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大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0-08 08:30:02 |
  • MJ笔神 |
  • 11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一

从小到大,我脑中出现过无数次念想与幻想,所想的不过是人们口中美好的未来:出国、成名、建家、立业。所以每次遇见“我的幻想”这种题目,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写写医生、教师之类的。

所以年幼的我,仿佛站在一个石桥上,一切清晰得纤毫毕现,长辈们所说的话如同飞鸟般盘旋不散,而我,听了太多话,却仍不敢迈出一步,即使未来显得如此明晰而顺理成章,我只是轻轻闭上眼,战栗着等待世界向我靠近。

尽管如此,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怯懦的人,我深知在深处有一种明亮而坚韧的力量。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却不知道是什么。

这无疑显得有些诡异而乖戾。

后来,她因一本书而释放。

我与《月亮和六便士》的结缘于偶然,只因去书店时恰好看见了,便乘兴买了下来,用了一个下午,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

看完后,只觉得一切都已改变。

我开始仔细回忆起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过滤掉平日里人们所关注的,家长们所关注的并希望我能关注的,于是,那些布满灰尘的细节,如同一艘载着宝藏的船,从时间之河的某个浅滩上向我驶来。

我想起我学小提琴,进度比我早一年的同学快很多,想起我学素描,老师建议我以后参加艺考,想起我帮妹妹完成的手工作业,想起我有时随手画下的圆令我自己都惊叹,想起我对颜色以及长度的极度敏感,原来我的天赋一直都在,并沉默地浸入我的生活。

霎时,我好像发现在深夜中与一个陌生人同行一般惊讶––––这个陌生人就是我自己。

于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名词渐渐浮出:“建筑系”。

我并不知道她是以何种方式进入我的心中,或许她一直存在。而我并不知道我为何选择她,但我看见她如同一个婴孩看见阳光般会感到无与伦比的、最自然的开心。

最原始的情感往往最真实。

于是我重拾画笔,开始无比认真地观察生活中每一细微之处,倾听生活中每一丝细微的声音,至此,我才终于体会到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的那句:

“生活毫不空虚,而是充实地要溢出来”。

至今,《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现在的我,仿佛身处浓雾之中,只看得见天上时隐时现的月亮,声音却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声音甚至带着不容质疑的口吻告诉我,那只是一枚最低廉的六便士,我却带着从未有过的热情,步步向前,这种感觉却比先前的明晰的一切要好得多。

不管她是月亮,还是最低廉的六便士。

至少我已睁开眼,步步向前,以我的方式,去迎接这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二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看《月亮与六便士》,第一遍是骂克兰德这个渣男----他可真是渣得不能再渣了!抛弃妻儿不说,朋友施特略夫和妻子勃朗什把重病垂死的他接到家中、象父母一样照顾,病好后,勃朗什跟她走了!同居三个月,勃朗什自杀死亡,而他只是冷漠的说:因为她精神不健全,总是逼着她沿着一条她自己也知道必然通向毁灭的路上滑下去。

愤愤地要把书合上时,作家毛姆用带着消毒水味的手术刀,把人性解剖开来,吸引着往下读:

“男人的灵魂在宇宙的最遥远的地方邀游,女人却想把它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尽管也有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这些人是一种可怜的生物。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儿地干这种事。”

身边这样的恋爱故事真的是不少。

“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一直脱离了他的躯体到处漫游,到处寻找寄宿,过半小时的考虑就甘愿抛弃一生的事业前途,这才需要很强的个性呢。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如果责备他没有这些感情,就象责备老虎凶暴残忍一样荒谬。”

有几人能做到这点呢?

“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正在宇宙的一片混乱中找到了一个新的图案,正在笨拙地把它描摹下来,因为力不从心,心灵非常痛苦。这种热望无时或止地刺激着他,叫他奔向一个他自己也不清楚的目标,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他象是森林里的一头野兽,在一阵猛烈追猎后躺在那里休息。”

“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

真正的杰作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就是这样鲜为人知的,难怪爱塔遵照克兰德的遗愿烧掉作品。难怪作家毛姆发出了这样的共鸣:“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

克兰德对画画的执着追求、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吸引着有思想的医生、作家、画家,他们成为了朋友;同时,漂亮的年轻女人勃朗什、爱塔,被他的从不报怨、从不沮丧、从不服输所征服,全然不顾他的无礼、贫穷甚至讥笑!心甘情愿地为他冒险,和他一起颠沛流离!

