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优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6:37:20 |
- zdfb |
- 10页
“个人的充实与全面素质的提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模糊和歧义,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分享,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一
1、创设情景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举例激活课堂。回顾知识,让学生体会如果简单罗列知识点,就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然后,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习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
2、新《课标》把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节课注重了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在整理部分,教师鼓励学生用合理、简洁、清晰、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整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了整理任务,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习不仅仅是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在复习部分,通过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助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没有为练习而练习的枯燥感;另外,教学中教师没有单纯地为复习而复习,而是通过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运用所给小数给灾区小朋友写一段话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过程开放,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运用的过程,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产生整理的需要,自主整理,整理后的交流、补充、点评,练习中更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二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今天,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涂老师和中心校王老师来学校听课调研,我执教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意义》一课。
对于“比”,内容比较“散”,涉及的知识点多,有比的意义、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的关联、理解后项不能为0等等。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有以下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唤醒爱国情怀。
由“神舟”5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同时也结合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氛围,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信息(长15cm,宽10cm)自由提出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但基本上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提出问题,激发问题意识。
比的意义通过除法与比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中一种新的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义。然后再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学生在举例同类量的比时,思维活跃,能结合实际,例如男女生人数的比、两个同学体重的比、两种水果数量之间的比等等,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我在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提到“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两个词,只是简单的出示呈现,让学生去感受两者的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类量的比,举例较少,这样学生对比的意义。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通过设计表格形式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等还可以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对于今天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缺少为“为什么比是除法,还要学习比”的深入思考,另外,在课堂中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说,但引导效果不好。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三
由于新教材把“比”的内容前移至十一册,学生难免会有遗忘和生疏,所以在教学时我适当增加“比”的复习分量,除了教材上的复习内容,还多加了几道复习题。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一般都可以根据几个式子共有的特征得出结论。虽然班上有些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我还是加以肯定和鼓励。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来讨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主要是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这样不仅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减缓学生认知过程的坡度,学生在逐步深入理解“比”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比例”的知识,会轻松得多。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我们教学时不是用数学证明的方法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而是引导学生研究具体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了使归纳的结论具有说明力,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写一个比例,并研究两内项积与两外项积有怎样的关系,再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观察得出,不论怎样的比例,它的外项与内项积都相等,并让学生自己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个“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和发挥。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四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3~44页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神州5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刚开始的复习导入,其实可以直接从教学新例子开始,不需要从旧知导入;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同时也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仿写举例比的式子,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根据自学提纲自学反馈环节中,讲解完“怎样求比值”后,应该拿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去求一求,从而达到一个巩固这部分知识的作用;在研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区别可以不用讲,因为学生很难理解,很多还理解不了;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五
一般传统的分数意义教学,都是按照书本顺序,根据一幅幅图示或简单的操作认识一些分数,在此基础上归纳意义。这样的组织教学,是浅薄苍白的,不具有活力的士。没能为学生积累足够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非常困难。所以,有必要改变教科书的这种“传统”的呈现方式,使得它能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开放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一道接着一道现成的、呆板的例题不见了,而是提供给学生真实具体而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师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记忆定义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本例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和充分交流,了解分数的表现方法,建立起生动活泼的表象,并理解了分数在生活中更为厚实宽广的内涵。例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一份;也可以是把橡皮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还可以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有4个圆片;更可以把6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有二个蛋糕……或者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三分之一,还可以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四分之一,二份是四分之二等等。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无穷的,生动具体、富有生命力的。
传统的教科书把数学的活动过程“压缩”成了毫无生气的结论,定义是枯燥、抽象的,使学生退避三舍。但是,抽象知识的获取过程却是多姿多彩的。如果能再现活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的面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活动、重过程。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具体情境,还以本来面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切实的体验。以致学生在活动中会以生活实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积累的常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观点考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在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后,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六
《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比的意义》中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值的求法、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的后项不可为零。如何把这么多的知识,通过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并解决?多个知识点紧促而成功的串联是我课前备课中的一个主体思想。因此入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室里黑板长与宽的比较,引出“比”来,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课题思想的一个体现。接下来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始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出现和解决不是程序式的,而是抓住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在不是被学生牵着走,而是让学生自己走。游戏和练习题都体现了开放性。这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本课重点、难点都得到了突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七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当然,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也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因为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在传统的教学中,过早地揭示比的概念,不利于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的理解,容易产生“囫囵吞枣”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
一、我重点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通过引课板书2÷3=2/3,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1、除法算式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2、除法算式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较好地搭建起了连接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在学生能用除法、整数、分数描述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基础上,我引出两者的关系还可以用数学上的“比”来表示,引出课题并及时板书出2:3=2÷3=2/3(在前面板书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式子并提出问题: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学生很容易明白:
1、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2、比表示的是一种关系。
很容易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紧接着我又对比着式子让学生复习2÷3和2/3中各部分的名称,带着复习的收获自学课本并思考两个问题:
1、比的各部分名称。
2、比的各部分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学生很容易类比出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尤其是用分数表示比且前、后项互质时如2/3,这个分数表示的究意是比还是比值,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我是这样设定的问题:
1、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时是比还是比值?
