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 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实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3-09-24 12:18:11 |
  • 文锋 |
  • 8页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一

利用业余时间,我仔细研读了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也做了近2000字的读书笔记。从自己内心说,这本书正适应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发展的实际需要。本书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通过整合与创造,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一方面,从“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入手,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另一方面,通过对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等,将促进广大初中教师通过学习,使他们的教育理论素质、尤其是课堂教学技能得以提高。

全书共有五篇,分别是: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第二篇: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三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三个维度;

第四篇: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

第五篇:扩大课堂教学评价正向价值。

每一篇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而这些问题也都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家都倍感困惑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大都由四个层次组成,首先是“问题提出”,概括叙述了这些问题的来源;然后是“问题表象”,对所提出问题的各种各样的形式都罗列出来;其次是“问题归因”,就是对所罗列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是“行动策略”,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本书给出了解决的方案,以及实施这些方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本书也给出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真正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读起来不至于感到空洞乏味。

对这本书我是这样读的,首先我通读整书,并把自己认为好的语句、方法勾画出来,然后是再对勾画出来的部分摘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仔细品味,查找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情况,对照着目录,最后我又精读了部分篇章中我认为经典的问题。

问题2 用教学机智最大化“偶发事件”潜价值

践者。”那教育机智哪里来?首先教师要有爱心,要把学生、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再就是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独创点;再就是教师要善于学习,学生别的优秀教师的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处变不惊”,要做到得心应手的处理学生抛给你的难题,非一日之功,努力学习,不断积累,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问题4 激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七点建议

这一部分我读的是最仔细,发自内心的讲我很想激活我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课堂上教师教的效率,另一个就是课堂上学生学的效率。假如我自己教的效率提高了,但学生的效率没有提起来,课堂这驾马车也是跑不快的,所以要教与学同步进行。我翻来覆去的读,可怎么也找不到“七点建议”,也不知道是哪儿出错了,这是题外话,下面我说说对这部学习的认识。

从作者阐述的来看,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激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大事者无不对所研究的方向充满浓厚的兴趣,书上也举了丁肇中的例子。我也经常的去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刺激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以前学生的内驱力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学校,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已不是问题,也就没有了这样的内驱力,那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力又是什么?我也不止一次的和同事们探讨这个问题,一直不得其解。

读完这一部分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乐此不疲。而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味的压制学生去学习,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也难以提高。压制式的学习,近期学生可能也有学习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停留在表层的,遇到困难时会偃旗息鼓。不能很稳定的很长久的关注自己的学习。一旦引导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兴趣,学生自动的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觉的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自发的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状态,直指自己的目标。

问题6 课堂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

什么是有效教学?我一直在考虑这一问题,读了这一部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没有目标的教学,不可能成为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低效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设定预期的目标,有了正确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教师都会有方向,必然会提高效率。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就不会只从自己教的方面考虑,而忽略考虑学生的学的方面了。

正确的方法指导。学到什么效果,这就是当堂检测,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内容,通过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及时的反思改正。

这本书上的好多内容需要我去仔细的体会,总的来说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二

学”心得体会

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

“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第1页/共2页 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只有正确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踩着自己的步伐跟进教学。

“有效”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多一份质疑就多一份反思。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实践。多一份行动就多一份成功。我们需要充满活力的教师和充满灵动的课堂。用自己的智慧把艺术课堂变的更加“艺术化”,更美,更让学生喜欢,更有效。

第2页/共2页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三

国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国学课程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佛家文化、道家思想等,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境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国学课程也唤起了我对国家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国学课程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学子,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段:国学课程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国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是对个人修身养性的磨炼。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经典和给予思考题目,引导我们思考人生道理、做人原则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激发了我对生命的独立思考和对成长的追求。国学课程让我懂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也教会了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困难与挫折。在国学课程的熏陶下,我逐渐形成了健康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格素养。

第三段:国学课程对社会责任的引导

国学课程以强调个人修养为基础,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仁爱和忠诚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浸润,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公民应当有的责任和担当。在国学课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众多古代圣贤的奉献和付出,这激发了我们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国学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和社会情怀的人才。