再读着读着,觉得书中的人物和情景在我周围随处可见、而自己以前并没留意:

比如:克兰德妻子贬低克兰德,并不是真心的想贬低,只是“好象由她自己说出他最大的缺点就可以保护他不受她朋友们的挖苦以的。”。

我们经常听到朋友们贬低亲近的人,大多都是情着这样的心态。

再如:“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不喜欢的事,做与不做,最大的不同就是“灵魂宁静”。

书中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太多了!何时掀开,都象是在和知己倾吐心声,谈一会儿都会心旷神怡!

“好的作品让人颤抖、让人回味、让人悲观,悲观过后才能变得通透。”《月亮与六便士》,给我打开了看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从这里望去,可以看见“激情”-------传递着心灵财富的天使,正在专注地发掘和引导普通人潜在的才能!不幸的是,四周都有它的天敌-----物欲!是天敌消灭天使、还是天使消灭天敌?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三

如果真正地热爱某种追求,请无限接近于它的本质。

读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后一页,我最先想到的是这句话。就好像这句话本来就在那里,就等着这本书唤它出来一样。

当然,取决于真正爱的是月亮,还是六便士。

月亮,代表心中崇高无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钱,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视的东西。

这本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位为了心中的月亮放弃了六便士的人。这样说也并不太恰当,因为他并没有经过权衡,心中的月亮便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从一名中产阶级的股票经纪人,一个普通魁梧的中年人,一对儿女的父亲,一名乐于应酬的女人的丈夫,突然间逃离了现有的一切,从伦敦辗转到巴黎,又辗转流离到了塔希提岛,最后在如画的岛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谛,接近生命的尾声时,他将他的感悟画在居住的小木屋里,然后用剩下的生命对着他的画作体悟,临终前又嘱咐妻子将小屋付之一炬,只留下他平时的一些画作供世人惊艳。他临终前是安详的,正是因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有限的生命也就变得充满意义。

对于世人来说,他是个普通,其貌不扬,说起话来又尖酸刻薄,丝毫不会圆润的人,就如同“圆孔里的方塞子”。对于周围的世界,他显得格格不入。对于绘画艺术的追求,他也不追求赞赏,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追寻真正有价值的艺术。

绘画对于他而言,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理由,“有的人没有出生在正确的地方……他们始终把亲友视如陌路,对生平仅见的环境毫无感情,也许正是这种疏离感推动他们远走高飞,去寻找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片能让他们眷恋的土地”,这土地也适用于精神领域。这种追寻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让人不得不靠近。

以致于,打零工也是为了画画,赚够了一段时间的钱,就去画画。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很好的类比,有两名医生,一名特别出色,年纪轻轻就被选为医院的管理层,他却由于偶然的旅行,喜欢上一方土地,当了当地一名普通的检查员,而稍微逊色的一个医生,接替了他的位置,名利双收。在后者评判前者糟蹋自己时,作者进行了灵魂拷问:“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内心得到安宁市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去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取决于自身如何定义安宁。

如今已经是20xx年,再过一个月,就到了月亮和六便士成书一百年的20xx年,这样的心灵拷问仍然不过时;非但不过时,又更加深刻了些。现代人所面临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迭加,更加多元化更加纷杂,如何去追寻内心的月亮,答案连同问题都被埋没在了寻常的热闹中,让人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

人们往往能看到众人所喜欢的东西,却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灯光隐藏了星空,雾霾遮住了月光。

多元化触手可得,设置界限反而是难题。

人们热衷于形成统一的观念,然后利用这种观念对他人加以评论,对于“格格不入”的人鲜有宽容。在这种潮流中,不但忘记了自己来时的路,也忘记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梦想。忘记了世界本来就有不同的方向。

