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09-14 01:34:33 |
- GZ才子 |
- 11页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一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是人们在养老理念、医疗理念和消费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对医疗康复照护服务需求十分迫切。20xx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进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相融合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1月11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部署,提出促进医养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和强化投融资、用地支持等举措,并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为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医养结合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1、“整体照料”模式。由单一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养老院办医院”,即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设施。如天颐和养老院和区养老中心先后引进华泰医院,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检查服务。二是“医院办养老院”,即在有条件的一级医院增设养老病房。如学府医院和长江医院建设了医养护一体化病房,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养老、护理综合服务。另外我区明丰医院将部分病房改建为自费养老病房,收治了一批老年病及心脑血管病患者。
2、“联合运行”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在方便老人就医的同时,实现互利共赢。如几年前康泰养老院建院初期就与邻近长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长江医院在康泰养老院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居民服务。
3、“支撑辐射”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开设“老年号”、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设立家庭责任医生等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或社会医疗机构还进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
1、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生、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2、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指引不明确。目前我市对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尚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政策支持,给区级政府推动此项工作带来了阻碍。如,我市对内设养老床位的医疗机构除现有医保政策外,没有来自财政和民政方面的资金补助,在实际运营中也没有统一收费标准。又如医养结合需要医保体系的支撑,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首先要解决下属医院纳入医保结算问题,但实际上医保资源有限,民办养老机构等非医疗单位能搭上医保的“车”很难。
3、优质资源少,提升标准高。养老机构在向医养机构转型硬件方面要具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方面要医院具有健全的科室和全面的诊疗项目,具备有资质的数量充足的医师和护士。目前我区24家区管养老机构绝大部分为民办,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天颐和养老院、康泰老年公寓等4家实现医养结合外,其余规模较小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4、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 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90%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明确的规划引领和统筹联动的机制。一是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区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区2019年改善群众生活20件实事之一,成为惠及全区老年人的重要举措。三是建立民政、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全方位的政策导向是保证医养结合模式顺利推进的基础,据报道,国家民政部已经协调卫生、人社等部门,简化优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审批手续,推动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也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我区应在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情实际,加大对医养结合专门机构的政策优惠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操作性强的措施。在土地使用方面,做好养老机构用地的预留和储备,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的土地出让金可适当优惠,同时强化对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用地的监管,严禁改变用途。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在市场准入方面,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对养老机构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给予审批,并加大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民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很高,政府应探索建立对医养结合机构的财政补贴制度,使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均可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包括相关法律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建设经费、床位资助、运营补贴、医保定点等方面与公立机构相同政策;在水电气热费用上与居民价格持平等。另外,除公立机构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严格执行政府价格政策外,其他服务主体可实行经营者自主定价或供需双方议价,以维持机构正常运营。在社会融资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专业服务机构,激发医养结合市场的活力。在金融支持方面,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尝试设立由政府统筹协调、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南开区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为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在统筹推进现有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类型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功能互补、有序发展的医疗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一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附设医院或医务室,鼓励有条件的区属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疗护理病房,可借鉴上海市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护理站、医务室补贴10万元;门诊部、护理院补贴50万元),招用专职医护人员按医护人员数乘以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40%标准给予补贴。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将其作为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委派医生上门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合作,会同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增设家庭病床,开展居家护理服务。三是优先考虑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在全区新建、改建2—3所医养结合护理院(或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问题,也使老人得到专业护理,有尊严、有质量的安度晚年。
