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600字 话题作文题目7篇(大全)

  • 上传日期:2023-06-06 16:28:01 |
  • zdfb |
  • 10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一

1.直接套用话题拟题。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如20xx年辽宁卷话题“我说90后”的标题《为“90后”正名》《“90后”qq实录》,广东卷的《成败皆因常识》《常识之美》。

2.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如20xx江西卷的《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以人物入题,20xx年全国ⅰ的《当记忆流经汶川》是以地点入题,《震灾无情,人间有爱》就是以事件入题,《自豪,我的祖国》以情感入题,《难忘的日子》以时间入题。

3.以材料的寓意入题,如20xx年辽宁卷的《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全国卷ⅱ的《机遇在于发现》、浙江卷的《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常规拟题法很难拟出新意,却很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三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好的标题需有创新精神。考查优秀标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方式:

(一)修辞创新

1.引用

引用的对象可以是诗句、名言、格言、警句、歌词等。例如:

20xx年湖南考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写同窗情、亲友情,具有浓厚的文学性、形象性。

20xx年辽宁考生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引用歌词,说明青少年需要得到成人的正确认识。

2.化用

20xx年上海考生的《切不要管中窥豹》:化用成语“管中窥豹”亮出鲜明观点。

20xx广东考生的《一蓑烟雨任江平》:化自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3.仿写

仿照名家名篇,自然也有一番趣味。如:

20xx广东考生的《别拿常识不当干粮》:仿自电视剧《别拿村长不是干部》。

20xx吉林考生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仿的是毕淑敏的同题散文。

20xx全国卷ⅰ一考生的《当记忆流经汶川》仿的是07山东满分作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4.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使标题显示出含蓄蕴藉之美。我们看这些实例:

20xx年浙江考生的《走在思念的琴弦上》,感性与知性并存,极具煽情色彩,恐怕读者的心弦也已被拨动了。

20xx山西考生的《爱,撑起希望的天空》,形象生动,富有动态之美,更兼宏大之气。

5.比拟

即在标题中运用拟人与拟物的手法,使标题更形象、生动。如:

20xx浙江考生的《缠绕在脚的炊烟》: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标题具有了一种诗情画意。

20xx云南考生的《变味的善良》:善良也有了味道,拟题可真够大胆的。

20xx年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不看文章,还以为写的是化蝶,其实是借蝶写人。

6.设置疑问

标题用疑问的形式出现,把问题一下子摆在读者眼前,彰显思辨色彩,犀利而又深刻。

采用设问:如20xx年全国卷ⅰ的《一招鲜还能吃遍天下吗》《走别人的路?》。

采用反问:如20xx年全国卷ⅲ的《爱,难道错了吗》”。

采用选择问:如20xx年江西卷的《是拍卖还是销赃》。

7.双关

如20xx年的《生命“诚”可贵》,真是妙极!裴多菲名句“生命诚宝贵”中的“诚”是副词,“诚然”之意,作者运用双关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眼睛倏地一亮。

8.对举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两名作者的观点态度,深刻揭示主题。

20xx全国卷三《莫让“爱心”变“黑心”——给“黑心者”的一封信》

9.呼告

以呼告拟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0xx年四川卷的《海子,你应该学会坚强》,再次引发人们对当年诗人之死的深沉思考。

20xx年全国卷ⅰ的《妈妈,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孩子,不哭》《你们,不会孤单》令人动容。

(二)反常创新

1.数学算式

有时候在标题中运用一些数学算式,会取得一般语言文字难以取得的效果。

如:20xx年全国ⅱ的《善举拯救》:简洁利落,文章中心让人一目了然。

2.边缘用语

《拍卖“诚信”》运用了金融用语;《吴良心病历》运用了医学用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运用了广告用语;《心灵的审判》运用了司法用语;《诚信旅店》运用了旅游用语。

3.镜头特写

《秋风萧萧菜市口》:剪辑谭嗣同临刑前的悲壮环境作标题,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眺望长安的李白》:以李白最具特征性的动作披露李白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使标题具有了外在的张力美。