忘记了要追求月光,就要靠近原野。

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如果静下心来,不妨想想,对于自己而言,真正的月亮是什么,能否为了它,赴汤蹈火,如果不能,请不要用自己的六便士去衡量别人的月亮。不过,在如今的社会中,如果有幸找到了自己的月亮,那就去追随,因为这个物质丰盈的世界,不缺少六便士,缺少的是寻求事物本质的内心,无限地接近本质,伴随而来的,往往也有六便士,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收获内心的安宁。因为没有什么美,是无限接近于事情的本质。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四

听着巴赫,写着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看着这本毛姆自我和解的文字,他是走了出来,从自我的枷锁中走了出来,我该怎么走出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确信,这是一本如同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字。写这书不是为了成就什么经典,只是他要通过这个故事与自我和解。到底什么是意义,欲望是枷锁,那么无论是自由意志还是生命意志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枷锁,月亮到底是六便士还是六便士本身就是月亮,总之我很混乱。

这本书大概用了四个小时读完,看到47页老思所谓的抛妻弃子去巴黎画画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明白毛姆要说什么,之后行云流水的读完,如同在和毛姆谈话,探讨我们自己。小说无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有要表达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想是自己的思想,也可以说是对自我冲突的总结。

我向高老板推荐此书,并告知老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果不其然的一通大骂,她是如此的鄙视书中的人物。我在想如果毛姆不是将高更作为老思的原型,这本书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经典小说。我想是会的,如同加缪的局外人,这些经典的人物身上都有一种普通人难以达到的东西,这个东西是持久与强烈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必定是离经叛道不被世界的普遍道德所容纳与认可的,除非这种背叛的人最终成为英雄。这也是为什么如同乌合之众的普通人为什么崇拜英雄,只有从英雄身上他们才能看到自己一直有却一直没有出现的意志。

老思之所以是英雄,与他人无关,他是自己生命的英雄。他的自由意志与生命意志凸现出来的时候,如同毛姆所说,如同着了魔,身体里似乎隐藏着某种力量要喷薄而出。也许这种力量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是在开始不被理解的,因为很多人根本就看不到这种力量是什么,如何谈理解。

人会觉醒,觉醒之后首先面对的是否定,质疑。这也是叔本华讲的生命意志的否定,如同否定当下的一切理所当然。要把自己想看到想做到的事情去做一做。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也是清醒的,是孤独的,是远离庸俗的。最后这个成长是属于自己生命的,与他人无关,与道德无关,与社会关系也无关。

老思为什么理所应当的告诉别人,他抛妻弃子,放弃优渥的生活去画画。只不过他想做自己,想做一个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你先是一个人,才能是父亲、丈夫、儿子、朋友等等。这些外在的身份都与人本身是无关的,对于老思这类人来说,所有的这些不是羁绊,只会是累赘。累的是他自己向上的生命意志与自由意志。很明显的,这其中的冲突会是很大很激烈,甚至是悲剧的。也正因为人所固有的向上的意志与当下的冲突是如此之大,所以才会成就经典。如同这意志是月亮,当下是六便士。没有月亮人总想抬头看看,也许直到死去也都在遗憾,为什么当初不能去追一下月亮。只不过很多人是害怕追月亮的时候自己会被饿死。

老思就是如此,差不多快饿死了,找人借钱,别人不借给他。并且被人告知,你对别人没有义务,别人对你也没有义务。是啊,确实是如此。人不仅仅有个体属性,同样也有社会属性。如果不是高更是原型,老思在人看来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傻子。固然做的事情令人感慨,只不过他在外界看来就是一个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个体的价值一定要在他体身上体现出来,也许老思不固执的把自己的画留给自己去欣赏,他就不会那么悲惨。反过来讲,他不那么悲惨,他就不会成为经典,他所谓的真正的追寻自己的生命意志,也就成了一场表演。一场看似追寻的哗众取宠。

再说老思对带爱情的观点。爱情这个关系,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幸福三要素,物质基础,情感依靠,精神支柱。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精神支柱,所以爱情就变成了支柱。他们轻信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其实是不能的。正如最近火的一踏糊涂的‘后来的我们’。其实哪有什么后来,只不过在那个时间段你们不在合适了。人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自身与外在关系的变化,如果一味的抓住从前过去,那么这个人必然是会受伤的。别人变了,你还没有变,并且其外改变的人不去改变用过去的态度对待你,结局一目了然。

