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09-14 00:14:57 |
  • 念青松 |
  • 10页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一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一)研究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习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习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近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习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习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习场所,近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习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习,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习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二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习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习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近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习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习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习场所,近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习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习,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习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四

xxx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当代青年,或追求爱情,全力以赴;或卿卿我我,两情相悦;或身陷囹圄,奋不顾身。当代青年,或勤恳耕耘,养家糊口;或家庭和睦,儿女绕膝;或四分五裂,身心俱疲婚恋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以至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观念。爱情作为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人各方面的发展。当代青年的爱情敏感、浪漫,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比如恋爱消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等。本次调研将当代青年的恋爱与婚姻相结合,积极探讨他们对正确婚恋观的感知,以期引导他们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培养积极、健康恋爱观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多数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半数左右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和家庭经济背景,但以恋人品行为主要依据。

1、当代青年对爱情的认识

在大部分青年心中,爱情依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仍然期待纯洁爱情的到来,甚至值得用一生去等待。

2、当代青年如何选择男女朋友

被调研的青年多数将人品、性格作为选择男女朋友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方乐于去选择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女朋友,女方更青睐一个关心自己有责任感的男朋友。由此可见,社会的价值趋向在青年的选择男女朋友上有一定影响。

3、当代青年的恋爱关系比较脆弱

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考虑到婚恋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采访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从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年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最初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然后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之后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更加理性地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责任感更强。

可是,还有一部分人的婚恋观很另类。

总之,当代青年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和完善;有助于当代青年处理好工作(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健康的心理环境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当代青年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经历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身体力行、社会实践,接触了形形色色两种性别同龄抑或稍长一些的青年人,对“当代青年婚恋观”这个问题日趋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不光是对别人的调研、对社会的调查、对爱情的解读,也是对自我人格的一种修养,对自身未来、家庭、幸福的探讨。所以,我认为:结婚是为了让爱延续下去,心甘情愿套上枷锁,信守承诺。

“吾友非他,即吾之半”。你和我从此关联在一起,交出自由自然会限制你的自由,对你苛刻同时也会苛刻地对待自己,把欲望消磨在彼此的身体里,从此过着简单朴素有约束的生活,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灵魂属于你我,使我们不再寂寞和孤独。

爱和情感、冲动有关,和平等无关,而婚姻是理智、克制、平等,婚姻为爱的延续提供了庇护所。婚姻是契约,契约精神是信守承诺,这个承诺是要给她(他)幸福。

对于在校大学生,周围接触最多的人年龄相仿、价值观相似,而恋爱对学业好坏均有,因人而异。毕业后即使信誓旦旦地异地恋,然迫于生活、事业的压力,对这份情感是否还会坚守。社会竞争很残酷,不上进意味着被淘汰。恋人不是靠寻找的,对方可以为了吸引你暂时改变自己;恋爱应该是日久生情,彼此非常熟知后自然地走在一起,甚至无需表白。不要认为对方人很好就轻易妥协,人好不是爱情的全部,你们必须为爱情的将来做打算。

对于社会青年人,在谈恋爱是不要抱着不适合就分手的想法,慎虑之:女(男)朋友就是你未来的老婆(老公),结婚只不过是多一张无用的纸而已,结婚并不是为爱情加了锁,真正的爱情从来就不需要任何的束缚。男士,一旦你选择了恋爱,就要有一种责任感,你要为你父母的儿子、你老婆的丈夫、你未来孩子的爸爸负责!女士,你要有作为人妻的觉悟,勤俭持家,成为那个他的贤内助。

学校里的爱情是无知的,社会中的爱情可能是有目的的,只有遇到逆境仍走下去的爱情才是永恒的。爱情不是两个人的眼睛对视,而是两个人的眼光看着同一个方向。在你的理想恋人为出现时,要有毅力选择一直单身。

一个优秀的人单身说明这人足够优秀,一个再优秀的人早恋说明这人的优秀只是表面而已,真正希望对方好的,就是默默在背后关心对方。最好的承诺,不是爱你一万年,而是根本不需要承诺。

附录: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现在的情感状况是()

a.还未有过恋爱经历b.恋爱中

c.曾经恋爱过,目前单身d.有恋爱的计划

3、您对恋爱的心态是()

