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实用7篇)

  • 上传日期:2023-09-15 09:35:46 |
  • 雅蕊 |
  • 9页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一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xx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二

今年以来,全区“三农”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总体稳”,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2.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位列全市第二,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4.8%,排名第二,各项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二是“亮点多”,3个滁菊千亩示范片成功落地,申报施集为省级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涧春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省级评审,“滁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浦口-南谯”跨界示范区13平方公里农业示范区板块进入实操阶段,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成立项审批工作,闲置农村宅基地和乡村治理成功纳入省级试点示范,井楠精品民宿对外试营业,承办全市功能农业、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破土动工,制定出台《南谯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南谯区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方案》等11个专项方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50艘船拆除工作已完成。三是“工作实”。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时调整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配置,常态化推进组织协调、督察督办工作;牵头制定《南谯区乡村振兴推进年行动方案》、《南谯区四个特色产业滁菊、茶叶、功能农业、麻栎发展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各成员单位出台21个政策文件,制定了包括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现代农业发展奖补等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1.粮食生产保供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xx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56.78万亩,总产21.65万吨,累计种植蔬菜3.1万亩,生产各类蔬菜6.7万吨,水产品产量2.17万吨,肉蛋奶总产2.8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常态化开展蔬菜每日采收情况监测,与志成牧业等多家禽屠宰和餐饮企业做好对接,帮助养殖户缓解压栏困难;开展快速检测3900批次,检测样品4100个,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共开具8600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共计2400吨;全区已认证“三品一标”主体47家94个产品,“西涧春雪”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省级评审。

2.生猪稳产复能行动:制定《南谯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禁养区面积由原来约676平方公里缩小至约230平方公里。完善补贴政策,统筹市、区两级生猪生产临时救助资金53.6万元,同时启动实施育肥猪保险工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全区53个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猪场6家,12月份生猪存栏7.21万头,同比增长28.75%,生猪出栏15.6万头,同比增长9.09%。积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6个养殖场“先打后补”试点,强制性重大动物免疫“三病五率”均达到了100%,规模养殖场户的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到达100%,奶牛场的布病和结核病免疫密度到达100%。

3.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目前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受疫情影响,板材、食品、饲料等企业产值下滑,通过积极帮扶和融资,自3月起情况开始好转,至9月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7.6%,全市占比为6.1%,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5.8%,排名第二。滁州市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已完成项目立项,目前正在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发展;围绕滁菊产业,目前正与江苏、广东等地大型食药企业对接,谋划开展药(饮)品研(开)发;启动滁河沿岸“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编制与招商工作。

4.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印发《南谯区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20xx年南谯区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20xx年南谯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南谯区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分解表》和《南谯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美村庄”和“最美庭院”认定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目标按时保质完成;深入施集镇井楠中心村指导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推进该行政村抓好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创建。同步推进乌衣镇黄圩村、沙河镇新塘村、大柳镇曲亭村3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补齐短板和弱项;谋划实施“一镇一村一带一园”(即大柳镇全域推进、姑塘村重点打造、滁河观光带沿岸村庄、施集镇井楠茶园周边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作为重点打造,引领和带动全区上下对标学习,奋力争先,营造良好环境整治氛围;评选最美村庄30个,最美庭院50个;加快实施改厕,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整改,截止目前20xx年农村户用改厕已经完成2145户,超任务数145户,其中贫困户改厕任务数164户,已竣工164户,完成任务数的100%,全区共排查出农村改厕问题1729个,已完成整改1729个,整改率100%;施集镇井楠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首期赵洼民宿示范院落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于5月份对外开放试运营,井楠乡村于9月份完工,一期项目于10月份对外开放营业。

5.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项目已完成,正待市级验收,共完成土地平整6030亩,泵站14座,砖砌渠道开挖12.79公里,塘坝清淤及防渗加固76座,配套建筑物678座,田间道路路基54.97公里,沟渠疏浚31.91公里;省20xx年度2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0.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施集镇片区(一标段)土地平整约1600亩。排洪渠清淤2100米,新建灌排土渠1500米,塘坝清淤3座;田间道路砼路350米,砂石路1900米,土路2800米;沙河镇片区(二标段)土地平整1260亩,排洪沟清淤800米,放水渠道2600米,塘坝清淤2座,田间土路6600米,砂石路1800米。20xx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分布在27个灌溉片区,涉及沙河、乌衣、章广、施集、珠龙、大柳和黄泥岗等7个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沟渠清淤、硬化,沟渠建筑物配套,塘坝清淤加固,泵站更新改造等。

