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的感悟(大全9篇)

  • 上传日期:2023-09-20 20:45:14 |
  • 雁落霞 |
  • 13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感悟,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的感悟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却非常喜欢,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节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乐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为过节作准备。大人们都赶着去集市上买油条、糖糕——它们是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没得买了。小孩们是为什么起早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割艾草。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株艾草,用来辟邪。可是孩子们割艾草不仅仅为了这个,艾草在他们手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缝荷包。

吃过早餐,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忙些什么呢?当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这样才有意义。我跟大人们学过,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边摘些苇叶,放在锅里煮软;然后用几片煮过的苇叶包些糯米(有的还添些葡萄干、红枣、猪肉等)。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锅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丰盛的午饭了,什么鸡啊鱼啊肉啊都有。我们小孩则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换。换完就一顿猛吃,然后评论谁家的好吃、谁家的不好吃。那场面绝不亚于一场辩论赛,因为谁也不承认自家的粽子不好吃。当然,我们每次去主要还是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谁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着大人们还没喊开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便给小不点儿讲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关于屈原的故事。

终于开饭了,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饭菜,其乐融融,这时候,我们还可以在电视上看龙舟竞赛。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们边看边打赌,赌哪条龙舟会赢,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在我家有个特殊规定,谁赢了就可以满足一个心愿,但是不能花钱。当比赛结束时,不管输赢,我们都很开心。

吃完饭,我通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缝荷包。把艾草的叶子摘下来,用布包好,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缝好就可以了。有的还在荷包上缝一根带子。荷包缝好后,和以往一样,大家互相赠送。每一个荷包里都装满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们都尽情享受着这个快乐的节日。真想永远留住这一天!

端午节的感悟篇二

吃着奶奶包的粽子,除了米香和奶香外,总是觉得还有无限的滋味。

小时候一两岁时,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照顾我,于是,便把我放在奶奶家。记得那时每次睡醒午觉以后,奶奶和爷爷都要带我出去玩一会儿,爷爷的腿当时已经靠奶奶搀扶才能勉强走路,奶奶一个手扶着爷爷一个手牵着为我养的小狗,我做在小车里,爷爷推着我(正好小车可以给他当拐棍),我用手捧着塑料袋里的小鸡,小鸡用嘴轻轻地啄着我的手指肚,我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得恬静安详。

到了做饭的时候,奶奶怕我在地上磕到碰到,就把我放到灶台上,我便蹲在上面看着奶奶洗菜、切菜、炒菜。我仰着小脸,瞅着奶奶那因劳累刻满皱纹,却和善的脸,“咯咯”不停地笑,奶奶也一遍一遍地回报我慈祥的微笑。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在奶奶家那种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似乎离我远去了。我经常是一个星期才去奶奶家一次,而爷爷奶奶也总是像欢迎贵宾一样招待我,他们会为我做出每次都不重样的美味佳肴,后来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特意学会为我做的。吃完以后奶奶一定坚持把我送回家,其实我家和奶奶家是一个院的,离的很近。尽管我一再谢绝奶奶,可奶奶就是不放心她的大孙女,“呆呆”的我没办法也总是任奶奶粗糙却不乏温暖的手拉着我的手送我回家,送到后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照顾爷爷,我笑着看着奶奶的背影,笑里藏着无限的感谢和丝丝愧疚。

端午节,奶奶又自己包好粽子亲自送到我家,来来回回往返十四层楼,从不叫苦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她的爱。此时我再咬一口香香的粽子,只觉得粽子里包满了奶奶对我的爱,温暖包裹着我的心,暖融融的,我不仅闻到粽叶的清香,更闻到奶奶对我爱的芬芳。

端午节感悟的优秀作文(三)

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端午节的感悟篇三

端午节的魅力是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求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对端午节的纪念。

人生当中,没有绝对的顺境,也没有绝对的逆境。顺境可以变成逆境,逆境也可以变成顺境。相比之下,反而有很多的重大成果,都是在逆境中产生。屈原如果继续在朝里做官,就接触不到老百姓,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也没有那种愤世嫉俗的创作激情。所以司马迁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唐代诗人殷尧藩在《端午日》一诗中说:“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后人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奋发向上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

几千年的端午,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和精神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从这座宝库中找到力量,并在追寻和回味中获得快乐。