2、表示结果时是比还是比值?
这样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比是一种关系,读作几比几;比值是得数(一个数)。
趁热打铁我继续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2:3=2÷3=2/3并提出"怎样求比值"?学生对照着一下子就明白了"求比值先用前项除以后项再求出商"这一过程就是求比值的过程。
我把课本上的两个引题放在了这节课的最后,在学生明白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理解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同类量的比表示倍的关系,不同类量的比表示一个新的量如路程:时间=速度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等。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没有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比,在后面我才举例足球比赛场上分数之比,通过比较学生明白这不是我们学过的比,只是两个队的得分差。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同类量的比说得过快,以致部分学生对什么叫同类量的比是什么意思不清楚。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还有在比的后项不能是0这一点上没有能很好的强调。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八
我听了一节《人体中的奥秘――比》的教学。一节课听下来,比较不理想,课放的不开,扶的太牢,重点没有把握好。比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以后有关比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为以后学习比例及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结合自己的课谈几点感想:
。
我对这节数学课所要学习的比在引入阶段不够宽阔。例如出示赵凡身体各部分长度让学生看信息后,让学生提问题并列式,我只强调了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比,对学生提出的有关减法问题不予理睬,其实,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是两个量众多关系中的一种,如果将其放在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大背景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的意义。
。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像这样相比的两个量是相同的都属于同类量的比。例如,在教学第二个红点时,是把比的意义进行了扩充,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为什么说这是对比的意义的扩充呢?除了同类量可以相比以外,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同类量也可以相比。比如路程和时间的比等。当然,不同类量的比,必须有关联才行,这样,比值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另一个量。比如:工作总量和时间的比就是效率,总价和单价的比就是数量。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应该再提供一些数量让学生用比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来充实这个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用比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具有简洁性。
通过这次调研听课,我感觉到自己需要挖掘课本的知识还很多。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下功夫,怎样才能给学生上出真实有效学生又喜欢的数学课?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这样才能欣赏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绚丽景色。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九
今天带领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一节课,这节课要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比”产生的背景。这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多,又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设计了引导语,预设应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之中意料之外的小状况。
在不同类量和同类量的比学习过程中,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升旗仪式行进中,3分钟走了330米,同学们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列算式表示行走速度,列式计算之后,老师问速度还可以说成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之后,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类量与不同类量的比时,教师就忘了对两种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虽然知道了路程比时间,但是却没有引出进行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较,缺失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两种“比”的实际意义,这样成为了这节课的缺憾。
如果设计的时候进行对比题目形式呈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如,五(2)班3分钟走了330米,五(3)班5分钟走了450米,你能说出哪些比?在第一个例题的基础上,学生会说:3:5,5:3,3:5,5:3,450:330,330:3,450:5,3:330,450:5等。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比表示谁和谁的比,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3:5是五(2)班和五(3)班时间的比,330:450是五(2)班和五(3)班路程的比,330:3是五(2)班路程和它时间的比。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比中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会发现3:5是时间与时间的比,330:450是路程与路程的比,而330:3,450:5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明确3:5,330:450是相同类量的比,330:3,450:5是不同类量的比。这样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同类量与不同类量,可以起到加深理解“比”的实际意义。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认识了比的读法和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巩固基础训练,让学生做如下练习,说一说下面各比的前项和后项,再求出比值:3 : 7 ,8 : 4 ,0.5 : 1。学生算完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对比值的读法学生产生了异议,3:7=3÷7=,学生读成3比7。这是好事,说明学生对分数形式的比的读法掌握很好,但是也反应出学生对比值是一个分数,还是一个分数形式的比还分辨不清。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我抓住机会引导:这里的结果是一个比,还是一个数?如果是比该怎么读?是数该怎么读?学生还是有疑问,老师举例分析之后学生明白。后来思考,为什么我抓住了生成资源学生为什么没有马上领会呢?通过评课和反思,认为教师如果再换一种问法引导会达到更佳效果,如,什么是比值?商是一个数还是一个比?怎么读?从比值的概念中理解,比值是商,是一个数,这里应该按分数来读,会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这是一个数,不是一个比,应该读成几分之几。从而让学生对比的书写分数形式和分数的本质有了更深刻认识。