《我的第25小时》:比起“珍惜时间”和“挤时间”一类标题,自不可同日而语。

《倾听花开的声音》:见到了太多的“感悟生活”一类的标题,见到这标题,我们会更多地感到一种诗意。

《20xx,我的夏天》:较之《暑假记事》,无疑有了一种别致美。

《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克服了“我的同学”一类标题的呆板,具有了一种灵动。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二

从近几年中考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看,给材料作文要求自拟标题占绝大多数。但历年来中考评卷结果表明,大多数考生恰恰习惯于做命题作文,而面对材料作文并自拟标题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以致随意命题。所以,给材料作文自拟标题成为制约考生写作能否得高分的条件之一。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中考新材料作文的拟题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看关键词

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就是以“材料中的关键词”为题目。

人生在世,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放手”,例如事情成功与否有时不受自己控制时,就应承认自己有所不能,这时需要放手;不把现成的答案提供给别人,而是让他从错误中学到东西时,需要放手;为了从失败中成长,为将来积极策划时,需要放手;放手,不比坚持来的容易,它需要直面艰难抉择的勇气,以及权衡得失的智慧、刹那取舍的决断。放手,是选择,不是放弃;是乐观,不是悲观;是在人生路途中转一个弯,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

关键词是:放手;题目:放手。

二、找关键句

题目:快乐地做好自己

一、添加前后缀法

寻找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用添加前后缀法、造句法,以文章的观点作为题目。

材料的关键词是:放手

题目:学会放手

放手也是一种爱

放手不等于放弃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成长需要放手

放手是一种智慧

放手——风雨后的晴空

作文拟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意思是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名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美国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方法一:添加前后缀法

找到材料的关键词,在关键词的前后添加词语,形成观点拟题目。

忠告之道

忠告是金

忠告,适可而止

不妨听一听忠告

请聆听生活中的忠告吧

二、找关键词句法

丹顶鹤的头上有一块是红色的。麻雀发觉丹顶鹤这红色非常美丽,也想把自己的头上弄一块红色。

“啊,你的美是因为付出代价的!”

关键句是“啊,你的美是因为付出代价的!”

题目:美要付出代价

有一个猎人,在湖沼旁张网捕鸟。不久,很多大鸟都飞入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准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子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面拼命跑。

果然,到了黄昏,所有的鸟儿都想回自己的窝,有的要回森林,有的要回湖边,有的要回草原。于是那一大群鸟就跟着网子一起落地,被猎人活捉了。

题目: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成功

人多未必力量大

确定方向,努力拼搏

齐心协力,方能无往而不胜

创新拟题法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手法拟题。

修辞手法

1、比喻 2、拟人

3、反问 4、仿拟

5、对比 6、对偶

7、夸张 8、引用

9、双关 10、移就

其他手法

11、仿用公式法

12、逆行拟题法

13、旧瓶装新酒

14、并列组合法

一、善用明喻

以“材料作文的关键词或短语”开头,然后以一个破折号引起,再将比喻的内容点出。

《放手——风雨后的晴空》

《挫折——人生的财富》

《信心——低谷暗影里的阳光》

二、大胆用暗喻

用“是”字句构成“暗喻式” 题目

《创造是腾飞的翅膀》宁夏卷

《感情不是保险绳》全国卷

《读是品味人生的良药 》江西卷考题

三、借喻出彩

《莫让浮云遮望眼》

《借我一双慧眼》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找准人生的靶子》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三

听,多么轻盈的脚步,多么柔美的风声,多么热闹的百鸟啼。

看,原来是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是柳条与小花在柔美的风中舞蹈,是鸟儿在互相传递着春的礼物。

雨娃娃争先恐后的来到大地,飘洒在原野上,滋润万物,更飘洒在我心间,温暖我的心田。不用打伞不披雨衣,不戴?笠,尽情地感受春雨贵如油的豪情。

望着雨中的一切,我不由得陶醉:那一望无际的绿田,百里的花香,湿润而清香的空气。一声精悍而清脆的春雷把我唤醒。这才发现,雨已经把我淋成了落汤鸡,雨水顺着发丝往下淌。瞬间在雨中你就找不到我了。