将医养结合纳入“智慧南开”惠民工程,以数字化健康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一是在南开区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整合来自区域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资源,打造老年人群数字化健康管理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管理服务信息,为医护人员提供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老年人群健康情况动态数据,并通过三方的有机结合形成大数据库,推动医养结合的有效实施。二是广泛复制昔阳里社区经验,建立居家养老“一键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三是引导电子信息企业投资养老市场,与专业医疗机构对接,开发可穿戴式健康监护设备,开展远程医疗监控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管理。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应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和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从薪资水平、薪资结构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签定的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养老护理队伍中。二是发挥南开区社区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三是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二
截止20xx年9月底,延安市60岁以上人口27.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2.1%。全市农村五保老人7457人,入住敬老院1821人,城市三无老人20xx人,集中供养456人。总体来看,延安市人口老龄化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增速快。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60岁以上老年群体持续增长,从20xx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年均递增3%,尤其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目前已达3.4万人。二是“空巢”家庭增多。多数老年人的子女成家后不与老人同住,尤其是城镇,独居老年人和家庭“空巢化”更为严重。三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由于步入老年,各项身体机能退化,患有心脑血管等各种老年病导致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逐渐增多。四是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退化。核心家庭的增加以及计划生育导致的少子化,使得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五是老年人的购买能力有限,我国属于“未富先老”,老人退休金普遍不高,加上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用于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有限。六是城乡老龄化程度区域性失衡,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偏高。
目前,延安市失能失智老人接近3万,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到20xx年,我市失能失智老人预计将增长40%。20xx年2月,我们对全市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老人对康复保健的需求,远远高于生活照料。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因为步入老年导致的各项身体机能衰退,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而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却仅限于一般的护养和简单的医护功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长期占据医院床位,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急症患者无法入住。
延安市委、市单位高度重视养老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扶持政策,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有力推进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市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50家,床位数8213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0张。其中市级公办社会福利机构3家(社会福利院、第二社会福利院、八一敬老院),农村五保供养机构43家,民办养老机构4家(宝塔区夕阳红老年公寓、延安爱心护理福利院、延川县博爱老年公寓、宝塔区爱心敬老院)。20xx年起我们重点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和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86个,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近10万名老年人得到生活照料。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20xx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通知明确规定,所有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都要全部具备医疗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延安市目前的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内设医务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医疗服务,以民办的市爱心护理福利院为代表,利用距离社区卫生室距离近的优势,为卫生室提供办公用房,由社区医护人员为院内老人提供医疗服务;二是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独立设置康复医院,市社会福利院建立至今已60余年,做为延安市唯一一所综合社会福利院,主要负责三无精神病人的收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精神疾病治疗康复经验,计划新建延安市精神病康复托养中心项目,加挂“延安市康宁医院”牌子,由社会福利院负责管理运营,在满足本院收容对象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主要对精神疾病、老年疾病进行康复治疗;三是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市八一敬老院新院20xx年1月正式运营,设置床位446张,为了满足院内老人主要是优抚老人的医疗,与市人民医院签署协议,由敬老院提供场所、设施设备,医院提供人才技术,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简单的医治就在敬老院内完成,老人病情较重的通过绿色通道入住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养老机构建设,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养老业整体服务水平。
(一)加快制定政策措施。养老政策方面,明确规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市关于养老服务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床位补贴等;医保政策方面,协调卫计、人社部门完善医保有关政策措施,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土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建设用地,对新建项目建设用地采取划拨方式,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只能用于养老公益性事业,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二)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健康发展。按照《陕西省单位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xx]36号)关于“着力推动医养融和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期间,计划在延安市新区,新建“延安市老年养护院”,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认证培训、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融合医疗护理与机构养老服务,在全市以及全省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型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筑面积xx000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同时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或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公益性医养机构。积极探索拓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采取直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养老服务设施,形成养老服务事业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行机制。要从制度上对“医养结合”模式加以规范,要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建设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对设备配置、医疗水平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促进养老服务示范活动深入开展。建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老年人入院评估、养老医疗服务需求评估等制度。