端午节的感悟篇四

端午节日益临近,芬芳浓郁的糯米粽香再一次扑鼻而来。端午节,其内容一是吃棕子,传说是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示人们对屈原爱憎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的缅怀;二是要喝“雄黄烧酒”,以示扶正祛邪;三是端午节挂香袋,人们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香袋赠送给亲朋好友,以示和睦相处。近日,一些党员干部群众在端午节来临之前,把廉政建设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格言警句绣在香袋上,通过分发传递广泛宣传。这些方式寓教于乐,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容易被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喜爱和接受,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屈原是最早提出“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思想的爱国诗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诗句承载着屈原满腔的赤子之心。战国末年,屈原官任楚国左徒,辅佐怀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他不惧奸臣当道,力主联齐抗秦,忠肝义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关怀百姓疾苦,多次进谏为民请愿。一身傲骨,清廉高洁。从屈原大多数诗歌作品可以看出,诗人始终饱含忧国优民、求索不懈的情怀,纵恣的文笔表达出强烈而激荡的情感。尤其可贵的是,在优愤中,诗人并不沉沦自弃,进取抗争的精神也始终在闪烁。君王无道,屈原先后两次被流放。然而,他仍心系国家命运,多次劝说君王施行仁政、联齐抗秦,表现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素”的执着。楚国被攻陷,流放他乡的屈原,怀石投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坚毅,在历史长河留下了永恒的身影。屈原作品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新兴的五言、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郭沫若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卜居》和《招魂》:“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司马迁撰写《屈原列传》:“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见,屈原是我国历最早的廉政倡导者。把屈原“勤政为民”的廉政思想与悠久的端午节文化资源紧紧结合起来,颂“屈原名句”、讲“屈原故事”可以弘扬“推行美政、忧国爱民”的爱国精神;“修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民本思想;“修身励志、廉洁清明”的高洁品性;“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行为原则,充分展示屈原爱国、勤政、为民、廉洁的高尚情操,丰富端午节廉政文化的核心内涵。

扶正祛邪是端午节廉政文化的又一亮点。扶正是指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使用扶助正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并配合适当的营养和功能锻炼等辅助方法,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力,从而驱逐邪气,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祛邪是消除病邪以愈病的治疗原则,就是利用驱除邪气的药物,或其他疗法,以祛除病邪,达到邪去正复,恢复健康的目的。邪正的盛衰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都有重要的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扶正是为了祛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法,驱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即所谓“正盛邪自祛”。祛邪是为了扶正,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而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所谓:“邪去正自安”。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因此运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时,要认真仔细分析正邪力量的对比情况,分清主次,决定扶正或祛邪,或决定扶正祛邪的先后。一般情况下,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若属虚实错杂证,则应扶正祛邪并用,但这种兼顾并不是扶正与祛邪各半,乃是要分清虚实的主次缓急,以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先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机关铁面执纪、纠正“四风”。此举扶正祛邪,正当其时。“四风”之害,积习已久,流弊甚深。自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颇见成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既对纠正“四风”寄予厚望,同时又担忧其能否持久。这种担心,无可回避。党中央持之以恒地反对“四风”,是给作风不正、阳奉阴违、虚与委蛇者的开出的一剂猛药。纠风是为救人,治病是为救命。有些问题洗澡照镜正衣冠可治,有些问题非得持之以恒辨症施治。中央纪委常委会议特别强调反对“四风”要深刻把握“深化”与“坚持”的辩证关系。这令人想到延安整风时革命老前辈谢觉哉同志说的“紧火煮来慢火蒸”,对待顶风违纪者就要疾风烈火般坚决查处,毫不留情!好作风如春日青苗,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久之修成正道;坏作风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却日有所亏,久之必成无用。仁者智者,于此不可不察。纪检监察机关要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对外“扬拍挥棒”,对内“清理门户”。对待“四风”复杂的问题,提纲挈领、剥茧抽丝,善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教育一大片,用“南门立木”的决心向全党全国人民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如今,工作的进展正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端午奖金,吃喝送礼、迎来送往的陈规陋习可能又要浮出水面。我们必须扶正祛邪,坚决刹住节日送礼不正之风,把日常监督与阶段检查相结合,用共产党员纯洁的党性之风吹走一切歪风邪气,让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节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端午节香袋上的格言警句传播的是廉洁自律的“正能量”。一句句廉政格言,时刻提醒和警示党员干部保持廉洁自律,绷紧“廉政”这根弦;一个个廉政景点,时刻让廉政文化浸润党员干部的心田;一项项别具匠心的活动,大力弘扬了以廉立身、以廉治家的优秀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以鲜活的方式,温馨的关心,浓郁的氛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个生动注脚,将廉政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使廉政文化建设带来的浩然之气,如绵绵春雨,悄然潜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田。端午节也是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老爸是我永远的偶像,我这一生不能没有你”;“我不求你给我们带来大富大贵,只希望你和我们一起平平安安”;“上班好好工作,下班早点回家”……这些不是名人警句,而是党员干部家属写下的端午节亲情寄语。这些亲情廉政寄语或朴实无华,或经典哲思,闪烁着家人真情挚爱的光焰。亲情寄语是一记悠扬响亮的晨钟暮鼓,让党员干部用权时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亲情寄语是一声阳光灿烂的甜蜜祝福,让党员干部时时感到亲人的惦记和关心;亲情寄语是一把清正廉洁的尺子,时时丈量着党员干部的行为和得失,时刻激励着党员干部算好亲情账,不负家人的深情与重托。

