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汇总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5:11:29 |
  • zxfb |
  • 8页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夸大自己的成绩,也不掩盖自己的不足。想要写一份优秀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4、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习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习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1、b。

2、c。

3、a。

4、d。

5、c。

6、d。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二

(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__。

(4)左佩刀,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1)_____(2)_____(3)_____。

5.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跑(赶快)(2)等待(3)浸泡(4)气味、香气。

2.a。

3.(1)(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2)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1)刻苦学习(2)博览群书(3)虚心求教。

5.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答案不唯一。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客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援疑质理__________。

(2)色愈恭,礼愈至____。

(3)以衾拥覆__________。

(4)腰白玉之环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余”幼时家贫,却能够“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4.“余”从师的“艰”表现在哪些方面?

1.(1)引、提出。

(2)周到。

(3)被子。

(4)腰佩。腰,用作动词。

2.(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3.“余”向藏书之家借书,并抄录;由于遵守还书时间,所以藏书之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余”;因此能够“遍观群书”。

4.从师的路途艰苦,没有鲜肥美昧的东西可以享用,没有华丽保暖的衣裳。

(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四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4)烨然若神人____。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小题3】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1)热水(2)通“披”,穿(3)腰佩(4)光彩照人的样子(每题1分,共4分)。

【小题2】(1)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每题2分,共,4分)。

【小题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共2分。错一处扣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被”的通假“腰”名词作动词,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负箧曳屣”和2句中的“则”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读懂全文,原文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囡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入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____。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

(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惜;(2)请教;(3)腰佩,这里用作动词;(4)通“肢”,肢体。

2.(1)我站在旁边等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穹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

3.(1)学习的刻苦;(2)从师的艰难;(3)求学的艰苦(或:勤且艰若此)。

4.“以中有足乐音”或“余幼时即嗜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六

我读罢此文,感触颇深。不只因此文言辞精辟,道理明了,更因内容极为生动,毫无自诩之言,感情挚深,言辞朴实无华,此皆本文之大成也。

读罢此文,对宋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古时求学艰难,衣食无保,一览无余。濂置身其中,仍可自律自检,自强自爱,实属不易。求学艰难之路上,先是手自笔录,计日而还。而后千里求学,拜读与饥寒交迫之际,求学于寒风凛冽之间,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终有成就,实属难能可贵。

而今之人,不学无术,凡有小之得则自诩于众人,毫无濂之自谦也,更无需徒步数十里拜读,只需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实属可悲,然惰之心人皆有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尔。

今世之人,何等舒适,应道是高枕无忧。食有山珍海味,行有高级轿车,住有高楼公寓,本应刻苦自励然,那知古人大智大慧颓废至此!悲矣!羞矣!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七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分)。

译: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分)。

译:

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4: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等待。(2)通“披”,穿。

小题2:(1)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小题3:对比。作者把自己艰苦求学与同舍生优越条件作对比,突出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4:示例:(1)勤奋刻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4)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4)意志坚强。(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1)俟是等待的意思。(2)被是通假字,通“披”意思是穿。

小题2:(1)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以:来。假借:借。于:向。手自笔录:亲自用手抄录。(2)负:背着。箧:书箱。曳:拉,拖。屣:鞋子。

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是用的对比手法,把我求学的艰难和同舍生生活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说明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突出我在艰苦环境下求学,更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快乐,而不是物质生活。

小题4:要注意题干要求:“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从原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宋濂从小学习就很勤奋,他主动去借书、抄书,博览了群书。他还能不顾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虚心向老师请教,他把读书当作乐趣。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八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

(2)四支僵劲不能动()。

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淡你的认识。

1.(1)热水(2)通“肢”

2.c。

3.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

4.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作者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有所成。(言之有理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九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十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

(2)或置酒而招之______________。

(3)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

(4)既醉而退__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1)深入(2)有时(3)就(4)已经。

2.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光与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4.他读书不为“荣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5.表现他安贫乐道的性格。(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十一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5题。(共11分)。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节选自《论语十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腰:(2)知:

2、翻译下列语句。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乙】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甲】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3分)。

阅读答案:1、(1)腰:腰佩。(2)知:通“智”,聪明。

2、(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3、对比语录。

4、【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示例:作者身处锦衣玉袍的富家子弟中,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因为他内心有精神的安慰和思想的寄托,反而能够更加勤奋的学习。这就是对自我的反省。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十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3、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答:

4、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1);。

(2);。

(3)。

1、a(a致:取得/集中b益:更加c患:忧虑d辞:言语)。

2、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3、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4、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十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15.鞋子,两顿(次),挂在腰间,羡慕。(4分,每个1分)。

16.仆人拿着热水来给我浇洗,又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3分,意对即可)。

1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分)。

18.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作者当时强多了,应该好好珍惜,不与同学比吃穿,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2分,意思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十四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主人日再食。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7、作者在文中用勤且艰为概括自己的学习生涯。那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困难?请根据文意概括。(6分)。

答:

8、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做到勤奋刻苦?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4分)。

答:

5、跑。

已经。

通肢。

每天。

6、(1)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7、无书之难无师之难求学之难。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感篇十五

装懂,就是虚伪;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多读书,尽管很苦,但能苦中作乐,也棒棒哒。我们来领略一下人家写《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的风采吧。

学乃乐事:学者乐,懂者乐,识者乐,用者乐。——题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如是说。

宋濂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着真理与智慧的一生。

宋濂小的时候,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钱专门去买书来看,只好四处奔波。借书,看书,抄书,还书……长之以往,所得甚多。

到了宋濂成年的时候,他更是为了拜师请教远赴千里,俯身倾耳而请,一请不得,还要二请、三请,直到老师解答,自己把问题弄懂为止。

这种韧性,这种坚持,比较之下令我惭愧不止,同时也暗自敬佩。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许正是这种对学习的痴迷和热爱支持着他,成就了他“开国文臣之首”的美名吧。

也许因为时代不同,我们和宋濂各自要学习的东西和学习的方式相差许多,可他这种精神却绝对值得我们世世代代流传、借鉴。

对我而言,学习的过程有乐,学会了有乐,理解了有乐,懂得了有乐。当你可以自如地运用时,那更是一件乐事。

在读完全文的一瞬间,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奇异的明悟,我突然理解了学习这件乐事,理解了宋濂口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的心中也泛起了由衷的敬佩。

上周,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赠序。讲的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幼时到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学完整篇文章后,我的感触极大,作者的求学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其中一小段让我最为感动。

文章的部分内容是:“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把自己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刻画的很是细致,而这段主要是要告诉我们,对待老师我们要持以尊重的态度,对于学习,要持以虚心,实事求是,不懂就问的态度。

俗话说:好问是成就知识之基础,知识是成就未来之基础。对于学习,我们就应该勤学好问。

读小学的时候,我记得老师对我们说过:“问问题,不是代表你愚蠢,而是代表你虚心;不懂装懂,那叫做虚伪。不仅这样,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啊,我们都不愿做一个虚伪的人,不仅这样,我们对于学习还应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有“火烧眉毛,快灭火”的想法。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竞争,你就的落后,落后,就会被社会淘汰。

对于老师的批评,我们也应该抱有:有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对于老师的讲解,我们要耐心听讲,不能老师讲东自己想西,因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狂妄的表现,同时,也是愚昧。

这篇文章对我的感触极大,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学习上和师生关系上的道理。谦虚,好问,实事求是,这是学习的必备素质。尊师,懂理这是做人的道理。

装懂,就是虚伪;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

读《送东阳马生序》,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宁濂在冰雪天里忍受着刺骨寒风抄写书籍,在乡野的小路间奔波寻师、在深山中若觅住处,以及身穿破絮却仍自得其乐的样子。不禁深深感叹:果然唯有勤与苦,才能为将来开阔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将才。

宋濂元疑是在贫苦中求学的一他幼时家中没有书,成年时无法拜师,无法有鲜艳明丽的服饰甚至是保暖的衣服。这一切的辛苦,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对于我们而言,所谓的“辛苦”是父母老师给予的期望和几份作业。我们面对着父母老师般切的希望,却把它们想象成无形且巨大的压力,我们面对着书桌上的作业,却把它们想象成无法跨越的大山。于是我们仰天长叹:“我们很辛苦!”可这“辛苦”没有半点能与宋濂的苦相比,因为至少我们能坐宽敞明亮的教室,捧着属于自己的崭新的书本,聆听老师的讲课。这些,怕是宋濂幼时所不能企及的。

可是宋濂没有在苦难中退缩,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勤,去攻克那些苦所带来的困难。没有书箱,他便借他人的来抄写,没有老师,便四处访问;没有衣物,便默默忍耐寒冷与嘲讽。尺因他心中有读书的愿望与乐趣,他便能克服苦难,以勤求知。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当向宋濂那样,把苦难与困难当作是到达彼岸的帮助者、垫脚石,,把勤劳当作是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在生活、学习中奋力前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