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管理制度(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2:55:43 |
  • zdfb |
  • 13页

总结是对我们经历的一段时间内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进行梳理和归纳的过程。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呢?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快来看看吧!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一

一、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灾难类、卫生类、应急抢险类及其它。

二、应急物资储备定额由办公室、财务部、运经部、运安部、保卫部和劳人部的实际应急需要确定。

三、办公室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

五、已消耗的'应急物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

六、应急物资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

七、办公室要加强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管理混乱、冒领、挪用应急物资等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二

第一条为了及时、妥善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劳动人事争议引发的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突出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

第三条处理突发事件,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及有关劳动政策、法规,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就地解决的原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出的实际问题和合理要求,应当公正处理,妥善解决。

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矛盾激化,尽快恢复生产和工作,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及时提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条劳动行政部门应当组成由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劳动监察、工资、保险、劳动安全卫生、信访、仲裁等有关业务部门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

第五条劳动行政部门获悉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后,应在四小时内将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人数、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社会反映等情况,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有劳动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以劳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为主,包括信访、公安、工会等部门配合的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

各地劳动行政部门要及时召集协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并指定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组人员。

第七条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地开展工作。动员职工推举3至4名代表参加突发事件处理活动,说服其他职工返回工作岗位或居住地,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

第八条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人员应当督促企业与职工代表进行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协议,使突发事件得以平息和解决。

第九条协商不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或经当地政府同意作出处理决定。处理意见书或处理决定书应及时送达双方代表,并督促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

第十条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责令用人单位迅速纠正错误,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违反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劳动条件达不到要求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整改,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应要求用人单位做好善后工作,并严肃处理事故责任者。对职工提出的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应向职工讲清道理,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由于职工一方的不合理要求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应依据责任大小由责任人予以赔偿。

第十一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运用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等法律手段,纠正突发事件当事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当事人自愿申请仲裁,且属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受理范围的,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特别仲裁庭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矛盾有可能激化时,协调领导小组应及时提请公安部门依法采取防范和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对个别无理取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员,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对社会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突发事件,劳动行政部门应协助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人员,及时补充要害工作和生产岗位的空缺,保证工作和生产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协调领导小组应及时写出突发事件处理结案报告,报送当地政府或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劳动行政部门有责任督促有关方面尽快落实处理突发事件时商定的有关事项。对善后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防止突发事件出现反复。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三

为加强××××××公司内部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应急救险预防工作的落实到实处。

适用于××××××公司一切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

3.1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相关内容编制。

3.2术语

本制度不涉及相关专业术语。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和装备的采购及储备管理工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监督检查工作。

5.1采购

应急物资和装备由物资管理部门按需统一进行采购,所有物资和装备采购回来必须一一填写入库清单,经验收后统一入库保管。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要建立专账,由专人管理。

5.2储备

(1)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应急抢险类及其他。

1)防护用品类:个体防护用品等;

2)生命救助类:急救用品等;

3)生命支持类:急救药品等;

4)临时食宿类:食品、保健品、床上用品等;

5)通讯广播类:移动电话、对讲机、有线广播器材、扩音器(喇叭)等;

6)污染清理类:喷雾器、消毒剂、杀菌药品、除污剂、除污工具等;

7)动力燃料类:防爆防水电缆、配电箱(开关)、电线杆、工业氧气瓶、柴油、汽油、干电池、蓄电池等。

8)器材工具类:绞盘、滚杠、千斤顶、手锤、钢钎、电钻、电锯、油锯、液压剪、灭火器具等。

(2)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定额由各专项预案所在部门根据突发事件的应急需要确定。要重点建设重要应急储备,优化现有应急抢险类、公共卫生类储备物资和装备。

(3)安全管理部门要统筹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综合实物储备资源,各部门要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指定人员和地点,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和装备储备资整合实物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技术储备。

5.3管理和维护

5.3.1管理

(1)应急物资和装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准备,在应急救援救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必须保证应急物资和装备在日常的完备有效,不得随意使用或挪作他用。各部门要根据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制度,坚持“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要根据信息报告制度,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使用情况,每季度报告一次。

(2)各部门对现有的应急物资和装备负有储存和妥善保管的责任,对物资和装备应定人、定点、定期管理。

(3)物资和装备责任人应按规定定期对物资装备进行检查、维护、清洁,及时更新有效期以外或状态不良的物资装备、补充缺失的物资装备、定期进行清洁擦拭,如发现较为严重问题时,应及时上报。并将检查、维护、清洁情况记录在案。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员工掌握应急物资和装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在日常情况下的完备有效。

