了莲花的高洁的品格近墨面己黑“濯清涟而不妖”虽然在水中洗过南昌不显过于妖媚,表现了它朴质的品格与上句对映,于不好环境中“不染”,于好的条件下不“骄”。

“中通外直”内心虚心,外面挺直,表现了它的正直。

“不蔓不枝”不枝枝节节,不去攀附比它高之物。

“香远益清”它的芳香并不因为离得远而无,而是将美好的东西远远传播。

“亭亭净植”站得直直的,表现了它刚直不阿。

“可远观不可亵玩”不容许别人的侵犯,表现了它令人恭敬的形象。

提问:本文写莲花,为何要写其它两种花?

明确:菊开放于秋于不与其它的花同放,表现了它不与世同污的隐逸品格,用来正衬莲花的高洁品质;牡丹是世人皆爱之物,与莲正好相反,用它来反衬莲。这样就更突出了莲的高尚品格。

提问:本文只是写花之文吗?

明确:请看预习提示,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贵之人;莲比喻品行高洁之人。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五、小结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六、堂上作业

七、课外作业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二、合作探究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三、达标检测翻译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作业

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选做题1、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2、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

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绥德县远竹中学王巧元

【预设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赏莲花,忆古诗

多媒体播放有关莲花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彩图,调动积累,为图片配上相应的古诗。从而导入新课。

二、读莲花,悟情怀

(一)读懂文意,与文本对话

1、小组推荐两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学生分成两组,竞赛朗读课文,看哪组读的好。

3、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文意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香远益清

陶后鲜有闻 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芳草鲜美

香远益清

水陆草木之花 益

自以为大有所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特殊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着焉

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读深文意,与作者对话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说说文中描绘了一朵怎样的莲花。

(学生合作探究后互相交流)生长环境——体态香味——风度气质 3、教师小结:

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图,通过这幅图,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说,在莲的形象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4、说说你记忆中像莲花一样的君子。(学生互相交流)

三、写百花,展风采

1.这篇文章主要是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学生合作探究后互相交流)菊花

正衬 牡丹

反衬

2、本文开头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那么你喜欢哪种花呢?用下列句式说一说。

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教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2、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动为本文设计板书。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导人新课。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二、诵读环节。

1、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2、同学交流课前设计的板书并介绍设计意图。(展示台投影)

3、二读,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读,大家评。

三、悟读环节。(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3、质疑,解疑。

四、拓展环节。

1、仿句。

五、小结。

1、结束语。

2、三读,深情地背诵全文。(背景音乐)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教学设想:

本文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古文。本文以花喻人,以花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态度。在讲析课文时要抓住“人一一花一一人”的线索结构来讲。由人引出各自所爱之花,通过对花的描写:菊的因怕污染而隐逸为正衬;以牡丹的富贵为反衬。来写莲花的高洁品质,然后以花喻人,花即其人,来点明题旨。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的:

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理解正反衬的运用。

重点难点:

把握一些词、语、句,疏通文意;

领悟本文托物言志表达文章的主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课题

提问:所示之图为何物?

明确:荷花。

提问:看到荷花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

明确:“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板书课题: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进入课题

提问:标题的“说”字为何意?

明确:与《马说》中的“说”一样是指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杂文。

三、检察预习,翻译课文

1、打出重点字词的翻译及注音:

蕃:fan多

濯:zhuo洗

蔓:(名词作动词)牵牵连连

枝:(名词作动词)枝枝节节

亵:xie玩弄

鲜:xian少

2、请学生口头试译

四、讲析课文

提问: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

明确:三种。

提问:哪些人分别爱何种花?

明确:爱菊之人有陶渊明;爱牡丹之人世人都爱之;我只爱莲花。

提问:为何我只爱莲花?

明确:“出污泥而不染”本身出身于不干净的环境却能保持住

自身的清白,体现了莲花的高洁的品格近墨面己黑“濯清涟而不妖”虽然在水中洗过南昌不显过于妖媚,表现了它朴质的品格与上句对映,于不好环境中“不染”,于好的条件下不“骄”。

“中通外直”内心虚心,外面挺直,表现了它的正直。

“不蔓不枝”不枝枝节节,不去攀附比它高之物。

“香远益清”它的芳香并不因为离得远而无,而是将美好的东西远远传播。

“亭亭净植”站得直直的,表现了它刚直不阿。

“可远观不可亵玩”不容许别人的侵犯,表现了它令人恭敬的形象。

提问:本文写莲花,为何要写其它两种花?

明确:菊开放于秋于不与其它的花同放,表现了它不与世同污的隐逸品格,用来正衬莲花的高洁品质;牡丹是世人皆爱之物,与莲正好相反,用它来反衬莲。这样就更突出了莲的高尚品格。

提问:本文只是写花之文吗?