第四段:国学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运用

国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要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国学课程的熏陶下,我开始注重自身修养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礼貌待人。我学会了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懂得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国学课程的学习还让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了更具体的行动。我积极参加各类传统文化的活动和社会志愿者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段:对国学课程的展望与期待

国学课程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与探索的课程,希望将来能够更深入地学习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期望国学课程能在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运用国学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希望能设立更多的国学课程,提供学生机会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从而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通过国学课程的学习,我们这一代学生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国学课程的学习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通过学习国学课程,我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塑造了健康的人生观,还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国学课程不仅仅关乎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是引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国学课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四

第一段:介绍国际课程的背景和意义(约200字)

国际课程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旨在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能力,以适应日益紧密的全球联系。国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然而,光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国际课程课堂的交互式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

第二段:国际课程课堂的特点和好处(约250字)

国际课程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老师往往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向和资源,并通过讨论、实践和反思来进行深入学习。另外,国际课程课堂强调跨学科的学习,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元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

国际课程课堂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课堂上,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学习如何学习。他们通过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资料、整理信息和思考,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些学习方法和技能将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十分具有价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国际课程课堂的挑战和解决方法(约250字)

国际课程课堂的互动和探究性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学习,老师们可能会面临时间管理、资源获取和评估反馈等问题。因此,老师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并与同行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国际课程课堂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他们可能不太习惯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也可能遇到课程难度较大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老师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第四段:个人在国际课程课堂的体验和收获(约250字)

在我参与国际课程课堂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在这样的课堂中,我有机会自主选择课题和学习资源,并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和分析,如何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通过参与国际课程课堂,我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学会了更加高效地学习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也更加了解并尊重了其他文化和观点。最重要的是,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这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总结国际课程课堂的意义和建议(约250字)

国际课程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国际课程课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尽管国际课程课堂存在一些挑战,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这些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同时与同行分享经验和资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的学习资源,并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和合作。

随着国际课程的普及和发展,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相信在未来,国际课程将会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五

略》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但是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会议精神,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二、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三、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五、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六、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七、教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臵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可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动脑思维,畅所欲言,尽可能让他们提出有个性的见解,或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示,产生新的见解。其间,教师只以普通一员参与讨论,或启发,或表扬讨论中有创见的学生。当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论性的精确评价容易给一些学生增添压力,甚至带来伤害,可采用模糊评价,给学生适当指点,建议。这样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中给予点拨启迪,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励,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民主评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发展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评价自我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达到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校正、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目的。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六

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

王秀艳

我是一个从事高三英语教学的教师,参加了本次通化市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通识培训,通过三天的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这次新课程改革的规模、力度之大,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希望。回顾历史,近百年来在诺贝尔的领奖台上无一名中国人,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和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七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自己教学中很重视学生成绩(分数),根据纸笔测验的成绩推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忽视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各类艺术教育成为了一些家长、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师为个别优秀学生使劲全身解数。“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即知识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生命意识、批判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等。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三、,通过新课程培训,加深了对改革目标、原则、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内容、问题与对策的理解。

通过课程改革,要达到5个目标: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以及终身教育。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发生一系列的改革与变化。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存在的焦点,通过和国际的比较,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依据而制定的。只要真正认识到了其内涵,才能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素质教育,才能最终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四、通过新课程培训,加深了对课程结构的理解。

这次课程改革,改变了实行多年的3+x结构,即文科:语数外+政史地,理科:语数外+理化生,实行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这几的教育领域,拓宽了知识结构,并具有很的实用意义。除了必修课外,还有选修课,这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符合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先给自己充足了电,才能做好学生的知道教师,帮助学生选好适合自己的选修课。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七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看到这句话起初的时候我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看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书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接着要在课堂上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八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课程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国际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体系,还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际课程课堂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下面将从学科知识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等方面,总结我在国际课程课堂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际课程课堂给予了我更丰富的学科知识。不同于传统的国内课程,国际课程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深度学习。在国际课程课堂中,我们不仅学习传统学科的基本知识,还深入研究不同文化的历史、地理和文学等。这种综合性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培养出一种广博而深入的知识背景。通过对不同国家的学科解读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国际课程课堂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国际课程中,老师不再扮演传统的讲解者角色,而是更像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老师会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三,国际课程课堂强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国际课程中,我们经常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一起学习,共同完成项目和任务。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国际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共同工作,我们不仅学到了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还了解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经历让我们更加开放、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