老思在差点病死的时候是老勃救了他,老勃的太太开始反对老思住在自己家里。其实这个女人已经意识到了恐惧的事情会发生。这个恐惧的事情就是老思会点燃自己的自由与生命的意志。果不其然,老勃的太太爱上的老思,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老勃痛苦万分,也被感慨。女人这个物种,永远都会原谅伤害自己的人,却无法宽恕救赎自己的人。也许吧,这就是人性,至于是什么心理,我现在还没有深究。按照常理说,老思的太太容貌身家都十分优于老思,这个爱情关系里应该是幸福的。没看到结局我就知道,他俩注定是悲剧。当真如此,这个女人在和老思吵了一架之后自杀了。她固执的将自己信奉的爱情当成了一切,只不过是她自己认为的这是爱情,是一切,和老思是无关的。也正如老思所讲,每个人都该为自己负责,自己不对自己负责,还能指望谁对你负责? 这个女人有点像安娜 卡列尼娜,喝药自杀与卧轨自杀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基于轻信的不透彻。

后来老思去了一个岛上,画出了自己灵魂想要的东西,那副超越了所有物质唯有纯粹灵魂的画作。所以他又开始被世界所尊崇,正如死后的高更,成了后印象派的巨匠。只不过这都和他无关,和他有关的时候你们又看不出来,你们看出来了又关他什么事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疯子吧。在一些时代,天才注定得是疯子,不成疯子就无法活着。在这个地方,人类学倒是真为人做了些好事,就是不停的将正常人的范畴扩大化。

这部书的悲剧在于月亮与六便士无法兼得,为什么无法兼得?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又因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三观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产生的话语会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疯。这也许真不是人的错。也许看到了这一点,如今的人本主义开始繁盛起来。

这是一个缺乏理性的时代,先学会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审判,道德评价。

如上字数半小时,想到哪写到哪,虽然还无法透彻,感受到身上的束缚,至少此时此刻也算是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五

心中都有向往的月亮,但是不得不对六便士的生活低头。

有人为了心之所向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因为他所要追随的欲望已经使他入迷,不得不这样做了。

以前,我不能理解那些极限运动爱好者,但是有人跟我说因为对于这件事情的喜爱可以让他们不在乎死亡,如果不去做这件事情,就会像死了一样。

我不能感同身受,但现在可以稍稍理解了。想到前段时间的纪录片《徒手攀岩》,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完成了一座非常陡峭的岩壁,当时导演说要么就是这部影片拍成功了,要么就是死亡。

难道他们真的不怕死吗?不,只是他们在寻找一种最接近自然的感觉,只是通过这种方式释放了出来!

很多人看完这本书,就很感慨,觉得自己也应该不顾一切追寻月亮。

可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有感知天地自然万物的悟性,也没有一个强大的爱好或信念,所以还是过自己平凡的生活吧。

我从来不去理想化自己的生活,与其关心那些虚无缥缈的,少的可怜的天分,不如过配得上自己的生活。

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不要太理想化,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斯特里克兰德。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六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便讲述了一位追求月亮的天才。为了绘画的梦想抛弃幸福美满的家庭流落街头、离开文明社会与土著女子同居、最终身患麻风症全身溃烂而死,这位孤独追求艺术的天才临终之时嘱托烧掉了自己毕生的杰作,用骄傲与蔑视的姿态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掩卷沉思,总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独特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自私、冷漠没有责任心与同情心,可这些缺点,也无法掩盖他追求理想时散发出的伟大光芒。正如开篇所讲“他的缺点也被认为是对他优点的必要补充"。书中的他,已经抽身出现实社会枷锁与道德,亲情、友情、爱情对于他已经毫无意义,唯有一心盛满月光,可以说他不再是简单的“人”,而是一种不顾一切的“欲望”。事实上,人人内心中都有一只欲望的野兽,它掩盖在有序平静幸福的生活和人人公认的价值之下,大部分的人们都无法克服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对未知的恐慌,只能用面具粉饰曾经的理想,将欲望深埋心底。而思特里克兰德展现的对理想无所顾及的追求,将社会上人们所掩的虚伪面具撕下,让离不开“六便士”的人们害怕却又崇敬——他让他们感受到了欲望的冲动,因此,他们只能用传统的道德批判他的荒谬,却无法否认他的伟大。就像面对他的画作时,没有人能逃避灵魂的战栗,因为既使是盘水果也能让人感到欲望的冲动。