端午节的感悟篇五

今天是端午节了,妈妈要给我编五丝线,还要包粽子呢!

妈妈拿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蓝、白、黑。妈妈先把这五种线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一个结,五丝绳做好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命缕”,戴上它可以免除病患,健康长寿。她又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手腕上,还特意嘱咐我说:“要爱惜,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摘下来扔进雨水里。这样长命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要包粽子了,我见妈妈拿了竹叶,包上糯米,中间还放上两颗大枣。然后又熟练地折叠竹叶包裹糯米。还用线绳捆扎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十几个。

妈妈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蒸上了十五分钟。蒸好的粽子放到盘子里,还没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过了一会儿,终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剥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真好吃!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旁,爸爸又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还有其它的习俗。听爸爸讲完我知道了爱国诗人屈原,知道了在这个节日里除了吃粽子,戴长命缕之外,还有插艾草、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好吃的粽子,还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好开心啊!

端午节的感悟篇六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吟诵起李隆基这首脍炙人口的《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这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若问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深究不难发现,端午节背后,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和文化,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文化内涵,是深刻蕴含着的民族情感和精神智慧。文化传承,正是端午节之魂。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变迁,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传统的过节形式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网上有段子调侃,除了几个粽子、三天假期,端午这个“最熟悉的陌生节日”就是吃、喝、玩、乐,很多人早已淡忘了端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倘若时光倒流,先贤们会怎样看待今人的这种悲哀呢!

怎样让端午节传承好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摆脱只见“粽子”、不见“屈原”的尴尬?笔者认为,节日的仪式感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需要节日,是因为它是形塑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过去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氛围浓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相关的仪式活动。比如说,以前中国人重大节日一定要祭拜祖先,宏大的场面、庄重的氛围,能够增加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因此,比把传统节日设定为“假日”更重要的,是如何恢复、设置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仪式。今天,我们过有意义的端午节,不妨举办各种以爱国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比如组织诗歌朗诵、故事比赛等,让传统节日多一点时代的积极元素。

端午节如此,其他传统节日亦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真心希望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不只是作为一个标本,尘封在档案馆、博物馆的橱窗里,都不只是一个“浮在空中”的图腾,而是成为我们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契机,重新绽放曾经的生机与活力。

端午节的感悟篇七

早上,我迷迷糊糊醒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于是,我起床,在香味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大门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回答我说:“这是艾草,那是青蓬。 这是为了驱灾辟邪。”

到了中午,我看到桌上放了一大堆材料,有粽叶、有肉、有米、有绳子……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奶奶,包粽子怎么要这么多材料,包粽子这么麻烦呀!”

奶奶说:比你看到的还要麻烦多了,粽叶要煮好、洗净,肉切小均匀的条状,再用盐、酱油、料酒等调味品腌制几个小时,米要用温水洗净,晾成半干,再用盐、味精、酱油等拌匀,这样才算做好 了准备工作。

“啊?不会吧,吃个粽子这么麻烦啊!”我惊讶的看着奶奶。“那个绳子又是用来干嘛的呀?”

“你等下就知道了啊!”奶奶还给我保密呢!