不一会儿,大地母亲苏醒了,和自己的女儿交谈着;小草趁机钻出地面与花儿交谈着;大山也苏醒了,与大树爷爷交谈着。

这时,经不住这倾向、有甘甜爽意的空气的诱惑,我又出现在你面前。这时心中感到的只有豁然开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被雨水冲的雪白的脸上,因有了几缕阳光而显得白里透红,水润亮泽。奔跑在软绵绵麦田里,不敢坐下,只能加速,为何?虽喜欢她亮丽的绿,但也不愿意让她那水润的绿将我的裤脚沾湿,毕竟这清香的空气中带着几丝凉意。但我又有什么办法!无所谓了,裤子已经湿了,不是还有太阳吗?于是,我的脚步更快了,似乎要跑向更远的地方去寻找那不可思议的春。

有人说春是绿的种子,是大地的女儿;也有人说,春是信息,是希望,是生命,是大地闪亮的火苗。

是啊,春是生机勃勃的,但在作家的笔杆下,在画家的画板中更是栩栩如生。人们赞美大地的这个女儿,赞美她那无私奉献、一尘不染的绿的精神。是啊,她给了大地多少生命,给大地增添了多少光彩。

春来了,你把握好了吗?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四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炼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1、比喻。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引用。即引导学生引用与所给话题有关的名言、诗词、歌词或对它们加以变通作题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从中提炼出精练、含蓄、韵味十足的题目来。可将话题的题目拟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开卷有益》《无巧不成书》《说书》等。使题目更具吸引力。

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a、直接引用:引用诗词。如: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引用名句。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b、化用。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3、对偶。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4、拟人。就是指导学生把所给的话题拟人化,拟出人性化的题目。如: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书的自白》《______我______心灵的镜》《书与书柜的对话》等。这样的题目使文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5、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6、设问。《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7、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8、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10、引用诗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洲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其它还有:倒装式,《{回来吧!妈妈}。顶真式,《人贵有志,志在奋斗》仿词式,《战胜脆弱,从心做起》矛盾式《死海不死》等等。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五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中考学子精心挑选的文章,中考学子必看:

一、围绕话题:

文题必须概括文章内容,这是一般要求。话题作文中,话题就是内容范围,因此,它的文题要围绕话题,扣住话题。写作实践中,不能准确理解话题,自觉不自觉转移话题的现象还很普通。如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作,不少同学拟题为“谈错误”一下笔就将谈“对与错”的话题转变为谈“错误”的话题,又如“家——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用作以“家”为话题的作文题目就很不错,而用作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的题目就不甚妥当。因为,这个标题中“家”处于中心地位,是谈话的中心,“交响曲”只是用以形容“家”的一种比喻说法,谁主谁从,分析便知道。

总之,保证文题和文章选材界定在话题范围之内,最为保险的基本方法是:文题中包含有紧扣话题的标志词,即让话题标志居于文章的显著位置。

以“感动”话题为例, 我们可以围绕“感动”,拟出这样一些标题:“就这样被你感动”、“妈,我为你感动”、“感动我的一个瞬间”、“心灵的感动”、“感动之后的思考”、“寻找感动”、“都是感动惹的祸”、“谁为谁感动”、“感动的力量”、“为平凡而感动”、“拒绝感动”、 “学会感动”、“谈感动”、“今天,你感动了吗”等。

又如:以“发现”为话题,一些考生将话题标志巧妙融于文题中,拟出一些涵盖内容的优秀文题:“我发现了她的内心美”、“我发现这里别有洞天”、“瞬间的发现”、“创造才能发现”、“不寻常的发现”等。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可以是以话题为中心通过添加字词构成的一个短语,也可以是包含话题的一个句子。对于那些在拟题方面懒得动脑筋的同学来说,扩充话题拟标题不失为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二、尽量窄小:

范围宽广是话题作文的显著优点,有利于打开文思,激活想象,张扬个性。但初中生写作特别是考场写作开口太大、贪多求全则会落得空泛无际、肤浅杂乱的局面。善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才有利于写出深度,写出个性,也更符合少年学生的写作实际和认知水平。化大为小,必须从拟题开始。即让标题定得窄小一些,这样切入口会更明朗,中心思想会更集中。

