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大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6 12:44:21 |
  • zdfb |
  • 11页

读后感是对读书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所读的书籍。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通过举例、引用等方式丰富文章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改进的方向。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一

四部曲的最后一部终于在今天上午读完了。今年闲暇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虽然闲暇的时间并不算多。在读四部曲之前,我曾幻想着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巨著,可直到四部曲读完,我感受到的依旧是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我不知道是我在某电商平台买到了盗版书还是四部曲的翻译因为工作量太大的缘故,四部曲的后三部被我检索出了多处错别字和病句。没错,我就是这么死心眼。

今天上午看完最后一部,我并没有如释重负。甚至我还出现了一种幻觉,我觉得莉拉可能并不存在,她是莱农想象出来的另一个自己。一个叛逆的、桀骜不驯的、敢于挣脱世俗世界的另一个自己。当然了,这一切都只是我的想象而已。

那些爱与恨,嫉妒与攀比的交织,让我明白,人性本就是这么复杂莫测。但女性与女性之间那种坚韧的互动,只有身为女性才能感同身受。为什么女性更依赖同性友谊?因为女性通常拥有更加细腻的情感和体察能力,更容易对彼此的境遇产生理解和共情。莱农和莉拉在对彼此的命运有了更多的参与后,用一种超越狭隘情感的力量推动了了彼此的成长。

看到这,让我联想到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关于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救赎。正如胡赛尼所说,小说作品独有的联结人们的力量,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人类的体验有多么普遍:羞耻、负疚、后悔、爱情、友谊、宽宥和赎罪。

一个女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样度过?是像莱农那样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律和成功的欲望规划掌控自己的人生,还是像莉拉那样用对抗和疼痛、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想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我想借用张嘉佳的一段话:愿我余生可以淋漓尽致。即使他们说,消灭痛苦最有效的方式,是降低期待,减少敏感。我依然愿意充满渴望,矢志不渝,并认真感受,无一遗漏。

莱农和莉拉,也与她们各自的原生家庭缠扯了一生的时间。就像我老家鲁西南地区的大多数农村女孩(1990年之前出生),除了极少数能与家人和环境抗争得到受教育的权利外,大多数女孩初中毕业后会去江浙及广东福建一带打工,然后在适婚年龄由家人张罗着相亲,在收到一笔还算可观的彩礼费后火速结婚生子。因此至今在我的老家还流传着这么一句关于戏谑彩礼的话:万紫千红一片绿(人民币的颜色)、一动(小汽车)不动(房子)。这是地方陋习的缩影。我相信这些陋习不止我们地区有。概括的很形象却也很扎心。前段时间热播的扶贫剧《山海情》中白校长对马德福说:”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开始,往后的命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嫁什么人、过什么日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着少数先见之明的母亲不会再让她的女儿重蹈覆辙的直接原因。因为那时她还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不是唯读书论或读书无用论者,我只是想阐述,一个女性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多么地艰难。她一生的荣耀或耻辱都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那些挣脱了世俗和偏见樊篱活得自由自在的女性,其实也是当代文明发展进步的表现之一。

四部曲的体量很庞大,我的感受也只是当下心情的一种表达。谁知道我到了四十岁或五十岁再看的时候又是什么心境呢。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二

《猫武士》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动物奇幻小说,它的作者是艾琳·亨特,和经典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的作者杰克·伦敦一样,也是来自英国,猫武士四部曲读后感。而且这部作品在主题上也有所承袭——宠物猫拉斯特为了摆脱自己的宠物生活,开始了丛林探险,在危机四伏中成长为一个族群猫的族长——火星。抛弃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步入危机四伏的丛林,这是宠物猫拉特斯的选择,而更多的宠物猫做出了相反的选择,继续在主人身边过着高枕无忧。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人的选择,人的一生也总是不断面临各种选择,而且有的人就像火星,而另一部分人像另外一些猫。所以,这部作品在描写猫的同时,其实也描写了人的生活。