思特里克兰德是单纯的,他所有的不可理喻都是他追求理想勇气的注释,而相比之下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则是复杂的。她外表和善,待人亲切,是标准的大家淑女,贤妻良母。可当思特里克兰德离开后,她的虚伪面目逐渐暴露。思特里克兰德夫人是追求六便士的人们中的一个缩影:爱慕虚荣、以自食其力为耻、维护自身体面不惜利用、损害他人。可她无疑是精明的,没有人可以挑出她的错误,但是相比追求月亮的思特里克兰德,她所掩盖的面具就显得十分可笑了。在小说的最后,爱塔的孩子们头顶是灿烂星河,四周是无垠的太平洋,而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的儿女却引用着《圣经》中的话,忘不了“一个先令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这种观念的延续让人不禁感叹。

带着面具固然可以,可是别忘了摘掉。当我们走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记得抬头,看看月亮是否还在天上。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七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非常有意思,首先叙述手法就很有趣,以身为作家的第一人称”我“,来回忆与死后才名声大噪的著名画家在生前的一些交集。

小说的描述非常写实,很多回忆特意形容得不那么确定,更增添了一种真实感。这就好像是仿古的画,有了模糊斑驳的痕迹,更容易被人信服。我甚至还上网查,是否真的有“斯特里克兰”这个画家,因为拿不准这是一部小说,还是真实的回忆文了。

另外,毛姆将书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异常鲜明,你在他身上总能感受到强烈的对撞与冲突。就像书名“月亮与六便士”,代表的是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性与理智或者其他充斥在我们人生中的纠结选题,许多人会随着成长,找到矛盾关系中的平衡,甚至妥协。

但已步入中年、生活安定、家庭美满的斯特里克兰,却突然离家出走,只为了实现画画的梦想。这就好像心中一直沉睡的野兽,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使它突然觉醒,然后整个人就再也不受控制了,被这股莫名的力量攫住,发了疯地往前跑,顾不上理会搞砸的事情、周围诧异的眼神,也顾不上窘迫潦倒的自己。

所以在旁观者的角度看,斯特里克兰应该是非常讨厌的,他抛妻弃子、忘恩负义、自私冷漠、粗鲁无礼。这样一个人设,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越是沉浸,就越能理解,他的世界,只有创作。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裹挟着巨大的勇气与魄力。

月亮很美,但义无反顾去追逐的,能有几个?

读完这本书,就像在内心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涟漪,让你意识到自己曾经也是有追求的吧?或者意识到当下,噢原来有一天,我们还会这样平淡无奇、了无生趣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真实世界的残酷,鸡毛蒜皮终究打败了你的天马行空。

我们不时抬头望一望月亮,低头捡起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八

xx月了,离新年越来越近了,又要到广大青年被催婚催生的好时光了。生命被一代又一代的安排着度过,有几人抬头看了月亮,如夸父般明知不可为而燃烧生命去追逐,又有多少人低眉顺眼却也安享喜乐平安的过完一生。