(四)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打破行业界限,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创新,可以通过公共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引进有先进养老服务管理经验和先进医疗、康复技术及设备的专业机构经营,以提高养老专业化护理水平。
(五)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养老、医疗等机构培训一线护理人员;鼓励高校、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和管理专业人才。此外,还要发挥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缓解当前一线专业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短缺问题。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在养老服务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机制,积极开创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道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三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难这一问题渐趋突出,尤其是养老中的医护需求愈来愈旺盛。面对养老的医护需求,传统的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又无法提供养老基本服务,而“医养结合”模式既能给医院减轻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还能解决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威海市荣成市民政局在对全市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3个机关科局、8家养老机构、4家医疗机构、5个城乡社区,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开展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如何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荣成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查找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养中有医。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开办医疗机构,按照床位在500张以上、150—500张、150张以下的标准,分类设置护理院、医务室、巡诊室。比如,荣成市万福苑老年公寓建设老年护理院,一期工程投资20xx万元,设置床位230张,设立了内科、中医科、慢性病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医疗设施设备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标准,并与荣成市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到20xx年8月底已经收住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161名,入住率达70%,投资3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将于20xx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荣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园区,配套设立了专业康复机构—荣成中康医院,主要以康复为特色,集康复、治疗、保健、预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荣成市盛泉养老公寓投资4000万元建设养老护理院,设置床位360张,设立康复理疗、中药保健、临终关怀等4个科室,配备医护人员23人。
(二)医中有养。医疗卫生机构发挥自身设施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增设、转型等方式,拓展老年养护、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以石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利用闲置的楼房资源,投资360万元建设老年养护院,设置专业护理床位50张,成为威海市第一家由医疗机构主办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荣成市今年计划采用这种模式,利用人和镇中心卫生院现有的8000平方米闲置房屋和土地再改造建设一处。同时,荣成市还规划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石岛人民医院开设老年病区,主要收治处于康复期、疗养期和病情稳定期的老年人。
(三)养医签约。全市26处基层医疗机构与周边的养老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巡诊室,将入住老人纳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每周派医护人员进行巡诊,每年开展健康体检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并对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其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逐步构建起“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送回养老院”的模式。以荣成市老年公寓为例,荣成市人民医院在该公寓内设置了医疗诊所,由专职医生全天候坐班就诊,每周对入驻的90多名老人例行一次健康查体,小病在诊所内进行治疗,重病去医院予以救治。
(四)居家巡诊。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团队家庭签约和乡村医生家庭签约“双签约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比如,荣成市在推进h型高血压防控新模式过程中,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与2万多名患者签约,由医生提供定期送药随访和健康查体服务,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既能够有效破解传统单一机构养老的弊端,也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但从工作实践看,由于医保政策瓶颈、专业人才匮乏等多重问题,医疗与养老有机融合之路并不好走,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从养老机构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是执照难办。“医养结合”的“医”,并不是单纯的吃药、打针那么简单,应该至少达到一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水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诊疗项目、医疗器械和医师护士,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目前养老机构开办医疗机构设置的门槛过高,申请执业许可证的难度较大,纳入医保定点的要求较严,荣成市仅有万福苑、盛泉2家养老机构达标并于20xx年获批,其它大多数养老机构并不具备医护条件。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重仅为10.4%,与山东省确定的30%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二是医生难招。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执业,业务范围变窄,工资收入过低,缺乏发展前景和岗位吸引力,造成医护人员不愿到养老机构就业,即使进入了也是频繁流动,队伍不够稳定,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招录医护人员57人,仅占护理人员总数的10.8%。而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素质较低、年龄偏大,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1/4左右没有持证上岗,特别是镇街敬老院的护理人员中,83.5%为“4050”农村妇女,很难为老人提供医护服务。