《猫武士》中每一只猫就像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处世原则和理想追求。而且大多数的猫,都遵循它们古老的武士守则,或者说生存法则。它们是一个整体,但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几乎每只猫都效忠自己的族群,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信仰。而尤其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并没有因为整体而泯灭自己的个性,他们合理地融入其中,在各自的位置表现出色。换一种说法就是,这个整体不是泯灭了每只猫的个性,而是张扬了它们的个性。正是置身于在整体之中,它们的'每一个个体才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猫武士》创造了一个野生猫的世界——这似乎是一部作品伟大的必要条件——创造一个独立的世界。这部作品共分为四部曲,每部曲都是6本,而第四部曲还在创作中。从已完成的情况来看,它讲述的也可以说是火星的家族故事,读后感《猫武士四部曲读后感》。首部曲的主角是火星,在二部曲中,火星的两个女儿成为了主角,而在三部曲中,主角则是火星的三个外甥。虽然每一部的主角都有所不同,但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拯救族群,并且付出了无数心血。它们都毫不犹豫地承担了各自的职责,恪守武士守则,坚守自己的信仰,为族群奉献了所有的智慧。

在《猫武士》中,人是作为猫的对立面出现的,是“愚蠢的两脚兽”,更是大自然的破坏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类的确是破坏生态的罪魁祸首。这恐怕不只是猫武士们的看法,所有动物的看法,更是人对自己的看法。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在人世间如此,在猫的世界亦如此。在《猫武士》中,一共有五个猫族。每个族群的猫成为族长之后,它会获得九条命。但这九条命并非仅仅意味着长寿,更为重要的是承担责任。作为族长的猫,从来不会放弃族群里的任何一个成员。而作为普通成员的猫,为了自己族群的利益,也从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且,和人类世界相同的是,不同猫群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斗之中,它们的狭隘,恰恰也是人类的狭隘,它们的战争,也是人类的战争,它们的血腥和悲剧,更是人类恒久的悲剧。

这样阅读《猫武士》似乎显得过于成人化,过于沉重,但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读。在那一只只可爱的猫武士身上,我们总会看见已知和未知的自己,以及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这部小说被众多的孩子追捧,他们从中看到了忠诚、勇敢、智慧、友谊、爱和信仰……或许他们才是真正的读者。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三

我跟着莱农一同爱上了少年尼诺。他高高的个子,消瘦,眼神犀利,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莱农对他的爱永远是小心翼翼的,渴望得到他的肯定。追随着他的消息,她爱了他将近二十年。她在心底留了一块地方,专门盛放这抹皎洁的月光。

啊,这闪闪发光的暗恋呀。

每次想起对于少年尼诺的描述,心就会荡漾开来。谁不爱这样富有学识又彬彬有礼的神秘少年呢?而我已然过了少女的年纪,可还是会感慨,真好啊。

可后来的尼诺早已不是莱农深深爱着的那位少年。他变得比他父亲更加糟糕,巧言令色地周旋于各种女人之间,利用她们的资源向上攀爬,趋炎附势地游走在上层社会。尼诺真诚地夸赞每位女性,事后潇洒离开,也许这样的次数多了,他已然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因为他发现这样令人不齿的招数在攀爬上层社会的时候非常管用。

可莱农没有看出他真诚的目光下隐藏的狡黠,没注意他温柔的话语下是赤裸裸的谎言,甚至最后同意他在未离婚的情况下做他的情妇。这些都没有阻止莱农坚定的爱。她在自己营造的爱的谎言中,执着地爱着尼诺,直到她亲眼撞见那不堪的一幕。成年人的世界真是过于残酷,亲眼见到的真相冲垮了她对尼诺爱的底线。谎言已然构成了尼诺生活的全部,而我对尼诺的美好幻想也自此全部幻灭。