如以“幸福”为话题写作,文题“幸福”或“谈幸福”显然不及“幸福一家子”、“知足者常有幸福”、“幸福就在身边”、“付出带来的幸福”、“幸福在哪里”等一些文题更容易下笔,更容易写深、写细。

又如以“钱”为话题写作,“来之不易的钱”、“倾注真情的钱”、“君子叙钱”、“钱迷心窍”、“钱:福兮?祸兮?”等文题肯定比直接以话题“钱”为文题好写得多。

观察上述例子可知,不拘泥于简练的要求,尽量以范围窄、角度小的短语取代词语为文题,是文题窄小的有效作法,也是写作者寻求较小切入的必由之路。

三、精美醒目:

一般而言,能够围绕话题并做到尽量窄小的文题就可是合格的作文题目。要求文章标题避“俗”叫“响”,做到精美、形象、醒目,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

实践证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等做标题;或选用能够涵盖文章内容的诗词成语、俗语、名言作标题;或仿照现有语言拟出新标题,常能新颖夺目,出奇制胜。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比拟:《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4)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2、善于引用

运用古诗词或名句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也是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总之,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有诗意。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最后,我们还应注意:一个好的标题所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我们既要重视标题的作用,也不可无限夸大它的作用,毕竟文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如果同学们确实无法拟出一个有新意的标题来,那么用添加的方法拟一个普通的标题也未尝不可。实在不行,直接套用话题或者干脆命题为“无题”也聊胜于无,总比那些与内容脱节的标题或是干脆忘记写标题要强得多呀!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六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中考落榜后的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等,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人生之网》,题目带给人深思。

再如:《别抱怨手上的牌》("挫折"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环保"话题),《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孝"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关注生活"话题),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比拟式

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品味初三》,把初三当做能咀嚼、品味的食物,显得意味深长。《"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等,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又如《我是网,我怕谁》《你听见冰川的脚步声吗?》《香烟的自白》《我是电》《树的"叹息"》《地球就诊记》,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别有韵味。

3.双关式

语义双关,如《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4.借代式

如《周庄,那一抹绿》,用-抹绿来借指周庄绿的天、绿的水、绿的房屋,显示"中国第一水乡"被一片绿色所笼罩的特点;《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5.引用式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心事当拿云》《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素质教育"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亲情"话题),《潇潇雨歇》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

如引用流行歌词:《一笑而过》("宽容"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素质教育"话题),《我要的幸福》("家庭"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心愿"话题)等。

6、设问式

用设问来引起读者的思索,如说明文的题目《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议论文的题目《老实人总是吃亏吗?》《什么样的青春最美》《"顺境出人才"吗?》等。又如《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再如《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效率"话题)《我是谁?》("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等。

7、对偶式

如《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一头白发,满山青葱》《梦绕吴山翠,情随湘水流》("环保"话题),《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人生感悟"话题),《斩断亲情,昭显正义》("人与我"话题)等。

8、夸张式

如《那个障碍粉碎了我》("挫折"话题)等。

9、呼告式

如《别了,漫画书!》("书"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关注生活"话题),《回来吧,妈妈!》("亲情"话题)等。

三、反常法(矛盾法)

拟题技巧的写作方法技巧篇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过目难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话题作文写作技巧之拟题技巧,欢迎阅读。

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方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

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什么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究竟。其他的如《美丽的谎言》、《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等,无不使读者心情荡漾。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作者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都有这个效果。如: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用比喻和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拟题,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爱。

①比喻

如: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不可多得的教师》;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我想有个美丽的家》;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②对偶

如:以环境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③拟人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a、直接引用

引用诗词;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

引用名句。

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同名小说);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b、化用

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你惹的祸”;以读书为话题——《读书就是爱自己》,化用娃哈哈矿泉水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

如《8-18》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作者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

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例如《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怎么会上网,上什么网等,从而想看个结果。其他的如《qq城风波》、《给韩寒让出一条道》等,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