三是资金难筹。荣成市目前建有养老机构40家,尽管养老机构数量不少,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床位利用率只有52.8%左右,再加上微利经营甚至亏本经营,实在没有更多的资金再去设置医疗机构或聘请职业医生。以镇街敬老院为例,入住的老年人90%以上为农村五保供养老人,每人每年6500元的五保集中供养经费较难维持,只能通过压缩人力成本来保障运转,而五保供养费用中又没有单独列支医疗费用,一旦某个敬老院中有多名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事后救助的模式使得住院治疗费用挤占正常运转经费的现象经常发生,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增加医疗设施、聘请医护人员,对他们来说确实成为一种奢望。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四
“530万”“14.45%”,这两个数字是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数和所占比例。而这两个数字在今后的每年还会呈增长态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山西在推行医养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些许成效: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初步提升、老年医疗护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步入新常态、老年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也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期,我们对太原、大同、运城、长治、晋中等5市医养结合发展现状进行了解,不仅是为了梳理近年来山西在医养结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为山西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推动健康山西发展提供些许务实之举。
山西省自20xx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0xx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530万人,占总人口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10%。同时,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未来25年将是我省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会不断增多,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病残老人、“空巢”老人数量会急剧增加。
据统计,目前我省失能、半失能老人达101.1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19.1%,慢病防治、医疗、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问题已成为老年群体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更重要的是推行医养结合是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盘活现有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省卫计委党组成员、省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李跃珍直言不讳。
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医养结合的发展环境初步形成。近两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健康养老产业作为全省经济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支撑点,并纳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了支持健康养老业发展的推进意见。
去年7月,省卫计委、省民政厅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并由省政府转发,就全省医养结合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具体内容予以了明确,确定了太原市、大同市、吕梁市、晋中市为省级首批试点市。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全省加强医养结合、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至目前,全省有5个市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制定出台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太原市,作为省会、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领头羊,大胆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实践。晋中、阳泉、临汾、长治等市在医养结合工作上不等不靠,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国未来“医养结合”的目标,是面向社区在全国建成一个覆盖城乡、规模适宜的医疗服务网络,明显提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一是“医中有养”模式,这类模式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依托医疗机构强大的医护资源,在老年病科的基础上多数针对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开展养老医护服务。
第二种是“养中有医”模式,如山西省老年公寓开办的康复院、太航馨悦养护院设立的医务室等,以及部分乡镇敬老院、村级日间照料中心与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合作共建等。
第三种是“居家医养”模式。主要是公办或民办社会机构通过承担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运用创新的手段,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第四种是“医养结合综合体”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间资本参与较多。如侯马市的山西怡之福中心项目,就是由山西瑞景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一个集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科研、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式、综合体医养结合项目,预算投资16亿元,目前正有序推进。
对于山西医养结合的未来发展,李跃珍表示,在去年发布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明确了全省医养结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此外,我省还提出确保到20xx年,50%的三级综合医院、20%的二级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的任务完成。大力支持闲置床位较多的一级、二级医院或其它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条件,开办康复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实现转型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有养老机构通过内设护理院、门诊部、医务室等形式开展医疗服务。
针对目前山西90%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李跃珍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医疗服务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医疗的红利。
大同市魏都颐养康复中心:强强联手,打造颐养天年的理想地
在大同,有一所集医疗、教学、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大同市魏都颐养康复中心。在大同,他们率先把医疗和养老融合为一体,解决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新路子,有效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养老就医问题,不仅实现了老有所依,更让老人们感受到老有所医的好处,让儿女们放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在大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5%,其中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4%,全失能的老人占老年人口2%,在这些失能、半失能的群体中,80%以上的家庭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外出务工等因素而疏于照顾老人。
大同市魏都颐养康复中心与大同魏都医院强强联合,经过前期的探索,将传统的养老与医疗进行功能整合,优势互补,重点推出入住老年人生活照料与医疗康复护理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老人们的需求,努力办好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给老人们创造一个颐养天年的理想圣地。”大同市魏都颐养康复中心孟新华副院长说道。