现实中,我同样也失去了爱情。笨拙如我,掐灭了幸福的开端。我对他的爱不会比莱农对少年尼诺的爱少一丝一毫,可笑如我,徜徉在每一个爱他的细节里难以脱身。而他早已残忍地把对我温柔的属性抽离。想起梁老师的那句话,有时候幸福是绝望的开端。哎,还没来得及看清幸福的模样,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从莱农身上能窥见很多女孩的影子,也包括我。好像我也跟着莱农认识了莉拉,惧怕索拉拉兄弟,讨厌母亲,拒绝承认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曾经的我跟她一样,恨不得立刻逃离自己的故乡,再也不愿回去。糟糕的天气,粗俗的话语,肮脏的环境……一样也不能忍受。后来莱农变了,从她试着接受自己的母亲开始,她也接受了自己的故乡。

莉拉则与莱农完全不同。她天资聪颖,敏感犀利。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侵略性和危险性,能敏锐地感知外面世界对她造成具体而微的影响。她足够真实,她的真实有一种让人害怕的力量,不断吸引着追随她的人,并且人们坚信只要她想要做,她足以改变整个城区的命运。她扎根在自己的故乡,跟形形色色的人作斗争,同样也跟她自己斗争。无奈命运跟她开了多么残酷的玩笑,她只得败下阵来,不动声色地消失在那不勒斯。

我常常在想,在莉拉和莱农之间有过那么多美好的时刻,但也存在嫉妒、争执、甚至诅咒,这算得上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友谊吗?我不清楚,只是模糊地感觉到友谊的复杂性。

非常喜欢这部书,每看完一本都会胡思乱想一阵,心中涌起很多感受。但一直拖到现在才写,很多感受都忘记了。如果哪一年再重读一遍的话,也许会羞愧于自己过去写的东西,重写新的见解和感悟吧。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四

第一二部断断续续的看完,三四部一气呵成几天看完,最精彩的应该是第四部,几个高潮点总是给我一种一个一个事件被引爆出来一样的感受,没有铺垫,突然出现,比如失踪,比如死亡,在每次作者轻淡叙述中被引爆,我想说,那一刻我看的很激动。

小说似乎是从第三部才开始的,准确来说是埃莱娜那场大家认为错误的抗争时开始的,从那里我开始觉得莉拉就是埃莱娜,没有两个女孩,只有一个,他们的人生轨迹不同,但又相同,只是时间错位发展了,在三四部中,很多事件,很多叙述不断增强了我的这个感受,到蒂娜消失,莉拉消失,最后的叙述,那感受变成了确定。

那她们是怎样的两个存在呢?或许是一个真实人生抉择和,另一种选择的分别叙述,那哪一个是更真实的呢?上学不上学,结婚不结婚,离开不离开,回来不回来,抗争不抗争……,哪个选择又更好的呢?哪个又是真实的选择?谁又知道呢?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自己的真实选择,并且认为是正确的选择,至于选择的结果,似乎并不重要吧!

不想过分探究作者想表达什么,只希望体会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些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想要表现给我们看的。

总而言之,非常喜欢这四部曲,这书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也一样的人,和事;不一样也一样的文化和环境。是一部能抵抗时间冲刷的作品。强力推荐。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五

作者:赫利肯村夫。先下一个结论。作为一个自认还算资深的科幻迷(深度阿西莫夫粉),读过的科幻小说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公认经典的几部大部头系列几乎可以说是一网打尽了。然而即便有《银河帝国》、《基地》、《三体》、《银河系漫游指南》、《沙丘》这些星汉灿烂的名字珠玉在前,《海伯利安》系列(特别是前两部)还是我个人心中毫无争议的科幻最佳之一。