明确:请看预习提示,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贵之人;莲比喻品行高洁之人。本文对各种爱花之人有不同态度:爱菊者“鲜有闻”感叹世上真的隐士不多了;爱莲者“同予者何人?”叹惜世上象我一样的君子就更少了;爱牡丹者“宜乎众”批判现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

五、小结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两面突出“莲”的形象: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六、堂上作业

七、课外作业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

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第一学时

活动1

【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

活动2

【讲授】讲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

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

活动3

【活动】活动

品读课文。

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

教师提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远益清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活动4

【活动】活动

背诵课文。

活动5

【活动】活动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菊:隐逸者(正衬)污浊的社会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行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反衬)

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对追名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了解写法。

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准备

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然界的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分外美丽,下面就请大欣赏几种花。

(展示几种花的图片,配以音乐)(先以不同方式逐幅展示,然后总到一幅画面)

2、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花海中的一束,你能说出这些花的名称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3、对花的好恶,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趣、志向,今天我们就选取莲花来深入探讨一下(展示下段文字)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莲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教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二、导学

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2、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3、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5、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xian,很少

6、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7、学生齐读

三、问题探究

(展示探究的问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2、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3、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

四、朗读背诵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拓展延伸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播放古筝曲《出水莲》)

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

六、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其实,关于莲花的知识还有很多,如莲花的历史、品种;莲叶的防水技能,与莲有关的诗词、歌曲、谜语,著名的赏荷胜地,莲与佛教的关系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莲文化,课后我们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再找个时间进行交流。

教学后记: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与莲有关的诗词,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

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吗?

2、学生谈观后的感受。

3、谈话,揭题。

师导:在你们的眼中,飞来峰是那样的美丽、雄伟壮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认识不同,感受不同。我们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飞来峰,并留给了我们一首千古传颂的《登飞来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品味诗人独特的感情、豪迈的气魄。

4、学生齐读课题。

1、投影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谁能代替诗人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我们一起做王安石,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导:孩子们,学习古诗,就是透过字面去想像当时的画面,和古人对话,体会他的感情。

你再认真读一读,想一想,从这首诗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么样的画面?

再现古诗画面。

他们又有着一种怎样的联系呢?能不能把这几个字连起来说一说?

质疑,问难。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提问,教师相机板书。

1、解读

1、2句。

幻灯出示: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指名读诗句。

理解词语。

闻说:听说。

鸡鸣见日升:传说。站在塔上,五更天鸡叫的时候就看见太阳升起。

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谁能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呢?

想象太阳升起时的美景。

指导朗读。

师导:这样的景象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那你认为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呢?

2、解读

3、4句。

学生齐读

3、4句。

理解词语。

不畏:不怕。

缘:因为。

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3、整体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浮云”的典故。

学生自己读读。

2、理解“浮云”的深层含义。

3、深层次得理解“不畏”。

“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

4、理解“最高层”。

5、指导朗读。

读出诗人豪迈的气势。

6、学生总结

7、诵读整首诗歌

试题:填空练习

飞来峰上___,__鸡鸣见日升。

____遮望眼,__身在___。

1、自学古诗《题西林壁》。

2、课下搜集有关王安石的古诗读一读,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那豪迈的气势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为之喝彩。同样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自己储备知识,积蓄能量,提高自己,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声诵读这首诗来结束本课。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十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

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

【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

活动2

【讲授】讲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

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

活动3

【活动】活动

品读课文。

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

教师提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远益清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活动4

【活动】活动

背诵课文。

活动5

【活动】活动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板书设计:

菊:隐逸者(正衬)污浊的社会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行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反衬)

托物言志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一

马莲莲

寒假聆听教研员解说教材和上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一些个人心得:

一、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历史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目的,而且懂得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它还能提高教学的计划性和预期性,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有助于教师全面、科学地认识教学过程,并可及时注意教学上容易忽略的问题。

二、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学生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要研究和掌握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我们在设计历史教学时一定要规划教学过程: 1.过程的设计应该完整、清晰。

2.教学环节应清楚简练,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3.活动的设计形式多样。

4.加强过程的目标意识,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可配有简洁明确的意图阐述。5.媒体资源的运用应恰到好处,确实能有效拓宽学与用的渠道。

探索的习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超越,要越过传统和现实以及自我的障碍。教师如果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应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个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发展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

爱莲说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二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淤泥濯清涟亵玩隐逸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莲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

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描写莲的文字。(大屏幕出示板书)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板书:

(君子)

周敦颐

正衬反衬

(隐逸者)(富贵者)

陶渊明众人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全文以“爱”为线索(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草木之花(蕃)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莲(独)

三种类型: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