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十三篇(模板)
- 上传日期:2023-04-06 20:22:43 |
- zdfb |
- 12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一
1、认识11个生字,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1、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课文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我打算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老师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1画)
(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来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随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景色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二)识字
1、你们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来练习读。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3、(课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认识2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春”是前鼻音。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随机认识2个偏旁。(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读诗想象,体会感情
(一)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你们顺利过关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二)感悟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哪一句。)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明白诗的谜底是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多种方式练习朗读。(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拇指教育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四)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
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
先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巩固字词,课外延伸(课件)
1、找朋友游戏: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词说一两句话。(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2、读句子,找生字。
3、猜谜语。(月亮、熊猫)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朗读并背诵了课文,有些小朋友还进行了表演,还有些小朋友没有展示自己读书呢,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2)请教家长,或者看书、上网等方法查找谜语,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二
美术课堂凸显视觉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展开鉴赏学习,所以我将用多媒体展示《墨葡萄图》《露气》两幅作品,邀请学生观察并且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又有何感受?这样的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作答,我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总结:作品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画家的内心与性格,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描绘,表达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意境,凸显“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视觉感受,建立对于作品的初步认知。
在学生对美术现象有了初步的视觉体验后,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形式语言审美环节,我会展示《墨葡萄图》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并顺势提问: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是小心翼翼还是信笔挥洒?运用了怎样的笔墨?同时请同学们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后我将适时总结:画家在用笔上通过勾、勒、皴、擦等笔法变化,追求情感的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
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极为高涨,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画面中除了“墨葡萄”之外,还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回答:有题诗和印章。我会继续追问:诗和印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这不仅是画上题诗、题跋和押印的外在融合,更是在画面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使得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锻炼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创作背景,所以,我会请学生结合徐渭的生平资料,思考问题:画家通过《墨葡萄图》想表达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进行总结: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画为心声”,它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使得个人情感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并通过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使文人画的视觉形式与内在意蕴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层理解。
美术课程注重实践性,为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会展示《西山无尽图》《荷石水禽图》两幅作品,同时设置“中国画鉴赏家”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形式、笔墨情趣、诗书画印交融等不同角度体会文人画的独特意境。最后我将进行点评和总结,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寓画于情,以情动人”,美术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核心知识,还会引导学生再次用心体会文人画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寄托情怀,表达深层的自我和人生理想的情感。并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优秀的文人画作品,下节课共同交流分享。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与理解。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四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所学的装饰画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成的,如:碎布、纸、旧毛线、包装盒等等。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装饰画,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达到美观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了本课的主旨: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这一课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也为下一单元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埋下了伏笔。
2、教学目标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培养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特点和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
能力目标:掌握拼贴装饰画的表现技法,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3、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定的教学目标,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本课的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本课的难点:发现材料的美感,巧妙的选材,合理的运用。
初中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动物、花木、人物、房子等形象较感兴趣,同学们乐于学习交流。但对形和色的搭配组合能力却有限,缺乏运用不同废旧材料综合地进行个性化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引导,激励同学巧妙构思,勇于创新。
1、教法
本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直观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和学生一起欣赏和试着分析其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启发思路法:学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这些材料如何在装饰画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充份发挥学生想象,并结合课本范图讲解,提高学生创作装饰画的兴趣。
这样多法并用,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2.学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这一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根据自己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用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发挥互助的友谊,使学习气氛更浓厚,设计构思更完整,创作速度更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师: 课堂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生:剪刀、刻刀、胶水、布料、纸料、毛线、装裱纸板等材料。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导入、讲授新课、动手创作、展示评价、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摆放不同类型的装饰画作品的居室,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请同学谈谈这些作品在居室里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学生纷纷回答有美化环境、填补空白、画龙点睛、渲染气氛、体现主人品味等作用。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课的课题《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