我想了想,对奶奶说:“哦,我知道了,绳子是用来裹粽子的。”奶奶对我笑了笑。

奶奶开始包粽子了,我就在旁边看着。看着奶奶娴熟的手法,我甚是激动,一个个精致的粽子在奶奶的巧手中而生,个个外形整齐,包裹均匀,让我看了就垂涎三尺。每个粽子里都是很有“料”的 :一块肉、两个蜜饯、还有板栗。

等待吃粽子的时间很是漫长,过了好几个小时我才品尝到了这美味的粽子。打开锅盖的那一刹那,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有粽叶的香味,有糯米的清香,还有肉的浓香,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 就组成了这“人间美味”。

这比我吃过的那些买来的粽子好吃的多,没有任何的添加剂等化学成分。我最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了。

端午节的感悟篇八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节日的形成,是岁月和人们长期打磨的结果。端午节,祭祀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闻一多先生考证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很多考古发现也支持此说。然而,要是一直拘泥于节日发端的初衷,那后来的端午纪念曹娥、伍子胥、屈原,都无从说起了;这个节日也不可能流布到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国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节日的真意,常常在生活的体验与回味中浮现出来。苏轼看到的端午,是“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欧阳修则陶醉于“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而今的端午节,列入世界非遗名录,又是法定假日,仲夏时节,扶老携幼,吃粽子,说故事,游胜地,让中华文化的远香,丝丝缕缕地渗入膝前儿女纯净的心田。

如此佳节,云何不乐,道一声“快乐”又何妨?当然,节日的百般滋味,又非一句“快乐”可以了得。它是一个郑重的提醒,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有了回首倾听先祖叮咛的机缘,有了从纷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觉。文化的薪火,或就在这一抬头、一省思的机缘中,渐渐传承了下去、炽热了起来。

端午节的感悟篇九

1、有种友情事过境迁依然纯朴;有种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怀念;有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有种友谊,无须挂齿,却心领神会,祝端午节快乐!

2、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3、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4、端午微信莫要藏,群众眼光贼雪亮,粽子到哪哪飘香,送你粽子微信道声:端午节,吃粽香,快快乐乐朋友莫忘。

5、朋友不一定通情达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经常联络,但一定放在心上;身为朋友的我,祝你端午节快乐。

6、让风吹走你的忧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温暖,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友情带给你安康,让我给你无限的问候,祝端午节安康!

7、端午节到了,愿你事业像龙舟一样快进,家庭像香包一样温馨,个性像粽叶一样飘逸,气势像雄黄一样劲霸,快乐像糯米一样粘上就不掉!

8、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9、端午,愿你快乐无限,开心无穷!

10、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1、爸爸,您总是用最平淡最朴素方式去表达您的爱,但您的爱却足够我享用一辈子。祝您端午节快乐!

12、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糯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

13、愿你尽情品尝,保你事业成功,身体健康,平安吉祥,精彩的日子长又长!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16、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7、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9、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1、绿绿粽叶裹吉祥,喜庆节日又端阳;清清江水游龙舟,淡淡黄酒解烦忧;喜气祝福好友送,填满真诚情意重。预祝你:端午快乐,万事吉祥!

22、端午短信莫要藏,我的眼睛贼雪亮,夸姣祝福快呈上,没预备的拖下堂,板子先打小手掌,又送粽子蘸白糖,不许吃来只闻香,哈哈,看你下次还把不把我忘!祝你端午节安康。

23、我用无忧为粽叶,包上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亲手包了一个幸福粽子送给你!祝你端午节安康!

24、端午的粽子香,端午的粽子甜,端午的祝福送心间;端午的粽子黏,端午的粽子满,端午的问候不会晚。端午节假期到,祝你假期安康,好运连连,幸福绵绵!

25、酒当歌,曲轻弹,霓霞舞翩翩;花儿美,碧水涟,日月彩云间;梦成真,福禄全,祝愿开心每一天!

26、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7、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8、今天端午节,我用珍珠做原料,用无忧做外衣,用幸福做丝带,送你一个特别的粽子,愿你财源广进,无忧无虑,幸福快乐一生。

29、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1、你是我生命中最要的人,要珍惜你;你是我端午节的贵客,要热情招待;请你吃粽子,喝雄黄酒,看赛龙舟,就是要你端午节过的快乐无比!

32、绿包白,叶裹瓤,粒粒硕果粽飘香;门挂艾,酒喝黄,龙舟竞逐江河上。"粽"能想起你,"粽"要祝福你——端午节安康!

33、端午节到了,送你甜甜的粽子,愿工作顺利日子甜又甜;送你香香的粽子,愿你吃嘛嘛香身体康又健;送你黏黏的粽子,愿你好运接二连粽"不断。祝端午节快乐!

34、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