6.重大项目推进行动:推进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调优粮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稻虾米”“青谷粮油”“功能农业”等优质稻为代表的专用品牌粮食,全区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已扩大到15万亩。发展优质高效蔬菜栽培,去年以来,南谯区新增及改造绿色蔬菜专供基地2000亩,引入食用菌加工企业1家,新增菌棒600万棒,“南谯栎菇”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逐年提升;特色果品“黄金梨”“珠龙莓”“麦饭石桃”等已打入“长三角”多个城市,目前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目前,南谯区还加快“长三角”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和都市蔬菜保供基地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长三角”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今年以来,南谯区还积极培育乌衣镇为“长三角”区域水产品特供基地,新增特种水产品基地1500亩,推广螃蟹、青虾、鳜鱼、小龙虾等优质水产品养殖,海宝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和金盛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品养殖示范场。目前南谯区年销售优质水产品2.5万吨以上,80%销往“长三角”地区。

7.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施集水厂管网延伸65km,新增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困难人口0.47万人,完成覆盖20个自然村的珠龙水厂管网延伸70.0km和覆盖6个自然村的沙黄水厂管网延伸20.0km;提升西部山区抗旱能力,完成201口塘坝和15座水库清淤扩挖;13座病险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年度90余公里建设任务已完成。

8.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增核减审核工作,4836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补助资金43.6万元,257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助资金15.47万元。完成20xx年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统计、惠残民生工程绩效考核档案整理、残疾人评定残疾经费统计、结算工作;同禾康智慧养老公司签订”阳光家园”8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协议并已上门服务;完成对南谯区小学、中学、大学的残疾学生救助金进行发放,小学1.86万元、中学4.8万元.大学1.5万元;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分别开展了读书送书、观看残疾人励志影片、唱歌比赛、游园、参观展览馆活动,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履约率及完成率,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履约率和老年人群的履约率,开展20xx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张浦郢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已完成建设任务,大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外演出舞台主体工程完工;“公益电影与院线电影整合改革”试点工作,井楠电影院已完工。

9.乡村治理融合行动:强化党建引领。13个基层党(工)委围绕六场硬仗制定“1+n”抓党建个性化清单,扩大范围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季度调度推进;摸排确定4个软弱涣散村和4个后进村,4个软弱涣散村由区级层面整顿(乌衣镇白庙村、施集镇杨饭店村、珠龙镇官塘村、黄泥岗镇唐庄村),4个后进村由镇级层面整顿(沙河镇沙河社区、腰铺镇二郎村、章广镇街道社区、大柳镇横塘村);全面落实村干部12条、村书记“四项制度”、村干部职务退出办法等激励举措,对村干部基本报酬重新测算,对村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全覆盖备案管理,明确任职备案和履职备案的双重管理要求,共补齐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5名;完善基层自治。全面开展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将培育1镇八村打造省级治理试点,重点围绕村域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约“四会+x”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x”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全区成立各类社会组织100余家,成员1100余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等基层治理品牌。加快建设法治乡村。升级法治文化阵地,构筑普法大平台,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成功创建珠龙镇珠龙村等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乌衣镇红山村等2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施集镇李集村等3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截止目前全区各乡镇已调解矛盾纠纷2115件,调解成功2103件,调解成功率达99.4%。努力构建平安乡村。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创建率分别达到90%和92%,创建无访乡镇7个,全区组建“1+4+n”网格员队伍630个,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由网格党支部书记优先兼任),网格员、党建网格员、网格指导员、政法网格员各1名,网格信息员若n名。截止目前,全区有村(社区)“两委”干部566人担任网格指导员,确定支部网格长40人,选聘其他各类网格员1890人。积极营造文明乡风。新增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125个、文化墙215处,18015平方米,通过文艺演出、搭建志愿服务宣传台、入户等形式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公筷公勺”“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累计举办22场文明实践日活动,组织3名援鄂医务人员巡回宣讲,组织全国道德模范等约70余人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新增评选区级好人40组51人,文明实践在“疫”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0名,文明(最美)家庭30户,星级文明户10户,7组14人当选“滁州好人”,17户当选市级文明(最美)家庭30户,大柳镇、沙河镇新塘村、腰铺镇姑塘村、施集镇孙岗村、珠龙镇北关村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珠龙镇北关村作为安徽省推报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单位。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三