本环节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欣赏精彩的图片感受装饰作品的独特魅力,理解装饰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装饰画的特点
课件展示装饰画图片和一些写实性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色彩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比较装饰画作品和其他绘画作品,你们能看出来装饰画与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吗?装饰画的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装饰画是具有装饰性的美术作品,和其他绘画不同,装饰画不仅可以画,也可以运用多种材料来完成。
板书装饰画的特点:构图自由;造型平面;色彩主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总结能力。
2、材料的美感
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材料运用中的特殊美感,总结作品中是如何通过材料的巧妙运用,来突出装饰画的表现主题。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来讨论适合做出什么样的装饰画,是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并试着将这些材料拼一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材料,说出想利用这些材料做什么。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材料,尝试创作,引导学生去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并进行创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材料带来的独特美感,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研究和发现美、创造美。
3、装饰画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范画,重点强调选材要根据构思构图来确定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让学生注意教师在因材施艺方面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特点的。用最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料,点线面编排组合,注意前后层次,粘贴要干净平整,基本表现技法有:剪、折、撕、搓、并列、排序、重叠等。
讲解并板书拼贴装饰画的制作步骤:构思、构图、制作、整理。
通过观察分析教师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用废旧材料创作装饰画的基本知识和拼贴的技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动手创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收集到的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一幅拼贴装饰画,注意体现材料的肌理特点、色彩特点。
师讲述作业要求: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达到简练、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创作抽象画面效果,只要达到装饰画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学生要放开思路、不要拘泥于写实、具象。强调要自由表现,大胆创造。提示学生使用剪刀、刻刀时注意安全。
在课堂上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并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
(四)展示评价
班级画展:组代表将完成的装饰画摆放在讲台上,以讲解的形式谈谈选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运用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意见甚至争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师生共评作业的优缺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教师注重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对于美术作业,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
(五)课后拓展
《装饰画》这课培养了大家的创作技巧,又使我们身边增添了小环保者,用你们的大胆设想美化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给自己的居室增添更有趣的装饰品。同学们课外多制作,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当做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既有意义又增进情感,并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而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装饰品,就是低碳生活的一种很好的表现。
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整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美就在身边。
课题 装饰画
构图:自由
(一)、装饰画的特点: 造型:平面
色彩:主观
(二)材料的美感:纸材、布头、线材、叶画、综合
(三)、制作步骤:
构思——起稿——粘贴——整理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了解制作要求,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
在本节课中,学生材料准备充分,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作为引导者 ,不仅传授给学生如何发现美,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去创造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会了制作装饰画,通过展示评价,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喜欢上美术课,也更加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以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装饰画》这一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说课,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7册第三课时《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我把本次说课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分别为:一、教材分析;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建议;五、教学多媒体设计;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初中三年级绘画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延伸,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风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其中一门绘画教学,以写实与抽象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景物的面貌,揭示出大自然的真,善,美的品质。风景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风景画的色彩知识和大师的作品以及怎样创作一副美丽的风景画。主要掌握色调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对风景画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创作。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如何欣赏与绘画风景画并进行创作。
2、重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欣赏风景画作品,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作用。
3、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去表现内心对大自然风景的感受,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
1:课本、课外资料、图片、视频、课件、素描纸、作品、油画棒。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好,对新鲜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学习绘画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风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其中一门绘画教学,以写实与抽象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景物的面貌,揭示出大自然的真,善,美的品质。风景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人类的历史与人类所创造的艺术史有着根本的联系。艺术与人类一起诞生,伴随着人类一起发展。风景画正如它字义所明示的——是用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从而达到艺术家创作目的的一种绘画形式。就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描绘景物这样的理解以及人类目前所发现的史前壁画而言,风景画是人类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之一。
风景画常分临摹与写生两大类。临摹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绘画的基本技能;写生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大自然的色彩,亲近大自然的艺术。
风景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一个季节,这种颜色成为象征色,它是一个绘画最直观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副绘画都有它独特的色彩感觉,丰富多彩的颜色正是吸引人的地方。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初中三年级绘画欣赏课,是让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延伸,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且学习如何欣赏风景画和怎样进行风景画的创作。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初三年级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情感丰富,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初中三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创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画风景,但不能依葫芦画瓢,抄袭大自然的色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颜色来绘画。
④多媒体学习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等内容。课件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把色彩归纳为哪两种基本色调呢?
回答;冷色调和暖色调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色彩来代表春夏秋冬你会怎么选择?