2)安全管理部门经常对应急物资和装备存储、检查、维护、擦拭、记录情况进行督导,促进对物资和装备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4)对于工作不到位现象,安全管理部门有权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后果按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5)不得随意对应急物资和装备进行拆解维修。

3.2保管和保养

(1)物资和装备的保管要依据类别、性质等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仓库、场地,做到分类存放,定点堆码,合理布局,方便收发作业,安全整洁。物资和装备分区、分类堆码,按规格型号系列化摆放,货架上的物资摆放遵循“上摆轻下摆重”的`原则,顶上摆放的不常用,库内副货位和棚内存放的物资要下垫,露天存放的物资要上盖下垫,并持牌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1)易燃、易爆、剧毒物资和化学试剂要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剧毒物资要装箱,加锁保管。性质相抵触的物资和腐蚀性的物资应分开存放,不准混存。

(2)加强物资保管和保养工作,做到“六无”保存,即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腐烂、无霉烂变质、无变形。

(3)纸制油毡要竖放,直径1.5挪以上运输带不准叠放,1.80长的油轴要悬挂存放。

(4)精密仪器、仪表、量具恒温保管,定期校验精度。有精度要求的零部件要涂油,轴承用不吸油或塑料薄膜纸包装存放,电气物资库要有除虫灭鼠措施。

(5)库存物资要坚持永续盘点和定期盘点,做到帐、卡、物、资金四对口,盘盈和盘亏,损坏物资要如实上报,并查明原因,报领导审批,保管员不得以盈补亏来将盘盈和损坏物资自行处理。代保管物资应和在帐物资同等对待。

(6〕物资储存地点要卫生整洁,做到货架无灰尘、地面无垃圾、料场无杂草、无积水。

5.3.3维护管理

(1)日常检查

1)设备或设施、防护器材的每日应检查由所在岗位执行,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负责人。检查器材或设备特别是气体泄漏报警仪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应在日登记表中记录并及时处理。

2)定期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试验,1-3次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自动转换试验,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看是否自动转换,再检查一下备用电源是否正常充电。

3)定期要对消防通信设备的检查,应进行控制室与所设置的所有电话通话试验,电话插孔通话试验,通话应畅通,语音应清楚。

4)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是否齐备,并处于安全无损和适当保护状态。

〔2〕报警仪年度检查试验

每年对报警系统的功能应作全面检查试验,并填写年检登记表。

(3)消火栓系统定期检查

消火栓箱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碰伤和其它损坏。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检查要求为:消火栓和消防卷盘供水闸阀不应有渗漏现象;消防水枪、水带、消防卷盘及全部附件应齐全良好,卷盘转动灵活;消火栓箱及箱内配装的消防部件的外观无破损、涂层无脱落,箱门玻璃完好无缺;消火栓、供水阀门及消防卷盘等所有转动部位应定期加注润滑油。

(4)灭火器材的定期检查

1)每半年应对灭火器的重量和压力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并应及时充填;

4)检查灭火器放置环境及放置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灭火器的保护措施是否正常;

5)每周应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5)防护器材的定期检查

防护器材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锈蚀、刮伤和其它损坏。每半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维修。检查要求为:

1)防毒面具有无破碎及剐伤,看是否老化。

2)检查滤毒罐体有无锈蚀,是否失效。

3)对空气呼吸器的检查,应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4)任一项不合格,都应尽快更换。

5.4物资和装备调用

(1)应急物资和装备的调用,各部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自主调动应急物资和装备;经安全管理部门授权,方可统筹调配应急物资和装备。

(2)情况紧急时,部门一向其他部门提出申请调用,经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同意后,从储存多的部门直接调用。

(3)应急物资和装备调拨运输应当选择安全、快捷的运输方式,紧急调用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快速通道”,确保运输通畅。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四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根据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中可能和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三、应急救援成员职责:

3.1总指挥

3.1.2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1.3指挥现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3.1.4决定事故现场是否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3.1.5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做出安排;

3.1.6及时向上级安全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3.2应急救援组长职责

3.2.1应急救援组长:

3.2.1.6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行工作。

3.2.2应急救援副组长

3.2.2.1负责应急现场的直接指挥以及组织应急救援方案的演练;

