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汇总5篇)

  • 上传日期:2023-09-14 06:25:03 |
  • 书香墨 |
  • 7页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一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胜利。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

《势》篇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只要选择有才能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

《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军争》篇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机动掌握主动,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取得制胜的条件。

《九变》篇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弊进行全面的衡量。

《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配置、组织军队,观察判断敌情和团结将士。

《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指挥作战的原则。在不同的作战地区,将帅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用兵的原则在于善于发现敌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备,迅速行动,集中兵力,抢先攻占其战略要地,以压倒敌军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

《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学价值。《孙子兵法》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处时代的限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瑕不掩瑜,这些缺陷并不能掩盖它的光辉,丝毫也无损于它的伟大。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二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人们都说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中的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也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独一无二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了许许多多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到了军事学家的推崇备至,在经济领域、领导、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孙子在兵法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提出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因为他们能够决定几万人的生死存亡。又比如说:“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兵,也强调了他们的作用。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三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多得不计其数,但均不曾留下太深印象,直到读过《孙子兵法》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孙子兵法》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兵书之首,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其创作时间为春秋时期,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后经伍子胥推荐,担任军事将领并屡获奇功。

读完后,我深深佩服中国古代的智慧,孙武用汗水和毕生的精力谱写了这本书,相对其它两本(分别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宫本武藏的五轮书)来说,后者更博大精深,体系性更强,思维更严谨,对战争本质的挖掘更深刻。所以为三大兵书之首也是名副其实的。

不仅如此,里面的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知彼知己,百站不殆”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百战不败。在学习上也是如此,我们要吸取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更好的.学习。

这本书里表现出来的随机应变、肯动脑筋、遵守纪律都值得我们学习,这对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有很大的帮助。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四

匆匆读完《孙子兵法》,似懂非懂,自叹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涩,云里雾里,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经老师的分析和书后的注解才略知一二。短短十三篇,却是孙武呕心沥血,花十年创作而成,可谓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为世人所传唱与研究,而我也被孙子的才干所深深折服!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作战基本上是人与人的搏杀,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抵得过拥有一座易守难攻的大中城池,一位明君会降低身段,寻一名良将并对他深信不疑。而孙武应该说是幸运的,他有好友伍子胥的竭力推荐,使图有霸业的阖闾拜他为上将军,使他能在军事上施展自己的抱负。

作战讲究的是战术,《孙子兵法》开篇第一章为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正是出于此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真是不变的真理。战场,要分胜负,考场,要分输赢;官场,要论升降;职场,要论得失。当今的商场不正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如果拼的只是老本,只是旧定式,那么很快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以说很多企业便在创新及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这方面有些遥远,但如果就学习而言,难道不需要多变的计策吗?自学的时间多了,老师也不会像高中那样压着你,看着你,于是乎有人开始遨游在游戏之中,有人却在暗自奋斗;有人很快就能掌握好新的知识,有人却绞破脑汁还是一知半解。沉迷游戏者忘记了虚实,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只图一时的快意,孙子的作战篇和形篇,不正是告诫我们要运筹帷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道理吗?第八篇——九变,讲的是随机应变,出神入化的观点。

孙子曾得出这样的结论——通于九变之利者,只用兵矣;讲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在孙子看来“通变”的重要性不言可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用计,又要变通,好的学习方法胜过埋头苦干,在用知识全副武装自己的同时又要学会寻找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径。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军队形象。风、林、火、山四个字可谓是孙子兵法中的精髓。孙子很崇尚“兵贵神速”。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完美得近似妖化,但其中的计谋在施耐庵老先生的布局下,堪称一绝。有许多计策其实在《孙子兵法》中已经有所描述。很喜欢走中国象棋,可总是以败局告终。开局冲锋杀敌,却并非愈战愈勇,常常落得顾此失彼,有时因贪吃一子而瞬间败北。如今细细想来大概是自己过于莽撞,犯了军中大忌。读《孙子兵法》真使我受益匪浅,一遍已不足矣!有胆有勇,有虚有实——《孙子兵法》也。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五

读书,就像是谈恋爱。

当你遇到一个人,有了余生要执子之手的觉悟,那才是真正地发生了感情;

当你读到一本书,有了余生要与书偕老的感悟,那才是真正地发现了好书。

第一本被笔者列入人生必读、常读、精读的书籍,著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过战国的烽火,经历秦汉的纷争,穿越唐宋元明清;从竹简,到帛书,到宣纸;从卷轴,到线装,到平装。