说说你的理由
2、图片欣赏
3、作品分析
4、作品比较
5、问题思考
6、大师作品
7、学生作品
8、学生动手创作
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我们把色彩归纳为哪两种基本色调?
冷色调
暖色调
作业要求;
步骤;1、通过仔细思考,对其中一部分扩展,描绘出一副完整的风景画作品。
2、进行创作性表现。
3、确定好色调
4、用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手法,表现自己的想法与色彩情感。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五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5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5个字,会写4个字
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1.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组织“赛诗会”在学生评,老师评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自渎诗、互比较、自悟读本诗节奏与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
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汽车维护》。我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门课:
1、课程性质和地位
2、课程培养目标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教学过程
5、教学评价
6、课外补充
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完成汽车维护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位:“三分修,七分养”,所以是核心地位。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汽车维护的基本内容、工具的使用和基本操作规程;识记清洁、调整、润滑、补给、紧固、检查等工作内容;理解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层次关系。
能力目标: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汽车维护的六项工作内容,即:每个人都能对汽车进行一个简单的维护。
情感目标: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维护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推动式的互动教学:由于本课程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才开的一门课程,所以必须由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去练习从而起到身心健康一技之长的教学目的。
2、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通过看多媒体及参观技能大赛和4s店等形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操作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推举一名组长。让学生围绕对实物的初步认识,列举生活中涉及到与实物有关的案例和故障,或学习中遇到不理解之处,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边学边做:汽车维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际操作的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来更好理解理论知识。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对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开始的,学生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非常关键,要有不怕困难的学习精神,同时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反复,不断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每一学习环节和知识点。
1、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维持纪律)
2、导入新课:(3—5分钟)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
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讲授新课:(2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培养;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6、布置作业。
针对刚刚所学的知识,我进行分层训练,从基础到提升,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上完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以待改正。
课程结束后,在下课的前2分钟给学生讲讲生活中的一些汽车维护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七
阿荣旗亚东第一小学 苗新永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程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大纲: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儿童对外形各异,功能多样,色彩丰富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表现,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独特的个性。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我把教学目标简单的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会表现,学会学习、发展个性。
1、知识目标: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技能目标:能用线条和色彩设计一辆汽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乘车安全意识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用线条和色彩设计一辆汽车。
2、教学难点: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师生间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都坐过汽车,想不想画一画汽车?今天我们将是一位汽车设计师,要亲自为人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并让他们说说自己见过的汽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汽车,了解汽车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二)探究活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使重、难点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每个学生的成
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根据先前出示的一组图片,通过“对比、寻找共同点,不同点”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汽车图片,了解的汽车各类、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外形特征。也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设计汽车,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外形、图案、色彩三方面结合绘画,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展示欣赏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成了很棒的“汽车造型设计师”。不过,要当一名优秀的“汽车设计师”,可不那么容易哟,你还需要了解很多的有关汽车的知识。如: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
有哪些机器?汽车是谁发明的?等等。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资料或和家长研究一下,再将你所知道的答案告诉老师。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画汽车》、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动、参与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画汽车》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
阿荣旗亚东第一小学
苗新永
20xx.11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八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这次来到武穴市师范附小参加黄冈市小学美术学科“课内比教学”活动真的是一次很好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武穴师范附小的孩子们真的很优秀,他们带给我的快乐减轻了我许多的压力,谢谢他们。
《学画农民画》一课是人美版第八册第10 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的孩子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继定为:
(1)知识目标: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
(2)能力目标: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1)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教学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能达到事半半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败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学习。
良好的教学设想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下面我重点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境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我首先用一幅生活中的图画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比较农民画《耱地》和生活中的画面,自己去感知去发现农民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
环节二 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农民画的贴近生活的题材,奇特大胆的艺术想象,无拘无束的表现方法,学生欣赏体验的收获将直接体现在他们后来的作品上。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学生加深了对农民画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环节三 自主探究,尝试创作
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我大胆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画改了些什么,添加了些什么。自己去交流感悟如何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感受。这一环节以欣赏、探究贯穿,突破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对独创和个性化的理解,使学生想画、敢画、会画!