斯特里克兰是个勇敢的人,似乎值得我们钦佩。然而他抛家弃子,却没有任何的愧疚和不安,一个冷漠残忍的形象呼之欲出。他的天分为人惊叹,他的生活如苦行僧一般,全部精力都用在他的艺术上。一个伟大的画家正在诞生。然而斯特里克兰对照顾他帮助他的朋友,尖刻无情,忘恩负义,甚至于勾搭朋友的妻子。对着情人,用过即弃,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换回半分的怜悯。这样的人似乎就该下地狱,所以他穷困潦倒,生活朝不保夕,最后染上麻风病死去就该是他应得的结局。可是他在塔希提岛上,终于找到了让他灵魂躁动,让他孤注一掷的东西,他用画笔把它涂抹下来,而他的画作也终究赢得世人的称赞。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天才和疯子仅隔一线,所以是否他的罪恶也该被宽恕呢?这就是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让你不知该爱、该恨、该同情、该崇拜、还是该唾弃、该遗憾。我们都如斯特里克兰的前半生一般,或许是根本就没有被上天关照,不拥有那种天赐的天赋,或许是自己自愿放弃灵魂的梦想,甘于现世的平凡生活。这种追梦的梦,容易醒,不易做。尤其是在中国。我们的生活按部就班,已经在父辈的安排下准备了好一切,别说如斯特里克兰这般抛弃所有去追寻灵魂深处的梦了,就是按照自己想法换个工作找个伴侣都千难万难,仿佛真的做了十恶不赦的大错,不过千夫所指到会是真的,所以奔月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毛姆的伟大就在于他创作了一个跟随灵魂召唤勇敢追逐的人,他的伟大也在于这样的一个人无情冷酷自私,既没有生活富足也没能享受名声带来的荣誉,贫病交加,在大火中把自己的最后的杰作当做祭品,沉默无言的离开人世。追逐梦想的人啊,如果不能忍受这一切,还是早早回头吧,斯特里克兰太太不计前嫌的等着呢,布兰琪也时刻准备着奉献,伟大的梦里容不下任何东西,包括情感。

说道感情,在毛姆的笔下,女人有种天生的直觉,所以斯特里克兰太太在知道斯特里克兰是为了画画而出走后,选择永不原谅。布兰琪恐惧着斯特里克兰,用憎恨掩盖自己被吸引的感觉,因为这吸引就如飞蛾扑火,走向的只有毁灭。

月光很近,月亮太远。深知自己即没有天赋也有没勇气的人只能对着大神顶礼膜拜,月亮与六便士,有人看到了月亮,有人看到了六便士,有人看到了天才的宿命,有人看到了灵与肉的抉择,我看到了我的懦弱和退缩,看到了许多人命中注定的蹉跎与失败。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九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是有一天,40岁的他留下一张字条说晚餐准备好了,就此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因为他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由于疾病,贫穷和创作瓶颈,他肉体和精神都在忍受痛苦折磨。即便有女人爱上他,他对她们也极为无情刻薄。最后,主人公为了回到更简单、更基本的原始生活方式中去,离开了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许多使后世震惊的杰作。

书中的主人公“我”是伦敦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证券经纪人,对方在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死后声名大噪。“我”在他成名后开始追溯与艺术家曾经的来往与对方之后的人生经历。说完后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在那个时代对应着是6毛钱,人们大多是先有了足够多的金钱,才想着去追求理想,而他(斯特里克兰)放着满地的六便士不要,却看向了头顶的月亮。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理想,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离家出走后,他经历流浪街头的困窘、数日靠救济所一天一片面包过日子,去难民处要来每日仅有的一杯水,但他丝毫不理会其他人的同情,冷漠无情地对待他的朋友们,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双目失明却坚持作画,在此期间因为得了麻风病不被世人待见,于是他买不到作画材料,他开始在破烂不堪的住所墙上绘画,并要求死后把绘画的房子烧尽。书中“我”亲身经历与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事迹与存在,“我”看着他抛弃妻子,看着他又如何伤害对自己最真的朋友,这样一个未被社会传统价值观的人为何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也就通过作者不断的记述并且引起潜意识的问题,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伟人,他在成长中必须要做一些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他们抛弃以前的生活基础,被人们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及社会道德败坏的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些时候,早就已经忘却了社会道德对他们的审判,他们心中有的只是一个新的灵魂。但是这个新的灵魂在他们刚抛弃以前生活基础的时候,还没有成行,还不足以让这个新的灵魂发挥到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地步。于是他们需要继续磨练,需要在社会里面辗转,寻找一处真正适合他们新灵魂居住的地方。这样他们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价值。正如书中所说“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

二、同情体贴是一种很难得的本领,但是却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这种本领的人滥用了