3.2.2.2负责组织专业救灾队伍进行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与救灾工作;

3.2.2.3负责组织救灾队伍进行紧急情况下配合或替换专业救灾队伍抢险与救灾,防止事故或灾害扩大与蔓延。在事故调查清楚并定性的条件下,尽快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3.3协调联络组

3.3.1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3.3.4负责对外消息的发布与澄清事宜;

3.3.5负责保险索赔事宜的处理,做善后事宜;

3.3.6负责应急过程的会议、记录与整理,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会议记录报告。

3.4后勤保障组

3.4.1负责应急所需的机械、装备、材料、生活保障物资的供应、组织、调集工作;

3.5抢险救灾组:救援队

3.5.1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现场安全抢险救灾工作,对抢救过程中的工艺设备、

管线以及电力等进行调整和控制,并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报告现场情况。

3.5.3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3.5.5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抢险救灾实施报告。

四、主要内容

4.1公司成立应急救援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由生产部经理担任,协调联络、后勤保障由办公室负责。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安全生产法》,并保持与上级部门预案的衔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全生产管理员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车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五

第一条为了加强贵州长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稳定,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突发风险事件是指对集团及所属各公司、各平台的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使员工人身安全、公司正常经营和信誉面临损失、损害的各类内、外部突发风险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突然发生,严重影响或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生产营销市场稳定的公司紧急事件的处置。

第五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四类:

(一)治理类

1、公司主要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2、大股东之间存在纷争诉讼,或出现明显分歧;

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5、决策管理层对公司失去控制;

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

(二)经营类

1、公司董事会出现较大的决策失误;

2、公司的经营班子出现较大的经营失误;

3、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

4、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5、公司主营业务不清晰,或无持续经营能力;

6、其它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情况;

(三)环境类

1、国际重大事件波及公司;

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波及公司;

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

5、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信息类

1、报刊、媒体对公司问题集中或不实报导;

2、社会上存在不实的传言或信息,给公司造成了影响;

3、公司发布的信息出现重大的遗漏或错误,对市场造成了影响;

4、可能或已经造成社会不稳定,引发投资者群体上访或投诉事件等。

第六条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以切实可行、积极应对为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第七条公司应成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称“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是公司突发事件的管理以及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就相关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根据需要研究决定本公司对外发布事件信息,主要职责包括:

1、决定启动和终止突发事件处理系统;

2、拟定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3、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处理工作;

5、负责保持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有效联系和衔接;

6、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其它事项。

第八条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董事长或总裁担任组长,副总裁、董事会秘书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组成。

(一)组长职责:

1、负责公司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批准和终止应急预案;

3、组织指挥突发风险处置工作;

4、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对一些重要事项作出决策;

6、负责保持与各相关部门或政府的有效联系与关系。

(二)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有关突发风险的处置工作;

2、指导公司相关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3、综合协调信息收集、情况汇总分析等工作,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组员职责:

1、各相关组员按照其分管的工作归口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督促、落实领导的.批示、指示及有关决定;

3、收集、反馈突发风险事件处置的相关信息;

4、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做好相关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等工作;

5、负责组织突发风险事件处置工作的善后和总结工作;

6、负责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工作;

7、履行突发事件的值守等职责。各组员实行日常值班制,手机必须随时保持畅通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向副组长报告,并按照指示进行处理。

第九条公司应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的监测结果对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作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第一负责人,定期检查及汇报部门或公司有关情况,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中。各部门应按各自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按规定进行预警和传报。

第十一条公司相应岗位人员应保持对各类事件发生的日常敏感度,不断地监测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收集整理并及时汇报可能威胁企业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转化为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公司总部设置值班电话,公司的任何人均可作为信息的报告人,值班人接到电话后立即向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到信息后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十三条预警信息的传递及处置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公司预警信息的传递主要由公司各部门、各控股子公司责任人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进行汇报,然后由组长、副组长协同有关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及调查,确定为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突发事件的各类信息须予以高度重视,必要时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十四条当预警信息被董事会秘书确定为需披露的信息后,则应当及时按照有关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披露。

第十五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制订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第十六条信息报送发生影响或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在1个小时内将事件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联络人及联系方式等通过电话报证监会有关部门及有关政府部门,同时应在2个小时内将事件的详细情况书面报证监会有关部门及有关政府部门。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涉外突发事件以及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可随时上报。

