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 上传日期:2023-09-17 00:27:27 |
  • XY字客 |
  • 12页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一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二

我们要记知识点,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地球的时间差问题,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而且不好做,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

不光是地理这门学科,还有别的学科,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打好基础,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踏实。

二、不懂就问是个好习惯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做地理笔记

我们不要小看地理笔记,地理笔记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记笔记,我们不用都记笔记只要把经常考的知识点记下就行了,然后好好总结,看看都容易考什么,看看是哪方面的考的多些,我们就把重点放在哪方面,可不要没有终点的复习,这点是在高三复习时禁忌的,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了,而且记住易忘,效果不佳,所以记笔记是很有技巧的。

四、思考与总结

不管是在看书还是在做题一定要学会思考,要不断地总结,这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成绩,记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同步进行的。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三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运动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

………………………………………23°26′s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四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五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

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

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

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

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

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气候分为两种: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六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七

1、“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

2、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

3、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5、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6、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7、双项选择题,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最终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对选项的准确率作综合的评估,“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需要考生根据对题意的符合程度设立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指标,最终筛选出所需要的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八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