今年以来,全区“三农”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总体稳”,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2.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位列全市第二,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4.8%,排名第二,各项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二是“亮点多”,3个滁菊千亩示范片成功落地,申报施集为省级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涧春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省级评审,“滁菊”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列,“浦口-南谯”跨界示范区13平方公里农业示范区板块进入实操阶段,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成立项审批工作,闲置农村宅基地和乡村治理成功纳入省级试点示范,井楠精品民宿对外试营业,承办全市功能农业、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基地破土动工,制定出台《南谯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南谯区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方案》等11个专项方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50艘船拆除工作已完成。三是“工作实”。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时调整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机构配置,常态化推进组织协调、督察督办工作;牵头制定《南谯区乡村振兴推进年行动方案》、《南谯区四个特色产业滁菊、茶叶、功能农业、麻栎发展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各成员单位出台21个政策文件,制定了包括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土地增减挂钩奖补、现代农业发展奖补等系列激励政策措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

1.粮食生产保供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20xx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56.78万亩,总产21.65万吨,累计种植蔬菜3.1万亩,生产各类蔬菜6.7万吨,水产品产量2.17万吨,肉蛋奶总产2.8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常态化开展蔬菜每日采收情况监测,与志成牧业等多家禽屠宰和餐饮企业做好对接,帮助养殖户缓解压栏困难;开展快速检测3900批次,检测样品4100个,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目前共开具8600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共计2400吨;全区已认证“三品一标”主体47家94个产品,“西涧春雪”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省级评审。

2.生猪稳产复能行动:制定《南谯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调整方案》,禁养区面积由原来约676平方公里缩小至约230平方公里。完善补贴政策,统筹市、区两级生猪生产临时救助资金53.6万元,同时启动实施育肥猪保险工作。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全区53个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已全部完成,新建、改扩建规模化猪场6家,12月份生猪存栏7.21万头,同比增长28.75%,生猪出栏15.6万头,同比增长9.09%。积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6个养殖场“先打后补”试点,强制性重大动物免疫“三病五率”均达到了100%,规模养殖场户的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到达100%,奶牛场的布病和结核病免疫密度到达100%。

3.乡村产业发展行动。目前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受疫情影响,板材、食品、饲料等企业产值下滑,通过积极帮扶和融资,自3月起情况开始好转,至9月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为27.6%,全市占比为6.1%,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为22.4%,全市占比为5.8%,排名第二。滁州市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园已完成项目立项,目前正在招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发展;围绕滁菊产业,目前正与江苏、广东等地大型食药企业对接,谋划开展药(饮)品研(开)发;启动滁河沿岸“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编制与招商工作。

4.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印发《南谯区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方案》《20xx年南谯区农村厕所改造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20xx年南谯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南谯区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分解表》和《南谯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美村庄”和“最美庭院”认定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目标按时保质完成;深入施集镇井楠中心村指导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推进该行政村抓好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创建。同步推进乌衣镇黄圩村、沙河镇新塘村、大柳镇曲亭村3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按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标准,补齐短板和弱项;谋划实施“一镇一村一带一园”(即大柳镇全域推进、姑塘村重点打造、滁河观光带沿岸村庄、施集镇井楠茶园周边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作为重点打造,引领和带动全区上下对标学习,奋力争先,营造良好环境整治氛围;评选最美村庄30个,最美庭院50个;加快实施改厕,扎实开展农村改厕突出问题整改,截止目前20xx年农村户用改厕已经完成2145户,超任务数145户,其中贫困户改厕任务数164户,已竣工164户,完成任务数的100%,全区共排查出农村改厕问题1729个,已完成整改1729个,整改率100%;施集镇井楠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已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首期赵洼民宿示范院落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于5月份对外开放试运营,井楠乡村于9月份完工,一期项目于10月份对外开放营业。

5.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项目已完成,正待市级验收,共完成土地平整6030亩,泵站14座,砖砌渠道开挖12.79公里,塘坝清淤及防渗加固76座,配套建筑物678座,田间道路路基54.97公里,沟渠疏浚31.91公里;省20xx年度2万亩(含高效节水灌溉0.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施集镇片区(一标段)土地平整约1600亩。排洪渠清淤2100米,新建灌排土渠1500米,塘坝清淤3座;田间道路砼路350米,砂石路1900米,土路2800米;沙河镇片区(二标段)土地平整1260亩,排洪沟清淤800米,放水渠道2600米,塘坝清淤2座,田间土路6600米,砂石路1800米。20xx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项目分布在27个灌溉片区,涉及沙河、乌衣、章广、施集、珠龙、大柳和黄泥岗等7个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沟渠清淤、硬化,沟渠建筑物配套,塘坝清淤加固,泵站更新改造等。