永生不死的毕库拉,逆时而来的伯劳,光阴冢、逆熵场、赛博朋克、终极智能……光是这些设定和名称就足以让喜欢科幻的人血脉喷张了。第一部《海伯利安》看似是以《坎特伯雷故事集》为蓝本的,但在文学性没有丝毫下降的情况下,六个小故事真的是个个让人惊艳。一定要挑的话,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为上帝痛苦的人》,真的太震撼了。“十字型”的设定脑洞突破天际(最厉害的是第二部还有呼应),故事似乎在讲宗教和信仰,但又不限于此。信仰和痛苦的抉择,是变成痴呆的永生体还是为了保持独立思考不惜自我牺牲,忍受普罗米修斯般日复一日的痛苦?其他的几篇,《忘川之水何其苦》让《本杰明巴顿奇事》相形见绌;《漫长的告别》讨论了人工智能和人类的跨种族之恋……真的不能再展开一一说了,但是由六个故事构成的太空歌剧般的第一部真的是整个系列里最亮的那颗明珠。

至于第二部《海伯利安的陨落》,很难相信这是91年完成的作品。最近刚看到马斯克在炒作数字永生的概念,即通过人工智能将人和ai结合,让人拥有自己的电脑扩展和在线扩展,这样在肉体毁灭后,人可以存在在“云”里。然而在《海伯利安的陨落》里,作者已经不仅仅考虑到了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更是想到了人类和人工智能在经历了长久共生后,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掌控。就像尤赫利在《人类简史》中讨论的那样“人和小麦到底是谁征服了谁?”人类在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习以为常后,人工智能似乎终有一天会和人类分道扬镳,而习惯了身处人工智能带来的安逸中的人类似乎此时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人类是否又有勇气和决心抛弃人工智能带来的安逸重头开始,重回混乱、迷茫但却保有积极进取的时代?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顿时间内关于人工智能的作品会大量出现,但我相信《海伯利安的陨落》在未来很多年里还会是无法超越的经典。

第三第四部《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觉醒》说实话我是很快泛读过去的,并不是说写得很烂但是在前两部的光芒下略显暗淡了(关于宗教的讨论中夹杂了太多私货,有些理论我个人不是很赞同)。或许正是因为第三第四部的存在,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在开头的“个人科幻最佳”后面默默加上了“之一”两字。

你们说他文笔差;阿西莫夫在描写情感时候不那么细腻吧,你们说他直男;真遇到了文笔细腻又情感充沛的丹西蒙斯,又嫌絮絮叨叨了?可以这么说,《海伯利安》的文字表达在科幻作品中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甚至和很多公认的通俗经典相比都不逞多让。下面简单放几句大家感受一下:

永远也别相信痛苦和牺牲都是值得的。痛苦只是痛苦。痛苦、黑暗,然后还是痛苦。痛苦,他发现,是有结构的。它有一个建筑平面图。它的结构比一只拥有腔室的鹦鹉螺更加复杂,比扶壁众多的哥特大教堂带着更多巴洛克风格。

唯有梦想者怨恨自己的一生,虽罪有应得,但带着更多的忧愁!在书中这样细腻的将情感表象化的语言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写科幻,丹西蒙斯绝对会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甚至哲学家。整个系列里到处可见西蒙斯对济慈、叶芝等诗人的痴迷,系列又充满了浓浓的哲学思辨。正是这样诗性、神性、哲学性和科幻元素的完美融合才让海伯利安系列真正成为了一部史诗巨作。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六

作者喜欢大篇幅的描写景色,但就翻译后的结果看,空间感不立体,容易迷失方位。

书中的景色建筑也难以想象,四部曲前后期的的纲有些变动,第一部独立或者一二部连看也可以,三四部单独看应该也行,和前两部的大纲变化较大,虽然篇幅巨著,但和修仙小说一样,你懂的。

内容上有深度,依托于未来讲述一个未来的西蒙斯圣经,前两部是旧约是朝圣者与人类的神的灵的纠缠与关系,后两部是新先知伊妮娅的受难记,说不定某个时代的疯子会把这四本书当成传教的福音书!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七