斯特里克兰德追求理想时的流离失所根本不值得同情,她抛弃妻子儿女突然离开,给家人造成极大的心里伤害,看到这里我便无比愤怒,甚至认为这就是一畜生。即使最后他成了天才画家也不值得赞扬,毕竟他违背道德,没有担当的男人形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他的朋友同情他,在他第一次要奄奄一息的时候接他在自己家住,住了一段时间身体恢复后,他和朋友的妻子在一起了,好心帮助他,最后朋友自己孤独一人回到老家,虽然妻子最后也因为斯特里克兰德的冷漠自杀了。这就是天才画家给世人造成的伤害,斯特里克兰德最后在塔希提岛和一位非常喜欢他的本地女子阿塔同居生子,但他安心做画,对家里的任何事情没有打理过,阿塔一人悉心照料家庭,并对斯特里克兰德死心塌地,我觉得阿塔反而更让人同情。

小说之所以是小说,大概就是这对理想的过于夸大,还有超乎人们想象的常人无法接受的艺术情节。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十

最近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整本书其实就是介绍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的生平,如果不是读了书前面的序,我想我也不会知道这本书书名的含义,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谁又敢洒脱的抛弃一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艺术这样虚幻的梦想,而且艺术家一般活着的时候是贫困潦倒,死后无人知晓,除非是世所罕见的天才才能流名千古,但是,这世上又有几个天才呢。书中的主人公在我看来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或者说追求美的道路上。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是选择美好理想的代表——月亮,还是臣服于现实,弯腰捡起脚边的六便士。我们中国自古倡导中庸之道,理想和现实,不必一定做个选择题,我想,在享受现实生活的同时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

书中另一个让我感觉强烈的地方,就是超脱物质享受,沉醉于精神世界,感觉有点类似修行。想起一句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不过我想作者想传达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太过复杂,太过精致,反而没有原始粗犷的美。就像一个人,吃了太多精致的食物,非但不会健康,还可能会生病。

精神也是一样吧,我们被各种精致的东西包围,让自己活得很体面,吃精致的食物,欣赏了太多加工的精致美景,精神也会生病的`吧。

想起古希腊的一个神,只要身体接触土地便可以获取力量,它的母亲是大地之母,很多时候,我们不开心,是因为内心的不踏实,脚下穿着鞋,踩着的是水泥地,与原始的土地隔离了,活在一座座冰冷的钢铁森林中。返璞归真,放飞自我,寻求精神的解放,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十一

重读这本书时,比起体会“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次我更在意书中人物的感情细节,边读边在脑子里不断拼凑那些忘得差不多的情节。

中间读到某些描述时我都非常生气,觉得他真的是个冷漠自私至极的王八蛋,凭什么抛妻弃子之后还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又凭什么认为自己拯救了一段荒唐的婚姻而如此漠视他人的生命,且赞叹男人才有高贵的灵魂,嘲讽女人只是依附爱情而活的蠢货。

后来仔细想想,他身旁满是人性的矛盾、拿爱情来矫饰的控制欲以及虚荣的社交,既然世俗都没有多好,也该允许有人反抗。如果他的内心真的受到某种牵引,又怎么能忍受循规蹈矩地配合着妻子的虚荣过完这一生。想到这里又觉得他真是个勇敢真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语言反映出来他的灵魂更是极具魅力,总叫人能轻易地站在他那边。

作者在书中都极少为他的冷漠无情找借口,这显得人物更加真实,也让我反思着我是否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书中的人物,而不该拿他与我脑子里设想出来的追求艺术的完美形象做对比。

但个人还是觉得刘勇军的那个译本比较好读。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十二

我个人觉得,人生可以做选择。

活着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斯朱兰而言,我个人认为他只是做了一个其它人不太会做的选择。

抛妻弃子,还好书中没有谈及父母,不然有更多的孝子和圣人贤者站出来,不愿为了梦想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自私,卸下家庭和身为人子人父的责任。

放弃这些之前,他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很好的家庭,妻子贤惠,一儿一女,自己工作也是让人称羡。可是他放弃这些,是有给自己勇气的。

他愿意因此而被人唾弃,所以他远离之前生活的环境。他能忍受饥饿贫困的生活,但他也没有完全不劳作,而是靠着自己的体力,坦诚的与人相待,获得生计上的支持,魁梧的身材也巧妙地承载了一个单纯的梦想。

其实他只是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何必要谈理想、梦想,人们谈及这两个字,就好像面对神灵,包含着敬畏。