在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中,大同市魏都颐养康复中心为老人们提供量血压、测血糖、康复训练、医疗护理等康养服务,让自理老人健康生活其乐融融,不能自理老人达到全面护理医养,同时对老人24小时实行医疗监控,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做到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有效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了入住老人的生活健康质量。
此外,该中心将医院与康复中心进行了封闭式长廊连接,方便了生病老人的及时救治,也有效缓解了老年人惧怕住养老院的不良心态。
据了解,大同市魏都颐养康复中心自开业以来,运营不足两年内,共收治康养老人1162人,其中康复好转739人,安宁护理62人,成功抢救老人38次,现有常住老人151人,康养老人66人,其中常住老人中失能者占50%以上。
孟新华副院长还告诉记者,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投入大,运营成本高,需要大量的医疗技术支撑等一些问题,该中心已经大同魏都医院、大同三医院结成医联体合作单位,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医联体医疗与养老有效的融合发展。
河津福逸家园养老院:亦医亦养乐在其中
福逸家园养老院是河津市铝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的养老机构,是河津市第一家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也是河津市的一家集医疗康复、保健护理、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养老机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养老院会为每一位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护理等级对老人进行分级护理,针对不同老人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养生处方。该院还配备了24小时急诊呼叫服务,入住老人自申请入住之日起,就有各种与健康相关的表格全程记录老人的健康状况与治疗情况。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医养结合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
(一)党政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
相继出台,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不断规范,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了 90%以上,财政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截至 2019 年底,全市财政共投入 1.16 亿元用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这些都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医养结合方面而言,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函〔2009〕171 号)、《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19〕4 号)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现阶段,市委办正牵头开展关于健全我市健康养老服务的调研,医养结合作为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注重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已成为市场趋势
目前我市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注重医养结合的老年公寓、托老中心已成为市场投资主流。如在建的太阳城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 4900 万元,床位 1100 张,计划打造成中国社区养老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标杆;在建的桂阳融康乐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园,总投资 2 亿元,集 3200 张床位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医院、老年运动广场、老年大学等配套设施于一体;北湖区颐心护理中心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护工作做出了较好的探索;还有在建的北湖区老年公寓、福地仙都老年公寓、十八泉老年公寓、鸣九老年公寓等,都不同程度地向着医疗服务领域拓展。
(三)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在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我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开始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公办民营、委托经营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专业养老机构和服务队伍加入到了居家养老服务行列,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如青年路社区、振兴社区,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有机结合的典型。
二、我市发展医养结合的必要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龄化趋势明显给养老服务工作增加了压力
逐渐扩大趋势。
(二)养老机构无能力提供医护服务
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阶段,仅提供简单的吃住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大部分没有配备医务室和医务护理人员,更无能力单独设置医疗机构,增加了入住老人的就医成本与负担。部分养老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只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将失能、失智老年人排斥在外,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个别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较高的费用将低收入家庭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排除在外。此外,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为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管理、护理知识及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医疗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程度不够
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动工。而由第一人民医院开设的郴州市老年人康复医院,目前处于在建状态,还未能发挥作用。虽然大型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但可以使用医保,而且老年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可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老年人频繁押床现象。这加剧了大型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紧缺,使得许多真正需要住院的老年人住不进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并且导致医疗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四)社区、家庭养老负担较重
以长期维系。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个别县市区如苏仙区已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试点,但社区养老的信息平台建设整体滞后,信息平台功能发挥不明显,缺乏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资源整合不够。
三、创新发展我市医养结合模式的对策建议:
年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指令,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各种养老服务。
(二)加强管理的融合。医养结合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能,需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卫生、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部门结构性的、组织性的、财务性的界限。建议成立全市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和独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支付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相应资金,如卫生部门用于社区的预防保健经费、医保费用中支付于医疗机构和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医疗项目经费,以及民政部门用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等,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资金的整体扶持。