6.重大项目推进行动:推进功能农业协同创新发展,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调优粮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稻虾米”“青谷粮油”“功能农业”等优质稻为代表的专用品牌粮食,全区绿色粮食生产基地已扩大到15万亩。发展优质高效蔬菜栽培,去年以来,南谯区新增及改造绿色蔬菜专供基地2000亩,引入食用菌加工企业1家,新增菌棒600万棒,“南谯栎菇”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逐年提升;特色果品“黄金梨”“珠龙莓”“麦饭石桃”等已打入“长三角”多个城市,目前线上平台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目前,南谯区还加快“长三角”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和都市蔬菜保供基地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长三角”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今年以来,南谯区还积极培育乌衣镇为“长三角”区域水产品特供基地,新增特种水产品基地1500亩,推广螃蟹、青虾、鳜鱼、小龙虾等优质水产品养殖,海宝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和金盛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品养殖示范场。目前南谯区年销售优质水产品2.5万吨以上,80%销往“长三角”地区。

7.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施集水厂管网延伸65km,新增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困难人口0.47万人,完成覆盖20个自然村的珠龙水厂管网延伸70.0km和覆盖6个自然村的沙黄水厂管网延伸20.0km;提升西部山区抗旱能力,完成201口塘坝和15座水库清淤扩挖;13座病险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年度90余公里建设任务已完成。

8.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增核减审核工作,4836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补助资金43.6万元,2579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补助资金15.47万元。完成20xx年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统计、惠残民生工程绩效考核档案整理、残疾人评定残疾经费统计、结算工作;同禾康智慧养老公司签订”阳光家园”80名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协议并已上门服务;完成对南谯区小学、中学、大学的残疾学生救助金进行发放,小学1.86万元、中学4.8万元.大学1.5万元;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分别开展了读书送书、观看残疾人励志影片、唱歌比赛、游园、参观展览馆活动,10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活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履约率及完成率,特别是重点人群的履约率和老年人群的履约率,开展20xx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繁荣乡村文化产业,张浦郢村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已完成建设任务,大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外演出舞台主体工程完工;“公益电影与院线电影整合改革”试点工作,井楠电影院已完工。

9.乡村治理融合行动:强化党建引领。13个基层党(工)委围绕六场硬仗制定“1+n”抓党建个性化清单,扩大范围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季度调度推进;摸排确定4个软弱涣散村和4个后进村,4个软弱涣散村由区级层面整顿(乌衣镇白庙村、施集镇杨饭店村、珠龙镇官塘村、黄泥岗镇唐庄村),4个后进村由镇级层面整顿(沙河镇沙河社区、腰铺镇二郎村、章广镇街道社区、大柳镇横塘村);全面落实村干部12条、村书记“四项制度”、村干部职务退出办法等激励举措,对村干部基本报酬重新测算,对村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全覆盖备案管理,明确任职备案和履职备案的双重管理要求,共补齐配强村(社区)“两委”成员5名;完善基层自治。全面开展全省乡村治理示范县创建工作,着力将培育1镇八村打造省级治理试点,重点围绕村域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内容,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约“四会+x”制度,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x”等自治组织管理村级事务,全区成立各类社会组织100余家,成员1100余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等基层治理品牌。加快建设法治乡村。升级法治文化阵地,构筑普法大平台,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成功创建珠龙镇珠龙村等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乌衣镇红山村等2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施集镇李集村等3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进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截止目前全区各乡镇已调解矛盾纠纷2115件,调解成功2103件,调解成功率达99.4%。努力构建平安乡村。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争创省级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创建率分别达到90%和92%,创建无访乡镇7个,全区组建“1+4+n”网格员队伍630个,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名(由网格党支部书记优先兼任),网格员、党建网格员、网格指导员、政法网格员各1名,网格信息员若n名。截止目前,全区有村(社区)“两委”干部566人担任网格指导员,确定支部网格长40人,选聘其他各类网格员1890人。积极营造文明乡风。新增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125个、文化墙215处,18015平方米,通过文艺演出、搭建志愿服务宣传台、入户等形式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公筷公勺”“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累计举办22场文明实践日活动,组织3名援鄂医务人员巡回宣讲,组织全国道德模范等约70余人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新增评选区级好人40组51人,文明实践在“疫”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60名,文明(最美)家庭30户,星级文明户10户,7组14人当选“滁州好人”,17户当选市级文明(最美)家庭30户,大柳镇、沙河镇新塘村、腰铺镇姑塘村、施集镇孙岗村、珠龙镇北关村获评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珠龙镇北关村作为安徽省推报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单位。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四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3、完成总结和档案整理工作。完成了镇20xx年以来脱贫攻坚系统性工作总结和三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并审核后上报了县脱贫攻坚《篇》编辑部。委托档案整理第三方公司,扎实推进镇村脱贫攻坚档案规范整理,目前镇级档案已经基本完成,村级档案分村推进。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3、强化精准帮扶。一是对于因病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影响家庭正常生活的,及时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帮扶范围。二是针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家庭现状、发展能力、实际需求和真实意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制定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坚持提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坚决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进行了专题研究,书记、xx省长先后深入基层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已经确定,各项工作布局已经全面展开。在战略部署方面,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4月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书记、xx省长作了讲话,缪瑞林副省长作了总结讲话,会议阐明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实施路径和任务举措。在宏观指导方面,出台今年省委1号文件。4月23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xx﹞1号),确定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在科学引领方面,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为进一步明确我省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目前,规划(草稿)已经形成,正在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规划的编制,注重中央要求和xx实际的结合,注重当前和长远的结合,注重宏观指导性和微观可操作的结合。在载体抓手方面,实施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风文明提升、万村善治推进、乡镇功能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十项重点工程,并以此为主要抓手,做到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既定部署,坚持以实施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城镇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乡镇功能提升、农村改革创新三项重点工程,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行动,截至目前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农村公路覆盖率达到7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改造升级村级配电网,让农村“水电网”同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行动和健康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优化乡镇功能作用,重点推进100个产城融合特色小镇、10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100个省级重点镇及特色镇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出台《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xx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深化农村金融、供销社、国有林场和农垦等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性供给。