最后,国际课程课堂培养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国际课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老师鼓励我们自己寻找资料,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我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让我们能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际课程课堂给予我们更丰富的学科知识,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强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参加国际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实现更大的突破,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全球化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因此,我非常感谢有机会参与国际课程的学习,并将继续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追求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九

今天,有幸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说课和教改理念,深受触动。从上学期开始,我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教改活动。下面谈谈我在课改教学中的一些措施、方法以及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课改过程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结合自身与学生的实际,把握(课)教改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率。相信我会在课程变革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并且相信自己也会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课堂变革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十

小盒课堂是一家专注于探索优秀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本次的课程体验则是小盒课堂为家长及学生准备的高质量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个课程囊括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机会。

第二段:学习心得,个人体验

在此课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技能,最大的体会是锻炼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盒课堂的课程让我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作文,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成果。这个课程对我来说是一个收获丰富和难忘的经历。

第三段:课程优势,个人觉得的好处

小盒课堂的课程深受我欢迎的最大优势是有针对性,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该课程针对很多疑难杂症专门设计了许多有用的解决方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很快地解决了我以前不懂的知识点。该课程还非常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能够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课程改进,结合自己的建议

在这个课程当中,虽然我得到了很多好处,但是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希望该课程能够更深入地剖析知识点,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和思维角度更加立体地出现。同时,应该加强语文教育,在发展语文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力与语感。

第五段:总结,展望未来

通过这个课程探索与收获了新的知识,我相信这是我们未来的基础,是未来的方向。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希望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势,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非常感谢小盒课堂这样一个优秀的教育科技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好的学习资源和平台。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十一

近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习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习不仅不能与呼唤学习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习,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习。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感受,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生活体会,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也不应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汗流浃背的滔滔不绝,而应是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言之,即“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众生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其“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通过预习、展示、反馈等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强化了各种训练,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使他们熟练的掌握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对比我的课堂,还有差距。学生已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但采用诗歌、小品、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回答问题的能力还不具备,教学改革虽有初步成效,但教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十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线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对小盒课堂在线课程的认识不断深入,我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悟,下面就我的学习体验,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谈谈我对小盒课堂的感受。

第一、全面的课程设置

小盒课堂的课程设置非常完备,包括了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多门课程,且不仅仅是单一年级的教材,而是对于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比较详尽的教学内容,这又或许是小盒课堂的优点之一。我是初中的学生,之前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课堂上老师总是一遍遍地讲解去,但是我总是听不进去。而现在,我在小盒课堂上学英语,老师讲解的不仅仅是知识点,也会给我们讲一些实用口语,甚至一些背景知识,让我真正地理解英语的用法,也更加喜欢英语了。

第二、高水准的教学团队

小盒课堂的教师团队来自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而且都是经验丰富,对教育事业有着共同理念的高水平教师。他们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问题都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并且能够很快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小盒课堂还会不定期的招聘新老师,以保证教学水平一直处于高水平。

第三、灵活的学习方式

小盒课堂的学习模式非常的灵活,它不同于传统的线下补习机构,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去上课,也不需要在特定的地点上课。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小盒课堂采用的是「在线直播+视频回放」的教学模式,只要你有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打几次,就能轻松上课了。即使在平时或者假期有事情不能上课,视频回放让我可以在任何时间上课,因为只需网络,我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第四、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盒课堂提供的学习氛围中,我感到特别舒适,尤其喜欢它所提倡的开放、自由、分享的学习方式。在线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讨论和参与教学,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学校里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同时,小盒课堂也会不断举行线下的聚会及活动,可以让我们能够互相交流,更好的了解自己和其他学生的技能和思维方式,这也是很棒的一个地方。