预约服务等方式,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和保障。四是引导建设医养融合型服务机构,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居家照料的一体化医养融合服务。出台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及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条件。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鼓励招录公益性岗位,放开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
眼于专业化,建立严格的护理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建立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全市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老人、失独老人等五类特困老人购买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鼓励引导社会老年人自愿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六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底,九部委颁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更好的推行医养结合模式,让老人有一个美好的晚年。
3月25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一行,来到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双井恭和苑,深入考察《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和执行。
王培安副主任在参观的同时听取了乐成集团总裁桂水发的介绍。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恭和苑通过先行先试、政策集成,将医与养深入结合,逐步完善,不仅创建了适老优良的现代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还构建起标准化的、五养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市政府支持下积极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王培安副主任一行还参观了老人房间,亲切地询问老人的生活和健康。同时,还专程前往餐厅,关注老人的用餐环境及营养搭配。
王培安副主任强调,“医养结合”探索对国家大力发展多层次养老事业的重要性。乐成集团在北京建立养老机构-恭和苑的同时以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形式建立“医”以配合“养”,这种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方法,值得推广。
王培安副主任针对当前医养结合现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民营养老机构现在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瓶颈,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给予民营养老机构优惠政策支持,实现金融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融合发展。
2、根据国家规定,社区医院等级相对较低,针对老人的药品相对偏少,无法满足老人的日常需求。因此,各相关部门应给予社区医院各项政策扶持,以达到方便老人看病用药的要求。
3、政府需持续探讨临终关怀在养老机构的相关问题,并逐步完善临终关怀体系标准。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七
医养结合服务面向所有老年人,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系列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不断规范,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财政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财政共投入1.16亿元用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这些都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医养结合方面而言,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函〔2019〕171号)、《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19〕4号)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现阶段,市委办正牵头开展“关于健全我市健康养老服务”的调研,医养结合作为健康养老的重要组成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目前我市民营养老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注重医养结合的老年公寓、托老中心已成为市场投资主流。如在建的太阳城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4900万元,床位1100张,计划打造成中国社区养老示范基地和湖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标杆;在建的桂阳融康乐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集3200张床位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医院、老年运动广场、老年大学等配套设施于一体;北湖区颐心护理中心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养护工作做出了较好的探索;还有在建的北湖区老年公寓、“福地仙都老年公寓”、十八泉老年公寓、鸣九老年公寓等,都不同程度地向着医疗服务领域拓展。
近几年来,我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开始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公办民营、委托经营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专业养老机构和服务队伍加入到了居家养老服务行列,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如青年路社区、振兴社区,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有机结合的典型。
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计算,我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0.24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4.52%,高于国际老龄化水平。二是高龄老人数量多。我市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为10.26万,占老年人口的14.6%。三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预计到2020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85万,届时将占全市总人口的18%。四是空巢老人比例高。2019年我市空巢老人为28.48万,其中城市空巢老人为10.16万,农村空巢老人为18.32万。我市老年化趋势明显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要尤为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