宏大的叙事背景,有深刻的思想,阶级及观念的冲突,却并不妨碍故事犹如行云流水,读起来那么轻松,有时候甚至觉得像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故事、人物设计巧妙,又能不着痕迹。读起来像看一部连续剧。这部四部长篇组成的小说,关于两个女主人公一生的友谊,也是男权社会里,女性自我的分裂、纠缠和冲突。故事最终以莉娜的消失而终结,似乎喻示着作者的态度:最终只有割裂自身愤怒、冲突、倔强的那一半,才能换来人生的平衡,而这平衡与那不平衡相比,却是那么的虚幻、不真实。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八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读后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xx年xx月,我偶然在视频网站上刷到了一部最新更新的剧集——《我的天才女友》。说实话,当时我被这个剧名深深地吸引了,点击观看,才发现是意大利语的剧集。因为完全听不懂,我退出了视频界面。突然看到简介,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我在图书网站搜索到了它——改编自埃莱娜·费兰特的同名小说,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这一系列小说讲述了两个女孩维持了半生的友谊和联系,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史诗级作品。除了《我的天才女友》,其余三部分别是《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

故事是以主角之一莱农的视角展开,讲述她和朋友莉拉从年少到老年的经历,时间背景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莉拉和莱农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贫民区,那时二战刚刚结束几年,战败的余温,男权的社会话语环境,贫民区充溢着贫穷、暴力和落后。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莉拉勇敢聪慧,特立独行,可以自学认字,也可以和男同学打架;莱农则温顺懂事,成绩优异,很懂得讨大人喜欢,她们相识于小学时期。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两个女孩互相依靠、互相帮助,在保持亲密友谊的同时又彼此审视,从对方身上获取力量,也相互嫉妒、攀比,将女性之间的友情挥洒到极致,明媚、黑暗,也最真实。最终,两人也因为各自不同的选择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莱农眼里,莉拉是她的天才女友,莉拉拥有超越常人的天赋——自学功课、成绩优异;高度自律、酷爱阅读,让她既崇拜又嫉妒,让她不断审视自我、不断勇往直前。同样在莉拉眼里,莱农也是她的天才女友——争取到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的机会,一直在追求知识的大道上奔跑。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出现在小学毕业时,莉拉的父母不支持她读书,她被迫辍学了;而莱农很幸运,父母最终同意她继续求学。莱农虽然没有莉拉聪明,但她在不断自我反省中极端努力地学习,最终摆脱了原生阶级,和教授的儿子结了婚,在这份关系中获得出版自己第一本小说的机会,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一位体面的作家。此时的莉拉和肉食店老板的婚姻摇摇欲坠,和人私奔后又被抛弃,独自抚养儿子,在香肠厂做女工,与莱农相比,一向果敢聪颖的她却过着贫穷困顿的生活。如果只把婚姻当作自身阶层进步的阶梯,莉拉可以轻松地当一位富太太;如果只是把个人天赋当作赚钱的工具,莉拉可以轻松地让前夫的肉食店日进斗金。但是,莉拉没有,她从来不在乎或者可以说是不介意自身阶层,对金钱的欲望也极低,唯一热烈追求的只有知识。她的生活里始终充满着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中年的她自学编程技术,自办公司,充分挥洒了自己的才能。回望过去,老年的莱农说自己的一生,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那么莉拉呢?莉拉始终是少时那个拼命认字读书的小女孩,终其一生都在自我拼搏。

小学意大利语老师曾对莱农说:“当庶民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假如一个人想一直做庶民,那他的孩子、孙子就会命如草芥,不值一提。”莱农一直在摆脱庶民的身份,而莉拉却拒绝,也许在她的内心世界中从来没有身份、阶级的界限,她唯一心悦诚服、顶礼膜拜的只是知识本身而已,她也从没有为任何东西妥协和让步,她永远那么坚定,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状态。如果说莱农的成功值得肯定,那莉拉也应得到同样的掌声。