环节四 作品展示,评价交流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自评、互评、老师点评,多元评价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美术的乐趣!
环节五: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我称赞学生比农民画家毫不逊色,并建议他们办一期农民画展,学生听了老师的话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还邀请学生去我的家乡——团风县做客,告诉他们团风县就是中国的农民画之乡。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这节课在一种真诚、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接下来,我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浓缩的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农民画的三个特点贴在黑板上,(色彩鲜艳 造型夸张 构图饱满)此板书清晰直观,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本节课我通过精心设问、欣赏感知、合作探讨、动手创作,诠释了学生的悟性,释放了他们的灵性,再现了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生成”,对于一些有益的生成,我将视为宝贵的资源,加以合理分析、反思和重建,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实而有效!有人说“分享”是一种喜悦,今天我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你们一起分享,希望你们也能尝到一丝喜悦!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专家、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流动的画》。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我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根据教材的特点,其字里行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因此,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我把引导学生审美作为重点,把这节语文课上成一堂美的欣赏课。“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这就是我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实“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为学生创设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教学目标: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读通、读顺、读美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
3、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
●教学重点
通过落实“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
(课件显示: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参与;
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
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究;
朗读——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
诗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
三、教学过程
1、读出诗歌的形,披文入境发现美(课件显示)
“读出形”即让学生通过读,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描绘的形象,发现诗歌的美。这个环节通过3步来实施:●“猜谜激趣,读题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观画说景,感自然美”。
上课一开始,我用了一首优美的关于“画”的谜语诗。(课件演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学习、探究。
接着,让学生通过三次自读(课件显示:一读,自主解决课题质疑;二读,自主合作学习生字;三读,合作探究新的质疑),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
利用课件“活化”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车窗外不断变换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结合诗歌中的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头脑中唤起诗歌描绘的形象,读出诗歌的“形”。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初步读懂诗歌。
2、读出诗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赏美
“读出情”即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蕴涵的情感,由发现美进而到欣赏美,提高了审美的层次。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突破口,让学生主动走向教材。
●首先,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二年级学生的生活感受毕竟有限,我用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课件出示:田野、果园图)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略读课文,悟人文美”。通过“三读三说”学习诗歌的第二小节,(出示课件:三读三说——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分角色读,说说没读懂什么;集体读,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感悟到诗歌中蕴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此时,学生的理解已经层层深入,能明确地领悟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了。
3、读出诗歌的神,导之以行创造美
这个环节里,我再次借助多媒体,通过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来感受、学习,引导学生读出语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
●“广泛阅读,拓展知识”。(出示课件:模拟网站)我试着让学生自主上网,广泛阅读课外资料,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壮美山河。通过泛读拓展,“读出神”。
●“感官阅读,延伸情感”。让学生通过课件“饱览祖国美丽河山”,(课件演示:一张中国地图,图上演示从长沙出发的铁轨图,链接著名风景点的美景)又一次让学生从感官上来“阅读“祖国的画,延伸情感。从课内知识自然地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爱,来创造美!