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阶段,仅提供简单的吃住和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大部分没有配备医务室和医务护理人员,更无能力单独设置医疗机构,增加了入住老人的就医成本与负担。部分养老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只接收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将失能、失智老年人排斥在外,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个别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较高的费用将低收入家庭需要医养结合服务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排除在外。此外,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多为城市下岗工人、进城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管理、护理知识及技能,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市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自成系统,综合能力强的大型医院由于自身医疗资源紧张,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和养老行业的低利润等因素,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常规医疗上,不愿参与养老领域。目前我市医疗机构中仅有市精神病院开设了老年病中心,仅限于收治以老年性痴呆患者为对象的老年人,而且仅有50张床位,常年处于预约候诊状态,预约时间长的达一年以上,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市精神病院规划筹建的康复中心一期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动工。而由第一人民医院开设的郴州市老年人康复医院,目前处于在建状态,还未能发挥作用。虽然大型医疗机构无法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但可以使用医保,而且老年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也可得到及时治疗,导致老年人频繁“押床”现象。这加剧了大型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紧缺,使得许多真正需要住院的老年人住不进来,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并且导致医疗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一方面,受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影响,家庭中能够分担老年人照料任务的成员减少了,而照料负担增加了。同时,老年人与成家子女居住的比例降低导致一部分老年人很难得到家庭的及时照顾,即便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由于子女疲于应付学习、工作任务和抚养下一代,也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尤其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特殊需求更是无能为力。在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的背景下,如何承接家庭溢出的养老功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医疗保障模式的限制,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参保人住院治疗、门诊大病治疗的费用,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护理保障尚属空白。这种现状给长期患慢疾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陪护压力,而且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了巨大的支付压力。同时,社区、家庭养老的资源整合不够,家庭聘请陪护人员费用高昂,难以长期维系。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个别县市区如苏仙区已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试点,但社区养老的信息平台建设整体滞后,信息平台功能发挥不明显,缺乏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资源整合不够。
(一)加强政策帮扶。进一步清醒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特殊性和紧迫性,统筹居家与机构、城市和农村、医疗与养老领域的互动发展,将医养融合工作摆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认识,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一是严格落实(郴政发〔2019〕4号)文件中每收住一名60岁以上本市户籍老人给予每月50元运营补贴等相关补助标准,借鉴长沙、青岛等地做法,对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一次性补助提高到10000元。二是积极为养老机构申请设立医疗机构和申请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提供便捷服务,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指导和支持养老机构建立符合要求的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对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临终关怀医院、护理院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立项、开办、执业资格等审批手续。三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向居家养老延伸。充分借鉴无锡市“虚拟养老院”建设的相关经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实行会员制客户准入管理,通过对客户生活需求进行分析,自动生成客户所需服务项目,经客户确认后,养老服务中心指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让老年人通过一个电话或网络指令,就能足不出户地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各种养老服务。
(二)加强管理的融合。医养结合涉及到多个部门的职能,需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卫生、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消除部门结构性的、组织性的、财务性的界限。建议成立全市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和独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支付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相应资金,如卫生部门用于社区的预防保健经费、医保费用中支付于医疗机构和家庭病床的老年人医疗项目经费,以及民政部门用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补贴等,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给予资金的整体扶持。
(三)加强机构的融合。一是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养老机构配备医务室和医护人员,支持有条件的自办医疗服务机构,让入住老人享受专业、周到的医疗保健服务。二是鼓励我市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房,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康复业务,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鼓励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三是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支持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积极落实国家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精神,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方式,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和保障。四是引导建设医养融合型服务机构,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集中护理、稳定期居家照料的一体化医养融合服务。出台扶持和发展护理院及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的政策,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条件。对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在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定点医疗等政策上要予以倾斜,鼓励招录公益性岗位,放开定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鼓励新开发住宅配套建设医养融合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提供完备的医养融合服务。