假如斯朱兰没有获得他人艺术的认可,画的很庸俗,他就不会成为小说的主角,可我一样钦佩他的选择。

人生没有定义,文化在我个人看来是统治者的手段,社会文明的产物,世界需要文化的认同,但人作为人,是有自我意识的,总有人不受控制,成为文化和制度之外的人,而能容纳他的地方却不止大溪地。

一个人不在乎物质贫乏和生活潦倒,又有劳动能力和学习创造的能力,走到哪儿都可以获得快乐。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十三

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位年近40的证券经纪人,在一夜之间断然抛弃自己的家庭,事业,离家出走,孤身一人寻找自己的崇高艺术理想。最后他一生饱受精神上的创伤,他将一切画作,付之一炬。

我认为他也是伟大的。他一个40出头,毫无艺术功底的大叔,都能为了梦想放下一切,放弃一切,只为了追求那遥不可及的艺术梦,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如果你也有梦想,那么不妨大胆一点,用勇气与热情去追求吧。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来,拼尽全力让这梦想之花,尽情开放吧!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十四

“可是他瞎了呀。”

“是的,他瞎了快一年了。”

不知道斯特里克兰奇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的。大概是一生的追求与积淀,早已超越色彩与技巧,当他终于寻到了她的伊甸园时,他的欣喜,美丽又污秽。

或许这就是艺术家们想要表达的,熟悉的材料熟悉的颜色,却表达出了未知的情感。文字也是一样。我突然也想一睹斯特里克兰奇最后的那幅画作的真容,我也只能从作者的模糊的叙述和高更的画作中再试着理解一点他对世界,对自己也世界的情感。

我好像看到了世事的矛盾,看似相反的东西实则可以兼得,而看似相近的东西却必须舍弃一方才可得到。或许我不该奢求更多,而是专心奋力纯粹的追逐一样我渴望的。成功与否,那就要看个人的境界了。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句子篇十五

大学时看职场节目《非你莫属》,咖啡之翼的老总尹峰提到了毛姆作品里的一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我一下被这富有诗意的句子吸引了。假期里再读《月亮与六便士》,才发现书里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思特里克兰德是伦敦的证券经纪人,工作稳定,生活富足,妻子温柔贤惠,善于社交,估计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思特里克兰德却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去巴黎追求绘画理想,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在南太平洋某一小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最后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将生命献给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

有人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也有人觉得思特里克兰德的性格更像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在我看来,思特里克兰德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甚至已经丧失了道德底线,家庭、世俗、道德、友情……他什么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理想,他是个自私的人。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抛弃一切,穷困潦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不被世俗羁绊,不受家庭束缚,不禁锢自己的欲望,活得洒脱自然,他是敢于追求真正理想的勇士。人与人的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我们也有梦想,却没有思特里克兰德的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人的选择,也不能妄图去改造别人,而应该从不同的人身上受到启发,综合他人的观点与行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别人的路尽管借鉴,自己的路还要脚踏实地自己走。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印象深刻,是朋友和作者开玩笑时所说的,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六便士是当时英国通用货币的最小单位,代表了目前所处的现实情况,而月亮则代表美好的理想。

关于理想与现实,向来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是不得不辩证看待的,在这里仅就本书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满地都是六便士,但只有思特里克兰德抬头,看到并追向月亮,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梦想,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追寻理想并成功的少数人。而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头苦苦寻找六便士才是大多数人不可逃脱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选择安逸的生活也不可耻。正如书中所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我们的生活很单纯、很简朴。我们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说我们也有骄傲的话,那是因为在想到通过双手获得的劳动成果时的骄傲。我们对别人既不嫉妒,更不怀恨。”

在书的最后,思特里克兰德选择用火烧掉了他这一生最伟大的杰作,我刚开始不理解,自己用尽一生心血创作的东西怎舍得如此轻易毁掉。但其实换个角度来想,思特里克兰德这幅画,或许就是给自己看的,他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所以在那场大火燃起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就已经到达了他梦想的彼岸。至于这幅画有什么价值,别人能不能看到它蕴含的意义,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失去的一切才有意义。斯特里克兰已经找到了他的月亮,而我们还在路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