第五、合理的价格政策

小盒课堂的课程价格也非常的合理,相对比其他机构要便宜不少,却又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这点颇具吸引力。它的付款方式十分便捷,不管你是线上还是线下支付都可以。每个阶段的学习达成率都可以随时查看,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收成绩,让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自学进度,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小盒课堂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全面的课程设置、高水准的教学团队、灵活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理的价格政策。我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断地尝试了自我学习空间的扩大,比如多看看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多旁听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和交流,注重巩固,多做练习考试等等,让自己的学习越来越进入正轨。最后,我相信,在小盒课堂的帮助下,我肯定会有很好的成绩和好的未来。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十三

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近年来,集团化课程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了集团化课堂的优势和价值。本文将从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总结一下集团化课堂的心得体会。

首先,集团化课堂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在集团化课堂中,学生们被要求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学生们分组合作、讨论问题和展示成果,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学习空间。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其次,集团化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传统的课堂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而在集团化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共同努力,学生们形成了一个团队,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潜力。这种参与度的提升,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三,集团化课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只注重记住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在集团化课堂中,学生们需要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他们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会了质疑、思辨和创新。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集团化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集团化课堂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他们需要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与他人合作,学生们学会了分工合作、沟通协作、互相帮助和尊重他人的能力。这种团队合作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意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集团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显著。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集团化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通过相互学习和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之,集团化课程课堂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等方式,集团化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努力探索集团化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课堂到课程心得体会十网篇十四

旧店中学 肖永生

一、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角色变化的原因?

传统教师角色存在的倾向性是:强调给予别人,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所以,以下几个方面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行为提出了改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教师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实施教学。

二、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的变化

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要在一个新旧课程及教师教学行为的过渡、渐进与交替中完成。

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教师关注不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考试和接受评定。

传统知识传授者角色,表现在教育观念、教学制度、工作方式、办学条件等很多方面。如:教师是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应试教育,这种方式提高考试成绩快,能完成教学任务;习惯传承,过去教我的人都这样,大家都这样;简化的工作方式,省时省力,见效快;教学条件、班额、教具及设备等的限制。

1. 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也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学习掌握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显而易见,一刀切的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以及教学质量低下,就与一刀切、统一要求有关。有人说“龙生九种”,“人各相异”,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是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和身心发展。如在常见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甚至把解题的过程写出来。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做不出来,于是就包办代替。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5. 由单向交流向综合交流转变

一般说来,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知识传递动态过程。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交流方式:

(1)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2)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3)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4)以探究——研究为主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

显而易见,后两种教学方法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最好,尤其是第四种多向交流方式为最佳。这种方法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交流网络。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这种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送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6. 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由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认知过程,却忽略了情感过程,丢弃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当前学生厌学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的、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7.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上了几千节课,教了几十年书,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问自己的教学方式是什么?教学特点有哪些?实在说不清。这就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经历。而现代教学却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明确这个问题,就不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今天教师的课是否有个性风格,是否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有智慧、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

1.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角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做促进者,他的角色行为表现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教师和学生一道;教师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行为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课堂更加生机盎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当教师以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出现时,也注重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会学生自律并不会妨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而只会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 教师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再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是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尤为重要。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找出一个起点为开端,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如:一个兴趣,尝试一种新的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种困难,要改善一个困境,解决一个问题,或弥补一个缺失;一种“不明”的情况,课堂上的意外与无法解释的体验,这些意外与体验可以看做是进行研究、发展教学策略的一个起点。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在情境得到认识与理清之后,教师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如果行动策略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那么这一轮行动研究就宣告结束,接着再进行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如果行动策略被证明无效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视,并发展出新的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直到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

3. 适应教师角色发展的新趋势 新课程,昭示了教师角色发展的一般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知识资源: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更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基于此,教师要重新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看做是一个终身的、整体的、全面、个别而持续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牵涉到个人的、组织的、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角色的功能与它所存在的教育环境有关,原有教师角色的存在有其课程原因,而新课程为教师的角色生长提供了促进条件。教师认识与分析这些条件,有助于自己与传统的角色分离,建立新的角色。各种影响因素如果能够有效地加以综合,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将会更为顺畅,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有:准确地认识自我;能结合具体时间与空间环境评价自己;不断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可行的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适时评价发展计划。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从教育观念、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