该书为《孙子兵法》。

一.爱其苗条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

如果以书比人。厚可当枕之书,是丰腴之人,却不免有肥头大耳之憨;薄如蝉翼之书,是瘦削之人,却难有风姿绰约之态。

而《孙子兵法》,堪称绰约多姿,有多一分则赘,少一分便瘦的妙处。

好书不在于字数多少。

诸如此类的盛赞,不胜枚举。

《孙子兵法》在全世界有数十种翻译本,流传至世界各地。国外人士亦是视之为奇书。

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对《孙子兵法》极度膜拜:“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如美国共和党主席阿特伍德,自称“《孙子兵法》是我一生中仅见最博大精深的战略文件”,并且,阿特伍德“每两天就会读一次”,每读一次便会“肃然起敬”,“而益发觉察自己的藐小”。篇章只有十三篇,字数只有五千言,而如此简约瘦削的著作,却在两千五百年间深得众人欣赏与热爱,这十三篇五千言中必有魅力。

岂是颜如玉可媲美?

二.爱其多姿

纵观古今对《孙子兵法》的赞誉,横看中外对《孙子兵法》的致用。《孙子兵法》的意义已经突破了作为兵书的范畴了。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已经渗透到经济、商业、教育、管理、体育、医疗、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企业管理者,率先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推广到企业间竞争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巧用兵家谋略,获得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

如日本兵法经营塾的塾长大桥武夫,1957年便用《孙子兵法》的理论指导其公司的经营管理,开始了他的“兵法经营生涯”,后来,大桥武夫发表了专著55部,多处引用《孙子兵法》的内容。日本台湾南朝鲜的经济界中,一些知名人士、工商巨擘,如石坂泰山、土光敏夫、王永庆、孙法民等人,大多想当熟悉《孙子兵法》。

在美国和日本的体育界中,棒球足球等体育竞赛也普遍采用了《孙子兵法》的竞争原则,许多运动员对《孙子兵法》中的精妙警句脱口而出。在医学界,有人将《孙子兵法》的理论与治病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效果。日本还有许多人应用《孙子兵法》的原则,写出了《孙子与人际关系》《孙子与高考战略》《孙子兵法与恋爱》等大众读物。

未读《孙子兵法》时,对各界各人士的吹捧,半信半疑。

读罢《孙子兵法》,其短短五千言,真理俯拾即是。如此多姿多彩的五千言,实在不能言其瘦削如槁木,实则别有天地。

三.爱其亲切

即使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书,然后,时间的悠久,历史的变革,并没有让这本两千五百岁的书籍与我们产生隔阂。然后,《孙子兵法》对笔者而言是亲切的。印象中,与权谋有关、与兵法联系的文字,必定带有不可一世的冷漠,甚至有让人难以启齿的阴险。

然而作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的《孙子兵法》是热情的,是光明的,是激励人心的。

作为兵法,《孙子兵法》倡导“慎战”,第一篇《始计篇》便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慎战思想。第二篇《作战篇》便讲述了“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的战争与经济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第三篇《谋攻篇》道明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的至上兵法。

诸如此类的兵家思想,表面上在指导战争的进行,实则处处彰显和平的思想。

在军事领域,世界处于和平状态,莫不因为《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伟大兵家理论,才有不单纯以武力解决纷争的国际局面。而对笔者个人而言,《孙子兵法》是良师是益友,其书五千言,包罗万象,深入浅出。将许多对个人发展有利的道理揭露出来。生活就是战争——同人争,同天争,同万物争,同疾病争,还有同自己内心不合真理的意念争。台湾学者林英华在《孙子兵法》中提取出六十七条原理,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而在阅读《孙子兵法》的过程中,笔者有了阿特伍德一般的感悟,“每读一次便会肃然起敬”,“而益发觉察自己的藐小”,于是愈发激励着自己前行。

四.与书偕老

在处事之先,《孙子兵法》告诉我,“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让我凡事先有计划。

在困境之中,《孙子兵法》告诉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让我明白,在难以战胜的困境中,要自强,达到不可被战胜,以待时机。

在愤怒之中,《孙子兵法》告诉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可因为愤怒而下不理智的决定。

一个人回顾自己的感情历程,最难忘的,便是自己最深爱的。

一个人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最难忘的,便是自己最深刻的。

对我而言,在读书的历程中,这苗条不失绰约,深入不乏浅出的《孙子兵法》,最是让我难以释卷了。

为此,如何能不执起这五千言的书卷,与书偕老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