(二)加快推动农民增收。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力推进农民就业增收,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引导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5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省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等三大攻坚战,研究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聚焦尚未达标的125万低收入人口、34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以及六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老区,精准施策、加大力度,确保全省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面实现。

(三)加快推动质量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建设,积极培育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8大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实施高标准农田规模开发、整市整县推进计划,持续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扎实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整省示范,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实施农业质量年建设行动,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省创建,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大力推介“苏米”等品牌。

(四)加快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行动,研究建立农业绿色发展评估体系,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强化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完善公益林、湿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有针对性地抓好落实。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村庄绿化、建筑风貌、田园风光、环境整洁、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水平。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45个村庄试点正在深入实施,大部分村庄已初现成效。上半年确定了第二批25个试点村庄,已陆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五)加快推动乡村文化兴盛。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总结推广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实施“城乡结对、文明共建”工程,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家庭美德,讲好家风故事,以良好家风带动乡风民风。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引导党员带头形成文明治丧、从简办丧、文明低碳祭扫的风气。发挥农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作用,营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行动,以村民学堂、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六)加快推动乡村善治。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万村善治推进工程,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镇村书记“双培育双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开展“寻找老支书精神”活动,有效提升基层组织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政社互动”、村务监督实现全覆盖。实施平安乡村建设行动,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扎实开展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宗教渗透活动。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重点健全会计科目设置、财务预决算、收支管理、产权交易“四项制度”。

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我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均耕地仅为0.86亩,逼近联合国0.8亩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农业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我省农业产业基础较好,但优势产业不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龙头企业多而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三是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尽管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在缩小,但差距的绝对值还在扩大,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在现有较高平台上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增大,全省还有125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四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的动力有待释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明显。五是在思想认识方面,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达,实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对“三农”工作用心用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也需要进一步营造。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和不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抓紧出台规划。7月5日召开的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推进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规划先行。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已经编制完成,省委、省政府审定后将尽快发布,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规划明确的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到位。

(二)细化任务分工。为推动省委1号文件落实,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近期将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对省委1号文件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逐项进行梳理,分别明确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督促各地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工程化、项目化、节点化,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可实施、可操作、可考核。

(三)培育示范典型。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要求,突出示范引领,注重典型培育,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实施水平。一方面,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三农”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一些典型经验推广开来,带动面上工作;另一方面,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并组织编制《xx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考核验收评价标准(试行)》,严格考核验收,真正建出“特色”、形成“样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健全政策体系。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全面落实中央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规定,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抓紧研究提出完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的具体意见,为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政策支撑。组织制定《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和《关于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支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办法》,大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资金支持更加集中、更加高效。