在迷人的风景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戛然而止,“课已尽而意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力求在诗歌的教学上有所创新,“让诗教永驻语文课堂”!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领导、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十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有的是害虫,有的是益虫,如蜜蜂、七星瓢虫等。我们三年级很多学生对昆虫都会有好奇心,因而比较容易激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因此我确定了探访昆虫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昆虫保护宣传画》这个活动是学习包上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昆虫知识,知道昆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应该善待和保护益虫。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制作昆虫保护宣传画来增强保护益虫的自觉性。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益虫的意识。
1感兴趣的,想了解的内容。
2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基础。
1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及保护昆虫的方法;
2在交流分享中发现、归纳出宣传画的特点,并能运用特点设计昆虫保护宣传画。
3在交流评价中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
4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发现、归纳宣传画的特点,并能运用特点设计、评价作品。
学生:
1.有关昆虫知识的书籍;
2.绘画用纸、彩笔。
3收集一些宣传画。
教师:
1.有关昆虫知识的书籍;
2.昆虫的相关图片;
3.绘图用纸。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为如下几个内容:
教法:本课主要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体探究、了解保护益虫的方法、设计保护昆虫的宣传画增强保护益虫的自觉性。
1活动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得出宣传画的特点。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明确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集体之智慧,聚集体之合力顺利完成设计宣传画任务,同时在设计宣传画的过程中,增强保护昆虫的意识。
本节探究课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确定保护方法。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发现宣传画特点
第三部分:设计宣传画。第四部分:展示交流评价
1第一部分:确定保护方法
本节课导入用复习上节课学生探究昆虫的相关知识,引出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该怎样保护益虫”这一问题揭示本节课探究学习内容让学生建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前提下,从而保护昆虫的初步意识。
2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发现宣传画特点
在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这一问题后,让学生用已有知识表象充分发表保护昆虫的方法后引出设计宣传画来保护益虫的这一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宣传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什么是宣传画?合作探究宣传画有哪些特点?在这基础上带领学生阅读《学习包》p18页有关于主题设计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掌握设计宣传画的主要元素,为下一步的设计宣传画打下基础。
3第三部分:设计宣传画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征以及学生对宣传画的认识和自己的特长喜好,引导学生也来设计一张昆虫保护宣传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让学生自主确定宣传画的主题。依据自己平时看到或听到的人类破坏有益昆虫生活的例子,选择宣传画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工具等使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第四部分:展示交流评价
充分利用评价激励的作用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展示给班级学生欣赏,同时让他们说说设计的意图一起评一评,投一投,在这过程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最后通过 “这么多宣传画,你准备怎么做?”来总结课文。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这样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结合绘画、探究与德育教育为一体,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起到最大的作用。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十一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颐和园的廊与画》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的建筑和绘画的美,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长廊建筑和绘画的赞美之情。
1、教学目标为: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学习过渡段的作用。
⑶抓住重点段句,朗读理解长廊建筑和绘画的精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长廊的建筑和绘画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
3、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自我学习”、“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在读中去感悟,在读、看、思、议中体会颐和园的美丽风光,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了都会得到发展。
1、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美。
2、读、看、讲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面有非常多名胜古迹,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啊?
2、生反馈。
3、引出颐和园。
4、出示幻灯片,指名回答。
5、师;同学们向深入的了解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吗?
二、出示导学提纲
1、默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写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哪些自然段写了绘画艺术的美。
2、说说课文第六自然段的作用。
3、找出长廊建筑的“三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汇报自读情况。
a、这一部分里,写了长廊的造型绝。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
b、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位置绝。
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
c、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结构绝。
将描写长廊结构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d、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
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
3、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从而说明了长廊的建筑艺术成就高。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找出长廊的画有多少幅,来历及类型各有哪些?
2、想象长廊上的画有哪些内容。
3、启发学生想象:中外游人看完长廊上的画后,会说些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的画,长廊上的画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十分精美,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五、学习最后一部分
1、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了课文,同学们想去看看颐和园的廊与画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表达,老师在学生的表达中总结全文。
12、颐和园的廊与画
造型绝
建筑精美:位置绝(建筑艺术成就高)
结构绝
美学典范
有由来
绘画奇绝:种类多(绘画艺术成就高)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十二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3、材料补充法:文本只是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一个载体,我准备以文本为契机,由文本拓展适当的课外材料,补充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体验。
4、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四大板块:第一板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第二板块——引导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第三板块——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第五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第一板块——复习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而引发的事情。)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杨桃》,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呢?【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第二板块——引导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
1、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再次默读你找出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你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引导交流。