由此感悟到,不同的引导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不恰当的话,教师也不要慌,教师也可以把错误当成学习的资源,加以恰当的引导,也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中注重的引导方式和语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十
“比的意义”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进行教学的。由于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一些最基础知识提前放在分数除法中教学既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思:
为了较好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不轻视知识结论的前提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培养能力。教学中我想着力突现以下两点: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本节课中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新课引入中,让学生通过做米饭中米量和水量的关系的对比,然后引出课题,使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加强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通过提供典型材料,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些比的理解,既有助于了解学情,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也有助于学生分辨差比与倍比的区别。为新课的教学搭桥铺路,我欣喜地看到学生话多了,兴趣浓了。教学比的意义时,是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比的例子,再让学生概括比的意义,紧接着又让同桌学生互说年龄的比身高的比;在巩固练习这一部分,又设计了关于年级足球赛中获奖牌情况的问题以及有关明明家基本情况的联系实际的开放题。
2、让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除了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节课中,师生共同概括出比的意义、认识了比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后,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的关系,大家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设想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或“创造”出新知:比的后项不能是0以及比与分数的关系。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提出上述问题后,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不仅探索出新知,还提出了“体育比分与我们现在所学的比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探索精神得到了提升。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参与多少决定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在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同分数与除法的区别时,安排学生自学知识,让学生自学其内容,掌握知识,并通过交流、理解进行汇报各人的收获,然后再进行一些练习性题目的训练,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两个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是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4、设计开放性练习,拓展学生思维。课堂因为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促使学习资源的生成、才会有学生创造的欲望与创造成果的展示。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和最后的开放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些题生活气息浓厚,学生有很强的亲切感。利用开放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地选择合适信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十一
为了较好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知、培养能力。反思这节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得失。
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例如:我在介绍了比的意义后,出示自学提纲:
2、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3、什么是比值?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4、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5、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用分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最后一个环节虽然自己设计了,但在课堂中没有完成。也就是当学生认识比的后项不能是零这一知识点后,已经没有时间指出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这节课所学生的“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没有讲明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记录得分的一种形式,所以可以是以“几比零”的形式出现。只能在下节课中涉及。
总之,这节课有得也有失,本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课堂气氛融洽,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内容!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不足模板篇十二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我在教学时着重说明三点:
(1)比值的表示法,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3)比与比值不同。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神州5号发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我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中我还特别强调了比的前项和后项,让学生明确那个量做前项,那个量做后项。另外,在教学时及时的对比、分数、除法进行比较,充分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不足: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强调的还不够,如个别学生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理解不深刻;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比较少,感觉有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走过艰难的路作文精选(模板13篇)
- 我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作文500字通用(优质11篇)
- 最新地球自述作文500字左右大全(模板12篇)
- 以在路上为题目的作文(模板9篇)
- 最新飘雪时分散文通用(精选10篇)
- 高二语文作文素材人物大全(大全10篇)
- 2023年忘不了抒情散文(大全18篇)
- 震撼我心灵的场面作文600字(优质18篇)
- 2023年描写月亮作文500字(优质12篇)
- 2023年美德在我身边600字(精选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