(五)完善推进机制。督促各地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建立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乡村振兴10项重点工程组织推进机制,督促各牵头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根据中央要求,研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并建立日常督查、季度调度和年度通报制度,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的浓厚氛围,齐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六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信息服务“一点通”;

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8月29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83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容,增加了208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1750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7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报告篇七

一季度,驻村工作组在xx镇党委政府指导、后盾帮扶单位支持下,从基层组织星级提档建设、巩固脱贫成效和制定预脱贫计划、提升为民办事服务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引导xx村党总支部在20xx年成功创建“四星级”党支部的基础上,围绕“星级提档”、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树立20xx年创建“五星级”党支部目标。

一是按照镇组织办及片区党建工作站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党建、村务台账,指导村“两委”干部重新优化台账整理人员、细化资料台账整理责任,明确资料整理的具体项目内容及时间节点等。

二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组织制度,召开党总支支委会3次、党员大会2次、党课2次、党小组会9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

三是积极开展讲习所讲习活动,积极宣讲治国理政理念,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内容,一季度讲习所开展讲习活动3场。

四是推动村委会向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述职述廉报告、向村监会汇报村务重大事项,接受村民代表和村监会的监督,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委工作。

村委led大型显示屏,加大力度做好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方针。

二是加强沟通,走访xxx个帮扶单位汇报xx村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20xx年工作计划,征求他们对xx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详细制定xx村20xx年度扶贫工作计划,编制扶贫实施项目,向后盾单位请示落实今年帮扶资金,做方案算细账使用好每一分扶贫资金。

三是筹规划帮扶干部入户时间,制定xx村“一户一册一卡”入户帮扶时间安排表;每月底编写下月《精准帮扶指导书》明确告知帮扶干部具体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并及时在xx微信公众号和扶贫联络员群发布,让帮扶干部入户前熟知工作内容。在20xx年精准帮扶“一户一册一卡”培训工作中,通过减会议改培训、减台账改举措、减照本宣科改现场辅导的方式认真贯彻落实“20xx基层减负年”精神。指导帮扶干部填写帮扶手册、登录广西扶贫app填写电子版帮扶手册,及时更正贫困户家庭变动信息、落实大中专生享受雨露计划政策、做好20xx年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宣传。

一是进村入户推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建设,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崇尚良好村风村貌。

二是巩固“清洁乡村”建设成果,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组织两委干部到崇左市江州区江州镇保安村叫豆屯、上卜练屯和xx镇车木阁、福多堂、铺儿村、四方坡、水漕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组织桥头、的竹根村民小组长及热心群众到旱田村委六地角、白龙塘、高大角学习“三清三拆三整理”工作经验,推动的竹根自然村率先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规划和建设。

三是壮大发展辖区产业,做好侨龙制衣厂扶贫车间和浦北华源农牧公司服务工作,积极洽谈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更多外出务工致富人士回乡开厂建司。指导合作社经营管理好肉鸡养殖项目,想方设法做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加快xx村扶贫车间建设,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对外开展车间出租招租宣传。多途径谋求村民合作社与民营企业资金战略合作,与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浦北县华振新能源有限公司研讨建设xx村委四楼光伏发电项目,与浦北华源农牧公司洽谈村民合作社养殖保价鸡事宜。

一是以“店小二”服务精神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召开群众会39场,征民意集民情;遍发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服务联系卡,通过村委外墙led显示屏和“xx镇xx村”微信公众号公布村干部负责服务片区、驻村工作组人员职责及联系电话,让群众随时随地联系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方便群众办事。

二是驻村工作组公开承诺20xx年为民办事服务十大事项,加快推进条件成熟的“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大面塘村民小组向县文体局申请更换了群众活动场所篮球架,请示报县水利局请求新挖一口饮水井解决龙岩、新屋、大石田、大面塘4个村民小组的安全足量饮水问题。

三是组织或参加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开展节假日嘘寒问暖慰问活动xxx户(次),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xxx个。

四是积极主动处理群众纠纷,组织纠纷主体到村委或到现场妥善调解夫妻矛盾、家庭矛盾、土地边界、宅基地界至等纠纷12起。

以自治为核心激发群众活力、以法治为保障强化治理意识、以德治为支撑培育文明村风。

一是涉及“三重一大”即重大项目建设、重要事项决定、重大问题解决、大额资金使用的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二是加强对驻村队员、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的廉政教育,学习会和节假日开展行廉。

三是推动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崇尚优良家风村风,倡议群众简化办理红白喜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