3、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回答“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xxxxxxxxxx。(预设学生的回答是——(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4、开展小组讨论:“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大都会明白“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与此同时,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5、这个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句之一,我是这样引导的:首先,引导质疑: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说说你没有不理解的地方。(预计学生对于“想当然”这个口语化的词语,会不太理解。)
6、再读父亲的话,再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想当然”的含义。【“我”画画时的态度是本文画杨桃事件的导火索。在本环节的教学当中,以此为切入口,在全课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同时,由此引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中父亲的话进行朗读感悟,理解“想当然”一词的意思,从而理解父亲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也是走出突出重点的重要一步。】
第三板块——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估计学生能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
(2)你能把这些标点符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读,我随机评议:你为什么把上一组句子读得这么响,这么干脆,而把下面一组读得那么轻,那么吞吞吐吐的样子呢?学生可能会会说:第一次看到有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真是太好笑了,可是到文中“我”的位置上看了之后,没想到真象五角星,所以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等等。
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预计学生会说:这一看,我发现从“他”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我知道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我知道嘲笑他是错的……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生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在这对比朗读、想象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体验。】
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
1、老师小结过渡:“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的语句。在学生充分自独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分别是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
2、我让学生自由读第11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我是这样引导的:请大家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预计学生能想象得出,听到同学们的朝笑声,老师肯定很生气,他还可能会想:我得像个办法来教育他们等等。你们都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想象说话,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3、课件同时出示第11自然段和18自然段,让学生放声朗读,并启发: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我追问: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引导反馈,理解词语“和颜悦色”。再让学生“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感受老师话中的含义。这句话没有深奥难懂的词汇,因此,我主要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并相机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背诵。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总结: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通过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的对比,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第五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1、现在,我们跳出课文来看广大的世界、众多的事物,我们不说画画,做别的事情,怎样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呢?举例:我今天中午上学时,看到大街上有一位老汉在耍猴,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竟然忘了上学的时间。等想起来,跑到学校,已经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迟到了?”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我”该怎么回答老师的问题呢?(引导学生大胆表达。)
2、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课件出示岑桑的简介。)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阅读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进入文本世界,作者世界去揣摩,去发现,出乎其外是跳出文本的框架去审视,去表达。本环节的设计正属于后者。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就有了更深的感悟。】
画杨桃、父亲的叮嘱
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我的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老师的教诲
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相同的话语,在文中的首尾出现,板书展示了文章这一结构特点,同时也明确地体现了课文的主旨所在。】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这节课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扇面画说课稿 黑白装饰画说课稿篇十三
1、教学内容:《画垂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节课,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第66页。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三角尺画垂线,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
(3)、认识垂线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3、教学重点: 掌握垂线的画法
4、教学难点: 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整堂课渗透的主要是“学生动笔画——学生说画法,讨论画法——教师引导,总结画法”这样一个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来自主探究知识,并及时组织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及时地点拔,启发,从而使课堂进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动笔画”活动中,主要是体现开放性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空间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的展现出来,为准确地提取和掌握知识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整堂课可以分为五个环节:练习巩固、导入新知;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教师点拨、归结要点;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畅谈收获与感受。
2、在练习巩固、导入新知部分。从复习有关“直线位置关系”的知识入手,通过练习帮助巩固“相互垂直”的相关知识,为新知的探索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3、在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教师点拨、归结要点部分。针对三种不同的要求“给直线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分别采取:
(1)学生自己探究
(2)学生黑板上展示画法
(3)请学生说画法,讨论画法
(4)比较画法
(5)教师引导,归结画法”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便是为了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4、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部分,主要是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你觉得怎样设计更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对于新授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此外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5、最后是畅谈收获与感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今天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起到概括要点,归结全课的作用,也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此外,在说画法时,自己也有一个地方疏忽了,“重合”与“对齐”有乱混淆,虽然后面改了,但还是暴露了自己备课还不够到位这一缺点。
2、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整节课内容量太多,可以适当把画长方形这一环节舍去放在下节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点到 直线的距离”的认识上,使学生掌握得更透彻。而且在有些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3、在自己设计的练习上,由于时间的匆忙了只是大致地点了一下,效果不是很好。
4、总之,在各方面还需更加努力,要多听课多钻研,多向师傅和其他老师学习,当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五谷作画说课稿(模板15篇)
- 常规借条(3篇)
- 聘用合同书(通用8篇)
- 最新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与反思(汇总16篇)
- 小吃店员工聘用合同(优质14篇)
- 居间租赁合同避坑(优质18篇)
- 2023年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最新(大全8篇)
- 2023年安全工作总结(优质18篇)
- 幼儿个人工作总结小班(大全12篇)
- 最新简便的水果买卖合同(模板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