第十七条先期处置发生突发事件后,事发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本单位制订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第十八条应急领导小组确定突发事件后,应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事态严重程度,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并针对不同突发事件,成立相关的处置工作小组,处置工作小组在领导工作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突发风险事件处置方案,拟定统一的对外宣传解释口径,及时开展处置工作。

(一)治理类突发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2、对公司有关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进行谈话,了解目前公司“三会”的运行情况;

3、深入了解公司的资产状况,对转移资产的详细情况报告有关部门,必要时报警处理;

5、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应对投资者咨询、来访及调查;

6、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经营类突发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1、彻底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评估;

3、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谈话及控制;

4、暂时停止公司的重大投资等经营活动;

6、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三)环境类突发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2、公司召开经营班子会议,讨论在上述情形下,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公司造成影响;

5、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四)信息类突发事件主要处置措施

3、追查相关责任人,并要求其改正,情形严重者通过法律途径处理;

4、安抚投资者,做好投资者的咨询、来访及调查工作;

5、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第十九条经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公司可以邀请公正、权威、专业的机构协助解决突发事件,以确保公司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公众信誉度及准确度。

第二十条后期处置。突发事件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应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并及时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应分析和总结经验,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

第二十一条公司各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充实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十二条善后事宜。应急领导小组拟定关于善后事项的处理意见,包括遭受损失情况以及恢复经营的建议和意见,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要恪守保密原则,有关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的情况,不得随意泄露;要忠实履行职责,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服从公司统一安排,不得损害公司利益及形象。

第二十四条公司下属各部门及各控股子公司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利实施。

(一)通信保障。公司的值班电话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必须保证畅通,确保与各部门的联系。

(二)队伍保障。应急领导小组有权利根据突发风险处置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参与处置人员,被召集人必须服从安排。

(三)物资保障。公司相关部门应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物资保障,准备好相关的设施、设备及资金、交通工具等等。公司财务部门和内审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管和评估。

(四)培训保障。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等常识,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的专业培训工作。

第二十五条负责机制。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二十六条表彰奖励。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责任追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公司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转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公司董事会。

第三十条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六

1.1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中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

2.1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2.4科学实用

应急预案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进行编制;应急处置措施科学实用,通过演练不断完善改进。

2.5分级响应:

应急工作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波及和影响范围,实施分级应急响应。

3.应急管理机构

3.1领导机构

公司在总经理领导下,由公司相关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

3.2办事机构

公司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兼职),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3工作机构

公司相关部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4.运行机制

4.1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完善预警机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4.1.1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大声呼叫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4.2应急处置

4.2.1事故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同时报告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2先期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2.3应急响应

4.2.3.1对于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生产安全事故,要及时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2.3.2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4.2.4应急结束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指挥机构宣布应急结束。

4.3恢复与重建

4.3.1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生产安全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偿。有关部门还要做好后期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4.3.2调查与评估

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4信息发布

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

5.应急保障

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应急预案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6.监督管理

6.1预案演练

公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预案的演练活动,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每年不少于两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预案演练。

6.2培训教育

办公室负责组织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常识以及应急预案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

6.3责任与奖惩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和瞒报生产安全事故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应急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处理。

6.4公司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七

为了加强公司应急队伍管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战斗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分工、素质要求、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和奖惩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

3、职责与分工

3.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3.1.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和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3.1.2组织制定、修订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预案,组建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队。

3.1.3审批用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应急救援的检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

3.1.4检查、督促做好应急救援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3.1.5发布和解除环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1.6向上级和友邻单位报告危险化学品事故及环境应急救援情况。

3.1.7组织事故调查,总结环境应急救援的经验与教训。

3.1.8负责公司内职工危险化学品事故及环境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3.2技术质量部职责

3.2.1负责应急救援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通讯联络工作。

3.2.2编制危化品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公司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3.3财务部职责

负责公司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等所需资金的筹措。

3.4办公室职责

负责公司应急救援所需通讯及运输车辆等的保障工作。

3.5生产车间职责

负责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按计划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4、内容与要求

4.1应急救援队员素质要求

4.1.1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身体条件,并有遇事“不慌、不乱、不怕”的`心理素质。

4.1.2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职责和义务;具有奉献、敬业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1.3能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1.4纪律严明,服从指挥,听从命令。