莱农和莉拉的一生,其实是女性一生的缩影。当代女性,一路披荆斩棘,读书、就业,有人选择婚姻完成身份转变,有人选择事业独自绽放,大部分人在婚姻和工作中努力追求平衡。小说中的莱农和莉拉是作家在文学文本中构建的极致存在,回归现实生活,种种束缚中是我们很难做到极致,但是莱农和莉拉对于自我的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今社会,除了历史沉淀下的男权家长制话语环境,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也是施加给女性的无形压力。例如,大量的美容、瘦身、整形服务的目标受众都是女性;皱纹不是岁月的馈赠而是懒女人疏于保养的后果;家庭主妇的同义词就是脱离社会;提拨晋升优先考虑男性只因女职工可能面临生二胎问题等等。不难看出,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可以用下列词汇概括——美丽、纤细、生子、顾家、柔弱、愚蠢。对于这些词汇,女性可以选择对号入座,成为世人眼中的好太太、好妈妈;可以选择背道而驰,不婚不嫁不生孩子,像个男人一样和生活战斗;但也可以坚持女性固有的性别特征,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会无视社会枷锁、找到自己发展、挥洒的工作岗位或者兴趣爱好、永不放弃知识带给人的光明和智慧。

作为一名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女性,我对于《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是极其认同的。工作中需要女性保持不断求新、求知的状态,进而提高业务能力,获得与男性员工同等考察的机会;生活中也需要女性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快消费时代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活出自己的风采。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挣脱社会刻板印象,不论何时何地都保持对于知识的渴望,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李诞四部曲读后感200字优秀篇九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诞四部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读李诞的作品,是在九个月之前,当时我正陷入虚无主义的深坑无法自拔,而且又刚好读的是《候场》,读完的感觉,大抵就是:人间还真是不值得。记得当时还发了个朋友圈,配图是一张封面的照片和两段记忆深刻的话。

现摘录如下:

我也鼓起掌来,上帝也鼓起掌来。

死亡坐在我旁边耳语:“你好喜欢这一刻啊。”

我对他耳语:“这不代表我对你不忠诚。”

秦典合上书,亲了我一下。

我看向角落什么都没有,地上也没有花纹。

我感到心口不再有风吹出来。

我的心又重新跳动。

“这不代表我对你不忠诚”,正是我当时的内心写照,只有跌入到虚无主义谷底的人才知道那是多么的痛苦。那时留下的文字现在看来真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唉,真是可笑又可怜。

至于作者,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痛苦的人,孤独、虚空,做不了一个快乐的人,所以做一个能让别人快乐的人。生命是宝贵的,我相信他清楚这一点,但是他表现得不在乎,想结束生命的人都这样,因为在乎,所以变得不在乎,或者说,因为曾经不在乎,所以又开始在乎。他说:

我觉得“生命”是宇宙里一个中性的东西,就像水、风、流星一样。

我并不尊重水、风、流星。

所以这就能说明他不尊重生命吗?不,不见得。

关于《候场》,我没有再留下什么读书笔记之类的.东西,当时的想法,也都不怎么记得了,但是那句“这不代表我对你不忠诚”一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在人群附和而笑却又觉得自己无比可怜、周围秋风萧瑟的时候,这句话就会蹦出来。原来我一直在虚无主义的深坑里,是我没有走出来,而不是它害了我。

关于这本书,就到这儿吧,深渊在凝视着我。

李诞的文章,总透露着一种冷幽默和颓废的感觉,一如他那句名言:人间不值得。或许在《宇宙超度指南》里有的地方他是在针砭时弊,但是我看不懂,毕竟我是个迟钝的人,一个迟钝又懦弱的人。

我不想在颓废的情绪中沉浸太久,他的短篇,我不想写下去了,如果非要写的话,那就是:人间不值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