4、您择偶时主要考虑对方哪些方面()(可多选)

a.相貌 b.学历 c.职业 d.能力 e.人品

f.性格 g.健康 h.收入 i.地域 j.家庭背景

5、您能否接受两个人分手后继续做朋友()

a.是 b.否 c.不确定

6、您认为谈恋爱有什么特点()(可多选)

a.扩大了交际圈b.使生活更加充实c.利于心智健康,使人更加成熟

d.分散时间和精力e.总是两人在一起,缩小了交流圈

f. 加大经济支出和压力g.其他

7、您会在哪种条件下结婚()

a.双方父母同意b.经济条件独立c.社会工作稳定d.视情况而定

8、您认为维系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9、在下列影响婚恋观的因素中,对您影响最大的是()(可多选)

10、您对婚姻或者恋爱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五

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10月。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六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七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xx年10月。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爱欲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性行为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贞操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受到外界因素、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必须培养自身道德,法律规范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真正的爱情,盛开幸福的爱情之花。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篇八

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西方婚恋观传入我国,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的婚恋观又是如何?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探索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多元价值判定标准和特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象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男生占58.10%,女生占41.90%。问卷主要涉及到恋爱观、性观念、婚姻观三个方面。

调查显示,有47.14%正在恋爱中,9.53%是非凡期待谈恋爱的,其余43.33%的大学生表示随缘或者步入社会以后甚至还有人没想过。由此可,社会认为在校大学生谈恋爱是普遍现象并不十分准确。

调查结果显示,51.43%认为恋爱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跟吃饭睡觉差不多;4.67%认为是有好处的,其中有29.52%只是想他乡找个异性陪伴和照顾自己而已,而15.24%的人则希望能在大学里找到终生伴侣;3.81%的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之类的坏处。而在恋爱与学习之间,56.19%认为这里边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好也有可能坏:22.86%认为可以促进学习;4.76%认为肯定要影响学习;16.19%认为没有必然的联系。

恋爱是否有好处,是否会影响学习,主要取决于你自己。把学习与恋爱相结合,吸取对方的优点,相互监督,促进学习,更好的完善自己,恋爱则会给我们带来好处。相反,我们沉迷于恋爱中,只顾着二人世界,荒废学业,那么恋爱必定是有坏处的。恋爱本身并无好坏,善假于物者,于其有利,不善假于物者,于其有弊。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理性的去对待恋爱。大学的我们思维已成熟,对于恋爱有了自己的看法。64.76%都是不轻易爱一个人的;23.81%认为一生只爱一个,被这样的人爱是很幸福的,爱上这样的人是很痛苦的;8.75%认为可以同时爱多人,也有2.86%的认为爱情是虚伪的。那么我们理想的恋爱观是什么,是电视电影中的浪漫爱情还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者是像父母之间一样稳定的感情,还是其它。调查结果显示,38.10%的希望感情是稳定的,但也有21.90%的是属于浪漫型的,13.33%的认为爱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每个人都有属于对爱情的向往,理想中的感情各式各样,除了那三种外,其余的占26.67%。

在感情追逐中,每个人都希望寻到志同道合之人。调查显示,如今的大学生在选择男/女朋友时更加注重性格、责任心和兴趣爱好,选择这些因素的比例分别占到了80.00%、63.81%和58.10%,而过去人们非常重视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只占了20.00%和14.29%,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与传统婚恋观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时,态度还是有点保守,会大胆主动追求的只占了23.81%,而39.05%表示会有所暗示,19.05%的则会觉得不好意思,静观对方态度,这又传承了中国古典婚恋观。

一份感情重在维持,信赖是感情的前提,坦诚与尊重是感情的基础,宽容是感情的持续,它们分别占60.90%、50.84%、48.57%、42.86%。当我们小心翼翼维护的感情破碎时怎么办,是理性的去面对生活,亦或是纠缠不休的去挽回行为?64.76%选择理性,生活是美好的,不能让失恋妨碍我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没有谁离不了谁。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能理性的看待事情的,当我们只沉静于过去的美好,不去面对现实,不去考虑将来,那就会往死胡同钻,所以在面对失恋时亦有0.95%的人选取择了纠缠不休甚至于报复。对于这样的形为,作为一个旁观者没有权利来批判你的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你到底把它看的有多重。我们只是请你再这样做这前的一秒想下,他(她)没出现在你生命中时,是否也有快乐时光。