4.2应急救援队员应履行的义务

4.2.1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及不参加。

4.2.2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听从指挥,不得擅自做决定实施救援。

4.2.3要如实汇报并记录救援事项和过程,并做好救援工作总结。

4.2.4时刻准备好,随时待命。

4.3应急救援队员享有的权利

4.3.1对不清楚、不明了的应急救援知识,应向上级部门申请相关的学习。

4.3.2当缺少应急救援装备时,有权拒绝参加应急救援作业。

4.4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4.4.1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通知应急救援队员和技术人员立刻待命。同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4.4.2救援队员接到通知后,迅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切断事故源;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命令,迅速抢修设备和管道,控制事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4.4.3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协调各部门工作,调集救援所需的设施、器材和物资。如果需要疏散和转移人员,要立即发出通知警报。要严格控制好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情况。

4.4.4应急救援结束,或者危险因素消除后,指挥部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4.4.5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员,要及时进行救治;紧急调用的物资,要及时给予补充;监督有关部门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4.4.6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对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4.4.7应急救援的总结和各项记录,由技术质量部负责整理归档。

4.4.8有关事故信息的发布,按《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执行。

4.6应急保障

4.6.1人力资源

生产车间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并动员全员有组织地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4.6.2财力保障

财务部要确保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资金,包括应急救援检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的购置,以及突发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所需资金的准备和筹措。

4.6.3通讯和交通运输保障

办公室要确保救援所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确保通讯畅通,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的及时、安全送达。

4.6.4人员防护

要指定与人员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员工安全、有序地疏散。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严格按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4.6.5应急设施和器材

应急救援人员要认真做好救援器材和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施和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4.6.6医疗保障

会同120急救中心,积极组织现场救援,及时把伤员送到医院抢救。

4.7监督管理

4.7.1培训教育

生产车间要组织生产员工,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忧患意识、社会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队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专业技能。

4.7.2预案演练

生产车间要按照公司制定的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做好演练过程的原始记录,交技术质量部存档。

4.7.3奖惩制度

4.7.3.1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队员和生产员工,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4.7.3.2应急队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根据情节对相关人员予以处分:

a)未做好应急装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准备工作,导致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

b)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c)不服从指挥机构对突发事件的指挥擅自行动的。

d)应急救援工作中因失职、渎职行为而丧失救援的最佳机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八

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明确员工在发生事故时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验证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反应水平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能力,提高对事故的警惕性,取得经验以改进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1、通过演练检查各应急救援队伍应付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的适应性及各救援队之间相互支援及协调能力。

2、通过演练检验应急设备的可靠性,使救援队伍掌握相关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

3、检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能力,包括组织指挥、专业队救援能力和群众对应急响应能力。

4、通过演练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修正预案提供实际资料。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演练的设计、演练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2、演练情况的设置应根据真实现场的基本情况,尽量与实际相符,并考虑突发情况。

3、保证每一位参加救援的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演练,有重大事故潜在的危险场所,还应保证该岗位的员工全员参加演练。熟悉疏散路线和各种应急救援程序、信号。

4、整个演练过程应有完整的记录,作为演练评价和未来演练计划制定的参考资料,演练结束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演练过程做出评价。

1、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

2、认真进行考勤,对因故未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补课,对无故不参加培训的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3、培训要认真进行记录,记录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

4、应急救援培训可采用课堂讲座、现场讲解、示范和应急救援训练等不同形式。

应急救援演练结束后,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评总结:

1、通过演练发现的主要问题。

2、对演练设置情况的评价。

3、对预案有关程序内容的改进意见。

4、应急装备、通讯保障等是否满足应急要求。

1、演练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评价报告。

2、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1)不足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不能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2)整改项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3)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篇九

1、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公司应急管理制度,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2、应急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快速反应”的原则。

3、要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物资保障等。

4、成立以企业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安全员、各班组(车间)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与修订。企业应急管理制度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预案要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实际演练情况,适时修订《预案》,做到科学、易操作。

6、应急管理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员应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预防、危险辩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各类事故处置方案、基本救护常识、避灾避险、逃生自救等。

7、应急演练。根据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每年至少分别安排一次桌面演练和综合演练,强化职工应急意识,提高应急队伍的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安监科负责做好演练记录和总结。

8、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根据企业预案做好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防护用品、工具、材料、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经费、物资供应,切实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并对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维护、更新,确保性能完好。

9、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