(四)加强保险机制的融合。理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险种的责任,整合和衔接三者功能,避免功能重叠和错位,促使其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充分借鉴山东青岛市完善护理保险机制工作的经验,将残疾、失能、半失能等需长期护理的参保老年人的医疗费和护理费纳入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不同的护理方式对应不同的基金和个人支付方式,实行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护理机构之间“定额包干结算,超支不补”的控费管理办法。建议在我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调研,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内完善护理保险制度。着眼于公平、公正,确保制度的“全覆盖”;着眼于可持续,建立来源稳定且相对独立的护理保险资金,依托医保基金,形成个人、政府、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合力;着眼于保基本,合理确定护理保险待遇标准和结算方式,增强失能老人护理消费能力;着眼于专业化,建立严格的护理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建立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全市“三无”老人、五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老人、失独老人等“五类”特困老人购买老年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鼓励引导社会老年人自愿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的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人才的融合。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鼓励湘南学院护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实习。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应纳入卫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积极引导养老服务护理员参加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相应数额的一次性补贴。
医养结合模式调研报告网篇八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医养结合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近日,省卫生计生委与省民政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由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计生协常务专职副会长阮诗玮带队,到厦门市爱心护理院、思明区厦港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湖里区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湖里区禾山慧智健康养老示范点等地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调研,并召开区政府领导、市、区卫生计生、民政局、街道、社区、市部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厦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措施和做法得到了调研组的肯定。比如,厦门市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服务范围的作法;湖里区禾山社区打造“互联网+医疗+养老”的服务体系,依托信息化平台12349呼叫中心,利用可穿戴监测设备、手机app管理软件等,为辖区65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应急救助、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等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内信息。思明区厦港街道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精心打造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为老人服务为切入点,打造社区、社工、社会联动服务新模式。
阮诗玮指出,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顺应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主动作为,做好医养兼融,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健康养老做出贡献。一要加强指导。要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督,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防治、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健康服务。二要合理规划。要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的医疗护理体系,构筑以社区和家庭为主体的“医养康护”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并逐步形成涵盖护理院、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家庭医生等在内的多层次、有梯度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三要突出重点。要开通绿色通道,重点保障失能失智老人、低保家庭、贫困家庭、失独家庭、军烈属、五保户等人群,以及高龄老人的看病就医的优先照顾。要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等服务。四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的一体化健康和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底,九部委颁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更好的推行医养结合模式,让老人有一个美好的晚年。
3月25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一行,来到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双井恭和苑,深入考察《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落实和执行。
王培安副主任在参观的同时听取了乐成集团总裁桂水发的介绍。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恭和苑通过先行先试、政策集成,将医与养深入结合,逐步完善,不仅创建了适老优良的现代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还构建起标准化的、五养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在市政府支持下积极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王培安副主任一行还参观了老人房间,亲切地询问老人的生活和健康。同时,还专程前往餐厅,关注老人的用餐环境及营养搭配。
王培安副主任强调,“医养结合”探索对国家大力发展多层次养老事业的重要性。乐成集团在北京建立养老机构-恭和苑的同时以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形式建立“医”以配合“养”,这种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方法,值得推广。
王培安副主任针对当前医养结合现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民营养老机构现在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瓶颈,银行等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给予民营养老机构优惠政策支持,实现金融机构与民营养老机构融合发展。
2、根据国家规定,社区医院等级相对较低,针对老人的药品相对偏少,无法满足老人的日常需求。因此,各相关部门应给予社区医院各项政策扶持,以达到方便老人看病用药的要求。
3、政府需持续探讨临终关怀在养老机构的相关问题,并逐步完善临终关怀体系标准。
7月13日,由省政协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贾月成带队的省政协医养结合调研组一行对我市温江区社区、社会办养老机构以及市八医院医养结合及老年医疗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市卫计委副主任赵平参加调研。
调研组现场调研了温江区南街社区柳城家园全日居家养老中心(圆缘养老)、南街社区卫生服务站、温江区柳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慧医疗云医院)、置信亲睦家鹭湖老年公寓以及市八医院,听取了我市有关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对我市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大型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为龙头推动辖区内医养结合服务的工作方式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肯定,尤其对我市着重探索医疗服务与全日居家养老相结合、社区发展互联网云医院试点工作大加赞赏。同时,调研组对市八医院发展康复、老年痴呆、临终关怀等特色科室以及建设全市老年服务人员示训中心对引领全市医养结合和老年医疗服务工作发挥的作用给予高度肯定。
赵平副主任表示,我市将按照调研组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市)县配合,扎实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柳林风声读后感网(实用6篇)
- 委托物业管理协议 物业管理委托协议(模板9篇)
- 医药代表年终总结不足(大全5篇)
-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读后感网 西游记二十七回读后感(优秀5篇)
- 英语教案标题(大全9篇)
- 2023年儿童体能测试报告网(优秀5篇)
- 2023年全国助残日宣传语 全国助残日的宣传语(大全6篇)
- 2023年仓储保管合同网 仓储保管合同(汇总6篇)
- 最新保证金退还协议书(实用10篇)
- 最新房屋维修合同协议书 房屋改建维修合同协议书(汇总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