当今网恋已成为潮流,那么做为一个作为接受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对待网恋又有怎样的观点。57.14%的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上恋爱时见仁见智,在于个人的心态与处理态度。网恋的有60.95%,但见过面的并成功的少之又少,只有2.86%。

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是钱,恋爱亦如此,恋爱消费用在了什么地方,一个月的消费又是多少。据调查显示,一般认为是吃饭,其比占44.76%,而一个月的恋爱经费则在100-300之间的居多,占52.38%。作为一个大学生,消费来源大都有来自父母,那么恋爱了你是否会告诉你父母。大多数的是据情况而定,有33.33%的选取择,坦诚想见,没必要隐瞒,7.62%的则害怕家长阻拦而选择隐瞒。那么当父母真正反对时,你会如何?恋爱的魔力是强大的,在恋爱面前,63.81%的选择了恋爱,其中41.91%的要求父母去接受,21.90%的对父母意见置之不理,只有36.19%的选择听从父母。

当我们的感情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时,我们应当听父母说说他们反对的理由,认真的去考虑是否正确,如果父母说的得有理确实不适合,则可以分手,如果你认为父母考虑的可以解决那你就据理力争,向父母分析适合在一起的理由。

性观念是一个打破传统比较开放的问题,但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待公共场所亲密时行为39.05%的认为不合适,23.81%的认为很正常,有8.57%有认为这是十分不文明的行为,其它的则抱列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别人在公共场所亲密只有8.57%的认为十分不文明,那么对恋人婚前性行为是否也一样接受,真正无所谓的只有23.81%,其余的或多或少有些介意甚至是不接受。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西方性教育在中国如何蔓延,我们都不要在诱惑面前迷失方向。也不管末来的另一半是否会在乎你婚前有过性行为,我们都应当洁身自好,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不要应年少而轻狂,没有人会为我们的过去买单。

恋爱是婚姻的前凑,那生儿育女是婚姻的经程之一,那么在没有婚姻保障的前提下,是否能接受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调查结果显示,21.90%是无法接受末婚生子的,35.24%对自己本身这样是不接受的,但对于他人是可以的,也有11.43%是可以接受的,其它的则是无所谓的态度。

作为成年人应当有担当,末婚是否生子,应当考虑的是我们是否能够承担起作父母的责任,是否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是否能让他(她)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不禁止大学生结婚,但是,调查发现,41.90%的大学生表示反对在校结婚,这说明了虽然教育部赋予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的权利,但大学生是否行使这一权利是另外一回事。也有一部分表示不反对大学生在校结婚,占了16.19%的比例,而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在大学里的恋情有可能走向婚姻吗?调查结果显示58.10%认为有可能,只要双方真心相爱,结婚也是很正常的,31.43%的没有明确的看法,表示说不清,10.48%的认为大学阶级的爱情非常幼稚,很难走向婚姻。是否能走向婚姻取决于你怎样看待恋爱与婚姻的关系,61.90%的认为恋爱不一定结婚,爱过既可,这样的恋情很走向婚姻:35.24%的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前提,这样的感情才能走向礼堂;2。8%的认为恋爱只是游戏,这样的人游戏的是自己的人生,蹉跎的是自己的岁月,注定的是自己的失败。随着西方婚恋观的传入,打破了传统的结婚方式,31.43%的不再在乎仪式,而传统型的只有23.81%的比列,其余的则有不同的方式,有西式婚礼,有旅游结婚的,有party结婚的等等。西方观不仅仅在结婚方式上有很大的影响,在家庭模式上亦如此。中国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最大。现如今有10.48%的选择丁克家庭(double income no kids),由此可见西方婚恋观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之大。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小环境。社会是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当代大学生具有正值青春,站在思想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因而在高校的婚恋观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上婚恋问题的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同时,积极营造校园小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美化、净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目前,大学生婚恋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必须看到有一批大学生的婚恋观仍处在模糊地带对此,不能粗暴地用“对”和“错”加以区分如果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引导得当,这批婚恋观较为模糊的大学生群体将能够融入主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